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冼东妹生长在肇庆四会一个小山村。由于家境贫困,10岁时她经常做农活、家务。正是这样锻炼出来的强壮身体为她以后的体育生涯打下基础。四年级的时候,冼东妹进入体校,由于擅长跑步,一开始训练的项目是田径。1987年,冼东妹在“雏鹰杯”选苗赛400米获得第一名,被教练陈少蔚看中,进入广东省四会市业余体校练习摔跤,一年后进入广东省体校。冼东妹原本作为摔跤运动员进行训练,后来在1990年摔跤队解散后转为柔道运动员。1992年冼东妹得到了她的第一个冠军——全国青年赛的冠军。

1993年,冼东妹在第七届全国运动会中获得季军。11月,她夺得全国青年柔道锦标赛女子52公斤级冠军,被招进了国家队。
运动经历
因伤落选亚特兰大和悉尼奥运会
1994年6月,冼东妹夺得全国女子柔道锦标赛冠军。1995年,她在亚洲柔道锦标赛上夺得亚军。1996年,冼东妹在亚洲柔道锦标赛上夺得冠军,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她的左膝十字韧带断裂。她也因伤错过了随后的亚特兰大奥运会。为了参加第八届全运会,冼东妹放弃手术选择了保守治疗。1997年,她在八运会上夺得女子柔道52公斤级比赛冠军。八运会后,她进行了手术。受伤病影响,冼东妹没有拿到1998年和1999年两年的奥运积分,落选悉尼奥运会。
九运会夺冠
2001年8月,在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冼东妹首先夺得女子柔道52公斤级冠军,随后又与袁华、郑林丽、秦东亚和杨素君组成中国队击败英国队,夺得大运会柔道女团冠军。但在比赛中,她半月板撕裂,再次受伤。11月18日,在第九届全运会柔道女子52公斤级的决赛中,冼东妹连续两度受伤,但她顶住了伤痛与比赛中的压力,以一个“一本”击败对手获得冠军。
2002年10月2日,冼东妹在釜山亚运会女子柔道52公斤级决赛中,在局面占优的情况下最终负于韩国选手李银姬,获得亚军。亚运会后,她再次进行手术,摘除半月板。
雅典奥运会夺冠
2004年,冼东妹先后夺得法国公开赛和德国世界杯冠军。5月17日,冼东妹夺得亚洲柔道锦标赛女子52公斤级亚军,获得奥运会参赛资格。8月15日,冼东妹出战雅典奥运会女子柔道52公斤级比赛。她分在上半区(A区),预赛(32进16)轮空。在接下来的争夺8强席位的比赛中,冼东妹在加时赛中以一个“技有”的优势战胜阿尔及利亚选手苏阿克里晋级八强。在1/4决赛中,冼东妹用时4分14秒,以绝对优势击败德国选手伊姆布里亚尼,晋级半决赛。半决赛冼东妹对阵法国选手尤兰涅。冼东妹仅用时1分38秒,以一个“一本”干脆利落的赢得了比赛。决赛在冼东妹与日本选手横泽由贵之间展开。冼东妹一上来就积极进攻,用一个“一本”将横泽由贵压倒在地,获得冠军,仅用时1分06秒.。这也是女子柔道被列入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后,中国柔道女子小级别第一枚金牌。
2005年10月10日,冼东妹在第十届全运会女子柔道52公斤决赛中对阵天津小将时俊杰。双方势均力敌,常规时间未能决出胜负。加时赛中,冼东妹急于抢攻,给了对手机会,遗憾落败,获得亚军。
北京奥运会夺冠
2007年4月,冼东妹复出,备战北京奥运会。8月2日,冼东妹在全国女子柔道冠军赛52公斤级比赛中轻松夺得复出后的首个冠军。11月17日,在世界柔道团体锦标赛女子团体比赛中,冼东妹复出后首次参加国际比赛,她帮助中国队成功夺冠 。这是中国队首次拿到世界团体比赛冠军。12月25日,冼东妹在全国女子柔道奥运选拔赛中获得女子柔道52公斤级冠军。2008年2月,冼东妹连续夺得柔道世界杯法国巴黎站和匈牙利站女子52公斤级冠军。3月27日,冼东妹夺得全国女子柔道锦标赛52公斤级冠军,奥运积分排名第一,成功获得了奥运参赛资格。
2008年7月25日,冼东妹成功入选北京奥运会中国柔道队参赛名单。8月10日,冼东妹出战北京奥运会女子柔道52公斤级比赛。首轮比赛,她仅用时1分21秒便“一本”战胜该级别当时世界排名第一的西班牙选手安娜·卡拉斯科萨。第二轮比赛,冼东妹仍然“一本”击败葡萄牙选手特尔玛·蒙泰罗,晋级半决赛。在半决赛中,冼东妹再次在第1分21秒时以一个抱摔“一本”战胜阿尔及利亚选手苏阿克里·哈达德,晋级决赛。在决赛中冼东妹对阵2006年多哈亚运会冠军朝鲜选手安金爱。冼东妹经验丰富,以一个“有效”战胜对手,夺得冠军。她成为了中国第一个卫冕奥运冠军柔道选手,也是奥运会柔道比赛有史以来继日本选手谷亮子后第2位卫冕成功的运动员。同时,冼东妹还是中国首位“妈妈级”奥运冠军。
2009年10月20日,在第十一届全运会女子柔道52公斤级决赛中,再次复出的冼东妹战胜选手何红梅,第三次夺得全运会冠军。
从政经历
2009年第十一届全运会夺冠后,冼东妹正式宣布退役,出任广东省重竞技体育训练中心党委副书记,随后担任2010年广州亚运会柔道项目的总负责人,参与该项目场馆建设、竞赛组织等工作。2014年4月,冼东妹担任广东省重竞技体育训练中心党委书记。2016年6月18日,广东省柔道协会成立,冼东妹担任会长。
2017年7月7日,冼东妹出任新一届中国柔道协会主席,同时也成为中国柔道队总教练。2018年9月18日,冼东妹入驻国际柔道联合会名人堂,成为首位入驻的中国人。2019年4月,冼东妹当选为亚洲柔联副主席。
