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学校成立于1949年,最初为沈阳机电学院,曾用名有“机械工业管理局机械高级职业学校”“机器工业学校”“沈阳机器制造学校”,1985年改名为沈阳工业大学。
截止2022年,沈阳工业大学总占地面积151.19 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74.05 万平方米,学校有教职工2036人,全日制在校生 28876 人,下设22个学院,63个本科专业、11个专科专业,5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0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历史沿革
沈阳机电学院
沈阳工业学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49年成立的东北机械管理局技工学校,1950年改为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在发展的历程中,曾用名有机械工业管理局机械职业学校、机械工业管理局机械高级职业学校、机器工业学校、沈阳机器制造学校。1952年,学校曾迁至长春市,经第一机械工业部批准,于1955年重新迁回沈阳市。
1958年,校名变更为沈阳机电学院,从中专学校升为工科大学,隶属沈阳市,至1959年,沈阳业余机械学院、沈阳业余工学院、沈阳市铁西区工业大学分批并入到沈阳机电学院。
1979年,学校获批研究生招生资格,并且于1981年获得铸造、电子仪器及测量技术硕士学位授予权。1984年,经教育部批准,在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设65个函授站进行函授教育。

沈阳工业大学
1985年,辽宁省人民政府和机械工业部对沈阳机电学院实行联合办学,改名为沈阳工业大学。1988年,经国家机械委批准,成立成人教育学院。1990年至1998年,获得电机学科、电器学科和材料加工工程学的博士学位授予权,因专业学科目录调整,博士点变更为电机与电器和材料加工工程。1992年,学校实验室、研究所获批为教育部、省、市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
2000年起,学校先后与英国英国鲁顿大学合作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2”接续性本科生培养项目,与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合作“2+2”办学模式培养商学士,与美国班尼迪克大学合作硕士研究生(MBA)项目,与美国道林大学合作培养工商管理硕士,并于2002年成立了国际教育学院,对国际合作办学项目进行集中管理。
2001年,获电气工程一级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电机与电器学科获准为国家重点学科。2002年,经国家科技部批准组建国家稀土永磁电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年,原辽阳石油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并入学校,成为沈阳工业大学辽阳校区。
2006年,学校增加机械设计与理论、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博士点2个,车辆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精密仪器及机械、信号与信息处理等硕士点16个,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工商管理等一级学科5个。2010年,电气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学位获批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学校。
2012年至2013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等八个专业获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5年,沈阳工业大学工程学院停止招生。2020年,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32个专业获批普通高等学校第二学士学位。2021年,获批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学校。

学校规模
院系设置
沈阳工业大学设有22个学院、2个教学部,开设涵盖工、理、经、管、文、法、哲等七大学科门类,共63个本科专业、11个专科专业。
沈阳工业大学学院与专业学院 | 专业 |
机械工程学院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工业设计、工业工程、机器人工程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功能材料、焊接技术与工程 |
电气工程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生物医学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 |
管理学院 | 会计学、工商管理、工程管理、物流管理、市场营销 |
理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 |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 建筑学、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智能建造 |
经济学院 | 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金融工程 |
文法学院 | 法学、广告学、环境设计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日语 |
软件学院 | 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物联网工程 |
人工智能学院 | 智能科学与技术、工业智能 |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 环境工程、能源化学工程 |
石油化工学院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化工过程自动化学院 | 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
化工装备学院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油气储运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环保设备工程 |
商贸学院 | 物流工程、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互联网金融 |
留学生学院 | - |
本生国际学院 | - |
继续教育学院 | -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创新创业学院 | - |
教学情况
