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是1959年成立的广东交通学校和1960年成立的广东省航运学校。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将两校合并组建成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10月,广东省华侨职业技术学校、广东省科技职业技术学校通过省属职业院校集团办学并入学院。
截至2023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四个校区,占地面积1300余亩;设有10个二级学院,开设56个专业;有全日制在校生2.8万余人。拥有260个设备先进的一体化多功能校内实训教学场所,582家紧密型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全日制在校生2.8万余人。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广东交通学校
1956年,广东交通学校的前身是广东省交通厅举办的省公路技术简易训练班。1957年,广东交通学校创办,但未向社会招生。1958年,与广东工业干部学校合并,改名为广东工业交通干部学校。1959年恢复广东交通学校名称,正式向社会招生。1961年与广东邮电学校、广东省航运学校、广东铁路学校合并为广东交通学院。1962年与上述三校分家,恢复建制和校名。同年,由于广东交通学院停办,学院原汽车和公路两专业合并到学校,省机械学校和省水电学校也转给我校60级学生90名。1968年至于1973年夏,因文化大革命,学校被迫停办。1973年春在广州市沙河元岗重新建校。
广东航运学校
1960年秋,原广东省航运厅创办“广东省航运学校”,学校始在两艘停泊的河船上办学。1961年春,学校迁至广州河南赤岗办学。1961年秋,国民经济调整。广东省邮电、交通、铁路航运四校合并为“广东交通学院”。在广州石牌邮校原址办学。1962年秋,四校又分设。原航校迁至花县新华镇。在原航运厅一家水泥厂旧址办学,更名为“广东省河运学校”。1968年,省通知所有中专停办。1970年4月,复称“广东省航运学校”。
1973年秋,复办中专班,从推荐来的知青中录学员工52名,在驾、轮、水三个专业学习。1974年增高航道专业,于1979年停办。1975年得办电讯专业。1976年增设港机专业,只办了一届。至此,航校共调驾驶、轮机、水管、电讯、航道、财会、港机七个专业。1978年三月,学校按统一招考录取高中毕业生入学。1980年11月,航校被原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中专之一。
合并之后
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广东交通学校、广东航运学校两校合并升格组建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05年11月,学校被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认定为首批25家“广东省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之一。2008年7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学校由广东省交通运输厅移交广东省教育厅管理。2011年8月,学院被确认为广东省交通运输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基地。2013年4月,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和广东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通过省级验收。11月,以“优秀”等级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财政部组织的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验收。2016年,学校荣获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院校,并入选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2019年7月,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3年5月学院官网显示,有56个专业,涵盖土木工程、汽车制造大类、船舶驾驶、轨道交通、智能交通、运输管理、机电设备、电子信息、商贸等领域,建有产业学院7个,其中省高职教育示范性产业学院3个。
二级院系 | 开设专业 |
信息学院 |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软件技术专业、融媒体技术与运营、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数字媒体技术 |
汽车与工程机械学院 | 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汽车智能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智能工程机械运用技术、轨道交通工程机械制造与维护、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制造类、汽车检测与维修 |
机电工程学院 | 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智能控制技术 |
海事学院 | 国际邮轮乘务管理、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技术、船舶电气工程技术、港口与航运管理 |
轨道交通学院 | 城市轨道车辆应用技术、动车组检修技术、高速铁路施工与维护、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技术、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 |
运输与经济管理学院 | 金融科技应用、采购与供应管理、现代物流管理、电子商务、会展策划与管理、连锁经营与管理、关务与外贸服务、大数据与会计、国际经济与贸易 |
土木工程学院 |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工程测量技术、道路工程检测技术 |
智慧交通工程学院 | 交通运营管理、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智能交通技术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基础部 |
参考资料
教学建设
截至2023年5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获国家级重点专业23个,省域高水平高职院校专业群3个、广东省高水平专业群7个;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建成国家级课程7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精品课程2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在线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省级课程53门;主持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3个、省级9个;建成国家级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教材11部。学院拥有260个设备先进的一体化多功能校内实训教学场所,56个政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和培训基地,582家紧密型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其中中央财政支持职业教育基地1个、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基地(或公共实训中心)4个,省级公共实训中心2个,省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6个,省级虚拟仿真实训中心3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31个。在产教融合方面,建有产业学院7个,其中省高职教育示范性产业学院3个,国家发改委产教融合基地项目——现代交通综合实训基地1个,共6个产教融合实训中心,设备值5000余万元,协同约克广州空调冷冻设备有限公司成功立项广东省产教融合型企业9个,共建产教融合型企业66个。
