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枪》(英语:The Missing Gun)是由陆川编剧并执导,姜文、宁静、伍宇娟、刘小宁等人主演的中国悬疑电影。影片改编自壮族作家凡一平的原著小说《寻枪记》。影片讲述了一名警察在酒醉醒来后,发现自己随身佩带的一把手枪莫名丢失,随即踏上了寻找手枪的曲折之路,并因此引发了一系列事情。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寻枪的:影片剧情、演员与角色、影片制作、影片亮点、获奖记录、制片与发行、上映信息、反响与评价、网站评分等介绍

中文名

《寻枪》

别名

The Missing Gun

语言

贵州话

影片片长

90分钟

获得奖项

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处女作、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男演员、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处女作奖

导演

​陆川

主演

姜文

编剧

陆川

制片人

王中军、王中磊

监制

姜文

摄影

谢征宇

剪辑

张一凡

配乐

非翎乐队

制片公司

太合影视投资有限公司

制片国家/地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发行公司

Netflix

上映国家/地区

中国内地

上映时间

2002年5月9日

简介

影片2002年5月9日在中国内地公映,并先后在圣丹斯电影节、哥德堡电影节、多维尔亚洲电影节、西雅图国际电影节、莫斯科电影节等诸多电影节上映。并于2002年、2003年接连斩获上海影评人奖最佳男演员、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影片、最佳男演员等多项大奖,荣获釜山国际电影节新浪潮奖、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导演处女作等多项大奖提名。

影片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公映,累计综合票房达到900万人民币。(注:票房截止日期为2022年11月06日)

影片剧情

马山(姜文 饰),是工作和生活在西南山区小镇上的一名普通人民警察。在参加完自己妹妹婚礼后的第二天早晨,突然发现自己每天佩戴并且装有三颗子弹的手枪丢失了,大惊失色的他开始急忙地寻找这条枪支的线索。

通过儿子的提醒以及自己的回忆,马山怀疑手枪可能是在昨天妹妹的婚礼上丢失了,于是便开始焦急地调查着昨晚参加了婚礼并跟自己有过接触的人。当他来到昨晚送自己回家的周小刚(石凉 饰)家中调查时,竟发现给自己开门的人是多年前的恋人李小萌(宁静 饰),面对眼前的这一幕,马山心中顿时五味杂陈。

不久后,李小萌意外的被枪杀于周小刚的家中,经过调查,凶手使用的枪正是马山丢失的那把配枪,马山也因此被认定为嫌疑人而被关到了拘留所。拘留期间,马山努力克服着心中的紧张和焦虑,仔细的分析案情,得出凶手的目标应该是周小刚,李小萌只是死于误杀的推测。很快,案件的调查结果也证实了马山的推测,马山也得以被释放。

马山在紧接着的调查中发现,周小刚在暗地里制造并售卖假酒,而这也让马山怀疑凶手很可能因为假酒的事情与周小刚结怨,并且有很大概率还会来找其行凶。为了锁定凶手以及找到枪支的下落,马山故意装扮成周小刚的模样,假装外出,借以引出凶手。

就像马山所预料的那样,凶手果然出现了,并且误以为马山是真的周小刚而开出了一枪。原来是刘结巴(魏小平 饰)偷了枪,他的亲人因为喝了周小刚制造的假酒而去世,所以他想通过枪击的极端方式来报复周小刚。为了不再有更多的人而因此丧命,也为了补救自己丢枪的过失,在与刘结巴的争斗中,马山极力地挣扎反抗,迫使刘结巴再次对他开出了一枪,与此同时,马山也将刘结巴用手铐紧紧的铐住,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凶手刘结巴的落网。此时的马山再也没有了之前的压力与紧张,面带微笑缓缓前行而去。

寻枪

演员与角色

寻枪马山姜文饰镇子上的普通民警,因为配枪的丢失,踏上了寻枪之路。寻枪李小萌宁静饰样貌出众,与马山在多年前曾是恋人关系。寻枪韩晓芸伍宇娟饰马山的妻子,与马山的婚后生活并不十分如意。寻枪韩晓芸伍宇娟饰马山的妻子,与马山的婚后生活并不十分如意。寻枪韩晓芸伍宇娟饰马山的妻子,与马山的婚后生活并不十分如意。寻枪韩晓芸伍宇娟饰马山的妻子,与马山的婚后生活并不十分如意。寻枪韩晓芸伍宇娟饰马山的妻子,与马山的婚后生活并不十分如意。寻枪韩晓芸伍宇娟饰马山的妻子,与马山的婚后生活并不十分如意。寻枪韩晓芸伍宇娟饰马山的妻子,与马山的婚后生活并不十分如意。

