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市(英文名:Xingning),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梅州市代管县级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韩江上游。总面积2105平方公里,截至2021年12月,市辖3个街道、17个镇,户籍人口为116.32万人,市人民政府驻兴田街道。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兴宁市的:名称、历史沿革、地理、行政区划、政治、人口、经济、社会事业、交通运输、人文、风景名胜、人物、重要荣誉等介绍

中文名

兴宁

英文名

Xingning

面积

2105km²

气候类型

海洋性季风气候

地理位置

广东省东北部

地理坐标

东经115°30′~116°, 北纬23°50′~24°37′

所属省级行政区

广东省

所属市

梅州市

行政类别

县级市

下辖地区

3个街道、17个镇

行政区划代码

441481

人口

114.98万(2022年末户籍总人口)

人口密度

每平方千米419人(2020年)

方言

客家方言

民族

汉族(以客家语言的汉族为主,但也有其他少数名族,比如壮族和苗族等)

GDP

200.99亿元(2022年)

人均GDP

18905元(2021年)

人均可支配收入

26480元(2022年)

著名景点

神光山国家森林公园、熙和湾客乡文化旅游产业园

车牌代码

粤M

邮政编码

514500

政府驻地

兴田街道

电话区号

+86(0)753

火车站

兴宁火车站

政府官方网站

https://www.xingning.gov.cn/外链

简介

兴宁县地,夏商周三代属百越之地,称“蛮夷之国”;东晋咸和六年(331年),兴宁建县,由古龙川分治而立,县治所在地设在今五华县华城镇雷公墩;1994年6月8日,兴宁撤县设县级市。兴宁市地处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过渡气候地带,属海洋性季风气候,光热充足,雨量较丰,温暖湿润,灾害性天气较多,光、温、水地域差异明显。属东北山丘地带,受北东到南西走向的莲花山脉和罗浮山脉控制,高低差明显,纬度介于东经115°30′~116°,北纬23°50′~24°37′之间。

兴宁的自然环境优越,四季宜耕宜牧,具有发展农、林、果、牧、渔等农业的有利气候条件,全市有农业龙头企业100家,形成丝苗米、茶油、肉鸽等农业优势产业,全市75%以上行政村集体收入实现10万元以上。兴宁工业基础较好,工艺、纺织、机电等传统产业久负盛名,有主板上市公司1家(广东明珠),新三板上市企业1家(鸿源机电)。兴宁是粤闽赣边商品集散地,素有“小南京”之称,第三产业主要以商贸和物流为主。202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0.99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3.5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7.1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10.37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26.63:18.46:54.91。

兴宁山川秀丽,风光旖旎,明正德十年,祝枝山授任兴宁知县,留下《神光山》《游和山麻石岩》等歌咏诗文,全市旅游景区景点30多处,神光山国家森林公园、熙和湾客乡文化旅游产业园为国家4A级景区。兴宁市有革命遗址55处,有名人故居84处,围龙屋2600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4项。

名称

兴宁建县于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由古龙川分治而立,古兴宁江(今五华河)贯穿全境,县名由兴宁江而得。

历史沿革

夏商周至三国

兴宁县地,夏商周三代属百越之地,称“蛮夷之国”。公元前401至380年,公元前 401 至 380 年,楚灭百越,置为藩属。

公元前 222 年秦灭楚,略定扬越设置南海郡、象郡和桂林郡。南海郡置四会和龙川两县,古龙川县境,包括今兴宁县地。秦二世时(公元前 209 至前 207 年),赵佗继任嚣行南海尉事,后自尊号南越武帝。公元前 112年,汉武帝派兵平南越,分其地为南海、儋耳、珠崖、苍梧、交趾等9郡。三国时,南越9 郡分属交、广两州,为吴国辖境。

晋朝

西晋建国后,继承两汉旧制,以南海郡统辖番禺、四会、增城、博罗、中宿、龙川、揭阳 7县,兴宁县地仍属龙川县。晋室南渡后,原南海郡分为南海、新会、东官、义安、绥建、海昌郡;龙川县仍隶属南海郡。咸和六年(331年),兴宁建县,由古龙川分治而立。县域包括今兴宁、五华两县全境和龙川县东部、紫金县东北部地区,县治设在今五华县华城镇雷公墩,县名由兴宁江而得。

南北朝至隋朝

南朝齐永明元年(483年),分设兴宁、齐昌两县。齐昌县以今兴宁地为其辖境,县治设在古宁昌乡旧址(今城北1千米处的洪塘坪)。南朝梁天监二年(503年),齐昌并入兴宁,县治迁至佗城(古龙川城)。

唐朝至五代十国

唐武德五年(622年),析兴宁复置齐昌县。唐贞观元年(627年),撤齐昌县,置宁昌驿,隶属兴宁县。武周天授二年(691年),兴宁县治由佗城迁至今龙川县境天羊山麓吖下圩。

五代南汉乾亨元年(917年),又析兴宁县,并在原齐昌县境设齐昌府,府治设在洪塘坪,兴宁为其属县。宋天宝四年(971年),降齐昌府为县。

宋元明清朝

宋天禧三年(1019年),撤销齐昌县,并入兴宁县,县治由吖下圩迁回雷公墩。宋熙宁四年(1071年),从兴宁划出西南部地区设长乐县(今五华县),兴宁县治由雷公墩迁至洪塘坪。明洪武二年(1369年),兴宁县治由洪塘坪迁至今兴城地。

中华民国时期

进入中华民国时期后,兴宁市分别隶属过广东都督、潮循道、广东省、广东省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等直至解放。1912年隶属广东都督,称兴宁县,县制地址位于现兴城镇;1915年变更为隶属广东省潮循道,917年又变更为隶属广东省潮梅镇守使,1922年年由广东省直辖,隶属广东省,1933年又分区管辖,隶属广东省粤东区靖专员行署管辖,1937年变更为隶属广东省第六、第九行政督查专员行署,同年5月,再度变更为隶属广东省兴梅专署,县制地址位于现兴宁城。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兴宁县解放,隶属广东省兴梅专署,仍称兴宁县,县委所在地今兴城镇;953年11月,广东省兴梅专署改为广东省东区行政公署,1956年3月,管辖上级主管部门改为广东省汕头专员公署,1958年11月,平远县并入兴宁县,1961年1月,兴宁、平远分县;1965年7月,广东省汕头专员公署改为广东省梅县专员公署,下辖兴宁县,县治地址为今兴城镇,1968年,广东省汕头专员公署改为广东省梅县地区革命委员会,下辖兴宁县,称兴宁县革命委员会;1981年,广东省梅县地区革命委员会更名为广东省梅县地区行政公署,下辖兴宁县,称兴宁县,县治地今兴城镇。1994年6月8日,兴宁撤县设县级兴宁市,由梅州市代管。

