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野蛮入侵》(法文:Les invasions barbares)是由丹尼斯·阿康特编剧并执导,雷米·吉拉德 、斯蒂芬·卢梭、多萝蒂·贝里曼、玛丽-乔西·克罗兹等人主演的喜剧片,该片由加拿大和法国合拍,于2003年9月24日在法国上映。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野蛮入侵的:影片剧情、角色介绍、影片制作、影片配乐、 影片特色、上映日期、 票房情况、获奖情况、评分与评价 、影片影响等介绍

中文名

野蛮入侵

英文名

The Barbarian Invasions

原文名

Les invasions barbares

别名

老豆坚过美利坚(中国香港) / 野蛮的入侵(中国台湾) / 老爸的单程车票 / 野蛮人入侵 / 残酷入侵

语言

法语/英语

影片片长

99分钟

获得奖项

第7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第29届法国凯撒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剧本等

导演

丹尼斯·阿康特 (Denys Arcand)

主演

雷米·吉拉德 (Rémy Girard)

编剧

丹尼斯·阿康特 (Denys Arcand)

制片人

丹妮斯·罗伯特 (Denise Robert)

摄影

盖·杜福(Guy Dufaux)

剪辑

伊莎贝尔·德迪厄(Isabelle Dedieu)

服装

丹尼斯·斯佩杜克利斯(Denis Sperdouklis)

美术

弗朗索瓦·塞冈 (François Séguin)

配乐

皮尔松(Pierre Aviat)

制片公司

金字塔制作(Pyramide Productions)

制片国家/地区

加拿大/法国

发行公司

金字塔分布(Pyramide Distribution)

上映时间

2003年9月24日

简介

《野蛮入侵》是丹尼斯·阿康特执导电影《末日美利坚》的续集,影片人物和故事情节都承接了前作。该片讲述了叛逆儿子照顾罹患癌症的父亲,父子关系由生疏到亲近,以及儿子设法让父亲在人生终末得到慰藉的故事。

2004年,《野蛮入侵》在第76届奥斯卡金像奖获得最佳外语片,同年,在第29届法国凯撒奖得到4项提名并斩获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剧本。截至到2023年5月9日,该片累计全球的票房收入为3488.3万美元。

影片剧情

野蛮入侵

伦敦股票交易所的天才证券交易员塞巴斯蒂安(斯蒂芬·卢梭 饰)接到了远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的母亲路易斯(多萝蒂·贝里曼 饰)的电话,他被告知父亲雷米(雷米·吉拉德 饰)已是癌症晚期,时日无多,希望他能回来陪陪父亲。尽管与父亲的关系并不融洽,塞巴斯蒂安还是带着未婚妻嘉莉(玛丽娜·汉斯 饰)飞往蒙特利尔。

蒙特利尔的某家医院,病房拥挤、嘈杂、设备陈旧,雷米就住在这里,已经离婚多年的前妻路易斯在照顾他。塞巴斯蒂安的到来,让家人感到欣慰。蒙特利尔糟糕的医疗环境,让塞巴斯蒂安产生了不信任,他联系到自己的美国巴尔的摩的医生朋友,对方要看PET(电脑断层扫描)图片才可以作出诊断。塞巴斯蒂安雇佣了一辆大巴,拉着雷米入境美国作了PET检查,看到PET图片的朋友告诉塞巴斯蒂安,雷米确诊癌症晚期无疑,已经没有治愈可能,他那里的技术可以让患者在最后的日子里,不会很痛苦。

塞巴斯蒂安打算带着雷米去巴尔的摩,但固执的雷米不想离开熟悉的地方,两人爆发了激烈的争吵。夜间,雷米彻夜难眠。路易斯讲起雷米对塞巴斯蒂安幼时的关爱,温暖的经历触动了心弦,让塞巴斯蒂安选择了妥协。他问路易斯,自己该做什么,路易斯告诉他,让雷米在医院住得更舒适一些以及让他和老友相聚。

