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桓(1100年―1161年),北宋第九位皇帝(1126年1月19日—1127年3月20日),庙号钦宗。徽宗赵佶的长子,母亲为恭显皇后王氏。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四月生于坤宁殿,初名赵亶,崇宁二年(1103年)二月改名为赵烜,十一月改名为赵桓。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被立为皇太子。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在金兵逼近京城开封的情况下接受徽宗内禅,即位宋朝皇帝,改元靖康。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赵桓的:人物生平、去世轶事、陵寝、个人作品、人物关系、人物评价、人物关系等介绍

中文名

赵桓

别名

赵亶,赵烜

所处时代

宋朝

出生地

汴京(今河南开封)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100年(元符三年)

去世日期

1161年(绍兴三十一年)

终年

61岁

去世地点

燕京(今北京)

陵墓

永献陵(今河南巩义)

谥号

恭文顺德仁孝皇帝

尊号

渊圣皇帝

庙号

钦宗

在位时长

1年4个月

年号

靖康

都城

汴京(今河南开封)

登基时间

1126年

退位时间

1127年

父亲

宋徽宗赵佶

母亲

恭显皇后王氏

简介

即位以后,钦宗相继处决了徽宗朝的诸多被认为是祸国殃民的大臣,以维持抗金人心。钦宗在面对金兵侵略时战和不定,听信主和派大臣及道士谗言,罢免主战派人士,导致金朝攻破开封。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钦宗以臣子的身份投降金朝,被掳至北境,于金太宗天会六年(1128年)受封“重昏侯”这一具有侮辱性的封号。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和议后改封为“天水郡公”。钦宗的具体去世时间正史无记载,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钦宗去世的消息传入南宋,南宋高宗谥其为恭文顺德仁孝皇帝,葬于永献陵。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赵桓为宋徽宗赵佶的长子,母亲是恭显皇后王氏。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四月在坤宁殿出生,初名赵亶,封韩国公,次年六月进封京兆郡王。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先更名为赵烜,同年改为赵桓。九岁时,赵桓被封为定王,后又加衔太保。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即赵桓加冠礼的次年,正式被册立为皇太子。在册立的仪式上,赵桓为了显示自己的节俭谦恭,对于繁复奢侈的太子礼仪“皆辞之”。

临危受禅

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金军兵分两路南下攻宋,直逼京城开封。宋徽宗与金讲和无果,十分恐慌,试图内禅皇位以逃避责任。十二月二十日,徽宗下诏任命太子赵桓为开封牧,将皇帝专属的排方玉带赐与赵桓,预示着禅位之举。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十二月二十三日退朝后,徽宗决心禅让,下诏命赵桓进宫受禅。赵桓痛哭不肯受禅,宦官童贯与宰相李邦彦强行将黄袍披在赵桓身上,但赵桓坚决辞让以至生病晕厥。苏醒后,赵桓由内侍拥至垂拱殿受禅称帝,几日后改元靖康,钦宗临危受禅后,大赦天下,奖励诸军,立妃子朱氏为皇后。而徽宗得知金兵已经渡过黄河的消息后,便借口去亳州太清宫烧香,仓促南逃避敌。

面对金军的攻势,钦宗缺乏主见,战和不定。最终,钦宗以主战派李纲为尚书右丞、东京留守,指挥军队抗击金兵,保卫京城。钦宗性格懦弱,也想逃走到陕西,李纲几经周折将钦宗说服,朝廷局势暂时稳定了下来。

徽宗在位期间,重用了以蔡京为首的一批奸佞之徒,大兴土木、穷兵黩武,又进行了一系列失败的改革导致社会矛盾加剧。赵桓即位后,将宋徽宗期间的奸佞之臣治罪,时被称为“六贼”的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李彦、朱勔六人,先后被治罪。

钦宗即位后不久,开封城便被金军围攻,但在李纲的活跃表现下,金军向数个城门发起进攻而未能取得较大进展,有效地组织了开封保卫战。金军便遣吴孝民、萧三宝奴、耶律忠等入城,胁迫宋朝议和。宋钦宗求之不得,不听李纲劝阻,决意求和,命宰相张邦昌为使,以康王赵构为人质,前往金营。自正月十五日起,以种师道为代表的勤王军陆续抵达京城,反对求和割地,钦宗的立场又恢复主战,任种师道统帅各军。靖康元年(1126年)二月,勤王将领姚平仲说服钦宗,实行劫营康王之计,但因消息走漏被金军击败,金军统帅完颜宗望以此为借口指责钦宗违背约定。最后钦宗为了求和罢免了种师道等人,向金称臣,以康王赵构和投降派大臣张邦昌为人质,割让河间、太原、中山三个战略要地为条件进行了和谈。此外,金的岁贡也大幅增长为三十万两白银、三十万匹丝绸和一百万贯钱。

