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1895年6月18日-1953年9月26日),江苏省宜兴县屺亭桥镇人,原名徐寿康,是中国近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和活动家,也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与张书旗、柳子谷并称画坛的“金陵三杰”。

徐悲鸿出身贫寒,早年跟随父亲徐达章学习文学和书画,1916年进入上海震旦大学法文系求学,并自学素描,随后相继前往日本和欧洲学习美术,是新文化运动在绘画领域的领军人物。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徐悲鸿担任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现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和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等职位。1953年9月26日,徐悲鸿因突发脑溢血病逝,享年58岁。

在绘画方面,徐悲鸿主张现实主义美术风格,注重写生的运用,又因为留学西方的原因,他将西方的绘画技巧融入到中国画的创作中,创造出了独具一格的绘画风格,代表作品有《田横五百士》《九方皋》《女人体》等。在书法方面,康有为曾指导过徐悲鸿的书法,又因为临摹过《张猛龙碑》《爨龙颜碑》《经石峪》等碑帖,他的书法带有碑帖的特征,呈现出自然、流畅和平整的风格特点,代表作品有《一怒千秋五言联》《行书四言联》等。

徐悲鸿成就不仅体现在艺术创作上,同时他还为中国美术行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培养了一大批绘画人才。 后人称他为“二十世纪中国美术教育界的伯乐”。1953年徐悲鸿逝世后,北京市政府决定在徐悲鸿故居上建设徐悲鸿纪念馆,并于1954年9月26日建成开放。2003年,为了纪念徐悲鸿为中国美术行业做出的巨大贡献,中国文化艺术联合会设立了全国书画院系统最高美术奖项——“徐悲鸿美术奖”。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徐悲鸿的:人物生平、主要作品、创作特点、收藏与拍卖、作品展览、思想主张、人物关系、荣誉与成就、人物评价、后世纪念、轶事典故、相关作品、人物关系等介绍

中文名

徐悲鸿

原名

徐寿康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性别

出生地

江苏省宜兴县屺亭桥镇

出生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出生日期

1895年6月18日

去世日期

1953年9月26日

职业

画家、美术教育家

代表作品

油画作品:《田横五百士》《徯我后》等

所获奖项

入选《2013胡润最畅销中国艺术家》榜单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895年6月18日,徐悲鸿出生在江苏省宜兴县,他的父亲是当地知名画家,徐悲鸿从小便跟着父亲学习书法和绘画,这也为他日后的发展打下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1912年,17岁的徐悲鸿在宜兴女子初级师范等学校担任图画教员。

求学经历

1915年,徐悲鸿奔赴上海,以画插画和广告来维持生活,他的作品《马》受到高剑父和高奇峰兄弟的赞赏,这幅画由上海审美书馆印出,这也是徐悲鸿的第一幅画作,1916年,徐悲鸿进入上海震旦大学法文系学习,在求学期间,他一直半工半读,并自学素描,暑假时期,徐悲鸿到明智大学作画,在这里,他结识了康有为和王国维等知名学者。康有为十分欣赏徐悲鸿,教他临摹碑帖,这也为其书法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1917年,徐悲鸿前往日本学习美术,康有为为他题写《写生入神》横幅送行,徐悲鸿在日本求学时期,经常游览观赏日本的美术藏品,他觉得虽然画作十分出彩,但是缺少韵味,在这里,他结识了日本著名画家、收藏家中村不折。6个月后,因为生活困难徐悲鸿不得不提前结束留学生涯,回到中国。