塞巴斯蒂安找到护士,对方否定了他转院的想法,对于塞巴斯蒂安提出的搬迁到医院空置的3楼的想法,建议他去找医院的护士长。在塞巴斯蒂安的金钱攻势下,严厉的护士长和强硬的工会主席都同意支持他。

将雷米被安置到装修完毕的3楼后,塞巴斯蒂安又找来父亲的旧友和情妇,在熟人的陪伴下,雷米的心情愉悦。塞巴斯蒂安的医生朋友提出建议,可以通过注射毒品来缓解雷米因疾病所带来的疼痛。而这需要有购买毒品的渠道和为雷米注射的人。为此,塞巴斯蒂安找到了童年的女伴娜塔莉(玛丽-乔西·克罗兹 饰),瘾君子娜塔莉同意了塞巴斯蒂安的请求,弄来毒品为雷米注射。毒品稀释了雷米的痛苦,麻醉了他的神经,使他经常处于清醒状态,能够与朋友们回忆过去。沟通和关心让雷米和塞巴斯蒂安修复了父子关系,他们相互理解、原谅、包容。

病症让雷米越来越衰弱,塞巴斯蒂安从父亲的朋友皮借用了湖边别墅。在那里,雷米和朋友们畅谈哲学、社会、政治,还有性,一如多年以前。在雷米已经无法下咽自己最喜爱的美酒后,他对塞巴斯蒂安提出了安乐死。之后的某天黄昏,告别了朋友后,雷米对儿子说,希望塞巴斯蒂安有个同自己一样的儿子。娜塔莉为雷米注射下多倍剂量的毒品,雷米喃喃自语:你们的王子来了。料理完父亲的丧事后,塞巴斯蒂安将父亲留下的房子借给娜塔莉居住,娜塔莉吻了他。处置完一切之后,塞巴斯蒂安和嘉莉乘飞机赶回伦敦,望着舷窗之外,塞巴斯蒂安怅然若失。

角色介绍

野蛮入侵雷米雷米·吉拉德饰蒙特利尔大学历史学教授,塞巴斯蒂安的父亲,一生热衷于各种哲学思潮,拥护社会主义,热爱生活、音乐、书籍和美酒。周旋于不同女人之间,罹患癌症,最后通过安乐死离开人世野蛮入侵塞巴斯蒂安斯蒂芬·卢梭饰伦敦交易所证券交易员,通过证券市场获得了丰厚的身家,雷米的儿子,熟稔人性。得知父亲罹患癌症后前来陪护,通过金钱手段为父亲更换病房,召集来父亲的旧友,雇佣父亲的学生前来探望。设法弄来毒品替父亲缓解痛苦野蛮入侵路易斯多萝蒂·贝里曼饰塞巴斯蒂安的母亲,雷米的前妻,在雷米患癌之后,一直在身边照顾,因忙不过来,打电话将塞巴斯蒂安召回野蛮入侵娜塔莉玛丽-乔西·克罗兹饰塞巴斯蒂安的幼年朋友,瘾君子,受塞巴斯蒂安邀请为雷米注射毒品缓解疼痛,最后为雷米实施安乐死野蛮入侵嘉莉玛丽娜·汉斯饰塞巴斯蒂安的女友,温柔,两人感情融洽。有着自己的事业。很支持塞巴斯蒂安对父亲的照顾

影片制作

剧本创意

1986 年,导演丹尼斯·阿康特执导了一部成人朋友聚会电影《末日美利坚》。4个男人雷米、克劳德、阿兰、皮埃尔在湖边别墅邀请了4位女士多米尼克、路易斯、蒂亚娜和达尼埃尔聚会,他们享受美食并谈论性。时光的流逝,让他们健壮的体魄变得衰弱,头脑中沉淀了更多的经验和阅历,而雷米罹患了无法治愈的癌症,雷米的儿子是个富翁,他设法召集到父亲昔日的朋友,在曾经的那所湖边别墅里,雷米和朋友们畅快交谈。

