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经历 学生时期 于是之,原名于皛,原籍天津,1927年7月9日生于唐山,后迁至北京。童年时期就读于北京孔德小学, 1938年毕业于北师大附小,初中就读于北师大附中,毕业后因家贫辍学。15岁起,他先后从事过仓库佣工、抄写员等工作。
1942年,他参加辅仁大学由学生组织的业余戏剧活动——沙龙剧团,在长安戏院参加演出了黄宗江编剧的《大马戏团》以及《第二代》、法国喜剧《牛大王》等剧目。三年后,他考入北京大学 西语系。
演艺时期 舞台演出
从北京大学西语系法语专业肄业后,于是之从此便正式加入职业话剧团体。从1946年初至1948年底,他先后加入祖国剧团、天津职业剧团,随剧团一起在平津等地演出了话剧《蜕变》《以身作则》《孔雀胆》《升官记》《黑字二十八》《称心如意》《家》《上海屋檐下》及《大团圆》等。1949年2月,他加入华北人民文工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前身之一)。
数十年来,于是之在话剧舞台上塑造了不少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1951年,他因在老舍名剧《龙须沟》中饰演程疯子一角而在剧坛出名,在塑造角色的过程中,他曾亲自前往拜访住在龙须沟附近的一位艺人,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学习与模仿他们的形象。同年,在歌剧《长征》中饰演领袖毛泽东,是1949年后最早饰演毛泽东的演员。1956年,出演由曹禺编剧的话剧《日出》,在其中饰演李石清。次年,出演郭沫若的话剧《虎符》中的信陵君,老舍《骆驼祥子》中的老马,以及由田汉编剧的话剧《名优之死》中的左宝奎。
1958年,他出演由田汉编剧的话剧《关汉卿》,饰演王和卿一角。同年,出演老舍名剧,在《茶馆》中塑造掌柜王利发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王掌柜善良、懦弱、既妥协又反抗的形象,奠定了他话剧表演艺术家的地位。《茶馆》以老北京一家叫裕泰的大茶馆的兴衰变迁为背景,展示了北京的社会风貌和各阶层的不同人物的生活变迁,曾获周总理“一出好戏”的赞誉,1980年以后,《茶馆》剧组还曾先后到前西德、瑞士、法国、日本、新加坡、加拿大等国家及地区访问演出。之后,他还陆续塑造了《女店员》中的宋爷爷、《丹心谱》中的丁文中以及《洋麻将》中的魏勒等舞台形象。1996年,他参演话剧《冰糖葫芦》。
此外,他为中国戏剧舞台所作出的贡献也使他获得了包括1989年中国话剧金狮奖“演员荣誉奖”、2006年表演艺术成就奖、2007年“国家有突出贡献话剧艺术家”称号、2009年首届中国戏剧奖终身成就奖在内的多个荣誉与奖项。
步入银幕
话剧之外,于是之也出演了不少经典电影。1952年,他与于蓝、牛犇联袂主演剧情电影《龙须沟》。
于是之于1959年与谢芳等人联合出演剧情电影《青春之歌》,该片由陈怀皑、崔嵬执导,杨沫编剧,讲述了知识女性林道静几经周折与磨难最终走上革命道路的故事,于是之在其中饰演了地主阶级的大少爷余永泽一角。次年,他与周正合作主演战争电影《以革命的名义》,饰演捷尔任斯基一角。1978年,与张瑞芳等人共同主演剧情电影《大河奔流》,他在片中饰演毛泽东,虽然戏份不重,但却是银幕上最早出现的毛泽东形象。次年,与郑榕等人联合出演剧情电影《丹心谱》。
1982年,他主演改编自老舍同名原著的剧情电影《茶馆》,饰演茶馆掌柜王利发一角。次年,出演由谢晋执导的革命传记电影《秋瑾》,该片讲述了革命志士秋瑾为追求真理而投身革命,最终为革命献出年轻的生命的故事,他在其中塑造了清末附庸维新的封建官僚贵福的形象,不仅为角色剃光头,更是刻画出了角色的复杂性格,凭借这一角色,于是之获得第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1992年,出演由丁荫楠执导的人物传记电影《周恩来》。该片立足于史实,展现了周总理为国家、为党的事业、为全中国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感人形象。
2005年,在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之际,于是之被评为“中国电影百位优秀演员”。
文学创作 于是之不仅是一位优秀的表演艺术家,同时,他也是北京人艺剧本创作和剧目建设的杰出组织者、领导者。
1961年,他与剧作家曹禺、导演梅阡先生合作编剧历史剧《胆剑篇》。同年,与表演艺术家英若诚、童超合作改编话剧《像他那样生活》。
1980年代初期,于是之身为剧本组领导,精心设计,聚集创作人才,建立起精悍的创作团队。在他的指导下,剧院创作并演出了多部优秀保留剧目。1982年,他指导创作话剧剧本《绝对信号》,这是一部话剧艺术新探索开山的先锋之作。次年,指导创作话剧剧本《小井胡同》,该剧描写北京城南一条小胡同从50年代至70年代的历史变迁和居民的命运,语言质朴,具有北京城特有的民俗风情。
