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北京市第四中学最初名为“顺天中学堂”,成立于1907年。1949年更名为“北京市第四中学”。2002年9月,学校被北京市教委确定为北京市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并增设了国际部。2005年,学校与北海中学合并,恢复了初中招生。2008年,部分教师来自民族团结中学并入了北京第四中学,2015年与原北京63中合并,成立北京四中广外校区。
截至2023年7月,北京市第四中学共设有四个校区,分别是高中部、初中部、广外校区、复兴门国际校区。有特级教师有4名,高级教师超过117人,中级教师有92人。
办学历史
顺天中学堂
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六月,北京西什库“天财库”旧址开始筹建顺天中学堂。虽然1898年的戊戌变法失败了,但是维新派仍然坚持“废八股,立学堂”的教育理念。为了迎合潮流,清政府在1903年开始实施新的教育制度,废除科举。
1907年2月,顺天府所辖二十四县各选派两名学生入顺天中学堂就读。第一届共有42名学生,学制四年,开设了国文、算术、历史、英文、社会学、国画等课程。正式开学的时间是在1907年。

京师公立第四中学
辛亥革命后,顺天中学堂归京师学务局管理。1912年9月29日,学校更名为京师公立第四中学,并将这一天定为校庆日。学校共设四个班级,学生人数达到97人。校长由京师学务局委派王道元担任,下设教务学监和斋务学监。1913年增加了德文课程。1914年,鲁迅先生来到四中参加了校庆纪念活动,当时他在教育部工作。
1915年7月,学校改建校门。同年10月,京师中、小学校第一次观摩会,四中成绩名列第一。

1917年,校长职位由教务学监阎翰升接任。当年,师生中自发组织了一个名为“槐荫会”的课外文艺组织。1919年5月,四中学生自治会成立,该自治会由每班选举两名代表组成,并在同年增设了法文班。
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冯至等第十级学生于1920年创办了名为《青年》的新文化刊物,并与全国其他新文化刊物编辑部进行交换。在五四运动之后,四中学生倡导自治,开设了食堂,并设立了体育部。
1925年1月,教务学监齐树芸升任校长。1926年,高中设德文班、法文班,并分文科、理科。全校共10个班,有学生255人,1927年初中恢复招收英文班。1928年,学校完成了学制改革,至此结束了20年四年制学制。

北平市市立第四中学校
1928年12月,学校更名为北平市市立第四中学校。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1931年,北平市立第四中学对高中文理科进行了调整,将文艺归类为甲组,数理归类为乙组,并引入了学科制度,其中包括必修科目和选修科目的划分,并推行了课程标准学分制。

四中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是一所声望很高的学校,报名的考生与被录取的学生比例约为十比一。学生毕业后,大多进入北大、清华和一些其他知名大学。在华北会考中,四中名列前茅。
1935年12月9日,学校当局以“读书救国”的理由反对学生参加爱国运动。然而,仍有少数学生没有受到学校的限制,参加了“一二·九”学生示威游行。1936年,“西安事变”的消息传到北平后,四中学生展开了一场大辩论。1937年北平沦陷,一部分师生转移到了后方国统区,但也有少数学生选择去抗日根据地。在日军统治下,学校实行奴化教育,日本教官进驻学校,并推行日语教育。但是,四中师生以各种方式对日伪进行了抵制和斗争。
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政府接管了四中,派孙鹿宾担任校长。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也在四中活动,并在高中学生中发展了地下党员。1948年年底至1949年年初,国民党军队强占了学校,导致学校被迫停课。校舍成了兵营,操场成了炮兵阵地,100多株大树被砍伐,课桌椅被烧毁,学校遭受了严重破坏。
1949年1月31日,北平实现和平解放。随后,市军管会于3月15日派遣了李复生和张镜等人接管四中。李复生被任命为校长,学校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4月,一批学生选择了投身南下工作团,为全国解放作出了贡献。同年5月4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成立,四中成立了团支部,并同时设立了学生会。随后,在7月份,地下党正式公开,9月党支部建立。
北京市第四中学
1949年10月,学校更名为北京市第四中学。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期间,大量同学积极响应号召,报名参军。共有60多名同学获准进入军事干部学校。1950年2月,由张镜担任校长。
1976年10月“四人帮”垮台后,学校开始恢复正常教学秩序。1978年,北京市确定了四中为重点中学,并恢复了入学考试和择优录取的制度。同年,撤销了“革委会”,由韩家鳌担任校长。学校实施了知识分子政策,对解放以来遭受冤假错案的47名教职员工进行了平反,并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在恢复高考后,1980年、1981年、1982年和1986年,四中的文科考生都获得了北京市第一名的成绩。同时,学校还荣获了北京市体育“达标”先进单位的称号,于1978年被评为全国体育卫生先进单位,并在1979年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单位。
1982年,刘铁岭在担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期间,制定了“四年规划”,计划实现改建校舍更新设备、充实和提高教师和干部队伍、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总结探索办学道路等目标任务。