9·11事件那一天,丹尼斯·阿康特正在家中,准备创作一部可以让自己执导的两部电影《末日美利坚》和《蒙特利尔的耶稣》的剧中人复活的新的电影剧本。他的妻子打来电话说纽约正发生一些恐怖的事情。他打开电视机,正好看见第二架飞机撞在世贸大楼上。他由此联想到罗马帝国崩溃,并以此为题目,将前述两个故事联系到了一起。

影片中,有一个电视里播放飞机撞向双子塔的911事件镜头,主持人大叫:这是野蛮的袭击。雷米还用“野蛮人”来形容他的儿子和他儿子那一代人,他认为他们是文盲,或者充其量是半文盲。

选角

导演丹尼斯·阿康特曾制作了一部电影《末日美利坚》,影片中雷米·吉拉德饰演了与自己同名的雷米,多萝蒂·贝里曼饰演路易斯,伊夫·雅克饰演克劳德等。17年后,丹尼斯·阿康特制作了一部重聚电影,他集齐了《末日美利坚》的8个主要演员,邀请他们在《野蛮入侵》中扮演与《末日美利坚》中相同角色。

幕后花絮

导演丹尼斯·阿康特客串了丹尼斯·阿康特,他在影片饰演了一个工会代表,就是在夹克上写着“Directeur”的那个人。

在开场戏份中,路易丝正在给塞巴斯蒂安打电话,屏幕显示是蒙特利尔晚上9点30分,伦敦是下午2点30分。伦敦时间比蒙特利尔时间早5小时,而不是晚17小时。因此,蒙特利尔时间应该是上午9点30分,或者伦敦时间应该是凌晨2点30分。

影片配乐

曲目

作曲

曲目

作曲

L'Amitié

Gérard Bourgeois

Sonate R. 381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Sonate Op. 32 No. 1

Nhu Tram Nguyen

Wallfahrtslied / Pilgrim's Song

Arvo Pärt

影片配乐信息来源

影片特色

象征化

《野蛮入侵》以父子关系为基本逻辑起点,建立了一个完整的象征体系,影片不论是在人物形象还是在叙事结构上都高度象征化。《野蛮入侵》是丹尼斯·阿康特1986年执导的电影《末日美利坚》续集,原班人马的再聚首,怀旧气息弥漫到了影片的每一个角落。这些老人追忆的不止是青春,还有已经变得不合时宜的价值观念。导演巧妙的将无可奈何的焦虑与对岁月流逝的惆怅结合在了一起。另外在情节设计上,比如天主教会的宗教艺术品被当作一文不值的废物抛弃,都让人真切的感受到了整个社会的转变。在表现抽象复杂的思想观念冲突时,导演设计了一系列的对立关系,分别是父与子、英语与法语、友情与家庭、浪漫与现实、激进与保守、过去与现在、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这一系列的对立与剧情水乳交融,浅显易懂而又不显突兀。

批判社会

影片中直接用镜头披露了社会中的不公现象,如塞巴斯蒂安到医院探望父亲的那场戏,比如他通过金钱手段才能为父亲找到一个单人病房的情节,矛头就直指加拿大医疗体系,其精糕的医疗环境,腐败的医院工作人员,让人痛恨而又无可奈何。再如塞巴斯蒂安能够顺利地获得毒品,折射出北美社会毒品的泛滥和秩序的混乱。

讽刺

影片对于西方知识分子的刻画极具讽刺性,无情地嘲讽了他们的自以为是和盲目轻信。影片中雷米曾作为访问学者来中国,他对中国一些历史的了解来自于戈达尔的影片,他把电影中看到的故事当做了事实。当他见到一个中国美女上前讨好时,说了一堆赞美那段历史的话,岂料那个美女的父母都在那段历史中遭受到了灾难。