地理

位置境域

兴宁市位于中国南部,广东省东北部的东江和韩江上游。介于东经 115°50'~116°,北纬23°50'~24°37'之间。东部与梅县区的南口镇交界,南部与丰顺县北斗镇、丰良镇和梅县区的畲江镇相连,西南部与五华县的华城镇、转水镇、水寨镇、河东镇接壤,西北部与龙川县的迥龙镇、石坑镇相邻,北部与江西省寻乌县相连。总面积2105平方千米。

兴宁市

气候

兴宁市地处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过渡气候地带,属海洋性季风气候,春季冷暖多变,低温阴雨多;夏季高温、湿润、多雨;秋季前期受台风热雷雨影响为主,后半期受冷空气影响为主;冬季寒冷少雨,日照多,有冰霜。总的气候特点是:光热充足,雨量较丰,温暖湿润,灾害性天气较多,光、温、水地域差异明显。年平均日照时数1814.2小时,日照时数的地区分布,深山区、高寒山区比平原丘陵区逐渐减少。

年平均气温21.5℃。常年最热月是7月,平均气温28.5℃, 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8月份左右,达到37.4℃;常年最冷月是1月,平均气温11.4℃,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12月左右,达到零下0.2℃。

年平均降雨量1596.9毫米,夏季降雨最多,高达620.1毫米,占年总降雨量的42.2%;春、秋两季次之,春季降雨476.6毫米,秋季降雨326.4毫米,分别占年总降雨量的32.5%和22.2%。冬季最少,仅113.8毫米,占年总降雨量的7.7%。风向比较稳定,以西北风频率最高,东南风次之。

地质

兴宁属红色断陷盆地,呈北西向展布的断裂为主的构造带,具有群峰耸立的山地和广阔的丘陵、台地。古兴宁6亿年前还是一片水乡泽国,随着时间的推移,丰富的沉积物形成巨厚的沉积岩,后经历4次大的地质构造运动,地层强烈褶皱,并发生断裂,岩浆侵入及火山喷发;在不同地质年代里,各地域升降幅度的差异颇为明显;距今2.9亿~1.4亿年期间,从龙北、岗背至罗岗、黄槐有过海水侵入和退出的变迁;南部因东西两大断裂的发展,产生出红色断陷盆地,及丰富的地层和矿产资源。

兴宁境内地层岩性较为齐全,主要为碎屑岩类(占49.18%)和岩浆岩类(占33.56%),其它还有变质岩类、火山岩类、松散岩类、碳酸盐岩类。

岩浆岩类可分为混合花岗岩、印支期的超基性岩类、燕山期花岗岩类三种,其中,混合花岗岩形成于6~3.5亿年前,分布于长岭和神光一带,印支期的超基性岩类形成于3.5~1.95亿年前,分布于永和一带,燕山期花岗岩类形成于1.95~0.8亿年前,主要分布于罗浮、罗岗、大坪、黄陂、黄槐、石马、径心、径南、永和、宁塘等地

碎屑岩类可分为未变质及变质两大类,未变质岩系分布于罗岗、坪洋、岗背、黄陂、黄槐等地,形成于3.5~1.4亿年前,;变质岩类形成于6~3.5亿年前,分布于铁山嶂、宝龙、叶南、永和、宋声等地。

地形地貌

兴宁市地处粤东北山丘地带,受北东至南西走向的莲花山脉和罗浮山脉控制。高低差明显,最高峰为北部的阳天嶂,海拔1017米;最低处为南部的水口圩,海拔100米,高低差917米。北起阳天嶂,南至铁牛牯峰(海拔998米),直线距离100公里;东西最宽处径心分水坳(海拔400米)至叶南筠竹坳(海拔300米),直线距离36公里。地势由北西向南东倾斜,而南部则由南向北递降,南北山高,东西山低。四周山岭绵亘,南北狭长,中部为断陷盆地,形似扁舟。总面积2104.85平方公里。地貌类型主要分为平原、阶地、台地、丘陵、山地5类。

兴宁市

兴宁市地貌类型分布一览表

地貌类型

海拔高度(米)

面积(平方千米)

占比(%)

平原和阶地

150

331.5

15.75

台地

150~200

485

23.04

丘陵

200~400

1033.92

49.12

山地

400~1000

254.43

12.09

水文水利

兴宁市地处韩江、东江流域。北部的罗浮镇属东江流域,镇内河溪流入东江上游的渡田河。该河发源于江西寻邬县,为兴宁、龙川北部的分界河,是枫树坝水库的库尾,过境河道24.8公里,宽150至200多米,主要支流有罗浮河和大信河,河流落差较大,水力资源比较丰富,流域面积273.74平方公里。其余各镇属韩江流域,区内46条河溪水分别经过五华、兴宁、梅县汇入韩江上游的梅江。宁江(古称左别溪)贯穿兴宁南北,是流域面积最大的梅江支流,北起江西寻邬荷峰畲,南至水口圩汇入梅江,全长107公里,从合水至水口主干河道57.5公里,宽65至90米,沿途接纳32条山溪小河,呈叶脉状汇入宁江,流域面积1364.7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65%。宁江支流之一的和山河,由七层、曾塘两溪水汇合而成,经大茔、和山、和一至宁新洋湖桥入宁江。该河从和山岩至洋湖桥全长20公里,集水面积39.5平方公里。

兴宁市

兴宁市小型水库多而分散,现有133座,其中小(1)型39宗,小(2)型94宗,为国管、镇管两大类;2019年至2022年,政府共投入资金1425.8万元,对全部水库进行集中管护。

土壤

兴宁市境内土壤分为黄壤、红壤、赤红壤、紫色土、菜园土、潮沙泥土、水稻土7个土类,12个亚类,29个土属,75个土种;其中,红壤土是境内最主要的土类,广泛分布于北部的低山丘陵;赤红壤是境内的第二大土类,主要分布在山地边缘;其它类型土壤,主要分布在各村庄周围。

兴宁市

兴宁市

兴宁市

兴宁市土壤类型分布情况一览表

名称

数量(公顷)

