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原名亦多,字友三,号友山,出生于湖北浠水县巴河镇望天湖畔闻家铺。闻一多是中国现代爱国主义者、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著有《七子之歌》等多篇爱国作品。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闻一多的:名字由来、生平经历、家庭成员、主要作品、创作特点、人物思想、人物成就、人物评价、后世纪念、人物关系等介绍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原名亦多,字友三,号友山,出生于湖北浠水县巴河镇望天湖畔闻家铺。闻一多是中国现代爱国主义者、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著有《七子之歌》等多篇爱国作品。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闻一多的:名字由来、生平经历、家庭成员、主要作品、创作特点、人物思想、人物成就、人物评价、后世纪念、人物关系等介绍
闻一多
亦多
夕夕、屠龙居士、T·L、H·C、风叶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
湖北
男
湖北省浠水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
1899年11月24日
1946年7月15日
作家
《七子之歌》《死水》《红烛》《唐诗杂论》等
1912年闻一多入读北京清华学校,次年春进入中等科学习。1915年至1919年,他以学生身份,数次积极参与爱国运动。1922年春,闻一多赴美留学,三年后归国。留美期间,闻一多也经常关注时事,1925年,他创作了《七子之歌》,表达了自己对西方列强的愤恨。1927年到1937年间,闻一多先后在上海政治大学、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后改名中央大学)、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清华大学任教。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他随校抵达昆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并投身到抗日救亡和争民主、反独裁的斗争中。1944年西南联大举办纪念“五四”的活动,使闻一多由一个诗人、学者变为了民主斗士。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在李公仆追悼大会结束后返家途中,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闻一多致力于白话文推广和中国古典诗歌研究,为中国文化发展做出卓越贡献,同时他也是一名伟大的民主战士,在其就义后,成为一代学人挺拔不屈的“标杆性人物”。
闻一多的号友山,出自儒家《论语》《季氏篇》:“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五四时期,闻一多提出废除封建字号甚至废除姓,主张朋友之间直呼其名。他有个同学给他起外号叫“one two(一二)”和“widow(寡妇)”,两个英文单词读音都有汉语“闻多”的谐音。他表示想改成一个简单的双名,不要光叫“多”。同学潘光旦、吴泽霖等开玩笑说,不如在前面加个‘一’字吧,这样又简单又好记。他遂改名闻一多。
1899年11月24日,闻一多生于湖北一个封建大家庭,父闻固臣系清末秀才,生5子,闻一多排第四。1905年闻一多5岁,开始在家塾里读书。1910年,闻一多入武昌考入两湖师范附属高等小学校读书。次年10月,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闻一多为表示对反对封建统治的决心,剪辫明志。1912年闻一多考入北京清华学校,次年春进入中等科学习。1915年5月,袁世凯复辟称帝,公然承认日本灭亡中国21条,16岁的闻一多以及大批爱国学生极度愤慨,严厉抨击与揭露主和派出卖国家的恶行。1916年起,闻一多担任了以反映学校生活和学生思想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刊物《清华周刊》的编委,后选为总编辑。他认为《清华周刊》应发挥典论作用,成为学校进行教育改良的阵地。
