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简称“粤”,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为广州市。广东省位于中国大陆最南部,东临福建省,南邻南海,西接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接江西省、湖南省。珠江口东西两侧分别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接壤,西南部雷州半岛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区域总面积17.98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41.9万平方千米,大陆海岸线长4114千米,拥有海岛1963个。截至2022年末,广东省常住人口为12656.80万人。

广东省位于南岭以南、南海之滨,素有“中国南大门”之称。地势总体北高南低,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北部多为山地和高丘陵,南部则为平原和台地。广东省属于东亚季风区,从北向南分别为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热带气候,光、热和水资源丰富,雨热同季,降水主要集中在4—9月。境内拥有中国南方最大河系、中国境内第三长河流——珠江。以珠江流域及独流入海的韩江流域和粤东沿海、粤西沿海诸河为主,集水面积占全省面积的99.8%。有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韶关丹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自然保护区,形成了保护类型较齐全、保护价值较高的自然保护地网络体系。

广东历史悠久,早在旧石器时代早期就有人类在此活动。秦统一岭南,设置南海郡、象郡、桂林郡,岭南地区始有行政建制,是广东归入全国统一政区之始。1988年,海南行政区从广东分出,单独设省,今日广东的辖境范围形成。

2022年,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GDP)129118.58亿元,同比增长1.9%。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4.1:40.9:55.0。广东是国内唯一一个GDP超12万亿元的省份,连续34年居全国第一。“十三五”以来,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汽车产业、先进材料等产业已经成为支持广东省经济稳定发展的战略性产业集群。2015年广东省经济综合竞争力处于全国第一位,广东的广州、深圳、珠海等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联手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与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并肩的世界四大湾区之一。截至2021年底,广东省公路通车里程22.3万千米,建有京广、京九等重点铁路,“县县通”高速、“市市通高铁”已经全面实现。以广州白云机场、深圳宝安机场等机场为核心,重点打造“5+4”骨干机场。

广东省在人文历史、自然条件、地理区位等方面拥有很多优质文化和旅游资源。华侨文化、侨乡文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开平碉楼与村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首个华侨文化世界遗产项目和广东省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2013年,以广东侨批为主构成的“侨批档案”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成为广东首项世界记忆遗产。广东侨批达16万件,主要分布在潮汕、江门五邑、梅州等地区。此外,广东省拥有粤剧、广东剪纸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4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165项。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广东省的:地名来源、历史沿革、地理、行政区划、政治、人口、经济、社会事业、交通、人文、风景名胜、 对外交流、著名人物、重要荣誉等介绍

中文名

广东省

英文名

Guangdong、Kwangtung

简称

面积

17.98万平方千米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理位置

中国最南部

地理坐标

20°09'N~25°31'N,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行政类别

省级

省会/首府

广州市

下辖地区

21个地级市

行政区划代码

44

人口

12656.80万人(截至2022年末常住人口)

语言

粤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北土话

GDP

129118.58亿元(2022年)

人均可支配收入

47065元(2022年)

著名景点

长隆欢乐世界、白云山、广州塔、雁南飞

车牌代码

粤A~Z

邮政编码

510000-529500

电话区号

020、066+、075+、076+

知名高校

中山大学、暨南大学、汕头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

机场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揭阳潮汕国际机场、湛江吴川机场、珠海金湾机场、惠州平潭机场等

火车站

广州南站、广州站、深圳北站等

地名来源

北宋初在岭南设置广南路。北宋至道三年(997年),广南路分置广南东、西路,简称广东、广西。广东由此得名。广东秦属南海郡;三国时属吴;清初,布政使司改称省,“广东省”名称正式使用;1988年,海南行政区从广东分出,单独设省,今日广东的辖境范围形成。

先秦时期,在长江中下游及岭南地区分布着大量的越人,总称为“百越”。广东一带属于南越,后来赵佗建立南越国,《史记》中称为“南越”,《汉书》称“南粤”。明清时期,开始专门用通假字“粤”称呼岭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和海南岛,广东称为“粤东”,广西称为“粤西”。民国时期,广西改称为“桂”,1988年,海南省单独划出,简称“琼”。“粤”的范围渐渐被缩小,成为广东省的专有简称。

历史沿革

先秦至魏晋南北朝

广东在旧石器时代早期就有人类活动。距今约12.9万年以前,岭南出现了早期古人——马坝人,在漫长的石器时代,岭南先民形成了既受中原文化影响又独具特色的灿烂文明。

春秋战国时期,今广东省为百越(粵)地。广东与中原地区已有交往。西汉武帝时由官方主导的海上丝绸之路即以徐闻、合浦等地为始发港。

秦代实行郡、县二级制。当时设立的番禺、龙川、四会、傅罗(后称博罗)和揭阳5县,保留到今。秦始皇二十六年 (公元前221年)分全国为 36 郡,广东省仅學北一部属长沙郡。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统一岭南,设置南海郡、象郡、桂林郡。今广东大部分地区属南海郡,海南及今广东西南部属象郡,今广东西部一部分属桂林郡。岭南地区始有行政建制,是广东归入全国统一政区之始。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南海郡尉赵陀并岭南3郡建立南越国,建都番禺。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西汉武帝平定南越国叛乱,在岭南先后设交趾刺史部、交州,辖岭南各郡县。广东省分属3州(部)、7郡、26县,省境大部属交趾部南海郡(6县)、合浦郡(3县)、苍梧郡(3县)、珠崖郡(5 县) 和詹耳郡(3县),省境北部属荆州的桂阳郡(5县)、长沙郡(县) 和扬州豫章郡。元封五年设交趾部,省境大部属之。东汉建安八年(203 年),交趾部改称交州,治广信。建安十五年(210年)交州治迁到南海郡番禺县。

三国时,岭南为吴辖地。三国吴黄武五年(226年),从交州划置广州,地域占今广东、广西大半,州治番禺。广州之名由此始。吴末甘露元年(265年),桂阳郡南部属广东部分析出,成立始兴郡。省境大部属广州的南海郡(全部7县)。

两晋时期,大批中原人避乱南迁,与岭南民众杂处,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加快了不同族群的交融进程。西晋将粤北的始兴郡改隶广州,交州的珠崖郡并人合浦郡。东晋始兴郡由广州改隶湘州 (由荆州分置),广州的高兴郡并人高凉郡,苍梧郡分置晋康郡,新增东官、义安、新会、新宁诸郡。

南北朝多有更迭,南朝前期(刘宋、南齐)交州改称越州,郡县大增。刘宋时,省境分属广州的南海郡、东官郡等地。南齐时,广东省境仍设广州、湖州和越州;而广州的宋熙郡分为宋隆郡和齐建郡,晋康郡析出广熙郡,高凉郡析出齐安郡增设齐乐郡;废湘州的临贺郡;增置高兴郡,属越州。后期(梁陈)郡、县大量升为州、郡,使州、郡数量大增。

隋唐至宋元

隋文帝鉴于南北朝滥置郡县之弊,而大量合并州、郡、县,废诸郡,改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二级制。隋大业三年(607年),改州为郡,成郡、县二级制,省境分属南海郡、熙平郡、龙川郡等地。

唐代在州或郡之上设道,成道、州、县三级制,天宝元年至乾元元年 (742-758年)间,一度改州为郡,成道、郡、县三级制。其时广东与广西同属岭南道,道治广州为中郡督府。广州郡督府简称“广府”。唐末分设岭南东、西道。东道辖今广东大部,道治广州。岭南地区东西分治自此始。唐开元四年(716)张九龄奉诏主持开凿了南北交通要道——大庾岭路,广东省南雄市珠玑镇成为商业重镇,是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广东与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往渐趋频繁。

五代时,刘龑在岭南称帝,在广东省境,改广州为兴王府,建南汉国。英德、南雄分置英州、雄州,循州改祯州。北宋开宝四年(971年)灭南汉,置广南路。

宋代以“路”代“道”,成路、州(府)或郡、县三级制。北宋初在岭南设置广南路。北宋至道三年(997年),广南路分置广南东、西路,简称广东、广西。广东由此得名。

宋元之际,岭北人口大量南迁,加快广东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和韩江三角洲的开发。这一时期,国家在广州设置市舶司加强对海洋贸易的管理。

元代,把路降至与州、府同级,路、州、府之上为“省”,较大的省,在省、路之间增设 “道”,成省、道、路(州、府、军)、县四级制,本省属此。今广东省境分属江西行中书省广东道和湖广行中书省海北海南道。

明清时期

明初沿用元代的 “省”。设广东行中书省,将海北海南道改隶广东。广东省辖境基本定型。洪武九年(1376年),省改称布政使司,废道、路、司、军,改作府、州。广东行中书省改称广东承宣布政使司。明代广东辖广州、肇庆、韶州、南雄、惠州、潮州、高州、雷州、廉州、琼州10府和罗定直隶州。

清多袭明制,惟布政使司改称 “省”,省下为省辖府、直隶州和直隶厅,成省、府、直隶州或直隶厅、县或散州三级制。“广东省”名称正式使用。

明清两代,珠江三角洲全面开发。广东省经济、文化发展异军突起,粮食产量显著增加,以经济作物为主的商品性农业和冶铁、陶瓷、丝织、榨糖、制盐、造船等手工业达到较高水平,商业高度发展,粤商成为闻名天下的海洋商帮,“广货〞行销天下。文化教育也迅速发展,社学普遍创建,府、州、县学和书院林立。西方传教士率先在广东传播西方近代科学和兴办新式教育,培养中国第一批掌握近代科学知识的人才。产生一批影响中国近代社会进程的先贤,最著名者如“中国留学生之父” 容闳、启蒙思想家郑观应,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等。其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一批民主革命人士的出现,广东遂成为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共和的民主革命策源地。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虎门销毁鸦片,揭开中国人民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序幕。1840年5月30日,广州近郊三元里人民高举义旗、痛击英军国,积极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

中华民国时期

辛亥革命后,曾沿用清制。至民国3年(1914年)废府、州、厅,实行省、道、县三级制。广东境内设6道、辖94县。民国9年(1920年)撤道,省县之间设督察区行政公署,为省政府派出机构。

1924年夏,广州黄埔军校建立,标志着新的革命武装力量的出现。与此同时,广东农民运动和工人运动也迅速发展,澎湃领导的海陆丰和东江地区农民运动,大大激发农民的革命热情。

民国14年(1925年)先后设南路、东路、琼崖3个行政委员公署,未及一年废置。5月,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广州成立,广东成为全国工人运动的中心,6月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省港大罢工。

民国16年(1927年)11月,陆丰和海丰一度建立的两个苏维埃政权,是中国第一批县级苏维埃政权。12月11日,共产党领导工人和士兵,发动了广州起义,这是共产党独立领导工农兵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政权的一次尝试。农民运动和武装起义,为东江根据地的建立奠定重要基础。

民国17年(1928年)置善后委员会,民国21年(1932年)改为绥靖委员公署,全省划分为 5个区,每区设公署。民国25年(1936年)全省划分为9 个行政督察区,各区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27年(1938年)10月省政府北迁,改设西江、东江、南路和琼崖4个行政公署。

解放战争期间,广东各地人民武装斗争得到恢复和发展,1949年初,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闽粤赣边纵队、粤桂边纵队、粤中纵队等先后成立,广东革命军民的斗争进入到夺取最后胜利的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1949年10月28日和11月6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先后成立,各市、县、区、乡、镇人民政府相继成立。1950年5月,海南岛全岛解放。8月,万山群岛解放。至此,广东全省解放。广东省的党委工作由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直接领导。设钦廉专区和北海市(地级),改南路专区为高雷专区,北江临时行政委员会为北江专区,琼崖专区为海南行政区,升佛山、江门、韶关、海口为地级市,共99县,1县级市(肇庆),1县级镇(三埠)。

50年代初,出现港澳同胞迁回省内定居的热潮。后来,由于经济工作中和对待港澳同胞政策上的多次失误,加上 “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从港澳迁往广东省内定居的人数大大减少,从广东迁往港澳地区的人数大大增加。

1952年,广西怀集县划归广东。1957年,全面提前完成国民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完成对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1959年,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高潮中,实行大政区制度,大量合并市县。1965年,广东北海市和合浦地区划归广西,此后两省区境域稳定下来。

1966—1976年期间,政区变动不大,主要是1970年“专区”更名为“地区”。至1978年底,全省设置汕头、惠阳、佛山、韶关、肇庆、湛江、梅县7个地区,广州、汕头、湛江、海口、韶关、佛山、江门、茂名8个省辖市,海南1个行政区;1个自治州,94个县(含3个民族自治县),3个县级市,6个市辖区。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期间,全省正常的社会秩序、生产秩序、工作秩序被打乱。改革开放前,广东省经济发展速度连续13 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1979年4月,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代表广东省委向中央提出让广东在对外开放上先行一步的要求,得到中央的赞同。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从此,广东省开始在对外开放上先行一步。1979年11月,深圳市、珠海市改为地级市。

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省主要着力解决思想观念问题,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建立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开放沿海城市:广州、湛江,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市场为导向,重点抓好价格机制、流通体制、投资体制改革;对企业实行让利放权和经营机制改革;引进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发展多种所有制。深圳经济特区作为改革开放最前沿,创造经济发展的 “深圳速度〞,在全国产生巨大反响。1984年以后,改革范围拓宽,内容深化,经济得到进一步发歷,产业结构优化。

1983年7月,撤销韶关、佛山、汕头、湛江4个地区,在广州、深圳、珠海、韶关等市实行市管县体制。至1987年,广东省设18 省辖市(其中9县级市)、1行政区、1自治州、3地区、92县(其中3自治县)和西沙、南沙、中沙群岛办事处。1988年,全面实行市管县体制。海南行政区从广东分出,单独设省,今日广东的辖境范围形成。

