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广州市下辖区,地处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介于东经113°15′55″~113°26′30″,北纬23°6′0″~23°14′45″之间,面积约136.62平方千米,占广州市总面积的1.8%。2021年末,天河区常住人口有223.86万人。境内居住着56个民族,主要少数民族有壮族、土家族、回族、苗族和满族。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天河区的:历史沿革、行政区划、自然地理、人口、政治、经济、人文、社会事业、交通、风景名胜、对外交流、人物、荣誉等介绍

中文名

天河区

面积

约136.62平方千米

气候类型

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理位置

广州市中心地带

地理坐标

东经113°15′55″~113°26′30″,北纬23°6′0″~23°14′45″

行政类别

下辖地区

21个街道

行政区划代码

440106

人口

223.86万人(2021年末常住人口)

语言

粤方言

GDP

6012.20亿元(2021年)

人均GDP

26.78万元(2021年)

著名景点

华南植物园等

车牌代码

粤A

邮政编码

510630

政府驻地

天河区天府路1号

电话区号

020

知名高校

华南理工大学

火车站

广州东站

简介

天河区地势由北向南倾斜,形成低山丘陵、台地、冲积平原三级地台。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宜人。境内直入珠江的河涌有13条,天河公园中心湖坐落于境内。拥有天河飘绢、正佳广场、华南植物园等景点。教育资源优渥,截至2020年末,天河区境内有“211工程”学校、985工程高等院校华南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31所。

天河区历史悠久,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形成有最早的村落建筑。宋代起至民国前,属番禺县。1985年5月24日,析广州市市郊区置天河区。截至2021年10月31日,天河区下辖21个街道。区人民政府驻天河区天府路1号。

天河区交通便利,已建成由地铁、快速公交系统(BRT)、火车站等构造而成的多层次城市交通体系。天河区是中国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百强区。2021年,天河区地区生产总值(GDP)6012.20亿元,比2020年增长8.2%,总量连续15年位列广州市第一。形成了以金融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商贸业、高端专业服务业、现代都市工业为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格局。2022年12月,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区”。

历史沿革

名称来历

天河区因辖区内曾有天河机场及天河村、天河体育中心等而得名。

建制沿革

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

春秋时期,属百越。

战国时期,属扬越。

唐贞观年间(627~649年),龙眼洞村建有石门庙,为最早的村落建筑。

宋代起至民国前,属番禺县。

1921年,天河境域西部沙河地区属广州市,东部东圃地区仍属番禺县鹿步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天河地区基本上属番禺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辖区隶属也曾多次变更。

1973年10月至1985年5月建区前,辖区全部归属广州市郊区。

1985年5月24日,析市郊区分出,成立天河区。

行政区划

截至2021年10月31日,天河区下辖21个街道。区人民政府驻天河区天府路1号。

天河区下辖区划

五山街道

员村街道

车陂街道

沙河街道

石牌街道

沙东街道

天河南街道

林和街道

天河南街道

林和街道

兴华街道

棠下街道

天园街道

猎德街道

冼村街道

元岗街道

元岗街道

黄村街道

长兴街道

龙洞街道

凤凰街道

前进街道

珠吉街道

新塘街道

参考来源: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天河区是广州市中心城区,地处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介于东经113°15′55″~113°26′30″,北纬23°6′0″~23°14′45″之间,东到吉山狮山、前进深涌一带,与黄埔区相连;南到珠江,与海珠区隔江相望;西到广州大道与越秀区相接;北到筲箕窝,与白云区相邻。面积约136.62平方千米,占广州市总面积的1.8%。