1918年,徐悲鸿回到北京后,因为其作品带有生机勃勃和民族气息的特点逐渐崭露头角,被蔡元培聘请为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的导师,并创作出《天女散花》《月季》《西山古松柏》等国画作品。在这一时期,他积极参与新文化运动,在画法研究会上倡导吸收西方绘画先进之处,创造全新的绘画风格,并在《绘学杂志》上刊登文章,指出中国绘画的腐败现象,号召绘画界的能人志士进行革新。徐悲鸿在《中国画改良论》中指出“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之可采者融之”,至此,徐悲鸿成为了中国绘画革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1919年,在蔡元培和傅增湘等人的帮助下,徐悲鸿筹措到公款,并前往法国巴黎高等美术学院留学,钻研油画和素描。在留学期间,他拜法国画家领袖仰达为师,积极参加画家举办的茶会,在与梅尼埃和倍难尔等画家的交谈中受益颇深。1922年,徐悲鸿在仰达的指导下完成了大量的人体画作,他的油画作品《老妇》第一次入选法国国家美展。截止到1924年,徐悲鸿创作了《抚猫人像》《萧声》《马夫和马》和《远闻》等画作。在欧洲留学8年,徐悲鸿先后前往德国、比利时、瑞士、意大利等国家观摩学习,并经常去各个国家的美术馆、美术遗址和博物馆参观研习,取得了较高的艺术造诣。

创作经历

1927年,徐悲鸿结束求学之旅,回到中国,定居上海霞飞坊,并立刻投身到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中去,创办了南国艺术学院。次年,徐悲鸿迁往南京居住,担任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和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开始创作以《史记》为原型的大型油画作品《田横五百士》。1928年夏季,徐悲鸿又前往福州创作油画《蔡公时被难留》,年底,受蔡元培的推荐,徐悲鸿担任北平艺术学院院长。在任职期间,徐悲鸿努力进行艺术教育方面的革新,聘请齐白石担任教授,但是遭到了保守派的阻拦。为了推进美术教育革新,徐悲鸿在美展汇刊上发表文章,宣传推广现实主义艺术。

1930年,徐悲鸿完成油画作品《田横五百士》的创作,在《良友》杂志上发表文章《悲鸿自述》,通过讲述自身的坎坷经历激励鼓舞有志青年。1930年,徐悲鸿画展在法国里昂和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次年,徐悲鸿完成中国画《九方皋》的创作,该作品抒发了他渴望发掘人才的诉求。1932年,中国陷入危难之间,徐悲鸿取名为“危巢”,并撰写《危巢小记》《新七记》等文章。1933年,取材《诗经》的画作《徯我后》创作完成,该作品开创了全新的历史画画风,表达了底层人民渴望受到解救的迫切心情。自1933年开始,徐悲鸿先后前往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德国和苏联等地举办中国美术展览和个人画展,使中国绘画在欧洲产生了巨大影响。

抗日战争爆发后,徐悲鸿参与到救亡图存的运动中,在香港、新加坡和印度等地举办义卖画展,宣传支援救国,将画展的收入全部支援给前线,慰劳战士。1935年,徐悲鸿带领学生到黄山写生,创作了《彩霞》《黄山》等油画作品。而后又到达广西,创作出了《漓江野渡》《鱼鹰》《墨猪》《桄榔树》《虎与兔》等国画作品。1936年,徐悲鸿再次前往广西,创作带有强烈时代感的《逆风》和向往和平生活的《雪景》《牧童和牛》《村歌》等作品,并开始创办美术馆。

1940年,受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邀请,徐悲鸿奔赴印度国际大学讲学,并在印度进行画作展览,在印度时期,徐悲鸿创作了著名中国画《泰戈尔像》《群马》《愚公移山》等等。1943年,徐悲鸿在重庆举办画展,画展中展出历年来创作的中国画、油画和素描的代表作品。

晚年经历

1944年,徐悲鸿因为身体原因,患有严重的高血压和慢性肾炎,在医院治疗了半年,在这一年,他创作了《天寒翠袖薄》《日暮低修竹》《月色》《飞鹰》等作品。次年,徐悲鸿出院,为中央大学艺术系的学生授课,但是身体仍然虚弱。1946年徐悲鸿到达北平,担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并聘请了众多有影响的艺术家在校授课,建立了完整的教学体系,促进现实主义运动的发展。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徐悲鸿担任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现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等职位。次年,完成《骑兵英雄邰喜德像》《毛主席在人民中间》油画画稿和《苟富荣像》《戎冠秀像》《鲁讯与瞿秋白》等素描作品画稿。

