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云县,中华人民共和国大理白族自治州下辖县,位于云南省中部偏西北,大理白族自治区东部。祥云县国土面积2425平方千米。据第七次全国人口调查统计,祥云县常住人口为40.66万人。截至2022年,祥云县下辖8个镇,2个乡,县人民政府驻祥云县行政中心主楼615室。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祥云县的:名称由来、历史沿革、自然地理、行政区划、政治、人口、经济、社会事业、交通、人文、风景名胜、著名人物、重要荣誉等介绍

英文名

Xiangyun County

面积

2425平方千米

气候类型

北亚热带偏北高原季风气候

地理位置

云南省中部偏西北,大理白族自治区东部

地理坐标

东经100°25′22"~101°02′30",北纬25°12′05"~25°52′25"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所属省级行政区

云南省

所属市

大理白族自治州

行政类别

下辖地区

8个镇,2个乡

行政区划代码

532923

人口

406642人(第七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

方言

西南官话

民族

汉族、白族、彝族、傈僳族、苗族、回族等

GDP

212.49亿元(2022年)

人均GDP

52643元(2022年)

人均可支配收入

城镇:44039元(截至2022年)

著名景点

祥云水目山景区、青海湖景区、云南驿茶马古道等

邮政编码

672100

政府驻地

祥云县行政中心主楼615室

电话区号

0872

火车站

祥云站

政府官方网站

http://www.xiangyun.gov.cn/

简介

祥云县地处云贵高原与横断山脉相接的西部,地形地貌以山地和河谷为主,有两大水系:金沙江水系和红河水系。属亚热带偏北高原季风气候,四季变化不明显,干湿两季分明。县境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居住。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设云南县。东汉永平十二年(69年),属永昌郡。贞观六年(632年),云南县隶属西宗州。民国七年(1918年),改为祥云县。1950年,祥云县人民政府成立。1956年,成立大理白族自治州 ,祥云县属大理州至今。

2022年,祥云县实现的生产总值为212.49亿元。全县三次产业结构之比为24.5:28.2:47.3。祥云县以发展农业为主,蚕桑产业占农业的主导地位。矿采业,新材料业,绿色能源产业等优势产业发展壮大。第三产业主要有服务业、国内贸易、旅游和金融等。祥云县是连接东南亚和南亚的交通枢纽,是西南地区连接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桥梁,也是滇中与南亚陆路连接的必经之地。

祥云县的云南驿村被命名为第五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中国第一批传统村落名录。截至2019年,祥云县拥有2处古遗址,5处古建筑。此外,截至2023年1月,祥云县还有一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一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水利风景区。

名称由来

祥云县前称“云南县”,取县名为“云南”有三种说法,一是“彩云之南”说,《南诏野史》记载:彩云现于龙兴和山,县在云之南,故名云南。二是“云山之南”说,云山即现在宾川县鸡足山,常凝云气高数丈,县城在云山之南称“云南”。三是“武帝追梦”说,相传汉武帝夜梦彩云,遣使追梦,在今祥云县境追到彩云,因置云南县。“彩云之南”说比较符合实际。

经过了历史的变迁,云南县的地域上曾设过云南郡、云南节度、云南赕、云南州,“云南”两字一直沿用。明至清代,因省县同名文人墨客的笔下常将云南县称为“小云南”。民国七年(1918年),为免省县同名,将“云南县”改名“祥云县”,结束了“云南”作为现今祥云地域名称2027年的历史。

历史沿革

先秦

祥云县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便有人类生存。直至春秋战国时代,仍处于原始部族时期。

秦汉至南北朝

秦时,祥云县地界同整个云南地区,同属西南夷地设置。

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设云南县(今祥云县),县治设云南驿,属益州郡。东汉永平十二年(69年),分益州郡西部为永昌郡(今保山)。此后,云南县属永昌郡。元和二年(85年),云南县内开始设馆教书。蜀汉建兴三年(225年),被西南诸葛亮平定后,分永昌等三郡置云南郡。郡治设云南驿,与县同治,隶属庲降都督府第。

西晋泰始元年(265年),改庲降都督地置于宁州。西晋泰始六年(270年),云南郡领县增加云平、永宁至9县。永嘉五年(310年)于云南郡之叶榆县设置东河阳郡;蜻蛉、弄栋2县设置兴宁郡,此后,云南郡领云南、东西姑复(遂久县)、云平、邪龙5县。东晋咸和八年(333年),蜀国李雄占据宁州并建立建宁国,云南郡归属建宁国地。

隋唐至宋元

隋开皇三年(583年),云南县隶属南宁都督府。开皇十七年(597年),南宁夷爨氏反叛,派太平公史万岁征讨南宁夷爨氏并平定爨氏地,县境暂未设治。

唐武德四年(621年),于西宗州设云南驿,隶属南宁总管府。贞观六年(632年),南宁总管府更置为戎州都督府,云南县隶属西宗州。贞观十一年(637年),西宗州更名为宗州。麟德元年(664年),分戎州地置姚州都督府,西宗州属姚州。天宝九年(750年),南诏王阁罗凤起兵反唐并占领姚州都督府,在云南驿修筑云南城。贞观年间(785年-805年)南诏设云南节度使于云南城。元和八年(813年),废云南节度使,建立水目寺。

五代后晋天福年间(936年-943年),大理国王段思平于境内高官铺与练昌之间新筑段家坝,用于拦蓄青龙海(湖)水灌田。为此县最早的水利工程。宋开宝五年(972年),修灵光道直通大姚。位于祥云县南驿镇的云南古驿道修建于白盐井开办时,是白盐井通往滇西的主要运输通道。

元宪宗元年(1251年),境内立品甸千户所。宪宗三年(1253年),回族移入县境内。宪宗六年(1256年),县境内立品甸千户所,属于大理下万户府。至元十三年(1276年),品甸千户所更改为云南州,隶属于大理路。