截止2022年11月,沈阳工业大学有全日制在校生 28876 人,其中本科生21477 人,专科生 632 人,硕士生 6369 人,博士生 734 人,留学生 117 人。沈阳工业大学获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7个、工程教育专业4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点20个、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建点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6个、省级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27个、国家级一流课程7门、省级精品开放课程40门、省级一流课程78门,获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教育部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1项、省级实验教学中心(含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5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级本科教学成果奖141,荣获辽宁省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奖。
项目 | 专业/学科 |
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自动化、工商管理、会计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土木工程、工业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应用化学、金融学、法学、工业设计、测控技术与仪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焊接技术与工程、市场营销 |
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国家级一流课程 | 混凝土结购基本原理、隧道爆破施工虚拟仿真实验、英国文学、电子测量技术、模拟电子技术、计算机仿真、乡村振兴与设计扶贫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 | 工业工程、工业设计、国际经济与贸易、应用物理学、车辆工程、 过程装备与控制过程、金属材料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环境工程、功能材料、应用物理学、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省级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 | 工业工程、工业设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金融学、电子信息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工商管理、化学工程与工艺、会计学、自动化、法学、环境工程、软件工程、应用化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应用物理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车辆工程、金属材料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焊接技术与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 |
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工程教育专业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学科建设
截止2022年,沈阳工业大学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个交叉学科博士授权点、21个二级学博士学位授权点、20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68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其中有1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4个省级一流学科,3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16个省级重点二级学科,另有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
项目 | 学科/专业 |
一级学科博士点授权点 | 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
交叉学科博士点授权点 | 人工智能、碳中和科学与工程 |
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 | 应用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物理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
国家重点二级学科 | 电机与电器 |
省级重点一流学科 | 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 |
省级重点一级学科 | 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 |
省级重点二级学科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管理科学与工程 |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 国际商务、金融硕士、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土木水利、工商管理硕士、会计硕士、工程管理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电气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 |
以上信息来源: |
师资情况
截止2022年8月,沈阳工业大学有教职工2036人,其中专任教师 1334 人,正高职271人,副高职446人,博士学位教师653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百千万工程2个,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7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8人,省级高等学校攀登者2个,省级教学名师21人,省有高等学校创新人才17人、省级“兴辽英才计划”获得者17人,省级“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得者45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12个,全球“高被引科学家”1人。
类型 | 姓名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唐任远 |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 刘公召、孙兴伟、王德喜、张凤阁、张珂等 |
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 | 王爱杰、张珂 |
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 张春巍 |
省级高等学校攀登者 | 刘伟军、张晓友 |
省级“百千万人才工程” | 刘红晶、杨璐、吴玉胜、蒋亚朋、刘光伟、张楠楠、韩雪岩、侯芳、王义娜、王蔚、苏睿明、张殿海、高维春、冯荣凯、王昱征、高健等 |
省级教学名师 | 于海雁、赵立民、张凤阁、丁春福、胡岩等 |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 高品质永磁(特种)电机系统及在大型风力发电中应用研究教师团队 |
合作交流
校企合作