天河区

地质

中部台地区地质较为复杂。元岗天河客运站至石牌华南师范大学地下有花岗岩残积土层,遇水极易软化崩解。五山地下有孤石群,硬度高。

震旦纪时期,天河一带地壳大幅度下降,沉积了一套海相类复理石泥砂质建造。早古生代末,加里东运动引起南北向挤压作用和热作用,产生强烈的褶皱、断裂以及区域变质作用和混合岩化作用,致使震旦纪及早古生代沉积的岩石遭受强烈的区域变质作用和混合岩化作用,形成一系列东西走向的构造形迹。加里东运动结束了华南加里东地槽的历史,从泥盆纪开始,天河一带进入了相对稳定的准地台发展时期。由于在加里东运动,形成了海陆交互的含煤砂泥质建造。中生代中三叠纪末的印支运动,使天河一带由相对稳定的准地台阶段转入大陆边缘活动带发展阶段,印支运动后海水退出,形成内陆盆地及晚三迭一早侏罗世的含煤碎屑沉积。侏罗纪一白垩纪发生的燕山运动,使整个区域发生上升剥蚀而缺失中晚侏罗世的沉积。侏罗纪末期,燕山运动仍以断裂活动为主。白垩纪末,区内又发生了一次较强烈的断裂活动,即晚期燕山运动,产生了一系列的北西向断裂。中更新世以来,进入了地壳间歇性升降阶段,海平面交替变化引起海进、海退。晚全新世,海水逐渐退出。

地形地貌

天河区全区地势由北向南倾斜,形成低山丘陵、台地、冲积平原三级地台。分三个区域:北部是以火成岩为主构成的低山丘陵区,海拔222~400米;中部是以变质岩为主构成的台地区,海拔30~50米;南部是由沉积岩构成的冲积平原区,海拔1.5~2米。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包括冲积平原、宽谷、盆地)86.84平方千米,占63.34%,丘陵28.41平方千米,占20.72%;台地21.85平方千米,占15.94%。

北部低山大体以筲箕窝水库为中心分东西两面排列,并以此为天河区与萝岗区、白云区分界。全区最高处为大和嶂,海拔391米,位于北部,山脊分界处南北分别为天河区渔沙坦村与白云区太和镇。以大和嶂为基点往东与萝岗区的分界主要有杓麻山(388米)、凤凰山(373.3米)、石狮顶(304米)等海拔261~388米的11个山头,往西与白云区分界主要有洞旗峰(312米)等海拔147~312米的9个山头。筲箕窝水库以南有火炉山(322米)。北部中央低处形成筲箕窝、龙洞和华南植物园等水库、宽谷和盆地。中部台地从东到西分布有吉山台地和五山台地。五山台地中有突出的瘦狗岭(131米)。南部冲积平原分布在广深铁路以南珠江沿岸前进、车陂、员村、石牌、猎德一带,并有7涌一湖。

气候

天河区因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宜人。春夏秋冬四季不明显,冬天无雪。多年平均气温22.5℃,1月平均气温15℃,7月份平均气温30℃,平均气温年差13.9℃,生长期年平均360天,无霜期年平均341天,最长达365天,最短为35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960小时,年总辐射470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2145.3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数为151天。降雨多集中于4~10月,占全年的81%,尤其以5~6月雨量最大,占全年的32.8%。

水文水利

天河区境内河道属珠江流域,江岸线总长10.49千米。境内直入珠江的河涌有13条,从东到西依次为乌涌、深涌、石溪涌、车陂涌、油脂厂涌、简下涌、棠下涌、程界东涌、程介西涌、员村涌、谭村涌、猎德涌、沙河涌,另有西边坑在新塘街道横岗工业区附近流入车陂涌。全区河涌总长90.467千米。最长的车陂涌发源于北部山区的龙洞水库,向南蜿蜒而下,汇合多条山溪最后经车破村址注入珠江。集雨面积80.6平方千米,主涌长度18.3千米。有一个湖泊为天河公园中心湖。

天河区

自然灾害

天河区主要自然灾害为台风、暴雨。2012年8月,受暴雨影响,广州天河立交等低洼地段遭浸水。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天河区人均占有的土地越米越少,可以开发利用的土地已经不多。1990年,全区总面积141.27平方千米,折合为211926.19亩,人均占地面积0.49亩。1991年起,天河区耕地平均每年减少1000亩。1993年,天河区土地面积147.77平方千米,折合221677.16亩,人均占有土地面积为0.45亩。至2020年末,天河区未完全开发的土地仅有地形坡度大于25度且难于利用的低山丘陵土地42平方千米,主要集中在区东北部。

水资源

天河区地下水资源丰富。其中,已开发的有珠村矿泉水、龙眼洞矿泉水、凤凰山矿泉水,珠村开发的“珠碧泉”矿泉水,龙洞广州天河天然矿泉水厂开发的洞旗峰矿泉水。尚未开发的还有位于沙河禺东西路军体院一带的矿泉水源。此外,新塘、吉山、龙洞、渔沙坦一带丘陵台地有百年井泉。

