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安娜·罗琳(Joanne Rowling,1965-07-31—),笔名J.K罗琳,是当代英格兰著名小说家、电影编剧、电影制片人。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J.K.罗琳的:人物经历、创作风格及思想、相关作品、人物成就、荣誉奖项、人物影响、人物争议、人物评价、衍生作品、人物关系等介绍

中文名

乔安娜·罗琳

外文名

Joanne Rowling

笔名

J.K.罗琳、纽特·斯卡曼德、罗柏特·加尔布雷斯(Robert Galbraith)

国籍

英国

性别

出生地

英国格温特郡

出生日期

1965年7月31日

职业

英格兰小说家、电影编剧、电影制片人、配音员、慈善家

代表作品

《哈利·波特》系列

毕业院校

英国埃克塞特大学

配偶

乔治·阿朗特斯(第一任)、尼尔·默里(第二任)

子女

杰西卡·伊莎贝尔·罗琳·阿朗特斯(1993-07-27)、

简介

J.K.罗琳出生于英国格温特郡,6岁时写了人生中第一篇和兔子有关的故事。1987年毕业于英国埃克塞特大学。1990年,哈利·波特的形象在罗琳脑海中诞生。1997年推出《哈利·波特》系列第一本小说《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之后相继推出《哈利·波特》系列小说。2001年,《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被搬上银幕,2004年成为英国慈善组织“姜饼”的主席兼首任慈善大使,2017年,J.K.罗琳跻身成为全球收入最高作家榜榜首,年底被英国皇室授予“荣誉勋爵”。

J.K.罗琳是当今女性作家的代表人物之一,2020年被福布斯评为世界上收入第二高的作家。她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将儿童文学推向一个新纪元。

人物经历

早期经历

J.K.罗琳于1965年出生在英国格温特郡,她从小就有写作的天赋,6岁时便写了一篇关于兔子的故事,9岁时,罗琳全家搬到了迪恩森林附近,她常常和妹妹一起去森林里玩。“那是一个很特别、充满魅力、安静的地方,它能当成避难所,即使它们蛮可怕的。”《哈利·波特》系列中的禁林,便是迪恩森林的投射1974年,罗琳就读于英国教会学校,小学毕业后进入英国一所综合学校,她虽性格羞怯但学有所成。

在整个青少年时期,罗琳都在磨练她对阅读材料的品味。她喜欢简·奥斯汀,深受J·R·R·托尔金的《指环王》的影响,将杰西卡·米特福德作为自己的偶像。在罗琳15岁那年,她的母亲被检查出患有多发性硬化症。

1987年,大学毕业后的罗琳只身前往葡萄牙,成为一名英文教师,期间她与一名记者坠入情网,并迅速结婚生子。两个人的婚姻只持续了一年多,离婚后,罗琳带着女儿杰西卡回到英国,住在爱丁堡一间没有暖气的小公寓,找不到工作的她只能靠着微薄的失业救济金来养活她和女儿。

1990年,24岁的罗琳在从曼彻斯特前往伦敦的火车旅途中,偶然间看到一个瘦小的、戴着眼镜的黑发小巫师装扮的孩子,于是罗琳萌生了创作《哈利·波特》的念头,并开始描绘哈利·波特的人生。

获得成功

刚开始创作《哈利·波特》系列的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时,罗琳因为屋子又小又冷,所以常常到住处附近的咖啡馆,将哈利·波特的故事写在小纸片上。因为影印稿子需要一大笔钱,于是罗琳自己将原稿用打字机打印出来,并投给了出版社。

J.K.罗琳

1997年,《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在英国出版,罗琳获得了3000英镑的稿费,之后美国学乐出版社花费10.5万美元买下该书在美国的版权,《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一跃成为美国的畅销书籍,最终风靡全球。之后的两年,罗琳相继推出了《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第二部和第三部。2000年,罗琳建立了以她母亲名字命名的“展翅慈善信托基金”。该基金会针对性地为那些帮助贫困人士和单亲家庭,以及与儿童福利等相关的慈善组织进行捐款。同年因在儿童文学创作上的贡献获得大英帝国勋章

