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侯孝贤(1947年4月8日)在广东梅县出生,不到半岁时,就随同时任当地教育科长(局长)的父亲居家迁往台湾。在12岁到18岁这段时间,侯孝贤的父、母亲以及祖母相继离开人世,这段经历为他以后的作品总是呈现一种苍凉无助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19岁时,侯孝贤高考失利,随后便去参军,退伍后考入国立台湾艺术大学(原国立艺专),他在电影事业方面受到的启蒙教育得以在大学期间完成。1972年,侯孝贤从学校电影科毕业,毕业第一年没有直接从事演艺事业,而是选择去做了电子计算器的销售,这份工作侯孝贤干了8个月。
演艺经历
侯孝贤在1973年被学校推荐到《心有千千结》剧组担任场记,师从李行导演,从场记、做到编剧,再到做到后来的导演。1975年起,侯孝贤开始从事编剧工作,《桃花女斗周公》《我踏浪而来》《早安台北》等编剧的电影剧本就是最开始时的作品。《桃花女斗周公》是侯孝贤于1975年编剧的第一个剧本,该剧本由赖成英执导,侯孝贤兼任副导演。其中《早安台北》获得第1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奖,并被提名最佳改编剧本奖。
初期作品
1981年,侯孝贤相继导演了第一部作品《就是溜溜的她》和第二部《风儿踢踏踩》,影片中其大胆采用的静默长镜头所造就的独特视觉风格,后来成为他电影中的标识,侯孝贤由此成名,走上艺术创作的道路。
随后,侯孝贤于1982年执导的《在那河畔青草青》在第19届台湾电影金马奖上被提名最佳剧情片,侯孝贤同时被提名最佳导演奖,该片在整个影视行业引起广泛关注。1983年,侯孝贤导演的《儿子的大玩偶》在当年成为台湾电影新浪潮的引领者,并获得西德曼海姆影展佳作奖;同年执导的《风柜来的人》获1984年法国南特大三洲电影节最佳作品奖;同年参与编剧的剧情片《小毕的故事》获得了第2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还有《油麻菜籽》是侯孝贤1983年创作的剧本,获第21届台湾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同年执导的《冬冬的假期》获得1985年法国南特三大洲电影节最佳作品奖、第三十届亚太影展最佳导演奖。另外,侯孝贤曾与蔡琴共同主演由杨德昌于1985年执导的电影《青梅竹马》。
1985年,侯孝贤拍摄的自传性电影作品《童年往事》上映。这是一部有关少年的成长史,也是记录回忆和乡愁的悲剧史,风格显著的长镜头对准他成长的旅程,淡淡的回忆,缕缕的乡愁在影片里时隐时现。该作品获得了第22届金马奖最佳原著剧本奖,第36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费比西奖论坛及新电影论坛最佳影片奖,第37届柏林电影节国际影评人奖,荷兰第16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非欧美电影最佳影片奖,以及鹿特丹、夏威夷电影节及亚太影展作品奖等等奖项。次年,侯孝贤执导《恋恋风尘》获葡萄牙特利亚国际影展最佳导演奖,执导的《尼罗河女儿》这部电影获得1987年意大利都灵电影节第五届国际青年影展影评人特别奖。
巅峰之作
侯孝贤在1989年拍出巅峰之作《悲情城市》,该片取材于台湾“二二八“事件,记录着该背景下一个家庭的兴旺与衰败,剧中采用的仍然是长长的、静默的、不动声色的镜头,用以呈现一个动荡年代里的人生浮沉。而且这也是侯孝贤与梁朝伟首次合作。同年,凭借电影《悲情城市》获得了第26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奖,台湾中时晚报最佳作品奖、导演特别奖,第46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道精神特别奖,威震影坛。
1993年,侯孝贤执导的《戏梦人生》获得第4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奖、台湾中时晚报最优秀作品奖、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奖。描写的是一位大师历经不同年代历经坎坷起起落落的传奇故事,这个大师就是李天禄,台湾布袋戏国宝级艺师。用开放的意识型态重新构建一个逝去的年代,这样的拍摄格局有着划时代的意义,《戏梦人生》因此被誉为“电影之再生”。除此之外,时代巨制《好男好女》是侯孝贤根据台湾近代白色恐怖时期的真实受难者改编而成,采用“剧中剧”策略,演绎方式独特,凭借该片获得了第32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导演奖和第3届中国长春电影节最佳华语故事片奖、最佳导演奖。
《悲情城市》以及后来的《戏梦人生》《好男好女》被誉为台湾三部曲,侯孝贤作为电影大师的崇高地位由此确立。随后几年,侯孝贤执导的《好男好女》《南国再见,南国》《海上花》《千禧曼波》曾四次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