矿产资源

天河区矿产资源主要有铋、钨、花岗石、铝等。铋、钨分布于龙眼洞南社水冲岭、白虎窿一带,深窿、大窝、崩岗等处也有。1956年中国在该地开办过金属矿物场,开采矿石两年后停办。铝分布于马坑园村东侧,其含铝量高达23%~28%,被称为铝质泥,储量不详。20世纪60年代开采,加工成泥粉,出售给车陂水厂和郊区铝厂,数量已超过15000吨。20世纪80年代停采。

花岗石主要分布在北部的岑村火炉山和龙眼洞的洞旗峰一带。早在1951年,火炉山就有东升石矿场开始采石。至1991年,火炉山下有市东升石矿场、凌塘、新塘等石材场,洞旗峰下主要有市派安石矿场和龙眼洞石场,还有元岗、长湴等石材场,大小石场共44个。1995年后,为保护生态环境,石场陆续关闭。河沙分布于沙河涌等河流。1991年前,尚有沙河涌等河涌上游的河沙可采用为建筑材料。后来由于环境污染,河水变浊,可利用的河沙逐渐减少。2000年起,已无河沙可采。

地下木材资源

天河区长湴村一带曾是沼泽地,地下六七米深处有古河道和林木。20世纪60年代,村民采掘深至2.5米时发现泥层中尚有未腐透的乔木。

生物资源

天河区植物主要为季风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灌草丛等群落品种,共有30多个科、50多个属、100多个品种。主要有马尾松、杉、柠檬按、细叶按、台湾相思、樟树、山茶树、竹、苦楝、岗松、鹤鸪草、芒箕。主要的动物有小家鼠、褐家鼠、田鼠、蝙蝠等哺乳类,家燕、麻雀、白鸽、鹧鹄、白头翁、绣眼鸟、翠鸟、斑鸠、夜鹰、杜鹃、喜鹊、鹭、小白腰、雨燕、猫头鹰、画眉等鸟类。

人口

人口数量

2021年末,天河区常住人口有223.86万人,下降0.6%;户籍人口有104.93万人,增长3.8%;户籍人口出生数为1.04万人,出生率10.1‰,死亡率3.3‰,自然增长率6.8‰。

民族构成

天河区56个民族齐全,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为壮族、土家族、回族、苗族和满族。

政治

现任领导

中国共产党广州市天河区委员会书记

陈加猛

天河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

蓝小环

天河区人民政府区长

陈建荣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河区委员会主席

邵国明

参考来源:

经济

综述

天河区是中国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百强区,位列第二。2021年,天河区地区生产总值(GDP)6012.20亿元,比2020年增长8.2%,总量连续15年位列广州市第一。三次产业比例为0.03:7.45:92.5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0亿元,增长0.2%;第二产业增加值447.81亿元,增长5.5%;第三产业增加值5562.39亿元,增长8.5%。人均GDP26.78万元,增长12.0%。

天河区形成了以金融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商贸业、高端专业服务业、现代都市工业为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格局。2021年,五大主导产业增加值4134.08亿元,增长8.1%,占GDP比重68.8%。其中,金融业增加值1189.79亿元,增长4.9%,占GDP比重19.8%;新一代信息技术增加值1105.70亿元,增长7.9%,占GDP比重18.4%;现代商贸业增加值820.75亿元,增长16.7%,占GDP比重13.7%;高端专业服务业增加值675.19亿元,增长4.8%,占GDP比重11.2%;现代都市工业增加值342.65亿元,增长7.9%,占GDP比重5.7%。

农业

天河区农业几乎可以忽略不计。2020年,天河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8.93亿元,仅占全区GDP的0.17%。2021年,天河区第一产业仅占全区GDP的0.03%。然而,该区农业生产经营并没有消失,借助科技创新实力,反哺农业向数字化转型,形成种业研发、数字农业、都市农业等新型农业产业形态。境内有广州市畜牧总公司、广州风行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广垦畜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华农大种业有限公司等农业企业被列为“2021年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