1984年12月9日,成立了“北京四中校友会”。近3000名历届校友回校参加了庆典活动。
经过多年的努力,学生宿舍楼于1989年建成,同时大操场也顺利完工。从此,新校舍全部落成,总建筑面积达到了25600平方米。1997年6月,为了庆祝学校建校90周年,校友会捐款修建了老校门,并重建了漱石亭。
1995年11月7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亲临四中视察,对四中的办学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2007年9月4日,温家宝总理在四中百年华诞前夕到校看望师生,对四中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把四中办成世界一流学校。

2002年9月,学校被北京市教委确定为北京市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并增设了国际部。2005年,学校与北海中学合并,恢复了初中招生。2008年,部分教师来自民族团结中学并入了北京第四中学,2015年与63中合并。
2012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北京四中教育集团成立。
2023年,北京市第四中学与雄安新区管委会签订委托办学协议。
办学条件
学校规模
截至2023年7月,北京市第四中学有高中部、初中部、广外校区、复兴门国际校区四个校区。校园占地43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35000平方米。学校设置了多个特色班和平行班,包括人文特色班、科技特色班、学科特色班,道元特色班。
此外,北京市第四中学还建有北京四中网校,北京四中网校是一所以北京四中为核心,集各地名校名师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为一体的网络教育机构。2012年,北京市第四中学与西城区黄城根小学合作,启动建设一所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北京四中璞瑅学校,2013年8月正式开学。2023年,还与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北京市北海幼儿园与雄安新区管委会签订委托办学协议,以“交钥匙”方式,支持雄安新区新建幼儿园、小学、完全中学、综合医院各1所。
硬件设施
教学楼和科技楼设施齐全,满足现代化教学需求;图书馆内馆藏图书170,000册 、期刊近400种、报纸40余种、光盘8000余种、录音带2000余种;学校建有教学楼、科技实验楼、图书馆、体育馆、礼堂、饭厅、学生宿舍楼等,还配备有全覆盖塑胶运动场,场内有400m跑道、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以及健身器械等。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7月,北京市第四中学的教师队伍有特级教师有4名,高级教师超过117人,中级教师有92人,博士学位者有18人,博士后学者有2人,硕士学位者超过101人,本科学历者达到185人。其中,市级学科带头人7名,区级学科带头人39名,区骨干教师18名。另外,该学校有7人曾获教学比赛全国一等奖,8人负责国家级和市级科研课题。该校国际校区有专兼职教师五十余人,其中外籍教师占三分之一,是北京市公立学校国际课程班拥有高水平外教人数最多的学校之一。
特级教师 | 魏华、常毓喜、刘葵、唐绍友 |
高级教师 | 魏华、于鸿雁、尹强、魏荣、谢超、袁海萍、杨志刚、徐冬杰、贾祥雪、贾凤羽、高姗姗、杨虎、杨凤文、武红梅、吕宝珠、龚剑钧、范兴亚、李京兰、王秋寰、李伟、范华等 |
区级学科带头人 | 杜蘋、陈年年、徐晓阳等 |
区骨干教师 | 李硕棠、王志彬、高姗姗、杨虎等 |
课程设置
北京市第四中学多年来严格控制课程总量,减少必修课课时,增设选修课和活动课,每学期每个年级开设30门左右校本选修课,内容涉及科学、技术、社会、人文、艺术等各个领域。
北京四中从2010年起开始实施道元培养计划,招收“全优+特优”型学生或“超常”型学生,实行“双导师制”,由中科院、社科院和著名高校的教授及本校资历深的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成立“道元班导师组”,通过“引导+探究+自主”式的教与学的方式,自主设计、制订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