分布情况

黄壤土

686.67

罗浮、罗岗、黄槐等地,以罗浮阳天嶂、宋声铁牛牯岭等地

红壤土

72506.67

黄陂、黄槐、龙北、石马、大坪等山区

赤红壤土

7606.67

下堡、径南、宁塘、永和、新陂、福兴、刁坊、叶南、径心、永和、宋声等地的边缘山地

紫色土

6520

龙田、合水、龙北、叶塘、新陂、兴城、宁中、福兴、宁塘、宁新、永和、坜陂、坭陂等地

菜园土

12

零星分布于各地村庄附近

潮沙泥土

241.53

宁江下游的新圩、水口等地河岸边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根据1990年土地详查外业实地调绘的基准数据测算,全市土地资源状况:行政范围总面积2079.77平方公里,折合207977.09公顷(3119656.35亩),按土地利用现状分为农业用地、林牧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四大类。

兴宁市土地资源情况一览表

土地类型

数量(公顷)

分布情况

农业用地

44216.95

坭陂、刁坊、叶塘、龙田、新陂、宁新、宁中、永和、罗岗、罗浮、坪洋等镇

林牧用地

142969.94

罗浮、罗岗、黄陂、黄槐、宋声、下堡等镇

建设用地

12319.67

包括城镇用地、农村居民占用、独立工矿用地、特殊用地、铁路、公路、农村道路用地等

未利用土地

1971.69

叶塘、宁塘、合水等镇的牛肝坛岗丘

矿产资源

兴宁矿藏资源丰富,种类多,其中无烟煤、磁铁矿、石膏矿、钒钛磁铁矿、硫铁矿、萤矿、石灰石矿、稀土、铀矿、钴土矿等矿藏十分丰富;有些储量大,是省重点矿藏大县之一,煤炭还被列入国家重要生产基地;境内有矿藏39种、矿点230多处,各种矿藏资源总储量约9亿吨。

兴宁市主要矿藏分布情况一览表

名称

储量(亿吨)

分布情况

煤炭

1.5

黄槐、罗岗、岗背、坪洋等地

金属矿

1.7

龙北、罗浮、罗岗、黄槐、新陂、宋声等地

非金属矿

5.8

岗背、坪洋、罗岗、黄陂、黄槐、龙北、大坪、叶塘、龙田、新陂、兴城、宁中、宁新、等地

水资源

水域面积6498.84公顷,由大、中型水库及蓄水量大于10万立方米的小型水库,以及宁江河、梅江过境河段,北部东江上游支流及滩涂、沟渠、水工建筑等二级分类组成。辖境各流域多年平均年产水总量31.93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6.86亿立方米。

水库面积1873.55公顷,占28.83%;河流水面积970.91公顷,占14.94%;坑塘水面积1566公顷,占24.1%;滩涂面积27.43公顷,占0.42%;沟渠面积1788.13公顷,占27.51%;水工建筑面积272.82公顷,占4.2%。

兴宁市地处东江、韩江上游,可利用的水力资源丰富,水力资源年蕴藏量4.75万瓦,可开发利用2.7万千瓦。根据2000年水文观测资料计算,可装机1000瓦以上的有黄槐、黄陂、罗浮、合水、水口等镇。

兴宁市

兴宁市

兴宁市

森林资源

辖境四面环山,中为盆地,根据地形、土壤、气候、植物分布等自然条件,将境内林地分为北部山区、中部平原丘陵区、南部山区,境内林木以杉、松、天然阔叶林和经济林为主。

北部山区包括罗浮、罗岗、大坪、坪洋、岗背、黄槐、黄陂等7个镇和铁山林场,林木以松、杉、毛竹、油茶为主,面积6.78万公顷。

中部平原丘陵区包括龙北、合水、龙田、石马、径心、径南、永和、宁塘、叶南、叶塘、新陂、福兴、刁坊、坜陂等14个镇和石壁林场,林木以松、杉为主,部分针阔叶混交林,后期发展种植速生丰产桉树林,面积4.64万公顷。

南部山区包括坭陂、新圩、水口、宋声、下堡等6个镇,林木以松、杉为主,后期在水口、新圩镇发展种植连片的速生丰产桉树林,2.81万公顷。

生物多样性

兴宁市地处亚热带,山地和丘陵面积广,生物资源丰富,动物种类繁多,主要动物有180多种,其中,兽类30多种,禽类41种、爬行类和软体动物有34种、鱼类有21种、昆虫有57种;属一、二类保护动物有穿山甲、金钱龟、蟒蛇、虎纹蛙、水獭、大灵猫、小灵猫等。

兴宁市

兴宁市

兴宁市

境内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有600多种,其中,乔木和灌木计有53科、207种,中草药类300多种,农作物71种,花卉50多种,其他植物24种;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平原地带,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其中,一级保护的珍稀树种有降香檀,二级保护的珍稀树种有楠木、野荔枝、麻楝、石梓。中草药类有300多种,其中主要中草药157种,为兴宁的中医药产业奠定了基础。

兴宁市

兴宁市

兴宁市

由于森林资源长期遭到破坏和过渡捕猎,野生动物物种和数量明显减少,一些体形较大的珍稀动物已绝迹,中等体形的野生动物种类较多,资源较丰富;小型动物中的鸟类和两栖爬行动物,物种群数量下降。

80年代以后,开始重视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森林覆盖率增幅大,野生动物品种、群体数量已有所回升,野兔和连体型较大的野猪数量也逐步增多,但对山区农作物危害严重。

自然灾害

兴宁市灾害性天气一年四季均有出现。主要有春季的低温阴雨,夏季的大雨、暴雨、台风,秋季的寒露风,冬季的寒潮、霜冻,以及春旱、秋旱,局部地区时有冰雹、雷雨大风、龙卷风。

水灾

由于夏季的大雨、暴雨、台风等,极易造成水灾,台风中心经过时可出现狂风暴雨,造成洪涝。例如,1980年4月21~26日,全县普降大雨和暴雨,降雨量达到300毫米以上,塌房110间,造成死亡3人、受伤1人。1985年6月24日,受第8504号台风影响,县境北部普降雨160毫米以上,最大的达241.8毫米,冲塌房屋162间,死亡5人,受伤6人。2000年 4月下旬受弱冷空气和暖湿气流的共同影响连降暴雨,造成江河水位暴涨,房屋倒塌622间、损坏410间,造成死亡5人、受伤6人。

旱灾

受天气影响,兴宁市春、秋季节容易出现少雨,导致旱灾,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例如,1979年10~12月,总降雨量仅7.7毫米,造成严重的秋冬旱,影响晚稻收成。1986年9月7日至10月27日,天旱,全县受旱面积1.38万公顷,山塘水库干涸,池塘龟裂。1999年,1月仅降雨32.6毫米,2~3月滴雨未下,作物受旱面积1500公顷,秧田缺水1653.33公顷。

