简介
1946年,曾光出生于北京。1970年,从河北医学院(现河北医科大学)毕业后在农村从医9年。1982年,获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流行病学专业硕士学位。2003年被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非典督导组成员、首都非典防治指挥部顾问,卫生部广东联合调查组流行病学组长。2007年11月13日起担任北京市人民政府参事。2019年2月,曾光退休。2020年,曾光参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及科普工作。
曾光多年从事现场流行病学和公共卫生对策研究,长期工作在疾病控制和应急反应的学术前沿,处理解决中国重大、复杂的公共卫生事件,关键时刻多次向国家提出重要公共卫生对策建议。出版了《现代流行病学方法与应用》《现代流行病学》《甲型H1N1流感防治百问》《现代流行病学与中国应用》等著作。先后获卫生部科技成果奖、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国家人口计生“十一五”期间优秀科技成果奖,主编的《现代流行病学方法与应用》曾获国家教委优秀图书奖第一名,及卫生部优秀图书科技进步三等奖。先后获评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特殊贡献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科技部全国科技系统抗洪救灾先进个人、首都防治SARS先进个人称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等荣誉。
人物经历
早期与学业经历
1946年,曾光出生于北京。高中毕业于北京市第65中学,学生时代,兼任数学、物理、化学三科北京市特长生小组成员。先后报考清华大学自动控制系,南开大学理工科专业,高考数理化三科的平均成绩达到了97分的高分,但因为家庭出身问题,报考的学校都没被录取。他后来报了河北医学院,学院领导看中他优异的成绩,顶着风险录取了他。
1970年,从河北医学院(现河北医科大学)毕业。1970年夏,曾光被分配到河北省较为贫困的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在农村从医9年。20世纪70年代末,国家恢复研究生考试,曾光考取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公共卫生硕士研究生。1982年,获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流行病学专业硕士学位。从协和硕士毕业后,在何观清指导下,开展起理论流行病学和疫情预测研究,创建了一种隐性感染者数字模型,所研究的流脑预测获得卫生部科技成果奖。
工作经历
20世纪80年代起,曾光长期从事流行病学和公共卫生对策研究。1985年起,他开始负责全国疫情报告管理工作。1985年至1986年做美国CDC访问学者。1988年,上海甲肝爆发,30万人患病,症状是全身乏力,面色连同眼睛都发黄。1989年起,他组织起70余位专家,呼吁国家重视传染病防治工作。1990年后,他不断呼吁如实上报传染病,让老百姓更透明地知道疫情信息。
2000年到2019年,担任流行病学首席专家。2003年,在非典肆虐时,曾光被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非典督导组成员、首都非典防治指挥部顾问,卫生部广东联合调查组流行病学组长,为抗击疫情出谋划策。“非典”防控中,曾光作为卫生部流行病学专家组组长前往广东一线医院调研,以国务院“非典”督导组成员的身份参与北京联合指挥部的防治工作,向北京市领导提出了隔离关闭人民医院,并在远郊建立SARS专科医院,集中收治非典病人的建议,使老百姓远离“恐怖源”,建议很快被采纳,小汤山医院在10天不到时间内就建立起来了。2003年4月28日,“非典”在十分严重的阶段,曾光前往中南海,为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做“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科学防治“的讲座。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公共卫生专家给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做讲座。
云南于2005年发生了一起肺鼠疫情,曾光带队进行调查并及时消除隐患,以防止疫情扩散。2007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直接关怀下,他查清了长春新碱污染其他药物引起近200名血液病人瘫痪的严重事件,为受害者讨回公道;同年11月13日起担任北京市人民政府参事。2009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传播,他为公众科学解读疫情,对疫情发展情况进行了判断。
曾光于2019年2月退休。虽然退休,但在2020年1月8日晚上,曾光接到通知,要为一种“不明原因病毒性肺炎”提供咨询意见。2020年1月19日,作为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曾光与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兰娟等一行前往武汉实地考察疫情。疫情期间,曾光多次在媒体发声解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疑问,因此进入公众视线,还开通了个人微博,帮助人们答疑解惑。2020年,他获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特殊贡献奖。

主要成就
曾光长期工作在疾病控制和应急反应的学术前沿,处理解决中国重大、复杂的公共卫生事件,关键时刻多次向国家提出重要公共卫生对策建议,涉及2003年SARS,2005年肺鼠疫情,2020年新冠肺炎防治等工作。
2003年SARS
2003年非典肆虐时,曾光以国务院“非典”督导组成员的身份参与北京联合指挥部的防治工作,向北京市领导提出了隔离关闭人民医院,并在远郊建立SARS专科医院,集中收治非典病人的建议,使老百姓远离“恐怖源”,建议很快被采纳,促使小汤山医院在10天不到时间内就被建起。“非典”在十分严重的阶段,曾光前往中南海,为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做“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科学防治“的讲座。
2005年肺鼠疫情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烈性传染病,为典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在人间流行前,一般先在鼠间流行,传播主要以鼠蚤为媒介。在云南发生肺鼠疫情期间,曾光带领队伍查清了肺鼠疫情的来龙去脉,及时采取措施消除了潜在风险。
2020年新冠肺炎防治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持续开展流感及相关疾病监测,发现多起病毒性肺炎病例,均诊断为病毒性肺炎/肺部感染。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曾光多次在媒体发声解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疑问,开通了个人微博,为人们答疑解惑。曾光在2023年2月表示“新冠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并没有完全消失。”提醒公众应该保持谨慎,做好基本的防护措施。
主要论文与著作
主要论文
据2023年7月中国知网显示,曾光发表了206篇论文,以下为部分论文。
论文名称 | 作者 | 刊载于 | 发表时间 |
北京市儿童青少年伤害流行病学调查 | 曾光;耿玉田;荆瑞巍;李晓沪;曲书泉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2006年12月10日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制工作中的几个问题 | 曾光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2003年6月10日 |
