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球是一种融合了排球、足球、羽毛球、武术和体操等运动的特点,技巧性和观赏性齐备的运动,球员使用脚、膝盖、胸部和头部将藤球带过网。最早发源于东南亚地区,是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传统体育项目。1990年第11届北京亚运会,藤球正式成为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藤球的:历史沿革、场地装备、比赛规则、组织机构、代表人物、主要术语、重要赛事等介绍

中文名

藤球

英文名

Sepak Takraw

别名

脚踢的排球

起源时间

15世纪

起源地

东南亚

类型

球类运动

设备

藤球:圆形,用天然藤条或塑料条编成,球重170克-180克,女子为150克-160克

简介

藤球场地长13.4米,宽6.1米,场地上空8米内,场地四周3米内不得有障碍物。球场中线处有球网。藤球比赛分为单组赛、双人赛和团体赛,每个单组3人。一方踢球过网,使对方经3次传递都无法回球过网,或迫使对方回球出界,就算得分。

国际藤球联合会(ISTAF)成立于1988年,总部设在泰国曼谷。这是专门管辖国际藤球事务的管理机构。藤球赛事包括国际藤联超级系列赛、国际藤联藤球世界杯和国王杯世界藤球锦标赛。藤球也是亚运会和东南亚运动会的常规体育项目。

历史沿革

藤球

起源与发展

藤球由15世纪马来西亚的“sepak raga”发展而来。最初,藤球是一种以显示球技为主、对抗性不强的、在圆形场地中进行的游戏。当时,人们在劳动之余围成一圈,传踢一个藤球(“raga”),并且不能使用手和胳膊,要用自己的脚腕、膝关节、头部等夹、顶球,让球不落地并在空中停留尽量长的时间。

后来,受羽毛球、排球等运动的影响,藤球爱好者们将球网引入了藤球比赛,制定了与排球比赛相似的规则,让藤球比赛变得更加激烈、挑战性更强。球网的引入被普遍认为是现代藤球诞生的标志。

对于藤球的起源未有定论,泰国、马来西亚、缅甸都主张藤球起源于本国。有较多文献资料作为佐证的是“马六甲起源说”,一些马来语历史文本中提到了藤球,成为支撑“马六甲起源说”的主要文献资料。但这种说法也有一些争议。

马来纪年记载藤球在15世纪已在马六甲苏丹王朝中出现,为现时发现最早的文献记载。在16世纪,藤球由马六甲传到印尼苏门答腊的廖内群岛省和廖内省。在泰国(当时为暹罗),有证据显示自阿瑜陀耶王国纳黎萱(1590–1605)统治期间,泰国人就有踢藤球。

作为当地具有代表性的体育项目,藤球在东南亚诸国颇受重视,且在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称呼,在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缅甸,分别被称为 Takraw、Sepak raga、Sipa(Sipak)和Chinlon(Ching loong)。在印度尼西亚和老挝称为“rago”。直至1940年代,有网版本的藤球才在东南亚盛传。1965年,马来西亚、泰国和新加坡共同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成立了亚洲藤球联合会(ASTAF)。

关于藤球名称的由来:当时,马来西亚代表坚持认为藤球的名称应该是“Sepak raga”,而泰国代表则认为应该是“Takraw”,双方争执不下,直到新加坡代表建议将藤球命名为“SepakTakraw”,这一名称才被确定下来。

快速国际化

自从东南亚的爱好者们加入球网并制定了类似排球的规则之后,藤球比赛变得更激烈,挑战性更强了。1945年在马来西亚的槟榔屿举行了一场藤球表演赛,引起了巨大反响。此后,藤球运动如燎原之火传遍了马来半岛和东南亚各地。1960年,一套完善的比赛规章制度建立起来。1965年,第三届东南亚半岛运动会(后发展成为“东南亚运动会”)首次将藤球确定为正式比赛项目。从此,藤球具备了国际赛事“组织、规则、赛事”三大特征,走入快速国际化发展通道。

1982年亚运会,藤球成为表演项目。1990年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藤球成为了正式比赛项目,作为体育文化的重要载体进入亚洲和世界其他地区的视野。1988年,国际藤球联合会(ISTAF)成立。1993年,国际藤球联合会正式向国际奥委会提出藤球项目入奥申请。

国际藤球联合会现任主席是泰国的Dr. Charouck Arirachakaran,主要目标是将藤球推广到75个不同的国家,并最终在2026年之前使其成为奥运会项目。ISTAF目前由两个大陆联合会成员组成,即亚洲藤球联合会(ASTAF)和欧洲藤球协会联合会(FESTA),共拥有54个国家协会。

藤球国际比赛现在由国际藤球总会(ISTAF)管理,主要赛事包括国际藤联超级系列赛(ISTAF SuperSeries,ISS)、国际藤联藤球世界杯(ISTAF World Cup,IWC)和国王杯世界藤球锦标赛(King's Cup World Championships)等。此外,藤球是亚运会和东南亚运动会的常规体育项目。