2001年,由美国华纳电影公司拍摄的《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电影,登上了大银幕。《哈利·波特》第一部和第二部电影共取得18亿票房收入,打破了全球的票房纪录,再次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J.K.罗琳

名利双收

2001年,罗琳嫁给了麻醉学者尼尔·默里,再次拥有了一个完整的家。同年,她化名纽特·斯卡曼德,为英国的慈善组织写了一本记载魔法学校里75种神奇动物生活习性的衍生读物《神奇动物在哪里》,“神奇动物”故事在罗琳的心中逐渐成型。

两年后推出《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第五部,并生下了儿子戴维·戈登·罗琳·默里。2004年,罗琳担任英国单亲家庭慈善组织“姜饼”的主席兼首任慈善大使,通过公开支持该机构的工作以及讲述自己作为单亲家长的经历,帮助人们提高对单亲家庭所面临的的困难的认识。一年后她产下了女儿麦肯基·珍·罗琳·默里。同年,罗琳与英国国会议员艾玛·尼科尔森共同建立一个帮助弱势儿童的慈善机构,该慈善机构是以她小说中的魔法咒语LUMOS命名的,并将几个衍生故事的稿费收入全部投入该慈善机构。同时推出第六部《哈利·波特》系列小说,2007年推出终结篇《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两年后她获得了法国荣誉军团勋章由于母亲是死于多发性硬化,罗琳于2010年捐赠1000万英镑给爱丁堡大学建立多发性硬化症研究中心,同年,她被英国著名杂志编辑评为英国最具影响力的女性,并获得了爱丁堡大学授予的一个慈善奖项。

2012年9月27日,罗琳发布了她的新作《偶发空缺》,这是她为成年人写的第一本书。之后罗琳开始尝试侦探小说写作,她用“罗柏特·加尔布雷斯”这个笔名相继出版了《布谷鸟的呼唤》和《蚕》两部“科莫兰·斯特莱克”推理系列小说。并于2015年出版“科莫兰·斯特莱克”推理系列小说的第三部《罪恶生涯》,2016年,她亲自担任编剧和制片的“神奇动物在哪里”系列第一部电影上映。

J.K.罗琳

J.K.罗琳

2017年,J.K.罗琳跻身成为全球收入最高作家榜榜首,同年年底J.K.罗琳被英国皇室授予“荣誉勋爵”。2018年,罗琳担任编剧和制片的《神奇动物:格林德沃之罪》在全球上映,同年她的“科莫兰·斯特莱克”推理系列小说第四部《致命之白》出版。2019年,罗琳向动脉硬化症研究中心再次捐赠了1530万英镑。

2020年,罗琳私藏多年的原创故事《伊卡狛格》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免费网络连载,并将这本书销售获得的版税捐赠出来,帮助全世界受到新冠疫情影响的人。同时她还发起了由各国出版社分别举行的插图征集大赛,邀请读者参与故事创作,为她的故事绘制插图。2021年,罗琳继《哈利·波特》系列之后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儿童文学作品《平安小猪》出版,2022年,罗琳的慈善基金会Lumos发起募资,罗琳本人也以个人名义捐赠100万英镑,为饱受战火蹂躏的乌克兰孤儿院里的孩童提供紧急物资和照护。同年,她所出版的《墨黑之心》被指自我代入“受害”经历,但遭本人否认。2022年,她担任编剧和制片的《神奇动物:邓布利多之谜》电影上映。

创作风格及思想

批判主义

在《哈利·波特》系列中,罗琳对姨妈德思礼一家所代表的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进行批判和嘲讽。

J.K.罗琳所塑造的伏地魔主张纯血统的巫师才能拥有魔法,而普通人血统的巫师被称为“泥巴种”,歧视其他的非人类种族,反映她对现实社会中种族主义的揭露和批判。在《哈利·波特与凤凰社》中,为指控哈利·波特违反法律对未成年人公开审判,在庭审前随意更改时间和地点等行为,是对现实社会中滥用职权随意更改法律行为的批判。