大风冰雹

受海洋气候影响,兴宁市局部地区时有冰雹、雷雨大风、龙卷风,造成大风冰雹灾害。例如,1987年3月16~26日,县内13个区、103个乡遭受冰雹和龙卷风袭击,受灾3.38万户共14.21万人,死亡3人,受伤21人。1989年5月2日7时45分至8时10分,县内遭受龙卷风(第8903号强台风)袭击,兴城镇附近风力8级,阵风10~12级不等。全县29个乡镇、527个村受灾,直接经济损失2500万元。

行政区划

截至2021年10月,兴宁市辖3个街道、17个镇,市人民政府驻兴田街道。

兴田街道

罗浮镇

宁中镇

合水镇

福兴街道

罗岗镇

径南镇

大坪镇

宁新街道

黄槐镇

坭陂镇

叶塘镇

永和镇

龙田镇

水口镇

新陂镇

新圩镇

石马镇

黄陂镇

刁坊镇

数据更新于2023年5月

政治

兴宁市主要党政机关现任领导

主要党政机关

职务

姓名

中国共产党兴宁市委员会

书记

宋才华

兴宁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主任

邓 强

兴宁市人民政府

市长

洪国华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兴宁市委员会

主席

陈日新

更新时间:2023.6.15

人口

人口数量

2021年,兴宁市人口出生率9.25‰,死亡率4.07‰,自然增长率5.18‰。2021年末,兴宁市户籍人口为115.66万人。根据2020年统计,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419人,1979年到2000年迁出人口38.03万人,迁入人口37.98万人。按照2021年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从常住人口来看,男性人口39.07万人,占50.12%,女性人口38.88万人,占49.88%;0-14岁人口18.14万人,占23.27%,15-59岁人口43万人,占55.16%,69岁以上人口16.814万人,占21.57%。

兴宁市

民族

主要民族为汉族客家民系,少数民族有壮、苗、蒙古、回、瑶等,最早的少数民族瑶民、 民,随着时间的迁移,现在几乎灭绝;其中,使用客家语言的汉族占总人口的99%以上,其它少数民族占总人口不足1%。

兴宁县境,古为百越诸族居地。秦汉以后,中原汉族渐次南迁,与百越融合,成为岭南的主要居民。现居住在兴宁的客家人,大多数是元、明、清时期中原移民的后裔汉族客家民系。宋代户籍立册,根据汉人入粤先后,编为主籍和客籍。广府民系和福老民系入粤在先,编为主籍;客家民系入粤在后,编为客籍。客家人因此得名。

壮、苗、蒙古、回、瑶等少数民族,人数不到总人口的万分之一,大多数是新中国成立后随军政干部调动迁入,他们没有形成规模聚集,分散居住在全市各地。

语言

兴宁市人口绝大部分(占99%以上)是操客家方言。客家方言是汉语七大方言之一,与北方方言相似,是从北方语言演变而成的。兴宁语语调较平板,且同音字多,有九“竹”、十三“风”、三十个“是”之说。兴宁客家方言的声母有25个,兴宁客家方言舒声韵母有24个,兴宁客家方言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阴入、阳入六个声调。入声大都带有塞音韵尾。

兴宁方言语法特殊,名词前加上“阿”与“老”,表示亲切的感情,例如:阿公、阿婆、阿爸;名词后加上“古”(公)与“嫲”,表示雄性或雌性,例如:羊古、马古、牛嫲、狗嫲;动词加上时态助词“哩”,表示动作已经完成或过去,相当于“了”。例如:答应哩人家,就不好变卦;动词加上助词“得”(ded),表示“完”或“掉”。例如:你嘅钱跌得了;趋向动词“上”、“下”,兴宁话常用“倒”字,例如:你考倒哩吗?请你坐倒来吃杯茶;普通话“多少”,兴宁则用“几多”,例如:你家养几多条猪等等。

宗教

兴宁主要宗教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和基督教。北宋时期,兴宁就建有佛教寺庙,由粤北南华寺禅宗临济师传入;相传明世宗迷信道教,举国上下大建道观,19世纪中叶,福建的一个道教流派-正一道派传入兴宁;清朝咸丰八年(1858年),法国神普卫加禄在兴宁建立教堂,这是兴宁县有天主教的开始;清嘉庆二十三年,有牧师罗新材在河背街设立基督教堂,开始有了基督教活动。

全市有宗教团体4个(市佛教协会、市道教协会、市天生教爱国会、市基督教协会),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有 801处,其中佛教33 处、道教 10 处、天主教2 处、基督教 35 处,已备案宗教教职人员 77 人,各宗教信徒 3.5万人。

经济

概述

兴宁是广东省的农业大市,地处中国改革开放前沿,农业是兴宁的传统产业,制造业是兴宁的的重点发展产业,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是兴宁新兴产业;油茶是兴宁的特色产业,丝苗米是兴宁的特色产品,鸽产业和“兴宁鸽”是兴宁近年来着力打造的优势特色产业和品牌。202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0.99亿元,比上年增长1.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6092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3.5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7.1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10.37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26.63:18.46:54.91。

兴宁市

第一产业

农业是兴宁的传统产业,各级农业龙头企业共110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22家,梅州市级34家,兴宁市级53家。油茶是兴宁的特色产业,兴宁是“中国油茶之乡”,拥有“兴宁茶油”国家地理标志,目前全市油茶面积达29万亩,2022年被授予首批“广东省林业特色(油茶)产业发展基地”称号,兴宁市泰狮油茶发展有限公司为“省级林业龙头企业”。丝苗米是兴宁的特色产品,2022年,早稻收割面积可达31.2万亩,润丰农业是兴宁市丝苗米种植老牌企业,旗下“味多来”品牌丝苗米获得首届广东国际名米(籼米)金奖;鸽产业和“兴宁鸽”是兴宁近年来着力打造的优势特色产业和品牌,广东宝宁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基地里,34栋鸽舍共有8万对种鸽,可实现年上市肉鸽120万只。2022年全市第一产业总值110.364亿元,比上年增长4.5%,粮食产量29.35万吨。

第二产业

兴宁市工业以制造业为重点发展产业,此外,还有电力、热力以及采矿业。制造业占比超过90%,其中通讯电子、计算机制造、机电等较发达,著名产品有印制电路板、夹层玻璃、高端数控机床、高端漆包线产品等。金雁电工是兴宁市首家年产值超十亿元的工业企业,新昌鞋业、辰浩医疗、海思智能等也是兴宁重要的制造和科技企业;2021年,以金雁电工、海思智能等企业代表的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21.99亿元,占兴宁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34.6%;2022年,兴宁市共有7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99.03亿元,工业增加值24.59亿元,比上年增长1.2%。