藤球

场地装备

藤球场地长13.4米,宽6.1米,场地上空8米内,场地四周3米内不得有障碍物。球场中线处有球网。藤球场两边各有一个发球圈,半径0.3米,其圆心距球场后线2.45米,距边线3.05米。在中线与边线相交的地方,应在两侧从边线到中线绘制四分之一圆,半径为0.9米。

网应由精细的普通绳索或尼龙制成,网孔为6米至8厘米,类似于排球网。球网的宽度应为0.7米,长度应不短于6.1米,在距离顶部和边线双胶带0.05米处用胶带缠住,称为边界胶带。球网中间位置的顶端,男子不低于1.52米,女子不低于1.42米。

藤球

球为圆形,用天然藤条或塑料条编成,其表面有12个孔和20处交叉。男子用球的球重170克-180克,女子为150克-160克。此外,男子用球的周长必须为42至44厘米,女子的周长必须为43至45厘米。球可以是任何一种颜色或多种颜色,但不得使用任何会影响球员表现的颜色。

比赛规则

藤球是一项很高技术的项目,规则类似排球和羽毛球,需要发球或者把球打到对方的有效范围内,控球方式又类似足球,比赛中运动员可以用脚、腿、肩、头等部位控球,但不能用手,当对手无法接住球,球落地则得分。藤球比赛分为双人,单组,团体赛。当比赛在两个单组之间进行时,每个单组3名队员。

比赛采取三局两胜制,每局21分,一局比赛先得21分且至少领先2分的一方获胜;比分为20比20时,领先2分或先达到25分的一方获胜。

藤球

正式赛事中,藤球比赛分为3项,单组赛、双人赛和团体赛。

单组赛:每支球队上场3人,并有2名替补。

团体赛:每支球队每单组3人,共3组,即9人,并有3名替补。

双人赛:每队2人,并有1名替补。

单组赛和团体赛:

发球者(feeder)或击球者(striker)将球投给接球者(server),接球者必须一只脚站在圈内,另一只脚将球踢出。即使球触网或落在场地内都可得分。如果得分,比赛将继续进行。在比赛中每方只有3名球员在场上,但可以随时增加1名替补。如果使用了1名替补,那么在比赛进程中将不得使用其他替补。团体赛中,比赛与单组赛程相同,但每支球队都有3个单组,总共可有12名队员参赛。每队的第一组将进行3局比赛,获胜的组为本队得1分。第二组之间的胜者仍可为本队得到1分。如果有一支球队在前两组比赛中都获胜,第三组之间的加赛就不需要再进行了。

双人赛:

每队由两组选手进行比赛,每组2名运动员。其中一人是后卫,位置在后场,负责发球和接球,他可以在基线后的任何位置发球,被称为“tekong”。另一名球员也被称为“alternate tekong”,负责运球,他和后卫也都可在各自的位置上接球。每得一分,运球的两名球员位置就相互轮换一次,直到有一方得分超过规定数字。在比赛进行中,每方只允许有有2名球员在场上,但随时可以有1名替补上场。在整场比赛中,对替补的使用没有限制。

关于得分:

一方踢球过网,使对方经3次传递都无法回球过网,或迫使对方回球出界,就可得分。无论谁发球,任何一方只要该球获胜都可得分。只要有得分,就换发球。当发球一方或接发球一方出现失误,对手得分,并换发球。每场比赛进行2局。每局21分制,如果出现20比20的平局,一方要超过对方2分才可获胜,最高分值为25分。如果两个组各赢一局,那就需要加赛一局,称为“决胜局”(tiebreak),决胜局只有15分,当比分为14比14平,一方要超过对方2分才可获胜,最高分值为17分。

组织机构

国际藤球联合会

国际藤球联合会(International Sepaktakraw Federation,ISTAF)成立于1988年,总部设在泰国曼谷,在新加坡设有秘书处。这是专门管辖国际藤球事务的管理机构。最初5个创始成员国包括: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和缅甸。

国际藤球联合会现任主席是泰国的Dr. Charouck Arirachakaran,主要目标是将藤球推广到75个不同的国家,并最终在2026年之前使其成为奥运会项目。ISTAF目前由两个大陆联合会成员组成,即亚洲藤球联合会(ASTAF)和欧洲藤球协会联合会(FESTA),共拥有54个国家协会。

亚洲藤球联合会

1965年,亚洲藤球联合会 (ASTAF) 成立,负责管理亚洲的藤球运动。亚洲藤球联合会主席是哈利姆(Abdul Halim Bin Kader)、秘书长彭猜(Boonchai Lorhpipat)、副秘书长法里克(Muhammad Fariq)。

代表人物

苏布萨克·彭苏布(Suebsak Phunsueb )

泰国藤球著名运动员,防守能力出色,同时他也是一名演员。彭苏布曾获得STL Premier、Division 1 和冠军杯最有价值球员,年收入300万美元。他在2007年泰国东南亚运动会开幕式上代表运动员宣誓,这让他的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默罕默德·拉扎克(Muhamad Norhaffizi Abdul Razak)

