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木赐 (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56年),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古时也作子赣),卫国人,春秋末年外交家、政治家、商人,曾任鲁、卫两国之国相,是“孔门十哲”之一、“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端木赐的:人物生平、主要成就、著作与思想、影响与评价、人物争议、人物关系、人物典故、纪念场馆、文艺影视、人物关系等介绍
端木赐 (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56年),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古时也作子赣),卫国人,春秋末年外交家、政治家、商人,曾任鲁、卫两国之国相,是“孔门十哲”之一、“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端木赐的:人物生平、主要成就、著作与思想、影响与评价、人物争议、人物关系、人物典故、纪念场馆、文艺影视、人物关系等介绍
端木赐
子贡(古同子赣)
端沐赐
男
孔子弟子,外交家,政治家,商人,鲁、卫国之相
春秋末期
卫国
黎地(今河南鹤壁市浚县)
卫国
汉族
公元前520年夏历2月27日
公元前456年秋末
65岁
齐国
子贡墓
先贤端木子
黎侯
《越绝书》
改变五国形势,解救卫君,弘扬孔学,组织编撰《论语》
端木赐出生于贵族家庭,十八岁前往鲁国,拜在孔子门下。鲁定公十二年(公元前498年),端木赐被聘为鲁大夫,辅佐孔子从政。五年后,跟随孔子周游列国。鲁哀公七年(公元前488年),端木赐重返鲁国,代表季康子出使吴国,使两国得以和睦共处。鲁哀公十二年(公元前483年),端木赐成功游说齐、吴、越、晋四国,保全了鲁国,也让各国的形势发生了变化,被任命为鲁国外相,后多次为鲁国在外交上赢得胜利。孔子去世后,端木赐守孝六年,在此期间一直弘扬孔学。后来,端木赐辞去鲁国外相职务,定居齐国,同时也在各国之间开展经商活动。鲁悼公十一年(公元前456年),端木赐在齐国逝世,年六十五岁,葬于卫国黎地(今河南鹤壁市浚县大伾山东南张庄)。
在孔门弟子中,端木赐以“言语”著称,同时还颇具外交才能,擅长经商且十分富有,被孔子称为“瑚琏之器”,被后世誉为“儒商鼻祖”。唐开元八年(720年)诏为“十贤”之一,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被追封为“黎侯”,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为“黎公”,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改封“黎公”,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端木子”。
端木赐,字子贡(古同子赣),鲁昭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20年)夏历2月27日出生于卫国黎地(今河南省鹤壁市浚县)大伾山西麓一贵族家中。其父端木巨是一名商人,在卫国颇有声望,深受卫灵公的信任。其母蘧氏,生于仕宦之家,卫国贵族。端木赐的外祖父名叫蘧伯玉,是卫国大夫,卫国的三朝元老。
端木巨是老来得子,在儿子出生的第九天,端木家举办了盛大的庆祝仪式。国君卫灵公派使臣送来一块凤麟玉佩当做贺礼,端木家为此便给儿子取名为“赐”,字子贡。
关于端木赐名字的由来,还有另一种说法。相传,端木赐的母亲蘧氏天性贤良,怀胎十月期间,目不斜视,口无恶言。一天,蘧氏梦见神赐以宝玉。不久,儿子就出生了。所以,蘧氏按照梦中指引,为儿子取名为“赐”。
子贡自幼聪慧,喜欢诵读诗书,爱好礼乐,还经常向外祖父蘧伯玉请教学做君子的道理。蘧伯玉没有儿子,于是对子贡这个外孙格外照顾。子贡刚满七岁时,蘧伯玉便请来私塾先生,教其读书写字。