明清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降云南州为云南县,隶属大理府的赵州(今凤仪),并改十二关防送千户所为十二长官司,隶属大理府。洪武十七年(1384年),筑造洱海卫城(今祥云城),县治由云南驿迁往洱海卫城。洪武十九年(1386年),建钟鼓楼。洪武二十年(1387年),朝廷于洱海卫立屯堡,设堡十住在大理府,和云南赵普淜两堡在境内。永乐四年(1406年),建武帝庙。景泰六年(1455年),云南宪副周鉴与参议赵雍倡修游丰坝。成化十二年(1476年),设立澜沧兵备道在县城。成化十三年(1477年),兵备道及土县丞率领百姓邑修筑五孔桥自己分辩水势,入品甸湾(今品甸海)、周官梦海(今浑水海),又筑团山坝,建三闸。弘治二年(1489年),设你甸(今米甸),直属大理府,同时于云南驿设土驿丞。弘治五年(1492年),建文庙。隆庆五年(1572年),建玉皇阁。万历年间(1573年-1619年),建普溯老君殿。崇祯八年(1635年),于米甸设德昌县直到顺治十六年(1659年)裁撤。崇祯十一年(1638年)二月十五日至二十日,徐霞客由普淜进入县境考察后由梁王山进入宾川。

清顺治初年,周官梦海(浑水海)被水冲毁。康熙五年(1666年),裁撤澜沧兵备道,设援剿后镇总兵署。康熙七年(1668年),裁撤援剿后镇总兵署,设立洱海营参将。同年,第一次整修云南县城。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将洱海营移到永北,设大理城守营千总。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裁撤洱海卫。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云南县开始征商税,分配各商户定纳,最后由县公署征收并上缴。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县内开始征收矿税并开采县内金龙银矿。雍正六年(1728年),新增云南县归余税银。乾隆二年(1737年),整修全县水利工程。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筑县城南门小月城。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回民起义军占领弥渡,总督林则徐领兵镇压。咸丰六年(1856年)至同治十一年(1872年),回民起义军占领县城,清军为镇压起义,与起义军在县境多次发生战争。咸丰八年(1858年),反清起义由东山区龙道人领导彝族农民举行,于大古者建立金刚府,此为境内第一个农民政权。次年,由于内部斗争,龙道人自杀,大部分人归附杜文秀。光绪十八年至光绪二十年(1892年-1894年),三年期间,县城鼠疫大肆流行,死者很多。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第一次整修钟鼓楼。光绪三十年(1904年),祥云废私塾兴学校,由关圣宫蒙养馆改为蒙养学堂,次年改为初等学院开始。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旱灾,粮食受损严重。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建立高等小学堂在县城九峰书院。宣统二年(1910年),云南县城设邮政代办所。宣统三年(1911年),九月九日,云南起义,宣布独立。

中华民国

民国元年(1912年),创办女子初等小学于县城北街节孝祠,成立云安县乙种农业学校在祥城西街关圣宫。民国二年(1913年),全国统一裁撤州和府,在省内设置道,云南县归腾越道。在文庙开办教员养成所。民国三年(1914年),开征烟酒特许牌照税并实行烟酒特许牌照制。民国七年(1918年),因省县同名。改为祥云县。民国十八年(1929年),废道,县直属省。民国十一年(1932年),祥云属于全省设立的12个政务视察区里的第四区。民国十三年(1934年),祥云改属地十二区。民国十四年(1935年),视察区减至7个,祥云属第四区。民国十七年(1938年),祥云属于第十一区,视察区恢复为16个。同年,政务视察区变为行政督察区,祥云属第八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0年祥云县属楚雄专员公署。同年3月,改属大理专员公署。1956年,大理白族自治州成立,祥云县属大理州至今。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祥云县位于云南省中部偏西北,大理白族自治区东部,经纬度范围在东经100°25′22"~101°02′30",北纬25°12′05"~25°52′25"之间,国土总面积为2425平方千米。县境东边与楚雄州大姚、姚安、南华三县交界,南边与弥渡县相连,西边与大理市接壤,北边和宾川县毗邻。东距昆明市282千米,西距大理市46千米。

祥云县

气候

祥云县属北亚热带偏北高原季风气候,四季变化不明显,干湿两季分明,年降雨量少,年日照时间较长。海拔悬殊,气候垂直分布明显,水平分布复杂。冬天没有严寒,属于恒温。夏天没有酷暑。常年平均气温为14.7℃,1月平均气温为8.1℃,7月平均气温为19.7℃。年均降雨量为810.8毫米,境内西部、北部、东南部平均年降雨量大于800毫米,东部、南部平均年降雨量小于700毫米。夏秋会多雨,强降雨月份主要集中在每年7~8月。日照时数为2030.2~2623.9小时,居云南省第四位。

地质

地质构造

祥云县境内位于扬子准地台西边,青藏滇缅“歹”字型构造体系与川滇经向构造体系的交接带上。东边以渔泡江断裂为界。西边以洱海大断裂为限,其间,程海—宾川深大断裂由宾川南下经祥云县,沿帽山——象鼻——茨坪——祥城坝西缘——清华洞——袁大海至干海子一线。将祥云县的区域分为东西两个不同的地质构造区。其中,东区的面积较大,属于川滇台背斜滇中中拗陷楚雄凹陷区,为拉乌村——米甸街褶段小区的一部分,呈现大陆海相——陆相沉积拗陷型。中生代沉积发育较为齐全,燕山中期的构造运动形成本区南北向为主的构造线,与燕山晚期褶皱方向一致,祥云县境内大部地域位于改褶皱小区内。西区处洱海深大断裂与宾川大断裂相挟持的三角地带属于丽江台缘褶带。祥云县横跨两个不同的地质构造单元,地质作用复杂。其中洱海深大断裂、宾川大断裂以及渔泡江断裂对祥云县局部构造以及成矿起着控制作用。

祥云县域断裂变动以洱海、宾川和渔泡江三大断裂为一级断裂,其余次级断裂在西区和东区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西区以北东向断裂占主导地位,北西西向次之,北北西向断裂表现最为微弱。东区断裂以南北向为主,构造线也较为一致,但因为受到各期的构造运动,特别是燕山晚期的构造运动的影响和改造,使南北向断裂发生明显的扭动和弯曲。祥云县的东西两区褶皱也各具特点。西区褶皱轴较短,轴向呈现南北向,局部有转为北东或者北西向的现象。该区褶皱一般由较大规模的主要褶皱和较多次级的褶皱组成褶皱组。主轴延伸达到10至20千米,在主褶皱翼部多有次级同层褶皱发生,轴向多平行于主轴,形成了平面上分布均匀的成束出现的特点。