1984年以后,改革范围拓宽,内容深化,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产业结构优化。1991年12月,潮州市升格为地级市。同时,撤销揭阳县,设置揭阳市(地级)。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要求广东在20年内赶超亚洲“四小龙”,即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此后,广东省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1994年4月,云浮市(县级)升格为地级市。同年,中央赋予广州市、深圳市副省级城市待遇。至此,广东省辖21个地级以上市。

1998年,江泽民要求广东“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00年,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明确提出 “三个代表〞要求。2003年4月,胡锦涛在广东考察时提出要坚持全面的发展观。

地理

位置境域

广东省位于中国南部,地跨北纬20°09′~25°31′,东经109°45′~117°20′。东临福建省,南邻南海,西接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接江西省、湖南省,珠江口东西两侧分别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接壤,西南部雷州半岛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东西最大横距800千米,南北最大纵距600千米。广东省辖区总面积17.98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87%;海域面积41.9万平方千米,是陆域面积的2.3倍。大陆海岸线长4114千米,居全国首位。拥有东澳岛、外伶仃岛、海陵岛、南澳岛等海岛1963个,总面积1513.17平方千米,在全国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居第二位。

气候

广东省属于东亚季风区,从北向南分别为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是全国光、热和水资源较丰富的地区,且雨热同季,降水主要集中在4—9月。年平均气温为21.9℃,气温呈北低南高分布,最高23.8℃,位于雷州半岛南端徐闻县;最低19.0℃,为粤北山区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全年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13.4℃;最热月为7月,为28.5℃。历史极端高温42.0℃,出现在韶关市;极端低温-7.3℃,出现在梅州市。年平均降水量为1790毫米,最少年份为1333.3毫米,最多年份达2254.1毫米。年降水量分布不均,呈多中心分布。3个多雨中心分别是阳江—恩平—斗门、海丰—陆丰—普宁、清远—佛冈—龙门。月平均降水量以12月最少(32.0毫米),6月最多(313.5毫米)。罗定盆地、兴梅盆地和沿海的雷州半岛、潮汕平原属少雨区,年平均降水量小于1400毫米。4~9月的汛期降水占全年的80%以上。年平均日照时数自北向南增加,由不足1500小时增加到2100小时以上;年太阳总辐射量在4200兆~5400兆焦耳/平方米之间。

回南天是盛行于广东地区的一种天气现象,一般出现在春季的二三月份。是指冷空气走后,强盛的西南暖湿气流迅速反攻,气温回暖、湿度回升家中墙壁、地面等物体表面出现返潮的现象。

地质

震旦纪一志留纪阶段

广东的地质发展历史可追湖到震旦纪,震旦纪晚期地槽开始分化。西沙群岛一带和海南岛南端的崖县地区发生了一次构造运动,使这里的地槽首先回返,形成了南海地台,而在崖县以北的海南岛大部分和广东大陆仍为冒地槽环境。华南加里东地槽在震且纪及整个早古生代时期为地槽发展阶段,桂东南及粤西云开地区为地槽的拗陷中心,沉积厚达两万米,拗陷带大体向北东延伸。震旦纪为地槽强烈下降时期,沉积了一套浅海—一半深海相类复理石碎屑岩建造,并有基性海底火山喷发,震旦纪晚期全省发生海退。寒武纪时期是一个由海进到海退的全过程,沉积物也是以浅海相类复理石建造为主,寒武纪末期发生了郁南运动,造成粤西云开大山地区褶皱隆起,并使该区寒武纪和震旦纪地层发生区域变质作用。

奥陶纪是地槽发展的相对稳定时期,既无火山活动,沉积物厚度也相对较小。早奥陶世中晚期,由于海浸范围扩大,云开大山地区复又沉人海下成滨海一浅海环境,而粤中、粤北则成半深海盆地,形成半深海相的笔石页岩建造。到了中、晚奥陶世,海水自北东往南西撤退,海盆明显缩小。志留纪末发生了强大的加里东运动,华南地槽回返上升,造山带的中心部位,通过岩石中易熔组分的局部熔融和交代作用,产生了混合岩化和花岗岩化,形成云开、广博、兴梅等几个混合岩和混合花岗岩田。经过加里东运动,全省大部分地区已褶皱隆起成褶皱带,结束了地槽的发展历史。

泥盆纪—中三叠世阶段

晚古生代时代,广东地壳已发展成地合,进人了相对稳定的阶段。早泥盆世晚期,广东地面经过一段剥蚀之后,海水又从广西方向侵入粤西及粤西北,形成滨海—浅海环境。到中泥盆世时,海水逐渐向东推进,海浸范围越来越广,最后到达粤东,在各地相应沉积了浅海碳酸盐岩或滨海—浅海相碎屑岩。晚泥盆世早期,除云开隆起和粤东山地一些陆岛外,其余广大地区均为海水浸漫。中、晚泥盆世沉积的碳酸盐岩,是黄铁矿、铜、铅、锌的主要贮存层位。

早二叠世早期,继承了石炭纪的海浸,形成台地相碳酸盐岩。早二叠世末,发生了东吴运动,广东地壳大范围上升,并在粤中和粤东发生了火山爆发。晚二叠世早期,在地壳轻微振荡、海水几经进退的背景下,全省许多地方沉积了一套海陆交互或滨海沼泽相的含煤岩系。晚二叠世晚期,地壳持续上升,海盆越来越小。中三叠世,整个广东地域产生大面积、大幅度的上升,海水急剧地向北和东北撤出。中三叠世末,具有变革意义的印支运动发生,使广东地域产生强烈的断褶造山运动,并由相对稳定的准地台转人了强烈活动的大陆边缘带发展阶段。伴随断裂作用,来自上地幔的岩浆上升侵位,形成20多个同熔型花岗岩体,并沿深大断裂带产生动热变质和混合岩化作用。

晚三叠世—白叠纪阶段

印支运动后,广东地域的古构造和古地理面貌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晚古生代拗陷最深的粤西及粤西北地区变成晚三叠世的隆起区,而过去长期处于隆起的粤东地区则变成拗陷区。大致以吴川一四会深断裂为界,西边为云开、雷琼和海南山地,东边为佛冈、新兴、阳江山前平原,而粤东则为浅海海湾。早侏罗世,沿着晚三叠世的故道发生较大规模的海浸。早株罗世末,由于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碰撞,发生了燕山第一幕构造运动,表现为广泛的陆升,从而结束了广东大规模海浸历史。与此同时,断裂和岩浆活动相当活跃,在粤北形成了几个著名的重熔型花岗岩大岩基。中侏罗世广东全为陆地环境,由于断裂活动,沿各深大断裂带形成了一连串的断陷盆地,在盆地中沉积了内陆湖泊及山间盆地相碎屑岩夹火山岩。

晚侏罗世,随着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俯冲碰撞加刷,地处大陆边缘的广东地域产生剧烈的断裂和岩浆活动,这就是发生在休罗纪木的燕山第三幕运动。这幕运动使新日断裂产生强烈活动和动热变质作用,由地壳深部物质产生局部熔融,或与上地幔物质同熔而形成的酸性岩浆,通过深大断裂而大规模上侵和喷出,形成了广布全省的170余个重熔型和同熔型花岗岩体以及几十个火山喷发盆地。这是广东地史上最强烈、最广泛的一次岩浆活动。中生代阶段是广东地块的重要构造变动时期,奠定了全省的构造骨架以及现代地貌的雏形。

第三纪以后阶段

广东活动的大陆边缘自第三纪以后逐渐转化成岛弧一边缘海式的大陆边缘。渐新世晚期,由于喜马拉雅运动第一幕的影响,在现今的南海地域出现了上地幔隆起和海底扩张,逐渐形成了南海海盆。与此同时,在南海北部出现了北东东向的张性或张剪性断裂,使南海北部大陆架沿着这些桥裂产生阶梯式下陷,逐渐形成了珠江口盆地、莺歌海盆地和北部湾盆地。在大陆内部的南海西樵山、广州一河源一带,也出现上地幔隆起,形成陆内裂谷,并产生玄武岩一粗面岩的岩浆喷溢。晚第三纪时期,广东内陆继续上升,盆地不断萎缩,南海陆架各盆地则持续下降,珠江口、北部湾,莺歌海等盆地和雷琼断陷均成为浅海。上新世末期发生喜马拉雅第二幕运动,使一些深大断裂再次复活,并在雷琼断陷产生大规模的基性火山喷溢,一直延续到全新世。

进人第四纪时期,广东的构造运动、沉积作用和火山活动仍很活跃,不过各地的表现形式和强度有所不同。大陆内部表现为间歇性上升,形成各种山地、河谷、盆地和平原等各种地貌景观。在雷琼地区则继续有广泛的火山喷发活动。到了更新世末期,雷琼地区由于大规模岩浆喷发后,岩浆房压力减小,喷发物因冷却而收缩,沿着裂谷地带造成地壳下陷并形成了琼州海峽,使海南岛与广东大陆分离。第四纪的断裂活动主要发生在海区和沿海地带。

地形地貌

广东省地势总体北高南低,北部多为山地和高丘陵,最高峰石坑崆海拔1902米,位于阳山县、乳源瑶族自治县与湖南省的交界处;南部则为平原和台地。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山地、丘陵、台地和平原面积分别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9.78%、17.62%、12.82%和19.78%。全省山脉以北东―南西走向居多,如斜贯粤西、粤中和粤东北的罗平山脉和粤东的莲花山脉;粤北的山脉则多为向南拱出的弧形山脉,此外,粤东和粤西有少量北西―南东走向的山脉;山脉之间有大小谷地和盆地分布。平原以珠江三角洲平原面积最大,潮汕平原次之,此外,还有高要、清远、杨村和惠阳等冲积平原。台地以雷州半岛―电白―阳江一带和海丰―潮阳一带分布较多。

构成各类地貌的基岩岩石以花岗岩最为普遍,砂岩和变质岩也较多,粤西北还有较大片的石灰岩分布。此外,局部还有景色奇特的红色岩系地貌,如丹霞山和金鸡岭等;粵北的丹霞山和粤西的湖光岩先后被评为世界地质公园;沿海数量众多的优质沙滩以及雷州半岛西南岸的珊瑚礁,也是重要的地貌旅游资源。

广东的地貌按大地构造、形态及其特点可以划分为粤北山地州、粤东平行岭谷州、粤东沿海平原丘陵州、珠江三角洲及其边缘丘陵州、粤西山地丘陵州、粤西沿海台地平原州、海南岛台地山地州、南海珊瑚礁群岛州等8个州。

土壤

广东土壤类型复杂多样。由于地形、气候、生物、母质和成土年龄等自然成土因素及人为成土因素的区域差异,形成了广东复杂多样的土壤类型。由南而北水平分布着砖红壤、赤红壤和红壤地带性土壤。砖红壤分布在廉江、化州、高州、阳江和雷州半岛;赤红壤分布在省境中部,面积最广;红壤分布在省境北部。山区随着高度增加,气候、生物因素发生变化,形成了土壤垂直带。

水稻土是广东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也是糖、油、蔬菜等众多经济作物种植的场所,占耕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三,是全省农业生产重要的土壤资源,主要由一些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土壤经过水耕熟化培育而成,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韩江三角洲及其他河流沿岸的冲积平原、台丘间坑垌和盆谷地带。

水文水利

水文

广东共有大小河流1343条,总长25290公里,平均河网密度11公里/100平方公里。全省多年平均年径流总量达 4843 亿立方米,占全国平均年径流总量的 18%以上。雨季长,河流的涨水期亦较长。平均每年4月开始涨水,直至9月降落,涨水期一般长达半年。有河口3个(珠江河口、韩江河口及鉴江河口)。其中主要河道范围包括东江干流、西江干流、北江干流、韩江干流、鉴江干流、西北江三角洲河道、东江三角洲、韩江三角洲河道等。广东省河流众多,以珠江流域(东江、西江、北江和珠江三角洲)及独流入海的韩江流域和粤东沿海、粤西沿海诸河为主,集水面积占全省面积的99.8%,其余属于长江流域的鄱阳湖和洞庭湖水系。全省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各级干支流共614条,集水面积在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有60条。独流入海河流52条,较大的有韩江、榕江、漠阳江、鉴江、九洲江等。

珠江

珠江又称粤江,年径流量3300多亿立方米,居全国江河水系的第2位,仅次于长江,是黄河年径流量的7倍,淮河的10倍。全长2320千米 ,流域面积453690平方公里,是中国南方最大河系,是中国境内第三长河流。广东境内的珠江流域,总面积111250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24.52%,占广东省总士地面积52.47%。集水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331条,三角洲网河区主要水道有34条;径流总量为1144亿立方米。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489.84万千瓦,年发电量达166.64亿千瓦小时。

韩江

韩江北起武夷山,南穿莲花山;东起风凰山,西至龙川、紫金一带丘陵台地。流域跨赣、闽、粤三省,广东境内主要处梅州市和汕头市。干流长470公里,流域面积30112平方公里。广东省境内流域面积 19573平方公里,占全流域65%,是广东省第二大河。潮安站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51亿立方米,流域内耕地面积314万多亩,水能理论值为 124.82万千瓦,可开发量为117.06万千瓦。

水利

广东省河道长度超过10万千米,湖泊150多个。兴建了一批重大水利基建项目,包括北江流域防洪工程飞来峡水利枢纽工程;韩江流域中下游水资源配置工程潮州供水枢纽工程;建成水资源配置工程东深供水工程、广州市西江引水工程、珠海市竹银水源工程、湛江市鉴江供水枢纽工程、惠来县中东部供水工程等。截至2021年末,基本建成集供水、防洪、防潮、排涝、灌溉、发电、航运等主要功能的水利工程体系,有水库7922座,总库容450.96亿立方米,规模以上水闸8312 座,堤防总长度2.89万千米,大中型灌区477宗,有效灌溉面积177.67 万公顷,泵站1.7万宗,治理中小河流1.3万千米,农村供水工程2.6万宗,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9%以上,累计建成碧道2939千米。全省40座大型水库和340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134.1亿立方米。