在《偶发空缺》这部小说中,罗琳将人物的性格、品德等各方面缺陷毫不留情的揭示出来,对现实社会中没有道德底线和缺乏责任心的人进行批判和讽刺。

存在主义

在《哈利·波特》系列中,J.K.罗琳借用邓布利多说出了自己的哲学思想:“表现我们真正的自我,是我们自己的选择,这比我们所具有的能力更重要。”

书中伏地魔和哈利·波特截然不同的品质和结局是他们按照自己的意志进行自由选择所决定的。伏地魔为推崇纯正血统、为达到永生,通过杀戮选择了残忍的本质;为了复仇和获取利益,通过选择独行并采取嫁祸他人的方法达成暗中达成目标,促成了他诡秘的性格;为建立黑暗帝国,通过选择凌驾于他人和世界之上,强化了他支配欲和霸道的性格。哈利·波特在特殊的情境中都选择了勇敢斗争,这一品质使他逐渐成为与伏地魔势均力敌的对手;对教父、朋友以及恋人的爱,形成了他爱的品质;面对伏地魔时,哈利做出的一次次选择都体现了一种对人类的责任,决定了他负责任的性格。而这印证了萨特的选择造就其性格品质,存在先于本质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而在《布谷鸟的呼唤》中,罗琳通过女主人公卢拉·兰德里的自由选择以及寻找自身存在意义与价值的过程,也同样体现了这一存在主义哲学思想。

女性主义

罗琳认为的女性原则基本内容是爱,平等,自由,统一。

在《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哈利的母亲牺牲自己保护哈利的这份爱战胜了伏地魔的强大法力,这份爱成为哈利的精神支柱,并给予他克服重重困难的勇气,让他最终成功打败伏地魔。表达了罗琳“爱是自我救赎,进而拯救人类的唯一方式,任何强大的有形力量,都无法抵挡爱。”的观点。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作为女主角的赫敏出身于“麻瓜”家庭,是一个具有独立女性意识的代表。她依靠超出常人的努力获得全年级第一名,她有主见,运用自己的智慧独立解决了很多问题,有时还会帮助她的男性朋友脱离危机。赫敏这一角色证明了女性通过努力可以获得比男人更大的成就。在这部小说中,女巫不会受到性别的限制,她们可以凭借自己的天赋和爱好独立选择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她们享受和男巫同等的待遇,反映了罗琳“女性是独立人格,希望能获得平等”的思想。

小说《布谷鸟的呼唤》中,罗琳塑造的卢拉·兰德里是一个生活在父权社会中拥有黑人血统的女性,她靠着自己不懈的努力最终成为一名家喻户晓的超模。布谷鸟的呼唤,代表了像卢拉·兰德里这样的女性发自内心的对自由和真实自我的呼唤。书中的卢拉·兰德里具有坚强和反抗的精神,她努力摆脱了父权制度的束缚,寻找真正的自我,使整部小说具有强烈的女性主义色彩。

后现代主义

《哈利·波特》系列中,罗琳将梦幻和神话融入现实,构建出一个理想化的魔法世界,证明西方文明正在逐渐滑至自然主义神话的异教信仰。她试图超越现实世界的冗杂,解决现代人的生存状态问题,体现后现代主义“反文化”和“反历史”的倾向。罗琳通过后现代化的艺术性叙事来描写巫师对麻瓜、纯种巫师对非纯种巫师以及对异生物的偏见,宣扬万物平等的理念,展现后现代文学作者对现实社会进行的探索性解构。在人物方面,通过对人物成长过程的描绘和写照,将哈利·波特塑造成一个不断成长、有着诸多不确定因素、在自我矛盾中寻找平衡、具备当下社会代表性的动态人物,展现出后现代文学主义的涵盖性和包容性。对于弱势群体以及反派人物的刻画凸显了后现代主义的包容性和反叛性。书中所反映出的后现代主义特征:“无中心”、“无意义”、“无深度”、“一切都是可能的”,与后现代主义文学美学的逻辑观点相符合。