到了鲁定公四年(公元前506年),子贡十五岁时,其外祖父蘧伯玉由请来了自己的谋士冉宏亲自传授知识,一直到子贡十七岁。子贡十八岁这一年,他告别了家人,离开了卫国,只身一人带着蘧伯玉写的推荐信来到了孔子门下,拜其为师,继续求学问道。子贡拜师孔子门下后,其思想、德行、性格受孔子影响很大。
如何治国
在学习治理国家的方法上,孔子告诉子贡,老百姓对君王的信任是首位,比军备、粮食都重要,如果一个国家的百姓都不相信统治者,那么这个国家也就不存在了。
如何为政
关于如何推行仁政,孔子告诉子贡,一个做工艺的人想要把物品做好,就必须先把干活的工具打磨锋利。同样,生活在这个国家,要实现仁政,就要去跟随和侍奉大夫中那些贤能的人,和文人中有仁德的人交朋友。而子贡向孔子请教如何对待朋友时,孔子又告诉他,首先要给予朋友忠诚地劝告,但同时也要注意恰当地引导,如果朋友不听劝告,要立马停止,不要自取其辱。
如何辨人
在孔子的教导下,子贡知道了择居和择友的重要性,也知道了做事要有知耻之心,出使各国时,能完成君主交代的任务就可以叫做士了,如果可以先践行自己要说的话,然后再说出来,那就是君子了。
除了聆听老师的教诲,子贡也会时常与老师进行讨论。比如有一次,他就跑去问孔子,假如有一个人,能给百姓很多好处,周济大众,这样的行为是否算得上仁。孔子则称赞为这是圣人之举,就连尧、舜都难以做到。
鲁定公十二年(前498年),孔子54岁,从小司空升任为鲁国大司寇,主要掌管司法刑狱事务,此时23岁的子贡被聘为鲁国大夫,辅佐孔子从政。而孔子因政绩突出,引起了同僚季恒子的嫉妒与不满,此时齐国也担忧孔子从政,会致使鲁国变强,从而对齐国造成威胁。于是,齐国向鲁国国君和季恒子送了十六名美女、一百二十匹良马,目的是让鲁国君臣迷恋声色游乐。果不其然,没过多久,孔子便开始遭到鲁国国君的忽视。
弟子中就有人站出来,建议孔子早日离开这个是非之地。而此时孔子也对鲁国感到失望,便决定带着颜回、子路、子贡等一众弟子离开鲁国,前往卫国。次年,子贡回到了故国,还娶了句氏为妻。鲁定公十四年(前496年)开始,25岁的子贡跟着老师从卫国出发,先后到了匡邑、蒲邑、返回卫国,然后又去了郑国、陈国等地。
鲁定公十五年(前495年)春,邾隐公到鲁国朝见,子贡从陈国回到鲁国观礼,孔子则在陈国任职。
鲁哀公三年(前492年),子贡随孔子在陈国。困厄之时,子贡受命至楚,使楚昭王出兵救孔。次年,子贡辞别孔子,出任信阳宰。
鲁哀公七年(前488年),吴王夫差在艾陵大破齐兵后,兵至缯邑,并要求鲁国进献牛、羊、猪各一百头。此时,子贡受聘鲁国,受季康子的指派,会见吴国太宰伯嚭(pǐ)。子贡列举周礼来劝说太宰嚭,吴王才作罢。此次出使,子贡的表现得到了鲁、吴两国国君的赏识。
鲁哀公八年(前487年),鲁国面临被齐国攻打,子贡被孔子选中,前往齐国游说周旋。子贡继续凭借自身的外交能力,说服了田常,使他同意让吴国来协助鲁国。于是,子贡又前往吴国,但此时吴王却担心越国,一心想要先攻打越国后再去称霸其他地方。子贡便对吴王承诺,愿东去会见越王,让他出兵相随。
子贡到达越国后,向越王分析了列国形势,并为越王设计了一出灭吴计划,越王听后大喜,不仅答应了子贡带兵随吴出行的要求,还送给子贡黄金百镒,宝剑一把,好矛两支,子贡没有接受便离开了。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子贡完成了游说使命,回到鲁国。吴王在艾陵(今山东莱芜东北)与齐军开战。齐军败后,晋遂于吴战,越国也加入其中。最后,吴王夫差被杀,吴国灭。三年后,越国称霸东方。
鲁哀公十二年(前483年),三十八岁的端木赐被任命为鲁国外相。这一年的夏天,吴王夫差与鲁哀公在橐(tuó)皋(gāo)(今安徽省巢湖市西北柘皋镇)会面。吴王派太宰伯嚭请求重温旧盟,但哀公果断拒绝了。随后,子贡被派作鲁国的谈判代表和伯嚭交涉 。同年秋天,吴国人围住了卫出公的居处,子贡前去成功解救了卫国国君。
鲁哀公十五年(前480年)冬,四十一岁的子贡受鲁国派遣,作为副手与子服景伯一起出使齐国,说服了齐国将侵占鲁国的城池如数归还。