飞来峡水利枢纽

飞来峡水利枢纽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是中国珠江流域北江中游的大型水利工程。坝址控制流域面积34097平方千米,占北江流域面积的72.8%。为一等工程,大坝按50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混凝士坝按5000年一遇洪水标准校核,土坝按万年一遇洪水标准校核。水库总库容19.04亿立方米,有效库容3.14亿立方米,防洪库容13.36亿立方米。工程建成后,与北江大堤、潖江滞洪区联合运用,枢纽以防洪为主,兼有航运、发电、供水、水资源调配,以及改善生态环境等综合效益。设有500吨级单线一级船用,设计年通过能力475万吨。水电站装机容量14万千瓦,设计年平均发电量5.54亿千瓦•时。

北江大堤

北江大堤位于广东省北江下游左岸,全长64.346千米,其间有穿堤涵闸15座,包括芦苞水闸和西南水闸两座大型水闸。大堤为1级堤防,堤顶宽一般为8米,堤高为6~13米。捍卫着广州、佛山、清远3市14个县(区),2000多万人口,6.67万公顷耕地,2.5万多亿元工农业生产总值以及白云机场、京珠高速、京广铁路、武广快速干线等重要基础设施的防洪安全。

广东省

广东省

广东省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20年,广东省共有耕地2852.87万亩,园地1987.13万亩,林地16188.80万亩,草地357.77万亩,湿地268.40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645.74万亩,交通运输用地491.03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013.46万亩。

广东省耕地主要分布在韶关市、湛江市、茂名市、清远市等地,园地主要分布在茂名市、湛江市、广州市、惠州市等地,林地主要分布在韶关市、梅州市、肇庆市、惠州市、河源市、清远市等地,草地主要分布在湛江市、清远市、惠州市、韶关市等地,湿地主要分布在湛江市。粤西山地丘陵州地区的水士流失比较严重,尤以花岗岩和红层分布的低丘台地区典型,如德庆、罗定、封开等地,水士流失较为严重。

生物资源

动物资源

广东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总共约有830种,有些野生动物经济利用价值较高,主要有兽类中的赤麂、野猪、山獾、水獭、水鹿、黑熊等。这些动物有的分布广,数量多,产品价值也较高,如赤麂,肉质鲜美,麂皮是高级制革原料,又是重要军需品;有的数量稀少,价值高,如华南虎、黑熊等。鸟类种类多,数量丰富,用途和经济价值十分广泛。经济价值较大的有大毛鸡、小毛鸡和鹧鸪等。此外,白鹏、原鸡、鹦鹉、八哥、绿翅鸭、山斑鸠等,也有一定利用价值。

广东省

广东省

广东省

植物资源

广东省有种子植物778属,占全国木本植物的 71 %,木本植物有 1400多种,其中乔木有1000种以上。已知经济林木800多种,被列为国家商品用材460余种。此外,还有药用植物2500种,果树140多种,芳香植物70多种,纤维植物100多种,油料、胶料、染料植物30多种,饲料植物576种,糖料、饮料植物10多种,棕桐、藤、葵等工艺品植物30多种,竹类40多种,热带观赏花卉和园林绿化植物 200多种。被列为国家一类保护的植物有杪椤;二类保护的有坡垒、狹叶坡全、海南紫荆木、荔枝、猪血木、海南粗榧、野茶树、山桐木、琼棕、海南油杉、蕉木、格木等13种;三类保护植物有见血封喉、白桂木、土沉香、翠柏、海南巴豆、陆均松、鸡毛松、绿毛红豆、龙眼、爪耳木、青梅、苦梓、海南龙血树、海南梧桐、蝴蝶树、海南大枫子、香籽含笑、半枫荷、乐东拟单性木莲等。

广东省

广东省

广东省

水资源

广东省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调蓄保障能力不足,夏秋易洪涝,冬春常干旱。沿海台地和北部石灰岩地区用水紧缺现象明显,尤以粤西雷州半岛最为典型。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1771毫米,平均水资源总量1830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820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450亿立方米。

2021年,广东省全省地表水资源量1211.3亿立方米,折合年径流深682.1毫米;地下水资源量301.3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1221.1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24.9%。全省40座大型水库和340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134.1亿立方米,比年初减少19.5亿立方米。全省用水总量407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9亿立方米。从邻省(自治区)流入省内的总入境水量1567.1亿立方米,从省内流出邻近省份的水量17.7亿立方米,全省入海水量2616.5亿立方米。入省境、出省境及入海水量分别比上年减少37.3%、5.9%、34%。

矿产资源

广东省分布有南岭、粤东、粤西等3条重要成矿带。矿产资源种类齐全。截至2021年底,已发现矿产151种,其中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105种,查明资源储量排国内前10名的矿种69种,主要有铌、钽、锆、油页岩、高岭土、稀土等,矿产资源丰富。广东省陆域发现矿产地2988处,海域矿产富含海砂、石油、天然气、天然气水合物等。主要大型矿区有仁化凡口铅锌矿、曲江大宝山铜多金属矿、连平锯板坑钨锡多金属矿、云浮大降坪硫铁矿、恩平七根钼矿、高要河台金矿、广宁黄泥坑金矿、高明富湾银矿、揭阳五经富—五房稀土矿等。

海洋资源

广东省沿海港湾众多,适宜建港的有200多个,滨海湿地面积1.02万平方千米,红树林面积102平方千米。海洋生物有浮游植物406种、浮游动物416种、底栖生物828种、游泳生物1297种、鱼类1200多种。南海可开采石油储量5.8亿吨、天然气6000亿立方米,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资源储量约15万亿立方米。

海上风能资源丰富且开发潜力巨大,广东省大力发展海上风电作为能源转型。2021年,在阳江市阳西沙扒海域,三峡珠江发电有限公司率先建成并投运中国首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场——三峡阳江沙扒20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项目。该项目每年可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约47亿千瓦时的清洁电能,可满足约200万户家庭一年用电量,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5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400万吨。此外,广东通过海上风电规模化开发建设,带动风电研发、装备制造及服务业发展,促进海上风电装备制造骨干企业做强做大,初步形成了集海上风电研发、装备制造、工程设计、施工安装、运营维护一体化的海上风电产业链。

生物多样性

动物

截至2021年底,广东省有陆生脊椎野生动物1018种,其中两栖纲113种、爬行纲173种、鸟纲577种、哺乳纲155种。此外,还有浮游动物416种、底栖生物828种、鱼类1200多种。共有野生动物约830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54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华南虎、小灵猫、中华穿山甲、白鹳、黑鹳、中华秋沙鸭等59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猕猴、黑熊、豹猫、黄喉貂、毛冠鹿、水鹿、白鹇、白胸翡翠、白腰杓鹬、斑头大翠鸟、斑头秋沙鸭等195种。

广东省

广东省

广东省

广东省

植物

截至2021年底,广东省有野生高等植物6654种,其中有苔藓植物691种、石松类和蕨类植物587种、裸子植物29种、被子植物5347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16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10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151种。其中由林业部门管理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有广东苏铁(仙湖苏铁)、水松、南方红豆杉、小叶兜兰、紫纹兜兰、杜鹃红山茶等9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有白豆杉、厚叶木莲、杜鹃兰、八角莲、小叶红豆、紫荆木等101种。

广东省

广东省

广东省

广东省

自然保护地

截至2020年底,广东省拥有县级以上自然保护地1359个,其中自然保护区377个、风景名胜区28个、地质公园19个、矿山公园2个、森林公园712个、湿地公园214个、海洋特别保护区(海洋公园)7个,初步形成了保护类型较齐全、保护价值较高的自然保护地网络体系。

广东省自然保护地(部分)

保护区名称

行政区域

面积(公顷)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肇庆市

1134

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韶关市

58368.4

内伶仃岛-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珠三角

9213.33

兴车八岭保护区

始兴县

7545

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珠海市

46000

韶关丹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韶关市

29200

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

广州市

1100

内伶仃岛猕猴保护区

深圳市

864.4

参考资料:

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省珠江口北端,北至内伶仃岛,南至牛头岛,西至淇澳岛,东至香港大屿山,与香港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接壤,保护区适宜的生态环境,给鱼类生物提供了良好的产卵和繁育场所。珠江口伶仃洋水域属热带和亚热带河口区,水产资源十分丰富。大钟岛以南、万山群岛以北一带水域中丰富的游泳生物,为中华白海豚的栖息繁衍提供了充足的饵料。中华白海豚习惯于在热带和亚热带河口地区生活,保护区为其生存繁衍提供了优越的环境。保护区内有1000条左右的中华白海豚活动,是中国最大的中华白海豚栖息地,也是中国现存数量最大的中华白海豚群体,种群世代比较完整。

广东省

广东省

广东省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南岭山脉中段南麓、广东省北部,地跨乳源瑶族自治县、乐昌市、阳山县、连州市。总面积58368.4公顷。南岭保护区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有记录野生高等植物3892种,其中苔藓植物351种,野生维管植物3541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南方红豆杉、小叶红豆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华南五针松、长柄双花木等66种;脊椎动物643种,其中兽类98种、鸟类333种、爬行类100种、两栖类47种、硬骨鱼类65种;昆虫3195种,其中蝶类529种,蛾类2082种,鞘翅目昆虫584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黄腹角雉、莽山原矛头蝮等17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黑熊、藏酋猴等79种。南岭保护区保存着完整的亚热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和原生植被垂直带,分布有广东省面积最大的一片原始森林,被誉为“物种宝库”“南岭明珠”。

广东省

广东省

广东省

自然灾害

气象灾害

广东省是各种气象灾害多发省份,主要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洪涝、雷击、干旱等,灾种多,灾期长,发生频率高,灾害重。海洋灾害以风暴潮灾害为主,海浪文害、赤潮文害、海平面变化、海岸侵蚀和咸潮入侵等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广东省是中国受台风影响最多的省份。1951~2015年登陆及严重影响广东的台风共322次,年均5次,存在次数多、强度大、范国广、防范难、损失重的特点。

2021年,广东全省有28条河流41个站次发生超警洪水。共发生风暴潮过程6次,其中2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发生海浪灾害7次;发现赤潮14次,累计面积 196.47 平方千米。2008年初,广东省遭受百年一遇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2012年,台风“韦森特”登陆广东,广东电网共1435条线路发生跳闸,损失电力负荷96.95万千瓦、电量183.94万千瓦时。台风“韦森特”及其带来的强降雨造成广东省珠海、江门等8市212个乡镇46.86万人受灾,831间房屋倒塌,3人死亡,6人失踪。

地质灾害

广东省主要的地质灾害有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汛期尤为突出。其中崩塌、滑坡等斜坡类地质灾害为最主要的灾种,多分布在粤东、粤西和粤北等广大低山区和丘陵区,具有点多面广,活动频繁,危害严重等特点。

2010年6月25日,广东省揭阳和汕尾发生特大暴雨,全省其它地区普降中到大雨,局部大暴雨。暴雨引发山洪暴发、山体滑坡,导致1人死亡、2人失踪。全省灾情扩大至9个市22个县133个镇,受灾人口50多万人,直接经济损失5.48亿元。

行政区划

截至2021年末,广东省辖21个地级市,65个市辖区、20个县级市、34个县、3个自治县;全省共有1609个乡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1112个镇、4个乡、7个民族乡、486个街道。

广东省行政区划名称

县(市、区)

镇、乡、民族乡、

街道数

广州市

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天河区、白云区、黄埔区、花都区、番禺区、南沙区、从化区、增城区

34镇142街道

深圳市

福田区、罗湖区、盐田区、南山区、宝安区、龙岗区、龙华区、坪山区、光明区

74街道

珠海市

香洲区、金湾区、斗门区

15镇10街道

汕头市

金平区、龙湖区、澄海区、濠江区、潮阳区、潮南区、南澳县

30镇37街道

佛山市

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高明区、三水区

21镇11街道

韶关市

浈江区、武江区、曲江区、乐昌市、南雄市、仁化县、始兴县、翁源县、新丰县、乳源瑶族自治县

94镇1民族乡10街道

河源市

源城区、东源县、和平县、龙川县、紫金县、连平县

94镇1民族乡6街道

梅州市

梅江区、梅县区、兴宁市、平远县、蕉岭县、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

104镇6街道

惠州市

惠城区、惠阳区、惠东县、博罗县、龙门县

48镇1民族乡22街道

汕尾市

城区、陆丰市、海丰县、陆河县

40镇14街道

东莞市

/

28镇4街道

中山市

/

15镇8街道

江门市

蓬江区、江海区、新会区、台山市、开平市、鹤山市、恩平市

61镇12街道

阳江市

江城区、阳东区、阳春市、阳西县

38镇10街道

湛江市

赤坎区、霞山区、麻章区、坡头区、雷州市、廉江市、吴川市、遂溪县、徐闻县

82镇2乡38街道

茂名市

茂南区、电白区、信宜市、高州市、化州市

86镇26街道

肇庆市

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区、四会市、广宁县、德庆县、封开县、怀集县

87镇1民族乡17街道

清远市

清城区、清新区、英德市、连州市、佛冈县、阳山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连南瑶族自治县

77镇3民族乡5街道

潮州市

湘桥区、潮安区、饶平县

41镇5街道

揭阳市

榕城区、揭东区、普宁市、揭西县、惠来县

62镇2乡21街道

云浮市

云城区、云安区、罗定市、新兴县、郁南县

55镇8街道

参考资料:

注:表格最后更新时间为2023.8.9

政治

广东省现任领导

中国共产党广东省委员会

书记

黄坤明

副书记

王伟中、孟凡利

其他常委

宋福龙、陈建文、张虎、王曦、程福波、郭永航、袁古洁、王瑞军、张弓

参考资料:

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主任

黄楚平

副主任

黄宁生、叶贞琴、张硕辅、肖亚非、刘雅红、谭玲

秘书长

许红

参考资料:

广东省人民政府

省长

王伟中

副省长

张虎、王曦、张少康、张新、孙志洋、冯玲、林涛

省政府党组成员

陈良贤

秘书长

陈敏

参考资料: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委员会

主席

林克庆

副主席

许瑞生、邓海光、袁宝成、王学成、黄武、张嘉极、李心、温国辉、郑轲

秘书长

陈文明

参考资料:

表格最后更新时间为:2023.09.16

参考资料

人口

人口数量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广东省常住人口为12601.25万人,连续14年常住人口规模居全国首位,年平均增长率 为 1.91%。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13.08。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占比18.35%;15-59岁人口占比68.80%;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2.35%,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8.85%。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9343.61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4.15%。广东流动人口总量全国第一, 外来人口总规模达2962.2万人,占总人口的23.5%,位居全国之首。

2022年末,广东全省常住人口12656.8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9465.4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4.79%。2022年全省出生105.2万人,出生率8.30%,死亡63.0万人,死亡率4.97%;自然增长42.2万人,自然增长率3.33%。

民族构成

广东省是56个民族成分齐全的省份。汉族为主要民族,世居少数民族有壮、瑶、畲、回、满族。全省有县级范围(含县级)以上少数民族社会团体24个。民族地区有自治县3个:连南瑶族自治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乳源瑶族自治县;民族乡7个:连州市瑶安瑶族乡、连州市三水瑶族乡、龙门县蓝田瑶族乡、怀集县下帅壮族瑶族乡、始兴县深渡水瑶族乡、阳山县秤架瑶族乡、东源县漳溪畲族乡。

截至2021年底,广东省少数民族人口为475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74%。壮族主要聚居在连山、怀集、廉江、信宜、化州、罗定等县(自治县、市);瑶族主要聚居在连南、连山、连州、阳山、英德、乳源等县(自治县、市、区);畲族主要聚居在乳源、南雄、始兴、增城、和平、连平等县(自治县、市、区);回族主要聚居在广州、深圳、珠海、肇庆、汕头、佛山、东莞等市;满族主要聚居在广州市。改革开放以来,因人才流动、婚姻、务工经商等迁移或暂住广东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非户籍人口)超过365.47万人,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等珠江三角洲地区各城市。

方言

广东省的语言复杂多样。境内主要分布着粤、客、闽三大汉语方言,此外,在珠三角之外的偏远地区还分布着粤北土话、畲话、官话等。除汉语方言外,省内还有瑶语、壮语、畲语、标话等世居的少数民族语言。

粤方言

粤方言又称粤语、广东话、白话等,以广州话为代表。广东省以粤方言为主的地区分布在粤中和粤西南,包括广州市、佛山市、东莞市、中山市、珠海市等,粤方言大约居半的地区有清远市、深圳市、湛江市。

客家方言

广东省以客家方言为主的地区在粤北和粤东,包括梅州市、河源市、韶关市、惠州市;与上述地区交接的潮州市、揭阳市、汕尾市、清远市、广州市、深圳市、东莞市也有部分地区使用客家方言(清远市尤其多);其他地区完全没有客家村落的县(市、区)很少,都有或多或少的客家方言岛。客家方言是客家民系和客家人的重要标志。

闽方言 

广东省闽方言包括潮汕话、雷州话以及闽南方言岛。潮汕话俗称为“潮州话”或“潮语”,雷州话俗称“雷话”或“黎话”,而西江、北江、东江沿岸的不少闽南方言岛称为“连滩声”。广东省的闽方言主要分为粤东的“潮汕片”和粤西的“雷州片”。

粤北土话

除粤、客、闽三大方言之外,广东省内使用人口较多、语言面貌特殊的汉语方言是“粤北土话”。粤北土话是分布在广东省北部地区的一群归属未明的汉语方言,《中国地图集语言》称之为“韶州土话”。粤北土话大多与客家方言呈穿插交错状分布。

宗教

广东省是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五大宗教齐全的省份。至2021年底,全省登记宗教活动场所3099处,其中佛教1674处、道教247处、伊斯兰教10处、天主教378处、基督教790处。按照宗教活动场所性质分类,寺观教堂2090处、固定处所1009处。全省有宗教教职人员7186人,县级范围(含县级)以上宗教社会团体267个,其中省级宗教团体7个、地市级范围宗教团体105个、县级范围宗教团体155个。宗教院校3所:广东佛学院、广东道教学院、基督教广东协和神学院。

佛教

广州是海上丝绸的发祥地,也是佛教从海道传入中国的初地,有“海滨法窟”之称。三国孙亮五凤二年(255),西域人支疆梁接到广州从事佛经翻译,是目前所知佛教传入广州的最早记载,从此佛教在广州流传千载。广州解放前夕至解放初,全市有佛教寺庙55间。截止2021年底,有佛教活动场所1674处。其中六榕寺塔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佛寺大雄宝殿、万寿寺天王殿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华林禅寺五百罗汉堂、海幢寺大雄宝殿和塔殿等。

伊斯兰教

广东是中国伊斯兰教的初传之地。唐朝初期,萨阿德•宾•艾比•宛葛素一行从沙特麦加沿着海上丝绸之路来到广州经商并宣传伊斯兰教,主持修建了中国第一座清真寺——怀圣寺以及著名的光塔。全省有怀圣清真寺、先贤清真寺、濠畔清真寺等伊斯兰教活动场所10处。其中怀圣清真寺和先贤清真寺始建于唐代,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先贤清真寺内建有培训、培养伊斯兰教人才的伊斯兰教人才实习基地。

经济

综述

广东省作为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是中国的工业大省、第一经济大省。广东有中国最发达的经济区域之一——珠三角经济圈,并处在泛珠三角区域的核心位置,区域合作取得明显进展,与港、粤的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广东省的基础产业有现代轻工纺织业、电子信息业、石油化工业等,优势产业有纺织服装产业,特色产业包括家电产业、家具制造业、建筑材料产业,新兴产业有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数字创意产业等。广东省的重点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地区。正威国际、华为、腾讯等59家重点企业入选2022中国企业500强。2021年,广东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收入4.56万亿元,连续31年位居全国第一,19家企业进入2021年中国制造业500强,24家企业进入2021年全国电子信息百强,33家企业进入2021年全国电子元器件百强,数量均居全国第一。

2022年,广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2.91万亿元,经济总量位居全国之首,是国内唯一一个GDP超12万亿元的省份,全省21个地级市GDP均超千亿元,其中万亿级城市有深圳、广州、佛山、东莞4个。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340.3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2843.5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0934.71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4.1:40.9:55.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0.19万元。

广东省

第一产业

广东省是中国南部的农业大省。广东适宜种植水稻、甘蔗,南部还可以种植橡胶、胡椒等热带作物,是重要的水稻、甘蔗、橡胶生产基地,其中珠江三角洲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在中国名列前茅。广东省的水果种植品种繁多,素有“水果王国”之称,香蕉、荔枝、龙眼等亚热带水果是广东重要的优势农作物。此外,广东渔业发达,海洋捕捞和淡水养殖并重,珠江三角洲为全国著名的淡水渔业基地。广东大力发展具有广东特色的南亚热带作物,珠江三角洲初步成为亚热带水果、花卉、蔬菜等园艺产品生产和出口的加工基地;粤西地区建成早熟荔枝、优质龙眼、香蕉、菠萝、糖蔗和北运蔬菜生产基地;粤东形成名优茶、沙田柚以及青梅、蕉柑等生产基地;粤北形成白毛茶、反季节蔬菜、烟草和杂果生产基地。

截至2022年底,广东省国家、省、市、县四级农业龙头企业总数超5000家,其中国家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87家、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403家,其中温氏、海大、海天味业、钱大妈等12家企业销售收入超百亿元,各种渠道上市、融资农业企业超150家。全省各级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各类农产品生产基地2261.95万亩,实现生产基地总产值达3196.29亿元。超650家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参与粤东粤西粤北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61家、235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分别参与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建设。

2022年,广东省第一产业增加值5340.36亿元,增长 5.2%,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11.8%。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345.45万亩,粮食产量1291.54万吨;糖蔗种植面积189.14万亩,产量1107.76万吨;油料种植面积532.82万亩,产量117.43万吨;蔬菜种植面积2142.56万亩,产量3999.11万吨。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475.82万吨。年末生猪存栏2195.86万头,出栏3496.79万头。全年水产品产量894.14万吨。

广东省

广东省

广东省

第二产业

广东省是中国领先的工业大省之一,第二产业有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汽车产业等十大支柱产业。传统产业有电子信息业,新兴产业有前沿新材料、新能源、海上风电、氢能等。产业布局上,广东省拥有广州番禺经济技术开发区、广东省韶钢产业园、东莞市麻涌镇新沙工业园等19个特色产业园区。在制造业发展过程中,高端制造业对传统制造业予以改造和提升,“广东粮、岭南衣、粤家电”,这些曾经辉煌的传统制造业通过改造升级,提质增效,品牌企业也通过创新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高端制造行业上市公司中,注册地在广东的有403家,上市企业主要集中在电子、新能源、医疗设备和机械制造等行业。广汽埃安、中芯种业、如祺出行、欣旺达汽车电池、广东高景等均处于新能源、清洁技术、医药、生命科学以及加密技术等新兴领域。纺织服装业是广东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生产产业。比音勒芬公司是中国高端时尚运动服饰上市公司,在品牌力方面坚持大国品牌定位。2022年,广东制造业总产值突破16万亿元,连续34年位居全国首位,拥有70余万户制造业企业法人和一大批优质企业、8个万亿元级战略性产业集群、17家世界500强企业。三大世界级汽车制造商云集广州,形成了庞大的汽车产业集群;南海的石油资源丰富,茂名、广州是主要的石油化工和炼油中心,有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广州、湛江为广东省造船工业中心,广州造船厂是中国南方最大的造船中心;电力工业发展较快,东莞、广州、湛江等地均有较大的火力发电厂,新丰江、流溪河和枫树坝等建有水电站,并兴建了大亚湾核电站。截至2022年底,广东全省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67家,位居全国第二;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5000家。此外,广东省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6.7万家、高新技术企业6.9万家,拥有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4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33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29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201家。

2022年,广东省工业增加值52843.51亿元,增长2.5%,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2.9%。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9460.95亿元。全年天然原油产量1884.62万吨,化肥产量5.52万吨,钢材产量5627.44万吨,十种有色金属53.29产量,水泥产量15131.17万吨,发电量6093.81亿千瓦时。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 5247.57 亿元,全年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10960个,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2956.50 亿元,实现利润总额515.03 亿元。

广东省

广东省

广东省

第三产业

广东省是中国第一贸易大省。广州自古以来就是全国著名的商埠,拥有2000多年的开放贸易历史。广东为全国商品集散地和南方对外贸易窗口,省内各大沿海城市是连接国内外贸易的枢纽地带和商品流通的中转站,也是重要的出海通道。广东是中国外贸开放的桥头堡,2021年广东外贸进出口规模突破8万亿元,对全国外贸增长贡献达14%。深圳、东莞、广州先后晋级 “外贸万亿之城”。批发零售业是广东省第三产业中的龙头和支柱产业。广东消费品市场业态结构和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消费规模持续扩大,消费市场总体基本平稳。2021年,广东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187.7亿元,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10。截至2021年底,全省有星级饭店549家,其中有中国第一家中外合作的五星级宾馆、中国国内首个世界一流酒店——广州白天鹅宾馆等五星级饭店95家、四星级饭店136家。全省A级景区560家,其中AAAAA级15家、AAAA级192家。广东省拥有旅行社3605家,其中出境游组团社591家,AAAA旅行社30家,AAA、AA旅行社共97家。全年接待过夜游客2.01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433.73亿元。

2022年,广东省第三产业增加值70934.71亿元,增长1.2%,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35.3%,是拉动广东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2319.74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4040.91亿元,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765.19亿元,金融业增加值11825.76亿元,房地产业增加值10450.56亿元,现代服务业增加值46232.54亿元。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4706.58亿元,利润总额4647.93 亿元。其中,战略性新兴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5.0%,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6.9%。

广东省

广东省

广东省

经济功能区

广东南亚热带农业科技园

广东南亚热带农业科技园位于化州市石湾街道中火嶂脚下,是广东首批农业科技园区之一,也是广东农垦南亚热带作物的科研成果应用研发基地。整个园区规划面积5000亩,是一个集南亚热带名优新品种的引进、繁育、科教研发、推广、科普示范、生态旅游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农业观光景区。园区因地制宜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果品园,大观内常年浓荫覆盖、花果飘香,云集了枇杷、羊奶果、杨梅、百香果、蛋黄果、无核黄皮、芒果、无胶木菠萝、人心果等南亚热带名优水果130多种。其中果品珍珠番石榴、火龙果、青枣、菠萝蜜获得“中华名果”美誉,景区内建有会议酒店、宾馆楼、别墅群等多幢南亚热带风情建筑;还建有世界级高档玻璃育苗温室以及生物技术中心,中心实现了橡胶、油茶种苗工厂化和组培批量化繁育等工作。

广州番禺经济技术开发区

广州番禺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番禺区东北部,规划面积为9.1371平方公里。以发展汽车自主研发、整车制造、关键零配件制造为重点,以广汽乘用车、广汽埃安为龙头,以广汽研究院为创新中心,辐射带动汽车零部件集聚区发展。截止2023年2月,园区已入驻47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及其他配套项目,配备“三电”(电池、电驱、电控系统)齐全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

广东省韶钢产业园

广东省韶钢产业园位于广东省韶关市,特色产业为绿色钢铁,是广东省特色产业园。园区有效推进建立园区“3+2”现代产业体系,即钢铁新材料、汽车零部件、氢能源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着力打造韶关产业发展新高地。2022年12月,广东省韶钢产业园入选2022年度特色产业园名单。