沈阳工业大学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成立了校企合作委员,先后与正威国际集团、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辽宁莱特莱德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等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与盘锦市、鞍山市、抚顺县等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与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管理共建无锡沈工大产业技术研究院,成立“新动能创新创业联盟”,学校组建校企研究院20余个。
校际合作
沈阳工业大学积极构建国际合作平台,1995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先后与美国、俄罗斯、日本、德国、英国、澳大利亚、韩国、芬兰、马来西亚等国家的78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2001年,与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美国班尼迪克大学开展中外合作办学。2020年,获批辽宁省外国人才引进计划项目。2021年,获批“中俄理工科国际化合作研究与人才培养项目”2022 年,学校与英国德比大学合作举办通信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获批“中外高水平大学学生交流计划”,与麦考瑞大学、萨赛克斯大学开展合作。同年,沈阳工业大学成为教育部中国留学服务中心战略合作伙伴。
学科研究
科研资源
图书馆
沈阳工业大学图书馆成立于1950年,图书馆体系现由中央校区图书馆、辽阳分校图书馆及各院系资料室组成。目前总体建筑面积 34946.05 万平方米,以工为主,理、经、文、管、法等多学科共存的馆藏体系。截止2022年11月,建有阅览室17个、研习室21个、信息检索课机检实习室 1 个,馆藏纸质图书239 万余册,电子图书 133 万余册,电子期刊 109 万余种,有人工智能、外语学习、信息素养教育等数据库,数据库访问量 101738170 次。
学术期刊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分为《沈阳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和《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由沈阳工业大学主办,为双月刊。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办于1964年,以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为主要内容,设有电气工程、风力发电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等栏目,2009—2012年被美国《工程索引》(Ei Compendex数据库)收录,获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辽宁省一级期刊等荣誉称号。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办于2008年,以社会科学各学科领域基本问题、热点、难点及前沿理论问题的研究为主要内容,设有专题论坛、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国际竞争与产业安全、经济理论与应用等栏目,获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扩展)、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全国理工农医院校优秀社科学报等荣誉称号。
科研平台
沈阳工业大学现有本科教学实验室 574 个(截止2022年11月),其中国家级工程中心3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个,部级工程中心1个,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文科基地3个,省级工程中心10个,省级社会科学研究基地5个,省级高等学校新型智库1个,省级实验教学中心22个等科研平台。
类型 | 名称 |
国家级工程中心 | 沈阳市稀土永磁应用工程技术中心、辽宁省稀土永磁电机工程技术中心、教育部稀土永磁应用工程研究中心 |
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 沈阳工业大学科技园 |
部级工程中心 | 教育部稀土永磁应用工程研究中心 |
部级重点实验室 | 教育部特种电机与高压电器重实验实 |
省部级(实验室) | 辽宁省装备制造管理工程重点实验室 |
省级工程实验室 | 辽宁省先进聚合物材料工程实验室 |
省级智库 | 辽宁装备制造产业发展与企业成长研究中心 |
省级文科基地 | 辽宁省高校微观管理理论与应用研究中心、辽宁省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基地、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基地等 |
省级重点实验室 | 辽宁省电网安全运行与监测重点实验室、辽宁省风力发电技术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复杂曲面数控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辽宁省高电压强电流与新型电机重点实验室、辽宁省机器视觉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建筑材料力学重点实验室、辽宁省聚合物催化合成技术重点实验室、辽宁省镁合金及成形技术重点实验室、辽宁省高校复杂曲面数控制造装备实验室、辽宁省高校嵌入式技术应用重点实验室、辽宁省高校轻金属材料与工程重点实验室、辽宁省高校先进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辽宁省高校先进在线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辽宁省智能制造与工业机器人重点实验室、辽宁省输油气管道内检测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复合金属纳米材料与磁性技术重点实验室、辽宁省激光表面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辽宁省舰载设备冲击防护与损伤评估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基础设施工程安全与防护重点实验室等 |
省级工程中心 | 辽宁省风力发电技术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稀土永磁电机专业技术创新中心、辽宁省多能源系统优化运行与控制技术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水处理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振动噪声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芳烃下游精细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复杂曲面数控制造技术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油气长输管道内检测工程研究、辽宁省冲击防护与损伤评估技术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石油化工助剂工程研究中心 |
以上信息来源: |
学术成果