流感大流行与应对策略分析 | 曾光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2006年2月10日 |
实施生殖道感染综合干预 控制AIDS/HIV流行 | 曾光 |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 2002年8月15日 |
关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制工作的几个问题 | 曾光 | 疾病控制杂志 | 2003年6月25日 |
现场流行病学 第一讲 现场流行病学及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 | 曾光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2003年4月10日 |
我国应对禽流感和流感大流行若干关键问题探讨 | 曾光 | 解放军医学杂志 | 2006年7月10日 |
中国应对流感大流行的对策分析 | 曾光 | 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 | 2005年12月25日 |
SARS危机与AIDS危机 | 曾光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2004年2月10日 |
1998年洪灾对湖北省传染病流行的影响 | 曾光; 陈伟; 张险峰 | 实用预防医学 | 2005年4月25日 |
现场流行病学新解 | 曾光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2004年12月10日 |
埃博拉病毒病传入中国的风险及防控策略 | 曾光; 张丽杰 | 疾病监测 | 2014年12月31日 |
出版著作
曾光自20世纪末起,先后出版了《现代流行病学方法与应用》《现代流行病学》等共6部专著。
出版时间 | 著作名称 | 出版社 |
1994年 | 《现代流行病学方法与应用》 |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
2002年 | 《现代流行病学》 | 气象出版社 |
2004年 | 《人类禽流感防治问答》 |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
2006年 | 《中国公共卫生与健康新思维》 | 人民出版社 |
2009年 | 《甲型H1N1流感防治百问》 | 科学出版社 |
2021年 | 《现代流行病学与中国应用》 |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
社会职务
时间 | 职务 |
2003年 | 卫生部广东联合调查组流行病学组长 |
2003年 | 首都SARS防治指挥部顾问 |
2007年11月13日 | 北京市人民政府参事 |
2008年 | 北京奥运会公共卫生顾问 |
2016年 |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523”项目食源性疾病监测、溯源与预警技术团队特聘负责人 |
— |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组成员 |
—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首席科学家 |
— | 国家行政学院兼职教授 |
— | 中华医学会公共卫生分会第七届主任委员 |
— | WHO传染病监测和应急反应科学委员会委员 |
— | 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执行主任 |
— | 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创始人、主任 |
— | 北京市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
— | 国际现场流行病学培训组织理事会亚太区理事 |
荣誉与获奖
时间 | 奖项 | 颁发机构 | 备注 |
20世纪80年代 | 卫生部科技成果奖 | 卫生部 | 流脑预测 |
2011年 | 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 中华预防医学会 | 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骨干人才培养新模式及应用 |
2011年 | 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 中华预防医学会 | 北京市儿童伤害流行病学调查与综合干预模式研究 |
2020年 | 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特殊贡献奖 | “吴杨奖”专家委员会 | — |
2020年 | 南开公共卫生讲堂纪念证书 | 南开大学 | — |
— | 国务院特殊津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 — |
— |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 全国总工会 | — |
— | 科技部全国科技系统抗洪救灾先进个人 | 科技部 | — |
— | 首都防治SARS先进个人称号 | — | — |
— | 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 | — | — |
— | 中华医学会首届公共卫生特别贡献奖 | 中华医学会 | — |
— | 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软科学奖 | — | — |
— | 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科技贡献奖 | — | — |
— | 国家人口计生“十一五”期间优秀科技成果奖 | — | — |
— | 国家教委优秀图书奖第一名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 | 《现代流行病学方法与应用》 |
— | 卫生部优秀图书科技进步三等奖 | 卫生部 | 《现代流行病学方法与应用》 |
人才培养
曾光2001年创建了《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为国家培养了有实战经验的高级流行病学人才。曾到南开大学,河北医科大学举办专场报告会及讲堂。代表性学生有裴迎新。
人物关系
关系 | 姓名 | 介绍 |
父亲 | — | 2世纪30年代期间大学毕业 |
导师 | 何观清 | — |
个人语录
选择公共卫生与疾控防控,已经不仅仅是我的职业,而成为“事业”。职业有涯、可以退休,事业无涯,没有退休。
注释
[a]该书内容包括中国有希望引领世界公共卫生发之潮流、公平获得基本卫生服务,应对中国的卫生挑战、公共卫生的内涵、体系建设与发展趋势、健康权:人权法与宪政的视角、人口健康素质、公共卫生应对体系的建设和完善等。
[b]该书系统介绍了流行病学的学科框架、基本理论和方法,概括了国内外流行病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学科发展的动向和研究成果。
[c]该书包括:基本知识、从禽间传播到人间传播、诊断和治疗、预防控制、国内外防控机构及查询网站、大众预防、警示等7部分,共61个问题。
[d]该书分四部分,内容包括甲型H1N1流感及其防治措施、公众迫切关心的问题、展望与科学对策及相关知识。书中采用问答的形式,提出了近百个有关甲型H1N1流感及其相关的现实问题。
[e]该书以现代流行病学与中国实践为核心,尽显现代流行病学与第四次产业革命科学技术的跨界融合与应用,给流行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监测带来了积极影响;同时,该书总结了现代流行病学的“中国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