社会事业

教育

截至2021年末,广东省共有普通高校160所,职业院校625所,成人高校14所。高等教育在校生408.82万人,其中研究生17.43万人,普通本专科生253.98万人。成人本专科在校生110.27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校生94.22万人。共有普通高中1076所,专任教师157383人。中职学校382所,专任教师44944人。共有初中3832所,专任教师315086人。共有独立设置小学10599所,小学教学点5533个,专任教师592196人。共有幼儿园2.11万所,专任教师345057人。广东省各级各类学校入学(园)率,学前教育毛入园率104.1%、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7.7%。广东省人民政府将“促进普惠性学前教育扩学位、提质量”纳入省十件民生实事。

截止2022年,广东省已实现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和“两免一补”等政策城乡全覆盖。为农村地区提供专项扶持资金,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以及薄弱学校改造,稳步提升学校办学能力。全面深化教师队伍改革建设,累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23项;以就业促发展,已经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全省“双一流”高校总数达到8所,在最新的QS世界大学排名中,5所广东高校榜上有名。

广东省重点高校名单

学校名称

主管部门

校址

备注

中山大学

教育部

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

“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院校

华南理工大学

教育部

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381号、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广州市番禺区兴业大道东777号

“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院校

南方科技大学

广东省

深圳市南山区学苑大道1088号

“双一流”院校

暨南大学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广州市天河区黄埔大道西601号

“双一流”、“211工程”院校

华南师范大学

广东省

广州市天河区中山大道西55号

“双一流”、“211工程”院校

华南农业大学

广东省

广州市天河区五山华南农业大学

“双一流”院校

广东工业大学

广东省

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100号

“211工程”院校

参考资料:

文化

截至2022年,广东省有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76个:珠海市粤剧团、惠州市山茶花歌舞团、广东歌舞剧院等,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44个:广东省文化馆、群众艺术馆等,此外还有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150个,博物馆340个。全省有广播电台2座,电视台3座,广播电视台95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为99.98%。年末有线广播电视用户数1779.76万户,IPTV用户数2049.05万户,OTT用户数4.76亿户,4K用户数2597.51万户。全省共有综合档案馆144个。2021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6910.0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5.5%。

广东省博物馆

广东省博物馆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珠江东路2号。总占地面积41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7000平方米。1957年筹建,1959年10月1日正式开馆。博物馆的庭院是原清代广东贡院,院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民党“一大”旧址(含革命广场)和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红楼、中山大学天文台,并辖有广州鲁迅纪念馆。共有藏品185036件 (套),其中珍贵文物20461件(套)。以地域特色鲜明的岭南文化遗存、华侨文物、海洋文物、外销艺术品为主要收藏方向,“岭南画派”书画藏品尤为丰富;端砚和潮州木雕独成系列,是极具特色的广东传统工艺收藏品;广东出土文物、广彩瓷器、石湾陶塑、广州牙雕、外销画等,极富地方特色。各类古籍、专业图书资料10余万册。

广东省

体育

2022年,广东省体育健儿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获得14项次世界冠军,70项次全国冠军,破全国纪录1项次。2021年,广东省有县级以上体育行政机构156个,其中省体育局1个,地级以上市体育局行政部门134个。全省体育系统职工有12512人,其中专职教练1874人。全省体育场地31.06万个,体育场地面积3.2亿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54平方米。广东田径运动员苏炳添成为第一个进入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人,半决赛9秒83打破亚洲纪录;跳水运动员全红婵在女子10米跳台决赛中,以466.2 分的单项历史最好成绩夺金;谢思場夺得跳水男子了米跳板的单、双人2块金牌,成为此项目实现奥运会、世界杯、世锦赛“大满贯”的历史第一人。2021年,中国田径协会短跑项群基地赛、“中国体育彩票”中国游泳争霸赛、粤港澳大湾区U系列青少年网球排名赛等比赛在广东省举办。广东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醒狮、太极拳、健身气功、毽球、龙舟等。

广州国际马拉松赛是广东体育的标志性赛事,赛事于2012年创办,为中国田协A类认证赛事。继2014年起,连续4年被评为中国田协金牌赛事,2016年、2017年相继被评为国际田联铜标赛事、银标赛事,2018年被评为国际田联金标赛事。广州马拉松赛融竞技魅力与全民健身于一体,已成为展示广州、广东、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成就的一张靓丽城市名片。

广东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

广东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位于广州市东圃镇黄村,占地约100万平方米。北临广深高速公路,南临广深铁路、广园快速路,西面是大观路和环城高速公路,广州地铁4号线和21号线直达奥体中心,交通便利。主要由体育场、网球中心、游泳跳水馆以及其他配套服务设施构成。九运会的开幕式和田径比赛于2001年11月份在奥体中心体育场举行。2010年作为亚运会的主赛场之一,亚残运会开闭幕式在奥体中心举行。此外,还承接了中国对巴西国际足球邀请赛、切尔西、曼联、拜仁足球赛、四国女足锦标赛、全国女子足球超级联赛第三阶段比赛等多项重要赛事。奥体中心游泳跳水馆是亚运游泳跳水项目的主要比赛场馆之一,在此举行了亚运会游泳比赛、跳水训练和现代五项游泳比赛以及亚残会游泳比赛。

广东省

广东省

广东省

科技

2021年,广东省创新综合能力排名全国首位并创得分新高,有效发明专利量、专利合作协定(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等指标均居全国首位,截至2022年,全职在粤工作的两院院士达115名。

2022年,广东省《专利合作条约》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2.43万件、专利授权总量达83.73万件,均居全国首位。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1.51万件。截至2022年底,全省有效发明专利量53.92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42.51件。全年有11.30万家企业获得专利授权67.69万件,其中2.34万家企业有发明专利授权9.41万件。全年经各级科技行政部门登记技术合同47892项;技术合同成交额4525.42亿元。拥有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中等国家重点实验室30家,此外还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589家。自1985年7月,中国科学院与深圳市政府联合在广东创办全国第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深圳科技工业园后,广东省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步伐。之后陆续成立了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国家级高新区。

深圳科技工业园

深圳科技工业园是我国大陆第一个科技园区,于1985年由深圳市政府和中国科学院共同创办。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深圳科技工业园成为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深圳科技园区已成为投资环境优越、高新技术企业云集、园区运营实力雄厚,具有一定品牌影响力的科技园区。形成了电子信息、新材料和生物工程制药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是深圳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近年来,为进一步发挥科技园品牌优势,园区积极对外拓展,不断探索轻资产运营的创新和突破。科技园已实现了由传统工业园区向现代型、服务型、智慧型园区的转型升级。

卫生

2022年,广东省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95万个(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1812个、卫生院1169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729个,妇幼保健机构132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124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41个,卫生监督机构147个、村卫生室2.5万个。全省卫生技术人员91.8万人,比上年增长4.8%,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3.5万人,注册护士42.1万人;拥有医疗床位60.8万张,其中医院49.7万张。全省1169家卫生院拥有卫生技术人员8.8万人,床位6.7万张;141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拥有卫生技术人员0.8万人;147家卫生监督机构拥有卫生技术人员0.3万人。

2021年,广东省进行高水平医院建设的同时启动高水平医院跨区域联动项目。由排名靠前的高水平医院分别对河源、汕尾、潮州、揭阳、云浮等5个地市人民医院实施5年的“一对一”紧密型帮扶支持。随着高水平医院建设进一步推动实施,广东卫生健康事业正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已基本构建形成以城市医联体、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专科联盟为基础的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成贯通省、市、县、镇、村五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

广东省三级综合性医院名录

地区

医疗机构名称

性质

等级情况

广州

广东省人民医院

厅直属医院、综合医院

三级甲等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厅直属医院、综合医院

三级甲等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部属医学院校附属医院、综合医院

三级甲等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部属医学院校附属医院、综合医院

三级甲等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省属医学院校附属医院、综合医院

三级甲等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省属医学院校附属医院、综合医院

三级甲等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市属医院、综合医院

三级甲等

深圳

深圳市人民医院

市属医院、综合医院

三级甲等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医学院校附属医院、综合医院

三级甲等

珠海

珠海市人民医院

市属医院、综合医院

三级甲等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市属医院、综合医院

三级甲等

汕头

汕头市中心医院

市属医院、综合医院

三级甲等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省属医学院校附属医院、综合医院

三级甲等

佛山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市属医院、综合医院

三级甲等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市属医院、综合医院

三级甲等

东莞

东莞市人民医院

市属医院、综合医院

三级甲等

中山

中山市人民医院

市属医院、综合医院

三级甲等

梅州

梅州市人民医院

市属医院、综合医院

三级甲等

清远

清远市人民医院

市属医院、综合医院

三级甲等

参考资料:

注:仅列出部分

社会保障

2022年,广东省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32.06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5229.2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764.32万人,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4856.53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6296.35万人,参加失业保险3751.12万人,参加工伤保险4083.39万人,参加生育保险4061.98万人。提供各类住宿的民政服务机构床位26.23万张,收养救助人员9.82万人。全省社区综合服务机构和设施3.2万个,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2.2万个。

广东省推进生活保障均等化,建立适合广东省情、覆盖城乡全体居民、具有相当高均等化程度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发展慈善事业等形成政府与社会互联、互动、互补的社会治理格局。

人居环境

截至2021年末,广东省近岸海域海水质量达到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占 71.8%,平均灰霾日数14.8天,较常年偏少26.3天,21个地级以上城市二氧化硫年均值达到一级标准、二氧化氮年均值达到二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达到二级标准、细颗粒物年均值达到二级标准、臭氧浓度达到二级标准。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平均为91.3%,新增建成污水处理设施66座,新增处理能力344万吨。全年完成人工造林1.03万公顷,全省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5个,国家级地质公园10个,森林面积1054.7万公顷,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49平方米。

交通

综述

广东正在形成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核心,汕头、湛江、韶关为极点,轴带支撑、多向联通的“一中心三极点”综合交通布局。内联外通、便捷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正在加速形成截至2021年底,广东省公路通车里程22.3万千米,建有京广、京九等重点铁路,“县县通”高速、“市市通高铁”已经全面实现。以广州白云机场、深圳宝安机场等机场为核心,重点打造“5+4”骨干机场。粤港澳大湾区初步形成以广州枢纽为中心,连通珠三角和粤东西北、辐射华东中南西南地区的放射性路网格局。

公路

截至2021年底,广东省公路通车里程22.3万千米。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1万千米;一级公路1.2万千米,二级公路1.9万千米,三级及以下公路18万千米;公路密度125.34千米/百平方千米。桥梁5.1万座、492.9万延米。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连续8年位居全国第一。广东省境内国家高速G4京港澳、G15沈海、G25长深、G35济广、G45大广、G55二广、G65包茂、G75兰海、G78汕昆、G80广昆、G94珠三角环线等高速公路贯穿广东,省高速主要有S1广连、S2广河、S3广深、S5广台、S6广龙、S8广佛肇等。此外,港珠澳大桥、南沙大桥、虎门大桥、黄埔大桥等跨江通道建成通车。虎门大桥是中国第一座自主建设的大跨度悬索桥;2018年,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中国大桥登顶世界桥梁高峰。港珠澳大桥连接香港、广东珠海和澳门,位于广东省珠江口伶仃洋海域内。桥隧全长55千米,其中主桥29.6千米、香港口岸至珠澳口岸41.6千米;桥面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100千米/小时。

广东省

广东省

广东省

2022年,广东省高速公路出省通道总数达30条,与陆路相邻省区各开通5条以上高速公路通道,通港澳的5条高速公路全部建成,以广州-珠海线、广州-深圳线为主轴线,中山-虎门线为联络线,组成了珠三角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网。使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覆盖广东,“县县通”高速全面实现。

铁路

截至2022年末,广东省铁路运营里程达5829公里,其中200km/h以上标准高快速铁路运营里程2788公里,高铁客运量占全部铁路客运量比重86.6%。广东省对外铁路运输主要依靠京广、京九两条大动脉。主要铁路有广湛铁路、广梅汕铁路等。珠机城际铁路珠海至珠海长隆段、广清、广州东环等城际铁路陆续开通,2021年12月开通赣深高铁,实现“市市通高铁”。

广东铁路枢纽正在以广州、广州东、广州南、佛山西、广州白云站为主,广州北、南沙、新塘站为辅,打造“五主三辅”客运格局。广州站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是京广线的南方始发站,广深铁路、京广铁路、广茂铁路、广佛肇城际轨道及广州地铁2、5号线在此交会,是广州铁路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圳站、广州东站、东莞东站是京九铁路南端重要的大型客运站。

航空

广东省重点打造“5+4”骨干机场,珠三角地区拥有广州白云机场、深圳宝安机场、珠三角新干线机场、珠海金湾机场、惠州平潭机场5大机场,粤东西北地区拥有揭阳潮汕机场、湛江机场、梅县机场、韶关机场4个机场。此外,广东省还拥有深圳南头机场湛江坡头机场、珠海九州机场、普宁维平机场等直升机场,岑村机场、兴宁机场、湛江遂溪机场等军用机场。截止2022年底,广东省民用运输机场旅客吞吐量为5824.2万人次,占全国旅客吞吐量的11.2%,货邮吞吐量345.55万吨,拥有南航、深航、白云通航等主要航空公司。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为4F级民用国际机场,是中国三大门户复合枢纽机场之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空中丝绸之路”的重要国际航空枢纽之一,粤港澳大湾区核心枢纽机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拥有T1、T2两座航站楼;共有三条跑道,跑道长度分别为3800米、3800米、3600米;标准机位269个(含FBO),可保障年旅客吞吐量8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50万吨、飞机起降62万架次。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航线网络通达全球,截止2022年,连续3年旅客吞吐量居全国第1。共开通中国国内外232多个通航点,其中国际及地区航点近90个,航线超过400条。

