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性腮腺炎以腮腺非化脓性炎症、腮腺区肿痛为临床特征。流行性腮腺炎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主。腮腺炎病毒除侵犯腮腺外,尚能侵犯神经系统及各种腺体组织,引起脑膜炎、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和胰腺炎等。早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流行性腮腺炎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一般预后良好。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流行性腮腺炎的:就诊科室、病因、症状、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危害、预后、预防、参考文献等介绍

中文名

流行性腮腺炎

外文名

epidemic parotitis,mumps

别名

痄腮、流腮

传播途径

飞沫的吸入是主要传播途径

症状表现

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肿大,表面发热,咀嚼时疼痛

就诊科室

儿科

原因

由腮腺炎病毒感染所引起

多发人群

儿童、青少年期

就诊科室

  • 感染科、儿科

病因

  •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症状

  • 流行性腮腺炎患者2~3周前有接触史,部分病例有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

典型表现

  • 发热和以耳垂为中心的腮腺肿大。

其他表现

  • 脑膜炎患者,出现头痛和嗜睡等。

  • 累及睾丸可表现为睾丸明显肿胀和疼痛。

  • 累及卵巢可出现下腹疼痛。

  • 胰腺炎常于腮腺肿大数天后发生,可有恶心、呕吐、中上腹疼痛和压痛。

检查

  • 确诊流行性腮腺炎主要依靠实验室常规检查和其他检查。

常规检查

  • 白细胞计数和尿常规一般正常。有睾丸炎者白细胞可以增高。有肾损害时尿中可出现蛋白和管型。

其他检查

  • 血清和尿液中淀粉酶测定

    • 90%患者血清和尿淀粉酶增高。淀粉酶增高的程度往往与腮腺肿胀程度成正比。无腮腺肿大的脑膜炎患者,血和尿中淀粉酶也可升高。

  • 脑脊液检查

    • 有腮腺炎而无脑膜炎症状和体征的患者,约半数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轻度升高,且能从脑脊液中分离出腮腺炎病毒。

  • 血清学检查

    • 抗体检查

    • ELISA 法检测血清中NP的IgM抗体可作出近期感染的诊断。

    • 抗原检查

    • 应用特异性抗体或单克隆抗体来检测腮腺炎病毒抗原,可作早期诊断。应用PCR技术检测腮腺炎病毒RNA,可明显提高可疑患者的诊断率。

诊断

  • 医生诊断流行性腮腺炎主要依据流行情况及接触史、临床表现。如遇不典型病例,确诊需要依靠血清学检查和病毒分离。

流行情况及接触史

  • 腮腺炎病毒潜伏期为8~30天,平均18天,冬、春季节发病较多。发病人群主要是学龄前儿童。发病前2~3周与腮腺炎病人有密切接触史。

临床表现

  • 发热和以耳垂为中心的腮腺肿大。部分病例有发热头痛无力、食欲缺乏等前驱症状,但大部分患者无前驱症状。

  • 有症状的脑膜炎患者,出现头痛、嗜睡和脑膜刺激征。

  • 累及睾丸可引起睾丸炎,表现为睾丸明显肿胀和疼痛,可并发附睾炎、鞘膜积液和阴囊水肿。

  • 累及卵巢可引起卵巢炎,出现下腹疼痛。

  • 胰腺炎常于腮腺肿大数天后发生,可有恶心、呕吐、中上腹疼痛和压痛。

血清学检查和病毒分离

  • 没有腮腺肿大的脑膜脑炎、脑膜炎和睾丸炎等,确诊需依靠血清学检查和病毒分离。

鉴别诊断

  • 化脓性腮腺炎

    • 主要是一侧性腮腺肿大,不伴睾丸炎或卵巢炎。挤压腮腺时有脓液自腮腺管口流出。外周血中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 其他病毒性腮腺炎

    • 甲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肠道病毒中的柯萨奇A组病毒及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等均可以引起腮腺炎,需根据血清学检查和病毒分离进行鉴别。

  • 其他原因的腮腺肿大

    • 许多慢性病如糖尿病、慢性肝病、结节病、营养不良和腮腺导管阻塞等均可引起腮腺肿大,一般不伴急性感染症状,局部也无明显疼痛和压痛。

治疗

  • 流行性腮腺炎的治疗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 一般治疗

    • 卧床休息,给予流质饮食,避免进食酸性饮料。注意口腔卫生,餐后用生理盐水漱口。

  • 对症治疗

    • 头痛和腮腺胀痛可应用镇痛药。睾丸胀痛可用棉花垫和丁字带托起。发热温度较高、患者食欲差时,应补充水、电解质和能量,以减轻症状。

  • 抗病毒治疗

    • 发病早期可试用利巴韦林1g/d,儿童15mg/kg静脉滴注,疗程5~7天,但效果有待确定。亦有报告应用干扰素治疗成人腮腺炎合并睾丸炎患者,能使腮腺炎和睾丸炎症状较快消失。

  •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

    • 对重症或并发脑膜脑炎、心肌炎患者,可应用地塞米松治疗。

  • 颅内高压处理

    • 若出现剧烈头痛呕吐疑为颅内高压的患者,可应用甘露醇治疗。

  • 预防睾丸炎

    • 男性成人患者,为预防睾丸炎的发生,早期可应用已烯雌酚。

危害

  • 尽管主要病变在腮腺,但流行性腮腺炎实际上是一种全身性感染,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或其他腺体、器官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预后

  • 流行性腮腺炎经过积极治疗,大多预后良好。少数留有听力障碍、耳聋等后遗症。

预防

  • 按照国家免疫程序进行接种。儿童在18~24月龄时,要按要求注射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亦可采用喷鼻或气雾方法。

  • 易感青少年可以遵医嘱注射腮腺炎高价免疫球蛋白,同时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口腔清洁,积极预防。

  • 均衡饮食,纠正偏食等不良习惯,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加强营养。

  • 少吃刺激性食物,少喝酒、少吸烟。

  • 房间保持空气流通,环境清洁。

  • 冬春季是疾病高发期,避免去环境不洁、人群拥挤的地方,同时注意保暖。

参考文献

  • [1] 费芳荣,2008-2010年中国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疾病监测,2011,9:691-693.

  • [2] 李兰娟,任红。传染病学。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 [3] 梅茂冬。流行性腮腺炎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中国当代医药,2010, 17(27):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