马来西亚著名的藤球运动员,代表马来西亚队参加了东南亚运动会的男子赛和男子团体赛,获得一金一银。拉扎克还曾获得STL Division 1的最有价值球员和最佳前锋的奖项。他以其强大的防守能力而闻名,不仅能够阻止对手得分,同时他也是一位危险的前锋,既有策略又有力量,经常把球传到对方意想不到的地方。

藤球

主要术语

队伍(Regu):Regu,就是“团队”的意思。通常,团队由3个人(Regus)组成。藤球术语中关于球员位置的术语取决于该队是否在发球。

接球手(Tekong、Server):发球方的接球手站在发球圈内,由另一位队友“喂”球,接球队员必须将球踢过网,同时将一只脚放在发球圈内的地面上。

发球手(Feeder/Setter/Tosser/Bowler):这是站在接球手(Tekong)右内侧网旁边的球员。正如该位置的许多名称所暗示的那样,他具有多种角色,由他将球扔给接球手,比赛开始。

进攻者(Attacker/Striker/Killer):这是站在接球手(Tekong)左内侧网前的球员。他(攻击者/前锋/杀手)位于半圆角的球网任一角。这个位置的重点任务是向对方球队进行强有力的进攻。

拦网(Block):不言自明,拦网是为了通过阻止球过网来阻止对手得分。除手臂和腿外,身体的每个部位都可以进行此操作。

扣球(Spike):扣球是进攻方进行的强力击球,又硬又快,使得它们难以被阻挡。

后空翻踢(Roll Spike):这个动作本质上是后空翻踢,用同一条腿跳跃、踢腿和落地,同时完成空中翻转。

藤球

鞋底踢(Sole Kick):这是指球员使用鞋底进行接触。通常是说用意想不到的温和手段让对方措手不及,但这一脚也可以很强劲。

藤球

重要赛事

国际藤联藤球世界杯

ISTAF世界杯是由国际藤球联合会举办的一项室内国际藤球比赛,由男子和女子国家队参赛。比赛分为男子组和女子组两个组别,每个组别都会进行小组赛预赛,然后进入淘汰赛阶段。第一届锦标赛于2011年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共有23支男队和13支女队参加。这项比赛每四年定期举行一次。2015年由于东南亚运动会而推迟。直到2017年,第二届世界杯在印度海得拉巴举行。泰国赢得了这两届世界杯所有比赛的冠军。

第三届藤球世界杯于2022年11月在韩国大田举行,比赛分为男子、女子和混合三个组别。泰国队在参加的四项顶级赛事(premier division)中全部获得金牌,美国队获得了一级赛事(division 1)中的两块金牌,印度队在混合赛事(mixed quadrant)中获得1块金牌。

国际藤联超级系列赛

ISTAF SuperSeries,简称ISS,是由国际藤球联合会(ISTAF)主办的一项国际藤球比赛,从2011年到2015年连续举办了三届。国际藤联超级系列赛是除了藤球世界杯和国王杯之外,唯一获得ISTAF认可的国际藤球精英赛事。

超级系列赛的形式,是通过ISTAF世界杯的资格赛阶段,通常每四年举行一次,以确定哪些球队有资格进入锦标赛阶段。锦标赛阶段,包括自动获得资格的东道主在内的8支男队和6支女队争夺冠军头衔。比赛采用三局两胜制,各队争夺两盘。一旦一支队伍赢得两盘,剩余的盘(如果有的话)将被丢弃。如果任何一支球队赢得前两局,则赢得比赛,剩下的一局不打。

第一轮或小组赛阶段,有8支男队和6支女队,分别分4队和3队为一组。每支球队与他们小组中的其他球队进行循环赛。根据积分,每组前2名的队伍晋级附加赛阶段,附加赛分为两轮,每轮淘汰半数进入该轮的队伍;即半决赛和决赛。此外,还进行了决出第五至第八名的附加赛。

超级系列赛以大奖赛的形式举行,球队在一个赛季中参加一系列比赛。第一届的四站比赛于2011年9月至2012年7月分别在曼谷、巨港、新加坡和曼谷举办。第二届(2013-14赛季)和第三届(2014-15赛季)赛事也由四站比赛组成,泰国队在男子和女子比赛中包揽了三届赛事的全部冠军。

国王杯藤球世界锦标赛

在所有藤球国际比赛中,国王杯藤球世界锦标赛被认为是最负盛名的比赛,因为大多数顶级国家队都会参加这项年度赛事。国王杯是献给泰国国王的赛事,自1985年起由泰国藤球协会组织举办。1985年第一届国王杯锦标赛在泰国曼谷举行,马来西亚成为冠军。马来西亚在1988年再次成为冠军。

亚运会藤球比赛

在新德里1982年第9届亚运会,藤球作为表演项目亮相。自1990年北京亚运会开始,藤球成为亚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2018年仁川亚运会,藤球比赛共设置6个项目:男子团体赛、男子三人组赛、男子双人组赛;女子团体赛、女子三人组赛、女子双人组赛。2023年杭州亚运会,共计产生6枚金牌。

藤球

亚洲藤球锦标赛

亚洲藤球锦标赛始于1997年,每两年举办一届。

藤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