中美高中课程班是北京市教委2011年批准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由国际校区与美国合作学校共同开发,该课程体系汲取中美高中课程的精髓,并严格按照《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的规定进行管理与运营,学校以美国大学先修课程为模块,增加了“研讨+研究”的精修课外延,课程体系包括高中基础课程、美国大学先修课程、先修顶石课程、精修课程四个维度。另外,学校的学生活动办公室还负责开展社团、社会服务、讲座交流、外出实践、游学、职业体验、读书沙龙、庆典、比赛和跨学科综合实践课程等。
办学成果
学生成果
升学情况
建校100多年来,北京市第四中学共培养了毕业生35000多人。每年考入全国重点名牌大学的学生,占毕业生的98%以上;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学生,占毕业生的30-40%。
截至2021年,国际校区共有七届约560名毕业生。每年有超过95%的学生被US News排名前50的综合大学和文理学院录取,其中80%被排名前30的学校录取,更有20%进入常春藤和排名前10的顶级学府。
学科竞赛
北京第四中学每年有约300人次在各类竞赛中获奖,在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四中学生共获得七枚金牌、三枚银牌、一枚铜牌。在英特尔国际工程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评比等国内外科技大赛中,四中学生有上百人次获奖。
艺体成绩
截至2023年7月,学校有各种社团近30个,其中包括棋类、游泳、武术、舞蹈、器乐、书法、绘画、科技俱乐部等。篮球、游泳、合唱等项目,多次获北京市中学生比赛一等奖。
时间 | 比赛 | 成绩 |
2023年 | 中国合唱大会暨2023全国青少年合唱展演 | 金奖 |
2023年 | 2022北京市中小学生篮球冠军赛 | 高中男子组亚军 |
2021年 | “青胜于篮,为我而燃”2021北京市中小学生篮球冠军赛 | 高中组冠军 |
2019年 | 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联赛游泳比赛 | 高中团体总分第一名 |
2013年 | “李宁杯”中国初高中篮球联赛 | 北京赛区高中组冠军 |
教师成果
截至2023年7月,学校教师参加了省教育厅、市教育局组织的各项教学教研比赛,收获多项荣誉和奖项,以下是学校教师部分成果展示:
时间 | 比赛 | 所获成就 |
2023年 | 西城区教育学会第26届年度教育教学征文比赛 | 二等奖3项,三等奖8项 |
2022年 | 北京市2020—2021学年度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优秀成果获奖和西城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 | 一等奖8项,二等奖29项,三等奖51项 |
2021年 | 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 | 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
2020年 | 2020年北京市西城区教育教学成果获奖评选 | 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9项 (居全区各类单位第一) |
2019年 | 第十六届全国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工作会议 | 教学技能与课堂教学展评全国一等奖 |
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7月,学校每年都有众多外国友人到四中访问,四中也积极组织团队出访,与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日本等国家以及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中学师生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2016年9月,马来西亚兴华中学校董团访问北京四中,交流学习北京四中的办学特色与成功经验,共同探讨中马两校的未来合作前景。同年12月,台湾南山中学师生代表对我校进行了为期半天的短暂交流访问,近距离体验了北京四中的课堂教学与校园生活。
2018年4月,新西兰基督城男子高中师生到访北京四中,与四中师生共同探寻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分享和体验民俗传统,体验中式课堂,就学科问题展开深入的探讨与交流。2018年8月、2019年3月,新加坡国立大学附属数理中学师生到四中回访,深入了解四中特色的课堂教学及教育发展史等。
校园文化
校徽