于是之于1985年至1992年间担任北京人艺第一副院长,并于1985年当选为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1988年当选为北京市戏剧家协会主席。在此期间,于是之于1986年指导创作话剧剧本《狗儿爷涅槃》。次年,他根据自己多年的艺术创作和表演经验出版《于是之论表演艺术》一书,在全国戏剧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丰富发展我国的话剧表演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1988年,他创作了形似并神似《茶馆》且拟仿最成功的话剧剧本《天下第一楼》。1995年,他出版文学作品《论北京人艺演剧学派》,该书揭示了北京人艺演剧学派形成和发展的原因,并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内涵和特点加以描述,展现了人艺的发展历程。四年后,出版文学作品《情泉》。2017年,为纪念其逝世四周年,作家出版社出版文学作品《于是之家书》和《于是之漫笔》。
个人生活 于是之的舅舅是演员石挥,被称为“话剧皇帝”。于是之的妻子为李曼宜。
2013年1月20日,于是之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86岁。25日,北京人艺在首都剧场为他举办了“演员于是之追思会”,众多表演艺术家和剧作家等前往哀悼。
主要作品 参演话剧 时间
名称
1981
《请君入瓮》
1979
《王昭君》
1962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红岩》
1959
《女店员》《烈火红心》
1958
《关汉卿》《茶馆》
1957
《骆驼祥子》《虎符》
1956
《耶戈尔·布雷乔夫和其他的人们》
1951
《龙须沟》《长征》
1947
《上海屋檐下》《大团圆》
1946
《孔雀胆》《升官图》
1945
《蜕变》《以身作则》
1944
《牛大王》
资料来源
参演电影 周恩来饰丁荫楠1992 秋瑾饰贵福1983 茶馆饰王利发1982 丹心谱饰于文中1980 大河奔流饰谢铁骊、陈怀皑1978 以革命的名义饰捷尔任斯基1960 青春之歌饰余永泽1959 龙须沟饰程宝庆1952资料来源
编剧作品 时间
名称
类型
海报
1988年
《天下第一楼》
话剧
1986年
《狗儿爷涅槃》
话剧
1983年
《小井胡同》
话剧
1982年
《绝对信号》
话剧
1961年
《像他那样生活》
话剧
1961年
《胆剑篇》
话剧
资料来源
文学作品 时间
作品名称
出版社
作者
2007年
《于是之谈我演程疯子》
- - -
于是之
2002年
《于是之人生漫笔》
同心出版社
于是之
1999年
《情泉》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于是之
1995年
《论北京人艺演剧学派》
北京出版社
于是之
1994年
《戏剧对话》
- - -
于是之
1988年
《祭母亲》
- - -
于是之
1987年
《于是之论表演艺术》
中国戏剧出版社
于是之
资料来源
荣誉奖项 首届中国戏剧奖 · 终身成就奖2009年国家有突出贡献话剧艺术家 · - - - 2007年表演艺术成就奖 · - - - 2006年中国话剧金狮奖 · 演员荣誉奖1989年第四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 最佳男配角奖1984年人物评价 于是之的表演风格本色自然,含蓄深沉且富含诗意。(杭州日报评)
他格外偏爱具有深度思想的文艺作品和形象鲜明的人物角色。他所追求的艺术特色是真实朴素而非矫揉造作,这种追求在他的表演风格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可以说他的艺术完全来自于生活。他所创造的舞台形象同样具有深刻的思想感情,角色丰满,色彩鲜明,且一以贯之地忠于生活。而正是这一点使他的角色具备了经久不衰的魅力,进一步加深了作品和角色的内涵。可以说,他对人物的深刻理解,常常使他的表演具有一种思想丰富、意境悠远和回味不尽的艺术魅力。(《人民戏剧》评)
他的表演既体现出对生活高度凝炼的感性认识,又充满了耐人寻味的审美价值。他善于总结,融生活与艺术为一体,把表演技巧深隐于形象创造之中,形成了独特的现实主义表演方式,并根据自己多年的艺术创作和表演经验著书,在全国戏剧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丰富发展我国的话剧表演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北京人艺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