地层

祥云县地层分布特征为西老东新,西区为古生界地层,从老到新分布着奥陶系下统向阳组第四段、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下统。奥陶系下统向阳组第四段,形成于5亿年前(该地区当时处于滨海环境);其岩性主要为钙质砂岩、复矿砂岩、底部见页岩,该地层厚度大于1339米。泥盆系,从奥陶系下统地层沉积后,该区域经历地壳上升和遭受侵蚀的沉积问题直到4亿年前,该地层形成由于地壳重新下降;该地层分布于帽山、毛栗坡、存德村、栽秧箐地区和青海湖以南的中岭岗地区;该区岩性为海相灰岩、白云岩、泥灰岩和页岩。石炭岩大概形成于2.8~3.5亿年前;祥云县境内分布很少,其岩性主要为海相灰岩、生物灰岩和白云质灰岩。二叠系下统,大概形成于2.3~2.8亿年前,自下向上露出了海相灰色石灰岩和玄武岩,在祥云县内出现不多,其岩性主要有玄武岩和少量凝灰质砂岩。东区主要分布在中生界地层,西老东新的特征明显,由西到东分布着上三叠系、侏罗系、白墨系。上三叠系,上统地层形成于2亿年左右,上统地层为祥云县无烟煤的重要含矿层位;组合含煤地层被称做“祥云煤系”,该地的沉积环境为海陆交互相滨海环境因为在煤系地层发现部分海相动物化石。侏罗系,分布于三叠写上统地层分布以东,岩性主要为砂页岩,大概形成于1.37~1.95亿年前。白垩系,分布于祥云县境内东部较大的区域内,岩性主要为砂页岩,大概形成于0.65~1.37亿年前。

地形地貌

祥云县地处云贵高原与横断山脉相接的西部,地形地貌以山地和河谷为主。祥云县境内的海拔最高为米甸的3241米的五顶山,最低为1433米的鹿鸣乡的高峰岭大河边。高低海拔的相对高差为1808米。

祥云县境内海拔高于四边,地势为西北边高,东南边低,山脉纵横,略呈三级阶梯状下降。宾川大断裂纵贯南北,将县境分为两个不同地貌区域。东部为较大属滇中一滇东沉积岩高原区,大姚一新平高原红层盆地亚区,其中沿祥城一普溯一楚雄一线南北分开,北属大姚一楚雄高原向斜盆地小区;南归双柏一新平中山峡谷小区。西部较小,属滇西纵谷山原区的高山中山峡谷亚区;中旬一大理高山中山峡谷湖盆小区。

祥云县境具横跨两大自然地理区域的特征,地貌较为丰富,中山、河谷和盆地相间排列,形成“四山环坝,中间一条河”的高原中山断陷盆地。境内盆地、山脉、河谷多呈南北向排列与断裂结构,区域主构造线相一致,山体在地壳间歇性上升和长期稳定过程中,经受剥蚀作用,地貌形成了四级夷平面。境内山地、河谷面积居首,占总面积的86.33%。

纵横交错山脉将四个坝子分隔开来,祥城(城川)、云南驿、禾甸三个坝子之间,或以低矮丫口相连,或以狭长谷道沟通而相连,环绕着山口会、白合山、罗家大山、马鞍山、老峰山等山构成的正地形,米甸坝则由一狭窄谷道向南与禾甸坝沟通,形成山中有盆,盆中有山的自然景观。境内有四个大的山间盆地,一个宽谷地带和八个山间谷地,其面积为331.5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13.6%。

水文水利

水文

河流

祥云县境内有两大水系:金沙江水系和红河水系。祥云县没有过境河流,多数河流为境外河流的上游,泉源的河流更是极少,多数为时令河,主流和支流没有明显得区分。冬春断流但是夏秋容易涨水。祥云县境内的金沙江流域中,10千米以上的河流有10条,10千米以下的河流有9条,箐沟105条。红河流域中10千米以下的河流有9条,箐沟26条。祥云县气象站历年以来的资料统计得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06毫米,蒸发量却高达2392.2毫米,年径流Cv值达0.46,因为人类活动影响到森林植被覆盖率,导致年径流较少,枯季时众多河流出现干涸。

湖泊

祥云县主要有两大湖泊:青海湖和莲花湖。

  • 青海湖

位于祥云县东南角大概7千米处。因为湖水清澈,名字在元代被称为青湖后被称为青龙湖,最后改名为青海湖。原湖长为4.2千米,宽为1.6千米,湖水面积为6.56平方千米,水深约3-4米。1966年经过人工治理后为水库,水库容量为700万立方米,用于提灌农田。70年代初,因“围湖造田”,湖面减少,水域面积降为4.5平方千米,已经没有古时候的面貌。

祥云县

  • 莲花湖

又名莲花池,位于禾甸坝西北角处,上莲、小淜、大淜三个自然村之间,因为昔日湖内盛开莲花而得名。莲花湖全长3.5千米,宽1.2千米,水域面积4.2平方千米,湖水深度4米,湖容量为255万立方米, 湖区控制流域20平方千米,莲花湖湖水从西向东流入禾米河,可用作灌溉耕地3825亩,湖中东西方向各有一岛,称为莲渠双岛,岛上建有亭阁,湖泊一带风景秀丽无比。

祥云县

水利

截至2022年,祥云县共有中小型水库309个,全县水利工程蓄水7204.48万立方米。其中,中型水库有14个,存水量为6225.76万立方米,留库水量为3020.56万立方米。

清水河水库工程,为中型水库规模。总水库为1325.2万立方米,兴利库容为1006.2万立方米,由枢纽工程和输水工程两大部分组成,输水工程终点为全长31.19千米的莲花湖水库,年供水量达1216.4万立方米,灌溉面积达2.23万亩。

大理祥云青海湖二期工程,输水线路全长为40.7千米,取水口位于宾川大青山隧道出口,建提1座水泵站,设计提水高度242.43米,装机4台,总功率8960千瓦,建有27千米输水渠道、倒虹吸3座、隧洞6处、渡槽30座。项目已于2017年4月18号完工并实现全线通水。