北京市第四中学的校徽图形轮廓为六边形,体现了北京四中的建筑特点。中间的飘带代表四中人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上面是北京四中的中英文名。中央的部分是原校徽图案,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梅花花瓣体现了北京四中“不唯上,不唯书,不唯洋,不唯众”的学校精神。下面的1907是学校的创立时间。
校训
北京市第四中学的校训是“勤奋、严谨、民主、开拓”。“勤奋”意为教师、学生勤奋工作、学习。“严谨”是指教师、学生对工作、学习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民主”是指师生之间相互尊重;“开拓”是指“不唯上、不唯书、不唯洋、不唯众”的学校精神。
校歌
北京市第四中学的校歌是《希望和理想之歌》,由集体作词,施光南作曲。
《希望和理想之歌》
作词:集体创作 作曲:施光南
崭新的校园沐浴着朝阳,
同学少年蓬勃向上。
我们在祖国的怀抱中成长,
美丽的校园荟萃着群芳。
听书声琅琅啊歌声飞扬,
和时代旋律一起交响。
我们勤奋进取,我们刻苦朴实,
学习优秀体格健壮,肩负着人民的希望。
古老的银杏树伴我们回想,
挺拔的银杏树给我们力量。
往日峥嵘,多少人才辈出。
优良的传统,我们永不忘。
看今天崛起啊豪气满腔,
要做那振兴中华的栋梁。
我们探索开拓,我们献身创新,
面向世界憧憬未来,要实现辉煌的理想。
校园活动
在艺术教育和人文教育方面,学校除了有北京市金帆团外,还有话剧社、摇滚社、现代音乐社、国乐团等。每学年都举办北京四中师生共读、北京四中人文社团(文学社、辩论社、国学社、模拟联合国、话剧社、英语剧社等)、北京四中大讲堂、校刊《流石》等一系列活动。在体育运动方面,学校建立了很多高水平运动队,篮球队、武术队、游泳队、足球队、田径队均在国内外各级竞赛中取得过很好的成绩。除此之外,学校还建设了系列人文拓展课程和人文游学课程。在科技创新教育方面,学校从2006年开始特设科技创新特色班,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参加北京科技俱乐部、市科协后备人才、翱翔计划、英才计划等高水平的科技活动。



校区情况
国际校区
北京市第四中学国际校区(英文:Beijing No.4 High School International Campus)成立于2012年,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西铁匠胡同宗帽头条2号。截至2023年7月,校区共有260名高中学生。此外,学校还拥有一支专业、高效、优质的教师团队,外籍教师占教师人数1/3,且大多从美国直接聘请,具有教育及教育相关领域学士或硕士学位,并曾任教于美国高中。国际校区实施自主选课和走班制度,以小班授课模式为主。

广外校区
北京市第四中学广外校区创办于2015年9月,位于北京市广安门外红居街20号,实施平行分班,分层教学。

高中部
北京市第四中学高中部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黄城根北街甲2号。截至2013年9月,北京市第四中学高中部共有近30个班级,学生数1153人。

初中部
北京市第四中学初中部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教场胡同4号。初中部设有图书馆,理、化、生实验室,计算机教室,音乐、美术、劳技等专业教室,运动场面积4600平方米,具有4条标准的200米塑胶跑道、4个标准篮球场。

校园风貌
二老铜像
二老铜像是刘景昆先生和张子锷先生,他们是北京四中历史上两位有突出贡献的教师,1992年,四中校友会、校友基金会为刘景昆先生和张子锷先生树立塑像,以此缅怀他们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弘扬他们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职业精神。

老校长室
二老铜像的旁是老校长室——始建于清代。原本是用于校长办公室,曾有二十多位校长在这里办公。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老校长室由校友捐资按原型翻建,改成了贵宾接待室。老校长室前用古朴的青砖墁地,名为望月台,四中师生曾在此举办赏月吟诗等文化活动。

漱石亭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由校友捐款,在老校长室前望月台东侧修建了漱石亭。漱石亭的牌匾由著名书法家、四中校友李力生先生题写。