第三产业

兴宁市第三产业以商贸、物流为主,2022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11亿元,公路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169004.87万吨公里;兴宁是粤闽赣边商品集散地,全市有集贸市场11个,较具规模物流快递企业14家,东岳宫市场是“全国百强集贸市场”,毅德商贸物流城、欧尚购物中心等是世界知名企业和品牌;兴宁市“电商物流+农村客货同载+商超联运”项目入选全国第三批农村物流服务品牌。2022年,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110.37亿元,比上年下降0.6%。

经济功能区

兴宁市现有工业园区10个,已有企业入驻运营的5个,其中,广州天河(兴宁)产业转移工业园是2006年9月经省政府批准的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

广州天河(兴宁)产业转移工业园,规划面积10.39平方公里,是以机械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药品为主导产业的园区,2018年4月,国家六部委联合发布了《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2018年版)》,兴宁市产业转移工业园区被纳入《目录》;现园区内企业80家,规模以上企业31家,2021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8亿元,同比增长31.11%。

兴宁市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兴宁市是广东省教育强县(市)、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市)。截止到2022年5月,全市教育系统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95所,高中11所、初中19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1所(含1所民办),城区直属小学8所、中心小学27所,直属幼儿园4所、镇(街道)中心幼儿园20所、民办幼儿园153所。

全市现有全日制学生157498人,其中,普通高中学生16122人、中职学生3074人、初中学生33431人、小学生74686人、特殊教育学校学生163人、在园幼儿30022人。小学和初中入学率为100%。

全市现有教职工共9687人,生师比为16:1,全国优秀教师10人,省特级教师27人,“南粤优秀教师”54人,省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2人;叶剑英基金优秀校长及教师205人;梅州市“嘉应名校长”13人,“嘉应名师”90人、梅州市名校长(教师)工作室主持人4人;兴宁市名校长(班主任、教师)工作室主持人48人,兴宁市“学科带头人”176人。

兴宁一中创办于1906年,距今有115年的历史,是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广东省一级学校、梅州市重点中学,培养了客家文化开创人罗香林;知名校友有革命先驱刘光夏、伍晋南等;学术俊彦“一桌两院士”王佛松、汪懋华等;教育家、大学校长罗雄才、潘炯华、王越等。

兴宁市

卫生健康

截止到2022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654个,其中,二级甲等医院3个,公立医院6个,妇幼保健院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个,镇(街道)卫生院17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个;全市拥有病床3166张,全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4164人,其中,执业医师909人,助理执业医师1494人,注册护士1487人,每万人全科医生数2.62人。

兴宁市人民医院始建于1938年3月,是政府举办的二级甲等综合性公立医院,2022年4月入选国家“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县医院名单,医院占地总面积5.5万平方米,总床位800张。2022年门诊4.12万人次,住院2.93万人次,住院病人手术1.13万人次,业务总收入4.93亿元。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28人,其中,高级专业职称人才178人,中级专业职称人才327人,初级专业职称人才523人。

兴宁市

科学技术

截止到2022年底,兴宁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9家,政府鼓励企业申报省级和梅州市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园区内高新企业丰谷音响累计投入研发经费近500万元,获得实用性、外观专利等48件。截止到2022年底,全市专利授权量475件,下降22.5%,其中:发明9件,下降43.8%;实用新型181件,下降46.6%;外观设计285件,增长10.5%。年末有效发明专利67件,增长19.6%。

2021年以来,兴宁市共引进博士人才6人,各类专家教授20人,急需紧缺人才39人。兴宁政府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升至100%,助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在2021年梅州市第五届创新创业大赛中,兴宁景秀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获银奖。

文化事业

全市共有调频广播电台1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年末全市有线广播电视用户3万户。截止到2022年末,全市共有1个图书馆,文化部评定的一级公共图书馆,截止到2022年,馆内藏书40.11万册,送书下乡6321册;1个博物馆,长年对外开放《客家民俗生产生活用具》《馆藏历代陶瓷》《客家服饰》等展览,馆藏物品3595件;1个文化馆,内有展览厅、多功能艺术培训厅等,负责美术书法摄影和非遗文化等群文艺术展览、开设各类讲座辅导和群众文化活动,获评“国家一级馆”,在全市20个镇街分别设立了文化馆分馆和60个基层服务点,组建客家山歌艺术团等10多个馆办团队,常年指导社区文艺骨干团队30多个;1个山歌剧演艺中心,演职员工30人,每个工作日免费2场兴宁山歌剧表演。2020年以来,编制磐安围等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勘察设计方案,正在进行实施围龙屋修缮等抢修工作。

体育

截止到2022年底,全市共有标准体育场2582个、小运动场43个,每万人22.7个(按户籍人口115.66万人计算,下同),其中,大坝里体育场用地约20000平方米,看台座位数12000座,有国际标准田径场和足球场各一个;各类球场馆2031个,每万人17.6个;全市运动员在参加省级以上比赛中,共获奖牌18块,其中:金牌9块,银2牌块,铜牌7块。

足球是兴宁的特色竞技体育,曾于2020年出台了《兴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兴宁市推进创建足球特区建设奖励扶持办法的通知》《兴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兴宁市足球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政策文件,规划编制《兴宁市足球发展十年规划(2021-2030年)》,为足球发展提供政策、资金保障。

环保

2022年末,全市共有环境监测站1个。全市环境质量保持稳定良好,兴宁城区空气质量AQI指数优良率100%,城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43;全市主要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考核断面中,全年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91.7 %,Ⅳ类断面比例为8.3 %。区域噪声环境质量良好,道路交通噪声环境质量好,功能区噪声达标率为100%。全年投入治理污染资金1298万元。

截至2022年底,兴宁市共有自然保护区4个,其中省级自然保护区3个、市级自然保护区3个,自然保护区面积达2.38万公顷。全市森林面积13.9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7.14%,碳汇林改造面积495.3公顷,建成生态公益林6.92万公顷;林木采伐量9.42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6%。

社会保障

2022年,兴宁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480元,比上年增长4.0%;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48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96元。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含离退休)19.52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8.98万人,参加工伤保险6.56万人,参加职工失业保险5.41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08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98%,比上年末下降0.2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5.66亿元,增长2.4%。