相关作品

主要文学作品

资料参考

序号

作品名称

出版日期

01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1997年

02

《哈利·波特与密室》

1998年

03

《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

1999年

04

《哈利·波特与火焰杯》

2000年7月

05

《神奇的魁地奇球》

2001年3月12日

06

《神奇动物在哪里》

2001年3月12日

07

《哈利·波特与凤凰社》

2003年6月

08

《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

2005年7月

09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

2007年

10

《诗翁彼豆故事集》

2008年

11

《偶发空缺》

2012年9月

12

《布谷鸟的呼唤》

2014年4月

13

《蚕》

2014年6月19日

14

《邪恶事业》

2015年

15

《致命之白》

2018年

16

《伊卡狛格》

2020年

17

《平安小猪》

2021年

18

《墨黑之心》

2022年8月30日

担任编剧作品

序号

片名

上映时间

海报

01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2001

02

哈利·波特与密室

2002

J.K.罗琳

03

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

2004

J.K.罗琳

04

哈利·波特与火焰杯

2005

J.K.罗琳

05

哈利·波特与凤凰社

2007

J.K.罗琳

06

哈利波特同人音乐剧第一部

2009

07

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

2009

08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

2010

09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

2011

10

神奇动物在哪里

2016

11

神奇动物:格林德沃之罪

2018

12

神奇动物:邓布利多之谜

2022

资料参考

J.K.罗琳

参与制作作品

序号

片名

上映时间

01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

2010年

02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

2011年

03

神奇动物在哪里

2016年

04

神奇动物:格林德沃之罪

2018年

05

神奇动物3:邓布利多之谜

2022年

资料参考

出演作品

序号

片名

上映时间

01

Fantastic Beasts and Where to Find Them:Barebone Family

2017

02

Fantastic Beasts and Where to Find Them:Newt

2017

03

Fantastic Beasts and Where to Find Them:The President and the Auror

2017

04

Fantastic Beasts and Where to Find Them:The Magic Continues

2017

05

神奇动物在哪里:奥卡米Fantastic Beasts and Where to Find Them:Occamy

2017

06

神奇动物在哪里:嗅嗅Fantastic Beasts and Where to Find Them:Niffler

2017

07

Fantastic Beasts and Where to Find Them:Thunderbird

2017

08

神奇动物在哪里:哈利·波特之前Fantastic Beasts and Where to Find Them:Before Harry Potter

2017

09

Fantastic Beasts and Where to Find Them:The Goldstein Sisters

2017

10

神奇动物在哪里:没有魔法的面包师Fantastic Beasts and Where to Find Them:The No Maj Baker

2017

11

Fantastic Beasts and Where to Find Them 360:The Blind Pig

2017

资料参考

配音作品

2003年,参与动画“辛普森一家第15季”配音

资料参考

人物成就

文学成就

J.K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让儿童文学重新得到了重视,她始终秉承“儿童本位”的思想立场,通过独特的创作理念、全新的叙事结构和生动幽默的语言特色,在作品中创造出静态的童年和动态的生命成长过程,让成年读者能真正实现对童心的破解,也为世界各国的儿童读者构建起一个强大的精神世界,体现了后现代主义思想和当代儿童文学的特点,将儿童文学推向了一个新纪元,同时也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点明了一盏指路灯。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是罗琳对传统文学题材和母体的发掘和继承,构思严谨,富有机智,是传统性和现代性、现实性和幻想性的完美结合。凯尔特文化的宗教古朴,与巫术有着深厚的渊源,保留原始宗教的特征。在《哈利·波特》小说中出现的魔杖商店招牌上的“自公元前382年即制作精良魔杖”,说明了巫术的传统比基督教的历史还要久远。而小说中出现的“塞尔基”和“麦罗”,在地域上皆属于古代凯尔特人的地区。历史中受到压迫的凯尔特人反抗入侵者,坚守家园并维护自己的文化独立的精神和同情弱小的罗琳产生了共鸣。“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在全球的风靡暗示了凯尔特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复兴,是凯尔特文化复魅的重要标志。