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被迫把青岛及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消息传回中国,激起各界人士的强烈义愤。5月4日北京数千学生集会游行,火烧签订“21条”时的外交次长、卖国贼曹汝霖的家――赵家楼,痛殴驻日公使章宗祥,导致部分学生被抓。闻一多愤怒之下手书岳飞《满江红》,表达了他驱逐外寇收复山河的愿望。8月5日全国学联第一次代表大会闭幕,孙中山出席并发表演讲,他回顾了十几年来的革命生涯,并对学生寄以厚望。闻一多备受鼓舞。
1921年6月,闻一多因声援索薪斗争受到留级一年、推迟出洋的处分。次年春,闻一多回乡结婚,之后赴美留学,并先后在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阿罗拉多大学美术学院和纽约艺术青年联盟学习。在中国时,闻一多因受过五四运动洗礼,身处国外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旧中国被列强压迫奴役的现实,下决心要改造旧中国。1925年,闻一多联合罗隆基、潘光旦等29名中国留学生,在美国波士顿成立大江学会,学会以提倡和鼓吹“国家主义”为宗旨。同年5月14日,闻一多归国来到上海。
闻一多于1922年赴美,留美几年间,包括他在内的许多中国留学生,遭遇了多次不公平待遇,对此他心怀愤慨。闻一多虽人在国外,但他深深地感受到祖国被列强侵占的痛心。1925年,他创作了《七子之歌》,包括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和旅大(旅顺-大连)。诗中,闻一多以拟人手法,将被掳去的七处土地比喻成与母亲分离的孩子,渴望回到母亲怀抱;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思念与对列强的愤恨。
1925年闻一多回国后,5月30日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爆发,闻一多看清了帝国主义的罪恶与人民团结大众的力量,写下爱国诗篇《祈祷》《一句话》等。次年3月18日三一八惨案发生,闻一多意识到群众运动是真正的爱国时代潮流,遂写下《唁词——纪念三月十八日的惨剧》一诗,给烈士以崇高的礼赞,给生者以深深的激励。1928年闻一多来到武汉大学,担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兼系主任,他开始系统研究中国古典文学,这是他一生中的一大转变。他首先研究唐代诗人杜甫,因为杜甫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引起他强烈的共鸣,并完成了他的《少陵先生年谱会笺》。
1928年闻一多新诗集《死水》出版,诗集里火一般的爱国热情与对新格律诗形式上的追求,突破了中国旧体诗的格律与束缚,在内容与形式上,都达到了新高度。1930年4月,受武汉大学内部派系斗争及人际关系复杂原因影响,闻一多离开了武汉大学,来到青岛大学任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教授中国文学史、唐诗以及名著选读,在这里他继续研究杜甫,《全唐诗》《诗经》《楚辞》,不断扩大研究范围,研究越来越深入、细致。武汉大学在闻一多离开后,在《文哲季刊》上对《少陵先生年谱会笺》进行了连载。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国掀起抗日救亡运动。平津学生纷纷南下赴南京请愿,青岛大学也发生学潮。由于针对请愿态度与学生相左,闻一多遭受攻击,校园里甚至出现了“驱逐不学无术的闻一多”的标语。闻一多一时心怀忧愤怒而辞职。但闻一多与学生立场对立的根本原因在于他深陷个人阅历的局限性。多年后,闻一多终于以自己的行动否定了自己这一段历史。1932年8月,闻一多回到母校清华园应聘为中文系教授,谢绝了行政工作,专心研究古文学。