2022年,兴宁市住宿的民政服务机构49间,其中敬老院20间,床位数3553床,全年发放临时救济金额223.82万元,城乡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524个。

“十三五”期间,全市10646名困难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为10548名残疾人缴纳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为13738名残疾人缴纳医疗保险,残疾人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困难生活补贴和重度护理补贴目标人群覆盖率100%。全市已建成投入使用29个社区康园中心。2022年,为每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提供6000元无障碍改造资金。

扶贫开发

2022年,兴宁市投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34.88 亿元,推动110 个镇(街)强镇兴村;拨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经费35万元;31025人纳入低保等民政救助政策保障范围,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脱贫户、返贫致贫人口和三类监测对象35075人享受城居保待遇,确保应领尽领。原建档立卡脱贫户50943户138670人和三类监测对象 919 户 3391 人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省定标准。

交通运输

综述

兴宁市南接珠三角,东连潮汕地区,至梅县机场50千米、揭阳潮汕国际机场120千米,离汕头港160千米。全市公路通车里程2944千米,每百平方千米公路密度为139.8千米,入选2022年度“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名单。正规划建设贯穿兴宁的“双龙”高铁,预计2024年月份通车,并设高铁兴宁站,互通京九、广河高铁。

公路

兴宁市有梅河高速、兴畲高速、济广高速、兴汕高速,国道205线和省道225、226线贯穿全境。2022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 3000.18公里,其中:国道41.378公里,高速公路111.91公里,每百平方千米公路密度为115.96公里。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5.77亿元。公路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169004.87万吨公里。

兴宁市有东岳宫汽车客运站、兴宁汽车站、粤运汽车总站等9个客运站;截止到2022年底,完成客运周转量6038.58万人公里,,公路客运量29.98万人。

铁路

兴宁境内有梅隆(龙)铁路和广梅汕铁路两条铁路线,铁路线总长度213.63千米;兴宁火车站隶属广铁集团管辖,位于广东省兴宁市站前大道,该站始建于1994年,目前为二等站,有广梅汕铁路和鹰汕(梅隆)铁路经过。兴宁南站为高铁站,目前已完成梅龙高铁设项目土地征收任务,正在加紧建设中,计划2024年6月份开通运营。

公共交通

截止到2022年,兴宁有公交车295辆,城乡主要公交线路8条,开通公交线路的行政村34个。2015年兴宁市出租车新增至50辆,从2021年起,实行起租价7元/2.0公里、车公里租价2.0元/公里的价格。

人文

概述

兴宁建县于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已有1600多年历史。早在五、六千年前兴宁境域就已有古人类或本地土著人生存,在农耕时代,已有较为可靠的生活资料来源。在商周时期,兴宁居民与江西一带已有了文化和经济交流。岭南上下五千年,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兴宁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客家先民来自中原黄河流域汉民族的一支民系,将中原文化与岭南古文化熔于一炉,创造了灿烂的客家文化。

兴宁独特的融合文化,孕育出不一般的民族习俗,具有代表性的有客家围龙屋居住习俗、赏花灯习俗、醒狮表演、竹板歌等;拥有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4项,被中国文联命名为“中国围龙屋之乡”“中国花灯之乡”,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杯花舞》之乡。

饮食

兴宁人以大米为主粮,兼食杂粮,一般人家每日两饭一粥。干饭的做法有三种:即蒸饭、捞饭和焖饭(尽水饭);农村以捞饭为多,城市多蒸饭或煮尽水饭。农民自己种蔬菜,用大青菜腌制的咸菜和用酒糟加盐制的“糟麻”是常备的家菜。鸡蛋、豆腐是较好的副食,节日或有客人来,可吃到酿豆腐、红焖肉、鱼丸、肉丸、腐卷、鸡鸭等,兼饮兴宁老酒(粉米酒),兴宁俗语云:“吃就酿豆腐、着就家机布”(家机布现已绝迹),是客家淳朴生活的写照。

兴宁老酒、罗岗高山茶油、兴宁大坪布骆包子豆腐、兴宁黄粄、新陂乐仙腐竹是兴宁的历史美食,制作工艺列入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客家盐焗鸡、客家酿豆腐、客家艾叶丸、客家红焖肉等也是兴安独特的客家美食。

  • 兴宁老酒

又称娘酒,月子酒,属黄酒系列,是由糯米、酒饼、清水酿造而成。酒质醇厚甜美,度数低而不淡,色泽赤红,气味芳香,适口宜人,具有养颜益血、养身保健之功效。

兴宁市

  • 大坪布骆包子豆腐

历史悠久,几百年来客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选择上好的大豆、清甜的山泉水和优质的卤水来制作,豆腐呈白色、嫩滑、鲜甜,营养丰富,为补益清热养生食品,常食可补中益气、清热润燥、生津止渴、清洁肠胃。

兴宁市

  • 客家酿豆腐

与盐焗鸡、梅菜扣肉并称传统客家三大菜系。是汉族客家的名菜,在客家人的生活中,但凡有宴席必有此道菜。酿苦瓜与酿豆腐、酿茄子、被称为“煎酿三宝”,是客家人过年的保留菜式。传说酿豆腐源于北方的饺子,因岭南少产麦,思乡的中原客家移民便以豆腐替代面粉,将肉塞入豆腐中,犹如面粉裹着肉馅。因其味道鲜美。

兴宁市

  • 罗岗高山茶油

选用罗岗镇当地山岭种植的油茶果实,经十道物理工艺压榨而成,质地纯净、色泽透明、味道清香,具有食用、保健、药效等特有功能。

兴宁市

习俗

兴宁因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孕育出缤纷的民族习俗,在节日、生活、生产、礼仪和迷信上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最有特色的是围龙屋居住习俗,兴宁是中国围龙屋之乡;还有传统的花灯制作手艺和观赏花灯的民间习俗,兴宁是中国花灯之乡;粤菜、醒狮以及独特的手工艺制作工艺等也是构成兴宁习俗的重要元素。

  • 兴宁赏灯节

又称元宵节,是兴宁民间的重要节日,与其他地方元宵节相似,但又独具特色;不是固定在正月十五一天,从正月初八至十八日皆可;敲锣打鼓,舞龙舞狮,观赏灯色,庆祝添丁。兴宁赏灯节是广东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兴宁市

  • 醒狮

传说有怪兽每逢春节会出来残害人畜,为了得到福佑,避免家人遭灾,便舞威猛的狮子,驱赶怪兽。因为在表演过程中狮子有“采青”“吃青”“醉青”等程式,有“醉”便有“醒”,所以人们把岭南的舞狮称为“醒狮”,兴宁在春节前后有醒狮的习俗;醒狮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兴宁市