慈善成就

在慈善方面,据英国“慈善影响”(philanthropy impact)组织官方网站报道,J.K.罗琳自2000年成立飞轮慈善信托基金会以来,一直致力于帮助妇女及儿童摆脱贫穷,抵制社会不公。她充分利用自己的名人效应,高调出现在媒体面前,借助自己的名气为慈善事业筹款。仅《神奇动物在哪里》和《穿越历史的魁地奇》两本书就为该基金会筹得1570万英镑。除了经营自己的慈善机构,罗琳还会积极参与其它慈善事业。2006年,罗琳为爱丁堡大学再生医学中心捐了一大笔善款,同年前往布加勒斯特为“儿童高水平组织”拍卖了她的一本《诗翁彼豆故事集》的手写插画版,并筹得195万英镑。

荣誉奖项

序号

获奖时间

荣誉奖项名称

作品

01

1997年

雀巢聪明豆儿童图书奖金牌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02

1998年

雀巢聪明豆儿童图书奖金牌

《哈利·波特与密室》

03

1998年

国家图书奖年度最佳童书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04

1999年

雀巢聪明豆儿童图书奖金牌

《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囚徒》

05

1999年

国家图书奖年度最佳童书

《哈利·波特与密室》

06

1999年

惠特布雷特奖年度最佳童书

《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囚徒》

07

2000年

英国图书奖年度作家

J.K罗琳

08

2000年

轨迹奖

《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囚徒》

09

2000年

获得大英帝国勋章

J.K罗琳

10

2001年

雨果最佳年度小说奖

《哈利·波特与火焰杯》

11

2003年

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奖,和平奖

J.K罗琳

12

2003年

布兰姆·史铎克最佳年轻读者作品奖

《哈利·波特与凤凰社》

13

2006年

英国年度图书奖

《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

14

2007年

蓝彼得金奖

J.K罗琳

15

2008年

英国图书奖,杰出成就奖

J.K罗琳

16

2009年

获得法国骑士荣誉勋章

J.K罗琳

17

2010年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文学奖

J.K罗琳

18

2010年

英国最具影响力的女性

J.K罗琳

19

2010年

获得爱丁堡大学的慈善奖项

J.K罗琳

20

2011年

英国电影学院奖,英国电影杰出贡献奖

J.K罗琳

21

2017年

获得英国荣誉勋章

J.K罗琳

其他荣誉

1993年7月25日发现的小行星43844被命名为“罗琳星(Rowling)”

获得圣安德鲁斯大学、爱丁堡大学、爱丁堡纳皮尔大学、埃克塞特大学、阿伯丁大学和哈佛大学颁发的荣誉学位

人物影响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被翻译成七十多种语言,以惊人的速度席卷全球,缔造了出版史上的神话,《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诞生地——爱丁堡成为了“哈迷”们瞻仰的圣地,甚至成为了爱丁堡的重要文化符号。“哈利·波特现象”,在多媒体时代掀起一股阅读的旋风。部分欧美国家的大学还专门开设了《哈利·波特》的相关研究课程。

20世纪90年代,随着《哈利·波特》等小说进入中国,尤其随着罗琳的《哈利·波特》电影版在全球热映,《哈利·波特》系列图书受到中国读者的热烈欢迎,同时引起了中国读者对奇幻文学的兴趣和旺盛的读书欲,催生了中国玄幻小说的发展与繁荣。J.K罗琳作为当今女性作家的代表,从一贫如洗成为英国第二大女富翁,魔幻的巨大魅力也让中国的作家竞相模仿。