1951年,徐悲鸿带病前往山东水利工程收集素材,创作了《工程师张晋像》《农民任继东像》《劳动模范吕芳彬像》等作品,在准备创作油画作品《当代新愚公》过程中,突发脑溢血,经过救治后半身瘫痪。此后徐悲鸿便一直在床修养,但是仍然关心国内外的艺术活动和中央美术学院的教学工作。1953年,徐悲鸿身体渐渐好转,可以起床活动,他带病为学生讲授油画和素描的知识,并创作作品《首之瞻处即光明》和《铲尽崎岖人道平》奔马图,同年9月,徐悲鸿主持了中国第二届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开幕仪式,9月26日,脑溢血复发,不幸逝世,享年58岁。

主要作品

油画作品

作品列表

代表作品10幅

创作时间

作品名称

作品规格

1924年

《奴隶与狮》

123.3cmx 152.8cm

1925年

《蜜月》

93cm×118cm

1927-1930年

《诗人陈散原像》

60cm×73cm

1934年

《焦山鸟瞰》

52cm×61cm

1935年

《彩霞》

27.5cm×40.5cm

1937年

《月夜》

90cm×97cm

1939年

《放下你的鞭子》

90cm x 144 cm

1940年

《喜马拉雅山》

95cm×59cm

1943年

《鸡鸣寺道中》

66cm×77cm

1943年

《庭院》

64cm×78cm

《奴隶与狮》

作品列表

代表作品10幅

创作时间

作品名称

作品规格

1936年

《晨曲》

82cm×99cm

1938年

《负伤之狮》

110cm×109cm

1938年

《枇杷》

54cm×54cm

1939年

《群鸡》

136cm×68cm

1940年

《紫荆花》

112cm×56cm

1940年

《泰戈尔》

51cm×50cm

1941年

《牧童》

56cm×83cm

1942年

《鹅闹》

92cm×61cm

1943年

《孔子讲学》

109cm×113cm

1943年

《紫气东来》

109cm×113cm

《晨曲》

作品列表

代表作品8幅

创作时间

作品名称

作品规格

早期

《马夫与马》

47.3cm×62.3cm

1922年

《自画像》

48.5cm×32.5cm

1922年

《狮吼》

62.5cm×41cm

1924年

《裸体少年》

50cm×32.5cm

1924年

《女人体》

50cm×32cm

1928年

《伯阳(生三月)》

32cm×48cm 

1940年

《印度妇女像》

25cm×35.3cm

晚期

《鲁迅与瞿秋白》

48cm×63cm

《马夫与马》

作品列表

代表作品3幅

创作时间

作品名称

作品规格

1935年

《一怒千秋五言联》

135cm×33.5cm×2

1950年

《行书(为人民服务)》

119cmx59cm

不详

《书鲁迅语联》

132cmx32cm

《一怒千秋五言联》

徐悲鸿在油画上倡导“以自然造化为师”,注重对实景的写生,追求真实性。在绘画技法上,他将中国画的渲染法等技巧融入到油画中,运用了摆、擦、勾、点、染等笔法,以丰富表现力。在色彩运用上,他受到印象派的影响,采用高雅的色彩,注重固有色和感情色,反对使用纯色和鲜艳的色彩,体现出古典艺术的沉着古朴和印象主义的明艳活跃。

国画特点

徐悲鸿的中国画元素以人物、花鸟、走兽、山水,为主,尤其擅长画马,徐悲鸿认为“美术之大道,在追索自然”,因此,他反对玩弄笔墨的做法,倡导真实的艺术思想与追求,在绘画上,他将西方绘画中的结构、解剖、透视等元素融合到中国画中,体现出强烈的时代精神。徐悲鸿提倡写实主义,坚持写生,始终坚持着对传统笔墨的应用,以线条笔墨作为作品的精神支撑,墨块也并非随意涂抹,而是根据绘画结构排列,线条和墨块之间既分离又融合,呈现出统一和谐的美感。

素描特点

徐悲鸿在素描创作中主张注重均衡和平衡,既不偏向过于圆滑和精致,也不偏向过于粗糙和随意,他追求兼具刚强与柔美的艺术效果,并主张通过细腻的技巧表现出广阔的视野和精微的细节,以达到一种高超而平衡的境界,在他的素描作品中,既有体块和光影存在,又存在带有东方元素的线条,体现出徐悲鸿一直倡导的“致广大而尽精微”的理论观点。