在此期间,他对于《易经》《诗经》《庄子》《楚辞》、乐府、唐诗、古代神话、古文字学(甲骨文和钟鼎文)、古音韵学、民俗学以及绘画理论等的研究上,都取得了相当辉煌的成就,并提出了自己独到见解,成为举世公认的著名学者。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全面进攻中国。闻一多与200余名学生徒步前往当时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成的国立临时大学(后改为西南联合大学)。一行人徒步两个月(1938年2月19日-4月28日),行程3000公里抵达昆明。在此期间,他目睹千疮百孔的社会现状,认清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腐败,看到了人民遭受的苦难以及人民的力量,思想发生了深刻变化。他开始反省自己之前埋头故纸堆,脱离群众的弱点,思想逐渐向五四时期那种昂扬奋进、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精神转变。
1938年5月4日,临时大学改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联大),是当时全国规模最大的高等学府。1942年冬,闻一多、华岗、吴晗、楚图南等人成立了“西南学术研究会”,一起谈论时事,评论时政,讨论马克思主义。从1943年开始,闻一多陆续阅读了《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整风文献》、《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深受启发,称赞《新民主主义论》是他所见过的最好的著作。通过学习马列主义著作和毛泽东的著作,闻一多还明白了一个真理,即:“艺术救国”、“教育救国”都不可能真正救国;要救中国必须从根本上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闻一多决定加入中国共产党,党组织认为闻一多参加中国民主同盟更有利于在民主运动中发挥作用,他经过慎重考虑后答应了。此后,闻一多积极参加民盟活动,促进了昆明民主运动的蓬勃发展。在党所领导的抗日救亡及争取民主、反对独裁的群众斗争中,闻一多为民主运动奔走呼号,成为一名杰出的民主斗士。
1944年2月20日,闻一多在《云南日报》撰文《复古的空气》批评蒋介石《中国之命运》恢复传统的主张,他认为这是“知识和领导分子”的倒退。1944年,国民党政府突然宣布将青年节由5月4日改为3月29日,引起了西南联大进步师生的强烈愤慨。5月3日,历史系举行“五四”座谈会,闻一多发表演讲,回忆了自己参加五四运动的情景,提出了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爱国的民主的传统,中国人民应该团结起来,共赴国难。5月4日,特务分子与“三青团”分子破坏了中文系组织的题为“五四运动与新文艺运动”的文艺晚会。闻一多协助维持秩序,并勉励大家要继续斗争,要科学,要民主,要打倒孔家店和封建势力。这一年纪念“五四”的活动成为闻一多由一个诗人、学者变为民主斗士的转折点。
1944年10月10日,昆华女中召开纪念大会召开,闻一多为大会主席团成员。面对昆明各界5000多人,闻一多发表了题为《组织民众与保卫大西南》的演讲。他抗议国民党军队包围解放区制造摩擦,谴责蒋介石专制独裁。闻一多强烈要求和参与民众活动的行为,引起了国民党统治者的极大恐慌。国民党先是晓以利弊试图收买闻一多,却遭到他的训斥。此后,国民党又试图请他到重庆教育部做官,再次遭拒。国民党阴谋失败后,直接采取了威胁与恐吓,甚至放出话来,特务将暗杀他和其他民主人士。1945年8月14日日本投降,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次日,西南联大、云南大学、中法大学联合举办“从胜利到和平”时事晚会,主题是争取和平、反对内战。闻一多在会上提出中国人民要团结起来,要密切注意美国反动派在中国制造内战。闻一多的发言,表明他对美国的扶蒋反共政策早有警惕,八年的抗战历史告诉他,真正有力量制止内战的是发动起来的中国人民。