影片制作

前期筹备

电影《寻枪》也是陆川所执导的第一部电影作品,是在壮族作家凡一平的原创小说《寻枪记》的基础上创作而来。

陆川在筹备电影《寻枪》时,发现有些网友很有文采,于是就把《寻枪》的剧本发给了一些网友,而且很快收到了网友们回复的很多意见建议。虽然后来陆川并没有将这些网友建议的内容具体应用到本部影片中,但却为日后拍摄电影《可可西里》提供了一定的创作基础。

影片拍摄的最初选景是定在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处地点,但导演陆川认为选择的这个地方略过于阴柔,与主演姜文自身的特质特点不相匹配,便将最终的拍摄取景地改选到了贵州某地。

选角过程

电影《寻枪》的剧本创作基础《寻枪记》,是作家凡一平专门为影视化而写就的小说,也是为演员姜文而量身创作的。

姜文主演的电影《红高粱》,陆川看了很多遍,他由衷的欣赏姜文的表演才华和艺术能力并期待与之合作,电影《寻枪》的如愿合作,也让他从姜文的身上学习到了很多。

后期制作

拍摄《寻枪》时,在某一个声音的处理上,对于是否应该添加环境声,录音师和姜文以及导演陆川的意见出现了分歧。前两者认为应该进行适当添加,而陆川认为影片中所有要出现的声音都是经过巧妙设计的,坚决不使用没有设计的声音,并且为此双方在录音棚争执了一天。

导演陆川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下了巨大的功夫在电影《寻枪》的剪辑工作上,甚至用于剪辑的时间比电影的拍摄时间还要长,虽然这期间的过程很煎熬,但陆川认为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一部电影的精髓往往来自于剪辑。

为了更符合影片中所描述的西南小镇环境,且让人物的表现更具性格,影片整体更具质感,角色间的对话选择了用贵州话而没有使用普通话。

影片亮点

主题与人物

电影《寻枪》在创作人员的不断的摸索探寻、积累沉淀中,叙事策略得以升华。建立在写实基础上的超现实结局,对此后中国电影寻找情感表达、个性表达、人性表达等方面的叙事有着较为深刻的参考意义。

相较于传统的侦探题材影片,《寻枪》中没有给出犯罪与正义的明确边界,没有始终围绕警察这一角色身份给与更多目的性的表述,而是时时体现着个体角色所带来的温情。

《寻枪》这部电影在主人公马山丢枪、寻枪、到找到枪的这一过程中,并没有仅仅满足于讲述一个观众们司空见惯的侦探故事,而是在其中深刻表达了人们对生活与生命的尊重和探险。

电影中的马山为了弥补自己丢枪的过失,以及挽回自己父亲、丈夫、警察等身份尊严,更为了不再有其他人的生命受到威胁,而拼命寻枪。这也映衬着现实中每个人都有理想,有信念,有失落,有不甘,就像马山一样,也都在时时刻刻的“寻枪”。当遇到梦想动摇、内心挣扎的时刻,而只要沉着冷静的应对,坚定不懈的思索,跟随心灵的取舍,实际上就是每一个人承担责任、领会生命意义的过程。马山寻枪一样,就是找寻真谛、找寻自我的过程。

拍摄手法

电影《寻枪》采用了大量的第一人称叙事手法,使观众始终跟随着主人公马山的视角来感受故事情节,因此马山眼中的世界就变成了观众眼中的世界,这带给了观众强烈逼真的现实感,仿佛将其置身于真实场景之中。同时,影片中场景式的叙事结合闪回片段的叙事方式,也让影片在节奏的把控上更加松弛有度,而预叙也是影片贯以使用的叙事手法,将影片中的悬念、压力、焦虑恰如其分的展现了出来。

影片通过叙事场景空间、表意场景空间、幻觉场景空间三种场景空间的合理搭配运用,深刻的表现和刻画出了主人公马山焦虑、压抑的心理状态,并将观众带入到了紧张、急迫的影片情景之中。

音乐和声效

影片充分调动了声音的空间来为整部电影的视听效果服务。比如用广播声来突出镇子的宁静、祥和,在儿子提醒马山枪支丢失时,通过利用不同方位的声源,来表现马山慌乱不安的心绪。

影片中的音乐始终在随着主人公马山的心理变化而动态改变。马山刚刚发现枪支丢失时,心如乱麻,慌张失措,音乐的整体节奏也表现的紧凑而强烈。而后当事件在马山的冷静分析下,逐步有些头绪后,音乐便整体略有放缓,虽较之前一段显著温和,但仍带有些许紧张感。当影片最后马山选择以自我牺牲换取他人生命安全时,音乐旋律便更彻底的表现为舒缓平和,也正对应着此刻马山对成功找到偷枪人的如释重负,和对众多挚友亲朋的不舍眷恋。

电影中的音乐都是以点描的手法为主,并没有通篇用一个主题来贯穿,而这就更能与实时的场景和人物情绪来共同烘托视觉效果,没有拘泥于套路,直接给与观众和人物间的共鸣,并且通过将主观及客观的音乐音响的交叉运用,时时表现并贴合着情节的扣人心弦和跌宕起伏。同时整部影片的音乐让人耳目一新,没有拘泥于影视音乐的模式化、机械化设计,这一点更加难能可贵。