后期荣耀
2005年由侯孝贤编剧并导演的《最好的时光》中,舒淇、张震首次搭档,在电影中两人各分饰三角,展示了1911年、1966年、2005年三个年代的爱情故事。该片是侯孝贤对自己电影生涯所作的一次总结,曾获得当年第58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提名,第42届台北金马影展金马奖的最佳剧情片提名、最佳导演提名、最佳原著剧本提名、金马奖年度台湾杰出电影工作者、年度台湾杰出电影,以及2006年的第2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亚洲电影提名、第6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电影提名。
除此之外,侯孝贤于2005年还获得第18届东京国际电影节黑泽明奖,2007年摘取第60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奖(荣誉金豹奖),同年接任台湾导演协会理事长,以及2009年的第46届台湾电影金马奖主席。2020年获得第46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终身成就奖、第5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终身成就奖。
《刺客聂隐娘》是侯孝贤在阔别戛纳十年之后,于2015年推出的又一部大手笔作品,是侯孝贤酝酿多年的作品,该片光筹备时间就有10年,拍摄时间足有5年,用了五十多万尺胶片,资金耗费9000万人民币。该影片改编于中国唐代小说集《传奇》里的《聂隐娘》一篇。这部大手笔、大制作,在第6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曾引起轰动,侯孝贤因此获得该届主竞赛单元最佳导演奖,同时还获得第52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导演奖,在次年的第10届亚洲电影大奖上,侯孝贤携《刺客聂隐娘》又一举获得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奖。侯孝贤因此被业界称作华语电影大师级人物、戛纳国际电影节的宠儿,更被誉为一代神导。
家庭生活
侯孝贤在青少年时期,其父、母和祖母就相继过世。后来,侯孝贤娶了妻子曹宝凤,二人婚后生有一个女儿,名字叫侯蕴华,2007年01月26日,侯蕴华嫁给台湾“四海帮”前帮主蔡冠伦的儿子蔡君飞。
人物关系
主要作品
电影作品
上映时间 | 作品名 | 身份 | 参考资料 | 海报 |
1975年 | 桃花女斗周公 | 编剧 | | 
|
1978年 | 我踏浪而来 | 编剧 | | 
|
1979年 | 早安台北 | 编剧 | | 
|
1980年 | 就是溜溜的她 | 编剧、导演 | | 
|
1981年 | 风儿踢踏踩 | 编剧、导演 | | 
|
1982年 | 在那河畔青草青 | 导演 | | 
|
1983年 | 风柜来的人 | 导演 | | 
|
1983年 | 儿子的大玩偶 | 导演 | | 
|
1983年 | 小毕的故事 | 编剧 | | 
|
1983年 | 油麻菜籽 | 编剧 | | 
|
1984年 | 冬冬的假期 | 导演、编剧 | | 
|
1985年 | 青梅竹马 | 主演、编剧 | | 
|
1985年 | 童年往事 | 编剧、导演 | | 
|
1986年 | 恋恋风尘 | 导演 | | 
|
1987年 | 尼罗河女儿 | 导演 | | 
|
1989年 | 悲情城市 | 导演 | | 
|
1993年 | 戏梦人生 | 导演 | | 
|
1995年 | 好男好女 | 导演 | | 
|
1996年 | 南国再见,南国 | 导演 | | 
|
1998年 | 海上花 | 导演 | | 
|
2001年 | 千禧曼波 | 导演 | | 
|
2004年 | 咖啡时光 | 导演 | | 
|
2005年 | 最好的时光 | 导演 | | 
|
2015年 | 刺客聂隐娘 | 导演 | | 
|
荣誉奖项
影视荣誉
获奖时间 | 主办方 | 奖项名称 | 获奖作品 | 获奖情况 | 参考资料 |
1980年 | 第1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 最佳剧情片奖 | 早安台北 | 获奖 | |
1983年 | 第2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 最佳改编剧本奖 | 小毕的故事 | 获奖 | |
1984年 | 第2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 最佳改编剧本奖 | 油麻菜籽 | 获奖 | |
1985年 | 第2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 最佳原著剧本奖 | 童年往事 | 获奖 | |
1985年 | 第38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 | 天主教人道精神奖-特别提及 | 冬冬的假期 | 获奖 | |
