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South China Business College),学校坐落于中国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和华南经济文化中心广州市白云区105国道旁。是一所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举办、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的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的:历史沿革、办学条件、学术研究、校园文化、校园环境、行政管理等介绍

中文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

别名

广外南国、南国、南商

外文名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South China Business College

成立日期

1996年

所属地区

广东省广州市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52440000792924569G

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良田中路181号

办学性质

民办

主管部门

广东省教育厅

占地面积

约900亩

学生人数

10000人(截至2023年6月)

前身

广州市南国女子学校

现任领导

许志超(党委书记)、焦方太(校长)

创办者

丁小军

知名校友

吴怡、王卓淇、林雪薇等

校训

明德尚行,学贯中西

主要院系

13个

院校代码

12620

专业数量

45个

机构类型

全日制普通本科独立学院

简介

学校前身为创建于1996年7月的广州市南国女子学校,1998年7月更名为广州南国工商学校,2001年4月经广东省教育厅批准,成立广州市南国工商专修学院。2006年4月12日,经教育部批准成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

截至2023年5月据官网数据显示,学校占地面积900余亩,设有45个本科专业,在校学生万人,教师团队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8%,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24%,1/3以上的教师具有海外学习和工作经历。学校设有13个学院(教学部),45个本科专业。

历史沿革

1996年7月,创立广州市海珠南国女子学校。

1998年7月,广州市海珠南国女子学校更名为广州海珠南国工商培训学校。

2001年4月,经广东省教育厅批准,成立广州市南国工商专修学院。

2006年4月12日,经教育部批准成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

2011年12月,被广东省学位委员会批准为新增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2018年5月,学校获准加入“中国—北欧北极研究中心”。

2019年10月,学校入选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项目建设院校。

2020年4月,学校酒店管理专业获批“三二分段”协同育人试点项目。11月,学校加入广州市白云区产学研联盟。

2023年3月,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印发通知,学校成功获批设立广东省博士工作站。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3年5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设有13个学院、直属系(部)。共设有45个本科专业,分属文学、经济学、管理学、工学等5个学科门类。其中,设有12个外语专业,是广东省外语专业最多的独立学院。

院系

专业

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应用语言学、网络与新媒体

东方语言文化学院

日语、朝鲜语、阿拉伯语

西方语言文化学院

法语、德语、西班牙语、俄语、葡萄牙语

经济学院

国际经济贸易、电子商务、国际商务、金融学、投资学、经济学、税收学、经济统计学

管理学院

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物流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酒店管理

英语语言文化学院

英语、商务英语、翻译、英语(师范)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字媒体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

教育学院

小学教育、学前教育

参考资料

教学建设

截至2023年5月,学校2个学科为广东省级特色重点学科,2个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专业为广东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专业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专业为广东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3个专业为广东省级特色专业;共有广东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广东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广东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建立校内实验室40个,32款综合实训软件平台,建立境内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37个,获批广东省级实验示范中心3个,广东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7个。

类别

专业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会计学、日语

广东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翻译、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朝鲜语

广东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日语、金融学、国际商务

广东省级特色重点学科

英语语言文学、国际贸易学

广东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广东省级特色专业

会展经济与管理、朝鲜语、数字媒体技术

广东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同声传译实验教学中心等

广东省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育集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深圳宝安电子商务产业园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东莞市石龙镇政府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广州金电图腾软件有限公司(广州银行电子结算中心研究开发中心)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等

精品课程

类别

课程名称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朝鲜语语法

广东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朝鲜语语法、市场营销学、高级英语、中国文化概况(英文)

广东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货币银行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市场营销学

广东省级课程思政改革示范课程

中国文化概况(英文)

广东省级在线开放课程

基础朝鲜语

广东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

营销与策划—解剖组织与个人的创新发展之路

参考资料

师资规模

截至2023年5月,全校教职工718人,有杰青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人,省部级高层次人才10人。有专任教师445人,外聘教师70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8%,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24%,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占89.7%,1/3以上的教师具有海外学习和工作经历。

