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二亚硫酸钠(英语:Sodium Dithionite)是一种无机化合物,俗称保险粉或低亚硫酸钠,化学式为Na₂S₂O₄,外观为白色细粒结晶,常温干燥条件下稳定存在,密度为2.38 g/cm³(20 ℃),摩尔质量为174.11 g/mol。固体状态存在形式还有二水结晶形式(Na₂S₂O₄·2H₂O),为淡黄色粉末,性质不稳定,可通过在碱性条件下,加热脱水转变成无水结晶体。连二亚硫酸钠具有二氧化硫气味,微溶于乙醇,极易溶于水,20 ℃下溶解度可达250 g/L。吸潮或加热至75 ℃以上时连二亚硫酸钠会分解放热,并放出二氧化硫;连二亚硫酸钠作为可燃固体,与水接触时易发生水解反应和歧化反应。连二亚硫酸钠具有一定的毒性,对呼吸道、皮肤和眼睛易造成严重伤害,短期吸入高浓度可引起急性肺炎,摄入过量可能导致死亡。连二亚硫酸钠广泛应用于脱色剂、还原剂、脱氧剂和食品保鲜防腐剂等方面。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连二亚硫酸钠的:研究历史、物质结构、理化性质、制备方法、检测方法、应用领域、安全事宜等介绍

中文名

连二亚硫酸钠

英文名

Sodium Dithionite

别名

保险粉或次硫酸钠

拼音

lián èr yà liú suān

CAS号

7775-14-6

化学式

Na₂S₂O₄/Na₂O₄S₂

结构式

摩尔质量

174.11g/mol

外观

白色细粒结晶

气味

二氧化硫气味

密度

2.38 g/cm³(20 ℃)

熔点

52 ℃(分解)

溶解性

微溶于乙醇,易溶于水(20 ℃,250 g/L)

log P

0.39100

pH值

5.5~8.5

安全术语

S:S26,S28,S43

NFPA 704

闪点

>100 ℃

自燃温度

190 ℃

研究历史

1870年,首次合成连二亚硫酸钠,后来证实其具有强还原性。尽管如此,学术界对连二亚硫酸钠的命名仍然很模糊。硫酸氢钠(Sodium Hydrogen Sulfite)和连二亚硫酸钠(Sodium Dithionite)从名称和结构上来说都是两种化合物,然而,都曾被叫作Sodium Hydrosulfite。直到20世纪初,人们对连二亚硫酸钠的化学命名表述仍然比较模糊。后来,规定Sodium Hydrosulfite、Sodium Dithionite等统一称作连二亚硫酸钠。

物质结构

连二亚硫酸钠的分子式为Na₂S₂O₄,通过拉曼光谱和单晶X射线衍射实验,证实连二亚硫酸根离子有C2对称群,有16°的O-S-S-O扭转角。弱S-S键的S-S距离239pm,相对于典型的S-S键延长了30pm。由于这种键很脆弱,连二亚硫酸盐阴离子在溶液中易解离成[SO₂]⁻自由基。并且,连二亚硫酸钠结构中的阴离子通过2个亚硫酸根形成弱连硫键结构,硫极易失去电子而被氧化,因而其具有强还原性。

连二亚硫酸钠

理化性质

物理性质

连二亚硫酸钠分子式为Na₂S₂O₄,外观为白色结晶粉末,常温干燥条件下可稳定存在,有淡淡的二氧化硫气味。25℃下的相对密度为2.3~2.4 g/cm³,熔点52 °C。其二水结晶体(Na₂S₂O₄·2H₂O)外观为淡黄色粉末,与无水结晶体相比性质活泼,仅可在碱性条件下稳定存在,当加热至一定温度时,二水结晶可脱水转变为无水结晶体。连二亚硫酸钠微溶于乙醇,极易溶于水,20 ℃下溶解度为250 g/L,溶液中有食盐(氯化钠)或苛性钠存在时,溶解度急剧降低,油水分离系数logP为0.39100,水溶液pH为5.5~8.5。

化学性质

水解反应

连二亚硫酸钠在常温干燥下稳定存在,但与水接触时易发生反应,从而导致其水溶液不能长期储存。反应表达式如下:

连二亚硫酸钠

实验室制法(甲酸钠法)

实验室制备法以甲酸钠、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为原料,以甲醇水溶液为反应介质。首先,将甲酸钠溶于80%甲醇水混合溶液中,再通入一定量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调节溶液pH为4-5,反应得到连二亚硫酸钠。与锌粉法相比,甲酸钠法生产路线短,生产成本低、设备简单,并且不产生“三废”,对环境危害较小,但该反应方法存在单位产量低的问题。

连二亚硫酸钠

检测方法

连二亚硫酸钠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变色实验法、碘量法、毛细管区带电泳和氧吸收法等,其中,变色实验法的重现性较低,且仅可在已知浓度范围的情况下使用,对测试人员的实验技能要求较高,使用较为局限,同样,氧吸收法由于其测定的装置较为复杂,使用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相比之下,毛细管区带电泳法因具有灵敏度高,分辨率高,成本低、精密度高、样品损耗小、分析时间短、选择性好等优点,成为主要的检测方法。

