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添(1914年6月18日—2003年12月13日),原名谢洪坤,出生于天津市,祖籍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中国内地男演员、导演、编剧。

谢添早年就读于天津英文商务专修中学。1936年,经胡蝶推荐参演了人生首部电影作品《夜会》,至此打开了电影事业的大门。抗战胜利前,参演了《日出》《雷雨》等话剧,后于1949年进入北京电影制片厂。1950年,主演了电影《民主青年进行曲》。1955年至1957年,谢添在北京电影学院导演专修班进修。1959年,出演了电影《林家铺子》,成功塑造了精明的林老板的形象。同年,编导了电影《水上春秋》,此后陆续导演了多部作品,为观众所熟知。

1980年,谢添凭借执导的电影《甜蜜的事业》获得了第三届百花奖最佳导演奖。次年,谢添执导了戏剧电影《七品芝麻官》,该作品获得第四届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1982年,谢添将老舍的著名小说《茶馆》搬上银幕,该作品荣获第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影片奖及文化部1982年优秀影片特别奖。1989年,谢添执导了电视连续剧《那五》,该剧获得中国电影制片厂电视连续剧一等奖。1997年,其在电影《红娘》中客串了和尚一角,凭借该角色获得第1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提名。

2003年12月,谢添于北京积水潭医院逝世,享年89岁。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谢添的:人物经历、个人生活、主要作品、荣誉奖项、人物评价、人物关系等介绍

中文名

谢添

原名

谢洪坤、谢俊

性别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籍贯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914年6月18日

去世日期

2003年12月13日

出生地点

中国天津市

出生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职业

演员、导演、编剧

代表作品

《林家铺子》《甜蜜的事业》《七品芝麻官》《茶馆》

所获奖项

第3届百花奖最佳导演奖(1980年)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14年6月18日,谢添出生于天津市,祖籍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谢添原名谢洪坤,父亲是一名铁路员工,平素喜欢音乐、雕刻,能够品萧作画,而母亲则是一个电影迷。彼时电影幕布上面常放映卓别林的电影,谢添的母亲作为卓别林的铁杆粉丝,经常带儿子去电影院观看,以至于谢添也将卓别林当作是人生的榜样,对其日后的演艺生涯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幼年时谢添将床单当作幕布“登台出演”,他模仿卓别林的一招一式,台下的小观众不停叫好,使其朦胧的感受到艺术的魅力。谢添在天津读高中时,也曾与朋友一同创办过剧社,演出过《雷雨》。

演艺经历

话剧演艺之路

1933年,谢添开始在天津进行业余话剧演出,曾参加了鹦鹉剧社,出演田汉、曹禺等人的作品。1935年,他前往上海,加入“狮吼剧社”。

“八·一三”上海抗战前夕,人民的抗日气氛空前高涨,谢添加入了电影工作人协会,积极参加了进步话剧《保卫卢沟桥》的演出。不久后,其加入了上海影人旅行剧团,与沈浮等人离开了上海,前往成都参加话剧《流民三千万》等演出。

在剧团排演《日出》时,谢添对所饰演的张乔治一角进行了创新,将原本二十几岁的角色更改为两鬓斑白的中年人。通过表现人物复杂的社会背景,营造出更加显著的戏剧矛盾。这一设计为其赢得了较多的好评,原著作者曹禺也表示认可。

开启影坛生涯新篇章

1936年,谢添与上海“电影皇后”胡蝶结识,在向胡蝶讲述了希望在电影公司拍电影的想法后,胡蝶向洪深介绍了他。不久后导演李萍倩筹拍《夜会》,由于原定反面主演病倒,一时难以找到合适的人选,洪深便向导演推荐了谢添。通过试镜后,他参演了人生首部大银幕作品《夜会》,在片中扮演花花公子王度生,至此开启了电影生涯。该影片拍摄完成后,李萍倩为谢添起了一名,即谢俊。此后以谢俊的名义拍摄了《生死同心》《清明时节》等诸多电影。1937年,在袁牧之导演的《马路天使》中饰演一位由于遭到排斥而失业醉酒的落难公子,为了影片展现的更紧凑,导致谢添在影片中的戏份被删剪。但通过此次演艺经历,也使谢添获得了较大的收获,对他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提高自己的机会。

抗战胜利后,谢添加入“中央电影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三厂,由此进入了电影作品高产期,期间陆续出演了《风雪太行山》《圣城记》《郎才女貌》《13号凶宅》等影片。1949年,进入北京电影制片厂。次年,他在电影《民主青年进行曲》中饰演宋教授。1951年,谢添出演了电影《新儿女英雄传》,在片中饰演了汉奸张金龙。

电影与话剧双线发展

在电影领域不断开拓的同时,谢添也在话剧领域继续深耕。1942年,他参演了由沈浮创作的话剧《重庆二十四小时》,该话剧公映后,在重庆创下了连演七十多场的记录。此后,其在话剧领域不断开拓,陆续出演了《小人物狂想曲》《金玉满堂》等话剧。在话剧《雷雨》中,他先后饰演了周朴园、周萍、周冲、鲁大海和鲁贵五个角色。由于谢添成功的角色塑造,影剧界将其与蓝马、沈扬、黄宗江并列,誉称为“四大名丑”。