1945年11月25日,西南联大、云南大学、中法大学、英语专科学校等四所学校的学生,合计6000余人联合召开了反内战时事晚会。会议主要内容是通过了制止内战及吁请美国青年反对美军参加中国内战的通电。大会结束后,闻一多与同学一起坐在草地上,高唱反内战歌曲,情绪十分饱满。11月26日昆明发生西南联大等九所大中学校学生为反对内战和抗议军警暴行罢课行动,28日昆明学生成立联合罢课委员会,发表《为反对内战及抗议武装干涉告全国同胞书》。29日到30日,学生开始游行并到街头宣传,“反对内战,要和平;反对独裁,争民主”的呼声响彻了昆明全城。国民党反动当局对学生采取暴力手段。12月1日一二一惨案发生。西南联大学生潘瑛、李鲁连,昆华工校学生张华昌,南菁中学教员于再等四人被反动派特务与军警恶意杀害,20多人受重伤。血腥屠杀引发全国人民的愤怒,西南联大的教授决定罢教一周,并要求政府严惩凶犯。1946年3月17日,闻一多参加了为四烈士举行的葬礼,他走在队伍的前面,对死者表示深切的哀思,对敌人发出了强烈的控诉。
1946年5月4日,即五四运动27周年纪念日,西南联大正式宣布解散。师生们欢欣鼓舞,准备返回北方。就在这时国民党发动了全面内战,同时在昆明加紧加快了对共产党员、民主人士和进步青年的镇压与迫害。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民盟中央委员李公朴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杀害。闻一多闻讯后,悲愤万分。7月15日,李公朴治丧委员会在云南大学致公堂举行悼念大会,到会者1000多人,特务混杂其中。会上并未被要求发言的闻一多,却不顾一切跳上台,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满怀信心地说:“你们杀死了一个李公朴,会有千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打倒的!” 会后不久,特务对闻一多遭特务暗杀,终年47岁。
闻一多的父亲闻邦本(字固臣)是清末的秀才,他较早接受了新时代潮流的影响,主张送他的儿子出去学习新的文化科学知识,掌握新本领。
高孝贞(1903年-1983年11月),湖北黄冈人,和闻一多属姨表亲,小闻一多4岁,1922年与闻一多结婚。后改名为高真。1983年11月,81岁的高孝贞病逝,后与闻一多合葬,墓碑改建为“闻一多·高真”墓。
闻立鹤(1927年-1981年3月13日),又名高克。1946年,闻一多遇害当日,闻立鹤与父亲一起,身中5弹,右腿被打伤,肺部被打穿,其中有一颗子弹从他背部穿过时,离心脏仅半寸。虽经多方抢救,仍留下残疾。1981年病逝。
闻立雕(1928-2020年4月18日),又名韦英,闻一多次子。他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党的优秀宣传思想工作者。闻立雕早年受父亲闻一多先生影响,曾参加学生运动。在其父被害后,对国民党反动派更加仇恨,遂于1948年3月到晋冀鲁豫边区参加革命,从此走上革命道路。2020年闻立雕病逝于北京。
闻立鹏(1931年-)闻一多三子,1931年10月5日出生于湖北浠水。196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班。1983年至1991年任该院油画系主任,现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油画学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主要出版画册有:《大陆美术选—闻立鹏》《闻立鹏油画选集》《闻立鹏油画风景写生选集》等。
闻铭(1933年-)1932年12月出生于北京,闻一多三女。离休前系北京师范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副教授。
闻惠羽(1936年2月-2005年5月31日),闻一多幼女。七七事变时,她尚在襁褓。1948年闻惠羽随母奔赴华北解放区,1956年她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毕业后,被保送到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1966年闻惠羽毕业,1968年她自愿到外地工作,后得疾病,严重到生活无法自理时调回北京。退休之后凭借坚强意志,整理闻一多残稿并出版,于2005年因病去世。