土壤

祥云县分为棕壤土、黄棕壤土、红壤土、紫色土和水稻土5种土类,亚类有10个,土属24个和土种43个。棕壤土位于祥云县境内高山土壤,分布在2800米海拔以上的林地,面积为53871亩,里面有三个自然土属,表面土疏松,颜色棕黑,呈酸性反应。黄棕壤土主要分布于海拔2500-2800米的山坡地带,面积为67610亩,其中自然土壤分布居多,还有798亩的耕地土壤;有三个土属,此类土呈酸性。红壤土在祥云县的面积大分布广,多处于海拔1900-2400米的地带,面积1452838亩,有五个土属。紫色土主要分布在海拔2500米以下的地区,面积1599288亩,该类土壤浅薄,风化度低,抗侵蚀能力弱,共有酸性、中性和石灰性三个亚类。水稻土主要位于海拔1600-2300米之间的山区、坝区和河谷地区,共有7个土属和19个土种。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据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截至2022年,祥云县耕地面积为49.7万亩,园地面积为17.13万亩,林地面积为248.19万亩,占总面积最多为68.23%;草地面积为6.79万亩,水域面积为7.19万亩,城镇村、工矿及交通运输用地合计为24.5万亩;湿地面积仅为0.02万亩,占总面积最少为0.05‰。

矿产资源

祥云县主要有三类矿藏:能源矿、金属矿和非金属矿。祥云县的能源矿主要为煤矿,分布于宾川大断裂与渔泡江断裂之间的区域内,有无烟煤和褐煤两种;无烟煤多为粉状结构,祥云县的资源储量共为4997万吨;褐煤主要产于位于云南驿盆地,均为年轻褐煤,D级资源储量为2443万吨但不好开采。祥云县的金属矿资源储量小,矿点分散,品位低,除了铜、铝、金矿以外,开采的利用价值不大;位于象鼻乡马厂箐一带的铜钼矿有5个矿体,位于象鼻乡西部的金矿有3个矿点,铁矿有3个,铅锌矿有6个,位于鹿鸣乡桑木箐东北部的多金属矿有3个。非金属矿种类较多,已开发利用的有煤、盐、石灰石、大理石等。其中大理石蕴藏量极为丰富,属特大型矿床,储量达1亿立方米。

水资源

截至2018年,祥云县的水资源总量为4.46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为3.934亿立方米、地下水为0.530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只有970立方米,属于水资源较为贫乏的地区。祥云县是云南省有名的老旱区和干坝子。

祥云县多年平均水资源实际利用总量为1.3193亿立方米,用水分配情况是:农业用水1.1886亿立方米,城市及工业用水0.0523亿立方米。

森林资源

根据2017年森林资源二类祥云县的调查结果,祥云县总土地面积为243909立方米,全县森林覆盖率为65.56%,其中:有林地的面积占总面积的72.67%,为177255.5立方米,占地面积较高;疏林地面积为501.4立方米,灌木林地面积为18269.6立方米,未成林5836.3立方米,苗圃地的面积为2.2立方米,无立木林地的面积为744.7立方米,宜林地的面积为920.7立方米,辅助生产林地的面积为73.3立方米。全县活立木蓄积量599.053万立方米。其中有林地的覆盖率61.87%,灌木林地覆盖率0.19%。

生物资源

祥云县中药材主要有当归,白芷,前胡,防风,柴胡,茴香,积雪草,丹皮,草乌等246种;牧草35个品种,如低禾草,狗尾草,白茅,野菊等;食用菌类有青头菌,奶浆菌,虎掌菌,香菇,腊伞,草鸡宗,木耳等288个品种。截至2020年,被开发利用的野生食用菌有40多个品种,出口认证的有松茸、牛肝菌、鸡油菌等17个品种。

生物多样性

动物

祥云县兽类有37种,鸟类主要有60种;并发现14种两栖软体类和17种环节、节肢、软体类。2021年《祥云县区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公示类I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3种,分别为大小灵猫及林麝;II类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17种,其中哺乳纲有3种,为猕猴、黄喉貂、豹猫;鸟纲有12种,如黑翅鸢、白胸翡翠、翻石鹬等;两栖纲主要有红瘰疣螈。2020年祥云县刘厂镇大波那村湿地周边发现了濒危鸟类钳嘴鹳。此次发现,标志着祥云县湿地生态系统更加健康,生物多样性稳步提升。

林麝

祥云县

祥云县

祥云县

祥云县

自然保护区

截至2022年,祥云区由原来的三个自然保护区优化整合为两个,分别为国家森林自然公园和国家风景自然公园。面积增加到23728.89公顷,整合后的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达9.75%。

祥云水目山自然保护区

祥云县生物资源主要在祥云水目山自然保护区,记录到维管植物110科252属334种。发现16种兽类,分属于5个目,11个科;共记录鸟类77种,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有8种,占保护区已知鸟类种数10.4%。调查到两栖爬行类27种,其中两栖类13种,爬行动物14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黑颈长尾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白鹇、白腹锦鸡、林鵰鸮、红隼、游隼、普通鵟、黑翅鸢等7种。发现国家Ⅱ级重点保护两栖动物红螺蝾螈,并首次在大理州境内记录到蓝尾蝾螈。

祥云县

云南清华洞国家森林自然公园

由祥云水目山州级自然保护区和云南清华洞国家森林公园优化整合而成。地址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分为清水河片区和水目山片区两部分。县城北部是清水河片区,片区面积为8576.56公顷,县城西南是水目山片区,片区面积为1279.91公顷。

祥云县

自然灾害

祥云县主要自然灾害为滑坡和洪涝,每年7、8月为主要汛期,强降雨、单点暴雨为导致灾害的主要诱因。

2023年9月12日晚,祥云县多地出现持续强降雨天气,祥云县应急管理局会同水利、气象等部门召开防汛应急响应会商研判,迅速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机制,对淤积区域和下水道进行了排瘀清理,全力以赴排险救灾。据统计,截至9月13日,此次强降雨造成4621人受灾,紧急避险转移406人,造成26.3万元的直接经济损失。