广东省

航运

广东滨江临海,水运资源丰富,大陆海岸线总长4114千米,居全国首位,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各港口发展打下了基础。广东省拥有广州港、深圳港、湛江港、珠海港、汕头港5个枢纽港口,潮州港、揭阳港、汕尾港、惠州港、虎门港、中山港、江门港、阳江港、茂名港9个地区性重要港口。

早在秦汉时期,广州古港就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港之一。唐宋时期,“广州通海夷道”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远洋航线。1685年,清朝在广州设粤海关,广州成为当时中国唯一对外通商口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立广州市码头管理处统一管理广州市区各类码头。截至2021年底,广东省港口共拥有生产性泊位2079个,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深水泊位349个;通过能力19.5亿吨,其中集装箱通过能力6804万TEU。截至2022年,广东省在册船员共计15.3万人,其中海船船员8.2万人,约为全国海船船员总数的十分之一。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20.48亿吨,完成港口集装箱吞吐量7064.83万TEU。

广州港

广州港地处广东省广州市区,位于广东省中部珠江三角洲中心地带,4个组成港区主要分布在广州至珠海出海口沿岸,依次为广州内港港区、黄埔港区、新沙港区和南沙港区。是中国华南,中南、西南等地区物资主要集散地和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进出港的主要货类有煤炭,矿石,集装箱等。2020年完成货物吞吐量6.1亿吨,位居全球第四位;集装箱吞吐量2317万标准箱,位居全球第五位。广州港是华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港口。

广东省

南沙港

南沙港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西岸龙穴岛,南向南海,东望深圳,地处珠江三角洲地理几何中心,广佛经济圈和珠三角西翼城市通向海洋的必由之路,是连接珠三角两岸城市群的枢纽性节点。南沙港有150多条外贸航线通达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全球首个江海铁多式联运全自动化码头、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全新建造的自动化码头,它为广州引领建设大湾区国际航运、科技创新功能承载区和打造世界级港口群注入新动能。

广东省

公共交通

公交

截至2021年11月,广东省共建成城际铁路运营线路482公里,在建城际线路274公里,总投资1176亿元。已开通7条城际铁路线路,其中广清、广州东环城际2条线路由广州地铁集团运营;广珠、珠机、佛肇、莞惠、穗莞深等5条委托国铁集团运营。截至2020年底广东省拥有公共汽车、电车运营车辆68697台,运营公交线路5933条,运营线路长度127237公里,公交客运量399596万人;全省出租车运营车辆60277辆,客运量97154万人。

2015年,广东省城市公共交通全年完成客运量109.0亿人次,规模居全国第一位。广州建成全省首条现代有轨电车运营线路,珠海、深圳、佛山等市启动现代有轨电车系统建设。城市公共汽电车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全省城市公共汽电车规模达6.3万标合,线路运营里程达10万公里,规模均居全国第一位。

轨道交通

截至2020年底,广东省拥有公共轨道交通运营车辆6593辆,运营线路31条,运营线路长度1029公里,客运量407694万人。2015年,广东省城市轨道交通实现跨越发展,广州、深圳、佛山三市开通15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运营里程达452公里、居全国第三位;广州、深圳两市基本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广佛地铁首通段成为全国第一条城际地铁线路。广州、中山两市建成城市首条快速公交系统,广州市中山大道 BRT 试验段成为亚洲单线客流量最大的 BRT系统。年底,全省共建有城市轨道交通站点 288个。

城市客轮

截至2020年底,广东省拥有客运轮渡运营船舶58艘,客运量1108万人。2015年底,全省共建有城市客运轮渡站点59个。

人文

综述

广东省华侨文化和侨乡文化积淀深厚,拥有华侨文化和侨乡文化的典型代表——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是岭南文化的中心地、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中国近现代革命的策源地,广东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多元,广府、客家、潮汕三大民系各具风情,拥有131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林则徐销烟池与虎门炮台旧址、孙中山故居等。拥有4项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别为粤剧、广东剪纸、中医针灸、皮影戏。

文物古迹

截至2021年3月,广东省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55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026处。

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部分)

名称

级别

类别

年代

地址

林则徐销烟池与虎门炮台旧址

国保

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

1839年—1840年

东莞市

孙中山故居

国保

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

1892年

中山市

黄埔军校旧址

国保

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

1924年—1927年

广州市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国保

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

1841年

广州市

光孝寺

国保

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

五代至明

广州市

陈氏书院

国保

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

广州市

升平社学旧址

省保

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

1841年

广州市

湛江人民抗法斗争旧址

省保

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

1898年—1899年

湛江市、遂溪县

南华寺

省保

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

宋、清

曲江县

参考资料:

注:仅列出部分

开平碉楼与村落

开平碉楼产生于明末,位于江门开平市,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它融中西建筑艺术于一楼,是中国乡土建筑一个特殊类型,是华侨文化的典型载体,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开平碉楼最低的有两层楼高,最高的有九层楼高,平原地区兴建的碉楼,地基一般比地面高出1米多。开平碉楼多为单家独座,也有两座连在一起的;有中国传统式的、中西合璧的,还有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风格的较为全面地融汇了世界各国建筑的精华。其中,赤坎镇三门里村落内的迎龙楼,以其作为开平市现存最早的碉楼、形制最原始而著称;蚬冈镇锦江里村落内的瑞石楼,是开平现存最高、最美的碉楼,有“开平第一楼”之称。2007年,“开平碉楼与村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广东省

孙中山故居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位于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村,成立于1956年,管理范围20万平方米,从业人员135人。纪念馆目前有三个机构名称:“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中山市民俗博物馆”“中山市孙中山研究所”。“中山市民俗博物馆”开展对翠亨村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民俗文化研究、民俗文物收藏、民居与民俗风情展示,抢救与保护民俗文物、民俗文化,并以此保护和烘托孙中山及其故居的历史文化氛围。

广东省

黄埔军校旧址

黄埔军校旧址位于中国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内,占地面积71939平方米,建筑面积14782平方米,陈列面积1700平方米,是一座岭南祠堂式四合院建筑。1924年6月16日,由孙中山在苏联顾问帮助下创办。它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学校,是中国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军事学校,也是广州近代民主革命策源地重要标志。现黄埔军校历史遗迹二十余处,主要遗迹有:1996年重建的校本部、孙总理纪念室、中山公园、孙总理纪念碑等。

广东省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位于广州市越秀区先烈中路、白云山南麓。1911年,孙中山领导下的同盟会为推翻清政府在广州举行武装起义,起义失败,骨干会员牺牲百余人。同盟会会员潘达微冒死收殓烈士遗骸72具,丛葬于黄花岗。1918年,爱国人士和海外华侨为了纪念这次起义的死难烈士,捐资修建了这座烈士陵园。烈士陵园岗顶为72烈士陵墓,以麻石砌成方形墓基,上半部以72块矩形石块,砌叠成金字塔形坊顶,顶上矗立一高举火炬的自由神像,造型别具一格,颇为壮观。整个墓园占地约3万平方米,园内苍松翠柏长青,繁花并茂。

广东省

南华寺

南华寺位于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县马坝东南郊曹溪之畔,始建于南北朝,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古刹,是禅宗六祖惠能弘扬禅法的发源地。全寺建筑面积有一万二千多平方米,整体为中轴线平面布局,分为曹溪门、放生池、宝林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灵照塔、六祖殿、方丈室,还有钟楼、鼓楼等建筑群组成。寺后有卓溪泉,传说是六祖浣洗袈裟的清泉水,终年流涌不绝,清彻冰凉。宝林山中,周围古树繁茂,环境幽静。

广东省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2年6月,广东省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4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165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32人,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816项,省级非遗传承人837人。

广东省非遗名录(部分)

名称

级别

粤剧

世界级

广东剪纸

世界级

中医针灸

世界级

皮影戏

世界级

粤绣(广绣、潮绣)

国家级

珠玑巷人南迁传说

国家级

竹板歌

国家级

潮州菜烹饪技艺

国家级

潮汕古建筑营造技艺

国家级

咏春拳(佛山咏春拳)

国家级

广州醒狮

省级

广式凉果制作技艺

省级

中医清宫正骨

省级

苏东坡传说

省级

潮州漆器髹饰技艺

省级

广府饮茶习俗

省级

参考资料:

粤剧

粤剧又称“广东大戏”“戏棚官话”,是汉族传统戏曲之一,源自南戏。 主要流行于广东全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等使用粤方言的地区。粤剧演员的表演工艺分为四大基本类别——唱、做、念、打。传统粤剧的基础表演程式有自己的特点,保留着古拙、刚劲的艺术风格。在长期舞台艺术实践中,经过不断的筛选、积淀和丰富,形成了鲜明的粤剧特点。粤剧为多声腔剧种。其唱腔结构体制主要为板腔体,兼有曲牌体。其声腔有梆子、二黄、高腔、昆腔等。排场是传统粤剧演出的主要艺术元素。它是传统粤剧舞台程式动作的有机组合。粤剧排场有固定、规范的表演程式组合,有一定的表演特点,有具体的内容指向,有能够被其它戏套用、仿用、借用的普遍的意义。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排场艺术不断地有所创造、发展和丰富,也有部分遭到了淘汰。

广东剪纸

广东剪纸是南方剪纸艺术的重要分支,多用于节俗庆典、婚丧嫁娶、拜神祭祖等民俗活动,喜庆吉祥、驱邪纳福、多子长寿等是永恒的主题。具有线条柔和、构图精巧、视觉层次丰富的特点,以用材多样、品类繁杂、色彩华丽而著称。主要由流传于佛山地区的佛山剪纸、流行于潮汕地区的潮阳剪纸和流传于潮州地区的潮州剪纸构成,在题材内容、剪纸工艺技法和材料的复合运用上显示了岭南独特的地域风格,工具、技法等方面又自成一派。潮汕剪纸以“剪”为主,佛山剪纸以“刻”著称。剪,多为随意剪制,每次两三张,如礼品花、灯花、乞巧节的烛台花、香案花、饼花等即以此法制成;刻,每次可刻20至30张,粗犷的图案可刻50至100张不等,便于大量复制。

中医针灸(岭南火针疗法)

岭南火针疗法是一种根据岭南地区高温多湿的地域特点、人体易阳浮而阴闭的体质特点,以“温、通、补、清、消”为核心理论,将特殊金属针具烧红,迅速刺入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的特色中医外治疗法。具有鲜明的中国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中国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 除在中国得到广泛应用之外,在东南亚、欧洲和美洲地区也有实践。它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并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

皮影戏(陆丰皮影戏)

陆丰皮影戏是广东省汕尾市传统戏剧,是中国三大皮影系统之一的潮州皮影的唯一遗存。皮影戏是一种以皮制或纸制的彩色影偶形象,伴随音乐和演唱进行表演的戏剧形式,集绘画、雕刻、制作、表演、音乐、舞台技艺于一体。皮影艺人在幕后用木杆操控影偶,通过光线照射在半透明的幕布上创造出动态的形象。许多老艺人可以表演几十部传统剧目,这些作品有的通过口头传承,有的以书面形式呈现。皮影艺人身怀绝技,诸如可即兴演唱,真假声转换,一人同时操纵数个影偶,还能够演奏不同乐器。许多皮影艺人还会雕刻皮影,这些影人有十二到二十四个可活动的关节。七到九人的大剧团或只有二到五人的小戏班都可以表演皮影戏,主要在娱乐或宗教仪式、婚礼、葬礼和其他特殊场合进行表演。

饮食

广东地处亚热带,盛产水稻,米饭是广东人的主食,以米制成各式点心、小吃,颇具岭南特色。粤菜是广东省的代表菜,是中国著名八大菜系之一。味美色鲜、菜式丰盛,饮食口味偏淡,讲究食材本身的原汁原味。广东省的特色美食主要有潮汕卤味、叉烧、梅菜扣肉、潮汕砂锅粥、咕噜肉、隆江猪脚、南雄板鸭等。

潮汕卤味

潮州卤水是潮州菜的重要组成,广东潮州的汉族特色名菜之一。卤味拼盘一般会作为潮州菜宴席的首道菜,俗话说“先入为主”,它是食客评判酒家潮州菜水平的重要标准;水平高的潮州菜酒楼,卤味拼盘一定做得好。“潮州卤水拼盘”这道菜要做得好,关键在于卤水的使用。潮州卤水用几十位药材、香料,上汤研熬而成,其中以选用正宗潮汕黑鬃鹅加工制成的卤水鹅为代表,经过上百年的雕琢,这一技艺堪称岭南一绝。潮州卤水还有与其他卤水的不同之处,它是先将药材下铁锅炒香后再煮,酱香浓郁,口感厚重。

广东省

叉烧

叉烧是广东省传统的汉族名菜,属于粤菜系。是广东烧味的一种。“叉烧”是从“插烧”发展而来的。插烧是将猪的里脊肉加插在烤全猪腹内,经烧烤而成。烧烤叉烧时会在表面涂上红色的叉烧酱, 故此叉烧是红色的。由瘦肉做成,略甜。是把腌渍后的瘦猪肉挂在特制的叉子上,放入炉内烧烤。好的叉烧应该肉质软嫩多汁、色泽鲜明、香味四溢。当中又以肥、瘦肉均衡为上佳,称之为“半肥瘦”。以叉烧做的其他菜色包括有:叉烧饭、叉烧包、叉烧酥等。叉烧酱主要材料有:生抽、蒜蓉、麦芽糖、南乳、五香粉、酒等。 插烧是在猪腹内烧,用的是暗火,以热辐射烧烤而熟;叉烧用的是明火,是直接用火烤熟的,这样全瘦的里脊乃显得干枯,故后来便将里脊肉改为半肥瘦肉,并在面上涂抹饴糖。使其在烧烤过程中有分解出来的油脂和饴糖来缓解火势而不致干枯,且有甜蜜的芳香味。