参考资料:
时间 | 作品名 | 原作者 | 体裁 |
1919年 | 《渡飞矶》 | 马修阿诺德 | 诗歌 |
《台湾一月记》 | 莫尔斯 | 诗歌 | |
1921年 | 《节译阿诺底〈纳克培小会堂〉》 | 马修阿诺德 | 诗歌 |
1922年 | 《莪默伽亚谟之绝句》 | RubáiyátofOmarKhayyám | 诗歌 |
1925年 | 《沙漠里的星光》 | 劳伦斯·霍普 | 诗歌 |
1927年 | 《我要回海上去》 | Sea-Fever | 诗歌 |
《礼拜四》 | EdnaSt.VincentMillay | 诗歌 | |
《希腊之群岛》 | 拜伦 | ||
《樱花》 | 郝思曼 | ||
《像拜风的麦浪》 | 莎拉·蒂丝黛尔 | ||
《春斋兰》 | 郝思曼 | ||
1928年 | 《白朗宁夫人的十四行诗》 | 白朗宁夫人 | 诗歌 |
《幽舍的麋鹿》 | 哈代 | ||
《情愿》 | 郝思曼 | ||
1929年 | 《山花》 | 诗歌 |
参考资料:
思乡
在闻一多全部诗作中,有相当数量属于爱国内容的范畴。如《晴朝》《太阳吟》《忆菊》《洗衣歌》《长城下之哀歌》和《我是中国人》等诗。每首诗各从不同的角度表现出诗人不同时期的真挚爱国情感。而思乡的主题 ,是闻一多留美时爱国诗的重要内容。《太阳吟》被世人公认是闻一多最具特色的爱国思乡诗篇 。就在这首诗作中,作者在举目无亲的异国他乡借助太阳这一形象在浪漫想象中创造出神奇瑰丽的色彩和宏伟开阔的意境并展开神思,抒尽了留学海外游子思念祖 国、思念家乡的真切情感。和《太阳吟》同时创作的《晴朝》,同属爱国思乡的诗篇。在《晴朝》中诗人借其早上所看到的各种景象,间接而曲折地表达游子思乡的感情 。
痛恨殖民剥削者
由于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坚守和对于民族歧视的反抗 ,闻一多留美诗作的爱国内容还表现为对于殖民剥削者的痛恨方面。《洗衣歌》和《我是中国人》就是这类的名篇。《洗衣歌》通过华人终年替人洗衣却备受歧视的悲惨遭遇 ,不仅表现出华人飘零异国的血泪生活,而且更通过此表现出闻一多对于民族歧视和殖民剥削的痛恨。而在《我是中国人》中,他自豪地宣布:“我是中国人,我是支那人,我是黄帝的神明血胤。”诗人以第一人称的写作手法 ,集中国历史的智慧和荣耀于一体,夸耀于殖民者之前:“伟大的民族 !伟大的民族 !我是东方文化的鼻祖 ;我的生命是世界 的生命 。”因为,“我是中国人,我是支那人!”为自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而 自豪和骄傲 ,这就是闻一多当时所昭示于人的文化态度。
语言特色
闻一多诗歌的一大特色是用口语、 土语入诗,使之成为一种戏剧化独白。如闻一多的《天安门》一诗,乘车人通过车夫正宗的京味语言断断续续讲述了学生被镇压和车夫自身的愚昧,使之生动形象。
立足于现实的浪漫主义则是闻一多诗歌的另一明显特征。闻一多深受李义山、济慈,华滋华斯等中外诗人的影响,在诗歌写作方面充分运用了浪漫主义创作方法。但当时的中国积贫积弱,作为爱国主义诗人,他绝不可能一味地追求罗曼蒂克。因此他的诗歌在浪漫主义的表象下隐藏着现实主义的实质,如他的代表作《死水》,内里蕴含着深厚、坚实的生活基础以及有着严峻劲拔的批判力量。
意象丰富
闻一多的诗歌创作里意象较多,他喜欢将抽象理念与具体事物结合起来,构成具有丰富理念内涵的形象。在这样的意象里,充满“性灵”。性灵指的是要具备真性情、真感情,同时要贴切于人和事物。而在作品中,抒情往往是与意象的呈现相结合的,我们很难找到完全直抒胸臆的诗作,纯粹的意象表现的作品也不多见,如闻一多的《死水》,每个直抒胸臆的句子也同时是意象展现的集结,直抒胸臆要求感情的扩张,而意象的组合又产生一种压力,这样就构成了诗作的内在张力,情感因压力变得更 炽烈,感情表达又显得愈蕴藉。再如《夜歌》一诗,癞哈蟆、黄土堆、妇人、 远村的荒滩等意象都是在有序的时空之中组合,体现了意境的深远。
结构规整
闻一多追求的是音尺连续排列形式,其新格律诗可称为韵律的诗。虽然他有些诗的诗行音数量并不统一,但他最欣赏的是全诗统一为每行四个音尺。 对于以上音尺的探讨,他最推崇自己的《死水》形式 :
这是l一沟l绝望的l死 水 。
清 风 l吹 不 起 l半 点 l漪 沦 。
不 如 l多 扔 些 l破 铜 l烂 铁 。
爽 性 l拨 你 的 l剩 菜 l残 羹 。