1952年,谢添在电影《六号门》中饰演了压榨工人的少爷马金龙。为了深入角色内心,他与演员们一起前往天津六号门一带体验生活,访问码头工人,感受工人对压迫剥削者的阶级仇恨。该影片也成为了文化部1949一一1955年授奖优秀影片之一。1954年,主演了电影《无穷的潜力》,在影片中饰演轧钢厂老工人孟长有。为了演好这个角色,他前往鞍钢,与劳模孟泰等人成为了好朋友,彼此在一起生活劳动。

1955年,谢添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专修班学习。1959年,主演了由茅盾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林家铺子》,饰演旧社会小商人林老板。由于谢添年少时经常去开铺子的同学家中,在做功课的同时,他喜欢观察来往客人的言谈举止,这段经历也为他塑造林老板这一角色提供了助力。拍摄《林家铺子》时处于夏季,谢添需要穿着一身丝棉袄进行拍摄,尽管条件艰苦,但谢添总能很快进入角色状态,被艺术家王晓棠评价为一位真正从内心出发的好演员。该片也成为香港所举办的世界电影史10部杰作展映中唯一一部入选的中国影片。

毅然转战导演工作

1957年,谢添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专修班毕业后,便以主要精力从事导演工作。1958年至1959年,陆续执导了《探亲记》《欢天喜地》《水上春秋》等影片。1961年,上影厂筹拍《鲁迅传》,为了更好的塑造阿Q这一形象,谢添学着模仿阿Q走路、看人等动作形态,甚至尝试装扮了阿Q的造型。但由于多种原因,该作品未能完成拍摄。

在表演中谢添不喜欢模仿,在导演领域亦是如此。为了在话剧舞台上面进行创新,他在拍摄影片《洪湖赤卫队》时第一次尝试将歌剧放在实景中,同时用电影的手法进行拍摄,该作品使歌剧第一次从舞台上解放出来。拍摄该影片时条件比较艰苦,其中有部分戏是在冬天拍的,由于摄影棚里较为湿冷,为避免演员说出台词时都是哈气,每次拍摄之前他们依靠喝凉水降温,使夏天的场景更加真实。电影上映后反响热烈,其中诸多经典唱段也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流传。

1961年,谢添开始转战儿童电影赛道,拍摄了儿童电影《花儿朵朵》。1964年,执导了儿童电影《小铃铛》。由于主演人员中包含了小演员,因此谢添经常在现场亲自示范,引导孩子拍摄电影中的镜头。该作品荣获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同时该电影也先后与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

由于自小便受到喜剧大师卓别林的影响,因此谢添对喜剧更为热爱。1962年,他执导了人生首部喜剧作品《锦上添花》,该影片不仅解了北影厂没有喜剧的“燃眉之急”,同时上映后反响热烈,激发了他继续拍摄喜剧片的热情。文革中,谢添曾被打为右派,在牛棚里度过一段煎熬的岁月。进入1979年,其导演生涯进入转折期,陆续执导了多部喜剧作品,同时斩获多个奖项。在执导喜剧电影《甜蜜的事业》时,他让演员们观看卓别林的电影《摩登时代》,并向演员表达自己对于喜剧电影表演的看法。同时由于在影片中饰演田五宝的李连生较为羞涩,谢添便临时决定将原定的“男女拥抱”改为“女跑男追”,也因此成为了中国电影史上一个经典的桥段,这一桥段也成为了八十年代的“恋爱教科书”。在影片拍摄过程中,其邀请著名音乐家吕远和唐诃为影片配乐,并大胆的选择轻音乐。该片的主题曲《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在听众最喜爱的15首歌曲的评选活动中位列第三。凭借对电影创作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谢添获得了第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导演奖。

同年,导演了戏曲电影《七品芝麻官》,并邀请豫剧表演艺术大师牛得草在剧中饰演不畏权势得县官唐成。影片中念状纸时大叫“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以及公堂上芝麻官变大变小的镜头成为经典片段。在拍这两个镜头时,谢添十分认真,连续几天将牛得草的身体固定在滑动车上进行推动拍摄,直至达到满意的结果。1981年,《七品芝麻官》获得了第4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项。

影视生涯稳步前行

1980年,谢添执导了电影《丹心谱》。同年,在电影《繁花似锦》中担任导演及美术指导的工作。1982年,谢添执导了由老舍先生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茶馆》。在决定拍摄之初,谢添认为既不能脱离原作的精神,也要使观众得到电影艺术的享受,因此肩负着巨大的压力。于是谢添与编剧及演员共同探讨研究,最终确定了电影的拍摄基调。李翰祥曾建议谢添亲自饰演王老板,但谢添却直接拒绝了,只因为《茶馆》反映的是旧社会中的老北京生活,而自己对此并不熟悉。影片中饰演常四爷的郑榕表示,谢添对于《茶馆》具有浓厚的感情,以至于废寝忘食,注入了全部的心血。影片上映后,老舍先生的夫人胡絜青予以高度评价,表示电影没有丢掉原著《茶馆》的魂。1983年,《茶馆》获得了第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影片奖。