书法特点

徐悲鸿的书法继承了石门铭的宽广、俊逸的结字体系和疏朗的章法特点,展现了帖学书法的圆润、平和和自然的美感,他将碑学和帖学的写作技巧相融合,体现出"多劲气"与"见天真"的美学观。他的作品具有清澈的笔墨和冷峻的气息,同时又富有儒雅的文人情怀,他的字体风格流畅而连贯,展露出古朴而真挚的艺术韵味,以此形成独特书法风格。

收藏与拍卖

作品收藏

作品名称

收藏地点/人

《丰年》

陈之初

《柳鹊图》

故宫博物馆

《双马图》

故宫博物院

《枇杷佳果图》

故宫博物院

《行书四言联》

故宫博物院

《印度女人》

徐悲鸿艺术馆

《猫》

徐悲鸿艺术馆

《白描仕女图》

贵州博物馆

《双鸡图》

贵州博物馆

《奔马图》

贵州博物馆

《自画像》

徐悲鸿纪念馆

《马夫与马》

徐悲鸿纪念馆

《负伤之狮》

徐悲鸿纪念馆

《行书(孟子)》

徐悲鸿纪念馆

《彩霞》

徐悲鸿纪念馆

《群马》

徐悲鸿纪念馆

《蜜月》

徐悲鸿纪念馆

作品拍卖

拍卖时间

作品名称

成交价格

拍卖公司

2000年

《愚公移山》

250万元

嘉德拍卖

2005年

《珍妮小姐画像》

2200万元

保利拍卖

2006年

《愚公移山》

3300万元

北京瀚海

2007年

《放下你的鞭子》

6620万元

苏富比拍卖会

2008年

《四鹅图》

672万元

保利拍卖

2011年

《九州无事乐耕耘》

2.668亿元

保利拍卖

2018年

《喜马拉雅山全景》

2070万元

保利拍卖

2019年

《雄狮侧目》

3967.5万元

保利拍卖

2020年

《仙姑献寿》

1380万元

保利拍卖

2021年

《天马行空》

210万元

阿里拍卖

2021年

《喜鹊》

43.7万元

保利拍卖

2021年

《榕树双牛》

1058万元

保利拍卖

2022年

《三马图》

678.5万元

保利拍卖

2023年

《祝福齐眉》

80.5万元

保利拍卖

2023年

《奔马》

184万元

保利拍卖

2023年

《丰年》

1725万元

保利拍卖

2023年

《四吉图》

1437.5万元

永乐拍卖

作品展览

展览时间

展览地点

展览名称

展出作品

2009年3月

苏州博物馆新馆现代艺术厅

悲鸿南归———徐悲鸿绘画作品苏州特展

《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灵鹫》《东京会师》

2017年9月

宁夏博物馆

彩墨天成——徐悲鸿书画作品展

《奔马图》《双马图》《骏马图》《设色三马图》《墨马图》等

2018年1月

中国美术馆

民族与时代——徐悲鸿主题创作大展

《愚公移山》《徯我后》《巴人汲水》《保卫世界和平大会》《会师东京》《马》《狮》《鹰》等

2018年3月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悲鸿生命——徐悲鸿艺术大展

《八十七神仙卷》《人像》《巴人汲水》《罗汉》《课子图》等

2018年5月

保利艺术博物馆

百年教育 百年悲鸿——徐悲鸿作品珍藏大展

《六骏图》《古柏双骏》《喜马拉雅山全景》《十二生肖册》《吼狮图》《四鹅图》等

2018年7月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回望归鸿——徐悲鸿抗战时期绘画作品展

《巴人汲水图》《会师东京》《奔马》《泰戈尔像》等

2019年4月

贵州省博物馆

以梦为马——贵州省博物馆藏徐悲鸿画作展

《小猫图扇面》《花猫图立幅》《猫石图》《雄鸡图立幅》《雄鸡高唱图立幅》《竹外桃花立幅》《四鹅图立幅》《柳鹊图立幅》《国殇》等

2021年12月

徐悲鸿美术馆

“大奇至美”徐悲鸿经典作品展

《群奔》《群牛》《徐悲鸿自画像》《廖静文画像》《巴之贫妇图》《国殇》等

2022年7月

徐悲鸿美术馆

中新文化的使者徐悲鸿作品特展

《追风奔马》《侧目》《斗鹰图》《李惠望像》《秋蝉(与少昂合作)》《群鸡》等