工业

在天河区“十四五”规划中,将现代都市工业列为主导产业之一。2021年,天河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38.32亿元,增长8.6%。大型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39.07亿元,增长10.7%;中型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7.49亿元,增长21.3%;小型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31.76亿元,下降6.3%。分行业看,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98.16亿元,增长2.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40.16亿元,增长10.2%。2022年10月,天河区有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广州无线电集团有限公司2家企业入选广东制造业企业100强。

商业

天河区拥有天河路商圈、珠江新城商圈、天河东部新商圈等三大商圈。其中天河路商圈是中国高端商贸集聚区之一,不到3千米长的天河路,沿线分布着太古汇、天环广场、万菱汇、正佳广场、天河城、VT101维多利广场等23个综合商贸载体。2021年,天河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50.64亿元,增长15.1%,占全市比重20.3%。主要商品中,限额以上新能源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09.8%,限额以上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额增长57.8%,限额以上石油制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24.0%。网上零售保持较快增长,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249.87亿元,增长38.3%。

金融业

金融业是天河区第一大主导产业。天河区已经形成天河中央商务区-广州国际金融城总部金融聚集区,着力发展总部金融、科技金融等特色金融。2020年,金融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规模占广州市接近一半。2021年,广州期货交易所在天河区揭牌;年末全区持牌金融机构达243家,占广州市比重达70%以上。

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是天河区的优势产业。2021年,天河区现代服务业增加值4300.69亿元,增长7.2%,占GDP比重71.5%。全区规模以上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合计3430.81亿元,增长13.7%。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2184.75亿元,增长11.0%。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725.73亿元,增长17.1%;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451.06亿元,增长20.3%;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44.23亿元,增长31.6%;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营业收入25.04亿元,增长14.2%。境内的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被列为“2022广东服务业企业100强”。

天河区是中国软件业最集中的区域之一。2019年,天河区规模以上软件企业1350家,占全市总数的58.4%;营业收入2083亿元,是广州市首个软件业营收超过2000亿元的城区。有网易、酷狗、UC等中国互联网百强企业。根据《广州市天河区软件产业发展规划(2020年-2025年)》,软件产业将成为天河区重点发展的产业,成为大湾区软件产业先导区。预计到2025年,全区软件业务收入突破5000亿元。

人文

文物古迹

天河区重点文物古迹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新一军印缅阵亡将士公墓、粤军第一师诸先烈纪念碑、刘氏家庙、云从龙墓,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黄埔军校燕塘分校旧址。另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朱执信墓(衣冠冢)、李是男慕、邓世昌衣冠冢、林伟民墓、沙基惨案烈士墓、粤军第一师诸先烈纪念碑、陈恭尹墓、朱澄墓、中山大学石牌旧址建筑、毛泽东视察棠下农业生产合作社旧址、石仁窿蓄水湖碑、胡汉民墓、许应鑅墓、晴川苏公祠、秦悦会家族慕、周总理视察岑村纪念旧址等。

天河区省级及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名称

时代

文物类型

地址

级别及批次

黄埔军校燕塘分校旧址

1925~1929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

国保第八批(2019年)

粤军第一师诸先烈纪念碑

1937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广州市天河区兴华街道建武社区

省保第十批(2022年)

新一军印缅阵亡将士公墓

1947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广州市天河区

省保第八批(2015年)

云从龙墓

古墓葬

广州天河区兴华街银河村五仙桥马仔岭云家山

省保第五批(2008年)

刘氏家庙

1900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广州天河区广州大道北2号

省保第五批(2008年)

参考来源:

民俗节庆

  • 天河乞巧习俗

天河乞巧习俗以珠村为代表。乞巧习俗起于汉代。分为“摆大七娘”和“摆小七娘”两种形式。“摆小七娘”多由单家或联户举行,在自家厅堂进行;“摆大七娘”要在大祠堂举行,隔几年举行一次。分为摆巧拜仙、乞巧、吃七娘饭及看七娘戏。“摆巧”制作如斋塔、芝麻香、鹊桥景观、七娘盘、七夕公仔等传统七夕工艺系列作品。2011年,天河乞巧习俗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 摆中元