人物争议

2019年,罗琳因在网上为一位反对《性别承认法》的相关改革意见而被开除的女性发声,引发了网络舆论。美国同性恋者反诋毁联盟对罗琳进行谴责,声称她站在“否认跨性别者基本人性”的一边。2022年国际妇女节当天,罗琳公开谴责苏格兰民族党推出的《性别认同法案》,支持跨性别的网友被此番言论激怒,最终罗琳被电影《神奇动物·邓布利多之谜》除名,并遭到了“人肉搜索”。罗玲关于跨性别议题收到诸多负面评价。LGBT维权组织Glaad谴责罗琳:“想找些夏日读物吗?《波西·杰克逊》的作者里克·莱尔登并不惧怕跨性别者。跨性别群体指责罗琳是TERF(排跨激进女权主义),忽视自身的巨大影响,误导且加深了主流的“恐跨”,使得跨性别群体再次遭到污名。而《哈利·波特》系列男主角丹尼尔·拉德克里夫:“跨性别女性就是女性,任何相反的生命都会谋杀跨性别者的身份和尊严,违背专业卫生保健协会提出的所有建议,这些协会在这个问题上比乔和我都更专业。”《哈利波特》系列主演鲁伯·格林特:“我不一定认同罗琳阿姨说的一切。”Youtube主播Jammidodger:“罗琳关于跨性别理论、研究以及她们的所思所想都了解有限,甚至可能偏颇。”

2022年3月,由于俄罗斯和乌克兰两国发生的局势冲突,西方取消了一系列俄罗斯文化活动。俄罗斯国家领导人对这些行为表示不满,并在演讲中提到有过被“取消”经历的J.K.罗琳,随后罗琳在网上发声与其划清界限并对入侵乌克兰的行为进行谴责。

2022年8月,罗琳和几位知名作家在网上公开为遇袭的作家萨尔曼·拉什迪发声,一位网友回应:别担心,你是下一个。

人物评价

正面评价

法国国家领导人萨科齐曾对罗琳说道:“感谢这部享誉全球的小说,无数法国儿童为它魂牵梦萦,您写的书让更多的年轻人开始对读书有了兴趣,让他们感到读书是一项让生活更美好的事情,而不是惩罚。”

英国爱丁堡的文学顾问、青少年读物评论家林赛·弗雷泽:“她创造性的运用经典叙事讲述了一个惊险刺激的复杂故事并发人深省。”

《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马克·夏皮罗:“哈利·波特创造者J.K.罗琳,是一名真正的魔法师,一位可以栩栩如生地回忆起小时候那些疯狂的、美妙的有时还是困难的日子,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创作。”

《时代》周刊评价罗琳:“罗琳成为如此伟大的幻想作家,是因为她不多善感,朴实,真实,拒绝接受幻想的基本陈词滥调。”

美国《郝芬顿邮报》:“很明显,罗琳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作家。《偶发空缺》这本书比起她以前的作品来说压抑很多,这本书描绘了没有魔法的现实世界,虽然没有预示性的末日,却多了令人信服的琐碎世俗。虽然书中有些地方让人觉得有失斟酌,但更多的部分是流畅而美丽的,这意味着罗琳的陛下应该会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出现。”

华纳兄弟娱乐公司称赞罗琳是“世界上最有成就的故事讲述者之一”。

负面评价

英国著名作家拜亚特在《纽约时报》上公开批评罗琳,认为她只是把基督教的神话重新包装,然后披上巫术的外皮,认为罗琳的作品是快餐文化下的产物。

文学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在《华尔街日报》上发文表示:人们可以合理地怀疑《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是否会成为儿童文学的经典之作,但罗琳,无论她的作品在审美上有何缺陷,至少是我们流行文化的千禧年索引。如此庞大的观众群使她的重要性类似于摇滚明星、电影偶像、电视主播和成功的政治家。她的散文风格充满陈词滥调,对读者没有任何要求。

儿童文学评论家杰克·齐普斯认为哈利波特系列之所以如此成功,是因为它们太“程式化”了,他承认罗琳的机智和幽默,但他反对她的书很特别的说法。

衍生作品

片名

上映时间

01

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你不知道的J.K.罗琳

2000年

02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Morrissey

2002年

03

JK Rowling:The Interview

2003年

04

哈利·波特在城堡:午夜魔法

2005年

05

J·K·罗琳:生命中的一年

2007年

06

客从何处来第八季

2011年

07

哈利·波特系列的50个精彩瞬间

2011年

08

哈利·波特故事中的女性

2011年

09

创造哈利·波特的世界:故事

2012年

10

神奇动物与J·K·罗琳的魔法世界

2016年

11

哈利·波特:一段魔法史

2017年

12

神奇动物:自然历史

2022年

资料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