钦宗的求和举措,引起了诸多大臣民众的不满,太学生陈东等人上书,要求恢复李纲、种师道的职务,并取消徽宗朝的“元祐党籍”,迫于压力钦宗同意了群臣的请求。李纲复职后,开封城内抗金热情高涨,金军考虑到当前形势对己不利便暂时退兵,开封城解围。

靖康元年(1126年)三月,大臣汪藻上书宰执,请求迎接太上皇返京。汪藻指出,徽宗在南方开销巨大,令当地百姓不堪其扰,且徽宗在南方也不便于钦宗行使尽孝之礼。因徽宗在南方,钦宗难以真正控制南方,且当时传言称徽宗欲复辟,便采纳了汪藻的建议迎接徽宗入居龙德宫,并派人严加监视。

靖康之变

第一次开封之围解除后,李纲上奏备边御敌八策,但并未得到钦宗的重视。金军虽然撤兵开封,但对宋的战争并没有停止,宋军在与金的作战中依然节节败退,靖康元年(1126年)九月,金军攻陷太原。之后,西路金军顺利南下,相继攻陷真定(今河北正定)、汾州(今山西汾阳)等地,与东路金军会合,于十一月再度围攻开封城,此时北宋朝廷再次发生相位变迁,主和派占据了主导地位。

金军包围开封城期间,双方多次遣使进行谈判。钦宗误信宰相何栗、枢密使孙傅,重用道士郭京组建“六甲神兵”,“神兵”出城面对金兵的攻势,一触即溃。十一月二十五日,金军在大雪纷飞中攻破开封外城,京城宋军的抵抗力量几乎被金军消灭殆尽,金军将领完颜宗翰提出让太上皇徽宗亲自前往金营谈判,钦宗无奈以太上皇受惊生病为由,自己代为前往金营求和。十一月三十日,钦宗一行到达青城(开封郊外)。十二月一日,在金人的逼迫下,钦宗命随从呈上降表,向大金称臣,承认天下只有大金一个皇帝,并举行投降仪式。

靖康二年(1127年)正月,钦宗割让两河地区(河北、河南地区),在完颜宗望的强迫下,钦宗前往青城金营。随后,金朝将徽宗与钦宗废为庶人,并封锁南薰门的入城通道,准备另立人主,先后物色了萧庆、刘彦宗二人,但两人都推辞不敢接受。

二月七日,金人要求徽宗及太后赴金营,徽宗不知钦宗已被废黜,希望以自己为质换回钦宗保全宗社,徽宗刚从南薰门出城后便被金人俘虏,被强行脱去了御服。皇后、皇太子等人也被赶往金营。金朝扶持张邦昌为大楚皇帝,但张邦昌不愿背叛宋朝,仍以靖康为年号自称臣子。三月起,金人将徽宗与钦宗及宫中官吏、宫人等人押往北方,并将皇宫各类文化遗产洗劫一空。张邦昌率城内百官军民遥辞徽钦二帝,号泣不绝。

五月,康王赵构即位于南京(今河南商丘),给钦宗遥上尊号为“孝慈渊圣皇帝”。在金军的铁蹄下,北方战火连绵不绝,百姓生灵涂炭,不少百姓居家跟随钦宗弟弟康王赵构南迁。赵构在金兵的追击下,历经波折,最终在江南的临安(今浙江杭州)站稳脚跟,延续了赵宋宗庙。

北囚时期

金灭北宋后,将赵宋宗室、宫人等数千余人作为俘虏,分为7批陆续押解北上。其中,第七批为钦宗、太子及宋廷大臣等人,于金太宗天会五年(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七月十日到达燕京(今北京),与徽宗会合后一同继续北上。天会六年(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徽钦二人奉命去了金朝当时的都城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徽钦二人白衣素服,以俘虏的身份参拜了金完颜阿骨打的始祖庙,并觐见了金太宗完颜晟,徽钦二人分别被册封为昏德公和重昏侯这两个具有侮辱性的封号。次年七月,因岳飞北伐,金为了安全起见将徽钦二人迁往更北的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

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徽宗在五国城病故,按照金朝风俗火化,钦宗身心受到巨大打击。之后,金熙宗将钦宗迁移至源昌州(今北京北部)。在源昌州住了一年多,金熙宗将钦宗迁往条件更好一些的燕京。绍兴十二年(1142年),宋金关系缓和,金熙宗同意韦贤妃回到南宋。在韦氏离开时,钦宗哀求她转告南宋君臣,自己只求回宋,绝无做皇帝的念头。但最终,钦宗身死异国,直到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死讯才传到南宋,高宗为其上谥号“恭文顺德仁孝皇帝”,庙号钦宗。