2023年3月

徐悲鸿美术馆

为人民造像——徐悲鸿笔下的劳动人民主题作品展

《毛主席在人民中》《渔夫》《慰劳》《海军战士》《战斗英雄》

2023年5月

徐悲鸿纪念馆

“灿若朝霞——徐悲鸿南洋之路”展览

《愚公移山》《放下你的鞭子》《奔马》等

思想主张

中外美术交流

在1920年出版的《中国画改良论》中,徐悲鸿就提出了关于对中国美术发展的观点,他倡导要保留中国传统美术的优点,继承其奇绝艺术,改正中国美术的缺点,并主张可以引用西方美术的优点来弥补中国传统美术的不足。从徐悲鸿提出的观点可以发现,他反对“国粹思想”和“传统主义”等这些相对保守的美术理念,同时也可以看出,徐悲鸿已经发现西方绘画思想可以弥补并促进中国美术的发展。徐悲鸿的中外美术交流的观点与林风眠、刘海粟等人的观点相得益彰,在20世纪的美术界、文化界和艺术界中,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传统艺术创新

徐悲鸿认为中国画的衰落,原因是文人绘画时将笔墨当做戏墨,仅仅只是用于消遣和陶冶情操,放弃了如“形神兼备”、重“成教化、助人伦”和“使民知神奸”的传统优良绘画精神和社会功能,所以徐悲鸿提出“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不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的创新方案,其中守的是中国传统优秀的造型艺术观,改的是那些脱离了时代的,阻碍绘画进步的产物和将绘画作为个人消遣之物的思想,增的是将西方科学的造型方法融入到中国绘画之中,如透视学、解剖学、构图学等等,从而形成中国的绘画理念。

1932年,徐悲鸿在《画范序》一文中提出“新七法”,这一方法的提出重新树立了中国绘画的标准。“新七法”是通过科学的体系,加入了西方的造型方法,对中国绘画的学习和实践有着较强的操作性。这一理论方法的提出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语言,同时也适应了在时代变革中对于中国画审美的需求。

美术教育理念

在美术教育中,徐悲鸿认为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造型观应该让其学习素描,因为良好的观察力和认识力是塑造素描造型的前提条件,所以,只有具备了这项能力,才能够在绘画中更好的处理明暗光影的关系,这对油画和中国画的造型基本功的加强都十分有利,通过多年的美术教学实践中,徐悲鸿认为加强形体结构、削弱明暗光影的西方素描元素较为适合中国画和油画的创作。经过大量事实证明,很多老一辈中国画家都是通过练习西方素描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同时,新一代的中国画家也在练习素描中受益匪浅。

人物关系

关系

姓名

人物简介

父亲

徐达章

江苏省宜兴县吧亭桥镇著名画家,在经书篆刻方面较为擅长,在人物、山水和花鸟画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为徐悲鸿日后的绘画家道路打下了基础

第一任妻子

徐太太

徐悲鸿的第一任妻子

二任妻子

蒋碧薇

1899年2月出生,江苏宜兴人,与徐悲鸿相识时已经有婚约,为了能和徐悲鸿在一起,便与徐悲鸿私奔,前往日本。1945年,两人因理念不合离婚。1978年12月,蒋碧薇在台北去世

三任妻子

廖静文

1923年4月出生,湖南长沙人,1939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1946年与徐悲鸿结婚。曾任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徐悲鸿画院名誉院长。1983年担任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后,多次展出徐悲鸿的作品,建立“徐悲鸿画室”,培养了一批美术人才。2015年6月,廖静文去世,享年92岁