“摆中元”是天河区车陂传统文化活动。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日举办“摆中元”,活动有拜祭天官、地官和水官,祈求风调雨顺。“摆中元”的手工艺品及仪式与乞巧节相似,但是并不是乞巧节。

  • 扒龙舟

粤语中俗称的“扒龙舟”即龙舟竞渡,是一项具有水乡特色的民间游艺娱乐活动,主要活动有起龙、采青、赛龙、探亲、招景、趁景、吃龙船饭、唱大戏、藏龙、散龙等环节。每到端午,有河涌的村落都要举行龙舟竞渡,主要流行于车陂、珠村、猎德、棠下。2017年5月,车陂龙舟景被列入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天河区

  • 迎春花市

·迎春花市是岭南地区的春节习俗,沿袭了广府文化“讲意头”的传统。1986年,天河区举办了第一届迎春花市,此后年年举办。该活动从从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持续至除夕,通过搭建花市牌楼、摆卖年花营造过年喜庆气氛。摆放的花卉都是寓意美好的花卉,如金桔,粤语中“桔”和“吉”同音,象征大吉大利;桃花,象征大展鸿图(桃)等。

天河区

美食特产

天河区历史上曾有不少农业土特产,例如东圃的糯米和葛、燕塘竹笋、石牌香芋、洗村和石牌的藿香、猎德的杨桃和蚬,以及黄村至珠村一带的各类水果等,还有歧山黄皮、宦溪妃子笑荔枝、沙东吊丝丹竹笋等。但随着城市化迅速推进,天河区仅剩有沙河粉和白云猪手。白云猪手创始于白云山能仁寺,后在山下沙河墟发扬光大。天河建区之初,白云猪手是沙河食品厂的名牌产品,现己成为广州市的一道名菜。沙河粉创始于清末民国初的沙河镇,由山泉水浸泡的大米磨成的米浆蒸制而成,既可作街头小食品,又可作正餐主食。2011年5月,沙河粉制作工艺被列入广州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方言

天河区辖内以使用粤方言为主,天河区所在的广州市区是粤方言的中心,是所有粤方言区的标准语。相对应普通话的4个声调,粤语有9个。另外,在风凰街道的渔沙坦村和柯木塑村、沙河街少数地段等客家人聚居地,日常以使用客家方言为主。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天河历来重视教育。清代,该地有6所社学和7所书院。其中,禺山书院发展演变为今广州市第十八中学。民国时期,广东军事改治学校和中山大学也创办与境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广东省有5所普通高校,天河地区就有华南工学院、华南农学院、华南师范学院3所。而后,暨南大学在此复校,大批大中专学院和科研单位兴办。截至2020年末,天河区境内建有普通高等院校31所。

天河区主要高校

学校名称

办学层次

学校名称

办学层次

华南理工大学

“211工程”学校、985工程

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校本部)

专科

暨南大学

“211工程”学校

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专科

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区)

“211工程”学校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

专科

华南农业大学

本科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校本部)

专科

广州体育学院

本科

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专科

星海音乐学院(沙河校区)

本科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专科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校本部)

本科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天河校区)

专科

广东金融学院(校本部)

本科

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天河校区)

专科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广州校区)

本科

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天河校区)

专科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五山校区

专科

广东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天河校区)

专科

燕岭校区

专科

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专科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天河校区)

专科

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专科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专科

南华工商学院(天河校区)

专科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专科

私立华联学院

专科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天河校区)

专科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广州校区)

专科

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专科

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

专科

参考来源:

科技事业

2021年,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广东省分院落户天河区。广州(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天河基地累计入驻创新项目27个,孵化具有国际引领性、突破性成果15项;全年专利授权量3.19万件,增长19.4%。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6847件,增长45.8%。PCT国际专利申请量442件,增长27.3%;高价值发明专利量1.12万件,占广州市比重30.0%;商标有效注册量44.92万件,增长18.7%;10项成果入选国家科学技术奖,占广州市比重45.5%。

文化事业

截至2021年末,天河区有2个区级文化馆总馆,均为国家一级馆,21个街道文化馆分馆,21个街道图书馆分馆,20个社会合作图书馆分馆,26个学校图书服务点。全年举办群众文化活动1792场,公益文化艺术普及活动220场。