子贡的父亲是一名商人,而子贡在经商方面也有突出的才能,他擅长囤积居奇,看准时机立马转手货物,低买高卖。孔子就曾称赞他,每次都能猜中行情。所以,子贡是孔子所有门生中最富有的弟子,在拜入孔子门下前,子贡已在卫国开始经商,晚年多在曹国与鲁国之间经商。
成为孔门弟子后,子贡更是一边学习、一边出仕、一边经商,为孔子周游列国提供了经济支持,资助孔子办私学。作为优秀的文人和成功的商人,子贡将儒学和经商融为一体,奉行“贫而无谄,富而无骄”的儒商精神。
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孔子去世,时年七十三岁。
孔子去世后,子贡成为了孔子丧礼的主持人,在众弟子质疑该为孔子穿什么丧服的时候,是子贡站出来指出孔子在颜回、子路的丧礼上“若丧子而无服”,那弟子们对孔子则是应该按照“若丧父而无服”的礼仪,这样以孔子 生前的主张为出发点,结束了众弟子对于该为孔子如何服丧的困惑。
子贡与众弟子一起为老师举办丧事,严格按照儿子为父亲办丧礼的规矩。安葬完后,所有弟子需要按照父亲过世的礼制,为恩师孔子守丧三年。在这三年期间,孔子的弟子们聚集在一起,开始整理和记录孔子生前的言行,这便有了后世的《论语》。
而三年心丧结束后,其他弟子都逐一离去,只有子贡一人徘徊在老师墓前,不忍离去。于是,子贡便在老师墓前搭了一间草房,又住了三年,一共为老师守丧六年后才终于离去。此时,子贡已48岁。
售哀公二十二年(前473年),结束了为期六年的守丧后,子贡弃政从商,继续进行着自己的经商生涯,文献记载其后的活动主要活跃于曹、鲁、齐三国之间。子贡晚年的重心是通过教书育人来弘扬孔学,他离开鲁国后,便定居在齐国。公元前456年,子贡去世,年六十五岁,葬于祖籍卫国黎地(今河南鹤壁市浚县大伾山东南张庄)。
鲁哀公八年(前487年),田常想要在齐国作乱,又害怕齐国四大贵族的势力,便想调动他们的兵力去攻打鲁国。孔子听此消息后,选中子贡前往齐国游说周旋。子贡先后游说齐国田常、吴国夫差、越国勾践、晋国国君,展现出卓越的外交才能,以利诱之,挑起各国纷争,互相开战。最后,不仅使鲁国安然无恙,还让齐国大乱,晋国变强,楚国称霸一时,而吴国则灭亡。子贡一人便成功改变了齐、吴、越、晋、鲁五国的形势。
鲁哀公十二年(前483年)秋天,卫出公与吴国人在郧地相会。哀公与卫出公、宋皇瑗结盟,最终拒绝与吴国结盟,于是吴国人围住了卫出公的居处。子贡告诉太宰伯嚭,卫君来迟是因为与国内的大夫们产生分歧,因为有的人支持他来,有的人则反对他来。现在吴国限制了卫君的行动,正是合了卫国那些持反对态度的士大夫们的心意,吴国此举百害而无一益,太宰嚭十分赞同子贡的话,于是便放了卫出公。
儒家思想以“仁”“礼”“义”为核心,而自古以来商人又以“利”为首项,但子贡却将两者相结合,开创了“儒商”的经商方式,具体表现为“以仁为本、以和为贵”以及“取利守道、诚信为本”的原则。当买卖过程中,利与义发生冲突时,要提醒自己用儒家思想自我要求和约束,始终坚持以“义”来主导和规范商业行为,这样就能实现经济共赢的局面,子贡也因此获得了儒商始祖的美誉。
在为孔子守墓期间,子贡便开始组织同门弟子一起整理孔子生前的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互谈论,其中包括孔子的政治主张、教育原则、伦理观念、品德修养、 文学理论等各个方面的思想和学说,还记载了孔子的一些生活习惯和细节,为《论语》一书的整理和编撰做出了很大贡献。
子贡十分尊敬、拥护孔子 。孔子去世后,子贡便开始传播孔子的思想。他担任过鲁国的官员和外交使节,也曾到各地游历、经商,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子贡时时不忘宣传孔子的思想及学说。而孔子的名声能够名满天下,儒学思想能够被世人追捧,都离不开子贡的弘扬和传播。
子贡从孔子那里学习和继承了儒学思想,融会贯通后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儒学思想,并把自己的儒学思想跟经商、治国、为政、外交等相结合,为儒学思想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子贡晚年还注重教书育人,将儒家学说广泛地教授给世人,为儒家学派的发展和壮大做出了贡献。