每一音尺包含着大体相等的音节,朗读时占据一定时间;音尺连续排列就是数个大致相同的时间段落的反复再现。二是音节的延续,即音尺之间的间隔,往往是声音并不完全停顿,只是略延长让力的关系发生作用。三是音长、音重、音重的变化,每个音尺的末字读得重、高、长。这三者综合,音尺连续排列的诗,在语流中形成声音有规律的波动,节奏油然而生。
诗歌要用生命写
作为诗人、学者的闻一多,主张诗“最好是用血肉来写,用整个生命来写”。他认为“拜伦最完美、最伟大的一首诗,也便是这一死”。因此,他用华章丽句礼赞拜伦的战死沙场;并在最后以自己的牺牲,谱写了诗人-学者人民英烈的乐章,是真正用整个生命完成了“最完美、最伟大”的史诗的人。
新诗要具备“三美”
闻一多结合英国19世纪浪漫主义诗歌的特点,对中国新诗提出了“格律”的这一命题。1920年闻一多发表第一首新诗《西岸》,1922年出版《冬夜草儿评论》,主张艺术应讲究唯美。1926年他发表了著名论文《诗的格律》,要求新诗具有“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并且还有建筑的美”。
闻一多主张新诗需要注重“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音乐美是要求音节优美,绘画美是要求词藻华美,建筑美则是主张诗句、诗节的整齐匀称。“三美”学说,对后世新诗产生了较大影响。1928年出版的诗集《死水》,在艺术上感情炽热深沉,想象丰富神奇,结构严谨,音韵和谐;内容上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这也成为他对艺术主张的代表作之一。
学术方面,闻一多反对“经学的”“历史的”“文学的”三种旧读法,他主张使用“社会学”“考古学”“民俗学”等新方法进行研究,力图在文本的时代和读者时代之间建立互动,提出要用“《诗经》时代的眼光,以“诗”的角度去读,要“求真求美”。同时闻一多也要求 “应该还其历史的本来面目”。比如他所论的《屈原》,就还原其“朝廷弄臣”而又“沽身自好”的狂狷诗人形象。
抗战爆发后,闻一多与北大清华南大撤出的师生南渡,先到长沙后至昆明。为了严谨专心治学,通过教育来培养人才进行报国,他常把自己关在图书馆里备课,人称“何妨一下楼主人” 。返回昆明后,他主讲中国古代文学,生动而充满激情,深受学生欢迎。闻一多除了对教育付出之外,更多的是通过自己的精神和意志影响学生,他集“诗人、学者、战士”于一身独特的气质,不知点燃了多少学子的爱国革命激情。闻一多从事的教书育人的事业,五四以来坚持爱国教育和文化兴国的初心,从未改变。
闻一多是理解新诗历史走向的关键人物,他与徐志摩携手开创的新月派对后世影响巨大,被归属为新诗建设时期的代表。而从当代诗的眼光来看,闻一多超越了其时代的局限,他的新诗兼顾了古与今、东与西、世界性与民族性、时代与地方、当下与未来等诸多层面,赋予新诗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创造机能,为新诗的创作和完善提供了多种道路。
不仅如此,他还融汇中西诗学理论。上世纪一二十年代,美国新诗运动出现“中国热”潮流。闻一多正是这一潮流的助推者,回国后,他还将意象派的影响扩大至中国诗坛,对中国现代诗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但闻一多的成就并不限于新诗创作和提倡新格律诗理论。他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和古代文化研究方面所取得的创造性重大成就,引起了学术界和思想界的强烈震动。在青岛时期,闻一多全面展开《唐诗》研究,旁及《诗经》和《楚辞》,构成他古典文学研究的基本格局,奠定了他学术生涯的基础。而后,他的唐诗研究全面展开,短短两年完成了一批研究成果,如撰写了《全唐诗人小传》,编订《唐文学年表》《说杜丛抄》,校勘《全唐诗》,选编《唐诗大系》等。闻一多是现代当之无愧的经学研究大师,其研究成果尤其引人入胜。除唐诗研究外,他在《诗经》新训诂学及文化人类学取向上的影响是也是极其深远的。《匡斋尺牍》是他研究《诗经》的第一批重要成果。标志着他的学术研究由唐诗上溯至《诗经》,自此构成了他研究古典文学较完备的格局(先秦至唐)。