第7届南特三大洲国际电影节 | 最佳作品奖 | 获奖 | |
第30届亚太影展 | 最佳导演奖 | 获奖 |
1986年 | 第36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费比西奖论坛及新电影论坛 | 最佳影片奖 | 童年往事 | 获奖 | |
1989年 | 第26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 最佳导演奖 | 悲情城市 | 获奖 | |
第46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奖 | 获奖 | |
西阿克特别奖 | 获奖 |
金狮奖 | 获奖 |
1993年 | 第4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 主竞赛单元-评审团奖 | 戏梦人生 | 获奖 | |
1995年 | 第3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 最佳导演奖 | 好男好女 | 获奖 | |
1996年 | 第三届中国长春电影节 | 最佳华语故事片 | 获奖 | |
最佳导演奖 | 获奖 |
1998年 | 第3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 评审团大奖 | 海上花 | 获奖 | |
2004年 | 第9届釜山国际电影节 | 亚洲年度电影人奖 | 咖啡时光 | 获奖 | |
2005年 | 第24届伊斯坦堡国际电影节 | 最佳电影金郁金香奖 | 获奖 | |
2005年 | 第4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 年度最优秀台湾电影人 | 最好的时光 | 获奖 | |
2005年 | 第18届东京国际电影节 | 黑泽明奖 | - | 获奖 | |
2007年 | 第60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 | 终身成就奖(荣誉金豹奖) | - | 获奖 | |
2009年 | 第46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 主席 | - | 获奖 | |
2014年 | 第8届亚洲电影大奖 | 终身成就奖 | - | 获奖 | |
2015年 | 第6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 主竞赛单元-最佳导演奖 | 刺客聂隐娘 | 获奖 | |
第5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 最佳导演奖 | 刺客聂隐娘 | 获奖 | |
最佳剧情片 | 获奖 |
年度最优秀台湾电影人 | - | 获奖 | |
2015年 | 台湾二等景星勋章 | 获奖 | |
2016年 | 第10届亚洲电影大奖 | 最佳导演奖 | 刺客聂隐娘 | 获奖 | |
最佳影片奖 | 获奖 |
2016年 | 第7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2015年度奖 | 年度港台导演奖 | 刺客聂隐娘 | 获奖 | |
2020年 | 第46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 | 终身成就奖 | - | 获奖 | |
2020年 | 第5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 终身成就奖 | - | 获奖 | |
1980年 | 第1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 最佳改编剧本 | 早安台北 | 提名 | |
1982年 | 第19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 最佳导演奖 | 在那河畔青草青 | 提名 | |
最佳剧情片 | 提名 |
1984年 | 第2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 最佳导演奖 | 风柜来的人 | 提名 | |
最佳剧情片 | 提名 |
1985年 | 第2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 最佳男主角奖 | 青梅竹马 | 提名 | |
最佳导演奖 | 童年往事 | 提名 | |
最佳剧情片 | 提名 |
1989年 | 第26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 最佳剧情片 | 悲情城市 | 提名 | |
1993年 | 第3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 最佳剧情片 | 戏梦人生 | 提名 | |