行政区划

祥云县下辖有8个镇,2个乡,县政府驻祥城镇。

祥云县行政区划

下辖地区

数量

名称

参考资料

8

祥城镇、云南驿镇、下庄镇、刘厂镇、禾甸镇、沙龙镇、米甸镇、普淜镇

2

鹿鸣乡、东山彝族乡

统计时间:2023年8月31日

政治

主要政治领导干部

部门/机构

职务

姓名

参考资料

中国共产党祥云县委员会

书记

王远

祥云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主任

姚曙光

祥云县人民政府

县长

张挺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祥云县委员会

主席

戴兴成

统计时间:2023年10月16日

人口

人口数量

第七次全国人口调查统计,祥云县常住人口为40.66万人。全县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0.59万人,占总人口的50.66%;女性人口为20.06万人,占总人口的49.34%。全县人口中,城镇人口为18.59万人,占总人口的45.73%;乡村人口为22.07万人,占总人口的54.27%。全县人口中,0-14岁人口为6.45万人,占总人口的15.86%;15-59岁人口为26.56万人,占总人口的65.32%;60岁及以上人口为7.65万人,占总人口的18.82%,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5.9万人,占总人口的14.50%。

截至2022年,人口出生率为8.38‰,人口死亡率为8.0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6‰。

民族

祥云全县有汉族、白族、彝族、傈僳族、苗族、回族等6个世居民族。全县人口中,汉族人口为330729人,占总人口的81.33%;各少数民族人口为75913人,占总人口的18.67%。其中,人口居前3位的少数民族为白族36254人占8.92%,彝族34457人占8.47%,傈僳族1451人占0.36%。

语言

祥云方言属于北方方言西南次方言。因为祥云县少数民族众多,汉语方言与当地各个民族语言长期融合,保留了一些少数民族的语言特色。主要表现为鼻化元突出,部分平翘舌不区分(例如”sh”与”s”和”ch”与”c”等)。

宗教信仰

祥云县境内有五种宗教信仰形式,原始宗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其中原始宗教、佛教和道教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为五种民族,汉、白、彝、苗和傈傈族的共同信仰。

祥云县水目山为汉语系佛教,位于云南驿镇;除此之外,祥云县还有五座汉语系佛教场所。其中,水目寺是滇西汉传佛教禅宗的传布中心。祥云县玉皇阁为全真道教活动场所,位于祥城镇祥姚路;祥云县东岳宫、祥云县天华山和祥云县天峰山均为正一道教活动场所。

经济

概述

祥云县是中国实施“大循环、双循环”“一带一路”建设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之一。截至2021年,打造“区域产业经济中心城市”和建设“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云南省陆港物流枢纽、滇西物流中心和面向南亚东南亚的重要国际物流港”是祥云县的目标。祥云县的传统产业主要为农业,以蚕桑产业作为主导。其中祥云县的养蚕量、产茧量、农民售鲜茧收入居云南省第二,大理州第一。此外,矿采业,新材料业,绿色能源产业等优势产业发展壮大。祥云县第三产业主要以服务业、国内贸易、旅游和金融等作为发展。截至2022年,祥云县农业总产值为89.13亿元。祥云县工业增加值为44.63亿元。第三产业中,服务业增加值为100.54亿元。金融业增加值8.01亿元。房地产业增加值13.82亿元。全县三次产业结构之比为24.5:28.2:47.3。

祥云县

第一产业

祥云县的第一产业有农业和畜牧业,其中农业占第一产业的主导地位。截至2022年,祥云县农业总产值为89.13亿元。其中:种植业产值34.88亿元,林业产值4.64亿元,牧业产值42.79亿元,渔业产值0.04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6.79亿元。祥云县粮食种植面积增加到33440公顷,油料种植面积增加到1768公顷,烤烟种植面积增加到5687公顷,蔬菜种植面积增加到7476公顷。全年的粮食总产量增加到21.59万吨,油料产量增加到0.47万吨,烤烟产量增加到1.59万吨,蔬菜产量增加到15.86万吨,水果产量增加到13.74万吨,蚕茧产量增加到0.59万吨。祥云县畜牧业以饲养猪、牛、羊、家禽为主。2022年,祥云县猪牛羊禽肉产量6.37万吨,禽蛋产量4.83万吨,牛奶产量2.04万吨。猪肉产量4.30万吨,牛肉产量0.27万吨,羊肉产量0.08万吨。

祥云县传统优势产业是核桃产业。截至2020年,祥云县共发展核桃面积为68.98万亩。蚕桑产业也成为祥云县的主导农业之一。截至2022年,祥云的培植桑园有近10万亩,桑农有近2万户,从业人员约10万。祥云县的养蚕量、产茧量、农民售鲜茧收入居云南省第二,大理州第一。

第二产业

祥云县主要以矿采业,环保新材料业、特色现代农业和绿色能源产业作为第二产业的支撑。截至2022年,祥云县全部工业增加值为44.63亿元。采矿业增加值增长23.7%,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下降24.4%。2022年生产蚕丝0.03万吨,石灰石154.29万吨,水泥267.4万吨,黄金1252.47千克,商品混凝土19.1万立方米。 

截至2022年,祥云县全部建筑业增加值为15.34亿元,同比下降17.2%。祥云县县具有资质以内建筑企业全年完成产值下降为18.07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为22.04万平方米,竣工面积为11.87万平方米。

第三产业

祥云县以服务业、国内贸易、旅游和金融作为第三产业发展。

祥云县2022年,全年服务业增加值为100.54亿元,同比增长1.4%。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1.38亿元。金融业增加值8.01亿元。房地产业增加值13.82亿元。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加值2.88亿元。2022年,全年邮电业务总量为3.61亿元,同比增长11.7%。

祥云县国内贸易在2022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65亿元,比2021年下降1.8%。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为55.28亿元,下降1.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为21.37亿元,下降3.0%。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为69.73亿元,下降1.8%;餐饮收入为6.92亿元,下降1.2%。

经济功能区

祥云经济技术开发区

祥云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云南省重点支持打造的经开区之一,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城东北部。以新材料(硅光伏、新能源电池)为主导产业,融合金属材料加工制造和现代物流为一体。截至2022年,祥云经开区正在持续建设中,将围绕“打造金属冶炼产业链、打造绿色硅光伏产业链、打造新能源电池产业链”3条产业链。

祥云县

重要企业

云南龙云大有实业有限公司

云南龙云大有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农产品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龙头企业,位于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祥城镇八里路。以“种养加”结合循环的农业模式经营。种植业的产出和废弃秸秆可以供养殖用,养殖业的粪便可以作为种植业的肥料,而种养收获的产品用于加工,再根据加工后产品的市场反馈来调节种植业和养殖业的规模和品种,从而实现农业的高效生产。

