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那山那人那狗》(英语:Postmen in the Mountains)改编自彭见明的同名短篇小说,由霍建起执导,思芜编剧,腾汝骏、刘烨、赵秀丽、龚业珩、陈好等主演,于1999年在中国上映,于2001年4月7日在日本上映。

故事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湖南西部的山区,影片讲述了刘烨扮演的儿子子承父业接替父亲做山区乡邮员上任的第一天,父亲和家里养的黄狗陪着他再走一次长达三天两夜的邮递之路的故事。

《那山那人那狗》先后获得1999年第1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影片、最佳男演员两项大奖及四项提名,2000年第23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观众投票奖及2002年的第25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提名。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那山那人那狗的:影片剧情、演员与角色、影片制作、主题与亮点、主要奖项、发行、上映信息、影片票房、反响与评价等介绍

中文名

那山那人那狗

英文名

Postmen in the Mountains

别名

那山、那人、那狗

原著

《那山那人那狗》(彭见明)

语言

汉语普通话

影片片长

93分钟

获得奖项

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

导演

霍建起

主演

腾汝骏

编剧

思芜

监制

欧阳常林

摄影

赵镭

剪辑

甘欣蕊

配乐

王晓锋

制片公司

潇湘电影制片厂

发行公司

Facets Video(美国)

上映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上映时间

1999年

影片剧情

1980年代初的中国湖南西部山区,父亲(腾汝骏饰)是一位乡邮员,因腿疼退休。儿子(刘烨饰)接替了他的工作。儿子第一天送信的清晨,父亲千叮咛万嘱咐,临走前一直陪伴父亲送信的狗(名为老二)却不愿意跟着儿子上路,见状父亲决定带着儿子走一遍这条邮路。

那山那人那狗

由于乡邮员职业的特殊性,父亲三天两头不在家,久而久之,父子间显得有些生分。走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两人没说几句话,不久后两人来到第一个村庄,儿子本以为会遇上不少的村民欢迎他们的到来,但一路上冷冷清清,只有村里的秘书(李春华饰)招呼他们在村委会休息。但离开时村里人听说来了新的乡邮员纷纷围到村委会门前,目送二人离开。

两人继续前往下一个村庄,但父亲却拐进了一条小路来到了五婆家门前。五婆是一位有眼疾的老人,父亲交给她一封空白的信笺,里面有一张十元的钞票和一张空白信纸,五婆请父亲将信的内容念给自己听,应老人要求,儿子也学着父亲的样子学着老人孙子的口吻念了几句。离开后,父亲要求儿子今后送信时也这样做,儿子却不甚理解。

那山那人那狗

夜幕降临,两人来到一个侗族山寨,并遇见了一个侗族姑娘(陈好饰)。两人应村民的邀请参加了一场盛大的侗族婚礼,在婚礼上儿子与侗族姑娘跳起了欢快的舞蹈。歌舞声中,父亲看着儿子想起了自己与妻子的往事。第二天清晨,父子两人再度启程,来到一条山溪旁,儿子背着父亲过了小溪,两人的距离也在相处中近了很多,在路上交谈得也更频繁了。

那山那人那狗

到了一个陡峭的山崖边,父子靠着绳索上了山,山上读函授的转娃(杨伟伟饰)准时等待着乡邮员的到来。从转娃那里儿子得知父亲曾在送信时滚下山一次,这才意识到父亲几十年来走的是一条怎样的邮路。风雨桥头,儿子决定独自上微波站去,正当他整理信件时,几封信被风吹走,父亲慌忙将信拾回。在山里的第二个晚上,儿子向父亲交代家中琐事,两人交谈到深夜才沉沉睡去。次日两人走回家,母亲正站在桥上等待两人的归来。又到了一个该进山的早晨,儿子在父母亲的交谈声中醒来,他背起沉重的邮递包,走上了邮路,身边是与他作伴而行的老二,这一次,轮到父亲目送儿子的背影远行。

那山那人那狗

演员与角色

那山那人那狗父亲滕汝俊饰退休前曾是一名乡邮员,因为常抄近路淌水赶路,落下了腿疾,怎么治也不见好。支局长劝他退休,让他的儿子继续当乡邮员。与妻子在山中邮路上相识,后带着妻子离开了大山。心地善良,勤劳朴实,尽管自己走的邮路艰难险阻,但从没有喊过苦叫过累,因他深爱着自己的职业。那山那人那狗儿子刘烨饰由于小时候父亲常年不在家,他与父亲的关系随着年岁渐长日渐生疏。平日连“爸”都很少叫一声。在成为乡邮员之前,对这份职业充满着向往,但是亲自走过之后方知父亲的辛苦,在路上父子两人的关系变得更好。邮路上他遇见了一位美丽聪慧的侗族姑娘,还告诉父亲不想同山里的女子恋爱结婚的原因是不希望她也像母亲一样一辈子思念着山里的生活。那山那人那狗母亲赵秀丽饰慈爱温婉的母亲,常在桥上等待着丈夫送信归来,与父亲感情和睦,起初对儿子要当乡邮员的决定感到不解。那山那人那狗五婆龚业珩饰留守老人,患有眼疾。她的儿媳妇因难产去世,熬蛇羹辛苦将孙子抚养长大,她的孙子是方圆几百里唯一一个考上重点大学的大学生,但是出去上大学后就再也没回来,每年春节孙子会给五婆写一封贺卡、寄一张汇款单。于是作为乡邮员的父亲就会隔一段时间交给五婆一封空信,其中附有一点钱。那山那人那狗侗族姑娘陈好饰侗族姑娘,活泼聪慧,与刘烨扮演的儿子十分聊得来,两人相处十分愉快。那山那人那狗转娃杨伟伟饰由于学校太远辍学,梦想是去读新闻系成为一名记者

