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嘴相思鸟(学名:Leiothrix lutea)属于噪鹛科相思鸟属动物,又称相思鸟、红嘴玉。红嘴相思鸟体长在13-16厘米之间,体重在21-26克之间;它们上体羽呈橄榄绿,下体羽呈橙黄色。眼周有黄色块斑,虹膜呈褐色,嘴呈亮红色,翼呈黑色且有明显的红色和黄色的翼纹,脚呈粉红色,尾巴呈黑色且有分叉。雌性成鸟与雄鸟相似,但雄鸟翼斑为朱红色,而雌鸟翼斑为橙黄色,此外,雌鸟的其他羽色较雄鸟稍淡。

红嘴相思鸟共有五个亚种,广泛分布于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缅甸、柬埔寨、老挝、越南、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中国等,常栖息于亚热带或热带的(低地)湿润疏灌丛、亚热带或热带的湿润低地林、亚热带或热带的高海拔疏灌丛、种植园、温带疏灌丛、温带森林和亚热带或热带的湿润山地林或竹林中。繁殖季节以节肢动物(如昆虫和蜘蛛等)和软体动物(如蜗牛和鼻涕虫等)为食为主要食物,秋冬季节也会摄食植物(果实或种子)。它们性格活跃,善鸣唱。

截至2016年,全球的红嘴相思鸟的种群呈下降趋势。2016年,红嘴相思鸟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等级为无危(LC)。2021年,该物种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2023年,该物种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I中。

红嘴相思鸟的主要价值在于它们既可以控制虫害,保持自然生态平衡,又可以作为重要的观赏鸟类。其常被人们视为忠贞爱情的象征,被赋予“相思鸟”“比翼鸟”这样充满诗情画意的名字,且在有些国家,红嘴相思鸟会作为珍贵的礼物,送给新婚伉俪。此外,在中国,红嘴相思鸟已被评为湖南省省鸟,浙江省淳安县和湖北省襄樊市也分别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红嘴相思鸟之乡”的称号。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红嘴相思鸟的:命名与分类、形态特征、分布栖息、生活习性、生长繁殖、物种保护、主要价值、相关文化、物种对比等介绍

中文名

红嘴相思鸟

英文名

Red-billed Leiothrix、 hill robin、Pekingrobin

别名

相思鸟、红嘴玉

拉丁学名

Leiothrix lutea

命名者

意大利奥地利博物学家Giovanni ·Antonio ·Scopoli

命名年份

1786

分布区域

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缅甸、柬埔寨、老挝、越南、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中国等

动物界(Animalia)

脊椎动物门(Chordata)

鸟纲(Aves)

雀形目(Passeriformes)

噪鹛科(Leiothrichidae)

相思鸟属(Leiothrix)

红嘴相思鸟(Leiothrix lutea)

体长

13-16厘米

体重

21-26克

命名与分类

1786年,研究人员斯科波利(Scopoli)最先命名了红嘴相思鸟。1964年,英国人戴南(Deignan)认为红嘴相思鸟种共计有7个亚种。1972年,美国阿里(Ali)和雷普利(Ripley)将Leiothrix lutea luteola与Leiothrix lutea falipyga两个亚种合并,应计6个亚种。1976年,郑作新将Leiothrix lutea asdeyi作为Leiothrix lutea lutea的同物异名,所以目前红嘴相思鸟种共计有5个亚种。红嘴相思鸟的五个亚种分布情况如下:

学名

中文名

命名人

命名时间

分布范围

Leiothrix lutea calipyga

红嘴相思鸟昌都亚种

英国生物化学家Hodgson

1837

印度东北部、缅甸西北部、中国南部(西藏东南部)

Leiothrix lutea kumaiensis

——

加拿大生物学家Whistler

1943

喜马拉雅山

Leiothrix lutea kwangtungensis

红嘴相思鸟广东亚种

德国鸟类学家Stresemann

1923

中国南部(云南、广西、广东)到日本东京西北部

Leiothrix lutea lutea

红嘴相思鸟指明亚种

意大利奥地利博物学家Giovanni ·Antonio ·Scopoli

1786

中国中部和东南部(如云南等)