广东省

梅菜扣肉

梅菜,主要盛产于惠州,以客家人种植为主,故又称为“惠州梅菜”,是惠州乡间民用新鲜的梅菜经凉晒、精选、飘盐等多道工序制成。自苏东坡来惠州后,这种色泽金黄、香气扑鼻,清甜爽口,不寒、不燥、不湿、不热,被民间传为正气菜的梅菜由东坡传授的东坡扣肉(梅菜扣肉)而名扬四海。梅菜扣肉其特点在于颜色酱红油亮,汤汁黏稠鲜美,扣肉滑溜醇香,肥而不腻,食之软烂醇香。梅菜吸油,五花肉又会带着梅菜的清香,松仁的醇香,梅菜、松仁和肥五花肉的搭配真的可以说是恰到好处。如时间大于5小时,味道更佳。令人回味无穷。

广东省

潮汕砂锅粥

潮汕砂锅粥又称“潮州砂锅粥”,是广东省潮汕地区汉族传统名点,鲜美异常,还有股淡淡的清香。是专用砂锅煮出来的咸香粥。粥是主料,配料一般有河海鲜、禽类、蛇、蛙、龟等。潮汕咸粥又细分为两种:潮汕泡粥和潮汕砂锅粥。泡粥是用白饭来煮泡的粥,例如蚝仔肉碎粥、鲍鱼肉碎粥、什会泡粥等,通常用料在两种以上。粥如其名,用砂锅、生米明火煲粥,粥七成熟的时,放原料在加配料煮成。经典的粥品有砂锅生鱼粥、砂锅海虾粥、砂锅膏蟹粥等。

广东省

咕噜肉

咕噜肉,又名古老肉。是一道广东的汉族特色名菜。始于清代,当时在广州市的许多外国人都非常喜欢食用中国菜,尤其喜欢吃糖醋排骨,但吃时不习惯吐骨。广东厨师即以出骨的精肉加调味与淀粉拌和制成一只只大肉圆,入油锅炸,至酥脆,粘上糖醋卤汁,其味酸甜可口,受到中外宾客的欢迎。糖醋排骨的历史较老,现经改制后,便改称为“古老肉”。外国人发音不准,常把“古老肉”叫做“咕噜肉”,因为吃时有弹性,嚼肉时有格格声,故长期以来这两种称法并存。咕噜肉以甜酸汁烹调,上菜时香气四溢。

广东省

习俗

特色节庆

庙会(凤山妈祖庙会)

凤山妈祖庙会是粤东地区传统庙会活动之一,是地方社会民间信仰与社会风俗的集中展示,具有独特的历史和社会文化价值,主要分布于汕尾市品清湖西畔凤翔、凤照、凤苑及周边社区、村庄。每年妈祖诞期间,当地理事会拜祭妈祖后,将妈祖金身请下神龛安放在彩轿内,由八位青壮年抬着妈祖神轿沿社区巡游,鸣锣开道、号角长鸣,仪仗队、天后圣母旗、匾、日月匾、凉伞、香案、神轿、护銮队、彩旗队、舞蹈队、大锣鼓队、八音队、舞狮队、古装场景队伍等组成的巡游队伍可达千余人,巡游每到一处群众皆等候在街道边拜祭妈祖。庙会活动中体现出当地群众祈求和平安宁、财丁兴旺、事业发达、万事如意的美好愿望。

七夕节(七夕贡案)

七夕贡案是东莞市道滘镇传统七夕拜月习俗,当地人称“拜七姐”,是我国保留最完整和特色最鲜明的乞巧习俗之一,表现了人民群众的审美心理和民俗信仰,具有浓厚的人文色彩和浪漫氛围。七夕贡案制作多以养“轮猪”的形式筹集制作贡案的资金,即集体出资买猪苗多头,各家各户轮流喂养,初六前杀猪作资金。七夕贡案的仪式繁缛、隆重,包括摆巧、拜仙、乞巧、洗七姐水等多项活动,以摆巧为其主要内容,形成独具特色的七夕贡案展示的传统活动。摆巧一般分为家庭摆巧和七姊妹联合摆巧两种形式,贡案摆设茶酒斋饭、龙狮贺节、五谷丰登和鹊桥相会等四个部分,均为人们纯手工制作的作品,如斋塔、芝麻香、鹊桥景观、七娘盘、七夕公仔等。

婚俗(大亚湾渔家婚嫁)

渔家婚嫁是大亚湾地区民俗风情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东疍家渔民社会文化传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亚湾渔家婚嫁习俗重礼仪,订婚日、赏花日和结婚日等礼仪程式均有着严格的传统规范,主要分布在惠州市大亚湾地区。赏花日中男子剪发、“赏花”等仪式环节,带有明显的“临娶始冠”的仪式特征,同时,当天人们拜祭大王爷的习俗,或许与潮汕地区对“三山国王”的信仰有着一定的联系性,侧面印证了人们对其祖辈迁徙路线的传说。

祭祖习俗(凤阳宗祠祭典)

凤阳宗祠祭典是广东省罗定市陈氏家族祭祀祖先的传统民俗活动,每年春、秋举行祭祖活动,故有“春秋二祭”和“春祀秋尝”之说。春祭只祭扫祖墓,时间多为清明前后。秋祭为祠祭,时间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或十六日。秋祭是家族重大活动,祭期临近,族长召集各房家长共同商议祭典事宜,并成立宗亲会负责筹备工作。祭典的仪式完整,组织严密,祭祀活动有着固定的时间、场所和固定程式。祭典的主要由“通”“引”两位人员负责主持,还有主祭者、陪祭者、读祭文者等。祭礼需备办丰盛的祭品,祭典仪式规范繁缛,有行初献礼、行亚献礼、行终献礼等。祭典之后,全体陈氏后裔、亲朋和来宾共飨盛宴,在广场上开筵100多席,当天晚上请戏班演出,以示庆祝。

民间文学

苏六娘传说

苏六娘传说发生于明代中期,潮汕有俗语“欲食好鱼金针鲳,欲娶雅牡苏六娘”。苏六娘天生丽质、天资聪慧、乐善好施。因自幼寄居潮阳西胪舅舅家读书,与表兄郭继春青梅竹马,情愫暗生,私订终身,立下百年之约。后因族长做媒要将她嫁给潮州府师爷之子杨子良,六娘刺目明志以拒婚,又在婢女桃花的协助下,逃婚而去。杨师爷勾结雷浦村族长,使毒计骗六娘回乡探母,以败祖辱宗淫妇之名,将六娘装入猪笼沉于榕江。表兄郭继春悲痛至极,投江殉情。“苏六娘传说” 几百年来深受潮汕民众和海外潮人所喜爱。潮剧《苏六娘》,以其传奇剧情,优美的唱腔,演绎了苏六娘凄美的爱情故事,使南国诞生了可与《梁山伯与祝英台》相媲美的千古情剧。

六祖传说

六祖惠能是新兴人,他3岁丧父,与母亲砍柴为生,经常挑柴到县城卖,在金台寺听到有人诵《金刚经》而开悟,北上黄梅东山寺学佛,以一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示法偈得五祖弘忍传授衣钵,成为中国禅宗第六代祖师。六祖一生及其弘法的故事在《六祖坛经》等书籍中均有记载。“六祖传说”以惠能的传奇、圣迹、圣物为依托,主要有六祖弘法、民间故事传说及近现代人创作的六祖故事。流行于新兴县,尤以县城、六祖惠能大师的故乡六祖镇的夏卢村、塔脚村、龙山塘村等地最为广泛。这些传说蕴含禅学理念,反映了人民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其文化性、社会性、地域性以及独特的哲理、情节、意境、语言等特性,具有历史研究价值,具有促进和谐、道德规范、教育教化、文学艺术创作的源泉等实用价值。

潮州歌谣

潮州歌谣是以潮州方言为载体、流行于广东潮州、汕头、揭阳、汕尾中部及海外潮人聚居地的民间歌谣。潮州歌谣按内容可分为爱情歌、时政歌、生活歌、过番歌、仪式歌等8种。其中过番歌是指在粤东地区或境外潮人社区流传的潮语族群到海外谋生为主题的民间歌谣,是先辈们移民南洋的共同记忆。仪式歌分为嫁娶歌、请神歌和丧事歌三类,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潮语族群的民风民俗,以及百姓的信仰追求和文化心态,具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潮语滑稽歌是指为使紧张生活弛懈而以游戏的态度去嘲讽、打趣人事和物态的丑拙与乖讹的潮语歌谣,分为讽刺歌、诙谐歌和戏谑歌三类。潮州歌谣大量使用古语词、土语词和外来词,具有古朴典雅、乡土气息和海洋文化韵味浓郁的风格特征。潮州歌谣不讲究平仄,但力求押韵、节奏、叠音等声律之美,句式灵活,广泛使用重叠、起兴、顶真、比喻、对比、铺排、比拟、夸张等辞格。反映了当地生产民俗、人生礼俗、节日习俗、民间信仰、民间艺术、游艺、谜艺等民俗的方方面面,具有鲜明的民系族群地域特征。

民俗文化

木鱼歌

木鱼歌属弹词类曲种,又称“木鱼书”“摸鱼歌”“沐浴歌”,旧时多由盲人所唱,故民间又俗称“盲佬歌”,是流行于广东粤语地区,尤其在东莞地区广泛传唱的一种曲艺形式。“木鱼书”相关文字记载起自于明末,清代更是盛极一时。旧时莞邑民间逢年过节、庙会、婚丧嫁娶、生诞宴会、入伙开张等,凡有吉庆,主人都会请木鱼书艺人弹唱,以为助兴。东莞木鱼歌以东莞话演唱,其行腔抑扬顿挫,逶婉动听。表演时,演唱者往往用三弦或秦琴作间歇性伴奏过渡。唱词基本是七言韵文体,以四句为一组,单数句末字用仄声,双数句末字用平声反复循环至终结。其唱腔简朴流畅,富有乡土气息,宜于叙事抒情,常用唱腔分为妇女腔和盲公腔两类。演唱方式分为雅唱和俗唱,演唱者无需化妆、布景,一人一琴即可演唱。

乐昌渔鼓

乐昌渔鼓源于乐昌民间的灯彩歌舞“踩矮台唱调子”所唱调子,名曰“渔鼓调”,是从地方戏剧乐昌花鼓戏中逐渐独立出来的一种曲艺艺术。现主要流传于韶关市乐昌地区及周边乡村。乐昌渔鼓戏班规模小、人员少,演出剧目小,表演行当小;擅长演出一些喜剧、闹剧之类的节目,内容通俗、幽默、风趣、喜剧色彩浓厚;表演不受场地限制,既可在高石上演出,也可在较为宽敞的禾坪、庭院、堂房、广场上圈地作场而演唱,且多载歌载舞,显得欢快、活泼、多姿多彩。乐昌渔鼓的曲目,多取材于当地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及社会生活的身边事,主要以人民的劳作过程和民间日常的生活事为主。在唱法上有独唱、对唱、接唱、伴唱、齐唱、合唱等形式。

竹板歌

竹板歌,又称五句板,属客家民间曲艺,因说唱者以竹板击节伴奏而得名。竹板歌由四句“古文”竹板歌嬗变而来,清朝时期自赣南地区传入梅州,后逐渐向五句体过渡,并吸收融合客家山歌的特色,形成独特的的竹板歌。现主要流行于梅州市全境、以及河源、韶关等地的客家人地区。竹板歌由唱腔、唱词、表演形式及道具等组成,其唱腔固定简单,以客家方言特有的腔调演唱,主要有平板、拖板、哭板、欢板、吊腔等;唱词的基本格式是以五句歌词为一个段落,每句七字,一二、四五句押韵,唱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节拍自由。唱词内容以叙事见长,一般都是十几首、几十首长连叙事,流传最广的民间唱本有《劝世歌》《梁山泊与祝英台》《孟姜女万里寻夫》《秦香莲》《红楼梦》《孔雀东南飞》等,现存的唱段、传本有1000多种。竹板歌表演形式多样,大多为单人演唱,更有对唱、小组唱、表演唱、弹唱等形式,表演时以竹板为伴奏道具。竹板歌历史悠久、地方色彩浓郁,记录了客家人从历史到现实、从生产到生活、从语言到风俗习惯、从个人到家庭社会等方方面面。

名优特产

广东省地处中国大陆最南部,光、热和水资源较丰富,且雨热同季。独特的气候以及地理环境使这里特产倍出,拥有新会陈皮、端砚、凉茶、郁南无核黄皮、增城荔枝等特产。

新会陈皮

新会陈皮是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特产。柑皮以贮藏的时间越久越好,存期不足三年的称果皮或柑皮,存期足三年或以上的才称为陈皮。果皮以正三刀或对称二刀开皮,经风干晾晒或低温烘干后,存放于有通风,地势高且干燥之处,要做到离地、离墙、离顶。经三年左右的陈放后,制成新会陈皮。陈皮在药用上有理气、健胃、燥湿、祛痰的功效。以陈皮为主要成份配制的中成药,如川贝陈皮、蛇胆陈皮、甘草陈皮、陈皮膏等,是化痰下气、消滞健胃的良药。在凉果、食品方面,新会陈皮梅、陈皮鸭、陈皮酒,其色、香、味都具特色、制作菜肴若加入陈皮,不但辟去鱼肉的膻腥气味,而且菜肴特别可口。制作绿豆沙、红豆粥等甜品,如加入一点陈皮,味道分外芳香。

端砚

端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与甘肃洮砚、安徽歙砚、山西澄泥砚齐名。出产于唐代初期端州(今广东肇庆市东郊的端溪),故名端砚,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房四宝,砚为其一。在中国所产的四大名砚中,尤以广东省端砚最为称著。端砚以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娇嫩而驰名于世,用端砚研墨不滞,发墨快,研出之墨汁细滑,书写流畅不损毫,字迹颜色经久不变,端砚若佳,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冬,用手按其砚心,砚心湛蓝墨绿,水气久久不干,故古人有“呵气研墨”之说。

