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陈俊武是中国炼油催化裂化工程技术的奠基人。1948年从北京大学化工系毕业。1949年12月进入辽宁抚顺矿务局工作,成为人造石油厂(后更名为石油三厂)的技术员。1982年起担任中国石化总公司催化裂化技术攻关组组长,组织多个单位和高等院校合作攻关,成功开发“大庆常压渣油催化裂化”技术。
陈俊武主要从事炼油工程设计和技术开发工作。1985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1990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设计大师称号,1995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其科研成果先后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人物经历
早期与学业经历
陈俊武1927年3月17日出生于北京,籍贯福建长乐。在中学时期陈俊武就对化学知识产生了较浓厚的兴趣。陈俊武当时痴迷药学,但考虑到毕业后的出路,最后填报了应用化学系。在1944年顺利考入北京大学工学院化工系。1946年读大二的陈俊武到抚顺人造石油厂见到了日本人丢弃的没有投产的煤制油生产装置,此后他决定要投身石油石化工业。1948年顺利从北京大学毕业。
工作经历
陈俊武在1949年12月进入辽宁抚顺矿务局工作,成为人造石油厂(后更名为石油三厂)的技术员。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1年冬,陈俊武担任中国第一套流化催化裂化装置的设计师。1962年6月到1963年2月期间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派出赴古巴考察。1969年底,陈俊武跟随石油工业部抚顺设计院迁到位于豫西山区的洛阳市宜阳县张坞乡竹园沟。
1978年陈俊武参与全国科学大会并获得表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指导设计了中国第一套同轴式催化裂化工业试验装置,并在1982年在兰州炼油厂工业化放大成功。1982年起担任中国石化总公司催化裂化技术攻关组组长,组织多个单位和高等院校合作攻关,成功开发“大庆常压渣油催化裂化”技术。
1990年陈俊武被授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称号。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7年起陈俊武将研究方向转向国家石油替代战略,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合作,指导完成了甲醇制低碳烯烃工程技术开发及工业化应用。
2011年开始,陈俊武与同事合作发表了10余篇关于中国碳减排战略研究的论文,并耗时3年完成24万字的专著《中国中长期碳减排战略目标研究》。2015年5月,陈俊武受中国科学院邀请参加在香山召开的气候变化研讨会,他的学术报告引起气象专家及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2018年7月12日陈俊武获得感动石化人物奖。
此外,陈俊武还曾担任中国石化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顾问、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技术委员会名誉主任。
主要成就
科研成果
陈俊武在担任中国第一套60万吨/年流化催化裂化装置设计师时,成功指导设计中国第一套120万吨/年的催化裂化装置,解决了催化剂损耗大的难题,开创了中国国内首次大型流态化工业测试技术。
陈俊武提出碳排放峰值概念,为国家战略制定提供数据和建议。
代表性论文
截至2023年2月15日,陈俊武共有97篇学术论文被中国知网收录,总下载量达到41841次,以下为部分论文:
论文名称 | 学者 | 刊载于 | 发表时间 |
催化裂化在炼油厂中的地位和作用展望——催化裂化仍将发挥主要作用 | 陈俊武、卢捍卫 |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 2003年 |
煤基甲醇制烯烃(MTO)工艺生产低碳烯烃的工程技术及投资分析 | 陈香生、刘昱、陈俊武 | 煤化工 | 2005年 |
我国生物质能源现代化应用前景展望(一)——生物质资源和供给 | 孙培勤、孙绍晖、常春、陈俊武 | 中外能源 | 2014年 |
生物质高压液化生物油的研究进展 | 孙培勤、臧哲学、孙绍晖、陈俊武 | 现代化工 | 2008年 |
中国中长期碳减排战略目标初探(Ⅳ)——天然气能源在中国的应用前景和碳减排分析 | 陈俊武、陈香生 | 中外能源 | 2011年 |
催化裂化工艺的前景展望 | 陈俊武 |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 2004年 |
生物质气化技术和气化炉研究进展 | 刘作龙、孙培勤、孙绍晖、陈俊武 | 河南化工 | 2011年 |