项目 | 专业/学科 |
中央财政支持的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 | 交通运营管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
国家级教改试点专业 | 汽车运用工程、道路桥梁工程技术 |
广东省级教改试点专业 | 轮机管理、物流管理、港口与航运管理、道路桥梁工程技术 |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 |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航海技术、港口与航运管理 |
广东省级高职高专示范性建设专业 |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物流管理、水运管理、汽车运用、公路与桥梁、轮机管理(轮机工程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公路运输与管理、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交通运营管理 |
广东省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 |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物流管理、建筑工程技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汽车运用技术、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 |
广东省级高职教育重点专业 | 建筑工程技术、报关与国际货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建筑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软件技术、会展策划与管理、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专业、软件技术 |
广东省级示范性专业 |
专业 | 负责人 | 立项时间 |
公路与桥梁 | 徐凯燕 | 2010年 |
汽车应用技术 | 郭海龙、张永栋 | 2010年 |
计算机网络技术 | 郭庚麒 | 2010年 |
轮机管理(轮机工程技术) | 黄勇亮 | 2010年 |
公路运输与管理 | 吴毅洲、王芳 | 2010年 |
水运管理 | 蔡佩林 | 2010年 |
物流管理 | 曾艳英、屈颖 | 2006年 |
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 | 吕其惠 | 2007年 |
实训实践基地 |
惠州金桥海运有限公司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 国光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
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群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 广东省电子技术专业马瑞利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
中央财政支持的高职教育实训基地 | 汽车维修技术实训基地 |
广东省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立项建设项目 | 网络工程综合技能实训基地、智能电子产品设计与制造实训基地、物流管理实训基地、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实训基地、轨道交通施工机电实训基地、航海技术专业技能训练实训基地、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实训基地、装备制造设备自动控制技术实训基地 |
精品课程 |
国家级精品课程 | 管理学基础(2006) 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诊断与检修(2008) |
省级精品课程 | 数据结构(2005) 工程测量(2006) 物流运输管理实务(2007) 汽车发动机结构与检修(2007) 汽车机械基础技术应用(2008) 海商纠纷处理(2008) 工程机械液压系统诊断与检修(2009) 基于Windows平台的网络构建(2010) 汽车运输企业经营管理实务(2010 ) 网络攻防与安全(2012) |
|
|
|
|
汽车专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精品课程 |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 |
交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精品课程 |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诊断与检修(2008) 地下铁道施工技术(2010) |
能源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精品课程 | 小型制冷设备维修与保养技术(2008) 中央空调系统节能优化设计(2011) |
教育部高职高专交通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精品课程 | 集装箱码头操作(2009) |
教育部高职高专文秘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精品课程 | 秘书礼仪与形象设计(2009) |
教育部高职高专自动化技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精品课程 | 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应用(2009) |
教育部高职高专汽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精品课程 |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2009) |
参考资料
师资规模
截至2023年5月学校官网数据显示,学校教师高级职称占比超40.5%,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85.5%,拥有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教学团队1支、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8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9个,拥有广东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2人、广东省教学名师5人、南粤优秀教师3人、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名师2人、全国物流行业教育教学名师2人、广东省高职教育专业领军人才6人、省部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广东省职业教育“双师型”名教师工作室1个。