长子

徐伯阳

出生于1927年,是徐悲鸿与第一任夫人蒋碧薇所生,17岁时入伍并奔赴缅甸战场。相比于他的父亲,徐伯阳更加热爱音乐,1955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随后便长期留在北京工作。2019年1月18日,因病抢救无效在北京去世,享年92岁

次子

徐庆平

1946年出生于北京,徐悲鸿的儿子,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全国高校艺术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81年前往欧洲学习美术,在巴黎大学美术学院攻读博士,是中国留法艺术史专业博士第一人,主要著作有《西方艺术史》《现代绘画词典》《光荣属于希腊》等

长女

徐静斐

1929年1月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1956年在安徽农业学院桑蚕系任职,1996年退休。作为徐悲鸿的女儿,徐静斐热爱祖国和人民,她将母亲留给她的房产无偿捐给国家,1991年拿出积蓄50万元成立安徽省徐悲鸿教育基金会,用来表彰先进个人。2019年11月在安徽合肥去世,享年90岁

次女

徐芳芳

出生于北京,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为了弥补父亲徐悲鸿的遗憾,徐芳芳在美国丹佛美术馆举办了徐悲鸿回顾展。1994年在台湾举办徐悲鸿画展,开创了台湾历史博物馆参观人数最多的记录

学生

康寿山

1917年出生,湖南衡山人,1937年考入到中央大学艺术系学习,是徐悲鸿的学生。1953年到清华大学担任建筑系的教授,直至1976年退休。康寿山是中国美术行业发展的见证者,在职期间经常创作建筑画,退休后以彩墨画形式进行创作,为中国当代建筑学科美术基础教育奠定了良好基础。2022年12月2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5岁

学生

戴泽

1922年出生,四川云阳人,当代画家,徐悲鸿的重要弟子,中国新美术行业的奠基人,中国第二代油画方面代表人物。1949年帮助老师徐悲鸿建立中央美术学院

学生

陈日新

1939年出生于北京市,现任北京青云书画院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一级画家、长江书画院名誉院长。陈日新所创作的马有动感,多次在比赛中获得奖项。徐风的作品被多家画廊、美术馆和广大群众收藏

学生

徐风

1900年出生于江苏无锡。徐风是徐悲鸿的第一代大弟子,在山水、花鸟、果蔬、人物和书法方面研究颇深,并且在素描、水彩、油画和艺用解剖等方面较有心得

朋友

齐白石

1863年出生于湖南湘潭,中国近现代书画家。齐白石较徐悲鸿年长31岁,两人是忘年交,在齐白石不被看好时,徐悲鸿主动联系齐白石为他编写画集并写序出版,在徐悲鸿回到南方时,两人经常通书信。除此之外,徐悲鸿还收藏了大量的齐白石的作品

朋友

徐志摩

1897年1月出生于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中国现代诗人、作家。徐志摩与徐悲鸿同为艺术家,私下交往较多,俩人都喜欢养猫,但在20世纪30年代,两人针对是否该引进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的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两人经常互相写信,并发布在报刊,这段“二徐之争”广为人知

荣誉与成就

荣誉

时间

所获荣誉

2001年

徐悲鸿的作品被列入《1949年后已故著名书画家作品限制出境的鉴定标准》名单

2013年

入选《2013胡润最畅销中国艺术家》榜单

成就

树立行业典范

徐悲鸿在绘画方面取材广泛,寓意深刻,所创作的人物造型严谨,重在传神、动物和风景简单明快,生动形象,特别是徐悲鸿创作的马,造型多样,形神兼具。在20世纪30年代,徐悲鸿享誉海内外,他曾在西方各地举办过多次展览,使得徐悲鸿的艺术创作赢得了世界的赞誉,并使中国在文化艺术方面对世界艺坛产生了深远影响,开创了中西方绘画艺术直接交流的先河。在创作实践方面,徐悲鸿将西方绘画思想融入到中国画中,主张“写实主义”,是中国写实绘画的奠基人。徐悲鸿倡导的理论和实践,为中国新美术行业的发展树立了新的典范。