奥运纪念石
奥运纪念石位于老校长室后面,于2008年落成。岩石采自中国泰山,上面镶嵌现代奥运之父顾拜旦先生头像,这是北京四中作为亚洲唯一一所国际顾拜旦学校的标志;岩石中部镶嵌着奥运签名牌。签名牌中央镌刻的是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2007年8月6日访问四中时所写的祝语,周围镌刻的是2001年2月22日国际奥委会评估团考察四中时全体成员留下的签名。

老校门
北京四中老校门原址在西什库大街后库西侧,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当时四中已成为京城名校,校门是学校的一个标志性建筑。老校门用灰砖砌成,1995年西什库大街拓宽改造,校门被拆除。1996年校友会和校友基金会提议,部分校友捐资重建老校门于现在位置,新建校门的外型与原校门相同,位于高中部体育馆西侧运动场入口处。

校史馆
北京四中校史馆重建于2007年9月28日。坐落在北京四中高中部东侧,面积大约300平米,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序厅,主要是对四中各个方面的概述。第二至第四部分是四中各个历史时期教育发展的过程。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校长 | 马景林 |
党委书记 | 王红 |
党委副书记 | 张文胜 |
常务副校长 | 常菁 |
副校长 | 魏华 |
注:以上信息截至2023年7月
历任校长
姓名 | 任职时间 | 姓名 | 任职时间 |
藩祖荫 | 1907-1911 | 王道元 | 1912-1917 |
阎翰升 | 1917-1924 | 齐梅阁 | 1925-1940 |
王岩涛 | 1940-1941 | 刘睿清 | 1941-1943 |
马士奇 | 1943~1944 | 王育黎 | 1944~1945 |
高去疾 | 1945~1946 | 孙芳芩 | 1946~1946 |
田植萍 | 1946-1948 | 李复生 | 1949~1950 |
张镜 | 1950~1951 | 卞慎吾 | 1951-1953 |
温寒江 | 1954-1958 | 卢禹 | 1958~1959 |
解才民 | 1959~1960 | 陶希镰 | 1960-1961 |
解才民 | 1962-1965 | 杨滨 | 1965-1966 |
文革军训团工宣队 | 1966-1971 | 张印斗 | 1972-1973 |
李恩浩 | 1974-1978 | 韩家鳌 | 1978-1982 |
刘铁岭 | 1983-1985 | 刘秀莹 | 1985-1990 |
邱济隆 | 1990-2002 | 刘长铭 | 2002-2017 |
注:以上信息来自北京市第四中学官网
杰出校友
领域 | 姓名 | 职业 |
科教界 | 冯元桢 | 世界“生物力学之父”、 中科院首批外籍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 |
王崇愚 | 计算凝聚态物理与材料电子结构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中国材料研究学会计算材料学分会顾问委员,政协第八届、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
钟秉林 | 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原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
石耀霖 |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 |
汤用彤 | 哲学史家、佛教史家、教育家 |
毛二可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陈士骅 | 水利工程学家、教育家 |
张晓山 | 中国科学院院士,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所长 |
夏正楷 | 北京大学教授 |
王文采 |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生物学家 |
李毓佩 | 著名科普作家 |
王壮 | “神舟号”飞船副总设计师 |
医疗届 | 胡佩诚 | 医学心理学家 |
文艺界 | 陈凯歌 | 电影导演 |
赵霁 | 动画电影导演 |
高晓松 | 歌手、音乐人 |
刘玉山 | 前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辑 |
王卫国 | 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获得者 |
冯至 | 诗人 |
李敖 | 作家 |
王蒙 | 作家 |
从维熙 | 作家 |
商界 | 张晓华 | 瑞利溪咨询公司创始人 |
所获荣誉
2017年,北京第四中学被评为“2017-2018年度中国百强中学”。
2020年,北京第四中学入选北京市中小学科技教育示范学校。
2023年,北京第四中学被授予“北京市国家安全教育示范校”荣誉称号。
学校排名
在京领新国际所发布的,北京四中国际校区“2019中国国际学校竞争力排行榜”中,位于美国本科方向第8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