类别

姓名

全国优秀教师

李俊

南粤优秀教师

朱子江、高攀、陈书星、池圣女、左连村、姚凤民、庞磊

广东省民办教育优秀教师

李铁成、蒲萍

广东省级教学团队

市场营销学教学团队(2019年,王卫红)、基础法语教学团队(2015年,莫旭强)、综合英语教学团队(2015年,张映先)、金融学教学团队(2015年,戴江)等

广东省级课程思政改革示范团队

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思政示范团队、会计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团队

参考资料

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5月,学校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西班牙、爱尔兰、德国、法国、荷兰、立陶宛、墨西哥、韩国、日本、埃及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56所大学或学术机构建立了国际合作与交流关系,通过出国访学、互派学生、互认学分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在读期间出国学习或毕业后出国的渠道。学校是华南美国商会和中国西班牙商会会员,在校学生有机会到外企实习,参加活动,拓宽视野。学校已与美国、英国、日本、韩国、西班牙、墨西哥、新加坡、荷兰、科威特等国的驻穗领事机构和商务机构建立了联系。学校设有留学基金,每年拨款130万元,资助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出国留学。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5月,学校有教育部极地问题研究中心(为中国—北欧北极研究中心成员单位,获评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高水平建设单位”)、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东省普通高校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等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以及数字化科学技术研究院等10个校级研究机构,1个广东省人文社科科研创新团队,10个广东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

类别

名称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

国际经贸规则与标准研究基地

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多语种中华文化译介研究中心、广东服务业数字化发展与管理创新研究基地

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空港经济协同创新研究中心

广东省普通高校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广东省物对象数字化与疫情智慧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人文社科科研创新团队

会展产业融合创新发展研究团队

广东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

广东红色文化科普基地、大湾区极地研究科普基地、儿童绘本教育科普基地、华南地区符号学科普基地、乡村振兴文化科普基地、世界语言虚拟博物馆、大湾区语言服务基地、心理育人活动基地、青少年信息素养科普教育基地、大湾区数字经济科普基地

参考资料

科研资源

截至2023年5月,共有馆藏纸质图书115.15万册,其中中文图书110.68万册,外文原版图书4.5万册;电子图书121.9万册,纸质期刊320种,电子期刊12.9万多册,电子学位论文292.7万多册,随书光盘4.7万张,订阅报纸86种,涵盖哲学、政治、语言文字、文学、经济、计算机类等多学科内容,覆盖45个专业。图书馆有11个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期刊库、中国知网博硕士论文库、中国知网个刊库、中国知网重要会议文库、读秀知识库、百链外文数据库、EPS数据平台、ScienceDirect外文数据库、万得金融数据库9个中外文数据库,自建极地文献数据库和随书光盘数据库,试用数据库27个。

科研成果

2019年,学校获得广东省民办教育协会课题立项2项,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2020年,学校获广东普通高校重点项目(人文社科)立项1项。2021年,学校3份成果获广东省首届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奖,其中学术论文类一等奖,学术论文类二等奖1项,学术论文类三等奖1项。2022年9月,学校获得广东省财政厅2022年广东省财政科研课题(第二批)立项1项,2项重点领域专项、6项教育科学规划项目(高等教育专项)获广东省2022年度普通高校重点科研项目立项,参与(排名第三)的“俄英汉互译为基础的多语科技辞书编纂与理论研究”获批2022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校园文化

校徽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

主体部分采用地球造型,上半球为简约地球仪造型,象征学校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办学思路,下半球为“W”的变体造型字母,既是“外语外贸”中“外”字的汉语拼音声母和英语单词“world”的首个字母,寓意学校培养国际通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同时,“W”在象形上近似一本翻开的书和一只展翅飞翔的鸟,象征学子孜孜汲取知识,鹏程万里。校徽外型为圆形,外圈为中英文校名,上半圈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毛体手书校名,下半圈为“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英文校名。校徽主体以中蓝色为基调,图案为白色,简洁明快,寓意大学的学术自由和独立精神。中英文校名为红色,醒目突出,表现热情、智慧与活力。

校训

明德尚行,学贯中西。

校园环境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良田中路181号,占地面积900余亩。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

展开

行政管理

学校领导

党委书记

许志超

院长

焦方太

党委副书记

焦方太、付鸿信

副院长

何艾兵、赵福春、王铭玉、赖志立

参考资料

注释

[a]

以上数据详细请查询学校官网

[b]

以上数据截至2023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