推动艺术改革

为了推行中国绘画行业的革新,徐悲鸿总结出了简洁全面的教学方法——“新七法”,他强调:第一,绘画布局中各种位置的部署要得意;第二,人物和静物的比例要准确;第三,画面整体要黑白分明;第四,人物的动态要自然;第五,画中内容要有层次感,轻重分明;第六,人物的性格要清楚地展现出来;第七,人物的表情要传神。他还主张“守之”,“继之”,“改之”,“增之”,“融之”五法,积极推行这五法在油画中的应用,改变了当时油画在中国发展的困境。徐悲鸿的油画思想为后世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后世的很多画家都尝试用油画的形式来阐述中国故事和精神。徐悲鸿留下的油画作品也为后世的油画创作者提供了宝贵经验。

发展美术教育

在美术教育方面,徐悲鸿先后创办了南国艺术学院和中国美术学院,并在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和北平大学艺术学院任职,并将西方的教育制度融入到中国美术界的教育中,因此,他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徐悲鸿将他的素描思想和写实现实主义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美术界人才,对中国美术领域的建设和美术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深远影响。

人物评价

徐悲鸿先生是20世纪中国美术的先驱,是功垂后世、影响深远的艺术巨匠和一代宗师。他满怀诚挚的报国志向和坚定的艺术理想,把中国美术传统精华和西方美术优长融会贯通,创作了大批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美术作品,形成了“中西融合”的艺术风格。他坚持艺术直面人生、关切现实、表现生活,走出了中国美术的现实主义道路;他培养了大批优秀创作人才和美术教育中坚力量,为创立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体系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他致力于艺术普及和国际传播,极大地提升和扩大了中国美术在国际上的影响和地位。(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评)

徐悲鸿以画笔为旗帜,以墨彩为武器,身体力行地诠释和实践着以愚公移山精神为代表的中华民族精神。徐悲鸿的一生是短暂的,但是他短暂的一生却为国人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其艺术光辉、艺术造诣与对国家民族的责任结合在一起,把绘画艺术的社会功能发挥到前所未有的地步,其作品所折射出的人格魅力也将恒久流传,为世人敬仰。(徐悲鸿纪念馆典藏部主任徐骥评)

徐悲鸿先生的功绩非常大,他对中国美术教育、中国美术发展、创作研究,他的贡献家喻户晓。‘马’这个相对专一的题材,在徐悲鸿的笔下,成功构建起中国画语言的崭新气象,这次展出的中央美院的馆藏作品就有几件是徐悲鸿的马。从专业角度看来,我认为他的马已经是为数不多的呈现出中西合璧气象的作品,而且是一种成功的构建,造型和笔墨和唐宋经典的大家作品完全不同。(时任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江苏省国画院院长周京新评)

徐悲鸿不是第一流的艺术家。他的绘画,不论是水墨画或是油画,少数风景画除外,很少给人以意想不到的惊喜感,或者一种视觉的内在紧张感,甚或是一种愉悦的美感,他缺乏刘海粟和林风眠那样的热情和虔诚。(牛津大学荣休院士迈克尔·苏立文评)

徐悲鸿是中国现代画之父。(国际美术协会评)

后世纪念

徐悲鸿纪念馆

徐悲鸿纪念馆原址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受禄街徐悲鸿故居,始建于1953年,周恩来总理亲为纪念馆题写“悲鸿故居”匾额。1957年开始由徐悲鸿的夫人廖静文担任馆长,直至其2015年逝世。

1966年由于北京进行城市建设,修建地铁线路,徐悲鸿纪念馆被迫拆除,并在西城区新街口北大街5号重建,1983年纪念馆建成对外开放,2010年9月,纪念馆闭馆进行扩建修缮,历时九年竣工,与2019年9月17日重新向大众开放。

扩建后的徐悲鸿纪念馆占地面积536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885平方米,馆内设有基本陈列、临时展厅、报告厅及儿童活动区等区域。展馆内展出徐悲鸿创作的油画、国画、素描和书法作品共计1200余件、其收藏的中国历代绘画作品、欧洲近现代油画和素描作品1100余件和画册、图片等珍贵的美术资料10000余件。