应用领域

脱色剂

连二亚硫酸钠作为脱色剂使用时,相比于其他漂白方法,漂白过程具有操作简单且漂白后的织物色泽鲜艳,不易褪色、投资成本小、环境污染小、不损伤纸纤维及成纸的透明度、能在一定程度上去除纸浆色度,对纸的副作用较小等优点,在印染工业中,连二亚硫酸钠常用于还原染料和含硫染料的还原剂,对纤维和纺织品的染色,以及用于去除纺织品上的颜料。此外,它还用作还原漂白工艺中的漂白剂,例如机械纸浆的漂白,棉花和羊毛的漂白,以及漂白糖、肥皂、油和木浆。

还原剂

在生物化学中,连二亚硫酸钠常用于还原各种辅酶和酶;在有机合成中,连二亚硫酸钠用于还原几种类型的官能团,如醛、酮、亚胺、吡嗪、乙烯基砜、硝基和偶氮基等。

脱氧剂

因为连二亚硫酸钠具有强还原性,能够在快速、简便且不损伤细胞膜的前提下去除培养基质中的氧,在合成橡胶生产中常用作化学试剂和除氧剂,在生物化学和医学研究中,常用作创造培养细胞的厌氧气、液相环境。

食品保鲜防腐剂

连二亚硫酸钠作为一种特殊的食品保鲜剂,不同于以往含有添加物的食品保鲜剂,它直接与食品同袋包装,而无需加入食品内部,更加的经济、安全和卫生,所以经常在食品加工及保鲜过程中使用连二亚硫酸钠。

安全事宜

毒理

人体的连二亚硫酸钠的口服致死剂量为0.5-5克/千克体重,LD₅₀为900 mg/kg体重(兔经口,以二氧化硫计)。

安全标志

连二亚硫酸钠

健康危害

连二亚硫酸钠暴露于潮湿空气中时易氧化发热变质,同时分解产生腐蚀性气体硫化氢和有毒气体二氧化硫;与氧化剂或明火接触也会产生上述气体。其中,硫化氢是具有强烈作用的神经有害物质,短期内吸入少量高浓度该气体,会产生头痛、意识模糊、胸闷等,吸入过量,则会窒息,甚至死亡;而二氧化硫气体作为腐蚀性气体,吸入过多时则会导致窒息。,具体表现形式如下:

吸入症状:咳嗽、喉咙痛。

眼部接触症状:眼部泛红,疼痛。

摄入症状:恶心,腹痛,呕吐,腹泻。

防护措施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穿戴化学防护服和乳胶手套,若工作场所中粉尘过量,需佩戴自吸式呼吸器或防毒面具,避免吸入灰尘,实验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禁吃、喝或吸烟,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过程中一旦发生泄漏,应当在惰性气体下处理,在操作结束后及时洗手。此外,实验场应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消防措施

在不流动的氧气环境下,将连二亚硫酸钠暴露于潮湿空气中,因其与氧气和水汽同时接触会发生反应放出大量热量。因此,处理连二亚硫酸钠事故时,最直接的办法是隔绝空气。此外,面对实际突发状况时,如果连二亚硫酸钠的剂量较小,可小心收集于干燥的容器中等待稍后统一处理,避免在处理过程中进入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区域,造成再次污染;若连二亚硫酸钠的泄露量较大,可用干燥砂石、水泥或泥土等隔绝灭火,切忌不能用水、二氧化碳或泡沫处理,以免造成更大危害,最后使用无火花工具收集起来运至废物处理场所统一处置。

泄露处理

须立即清除对逸出物料,将其扫起倒入大量水中,先用水冲洗污染的地面,再用湿布擦净,以防干燥后遇有机物、木材、纸张、纤维引起着火。处理废品时,小心加入次亚氯酸钙,稀释中和后以大量水排入下水道。

急救措施

若人体不小心连二亚硫酸钠中毒,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急救措施。

吸入急救:确保医务人员了解连二亚硫酸钠,将受害者安全的转移到新鲜空气中,保持其呼吸道通畅,若呼吸困难,对其进行输氧,若停止呼吸,则进行人工呼吸,并及时就医。

皮肤急救:脱下被污染的衣服和鞋子,并将其放置于指定地点等待集中处理,并立即用流水(肥皂水和清水)冲洗皮肤20分钟,立即就医。

眼睛急救:如果患者佩戴隐形眼镜,尽可能将其取下,并立即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彻底冲洗,再用5%~10%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并立即就医。

食入:立即让患者进行漱口,并饮用1-2杯温水,切记不要催吐,并保持患者安静和体温正常,立即就医。

储存运输

储存连二亚硫酸钠时应密封存放在远离明火,通风良好,远离水源和下水道的阴凉位置,保持干燥,防止与水或水蒸气接触,同时注意与强酸、强氧化性和食用化学品等物质分开存放。同时采用防爆型照明,配备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避免阳光直射,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运输时,所有车辆应配备消防器材、泄漏应急处理设备、防雨设施,阻火装置,存储箱应保持干燥,采用铁桶密封包装。并在运输过程中保证样品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