Leiothrix lutea yunnanensis

红嘴相思鸟云南亚种

美国生物学家Rothschild

1921

缅甸东北部,中国云南、四川等地

形态特征

红嘴相思鸟体长在13-16厘米之间,体重在21-26克之间。

红嘴相思鸟上体羽呈橄榄绿,下体羽呈橙黄色。眼周有黄色块斑,虹膜呈褐色,嘴呈亮红色,翼呈黑色且有明显的红色和黄色的翼纹,脚呈粉红色,尾巴呈黑色且有分叉。

雄性成鸟:上体大都暗灰绿色,前额、头顶及上背绿色较浓;小翼羽黄白色;飞羽暗褐色,向内转为黑褐色;初级飞羽外翈外缘黄色,从第三枚起羽基约三分之一部分朱红色,构成了鲜明的翼斑;次级飞羽的外翈基部橄榄灰色,第一到第四或第五枚中段边缘橙黄色,端部约占羽长三分之二段的边缘漆黑;尾呈叉形,辉黑色;眼先和眼周浅黄色;耳羽浅灰色,前部略带银白色;颊部微黑;颏和上喉鲜黄色;下喉和胸部深橙黄色;腹部淡白,两胁浅黄灰色;尾下覆羽浅黄色。雌性成鸟与雄鸟相似,翼斑朱红色为橙黄色所代替,其他羽色较雄鸟稍淡。

红嘴相思鸟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红嘴相思鸟广泛分布于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缅甸、柬埔寨、老挝、越南、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中国等,其中在中国主要分布于中部及东部,即甘肃南部、陕西南部、长江流域地区,东至浙江、福建,南至广东、香港、广西,西至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南部;其人工引入种群也被引入至美国夏威夷、日本以及欧洲中西部,并有不断扩散的趋势。

红嘴相思鸟

栖息环境

红嘴相思鸟常在林间活动,其栖息地海拔在1200-2500米之间,喜欢栖息于亚热带或热带的(低地)湿润疏灌丛、亚热带或热带的湿润低地林、亚热带或热带的高海拔疏灌丛、种植园、温带疏灌丛、温带森林和亚热带或热带的湿润山地林或竹林中,林缘很少见到红嘴相思鸟。它们会随季节性变化,稍有垂直迁移。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红嘴相思鸟是杂食性动物,在繁殖季节,主要以节肢动物(如昆虫和蜘蛛等)和软体动物(如蜗牛和鼻涕虫等)为食,其中,昆虫主要包括膜翅目、双翅目、鞘翅目、直翅目、鳞翅目等昆虫及其幼虫。而在秋冬季节,它们也会摄食植物(果实或种子)。

红嘴相思鸟

节律行为

红嘴相思鸟属于昼出性活动动物,在白天大部分时间进行活动,它们会离开沟谷,飞往较高的山坡去,或是常在树丛下层寻食,有时亦到树林中层或树冠活动,偶尔也有1只或几只一起歇在栖息枝上缩颈、闭眼,做短暂休息;夜晚进行休息。

在春季,红嘴相思鸟会逐渐从低海拔地区向高海拔地区迁移。3月下旬,其群体会逐渐解体,随后雌雄鸟开始成对活动,并选择合适的地方开始占区。在此期间,雄鸟一般清晨就开始在其选定的家域内鸣啭、炫耀;其占区鸣叫通常是在灌丛中进行,很少站到灌木或小乔木顶部进行。

社群行为

除繁殖季节外,红嘴相思鸟喜欢集群活动,经常有几只、十几只甚至几十只结群活动;它们常在灌丛、竹丛的枝叶间穿梭跳跃,很少停息。夜晚它们休息时通常一个群体中有1-2只鸟处于警惕状态,作为“值勤鸟”,通常“值勤鸟”一整夜都值勤,有时中途由另一只鸟接替。

红嘴相思鸟

交流行为

红嘴相思鸟常用声音来进行交流。常见的鸣声有以下四种:

鸣声类型

鸣声特点

鸣声作用

报警鸣声

声音类似“jie”,短而尖,频率范围为2658-7637kHz

通常在其神态较紧张并不断活动于树枝间时使用,起到相互通报危险的作用

联络鸣声

声音类似“jiliguo”,音节持续时间179-223ms,间隔时间98-152mx,频率范围为1748-3495kHz

通常在群体觅食,繁殖期保护领域时使用

警戒鸣声

声音类似“qieqieqiqiqieqie”,音节持续时间94-103ms,间隔时间16-27ms,频率范围为2104-7846kHz

通常在遇到危险并听到报警鸣声之后发出,常见整个群体一起鸣叫

惊叫鸣声

声音类似“jueji”的双音节鸣叫,第1音节持续时间为106ms,音尖而短,第2音节持续时间为173ms,音较低,两个音节间隔时间为12ms,频率范围为2918-7769kHz

通常在人追赶群体中的一只个体时,其同伴首先发出报警鸣声,其他个体知道危险后均发出警戒鸣声,当危险没消除或更危险时,群体将迅速逃跑并发出惊叫鸣声

清洁整理

红嘴相思鸟会通过水浴行为清洁羽毛,洗去脏物,羽毛干后,其鸟体外形更易保持流线型。红嘴相思鸟也常整理自身的羽毛,一般是单独修饰,修饰时多用喙理羽毛及用爪轻抓,既有修饰羽毛之用,又有防瘙痒之用。也有成对修饰,即雄鸟用喙为雌鸟轻轻梳理颈部、额部羽毛。

生长繁殖

发情求偶

红嘴相思鸟的繁殖期为3-10月,红嘴相思鸟发情求偶期间其鸣叫声婉转悦耳。它们之所以称之为相思鸟,就是因为它们为“一夫一妻”的婚配制度,并且配对后的雌雄红嘴相思鸟会在白天并肩展翅,歇息时依偎在一起,相互整理羽毛;入夜后,它们又会共宿枝头。3月下旬,配对的雌雄鸟开始进行迁移行为。4月中旬,红嘴相思鸟便在其家域内选择适当的巢址,开始进行筑巢行为。

红嘴相思鸟

筑巢阶段

红嘴相思鸟的巢多筑于箬竹丛、灌木及小乔木上,偶尔也会筑于竹林和藤本植物中。巢的上方多有乔木、灌木遮蔽,隐蔽性较好,同时亦可遮风避雨。红嘴相思鸟的鸟巢呈杯状,其由外到内依次可分为:固定层、支撑层、保暖层和防护层。固定层巢材主要有细藤、细蔓、树根、树皮、人造纤维等,具有将巢固定在树枝上的作用;支撑层巢材主要有各种茎叶、草丝、细树枝等,起到支撑整个巢的作用;保暖层巢材主要是竹叶,辅以树叶、苔藓、草叶、棉类、塑料、香烟过滤嘴纤维等,具保暖作用;防护层巢材是一种腐寄生植物的根,呈褐黑色,质地柔韧光滑,透气性好,不易沾粪、灰尘、皮屑和水,直接与雏鸟接触,起防护作用。筑巢行为由雌雄鸟共同承担,一般在5-7天可完成。筑巢过程是由外及里,自下而上进行。

产卵阶段

红嘴相思鸟在筑好巢后,不会立即产卵,而是1-2天后才开始产卵;雌鸟产卵时间一般选择在清晨,每天产一枚,它们为定数产卵,产卵过程中,若有部分卵损失,也不会补产,每窝产卵3-5枚。卵底色为白、污白、蓝、淡蓝、灰绿、粉红色,被以棕色、褐色、棕褐色不规则斑点,绕钝端一周密集,往尖端逐渐变稀疏。卵产满后,便开始孵卵。

孵化育雏

红嘴相思鸟的孵化期约为12天。孵卵阶段由雌雄红嘴相思鸟共同完成。雌鸟主要参与孵化卵活动,其在巢时长随着孵化天数的增加而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而雄鸟的工作主要是护巢、警戒和觅食。它们在换班入巢前会非常谨慎,通常都是沿着固定的路线先来回巡视鸣叫,确定没有异常情况后瞬间入巢,且进巢时多有翻卵行为。孵化过程中亲鸟很安静,少有动作,时刻对外界保持警觉,对外界干扰反应迅速。