中国中长期碳减排战略目标初探(Ⅱ)——中国煤炭消费过程的碳排放及减排措施 | 陈俊武、陈香生 | 中外能源 | 2011年 |
中国中长期碳减排战略目标初探(Ⅰ)——中国分阶段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的提出及其依据 | 陈俊武、陈香生 | 中外能源 | 2011年 |
生物油的分离与分析研究进展 | 孙培勤、臧哲学、孙绍晖、陈俊武 | 可再生能源 | 2008年 |
主要著作
出版时间 | 著作名称 | 出版社 |
2009年 | 《石油替代综论》 | 中国石化出版社 |
2005年 | 《催化裂化工艺与工程》 | 中国石化出版社 |
2012年 | 《中国中长期碳减排战略目标研究》 | 中国石化出版社 |
人才培养
陈俊武先后指导几个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多人。1992年至2000年,陈俊武组织了多期催化裂化技术高级研修班,并亲自为研修班学员授课。
荣誉与获奖
个人荣誉
时间 | 奖项 |
1985年 |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
1985年 |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
1990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设计大师 |
1990年 |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
1995年 |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
2018年7月12日 | 感动石化人物奖 |
2019年 | 时代楷模 |
— |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
— | 最美奋斗者 |
科研获奖
时间 | 奖励名称 | 获奖项目 |
1978年 | 全国科学大会奖 | — |
1985年 |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 — |
1987年 |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 — |
人物关系
陈俊武的祖父是陈琦,陈琦曾在马尾船政学堂教授国文,对外语教学环境和科技知识有所了解。
陈俊武的父亲是陈训昶,曾留学早稻田大学。
影响
榜样的力量——时代楷模陈俊武陈列室,于2021年10月16日在中国石化洛阳工程公司揭牌并对社会开放,面积约130平方米,共分为“心系祖国、情系石油”“引领跨越、开拓创新”“使命在肩、报国有成”“时代楷模、灿烂人生”等4个部分。
“时代楷模”陈俊武先进事迹报告会于2020年在人民大会堂举办。
陈俊武研究生奖励基金会由陈俊武用自己在郑州大学6年到兼职所得报酬20万元捐赠设立,用于奖励和支持该校化工领域的优秀青年学子。
2019年1月中国石化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发布《关于深入开展向陈俊武同志学习的决定》,并于7月16日在中国石化集团全系统以视频会的形式召开了陈俊武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
人物评价
中国石化官方在《“时代楷模”陈俊武陈列室揭牌开放》一文中表示:“他(陈俊武)敢为人先、勇于登攀,推动我国催化裂化技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为我国炼油工业进步作出开创性的贡献,进入耄耋之年,仍然奋战在科研一线。他淡泊名利、甘为人梯,为国家培养一大批高水平石化专家,资助多名贫困学生和优秀青年。”
郑州大学在陈俊武介绍中评价到:“陈院士(陈俊武)一直是中国炼油工程技术的带头人之一,为中国炼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求是》2019年第24期评价到:“陈俊武始终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为国家石油石化事业发展贡献了全部心血和才华,他的家国情怀历经岁月沉淀而愈加厚重,历经实践考验而愈加璀璨。”
时任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的周成平在“时代楷模”陈俊武先进事迹报告会上表示:“陈俊武是一位以党和国家需要为己任的科学家,一位勇于改革、严于治企的管理者。”
中国科协在《共和国石化技术开拓者——走近中国科学院院士、时代楷模陈俊武》一文中表示:“他(陈俊武)以一颗报国赤心标注了时代精神坐标。他是时代楷模、石油石化人的光辉典范、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
新华网在《新华时评:最是情怀动人心》一文中评价到:“陈俊武身上,自力更生、勇于创新,公而忘私、淡泊名利的品格熠熠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