影片制作

投拍过程

那山那人那狗

1983年,湖南作家彭见明的短篇小说《那山那人那狗》获中国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它缺乏情节的散文意象使得很难对其进行电影改编。1998年,潇湘电影制片厂的康健民厂长作为这部小说的忠实读者在北京寻求改编合作者,为了拍出这个片子,康健民到处筹钱,得到北京电影制片厂韩三平厂长的帮助,学习美术出身的导演霍建起对这部小说也很感兴趣,最终这部电影由潇湘电影制片厂和北京电影制片厂联合制片,投资仅210万元,霍建起导演与剧组人员拿着微薄的报酬,影片拍摄地选在湖南湘西通道县的一个侗族寨子,在1999年拍摄完成。

那山那人那狗

小说改编

潇湘电影制片厂文学部的韩万峰找到导演霍建起,向他说明了将短篇小说《那山那人那狗》改编为电视剧时,霍建起认为比起电视剧,将其改编成电影更能保留小说的韵味和情绪,于是他的妻子苏小卫(笔名:思芜)接手了剧本改编的任务。改编过程中,原著小说的主题和思想基本没有变化,但编剧苏小卫对其叙事进行了改写,对小说情节进行了再创造。为了配合电影视觉化的需要,设计了一些原来没有的更细节化的情节,如父子两人在村委会、五婆家以及遇见转娃的遭遇。

那山那人那狗

选角

导演霍建起去中央戏剧学院选角,本来目标是段奕宏,恰巧遇见了在一旁打篮球的刘烨。在影片中饰演儿子的刘烨,当时是中戏的一名大二学生。

那山那人那狗

主题与亮点

主题

该片通过讲述乡邮员父子二人既是最初也是最后一趟邮路的经历,体现了父子之间的亲情之美、男女之间的爱情之美以及父亲对乡邮员这份工作的敬业之美。这趟不平凡的邮路经历是父子两人的破冰之旅,即使缺乏共用语言和长期共同生活的经验,但细节中仍流露出父子之间血浓于水的亲情。此外,尽管母亲自始至终都只是留在家中扮演一个等待者,但她却在父亲的回忆中完成了作为父亲爱人身份的“缺席的在场”,儿子与侗族姑娘的邂逅正像是父亲母亲青春时光的再现,儿子也道出了母亲为爱甘愿离开大山深处的故乡辛苦等待的事实,突显了父母之间爱情的可贵。在亲情与爱情之外,父亲的敬业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他将一生奉献给这条邮路,为沿路的父老乡亲做力所能及的事,无怨无悔。

除了影片表现的动人情感外,父与子之间的代沟以及生命轮回的回环往复也是主题表达的一部分。父亲与儿子虽然走在同一条邮路上,看似儿子接替了父亲过去的工作,但他们的生活方式却存在着巨大的不同:安贫乐道的父亲搞不懂儿子随身携带的收音机里飘出的阵阵歌声,儿子也对父亲主动替五婆孙子承担一定义务的做法甚为不解。不过这种矛盾在父与子尝试相互了解的过程中逐渐到达了平衡。此外,子承父业,重走旧路还体现了生命价值的轮回,父亲做乡邮员的价值在儿子选择接过这份重任时得到了新的体认。

叙事

该片在叙事人称上采取第一人称叙事,带领观众迅速进入叙事情境,通过画外音的叙述将儿子的内心外化,呈现其成长经历、过往信息及途中心态的变化,从而使观众产生情感认同。同时影片叙事视角不断转换,如儿子熟睡后,观众又能感知到父亲对儿子的深沉父爱和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叙述视角的变化带来了叙事节奏的张弛与观众及影片距离的变化。此外,通过对父亲回忆的闪回式回溯,丰富了影片叙事的完整性,拓宽了电影叙事的时间范围,避免了顺时叙述的平铺直叙。比如在看到儿子和侗族姑娘跳舞时,影片插入一段闪回表现了父亲与母亲年轻时相遇相知的回忆。邮路作为影片主要的叙事空间,成为了父亲和儿子相互接近和理解的“心路”,实现从现实空间向心理空间的延伸。