《越绝书》
《越绝书》是一部记录地方史的杂史,又名《越绝记》,全书一共十五卷,其内容主要为春秋战国时期吴、越两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地理、天文、历法、语言等各个方面的史实,因此也被称为“地方志鼻祖”。
哲学思想
子贡的哲学思想可以概括为“性与天道之问”。
子贡的哲学思想主要承袭了孔子的儒家哲学思想,“天道”指的是超自然的天的运行规律和内在规则,而“性”则是指超自然的天在人类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先天规定,涉及到人的性格和本性。所以,人道的根源是源于无限的超越性存在,即为天道。在《论语》中,孔子有“性相近,习相远”之言,也有“五十而知天命”之感,得出结论是,孔子也曾言“性与天道”。那么,作为弟子的子贡也曾闻“性与天道”的哲学思想。子贡才会发出“性”与“天道”之问。
政治思想
子贡的政治思想可以概括为“养之以仁,教之以礼”。
子贡在孔门学习之时,对政治已有独到的见解。在向孔子问政时,便以粮食、兵力和民信作为政事的核心要素,而其中民信又是重中之重。另外,子贡从孔子那里学习“仁”“礼”,又加入了自己的认识和发展,并且更多地是把“仁”和“礼”的思想实践于政治上。
外交思想
子贡的外交思想可以概括为“善辩循礼”。
子贡的外交思想很大程度上受孔子外交思想的影响,始终秉持着“和平外交”,整体来说,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晓之以礼”。子贡所处的春秋末期,诸侯间的外事活动中尤其注重礼节,对“礼”的理解是否熟悉透彻则对交往中的得失有着莫大的关系。所以,子贡一向时遵循儒家思想以及“善辨循礼”的外交思想,一开始尽可能晓之以情动之以理,避免武力解决问题。这恰好也是子贡擅长的,他善于发现问题,转移矛盾,用外交谈判手段来解决军事问题,从而扭转政局。
二是“动之以利”。在“礼”和“理”都不见效的时候,“利”也是一种重要的外交手段。不过子贡“以利诱之”的策略也不违背他和平外交的思想,以利益为导向,尽可能在外交谈判中找到制衡点,也能避免武力征服的问题。
在政治方面,子贡一心从政为人民,在现实生活体验中更加坚定“民无信不立”的观点,这一观点也为后世政治实践提供了一定的基本道德准则。如今,“以民为本”的观点已经成了每个国家的基本政治立场和政治思想。
在外交方面,子贡凭借出色的外交才能和善辩逻辑,影响了春秋末期五国的国势,而子贡以“仁”“礼”为核心内容的外交思想,对后世的外交手段和外交理念做出了榜样,在当代也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和参考意义,尤其是子贡在处理外交事务上,始终坚持维护本国利益的态度和原则,值得后世学习。
在经商方面,子贡将儒家的“仁” “义”都用在经商中,从而改变了人们对商人重利轻义的一贯看法, 将儒家文人的重义轻利、成仁成圣的价值观念和商业结合起来, 建立起一种特殊的商业文化,这就是后世所称道的“儒商”,而子贡就是儒商的鼻祖。“取义守利”“诚信经营”等儒商精神一直影响着后世经济社会。
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子贡说:“子贡一出马,保全了鲁国,扰乱了齐国,灭掉了吴国,使晋国强大而使越国称霸。子贡一次出使,使各国形式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十年当中,齐、鲁、吴、晋、越五国的形式各自有了变化。”
司马迁还认为孔子的名声之所以能布满天下,皆因子贡。于是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写到:使孔子得以名扬天下的原因,是由于有子贡在人前人后辅助他。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评价子贡能用言语技巧来说服别人。
孔子把端木赐比作宗庙里盛祭品的玉饰珍贵器皿,称之为“瑚琏之器”。
孔子曾用“赐不受命,而货殖焉,臆则屡中。”来称赞子贡,说他虽不安本分,囤积居奇,但每次都能猜对行情,实则是在夸奖子贡的经商才能。