去世轶事

关于钦宗的死,在正史中并无直接信息,仅有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钦宗的死讯传到南宋朝廷的记录。钦宗之死的记载留于金、元时期的说史小说《大宋宣和遗事》,创作时间距北宋灭亡并不远。其中记载:“正隆六年(1161年),完颜亮宴请诸王及诸大将在讲武殿场阅兵马,令海滨侯延禧(即辽朝天祚帝)、天水侯赵某(即钦宗),分别骑马比赛,在比赛中有一名褐衣人用箭射中延禧心脏,辽天祚帝死于马下。钦宗看见后受惊堕马,女真人以为钦宗已经丧命,因而不收尸,钦宗直接被数百匹马踩死。”在《金史》中,记载了完颜亮掌权期间共杀戮辽、宋皇室人员130名,从侧面上印证了钦宗的死。

陵寝

金世宗大定十一年(宋孝宗乾道七年,1171年)三月,金以一品礼将钦宗葬于巩洛之原(今河南巩义),位于今天的巩义西15公里回郭镇南原,徽宗衣冠冢和钦宗“永献陵”被当地村民称为“二圣冢”。正南5公里,是宋神宗永裕陵和宋哲宗永泰陵区,东西是陵区平原,分布着其他帝后、亲王子孙墓。南宋孝宗给钦宗定陵号为“永献”;遇到忌日,为他祭祀。钦宗妻子朱氏,直到1199年才由其曾孙辈的宁宗皇帝上尊号为“仁怀皇后”,也只是在太庙中又添个牌位。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5年),宋陵遭受大规模盗掘,徽钦之墓也遭洗劫,但实际上二陵本来已空无一物,徽陵仅有朽木一段,钦陵仅有木灯架一座而已。

个人作品

北囚期间,拥有了亡国被掳这种痛苦的人生体验的钦宗,将这种悲伤书写在了诗词中。二帝北行至云州(今山西大同)时的一天晚上,徽宗听闻笛声悲戚,作词后让钦宗赓歌,钦宗便接续其韵律,作词:“宸传四百旧京华,仁孝自名家。一旦奸邪,倾天折地,忍听搜琶。如今塞外多离索,迤逦远胡沙。家邦万里,伶仃父子,向晓霜花。”之后,二人相执而泣。

北行某日,钦宗在经过沙漠时作《西江月》两首,并将其赐给一名卫士,词中表达了自身的亡国之痛:“历代恢文偃武,四方晏粲无虞。奸臣招致北匈奴。边境年年侵侮。一旦金汤失守,万邦不救銮舆 。我今父子在穹庐。壮士忠臣何处?”“塞雁唯唯南去,高飞难寄音书。只应宗社已丘墟。愿有真人为主。岭外云藏晓日,眼前路忆平芜。寒沙风紧泪盈裾。难望燕山归路。

人物关系

父亲:宋徽宗赵佶

母亲:恭显皇后王氏

兄弟:郓王赵楷,肃王赵枢,景王赵杞,济王赵栩,益王赵棫,祁王赵模,康王赵构,莘王赵植,徐王赵棣,沂王赵㮙,和王赵栻,信王赵榛等。(除康王赵构外均随钦宗北迁)

后妃:(北上俘虏的第七批,与钦宗同行)朱皇后 ,朱慎德妃,郑才人,韩才人,刘才人,卢才人,何才人,狄才人,戚夫人,郑夫人,蒋夫人,鲍夫人,朱内宰,田副宰,曹内史,卜内史等。

儿子:太子赵谌,赵谨,赵训。

人物评价

钦宗朝重臣李纲对钦宗的评价为:“渊圣皇帝(宋钦宗)勤于政事,但最终导致成为阶下囚的结局,原因在于危机之中钦宗不能分辨忠邪,被小人所迷惑。”

元朝官修史书《宋史》中对钦宗的按语:“赵桓在太子的时候,没有失德的地方。到登基的时候,对于声乐什么的都一无所好。靖康初年,能够治王黼、朱勔等人的罪并将其诛杀,因此金人听说钦宗受禅后,就有了北撤之意。可惜当时乱势已定,社稷无可救药,君臣之间不能同心协力共同迎敌,而总是抱着讲和的侥幸心理。最终导致父子二人沦为阶下囚,社稷荒芜。钦宗享国日浅,而受难很多,想来真是十分令人同情。”

现代学者任崇岳对钦宗的评价为:“钦宗是在金军兵临城下,宋朝江山危若累卵之际登位的。他有一李纲而不能用,对金人一味忍让妥协,索要三镇即割三镇,索要两河即割两河,索要金帛即搜刮百姓,然而到头来仍未能免却牵羊系顾的悲剧,实在是可悲可叹!”

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王曾瑜在《宋钦宗和他的四名宰执》一文中,通过宋钦宗与四名宰执的关系为基线,分析了他的用人和策略方面的失误,这些失误直接导致了北宋的亡国和他本人沦为阶下囚。认为宋钦宗本可以当一个循规蹈矩的守成之主,然而国运艰难时主意不定导致最终误了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