  • 墨烟张

广东民间有“东墨西砚”之说,这“东墨”指的便是“墨烟张”制作技艺,“墨烟张”的墨制作精细,色泽乌黑发亮,且磨得越久越香,书写的字久不褪色,成为众多书法家和美术家的至爱,2012年,“墨烟张墨条制作技艺”被列入梅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兴宁市

  • 兴宁粤菜

兴宁客家菜是粤菜重要的一部分,客家菜的历史渊源,是粤菜制作技巧、食品荟萃和传承创新,兴宁人民有吃粤菜的习俗;粤菜厨艺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兴宁市

艺术

兴宁独特的客家文化和悠久的岭南文明沉淀,孕育出丰富的歌舞、手工艺术;杯花舞、兴宁竹板歌、罗家通书推算法、兴宁版画、兴宁客家山歌、马灯舞等具有兴宁文化的代表性,是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我们呈现了兴宁人民多姿多彩的生活劳动情景。

  • 兴宁版画

兴宁版画,又称木刻,主要以木质板材、专用刀具创作刻印而成,是兴宁的传统美术,画、刻、印三者合一而成。兴宁版画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兴宁市

  • 兴宁客家山歌

兴宁客家山歌源远流长,是一种原生态的客家文化。兴宁客家山歌最先是民众中间口头创作,口头传唱的口头文学,兴宁客家山歌唱腔多而富特色,共有8大类。兴宁客家山歌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兴宁市

  • 兴宁竹板歌

竹板歌又称“五句板”,是用客家方言说唱、以竹板为主要伴奏乐器的一种民间传统说唱艺术,唱词形象生动、通俗易懂,有“四块竹板走天下,一张嘴巴唱古今”的美誉。竹板歌的发祥地在梅州兴宁,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兴宁竹板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兴宁市

非物质文化遗产

兴宁有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4项,其中,省级3项,市级11项,非遗传承人13人。

兴宁市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名称

级别

类别

入选批次及时间

杯花舞

省级

传统舞蹈

2007.7

兴宁竹板歌

省级

曲艺

2009.10

《罗家通书》推算法

省级

民俗

2012.2

兴宁版画

市级

传统美术

2009.3

兴宁客家山歌

市级

传统音乐

2011.4

马灯舞

市级

传统舞蹈

2011.4

兴宁赏灯节

市级

民俗

2018.5

  • 杯花舞

以“伯公杯”为道具,用客家山歌曲调为基调编写舞曲,把客家民间舞蹈动作为基础,并综合了民族乐器演奏和打击乐合奏的舞蹈艺术。是兴宁市最具代表性的民间曲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兴宁市

  • 兴宁马灯舞

马灯舞俗称打马灯,属客家人独特表演艺术的传统舞蹈,也是兴宁大坪流行最早最广的民间舞蹈艺术品种。马灯舞主要由马灯小姐(花旦)、两个马郎官(生)、打浪伞小丑(丑)、车夫(末)、丫环(青)、引路长者(举灯笼)等,有纸马、花车、鲤鱼、雄鸡、花扇、丝巾等道具,同时有锣鼓、二胡、笛子等乐器伴奏,颇具客家风情。

兴宁市

客家围龙屋

兴宁市现存不少围龙屋古村落遗址,最具规模和旅游价值的有10处,均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省级5处、市级5处。

兴宁市部分围龙屋名单

名称

等级

磐安围

省级

善述围

省级

棣华围

省级

玉成围

省级

李和美屋

省级

五里大黄屋

市级

进士第

市级

长兴围

市级

崇德围

市级

桂安围

市级

  • 磐安围

磐安围坐西向东,始建于清光绪四年(1878),历时20年建成,历经百多年风雨仍然保存完好无损。建筑为土木石结构,呈三堂四横一围一池一禾坪,占地面积6248平方米,建筑面积4828平方米,计有122间。禾坪宽阔,禾坪两侧,左右各建有斗门屋。

兴宁市

  • 进士第

进士第坐西向东,为三堂八横一围的横盘形围龙屋,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历经50载建成,距今240多年;建筑占地面积22000平方米,有2个大禾坪,池塘较宽阔,屋内有28个天井,3厅6巷,300个房间,左边有一横,设6间书院(门子每人1间),书院门口禾坪比较宽阔。。

兴宁市

文物古迹

兴宁市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共47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8处。

栖霞市部分文物保护单位

名称

保护级别

分类

年代

入选时间

兴宁学宫

省级

古建筑

明代

1989年6月

两海会馆

省级

古建筑

清代

2002年7月

文峰塔

省级

古建筑

1814年

2012年10月第七批

兴宁古城墙

省级

古建筑

1467年

2012年10月第七批

光绍庐

市级

传统民居

1925年

2015年2月第三批

恒云楼

市级

传统民居

1928年

2015念月第三批

  • 兴宁古城墙

兴宁古城墙建于1467年,位于兴田街道办兴城市区中心,包括迎薰门、拱辰门及古城墙。迎薰门,坐北向南,建筑结构为二重拱门;拱辰门,坐南向北,建筑结构为三层建筑古城墙包括西北城墙、东北城墙、东南城墙及西城墙,全长1264米,底部用青砖堆砌,顶部为夯干墙。2012年10月公布为第七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 两海会馆

两海会馆位于兴田街道办事处神光路5号,建于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又名潮州会馆,坐西向东,总占地面积1231平方米,平面布局呈矩形,由两堂和迥廊组成,大门上匾额“两海会馆”。1925年3月,东征军政治部主任周恩来曾在此接见兴宁农民运动领导人。大革命时期,这里是农民协会会址。2002年公布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风景名胜

综述

兴宁市全市旅游景区景点30多处,其中,4A景区2家,3A景区3家;广东神光山国家森林公园、熙和湾客乡文化旅游产业园为国家4A级景区,径南月形山乡村旅游区为国家3A级景区,合水水库风景区被列入《中国名胜风光大辞典》,熙和湾客乡文化旅游产业园景区标志性建筑“花灯楼”获吉尼斯世界纪录“最大灯笼型建筑”。以2020年为例,全年接待游客211.35万人次,全市旅游总收入12,73亿元;全年对6个旅游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2亿元。

广东神光山国家森林公园

广东神光山国家森林公园以神光山自然景观为主,是国家AAAA级景区,以宗教文化为特色,集历史文化、客家文化和游览、登山健身、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城区型公园, 主要景观有神光寺、祖师殿、墨池寺、探花书院、石古大王庙、望兴亭等。每年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