徐悲鸿

徐悲鸿美术奖

2003年,为了纪念和弘扬徐悲鸿对中国美术事业的巨大贡献,中国文化艺术联合会设立了全国书画院系统最高美术奖项——“徐悲鸿美术奖”

“徐悲鸿奖”两年评选一次,其中包含“徐悲鸿——教育教学奖”、“徐悲鸿——艺术创作奖”、“徐悲鸿——学术研究奖”和“徐悲鸿——服务社会奖”,每个奖项奖金100万元,奖励给一个人或者一个团队。

上海海事大学徐悲鸿纪念学院

上海海事大学徐悲鸿纪念学院成立于2009年10月28日,由徐悲鸿的夫人廖静文女士生前担任名誉院长,徐悲鸿纪念学院设有设计学和美术学两个一级学科,工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绘画三个本科专业和艺术设计实验中心。该学院继承了徐悲鸿的思想和教学理念,实现设计与艺术完美结合,培养时代创新人才。

徐悲鸿雕像

2016年12月3日,徐悲鸿的雕像在广西艺术学院揭幕。学校领导邓军、郑军里、禤思、赵焕春等人、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各教学单位领导及广大师生到场参加了揭幕仪式。揭幕仪式由学校党委副书记赵焕春主持。

徐悲鸿

轶事典故

收藏任伯年作品

徐悲鸿曾称赞任伯年“伯年为一代明星,而非学究;是抒情诗人,而未为史诗。”徐悲鸿十分推崇珍爱任伯年的画作,1953年徐悲鸿去世后,按照其遗愿,其夫人廖静文将1200余件徐悲鸿作品、1200余件徐悲鸿收藏的书画作品和10000余件碑帖、图书、画册等捐给了国家,其中就包括任伯年的作品,如《杜鹃》《西施浣纱》等,并且均被徐悲鸿印上了“悲鸿生命”的印章。2020年9月26日,由徐悲鸿纪念馆主办和时代悲鸿艺术支持下,“在神不在貌——从任伯年到徐悲鸿”展览正式开展,首次展出了徐悲鸿收藏任伯年的50余件珍品,其中包含任伯年所做的具有革命性的人物画和用色鲜艳的花鸟画等。

聘请齐白石担任教授

1928年,受蔡元培推荐,徐悲鸿前往北平艺术学院担任院长,在任职期间,他主张革新,并提出想聘请齐白石担任教授。于是徐悲鸿前往位于西单跨车胡同的齐白石画室,两人相见一见如故,在画作,文章,诗词的等方面有很多相同的看法,徐悲鸿便提出自己的请求,想要聘请齐白石担任北平艺术学院的教授,但是由于齐白石已经67岁了,于是便委婉拒绝了。徐悲鸿并不灰心,先后三次拜访齐白石,在第三次时齐白石告诉徐悲鸿,自己的年龄太大了,讲课又比较疲累,怕担任不了这一职责,徐悲鸿便提出自己陪着齐白石上课,并且也不用齐白石讲课,他只需要作画就可以,齐白石十分感动便答应了就任北平艺术学院的教授。

相关作品

影视作品

2013年,以徐悲鸿为原型创作的电视剧《徐悲鸿》在中国中央电视台上映,真实的展现和描绘了徐悲鸿作为绘画大师的一生。

戏剧作品

2016年6月,北京曲剧《徐悲鸿》在北京天桥剧场上演。该曲目由剧作家邹忆青编剧,北京曲剧作曲家戴颐生担任作曲,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姜彤林(梧桐)担任总导演,北京市曲剧团的80、90后青年演员挑梁主演。

纪念邮票

1985年7月19日,为纪念徐悲鸿诞生9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了《徐悲鸿诞生九十周年》纪念邮票全套2枚。其中第二枚为徐悲鸿自画像,图案为徐悲鸿在作油画《鲁迅和瞿秋白》的素描稿,主图为徐悲鸿坐在藤椅上,手拿着笔在作画,整体颜色较深。左侧以简洁明快的线条描绘出徐悲鸿所作的画,右上角是一匹飞奔的骏马,整体布局层次分明,结构完整。

徐悲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