祥云县

祥云县泰鑫庄园

祥云县泰鑫庄园以“种加销旅游观光休闲餐饮服务”为代表。位于祥云县刘厂镇王家庄村大箐坡。2009年1月,泰鑫公司在政府的支持下,打了一口153米深的水井,修建了29个蓄水池、7个小海塘和1个提水站,还在种植基地安装了滴灌节水设施。庄园里的水果,杜绝使用化肥,全部施用有机肥料,盛产的农产品销往中国27个城市。

祥云县

社会事业

教育

2021年,祥云县被纳入大理州推进集团化办学试点县。培训中小幼管理人员和专任教师3254人次,评选名校长5人、教学名师5人、学科带头人51人,骨干教师382人,组建名校长工作室5个,学科工作坊30个,其中20名教师获省、州表扬,203名教师获县级表扬。全县从学前教育集团到初中教育集团已经累计组建27个教育集团,其中初中教育集团5个、小学教育集团19个、学前教育集团3个,参与集团化办学的基础教育学校总数达164所,覆盖率达54.67%,其中,初中76.47%、小学48.23%、幼儿园58.45%。幼儿园实行“1+3+N”集团化办学模式。小学教育集团实行1+6+N办学模式。初中教育集团实行1+5+N办学模式。高中教育集团实行优质名校托管办学模式。

学前教育实现10个乡镇幼儿园全覆盖、截至2021年,该县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增至97.07%。2022年,全县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增至93.63%。高中教育先后实施祥云一中和四中的改扩建项目,完成了祥云一中和二中的资源整合。高中办学规模增加到197个班,在校人数增加至9376人,被清北录取20人。高考高分段人数,以及一本二本录取率等重要指标稳居大理州第二位。

2013年7月,成立云南开放大学祥云开放学院。2014年4月,被国务院扶贫办、教育部等六部委表彰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2022年3月,成立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现代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招收供用电技术、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两个全日制专科专业120人。

云南开放大学

成立于1979年,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祥云县祥城镇。办学内容为开放教育。云南开放大学由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省教育厅主管,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开放教育与高职教育“双模式”发展,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开展终身学习服务的省属公办新型高等学校。前身为云南广播电视大学。现有在编教师职工777人,其中专任教师693人,正高职称48人,副高职称225人,博士35人,硕士495人。在校在籍学生20.06万人。

祥云县

医疗卫生

从2017年起,祥云县构建以县人民医院为牵头总院,县中医医院、县妇计中心、县疾控中心协同,11家乡镇卫生院为枢纽,139个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域紧密型医共体。2020年以来,为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下派帮扶指导基层103人次,分院上派进修学习96人,组织各级各类培训67场。

祥云县人民医院

祥云县人民医院(又名:大理白族自治州第三人民医院)始建于1942年,是一所集医疗、急救、康复、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三级乙等综合医院,是大理大学第九附属医院。医院占地120亩,业务用房10万平方米。现有职工1370人,高级职称95人。编制床位950张,开设一级诊疗科目29个,二级诊疗科目28个,有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12个。是国家卫健委直接挂钩联系的全国50家重点县级医院之一,是全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全国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医院、全国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单位及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云南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及示范医院。2022年7月成为大理白族自治州第三人民医院。

祥云县

文化事业

祥云县文化馆、图书馆在2021年3月11日上午正式挂牌。文化馆占地面积为8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631平方米,由综合大楼、文化广场、露天舞台三部分构成,为国家一级文化馆。文化广场占地约4800平方米。图书馆办公使用面积为1000多平方米,里面设立9个服务窗口,总藏书量8万余册,年期刊订阅150份左右,为国家级三级图书馆。祥云县还拥有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展示厅,10个乡镇建立保护项目传习所21个、民俗家庭展室8个。

单位

地址

参考资料

祥云县文化馆

祥云县祥城镇龙翔路10号

祥云县图书馆

祥云县祥城镇龙翔路10号

统计时间:2023年10月31日

体育

祥云县全民健身中心体育馆,每周一至周五上午8:00—12:00;下午14:00—18:00,每天免费开放8小时;每天18:00—22:00低收费开放,周六、周日8:00—22:00低收费开放。里面含有体育馆、网球馆、室外篮球场、室外健身路径和青少年活动中心足球场。

2013年到2016年度,祥云县被国家体育总局表彰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从事体育工作的杨春和也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个人”。2023年4月,授予王立春等80名同志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称号。

社会保障

祥云县的社会保障包含了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低保等。2022年,祥云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有29.97万人。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有25.51万人,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有3.32万人(含离退休0.63万人),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参保有1.14万人(含离退休0.30万人)。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为44.18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了96.5%。2022年,全年共发放农村低保金5587.08万元,发放城市低保金2267.25万元,发放特困供养金1174.99万元。2022年度统计临时救助共给予困难群众0.11万户0.41万人次,发放救助资金199.1万元。

截至2022年9月30日,祥云县运营养老机构57家,运营养老机构床位5743张,入住服务对象1659人。全县共有持证残疾人13875人,其中视力残疾2031人、听力残疾1389人、言语残疾115人、肢体残疾7196人、智力残疾930人、精神残疾1534人、多重残疾680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2393人。全县共组织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12期,培训373人次;组织开展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56期,培训2338人次;扶持残疾人创业140户。全县实施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服务866人次,共救助新考取大、中专学校的学生347人。2016年至今,全县累计为24457人发放“两项补贴”1300余万元。

人居环境

2019年,农村居民建筑外立面改造、墙体美化68.56万平方米、屋顶绿化美化16.59万平方米。2017年至今累计拆除“两违”建筑25万平方米,实现“零增长”,全县“大棚房”清理整治已通过省级验收。大力推广净化处理和中水回用,加强改厕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衔接,将厕所粪污、畜禽养殖废弃物一并处理,实现资源化利用。2019年,共聘用保洁员1375名,覆盖所有自然村;10个乡镇均成立了垃圾污水处理公司,44个建制村、133个自然村生活污水可进行处理。

交通

综述

祥云县拥有的新老广大铁路、楚大高速公路、宾南高速公路(在建)、320国道、554国道、224省道、328省道。这些不仅是连接东南亚和南亚的交通枢纽,是西南地区连接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桥梁,也是滇中与南亚陆路连接的必经之地。