兴宁市

兴宁市

兴宁市

兴宁市

熙和湾客乡文化旅游产业园

熙和湾客乡文化旅游产业园占地面积11700多亩,是国家AAAA级景区,以客家文化、花灯文化、姓氏文化为主题,集旅游、休闲、体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产业园。现有花灯楼(荣获吉尼斯世界纪录)、客家特色古民居、云顶玻璃吊桥、冰雪世界、云景空中漂流、美食街、熙和湾太空水世界、三百文化博览园、湖璟山庄、湿地公园、缤纷游乐园、民俗民居雕塑长廊、客家博物馆、天鹅飞瀑、诗书广场等128个景点。 

兴宁市

兴宁市

兴宁市

兴宁市

长兴围

长兴围坐落于宁新镇大圳村花罗墩。始建于明崇祯八年(1635年),又称“花罗墩”,建筑面积庞大,是典型的客家半圆形围龙屋,兴宁市十大古民居之一。坐北向南,三栋三围龙,7门同进,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禾坪630平方米,池塘3300平方米,花头脑270平方米,有大厅10个、天井14个、住房315间、饮用水井4口,2009年12月公布为兴宁市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兴宁市

兴宁市

兴宁市

兴宁市

人物

兴宁素来崇文重教,古有忠贞报国的探花、翰林院大学士罗孟郊,《罗家通书》创始人罗庆辉等;近现代,有民主革命先驱何天炯,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张如心。全市有两院院士5人,大学校长(含院校,党委书记)48人,博士289人,博士生导师60多人,教授1300多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多人。

广东省兴宁市重要历史人物一览表

姓名

生卒年

简介

仇士良

781—843

唐朝宦官。宪宗、文宗时任内外五坊使,后升左神策军中尉兼左街功德使。甘露事变后,加特进、右骁卫大将军

罗孟郊

?-1153

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考中举人,宣和六年中探花,授职谏议大夫、翰林院学士

罗庆辉

具体生卒年月不详

于钦天监内推算历法,研究中外天文著作。后回兴宁家乡编纂通书,名为《广东省兴宁县罗家推算通书》(简称《罗家通书》)

何子渊

1865-1941

广东省历史文化名人,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

何天炯

1877-1925

中国民主革命先驱,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创立同盟会,1911年赴香港与黄兴等共同策划广州起义

罗策群

1893—1937

保定军校第六期,任第159师475旅少将旅长,参加淞沪会战,屡屡击溃日寇进攻

张如心

1908—1976

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著名的马克思理论家、教育家

邓逸凡

1912—2004

解放军优秀的政治工作者,高级将领,1955年授中将衔

张作梅

1918.10.4-1998.12.30

金属材料、机械工程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家震

1919.10-2023.1

我国著名劳动卫生学专家、教育部颁布的首批硕士生导师、南京医科大学原党委书记

汪懋华

1932.11.11-

农业工程-电子信息技术与自动化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重要荣誉

兴宁市主要荣誉及获得时间

荣誉名称

授予单位

时间

中国民间艺术《杯花舞》之乡

文化部

2008年

中国油茶之乡

国家经济林协会

2009年

中国围龙屋之乡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2012年

中国花灯之乡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2012年

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广东省文化厅

2018年

列入《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名单

中国文化和旅游部

2019年

广东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命名为“广东省双拥模范县(市、区)

广东省委/省军区

2020年

中国南方版画之乡

中国美术家协会

2021年

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国家卫健委

2021年

2020中国交通安全百佳县市

《小康》杂志社/交通部

2022年

注释

[a]

参考资料寻找路径:兴宁县志-左侧导航栏-卷一地理-第一篇建置区划-第一章建置-第二节沿革

[b]

资料获取路径:点击资料链接-兴宁市志(1979—2000)-左下角《兴宁市志(1979—2000)》附件-78页

[c]

参考资料寻找路径:兴宁县志-左侧导航栏-卷一地理-第二篇自然环境-第一章地质-第二节地层岩性

[d]

资料获取路径:点击资料链接-兴宁市志(1979—2000)-左下角《兴宁市志(1979—2000)》附件-73~75页

[e]

资料获取路径:点击资料链接-兴宁市志(1979—2000)-左下角《兴宁市志(1979—2000)》附件-89~90页

[f]

资料获取路径:点击资料链接-兴宁市志(1979—2000)-左下角《兴宁市志(1979—2000)》附件-86~89页

[g]

资料获取路径:点击资料链接-兴宁市志(1979—2000)-左下角《兴宁市志(1979—2000)》附件-90~93页

[h]

资料获取路径:点击资料链接-兴宁市志(1979—2000)-左下角《兴宁市志(1979—2000)》附件-94页

[i]

资料获取路径:点击资料链接-兴宁市志(1979—2000)-左下角《兴宁市志(1979—2000)》附件-259~260页

[j]

资料获取路径:点击资料链接-兴宁市志(1979—2000)-左下角《兴宁市志(1979—2000)》附件-96~99页

[k]

资料获取路径:点击资料链接-兴宁市志(1979—2000)-左下角《兴宁市志(1979—2000)》附件81~85页

[l]

资料获取路径:点击资料链接-兴宁市志(1979—2000)-左下角《兴宁市志(1979—2000)》附件101~103页

[m]

料寻找路径:兴宁年鉴2021-左侧工具条-兴宁市第七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n]

资料获取路径:点击资料链接-兴宁市志(1979—2000)-左下角《兴宁市志(1979—2000)》附件-119~120页

[o]

资料寻找路径:兴宁县志-左侧工具条-社会-风俗宗教-宗教

[p]

资料寻找路径:兴宁年鉴2021-左侧工具条-兴宁概貌-基本情况-民族宗教

[q]

资料寻找路径:兴宁年鉴2021-左侧工具条-科教文卫体-文化-文化管理-文化遗产传承保护

[r]

资料寻找路径:兴宁年鉴2021-左侧工具条-科教文卫体-卫生健康体育-体育-竞技体育

[s]

参考资料寻找路径:【10】链接 -兴宁市志(1979—2000)-左下角附件-《兴宁市志(1979—2000)》第184/192/193/196页

[t]

参考资料寻找路径:兴宁县志)-左侧导航栏-社会-风俗宗教-习俗

[u]

资料寻找路径:兴宁年鉴2021-左侧工具条-科教文卫体-文化-旅游

[undefined]

资料寻找路径:兴宁年鉴2021-左侧工具条-科教文卫体-卫生健康体育-体育-足球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