色彩与光线

导演陆川习惯并善于用色彩来表现对电影的理解,《寻枪》便通过大量采用阴暗的冷色调,以呈现着灰暗无光的视觉环境,包括电影开场中暗淡的房间与胡同,偶尔呈现的灰色且带有些许薄雾的天空等等,来更直观的体现故事中丢枪、寻枪这一充满迷茫、焦躁、压抑直到最终释怀的人物情绪和故事主题。而这些独特的构图以及色彩搭配,再结合所讲述和描绘的故事情节,使整部影片充满了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的诗意气息,有美好,有忧伤。

影片大量使用了低调照明,光影变化主要以黑暗中突然出现一道强烈的光,而后逐渐变弱,用以体现影片压抑彷徨、悬念迭生的情节氛围。同时演员的服装色彩以及场景布局的整体结构色彩也都偏于暗淡、灰朦。

影片在服装上也通过不同的色彩予以表现人物角色的内在区别。马山夫妻、小镇普通百姓服装颜色上均以灰白色等色调为主,突出自然、朴素、生活化的状态。马山的初恋李小萌,则以白色连衣裙形象出场,来符合人们对初恋情人的幻想状态。贩假酒的商人周小刚,则通过金色的眼镜和西服,发亮的皮包等色彩搭配,反衬奸商的形象。

获奖记录

获奖年份

奖项名称

获奖主体

结果

2002年

上海影评人奖

最佳男演员

姜文

获奖

釜山国际电影节

新浪潮奖

陆川

提名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最佳导演处女作

陆川

提名

2003年

金预告片奖

《寻枪》

提名

华语电影传媒大奖

最佳影片

《寻枪》

获奖

最佳男演员

姜文

获奖

最佳导演

陆川

提名

最佳新导演

陆川

获奖

影片综合荣誉

时间

荣誉

备注

2015年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新世纪最佳华语导演处女作

制片与发行

制片公司

1

太合影视投资有限公司

2

华谊兄弟广告公司

发行公司

1

Columbia TriStar Films de Argentina(阿根廷)

2

Columbia TriStar Italia(意大利)

3

哥伦比亚三星(巴西)

4

Columbia TriStar(美国)

5

LK-TEL(阿根廷)

上映信息

国家/地区

上映/发行日期

中国内地

China

2002年05月09曰

澳大利亚

Australia

2002年10月31日

美国

U.S.A.

2003年01月

(圣丹斯电影节)

瑞典

Sweden

2003年01月25日

(哥德堡电影节)

法国

France

2003年03月13日

(多维尔亚洲电影节)

日本

Japan

2003年05月10日

美国

U.S.A.

2003年06月03日

(西雅图国际电影节)

俄罗斯

Russia

2003年06月29日

(莫斯科电影节)

捷克

Czech Republic

2003年07月05日

(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

票房信息

累计综合票房

900万人民币

注:票房截止日期2022年11月06日。

反响与评价

反响

电影《寻枪》的内容架构完整且清晰明确,虽然是一个简单的故事,但并不是一部简单的影视作品。影片当年的上映,引来了大众热烈而又持久的讨论。

电影《寻枪》的上映,迅速引起了业内外强烈反响,甚至哥伦比亚公司斥资千万收购。

电影《寻枪》带给了普通观众和业内人士惊喜,通过从制片发行到影像、人物、叙事等各种角度的综合解读,被诸多媒体称之为“新电影”“新片”。不过也有许多当代电影爱好者并不认可这种说法,因为他们认为《寻枪》的创作手法其实在早在欧洲的电影中就已经出现过了。

评价

正面评价

王国平(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影评人)评:影片将悬疑、幽默、情感三者有机结合,让整个故事看上去更加立体、充实,给予了观众无尽的遐想空间。

孔海啸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师、影评人)评:“《寻枪》是一部游走于实验电影与商业电影之间的影片,整部影片在影像语言的运用上十分成功,多种镜头的综合运用,是观众跟随尽头进入一个又一个的场景和悬念之中,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负面评价

黄式宪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影评人)评:电影《寻枪》的审美判断是含糊不清的,缺少了一部影片该有的人文责任。

理查德·詹姆斯·哈维斯(《好莱坞报道》影评人)评:“影片的观感让观众们觉得本以为是在看一部喜剧,却莫名其妙的变成了一部平庸的谋杀悬疑片。”

网站评分

豆瓣网

豆瓣评分:7.8分

好于88%剧情片,92%悬疑片

103636人评价

猫眼网

猫眼口碑:7.4分

92人评分

1905电影网

评分:6.0分

30人评分

烂番茄网

TOMATOMETER:38%

AUDIENCE SCORE:68%

100+ Ratings

IMDb

评分:6.6分

1.3万人评分

数据统计截止时间:2022年11月0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