公路

2016年以来,祥云县公路总里程为2450.94千米。其中楚大高速公路扩容工程祥云段正线全长58.57千米,是国家高速公路网中G56杭瑞高速公路在云南省境内的一个重要路段。截至2021年,已完成大部分项目,通过规划和项目落地,将形成高速6条、国道2条。省道2条和高速公路收费站9个、服务区3个。全县四级和等外公路的里程共为2114.8千米,占整县公路总里程的86.3%。

铁路

祥云财富铁路专用线是云南省“四个一百”重点建设项目和国家重点铁路专用线建设项目之一,建设里程总计17.093千米,祥云西车站中心至祥云财富铁路专用线最长线路末端里程11.327千米。占地面积2700亩,投入使用面积600亩,货物吞吐量1000万吨/年,项目于2022年12月29日通车,已投入使用线路到发线3条、货物线4条、仓库3840平方米、雨棚2400平方米,配置门式起重机、重型叉车等。

公共运输

祥云县积极启动“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工作。截至2022年,实施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共356个,里程为883.5千米。全县共开通45条乡村客运班线及13条公交线路,投入运营车辆共454辆。通乡班线率及行政村覆盖率均达100%。

人文

祥云县拥有15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9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祥云县的云南驿村被命名为第五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中国第一批传统村落名录。此外,在民俗文化、饮食和特产上,祥云县也颇有地主特色。

饮食

祥云县位于云南省中部偏西,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在生活饮食方面,保存了许多传统特色制工艺。

洱海鱼三味

洱海鱼有十多种,其中弓鱼,以肉质细嫩、食味鲜美而远近驰名,号称鱼魁,是洱海的特产。唐代,弓鱼曾作为贡品远送长安,故又有“贡鱼”之称。白族渔家所做的海水煮海鱼,别具风味。白族渔民捕鱼之暇,在船上支起林炭火炉,置上铜罗锅,舀入海水,放入少许精盐,将捕到的活弓鱼去鳃和内脏(不去鳞),即放入锅中煮熟,另取大碗一只,将用子母火烤焦的辣椒干,揉成细面放入碗内,再放入葱末、姜米,舀入煮鱼的汤,再烧炙锅底盐一块,趁盐烧红时放入汤内煅制的辣椒盐调料,用以蘸弓鱼吃。食用时保持鱼的原汁原味,鱼肉滋嫩细腻。

祥云县

祥云天马豆腐

祥云天马豆腐是祥云县的风味小吃。把水豆腐放入青花瓷碗里,加上芥末、冬菜、芝麻油、花生末、核桃仁、花椒油等十多种作料。有资料表明,水豆腐还具有滋阴、清凉、安神、凉血、解毒的功能。

祥云县

节日习俗

祥云县作为一个多个民族共同生活的地方,拥有着缤纷多彩的习俗,比如说,“水目山庙会”“哑巴节”“天峰山歌会”“尝新节”“七人节”“赶灯会”“祭龙会”“拼伙节”等。

哑巴节

在祥云最东边的彝族散居部落的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禾甸镇大营社区七宣村。“哑巴节”是彝族人世代相传的一个民间节日,流传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每年的农历正月初八是“哑巴节”,祈祷当地风调雨顺、和谐安定,给客人带来吉祥、平安和好运。2009年,“哑巴节”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按照传统习俗,村里每年都有一户村民来承办“哑巴节”。当天的活动内容有飘红、跳祖鼓、跳年松、对山歌、打跳、摸泥黑、敬祝福酒、赛装以及到各家各户跳“哑巴”等。活动主要以传统歌舞等为载体,展现民族历史、民俗、艺术、商贸等诸多文化内容的民间传统文化活动。

祥云县

尝新节

“尝新节”是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米甸镇自羌朗村的传统民俗活动,被列入祥云县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每年节日在农历八月举行。当地尝新节已有500多年历史。节日当天,按照传统习俗,人们用稻草扎起长龙,披上棕叶编织的蓑衣,用扁担挑着玉米瓜果,扛起生产用的农具,沿村里的道路巡游。村里一口甘甜的井水,引得人们纷纷盛一瓢饮用,热情好客的自羌朗人慷慨地与游人分享自家村子的井水;人们身着节日盛装,在稻田间对歌、采摘稻穗,在自羌朗波罗村文化广场,秋千、射弩、陀螺、吹枪、扭扁担、拔河等传统竞技活动,村里还可以品尝“自羌朗生态有机大米”做成的“尝新宴”,夜幕降临,人们围着篝火打跳。“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祝愿,在古老的农耕文明里延续至今,演变为人们相聚同乐、展示民族文化的节庆盛会。

祥云县

文物古迹

截至2022年末,祥云县现有古遗址、古建筑、和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各类文保单位9处,其中国家级2处,州级7处。1988年,清华洞新石器时代遗址被大理州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州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祥云县云南驿镇被命名为第五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

祥云县国家级、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单位名称

时代

类型

级别

公布批次

参考资料

大波那遗址

春秋至汉

古遗址

国家级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峰山古建筑群

明至民国

古遗址

国家级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米甸地龙

明代

古建筑

州级

第七批大理州文物保护单位

芹菜沟慈云寺

清代

古建筑

州级

第七批大理州文物保护单位

里头村魁星阁

清代

古建筑

州级

第七批大理州文物保护单位

清华洞新石器时代遗址

春秋

古遗址

州级

第一批州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注:上表仅列举出部分国家级、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统计时间:2023年9月28日)

大波那遗址

大波那墓地发掘研究是青铜时代遗存分析的重要内容。大波那地区有三个墓地,其中西区墓地范围还有同时代文化堆积,面积约10000平方米,但大部分被压在大波那村下或已遭破坏。大波那墓地是滇西地区战国至西汉时期规模和分布范围最大、规格最高的一个墓地,葬具、葬式特殊且完整性较好。研究证明,大波那是这一时期洱海区域的重要文化中心。2019年,大波那遗址被列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祥云县

天峰山古建筑群

天峰山峰顶有以老君殿为主的道教建筑群,是祥云乃至滇西重要的道教胜地。自明朝以来,山中陆续建造得老君殿、灵官殿、观音殿、药王殿、玉皇阁、士主庙、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功德坊、左右厢房等建筑物,经历代整修与维护,大多保存完好,工艺颇多不凡。2019年10月7日,天峰山古建筑群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祥云县