2022年1月,冼东妹担任广东省体育局竞体处一级调研员。2月,冼东妹卸任中国柔道协会主席。
获得荣誉
赛事荣誉
时间 | 赛事 | 项目 | 名次 |
1993 | 第七届全运会 | 女子柔道52公斤级 | 季军 |
1994 | 全国女子柔道锦标赛 | 女子柔道52公斤级 | 冠军 |
1995 | 亚洲柔道锦标赛 | 女子柔道52公斤级 | 亚军 |
1996 | 亚洲柔道锦标赛 | 女子柔道52公斤级 | 冠军 |
1997 | 第八届全运会 | 女子柔道52公斤级 | 冠军 |
2001 | 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 | 女子柔道52公斤级 | 冠军 |
女子柔道团体 | 冠军 |
第九届全运会 | 女子柔道52公斤级 | 冠军 |
2002 | 釜山亚运会 | 女子柔道52公斤级 | 亚军 |
2004 | 法国公开赛 | 女子柔道52公斤级 | 冠军 |
德国世界杯 | 女子柔道52公斤级 | 冠军 |
亚洲柔道锦标赛 | 女子柔道52公斤级 | 亚军 |
雅典奥运会 | 女子柔道52公斤级 | 冠军 |
2005 | 第十届全运会 | 女子柔道52公斤级 | 亚军 |
2007 | 全国柔道冠军赛 | 女子柔道52公斤级 | 冠军 |
世界柔道团体锦标赛 | 女子柔道团体 | 冠军 |
全国女子柔道奥运选拔赛 | 女子柔道52公斤级 | 冠军 |
2008 | 柔道世界杯法国站 | 女子柔道52公斤级 | 冠军 |
柔道世界杯匈牙利站 | 女子柔道52公斤级 | 冠军 |
全国女子柔道锦标赛 | 女子柔道52公斤级 | 冠军 |
北京奥运会 | 女子柔道52公斤级 | 冠军 |
2009 | 第十一届全运会 | 女子柔道52公斤级 | 冠军 |
个人荣誉
时间 | 荣誉 |
2004 |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
中国青年五四杰出贡献奖章 |
全国三八红旗手 |
2008 | 2007年度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
中国五四青年奖章 |
广东省一等功 |
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
广东青年五四奖章 |
广东省三八红旗手标兵 |
2009 | 2008年度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
广东省道德模范奖 |
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
第七届中国十大女杰 |
比赛数据
奥运会女子柔道52公斤级
时间 | 赛事 | 轮次 | 对手 | 取胜方式 |
2004年8月15日 | 雅典奥运会 | 1/8决赛 | 苏阿克里(阿尔及利亚) | 技有 |
1/4决赛 | 伊姆布里亚尼(德国) | - |
半决赛 | 尤兰涅(法国) | 一本 |
决赛 | 横泽由贵(日本) | 一本 |
2008年8月10日 | 北京奥运会 | 1/8决赛 | 安娜·卡拉斯科萨(西班牙) | 一本 |
1/4决赛 | 特尔玛·蒙泰罗(葡萄牙) | 一本 |
半决赛 | 苏阿克里(阿尔及利亚) | 一本 |
决赛 | 安金爱(朝鲜) | 有效 |
(注:仅列举奥运会比赛数据)
技术特点
冼东妹善于抱腿,这个技术来源于自由跤,同时也开创了中国女子柔道抱腿技术的先河。在进攻时她对时机的把握能力很强,尤其突袭的劲儿特足。
个人生活
2002年10月釜山亚运会前夕,27岁的冼东妹与29岁的刘波终于结束了长达8年的爱情马拉松,领取了结婚证。在领了结婚证的当天下午,冼东妹便登上了飞往北京的飞机,到国家队报到了。丈夫刘波1994年开始担任冼东妹的陪练。2007年,两人的女儿出生。
人物评价
继雅典奥运会之后,冼东妹又一次获得了北京奥运会女子柔道52公斤级的金牌,在决赛中,她轻松击败了朝鲜选手安金爱,从而成为日本选手谷亮子之后,第二位在奥运上卫冕成功的柔道选手。能在33岁的年龄做到这一点,冼东妹靠的是过人的实力。——国际举联
冼东妹再次夺取金牌,对柔道这个项目而言也是个奇迹,历史上在52公斤级这个项目上再度出山的运动员有好几个,但真正取得成功的只有她。——时任中国柔道队女队总教练、冼东妹指导教练的傅国义
她取得今天的成绩,什么话都不用说,因为她两岁的孩子现在已经都六岁了,四年了。你想四天都多难过,何况四年,把家里的一切全抛开,一点对家里的概念根本都没有,她是这样,所以她今天拿到冠军,稍微有一点杂念动摇,今天这块金牌也不会拿到。——前柔道奥运冠军庄晓岩
场外生活
当选人大代表
2008年1月,冼东妹当选为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她最关注的问题还是退役运动员的伤痛、就业等问题。2022年1月,冼东妹当选为广州市第十六届人大代表。
亚运火炬传递
2010年10月12日,第16届亚运会火炬点燃暨火炬传递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首站火炬传递共有16名火炬手参加,冼东妹担任最后一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