红嘴相思鸟的育雏行为主要有暖雏、喂食和清粪等。雏鸟前期排出的粪便被亲鸟吞食,中后期亲鸟将雏鸟粪便衔出丢弃。

幼鸟发育

雏鸟发育前期,其身体大部分为裸露无毛状,仅头顶、背部有少量绒毛;其皮肤呈肉红色,稚嫩透明,几乎能够透过皮肤看清其内部结构;它们头大而颈细,眼泡黑色且突出;腹部膨大且可见其中尚未吸收完的卵黄,肛门朝上,透过皮肤可见翅部和背部初级飞羽羽芽;其四肢细弱,不能站立,会蜷缩成团,是典型的晚成雏鸟。

雏鸟发育中期,喙尖端红色,嘴缘黄色,口腔红色;皮肤颜色加深,头部、背部和翅膀黑色羽芽露出,能睁眼、张翅并抬头乞食。喙端红色加深并向喙基部扩散,呈黑红交汇的颜色;头顶、胸侧腹侧、前胸、尾上和尾下覆羽的羽芽密集。

雏鸟发育后期,体型与成鸟相差不大,尾羽未长出,体羽呈灰色,色彩不鲜明,它们可自行理羽。

雏鸟在巢时间为10-12天,期间雏鸟翅部发育最快,体长次之,而嘴峰发育最慢。

物种保护

物种现状

2016年评估可知,由于各种原因,红嘴相思鸟种群规模尚未量化,但未达到种群规模标准下的易危阈值;截至2009年,红嘴相思鸟于中国的种群规模为10000-100000个繁殖对,于日本的种群规模本为100-10000个繁殖对。但全球的红嘴相思鸟的种群呈下降趋势。

致危因素

红嘴相思鸟的贸易量很大,例如于1991-1995年,其合法出口量就在45万只以上,导致其野生种群数量急剧下降。此外,中国一直存在红嘴相思鸟的非法贸易。红嘴相思鸟的生境被破坏也导致其种群数量减少。

保护级别

2016年,红嘴相思鸟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等级为无危(LC)。

2021年,红嘴相思鸟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2023年,红嘴相思鸟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I中。

保护措施

于自然保护区中保护红嘴相思鸟,例如中国的婺源森林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的四川老君山自然保护区。

大力打击红嘴相思鸟的非法贸易,例如从中国的四川和陕西这两个重点贸易源头入手进行控制红嘴相思鸟的非法贸易数量。

主要价值

红嘴相思鸟有良好的生态价值与观赏价值。首先,它们可以控制虫害,保持自然生态平衡;其次,它们体形矫健玲俐,鸣声幽雅清晰、多变而动听;羽色美丽,是驰名国内外的观赏笼鸟。在笼养条件下,此鸟好活动,很少静站一处,经常上上下下地跳动,只有在唱得高兴的时候,或是雌雄鸟相互整理羽毛时才休静一下。雄鸟在繁殖季节,鸣声特别动听,十分招人喜爱,所以人们喜欢饲养它。

相关文化

中国古代有关于红嘴相思鸟的民间传说,即它们配对后亲密无间、出双入对,若一鸟死亡,另一鸟也会忧郁而亡,故红嘴相思鸟被人们视为忠贞爱情的象征,被赋予“相思鸟”“比翼鸟”这样充满诗情画意的名字,且在有些国家,红嘴相思鸟会作为珍贵的礼物,送给新婚伉俪,用以象征“相亲相爱,白头偕老”的美意。此外,在中国,红嘴相思鸟已被评为湖南省省鸟,浙江省淳安县和湖北省襄樊市也分别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红嘴相思鸟之乡”的称号。

物种对比

相思鸟属共有两个物种:红嘴相思鸟和银耳相思鸟,它们在中国的分布和鉴别特征上有区别:

中文名

学名

中国分布

鉴别特征

图片

红嘴相思鸟

Leiothrix lutea

甘肃南部、陕西南部、长江流域地区,东至浙江、福建,南至广东、香港、广西,西至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南部

上体从头以至尾上覆羽均为暗灰绿色,头顶绿色较浓;两翅具朱红色翼斑;颏至喉黄色;胸部橙黄;腹部淡白;尾下覆羽浅黄色

红嘴相思鸟

银耳相思鸟

Leiothrix argentauris

西藏东南部、云南南部和西南部、贵州南部、广西西南部和澳门

头顶黑色;耳羽银灰色;翅有明显的朱红色翼斑;尾上和尾下覆羽与翼斑同色;上体以橄榄黄和橄榄绿色为主

红嘴相思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