云南驿村

云南驿村位于祥云县云南驿镇北部,大理白族自治州东部边缘,是我国古代西南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公元前109年设云南县,县治在云南驿 。清代,云南驿成为茶马古道上最重要和最繁华的集散地。2003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将云南驿村命名为“云南省历史文化名村”。 2010年12月,云南驿村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命名为第五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12月,云南驿村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

祥云县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2年10月,祥云县拥有8个省级非遗保护项目,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2人;13个州级非遗保护项目,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3人;53个县级非遗保护项目,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47人。建立了大营土陶保护传承基地和彝族哑巴节保护传承基地等7个传承保护基地。

祥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项目(备注:此表仅列出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称

类别

级别

参考资料

银器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

陶器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州级

汪情银器制作

银器制作技艺

省级

(统计时间:2023年9月28日)

汪情银器制作

汪情银器制作主要流传于祥云县云南驿镇汪情村,是一项传承了上百年的民间传统手工技艺。在1900年,汪情村汪氏银器制作技艺第二代传承人汪桂龙就成立了“汪氏银器”家庭作坊并在制作和经营上有了一定的规模。2013年被列入省级非遗保护项目名录。汪情银器制作技艺的主要工序包括雕花、拉丝、压模、回火、浇模、抽丝、分花瓣以及煮、锤、钻、吹、镀、嵌、接等。

祥云县

土陶制作工艺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祥云土陶制作工艺于2020年先后被列为大理州和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土陶匠师罗晃照也先后以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身份被人们广为熟知。土陶的原料为土锅泥,制作流程包括选料、踩泥、制坯、锤坯、上浆、施釉、烧制等。泥料的选择和发酵最为关键,之后再加入煤粉、沙子混合搅拌,将捏好的土陶放在微火上熏黑,使土锅乌亮发黑。制成的土锅质地坚实,轻击有金属般的声音。

祥云县

特色产品

米甸核桃

米甸核桃是祥云县得特产,其中岔沟村是米甸泡核桃的主产区,是名副其实的核桃种植村,这里种植的三台核桃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皮薄仁白,油脂适中,深受人们喜爱,在1998年全国泡核桃资源评比中获优质奖。

祥云县

祥云红梨

祥云红梨又名云南红梨,是祥云县的特色水果,当地已有上百年的种植历史。是助农增收致富的新兴产业和特色鲜明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彩云红梨以皮红、色艳、果形美观、汁多味美、品质上乘等优异品质在第五、第六届昆明泛亚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连续荣获优质农产品金奖。2022年,祥云县红梨种植面积为3.37万亩,产量约为7.7万吨,总产值近3亿元。祥云县已建成红梨出口备案基地20000亩,培育出祥云县泰鑫公司、圣果科技有限公司、雷达山农民专业种植合作社等一批产业带动新主体,并开发出红梨果酒、果醋、梨汁、梨膏等精深加工产品。

祥云县

风景名胜

综述

祥云县有一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一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水利风景区;还有一个国家AA级旅游景区。2022年,全县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296.11万人次,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为39.86亿元。

祥云县旅游景区名录

景点名称

等级

地址

参考资料

祥云水目山景区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云南驿镇境内

祥云青海湖景区

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祥云县城东南

注:上表仅列出部分重要景点

统计时间:2023年9月28日

重要景点

祥云水目山

祥云水目山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云南驿镇境内,离祥云县志25千米。这里属于马街乡,海拔2070米,属于森林山寺庙文化旅游区。水目山北岗有一片塔林,又称和尚坟。塔林分西北片和东北片,塔林作梯状排列,墓塔共61座,是水目寺历代僧人的入寂之地,其数量和规模为全国罕见。水目山有“铁树开花、枯井取木、风洞游仙、木狗守场”等传说。铁树开花,指的是寺中的铁树曾突然开放。枯井取木,是下庵后边的这口枯井,传说在建寺时木料不够,普济庆光禅师作法,从远处借来木料,从枯井中取出。风洞游仙,是说一得道高僧,经常从一山洞中钻到山外游玩。木狗守场,是传说一高僧制作了一木狗,用来守田庄的打场,木狗能像真狗一样活动。

祥云县

祥云青海湖

祥云青海湖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水利风景区,位于祥云县城东南,有一个自然湖泊,旧称“青龙海”。青海湖属高原盆地湖泊。据地质考察,大约在两百万年前,这里是宽阔的渊谷。当苍山断陷形成洱海时,祥云盆地东南角的地壳随之崩裂,岩浆喷腾,堆积而成现在的“象山”山群,堵塞了盆地水路,在祥云县沙龙区的青海营、沙龙、芮家营、白石岩四乡之间形成了青海湖。青海湖深浅均匀,是水生动、植物的“乐园”。

祥云县

云南驿茶马古道

云南驿茶马古道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位于祥云县云南驿镇,南距祥云县城21千米,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320国道旁。属于古镇古村。作为祥云县最早的县治驻地,是古滇文化的典型代表。云南驿是西南丝绸路上一个重要的驿站,作为驿站至今已有1237年的历史。当时随着白盐井盐业的兴旺,盐商马帮络绎不绝,驿道运输频繁,古道遗址的石板路上至今仍存留下马蹄足迹。驿站专业化、规模化程度高,保存完好。

祥云县

著名人物

人物名

生卒年

简介

参考资料

王复生

1896年-1936年

云南大理州祥云县人。1918年考入北京大学,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8月15日,在齐齐哈尔北门外江坝被日军杀害,时年40岁

王德三

1898年-1930年

云南大理州祥云县人,革命先驱“王氏三杰”之一

白以龙

1940年-至今

1940年12月22日生于云南祥云。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02年当选为欧洲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曾任该所副所长,中国力学学会理事长等职

注:上表仅列出部分著名人物

统计时间:2023年10月27日

重要荣誉

获得时间

荣誉称号

授予单位

参考资料

2020年

“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

2021年

水利部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国家水利部

2021年

第二批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市、区)

国家水利部

注:上表仅列举出部分省级、国家级荣誉

统计时间:2023年10月5日

注释

展开[a]

年径流CV值是用来衡量径流量年际变化的一个量,CV值越大,径流量年际变化越大;反之,说明径流量年际变化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