截至2022年4月29日,天河区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

天河区省级及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项目名称

级别

申报单位

项目类别

公布时间/批次

七夕节(天河乞巧习俗)

国家级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

民俗

2011年(第三批)

咏春拳(广州天河)

省级

广州市天河区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2015年(第六批)

端午节(车陂龙舟景)

省级

广州市天河区

民俗

2022年(第八批)

参考来源:

体育事业

截至2021年末,天河区共有体育场地3733个,体育场地面积344.30万平方米,人均场地面积1.54平方米/人;全民健身路径371条。年内,参加广州市第十八届青少年运动会,夺得金牌98枚。

天河区主要体育场馆

类别

体育场馆

类别

体育场馆

田径

天河体育场

篮球

天河体育中心篮球场

广东奥林匹克体育场

沙东街沙和社区篮球场

足球

天河体育中心足球场

石牌街冠军社区篮球场

广东奥林匹克足球场

天园街农园局篮球场

黄村街文体中心足球场

长兴街岑村篮球场

长兴街中科院化学所足球场

网球

天河体育中心网球场、网球馆

凤凰街银排岭公园足球场

麦多网球俱乐部

龙洞街龙汇龙洞文化体育广场足球场

马会网球场

天河南街天河村小型足球场

羽毛球

员村工人文化宫体育馆羽毛球场

珠吉街足球场

广州市羽毛球运动管理中心

长兴街省科学院足球场

游泳

天河体育中心游泳馆

保龄球

广州大世界保龄球馆

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游泳馆

棒球

天河体育中心三井少年友谊棒球场

员村工人文化宫游泳池

参考来源:

医疗卫生

截至2021年末,天河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909个,包括:54个医院,844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8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个其他卫生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1.38万张;全区社会办医院床位数3420张,占医院床位总量比重为25.4%。在岗职工3.63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96万人,注册护士1.40万人,执业(助理)医师1.08万人,中医执业(助理)医师0.13万人。天河区主要综合性大医院有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三甲)、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三甲)、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三甲)、武警广东总队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三甲)、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州复大医疗有限公司复大肿瘤医院等。区属医院有天河区中医医院、天河区妇幼保健院、天河区人民医院。

社会保障

2021年,天河区向困难群众发放各类社会救助金3252.2万元,救助流浪乞讨、露宿人员934人次。提供“家政+养老”服务累计服务2568人,累计服务6.46万人次。养老“大配餐”服务中,104个长者饭堂为2.1万名老人提供就餐服务,累计服务145万人次,送餐服务9146人次;发放70周岁及以上长者79.7万人次,长寿保健金4910万元。

人居环境

2021年,天河区全年空气质量达标321天,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68,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87.9%。NO2、PM10、PM2.5和O3第90百分位浓度分别增长5.3%、9.8%、4.5%和6.6%;SO2和CO第95百分位浓度持平。棠下涌水质指数下降2.9%,猎德涌水质指数下降12.7%,车陂涌水质指数下降34.2%。珠江猎德断面水质为Ⅳ类,五日生化需氧量浓度下降11.1%,化学需氧量浓度上升7.1%,总磷浓度上升5.3%,氨氮浓度持平。

交通

综述

天河区交通便利,已建成高速公路、地铁、快速公交系统(BRT)、火车站等构成的多层次城市交通体系。

公路

天河区境内有广深高速公路、北环高速公路、广汕公路、华南快速干线经过。广深高速公路从西往东经过辖区中部,西起点位于沐陂广氮立交桥,西连环城高速公路,经萝岗区往东到深圳。北环高速公路从西往东,到沐陂广氮立交桥转向南,经东圃大桥南接海珠区。广汕公路从西往东经过辖区东部。西起点位于龙洞,西连天源路,经萝岗区往东到汕头。华南快速干线从北往南经过辖区中部,北连白云区,经华南大桥南接海珠区。

天河区

铁路

天河区有广深铁路过境17千米,广州火车东站位于境内。广州火车东站原为广九铁路天河站,1988年改现名。1980年,开通广州至香港九龙直通车。

航空

天河区历史上曾先后建有5个机场,包括燕塘机场(1912年荒废)、石牌跑马场机场、广州天河机场(已废置)、黄村机场、岑村机场;其中石牌跑马场机场开通过中国首条国际航线,1938年停航;仍在使用的机场是岑村机场,是广东省公安厅警务飞行队直飞基地。