1984年,谢添导演了喜剧电影《生财有道》。1987年,谢添开始转向电视剧领域,执导了电视连续剧《哀乐江湖》。次年,谢添导演的电视剧《那五》开播,由冯巩、倪萍等主演,该剧于1989年获得了全国电影制片厂优秀电视剧一等奖。1997年,谢添参演了人生最后一部银幕作品《红娘》,客串和尚一角。接到剧本时由于角色与本人的生活距离较远,为了更好的塑造角色,谢添前往庙中拜访了几位方丈。同时他还不辞辛苦地练习盘腿,一坐就是四十分钟,最终谢添塑造出了平静如水的方丈形象。凭借该角色的出演,谢添于1999年获得第1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提名。

2003年12月,谢添于北京积水潭医院逝世。

个人生活

谢添的夫人名为杨雪明,曾担任北京制片厂演员、剪辑师。二人育有四个子女,长女谢绵早年定居加拿大,长子谢钢及小儿子谢平长年从事影视工作。小女儿谢联是总政话剧团的演员。

谢添在演完电影《红娘》后,进行了脑血栓手术,此后身体日渐愈下。由于感染了病毒性感冒,引发多脏器衰竭,于2003年12月病逝,享年89岁。谢添临终前留下遗嘱,要求去世后不举行任何仪式,只将骨灰撒入天津临近的渤海之中。

主要作品

参演电视剧

谢添夜会1936谢添清明时节1936谢添生死同心1936谢添母亲的秘密1937谢添马路天使饰落难公子1937-12-31谢添压岁钱饰小三子父1937-01-01谢添风雪太行山1940谢添圣城记1946谢添追1947谢添郎才女貌1947谢添深闺疑云饰赵怀今1948谢添满庭芳1948谢添13号凶宅1948-01-01谢添民主青年进行曲饰Professor Song1950-02-01谢添新儿女英雄传饰张金龙1951-03-08谢添走向新中国饰总经理1951-01-01谢添六号门饰Ma Jinlong1952-02-01谢添风筝饰古董店主1958-12-17

数据来源:

导演作品

播出时间

剧名

类别

备注

海报

业余话剧舞台艺术片

电影

未定稿

1958/2/1

《探亲记》

电影

导演

谢添

1959/2/1

《水上春秋》

电影

导演、编剧

谢添

1959/2/1

《欢天喜地》

纪录片

导演

1960/2/1

《春暖花开》

电影

导演、编剧

1960/2/1

《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

电影

导演、编剧、演员

谢添

1961/2/1

《 花儿朵朵》

电影

导演、编剧

1961/1/1

《洪湖赤卫队》

电影

导演,演员:饰张副官

谢添

1962/1/1

《锦上添花》

喜剧

导演、编剧

谢添

1964/2/1

《小铃铛》

电影

导演、编剧

谢添

1965/2/1

《三朵小红花》

戏曲

导演

谢添

1966

《业余话剧舞台艺术片》

纪录片

导演

1977/2/1

《春天》

纪录片

导演

1978/2/1

《黑三角》

电影

导演

1979/1/1

《七品芝麻官》

喜剧 戏曲

导演

谢添

1979/1/1

《甜蜜的事业》

喜剧

导演

谢添

1980

《繁花似锦》

纪录片

导演、美术指导

1980/2/1

《丹心谱》

电影

导演

1982/2/1

《茶馆》

电影

导演、编剧

谢添

1984/2/1

《生财有道》

喜剧

导演

谢添

1986/1/1

《小铃铛(续集)》

电影

导演

1987

《哀乐江湖》

电视剧

导演、编剧

1988/2/1

《烟花泪》

戏曲

导演

谢添

1988

《那五》

电视剧

总导演

谢添

1992

《大青椒·红苹果》

电视剧

导演

数据来源:

荣誉奖项

影视荣誉

第1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 最佳男配角提名1997 / 红娘第三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 最佳导演获奖1979 / 甜蜜的事业

数据来源:

个人荣誉

获奖时间

奖项名称

获奖作品

获奖情况

1980

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

《小铃铛》

获奖

1981

第4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七品芝麻官》

获奖

1981

第4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戏曲片奖

《七品芝麻官》

获奖

1982

文化部1982年优秀影片奖特别奖

《茶馆》

获奖

1983

第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奖

《茶馆》

获奖

1989

全国电影制片厂优秀电视剧一等奖

《那五》

获奖

数据来源:

人物评价

谢添为艺术而生,他的生命已融入艺术之中,他的心灵也如艺术般永远那么美好,那么博大,那么灿烂。——秦志钰《电影创作》

谢添理解了角色的内心境界,所以把林老板这样一个既悲惨又残忍的人物通过自己的表演体现出来,用自己血肉之躯再现了一个林老板。——柳戈《当代电视》

谢添是那个时代杰出电影人的代表,他的去世,可以说是让那个时代的电影变成了历史,但他的不朽作品留了下来。他把一生都留给了电影,为我们留下的是一种彻底的敬业精神。——冯骥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