沈阳工业大学拥有国家、省、市、校四级科研平台,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4项,分别是:1979年的中国第一台稀土永磁电机,1997年的中国第一台异型螺杆加工数控铣床,2004年的中国第一套长输管道智能检测系统,2005年的中国第一台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学校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主要科技成果有30项、电气工程领域主要科技成果有63项、化工工程领域主要科技成果有21项、机械工程领域主要科技成果70项、信息科学与工程领域主要科技成果43项。
沈阳工业大学组建了辽宁装备制造产业校企联盟5个,创办辽宁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研究院,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7项,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6项。
校园文化
校训
自强 笃行

“自强”“笃行”均出自古语经典,自强是沈阳工业大学精神的写照,寓意着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开创新的辉煌,“笃行”代表着学校办学特色和严谨治学的优良校风。校训整体寓意着全校师生应博学多知,学以致用,忠于实践,将所学奉献社会、报效祖国、服务人民。
校徽

沈阳工业大学校徽是以圆形和艺术线组成。校徽整体可分上下两部分,上环抱部分代表“乾”,下环抱部分代表“坤”,选用正蓝色、纯白色作为校徽的基准颜色,蓝色寓意着海洋和天空,白色代表了纯洁。三条流线传达了沈阳工业大学具有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授位权的信息,黑体阿拉伯数字“1949”表达学校与共和国同龄,是学校创办年份。上半圆内为毛泽东字体的学校中文校名,下半圆内为校名英文。设计蕴涵了学校秉承历史、开放办学,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思想和理念。
校歌
《托起共和国工业的辉煌》,胡宏伟词,臧云飞曲
在沈阳工业区的热土上,有一颗青春的太阳
那是我们火热的校园,闪耀着腾飞的光芒
知识是我们矫健的翅膀,托起共和国工业的辉煌
在沈阳工业区的沃土上,有一轮青春的月亮
那是我们不夜的校园,捧出明天的霞光
科学是我们生命的火焰,点燃共和国永恒的希望
为了党旗上铁锤的召唤,为了国徽上齿轮的理想
严谨、求实、勤奋、创新,我们成才报国,做世纪的栋梁
校园环境
中央校区
沈阳工业大学中央校区位于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沈辽西路111号,占地面积988098.5平方米,建筑面积508106.48平方米,设有机械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等学院,涵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功能材料、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新能源动力与工程等专业。校园内有图书馆、体育场、实验室、幼儿园等建筑,其中,图书馆为学校标志性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主体七层,有馆藏纸质书刊147万余册,电子书刊167万余册。
兴顺校区
沈阳工业大学兴顺校区位于沈阳市铁西区南十三路1号,设有软件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其中,软件学院开设有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物联网工程等专业,继续教育学院开设有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专业27个,自学考试应用本、专科教育共4个专业。
辽阳分校
沈阳工业大学辽阳分校位于辽宁省辽阳市宏伟区光华街30号,始建于1978年,其历史可以追溯到阳化纤工学院、辽阳石油化工专科学校。2001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划归辽宁省管理,整体并入沈阳工业大学,成立沈阳工业大学辽阳校区。2017年5月,成立沈阳工业大学辽阳分校。
学校占地面积51.79万平方米,各类建筑面积15.97万平方米,设有石油化工学院、化工过程自动化学院、化工装备学院、商贸学院、基础部、工程实践中心、继续教育中心、创新创业学院8个教学单位。截止2023年4月,有教职员工424人,图书馆纸质图书78.05万册,电子图书75.84万册,电子期刊2.75万种。学校有国家级领军人才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人,获省级人才称号8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优秀人才1人,省级优秀青年骨干教师7人。

国家大学科技园
沈阳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的运营主体是沈阳工业大学科技园有限公司,位于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四号街20号,占地面积27871.68平方米,建筑面积26779平方米,园区主要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孵化服务,从创新资源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业孵化、创新人才培养、开放协同发展等方面进行服务。目前,园区入驻企业53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学校教师参控股企业11家,在校大学生注册企业8家。园区获辽宁省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孵化)基地、AAA级信用企业、辽宁省产学研示范基地等荣誉。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党委书记 | 贾玉明 |
校长、党委副书记 | 张珂 |
党委副书记 | 赵璟 |
党委常委、副校长 | 聂鹏、陈延明、柯丽、孙秋野、臧喜民 |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 | 陈卫国 |
以上信息来源: |
历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任职时间 |
沈阳机电学院院长 | 徐少甫 | 1958年 -1959年 |
杨天放 | 1959年-1962年 |
张永 | 1963年-1966年 |
傅毅远 | 1978年-1982年 |
任耀先 | 1982年-1984年 |
沈阳机电学院党委书记 | 周义中 | 1958年-1960年 |
张国栋 | 1960年-1966年 |
赵庆明 | 1971年-1975年 |
张国栋 | 1975年-1977年 |
任炳麟 | 1978年-1982年 |
李振东 | 1983年 |
沈阳工业大学校长 | 吕其岗 | 1984年-1989年 |
王尔智 | 1989年-1997年 |
王成元 | 1997年-2002年 |
李荣德 | 2002年-2015年 |
张铁岩 | 2015-2018年 |
沈阳工业大学党委书记 | 李振东 | 1983年-1993年 |
田维实 | 1993年-2006年 |
贺伟 | 2006年-2010年 |
郭明顺 | 2010年-2016年 |
刘自康 | 2016年-2022年 |
以上信息来源: |
所获荣誉
2007年,获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奖。
2012年,沈阳工大业大学研究生学院获“辽宁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2016年,获教育部全国创新创业 典型经验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