闻一多在目睹社会的动荡和严峻的形势后选择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成为积极的民主斗士。当昆明发生国民党当局镇压学生爱国运动的“一二·一”惨案,闻一多亲自为死难烈士书写挽词:“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在民盟云南支部举行社会各界招待会上,他宣布民盟决心响应中共的号召,坚持“民主团结、和平建国”的立场,号召“各界朋友们亲密地携起手来,共同为反内战、争民主,坚持到底!”在云南大学举行的李公朴追悼大会上,闻一多即兴发表了《最后一次演讲》,表达了对国民党的不屑,鼓舞了人心。
文化学者费孝通认为闻一多是诗人、学者、斗士。
学者朱自清评价闻一多:“抗战以前,闻一多差不多是唯一有意大声歌咏爱国的诗人。”
中国现当代散文家梁实秋评价闻一多:“他是一个不是研究政治经济的人,他是一个重情感的人,在国内面对着那种腐败痛苦的情形他看不下去,到了国外又亲身尝到那种被人轻蔑的待遇他受不了,所以他对于这一集会感到极大的兴趣。”
闻一多三子闻立鹏(当代油画家)认为,闻一多短暂的一生是把他的艺术与人生都当作美来追求的。他用画笔表现美,用诗句歌唱美,用文字赏析美,用生命追求美、创造美。
现当代诗人、作家臧克家认为闻一多:“作为美术家、诗人、学术家的闻一多先生,与作为政治家、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是一个卓然独立的统一体。”
知名历史学家吴晗认为闻一多一生在追求美,不止是形式上的美,而且是精神上的美、真、善。
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牺牲后,郭沫若于7月17日以闻一多妻子的口吻发表了《中国人的母亲 》一诗,对当局进行了揭露与控诉:“我失了魂 /太阳失了光 /我的先生死了 /我的儿子受了伤。”“谁是这罪恶的凶手? /东方的无耻 暴徒 /西方的无声手枪” “西方有民 主吗? 谁讲! /东方有和平吗? 荒唐!”“多少的儿女不死于国战 /而死于暗杀,/縲絁,/死于内在的疆场” “我是中国人,/我是中国人的母亲,/我要反抗 /我要反抗 我要反抗!”“我揩干了眼泪? 要驱除那万恶的豺狼!”
1984年,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建立,闻一多纪念馆在湖北浠水凤栖山麓的清泉寺遗址上开建,占地15亩,建筑面积1512平方米,主体工程是一座庭院式的仿古建筑群。1992年9月江泽民总书记题写了馆名,1993年5月18日开馆,2001年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同时也是国家AA级旅游景点,国家重点博物馆,中国民主同盟湖北省委盟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武汉统一战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闻一多诗歌奖”由闻一多基金会和《中国诗歌》编辑部主办,是中国当代诗坛极富影响力的奖项之一。
闻一多诞辰116年(即2015年)纪念日,闻一多青年时期全身铜像在湖北烯水县闻一多中学落成,为青少年人开辟了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新亚洲娱乐(英文名:ASIA ENTERTAINMENT GROUP LIMITED,全称:新亚洲娱乐联盟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从事戏剧制作人及杂项戏剧服务为主的企业,成立于1999年,位于香港特别行政区。旗下分公司包括虎威艺能创作有限公司(TGS HK)、稻草人娱乐创作社(Scarecrow Entertainment)、虎威王朝音乐创作股份有限公司(TGS Music)、虎威活力娱乐传播有限公司(TGS Taiwan)、AK Entertainment(Korea)以及AEG Korea等。
印度孟买SENSEX30指数(又称孟买敏感指数)为印度最被广泛使用的指数,为投资印度的重要参考指标,是由孟买证券交易所发行。由于各类媒体提到的“印度股市”,实际上都是孟买股票交易所,因此,该交易所的SENSEX-30指数几乎成了印度股市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