凉茶

广东凉茶是凉茶文化的代表。广东凉茶通常为苦味,它品种丰富,共有180多个配方。其中,主要原料是“三花三草一叶”:“三花”即金银花、菊花、鸡蛋花;“三草”即仙草、夏枯草、甘草;“一叶”为布渣叶。药食同源的凉茶,是广东人应对炎热潮湿气候的“神器”。除了清热解毒外,凉茶还可去湿生津、清火、明目、散结、消肿等。

郁南无核黄皮

郁南无核黄皮是岭南独有的地方名优水果,郁南黄皮颗粒饱满,色泽通透,无核率达99.9%。由于郁南无核黄皮母树在郁南,加上郁南具有独特的气候、土壤条件,优质的水资源,从而使郁南无核黄皮具有无核、果大、肉厚、多汁、色鲜、味美、无渣、甜酸适中、果皮薄、果肉黄白色、肉质结实嫩滑等特点。无核黄皮果实除鲜食外,还可加工制成蜜饯、果脯、果酱、果冻、果饼和具芳香特色的清凉饮料,也可制成盐渍、糖渍食品。1964年被广东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专家确认属广东省优稀水果之一;1986年在广东省第二次优稀水果鉴评会被评为优质水果。

增城荔枝

增城荔枝产于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以品种多、品质优、口感佳和历史悠久而驰名中外。增城荔枝品种有桂味、仙进奉、挂绿、水晶球、糯米糍,其中桂味果实中等大,单果重15.0~22.4 g,肉质厚实,细嫩爽脆,清甜多汁,有桂花香味。增城挂绿的果壳六分红带四分绿,每个果子都有一圈环绕的绿线。果实两肩隆起,一侧稍高叫做龙头,另一侧叫做凤尾,果肉清甜爽脆,宛如凝脂。

风景名胜

综述

广东省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岭南第一山”罗浮山、世界自然遗产丹霞地貌命名地丹霞山、北回归线上的绿洲肇庆鼎湖山等名山名岳;省域内东江、西江、北江等河岸风光秀丽。岭南水乡古村落错落有致;毗邻港澳,是主要侨乡,过境游客资源丰富。此外,拥有广州长隆旅游度假区、深圳华侨城旅游度假区等多个度假区。截至2023年3月,广东共有216家国家4A级景区、15家国家5A级景区以及28家省级旅游度假区、2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广东省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景区名称

所属地区

A级

评定时间(年)

广州市长隆旅游度假区

广州市

5A

2007

深圳华侨城旅游度假区

深圳市

5A

2007

连州地下河旅游景区

清远市

5A

2011

白云山风景区

广州市

5A

2011

雁南飞茶田景区

梅州市

5A

2011

观澜湖休闲旅游区

深圳市

5A

2011

丹霞山景区

韶关市

5A

2012

西樵山景区

佛山市

5A

2013

长鹿旅游休博园

佛山市

5A

2014

罗浮山景区

惠州市

5A

2014

海陵岛大角湾海上丝路旅游区

阳江市

5A

2015

孙中山故里旅游区

中山市

5A

2016

惠州西湖旅游景区

惠州市

5A

2018

肇庆星湖旅游景区

肇庆市

5A

2019

开平碉楼文化旅游区

江门市

5A

2020

参考资料:

重要景点

丹霞山风景名胜区

丹霞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东北郊,跨仁化县、领江区两个县(区)。占地面积292平方千米。2010年,被列入 《世界還产名录》。丹霞山因“色如渥丹、灿若明霞”而得名,是世界丹霞地貌的命名地和杰出代表。其自然风光集雄、险、奇、秀、幽于一身,为岭南第一奇山。丹霞山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濒危动植物物种生境区。丹霞山是一本独特的地壳演化教科书,代表了地球演化的重要阶段。丹霞山是进行中的丹霞地貌演化过程和生物演化过程的代表区域。同时,丹霞山的寺庙建筑、摩崖石刻和碑刻等历史文化遗存代表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其中的古山寨、古岩庙和岩棺藏是一种已消逝的古文化景观。

广东省

广州市长隆旅游度假区

广州长隆旅游度假区位于广州市番禺区汉溪大道东与长隆地铁大道交汇处,创立于1989年。是综合性主题旅游度假区,总占地面积1万亩,集旅游景区、酒店餐饮、娱乐休闲于一体,拥有长隆欢乐世界、长隆国际大马戏、长隆野生动物世界、长隆水上乐园、广州鳄鱼公园、长隆酒店、香江酒店、长隆高尔夫练习中心和香江酒家等设施。长隆欢乐世界占地面积约2000亩,有游乐设施70余套,包括六大主题区:丛林探险、律动天地、欢乐嘉年华、星梦奇园、感动空间、尖叫地带。长隆水上乐园以水上游乐项目众多、设备先进著称,占地面积450亩,园区拥有全球第一台自带动力系统并能自主旋转的玩水设备——“摇滚巨轮”,首创“水上电音节”等多个潮流活动品牌。长隆野生动物世界隶属于长隆旅游度假区,被誉为“中国最具国际水准的野生动物园”,是全球动物种群最多、最大的野生动物主题公园之一。

广东省

深圳华侨城旅游度假区

华侨城旅游度假区位于深圳湾畔,占地面积4.8平方公里。锦绣中华、中国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欢乐谷四个大型文化主题公园是旅游区的核心。旅游区内还有深圳湾大酒店、海景酒店、威尼斯水景主题酒店、何香凝美术馆、暨大中旅学院、华夏艺术中心等一批旅游文化项目设施,形成一个集旅游、文化、购物、娱乐、体育、休闲于一体的文化旅游度假区。2021年,深圳华侨城旅游度假区上榜第一批“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

广东省

白云山风景区

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广州市中心,总面积21.8平方公里,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白云山为南粤名山,自古有“羊城第一秀”之称,由30多座山峰组成,是广东最高峰九连山的支脉,主峰摩星岭海拔382米。白云山峰峦叠嶂,溪涧纵横,登高可俯瞰全市,遥望珠江。每当雨后天晴或暮春时节,山间白云缭绕,蔚为奇观,白云山之名由此得来。白云山风景区从南至北共有麓湖游览区、三台岭游览区、鸣春谷游览区、摩星岭游览区等7个游览区,景区内有三个全国之最的景点,分别是:全国最大的园林式花园——云台花园;全国最大的天然式鸟笼——鸣春谷;全国最大的主题式雕塑专类公园——雕塑公园。

广东省

罗浮山景区

罗浮山景区总面积214.82平方公里,山峰432座,其中1000米以上的山峰80多座,主峰飞云顶海拔1296米。飞瀑名泉980多处,洞天奇景18处,石室幽岩72个,拥有泉、池、涧、瀑、林、洞、观、寺、塔、峰等景观。黄龙观位于罗浮山西南麓,玉女峰下的黄龙洞中,是罗浮山著名的十八洞天奇景之一。现存的黄龙观总面积约为15000平方米,是罗浮山现存寺观中占地面积最大,建筑规模最为宏伟的宫观。也是华南一带道教全真龙门派占地和建筑面积最大,宗教文化氛围最浓的主要道观之一。冲虚古观是一座四合院式的建筑,包括山门、正殿等,建筑面积有4400多平方米。有殿宇五重,分别为灵官殿、三清殿、黄大仙殿、吕祖殿和葛仙殿,此外还有寮房等附属建筑百余间。

广东省

对外交流

“粤贸全球”首团,“投资中国年”招商引资活动在粤举办,多国政要接连访粤,中海壳牌、埃克森美孚等重大项目取得新突破。2022年,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83102.9亿元,其中,出口 53323.4 亿元,进口29779.5亿元。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进出口额22519.7亿元,增长10.3%。新设外商直接投资企业13365个。广东企业广东省农垦集团公司拥有橡胶加工厂37座,其中境外26座,橡胶加工能力150万吨,其中境外130万吨,是米其林、普利斯通等全球前20名知名轮胎企业的主要原料供应商。

广东省曾举办广州国际文化交流活动,30多位来自中国、美国、澳大利亚、瑞士、菲律宾等中外友人近距离体验宋代点茶、制作香囊、闻香料、品香食等活动。此外还曾举办2021中国·横琴中-拉标准舞/拉丁舞国际锦标赛、广州·海珠湿地国际音乐节等国际文化交流活动。

截至2023年4月,广东省共与全球65个国家缔结204对正式友城(不含友好交流省州和城市)。其中省级友城48对,市级友城142对,县(区)级友城14对。

广东省缔结友好城市表(省级)

地区

国别

友好城市(省、州)

签约日期

参考资料

广东省

澳大利亚

新南威尔士州

1979.09

日本

兵库县

1983.03

美国

马萨诸塞州

1983.11

美国

夏威夷州

1985.05

加拿大

哥伦比亚省

1995.09

法国

蓝色海岸大区

2000.05

土耳其

伊斯坦布尔省

2001.06

波兰

西滨海省

2001.07

印尼

北苏门答腊省

2002.03

墨西哥

墨西哥州

2002.06

西班牙

加泰罗尼亚自治区

2003.09

韩国

京畿道

2003.10

德国

巴伐利亚州

2004.10

丹麦

南丹麦大区

2007.06

智利

瓦尔帕莱索大区

2007.08

巴西

圣保罗州

2007.08

澳大利亚

昆士兰州

2008.08

菲律宾

宿务省

2009.10

越南

胡志明市

2009.11

厄瓜多尔

瓜亚斯省

2009.11

埃及

亚历山大省

2010.10

希腊

克里特省

2011.06

意大利

普利亚大区

2011.06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

丘克州

2011.11

斐济

苏瓦

2011.11

乌克兰

基辅州

2012.09

俄罗斯

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

2012.11

瑞典

耶夫勒堡省

2012.11

塞尔维亚

伏伊伏丁那省

2012.11

白俄罗斯

明斯克州

2012.11

阿根廷

门多萨省

2013.11

俄罗斯

圣彼得堡市

2014.01

瑞士

苏黎世州

2014.04

印度

古吉拉特邦

2014.09

美国

加利福尼亚州

2014.09

老挝

万象市

2015.04

意大利

艾米利亚-罗马涅大区

2015.05

比利时

林堡省

2015.06

马来西亚

马六甲州

2015.09

美国

密歇根州

2016.05

韩国

忠清南道

2016.06

吉尔斯斯坦

奥什州

2016.07

南非

夸祖鲁-纳塔尔省

2016.08

加拿大

新斯科舍省

2018.11

日本

爱知县

2019.05

著名人物

人名

生卒年

简介

参考资料

杨孚

不详

字孝元,东汉南海郡番禺下渡头村(今广州海珠区下渡路)人。通才式人物,既有卓越的政治才华,又有渊博的文史学识。通才式人物,既有卓越的政治才华,又有渊博的文史学识。所撰《南裔异物志》处于正史与稗史之间,在当时史学门类单一、尚未充分发展的时代,为史学创立了新的门类

冼夫人

522—602

名百合,古高凉(今广东省茂名市)人,是南北朝、隋朝时期岭南地区俚族的杰出首领。冼夫人一生致力于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洽,保障社会安宁,发展农业生产,为岭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周恩来总理称其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

惠能

638—713

亦作“慧能”,俗姓卢,唐代新州(今新兴县)夏卢村人。唐代高僧,禅宗南宗创始人,佛教史上称为禅宗六祖

张九龄

678—740

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唐中宗初年进士,历经中宗、武周、睿宗、玄宗四朝,唐玄宗时官至宰相

洪秀全

1814—1864

原名洪仁坤、小名火秀,生于广东花县(今广州花都区)福源水村。太平天国创建者及思想指导者,称"天王"。道光年间屡应科举不中,遂吸取早期基督教义中的平等思想,创立拜上帝会,撰《原道救世歌》以布教,主张建立远古"天下为公"盛世

容闳

1828—1912

原名光照,号纯甫,广东香山县南屏乡(今珠海市南屏镇)人。是中国第一个毕业于美国著名高等学府的留学生、中国近代维新事业的先驱者。同时是学者、政治家以及今日新中国运动的先驱者

张弼士

1841—1916

原名肇燮,别名振勋。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西河镇人,是著名的客属华侨实业家,爱国侨领、近代中国“实业兴邦”的先驱、张裕葡萄酒创始人

邓世昌

1849—1894

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番禺人。清末海军杰出爱国将领,在黄海与日寇海战中为国捐躯,民族英雄

康有为

1858—1927

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山樵山人,戊戌维新运动失败后,改号更生,参与张勋复辟运动失败后,号天游化人。广东南海县人,时人称他为康南海

詹天佑

1861—1919

字眷诚,号达朝,广东南海人。是我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先驱,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杰出的铁路工程师

孙中山

1866—1925

幼名帝象,学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号逸仙,旅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创立了《五权宪法》。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

梁启超

1873—1929

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广东省广州府新会县(今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叶剑英

1897—1986

原名叶宜伟,字沧白,广东省梅县人。是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忠诚战士,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长期担任党、国家和军队重要领导职务的卓越领导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

梁思成

1901—1972

籍贯广东新会,生于日本东京,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是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之父

注:仅列出部分人物

重要荣誉

广东省所获的重要荣誉(部分)

时间(年)

荣誉

参考资料

2020

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地区

2020

无偿献血先进省

2021

2020年水利建设拟激励省份

2021

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

2021

首批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

2022

2021年促进就业工作先进地区

2022

全国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

2022

全国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

2022

全国第一批省级水网先导区

2022

第三季度中国各省预制菜产业发展水平排行榜排名第一

广东的市县所获的重要荣誉(部分)

获得城市

荣誉

参考资料

广州市

中国美好生活城市·十大旅游向往之城

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科创中国”创新枢纽城市

深圳市

2021科技创新百强市

全国双拥模范城市

国家森林城市

珠海市

中国外贸百强城市

新时代中国繁荣城市

中国宜居宜业城市

注释

[a]

石牌校区(校本部)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