孔子评价子贡的辩论能力比他这个老师还要强。
《论语·先进》中记载:“言语:宰我,子贡。”在“孔门四科”中,子贡乃为言语科的代表。
鲁国的大夫叔孙武曾在朝廷公开称子贡比孔子还要贤能。
陈子禽认为子贡比孔子还要贤良。
《孟子》中也记载,说宰我和子贡两人特别善长辩论和说服他人。
李启谦在《孔门弟子研究》中评价子贡有能言善辩、反应敏捷、办事通达等特点。
关于《越绝书》的作者,《越绝外传本事》篇中记录有:“或以为子贡所作”。《隋书·经籍志》在著录《越绝书》时称:“《越绝记》十六卷,子贡撰。”《旧唐书·经籍志》中称:“《越绝书》十六卷,子贡撰。”《新唐书·文艺志》中称:“子贡《越绝书》十六卷。”《宋史·艺文志》中说:“《越绝书》十五卷,或云子贡所作。”因此,古代文献目录在著录《越绝书》时便把作者署名为子贡。
又因《越绝外传本事》篇中写有“一说盖是子胥所作也”之言,因此也有人说《越绝书》是子胥所著。但在司马贞《索隐》、《战国策·楚策四》、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九和王尧臣《崇文总目》等古籍中,都出现了否定《越绝书》的作者为子贡或子胥的说法。黄震的《黄氏日抄》卷五十二中也写到:“《越绝》……谓子贡所作,又疑子胥所作,而所载乃建武二十八年,何其自为矛盾耶?”南宋赵希弁在《郡斋读书志附志》中指出《越绝书》为子贡或子胥所著,但并无凭据,并提出此书应该是吴越地区的贤人所著。
后来,明代杨慎在《杨升庵全集》卷十中表示,通过析隐语方法可以确定《越绝书》应是袁康、吴平合著,此说法也得到了明朝学者们的赞同。清乾隆年间修撰的《四库全书》也肯定了杨慎的这一说法。目前,《越绝书》的作者问题仍未得以最后的验证和解决。
子贡复姓端木,关于该姓也存在两种说法,一种是“端木”,另一种是“端沐”。在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以及钱穆的《先秦诸子系年考辨》里,都把该姓书写为“端木”。在司马迁的《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则记载为:“端沐赐”。
根据《通志·氏族略五》中的记载:“沐氏,汉有沐宠,为东平太守。”“木氏,端木赐之后,因避仇改为木氏。”可以看出,在古代,“木”与“沐”也是通用关系,指代的是同一个姓氏。
对于端木赐的字,有两种说法,一是字“子贡”,一是字“子赣”。在《左传》、《荀子》、《礼记》、《大戴礼记》、《史记·孔子世家》、《新序》、《说苑》、定州汉墓竹简、上博简等诸多文献中,均使用过“子赣”一词作为端木赐的字。
另外,在古时候,“赣”读作“gong”,在《现代汉语词典》 中 “赣”字后也注释为:“(古)又同 ‘贡’gòng。”所以,“赣”与“贡”二字便因读音相近而经常通用,于是有了“子赣”与“子贡”两种写法。
关于端木赐的去世时间,一直以来也存在争议。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只记载了子贡“卒终于齐”,未见去世于何年。另在《史记·儒林列传》里记载为:“子贡终于齐”,也没有记载相应年号。
在河南浚县《端木氏家谱》中又记载: “端木子贡……周贞定王十三年(公元前 456 年)十一月一日卒于齐,享年 65岁。”
在钱穆的《先秦诸子系年》一书中,有一《诸子生卒年世约数》表,将子贡的卒年推定为公元前 450 年,享年 71 岁,但没有提供实证。所以,子贡卒年问题只能等后继者继续探索。
蘧(qú)瑗(yuàn)(约前585年—前484年以后):春秋后期卫国大夫,卫国三朝元老。姬姓,蘧氏,名瑗,字伯玉,是孔子挚友,“无为而治”的开创者。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氏,名丘,字仲尼,是中国文明的奠基者,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
端木巨:卫国商人,贵族,深受卫灵公信任。
蘧氏:卫国贵族。
儿子端木炅:仕于齐为卿相。