公共交通

  • 快速公交系统

天河区建设有快速公共交通系统,该公交系统西起天河体育中心,东至黄埔夏园,共设有共设26个站点,达到轻轨服务水准。

  • 地铁

截至2020年末,经过或者始发、终点站在天河区内的地铁线有6条,分别是1号线、3号线、4号线、5号线、6号线和21号线。

  • APM线

APM线全称广州珠江新城旅客自动输送系统,于2010年11月8日开通,全长约4千米,地处广州城中轴线,穿过珠江,连接天河区和海珠区。APM线列车只有两节车厢,没有驾驶室,运行全部实现自动化控制。

风景名胜

综述

天河区旅游资源丰富,融汇有都市观光、时尚购物、生态科普和休闲健身等特色和亮点,拥有广州火车东站水景瀑布(天河飘绢)、天河城、正佳广场、太古汇、华南植物园、天河公园、羊城晚报创意园和花城广场等景点。截至2022年6月30日,天河区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点)3家,其中4A级景区2家,3A级景区1家。

天河区A级景区

景区名称

等级

评定时间

华南植物园

4A

2008年

正佳广场商贸旅游区

4A

2011年

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

3A

2005年

参考来源:

主要景点

  • 华南植物园

华南植物园位于天河区天源路1190号。前身为1929年创立的国立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有城市景观生态园、澳洲植物专类园、苏铁园、姜园、竹园、兰园、凤梨园、名人植树纪念林等景点。2008年,该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

天河区

天河区

天河区

  • 正佳广场商贸旅游区

正佳广场商贸旅游区位于广州市天河路228号。该景区以体验式主题购物为定位,集零售、休闲、娱乐、餐饮、会展、康体、旅游及商务于一体。2011年,该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

天河区

  • 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

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位于广州市水荫路113号,于1933年由华侨捐资建成。建筑形式仿罗马凯旋门和纪功柱的建筑形式,规模宏伟,占地5.2万平方米。2005年,被评为国家AAA级景区。

天河区

对外交流

领事机构

截至2021年6月,美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在天河区设置的领事机构总数达55个。

国名

设馆日期

领区

馆址

美国

1979年8月31日

粤桂闽琼

广州市天河区华就路43号

澳大利亚

1992年12月9日

粤桂闽琼湘

广州市天河区临江大道3号发展中心12楼

马来西亚

1993年10月24日

粤闽琼赣湘

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233号中信广场1915-1918室

德国

1995年11月7日

粤桂闽琼

广州市天河区天河路208号粤海天河城大厦14楼

英国

1997年1月14日

粤桂湘闽琼赣

广州市天河区珠江西路5号广州国际金融中心22层

法国

1997年4月24日

粤桂闽琼

广州市天河区冼村路5号凯华国际中心1901-1907

备注:仅列部分机构,参考来源:

友好城区

序号

城市名

缔结情况

1

叶卡捷琳堡市奇卡洛夫区

2005年,天河区和叶卡捷琳堡市奇卡洛夫区建立了友好城区关系

2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坎特伯雷市

2010年,天河区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坎特伯雷市缔结友好城区关系

参考来源:

人物

人名

简述

王道夫

(1235~1279年)

字以行,号见雷,车破村人(今车陂街道),南宋咸淳四年(1268年)进士,崖山之战中,他率蛋船迎击,负伤战败,后随皇帝投海殉国

潘达微

(1880~1929年)

原名潘虹,字心微,后改达微,今棠下街道棠东村人,摄影家、国画家,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他以兴中会会员身份参加同盟会

潘文治(1882~1949年)

字华庭,号达易,今珠吉街道珠村人。曾于1917年7月任豫章舰舰长,支持孙中山的护法战争

参考来源:

荣誉

荣誉称号

授予单位

授予时间

参考来源

中国工业百强区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2017年12月

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

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

2020年6月

广东省双拥模范城(县)

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广东省军区

2020年10月

广东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县区)

中共广东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

2022年7月

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区

《瞭望东方周刊》、瞭望智库

2022年12月

注:该表仅列举代表性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