社会思潮

借雷米和他的朋友之口,影片为观众梳理并列举了现代主导思想的进程。从独立主义者、分离主义者、独裁联想论者、存在主义者、反殖民主义者到结构主义者、女权主义、马尔库塞的信奉者,再到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托洛斯基主义者和毛泽东主义者。如此纷繁的哲学流派在对话中逐一登场,表现了当代思想界的活跃和多元化。

上映日期

部分国家/地区

日期

部分国家/地区

日期

法国

2003年9月24日

比利时

2003年10月1日

丹麦

2003年10月3日

美国

2003年10月19(奥斯汀电影节)

加拿大

2003年9月4日(多伦多国际电影节)

英国

2004年2月20日

上映日期信息来源

票房情况

截至到2023年5月9日,该片在加拿大取得854.5万美元票房收入,在法国取得794.1万美元票房收入,累计全球的票房收入为3488.3万美元。

获奖情况

年份

奖项名称

获奖主体

结果

2003年

第28届多伦多国际电影节

最佳加拿大长片

丹尼斯·阿康特

获奖

第16届欧洲电影奖

环球银幕奖

丹尼斯·阿康特

获奖

第56届戛纳电影节

主竞赛单元-最佳女演员奖

玛丽-乔西·克罗兹

获奖

主竞赛单元-最佳编剧奖

丹尼斯·阿康特

获奖

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

丹尼斯·阿康特

提名

2004年

第76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外语片

丹尼斯·阿康特

获奖

第61届美国金球奖

最佳原创剧本

丹尼斯·阿康特

提名

最佳外语片

《野蛮入侵》

提名

第57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电影奖

最佳非英语片

丹尼斯·阿康特、Daniel Louis、Denise Robert

提名

最佳剧本-原创

丹尼斯·阿康特

提名

第29届法国凯撒奖

最佳影片

丹尼斯·阿康特

获奖

第29届法国凯撒奖最佳导演

丹尼斯·阿康特

获奖

最佳剧本(原创或改编)

丹尼斯·阿康特

获奖

最佳新人女演员

玛丽-乔西·克罗兹

提名

获奖情况信息来源

评分与评价

网站评分

网站

评分

评分人数

豆瓣

7.7/10

5040

IMDB

7.5/10

29626

烂番茄

烂番茄评分:81%

134

爆米花评分:88%

10000+

网站评分截止日期为2023年5月9日

专业评价

正面评价

《野蛮入侵》是《末日美利坚》的续集,影片重新召集了那些善于表达和反传统的加拿大中产阶级专业人士和知识分子,又在故事里添加了一些放荡的享乐主义。电影触及了天主教、美帝国主义、加拿大权势人物。——影评人亚历山大沃克(Alexander Walker)《伦敦旗帜晚报》

影片有很多人性的亮点,雷米和他的家人以及朋友之间的关系富有温情。影片也有很多值得深思的地方,雷米努力修正他对死亡的看法。雷米之死本身也可能是对美利坚帝国即将消亡的又一次反思。——影评人罗伯特·罗腾(Robert Roten)《At The Movies》

老人也有自己的幻想,认为他们会死得很幸福。这也是一部有头脑、有愤慨、讽刺和理想主义的电影——一部关于人们认真思考、充满激情地表达自己见解的电影。——影评人罗杰·艾伯特(Roger Ebert)《芝加哥太阳时报》

负面评价

演员的表演有些糟糕,无论是资本家、左派知识分子还是医院工作人员,都在表演技巧上稍显单薄。——影评人丹尼斯·施瓦茨(Dennis Schwartz)《丹尼斯施瓦茨电影评论》

影片影响

《野蛮入侵》是有史以来第一部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获得最佳外语片奖的续集电影,还是第一部获得当年法国凯撒奖最佳影片的加拿大电影。

该片被收录于史蒂文·施奈德编着的“死前必看的1001部电影” 。

《野蛮入侵》是第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加拿大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