孙子端木叔:继承祖上家业后,把家产全部施舍出去,没为子孙留下一点财产。假干生称之曰:“端木叔,达人也,德过其祖矣。”
出自《论语·先进第十一》。一日,子贡问老师,子张和子夏两人谁更有贤德一些。孔子说子张有些过分,而子夏还有些不足。子贡便觉得子张更好一些,孔子却说过分和不足同样是不行的。
后常用“过犹不及”来表示做事做过了头,就如同做的不够一样,指做事以适当为贵。
出自《论语·宪问第十四》。有人问孔子用恩德来回报仇怨,这样做怎么样。孔子没有立马回答,而是反问,那应该用什么来回报恩德呢。然后,孔子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应该用正直回报仇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
出自《论语·子张第十九》。一次,鲁国大夫在别人面前贬低孔子,抬高子贡。子贡听说后非常气愤,他当即以房子打比方,说老师的围墙高几丈,屋内富丽堂皇,不是一般人能看得到的;而自己不过是只有肩高的围墙,一眼就可望尽。他还把老师比做太阳和月亮,说老师光彩照人,不是常人所能超越的。
出自《吕氏春秋·先识览·察微篇》。子贡出国游历,见到一个鲁国籍的奴隶,便自己出钱将他赎了回来。按照当时鲁国的规定,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凡有人能花钱把他们赎回的,可以到鲁国报销赎金。但子贡赎了人却不愿接受国家报销的赎金,一时在鲁国被传为佳话。孔子得知此事后很不高兴,还说从此不会再有人替鲁国人赎身了。
鹤壁黎公墓位于今天的河南鹤壁市浚县县城东南4公里东张庄村西北200米处。子贡死后,他的儿子端木炅将其灵柩运回卫国,葬在此处。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都水使孟昌龄至浚州,奏准建黎公墓专祠。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浚县知县刘台于县城东南隅建黎公祠。1958年,开挖大公河,穿越墓地,伐柏树,掘墓冢,毁石刻,唯《改正先黎公墓祠记》碑仍巍然矗立。1973年,此处被浚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遗迹为明嘉靖二年(1523年)所建,位于曲阜孔林孔子墓西侧,主要是为了纪念子贡为孔子守丧六年。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第七》中记载,孔子去世后,弟子们服丧三年后便各自离去,只有子贡又继续守丧三年,共六年,后人为纪念子贡,故在孔子墓西南侧建了三间房舍,并立“子贡庐墓处”石碑。
河南浚县:子贡墓、子贡祠、性道书院、子贡故里碑、端家坑、翰林府。
浙江杭州:子贡使越祠、柳洲二贤祠。
安徽宿州:子贡山,子贡庙、晒书台。
安徽怀宁:子贡岭。
河南信阳:子贡祠、瑚琏书院、子贡为宰处。
江苏赣榆:子贡山、晒书台、端木书院。
河南宜沟:子贡祠、子贡故里坊。
山东曲阜:手植楷、庐墓处。
河南南乐:先贤端木庙。
湖北黄陂:子贡书院。
湖南衡阳:子贡祠。
《孔子》(2010)(又名《孔子:决战春秋》),历史电影,胡玫执导,2010年1月22日在中国大陆上映,2010年1月28日在中国香港上映。阚金明扮演端木赐。
《孔子》(2010),历史电视剧,韩刚执导,2010年9月26在韩国首播。罗嘉良扮演端木赐。
《孔子春秋》(2011),历史古装剧,张黎 / 刘淼淼执导,2011年7月25日在马来西亚首播。周一围饰演子贡。
《孔孟之道·论语》(2020),古装电视剧,繁华执导。汪奇扮演端木赐。
季康子:即季孙肥,春秋时期鲁国的正卿,当时的权臣。
[b]外相:全名叫外务大臣,简称为外相,就是负责外交事务的,相当于现在的外交部长。
[c]《论语·颜渊第十二》第七章: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