合作交流
截至2017年1月,学校联合广东省交通运输工程质量监督站、广东交通集团检测中心,开展了“校中厂”广东省土木工程基桩检测社会培训实训基地项目建设,和著名汽车企业合作,在校内建设丰田技术教育中心、宝马广州培训基地、博世汽车故障诊断中心、日产技术教育中心。与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签订了教育合作协议,双方共同建立订单培养班,命名为“宝马学徒工班”,建成宝马广州培训基地学。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2月,学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获批成立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建有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协同创新中心4个、广东省科技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广东省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团队)13个。
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广东省危化品运输车辆安全监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船舶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既有桥梁检测与维修加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广东省协同创新发展中心 | 广东高校船舶自动化集成技术开发中心、广东高校轮机自动化技术协同创新发展中心 |
校级平台 |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技术协同创新发展中心、公路工程检测中心、金邦沥青路面技术研发中心等 |
参考资料
科研资源
截至2022年底,共有图书、期刊、报纸等各类馆藏文献资源180余万册(含电子图书),引进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平台、移动图书馆、百度文库等多个数据库,形成了理、工、管、文相结合、多学科、多层次的文献信息资源服务保障体系。
学术期刊《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是由广东省教育厅主管、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季刊。其主要设置栏目有:道路与交通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房屋建筑、船舶工程、机电工程、信息技术、管理科学与经济研究、高职教育研究及理论探索等。
在2005年、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学报评优活动中,《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两次荣获“优秀学报”。在2008年、2011年全国高职高专学报三优评比活动中,《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连续两次荣获“中国高职高专核心期刊”。
科研成果
截至2020年4月,学院共承担各类科学研究及技术服务项目5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先后有3个项目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3项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1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国家专利授权250余项,其中22项发明专利,主编或参编专业标准、行业规范3部 ,教工共公开发表论文2100余篇,其中SCI/EI/ISTP/CSSCI/CSCD等收录及核心期刊论文160余篇;教工共编著出版各类专著、教材250余本。2016-2019年,学校连续四年荣获“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院校”。
截至2023年2月,学校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4项;2018年以来授权知识产权640项,其中发明专利55项,专利成果转化17件;主编专业标准、行业规范5部,发表SCI/EI等收录及核心期刊论文161篇。
学校荣誉
2004年,学院被广东省总工会、省体育局、省职工体育联合会授予“2004年度广东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2005年,学院被省交通工会评为2003—2004年度“优秀职工之家”;学校工会财务被省交通工会评为2005年度“先进集体”;2008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模范职工之家”称号;被广东省教育厅、财政厅确定为2008年度广东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拟立项建设单位。
2022年4月28日,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轨道交通学院荣获2022年广东省工人先锋号称号;4月29日,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与工程机械学院20级汽车营销与服务3班团支部被授予“广东省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8月8日,学校拟立项为广东省域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建设单位。
校园文化
校徽
校徽为圆形图案。外圈上半部为学校标准名称,下半部为学校名称英文标准字体。内圈为一组合图形,包含“锚”“齿轮”“花朵”“火车头”“方向盘”“同心圆”“创校时间”“打开的图书”等元素,彰显专业特色、行业特点和文化内涵。整体构图寓意学校蓬勃发展,积极向上,同心同德,教书育人,共创广阔前景和美好明天。

校训
求是、笃实、创新、立业
释义
求是:意即学习知识、追求真理、发现规律、掌握技能
笃实:意即厚实忠诚、坚韧不拔、扎实肯干、勇于实践
创新:意即与时俱进、追求新高、不断探索、富于创造
立业:意即服务社会、成就本事、提高素质、建功立业

校歌
歌曲名称:青春交院
歌手名称:大合唱
作词:吴龙川、谢东建、林峰
作曲:刘元平、何哲弦
翠绿云山 珠江之畔
知识殿堂 技能疆场
铺路石品格 铸就理想
我们成长 歌声嘹亮
火热工地 碧波江洋
无悔的青春 热情绽放
航标灯精神 指引远航
我们耕耘 桃李芬芳
啊..交院青春的交院,奋发再创辉煌
求是笃实 百炼成钢
创新立业 谱写华章
啊..交院青春的交院,奋发再创辉煌
求是笃实 百炼成钢
创新立业 谱写华…章
校园环境
学院坚持立足广东,占地面积1300余亩,学院设有天河校区、清远校区、花都校区和国际校区四个校区。天河校区地址为广州市天河区天源路789号、广州市天河区天源路818号;清远校区地址为清远市清城区东城街道中宿路34号;花都校区地址为广州市花都区工业大道11号;国 际校区地址为广州市天河区迎龙路481号。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党委书记 | 陈立中 |
院长 | 罗毅 |
党委副书记 | 余晓英 廖金宝 罗毅 |
副院长 | 刘越琪 熊嘉逸 王劲松 邱文祥 |
纪委书记 | 余晓英 |
党委委员 | 刘越琪、熊嘉逸、王劲松、邱文祥 |
杰出校友
姓名 | 备注 |
陈传金 | 广东晶通公路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
刘洁辉 | 长湴花店创始人之一 |
江志阳 | 就职于深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