1993年 | 第46届戛纳电影节 | 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 | 提名 | |
1995年 | 第48届戛纳电影节 | 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 | 好男好女 | 提名 | |
1995年 | 第3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 最佳剧情片 | 提名 | |
1996年 | 第49届戛纳电影节 | 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 | 南国再见,南国 | 提名 | |
1998年 | 第51届戛纳电影节 | 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 | 海上花 | 提名 | |
1998年 | 第3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 最佳导演奖 | 提名 | |
2001年 | 第54届戛纳电影节 | 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 | 千禧曼波 | 提名 | |
2001年 | 第14届欧洲电影奖 | 环球银幕奖 | 提名 | |
2004年 | 第61届威尼斯电影节 | 金狮奖 | 咖啡时光 | 提名 | |
2005年 | 第58届戛纳电影节 | 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 | 最好的时光 | 提名 | |
2005年 | 第4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 最佳原创剧本奖 | 提名 | |
2006年 | 第6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 | 最佳影片 | | 提名 | |
2006年 | 第2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 金像奖-最佳亚洲电影 | 提名 | |
2015年 | 第6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 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 | 刺客聂隐娘 | 提名 | |
2016年 | 第69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 | 电影奖-最佳非英语片 | 提名 | |
社会活动
参加时间 | 活动名称 | 担任职务 | 活动概要 | 参考资料 |
2004年01月 | 族群平等行动联盟 | 召集人 | 联合数百名作家、艺术家,直接面对台湾政治现实发言,反对政治人物“操弄族群议题”。 | |
2007年11月 | 台湾导演协会 | 理事长 | 凝聚台湾导演向心力,团结整合,讨论问题,帮大家解决问题。 | |
2009年 | 金马电影学院 | 院长 | 培育华语新兴创作者、促进华语创作者间的交流,为电影产业培养后浪,保留华语电影特有的人文况味。 | |
2009年4月 | 台湾电影事业发展基金会台湾电影金马奖 | 主席 | 积极推动台湾电影的复兴与两岸的电影交流 | |
2016年6月 | 奥斯卡金像奖评委会 | 评委 | 对奥斯卡金像奖的获取做出评判 | |
人物评价
法国著名电影评论家、《电影手册》主编傅东评价:“在侯孝贤身上,我看到一种很纯洁的叙述方式,这是用另外一种眼光来看世界,这是让我感到最震惊和最受触动的,通过他的电影,我更好地看到我们这个世界,看到我自己。”(南方人物周刊评)
侯孝贤导演不仅是台湾新电影界的重要代表,更是亚洲艺术电影大师。他的导演风格极具创造力、视野极为宽广。侯孝贤导演的电影作品通常都极具理性和内涵,充满乡土气息的纪实风格和社会忧患意识,更善于使用电影镜头语言大笔墨去表达电影所呈现出来的思想与情感,从而形成他独具特色的写意式艺术风格。(中国知网评)
侯孝贤作为台湾电影的代表人物之一,其美学风格被影评家焦雄屏评为"混杂了东方式内省与凝练,以及西方式的客观及疏离。"他特有的电影语言"长镜头""深焦构图""空镜头"与"固定镜头"等,这样的表现手法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年轻导演甚巨,亦使新电影的陈述方式与传统产生极大的改变。(中国知网评)
作为台湾新电影运动的先行者和标杆人物,侯孝贤对于整个台湾,甚至华语电影界,都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在他兼具乡土气息与都市掩映,昔日情怀与当代白描的影像表达中,无不见证着其风格独特,卓而不群的艺术特质。在世界电影史上,侯孝贤也用其极具震撼性且不可复制的珍贵作品,写下了厚重的一笔。他是华语电影百年来奉献出的最伟大导演之一,堪称整个华语电影界的瑰宝。(搜狐娱乐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