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d]《论语·子路第十三》原文记载: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踁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e]《论语·为政第二》原文记载: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这句话里,行:即是“践行,做”的意思;从:即是“跟从,这里说说出来”的意思。
[f]司寇:古代主管刑狱的官名。春秋时,周王室和各诸侯国都设有司寇之官。司寇的职责是追捕盗贼和据法诛戮大臣等。宋、鲁的司寇又分为大司寇和少司寇。
[g]邾隐公:曹姓,名益,为春秋诸侯国邾国君主第17代君主,是邾庄公的儿子。第一次在位19年,被吴国俘虏废黜,后来逃到鲁国、齐国。吴王夫差立他的儿子邾桓公继位。前473年,越王勾践灭吴,扶植邾隐公复位。前471年,邾隐公暴虐,越国把他废黜,立他的儿子邾子何继位。邾隐公死在越国。
[h]《左传·定公十五年》:十五年春,邾隐公来朝。子贡观焉。邾子执玉高,其容仰。公受玉卑,其容俯。子贡曰:“以礼观之,二君者,皆有死亡焉。夫礼,死生存亡之体也。将左右周旋,进退俯仰,于是乎取之。朝祀丧戎,于是乎观之。今正月相朝,而皆不度,心已亡矣。嘉事不体,何以能久?高仰,骄也;卑俯,替也。骄近乱,替近疾。君为主,其先亡乎。”
[i]太宰:官名,掌管宫廷事务。西周时开始设置太宰,也叫大冢宰,或大宰,即冢宰的首领。太宰的职责是“掌管国家的六种典籍,用来辅佐国王治理国家。”其中六种典籍是治典、教典、礼典、政典、刑典、事典,可见当时的太宰是百官之首,相当于后来的宰相或丞相。但后来由于王室的衰落,太宰这个官职的重要性在春秋时期下降了许多,以致于被排除在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之外。东周之后太宰一职被停止使用。
[j]伯嚭是春秋吴国大夫,吴王夫差时任太宰。
[k]《礼记•檀弓》又记载:孔子之丧,门人疑所服。子贡曰:“昔者夫子之丧颜渊,若丧子而无 服;丧子路亦然。请丧夫子,若丧父而无服。”
[l]《汉语大辞典》【心丧】:古时谓老师去世,弟子守丧,身无丧服而心存哀悼。
[m]《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子贡“废著鬻财於曹、鲁之间”
[n]司马迁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第七》中的原文是:“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
[o]出自《论语·子张第十九》:“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
[p]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
[q]子张:姓颛孙,名师,字子张。
[r]子夏,即卜商。
[s]出自《论语·先进第十一》:“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新亚洲娱乐(英文名:ASIA ENTERTAINMENT GROUP LIMITED,全称:新亚洲娱乐联盟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从事戏剧制作人及杂项戏剧服务为主的企业,成立于1999年,位于香港特别行政区。旗下分公司包括虎威艺能创作有限公司(TGS HK)、稻草人娱乐创作社(Scarecrow Entertainment)、虎威王朝音乐创作股份有限公司(TGS Music)、虎威活力娱乐传播有限公司(TGS Taiwan)、AK Entertainment(Korea)以及AEG Korea等。
印度孟买SENSEX30指数(又称孟买敏感指数)为印度最被广泛使用的指数,为投资印度的重要参考指标,是由孟买证券交易所发行。由于各类媒体提到的“印度股市”,实际上都是孟买股票交易所,因此,该交易所的SENSEX-30指数几乎成了印度股市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