诗意空间

《那山那人那狗》改编自小说,其影像承袭了传统文化内敛含蓄的精神内核,实现了叙事抒情化和影像写意化。该片以远景大范围地呈现湘西山村的诗意景致,通过景深镜头与长镜头的结合使用展现层次丰富的景色及其与人物的关系,配合以空镜头和留白构图营造虚景,营造了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意境,如片中青山、乡间小路和房子均藏于白雾和云层中,主体部分被半透明的云雾所遮盖,营造出静谧氛围。除了镜头语言外,该片在剪辑上匠心独运,父子过河的场景中,人物近景镜头接主观视点景物,示意所见之物引发了人物的思绪、情感方面的变化,此外,相似镜头反复出现,景物空间的前后对比如片头启程时父子和黄狗的启程和结尾当儿子踏上邮路时的对比衬托出时光流逝、轮回交替中永恒的诗意人生氛围。

主要奖项

获奖年份

提名/获奖名称

提名/获奖主体

结果

1999

第6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最佳男演员

腾汝骏

获奖

第1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最佳影片

《那山那人那狗》

获奖

最佳男演员

腾汝骏

获奖

最佳男配角

刘烨

提名

最佳导演

霍建起

提名

最佳编剧

思芜

提名

最佳摄影

赵镭

提名

第9届上海影评人奖

十佳影片

《那山那人那狗》

获奖

第23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

观众投票奖

《那山那人那狗》

获奖

美洲大奖

霍建起

提名

2000

第31届印度国际电影节

银孔雀奖评审团大奖

霍建起

获奖

金孔雀奖最佳影片

《那山那人那狗》

提名

2002

第25届日本电影学院奖

最佳外语片

《那山那人那狗》

提名

第56届日本每日电影奖

最佳外语片

《那山那人那狗》

获奖

参考资料:

发行

该片于1999年完成制作后,拥有该片发行权的紫禁城三联公司未卖出一部拷贝。于是该片便被卖给了电影频道,院线更是无人问津。2000年1月,日本发行人深泽一夫看了这部影片,通过北京电影学院的倪震老师找到导演霍建起,并表示愿意为这部片子做日本的发行工作。最终该片在日本由深泽一夫、岩波影院、《旬报》、东宝东和四方联合发行。2001年4月7日,《那山那人那狗》在岩波影院上映,在一间不大的放映厅中,这部电影被安排了半年的档期。由于反响热烈,除了东京的岩波影院外,从2001年五六月份开始,大阪、神户、京都都开始放映这部影片,最终在日本赚得800万美元的票房。

上映信息

国家/地区

上映/发行日期

中国

1999年

2018年4月9日(北京国际电影节)

2019年4月10日(4K修复版)(北京国际电影节)

日本

2001年4月7日

新加坡

2002年7月14日(中国电影节)

美国

2003年12月25日(有限)

2004年10月30日(斯科茨代尔电影节)

2005年10月7日(Mount Shasta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匈牙利

2005年9月26日(华语电影周)

参考资料:

影片票房

截至2022年11月15日,《那山那人那狗》全球总票房共计20.4万美元。该片在中国本土市场乏人问津,但在日本岩波剧场上映后,获得东京众多爱好文艺观众的喜爱,并以3.5亿日元的进账刷新日本单厅放映的票房纪录。

反响与评价

反响

该片于2002年6月12日在汉城举办的韩国电影周亮相。当天放映结束后,全场观众起立鼓掌达5分钟之久。当晚举行的电影人研讨会上,韩国影评人将《那山那人那狗》看作是代表彼时中国电影水平的标准之作。

网站评分

中国影评网站豆瓣上共有116127人次为影片《那山那人那狗》做出评价,平均得分8.7分(满分10分),此评分优于96%的剧情片。5IMDb网站所收集的1600余个评分获平均分7.8分(满分10分),该片在影评网站烂番茄收集的24篇专业影评中好评率为96%,在超1千次的大众评分中获得了9.3分(满分10分)。时光网上共有2506人为该片打分,平均分为7.9分(满分10分)。

评价

该片所获评价以好评为主,不少影评人表示影片所表现的父子间细腻的情感使他们深受感动。在第1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的评选中,部分评委称该片“代表了中国电影的一个高度”。日本杂志《现代周刊》在报道中采访了日本著名作家山口正介,他表示本片让他回忆起童年:影片里的家庭构成和山口正介家庭一样,他很希望男士都来看此片。

美国影评人罗杰·埃博特(Roger Ebert)为该片打分三颗星(满分五星),称电影由旅程、对话、风景以及关于人的小故事组成。没有戏剧性的突发事件,并表示这部电影是如此简单明了,以至于被埋藏的情绪使他惊讶。远东电影节网站上有关该片的影评称赞该片是一部优秀的中国电影,两位主演十分投入,虽然没有达到一定高度,也缺乏一定的共鸣,但与其他大预算电影相比,节奏令人耳目一新,是一部值得观看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