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葵(学名:Pelargonium hortorum Bailey),又名木海棠、日蜡红、十腊红、石腊红等,为牻牛儿苗科(Geraniaceae)天竺葵属(Pelargonium)多年生草本植物。该物种原产于非洲南部,后广泛栽植于中国各地。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以含腐殖质、疏松肥沃、通透性强的中性或微酸性沙质培养土最佳。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天竺葵的:历史记载、形态特征、物种分布、生长习性、栽培技术、生态、用途、常见品种、植物文化、相关研究等介绍

中文名

天竺葵

别名

木海棠、日蜡红、十腊红、石腊红等

拉丁学名

Pelargonium hortorum Bailey

分布区域

原产于非洲南部,后广泛栽植于中国各地

植物界(Plantae)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木兰纲(Magnoliopsida)

牻牛儿苗目(Geraniales)

牻牛儿苗科(Geraniaceae)

天竺葵属(Pelargonium)

天竺葵(Pelargonium hortorum)

简介

天竺葵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株高30~60厘米。茎直立,多分枝或不分枝,具明显的节。叶互生;呈托叶宽三角形或卵形,被柔毛和腺毛;叶片呈圆形或肾形,茎部呈心形。伞形花序腋生,具多花,总花梗长于叶,被短柔毛;花瓣红色、橙红、粉红或白色,呈宽倒卵形。果实为蒴果,被柔毛。花期5~7月,果期6~9月。

天竺葵具有观赏期长或换花频率低的优势,在园林中主要用于盆栽观赏,可以作室内盆栽。在美国、北欧等地天竺葵是花坛和盆栽植物的主要材料之一,但在中国只有大型活动时,天竺葵才作为花坛植物进行应用。此外,天竺葵的味道与玫瑰相近,长久以来,成为了玫瑰的替代品。

历史记载

词源由来

天竺葵的拉丁属名Pelargonium希腊语为“pelargos”,意为“鹳”,因其果实的形状看上去很像鹳的喙;其拉丁种加词hortorum意为庭园的。

育种栽培历史

天竺葵在欧美国家栽培十分普遍,在欧洲,德国、西班牙和匈牙利等国都十分重视天竺葵的生产和育种。而中国栽培的天竺葵主要在20世纪30年代从美国引进,在上海、南京等地栽培较早,约有70多年的历史。但对天竺葵的认识还不够,一直停留在老品种和传统生产模式上,发展不快。

形态特征

天竺葵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株高30~60厘米。

茎直立,基部木质化,上部肉质,多分枝或不分枝,具明显的节,密被短柔毛,具浓烈的鱼腥味。

天竺葵

叶互生;呈托叶宽三角形或卵形,长7~15毫米,被柔毛和腺毛;叶柄长3~10厘米,被细柔毛和腺毛;叶片呈圆形或肾形,茎部呈心形,直径3~7厘米,边缘波状浅裂,具圆形齿,两面被透明短柔毛,表面叶缘以内有暗红色马蹄形环纹。

天竺葵

伞形花序腋生,具多花,总花梗长于叶,被短柔毛;总苞片数枚,为宽卵形;花梗3~4厘米,被柔毛和腺毛。芽期下垂,花期直立;萼片呈狭披针形,长8-10毫米,外面密腺毛和长柔毛,花瓣红色、橙红、粉红或白色,呈宽倒卵形,长12~15毫米,宽6~8毫米,先端圆形,基部具短爪,下面3枚通常较大;子房密被短柔毛。

天竺葵

果实

果实为蒴果,长约3厘米,被柔毛。

物种分布

天竺葵原产于非洲南部,广泛分布于欧洲,后广泛栽植于中国各地。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以含腐殖质、疏松肥沃、通透性强的中性或微酸性沙质培养土最佳。

天竺葵

生长习性

天竺葵的适应性较强,稍耐旱但忌水湿。花期5~7月,果期6~9月。

栽培技术

人工繁殖

播种繁殖

天竺葵适宜发芽的温度为20~23摄氏度,因此,其播种繁殖要避开高温时期,一般以春秋两季为宜。因天竺葵的种子较小,一般选用点播或撒播的方式进行繁殖。播种前可用百菌清为培养基质消毒。播种后18天左右即可发芽,春播的天竺葵植株当年即可开花,而秋播的次年夏季才能开花,当幼苗长出1片真叶后即可移栽。

扦插繁殖

除了7~8月份天气炎热天竺葵植株处于休眠期且插穗易烂不适宜进行扦插繁殖外,其他时间都可以进行扦插繁殖。在冬季温度低的情况下可在温室盆或箱进行扦插,春秋两季均适宜露地或冷床进行扦插。插穗一般选取带顶芽的一年枝,剪去顶端和下部备用,扦插基质一般选择素沙土并保持微湿。为提高植株的成活率,可在扦插时将枝条底部浸泡在吲哚乙酸中。扦插后需将植株放置于阴凉处且保证通风良好,不可浇水过多,然后再增加日照。在温度适宜情况下15天左右即可生根。

移栽

天竺葵一般选在春季移栽,在中国南方宜选择不易积水的地方露地栽培,并选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而在中国北方适宜盆栽,在室内越冬,盆栽应选用腐叶土、园土和砂混合的培养土。移栽前先在盆底放入瓦片,以利排水。

光照及温度

天竺葵喜阳光,除夏季炎热,光照很强需要遮荫或放置于室内避免阳光直射外,其他时间应受到每日4小时以上的日照时长,以保持终年开花。适宜天竺葵生长的温度为15~20摄氏度,在春秋两季气候凉爽时生长旺盛。冬季天竺葵的生长温度保持白天15摄氏度左右,夜间不能低于8摄氏度,保证充足的光照,仍可以继续生长开花。

肥水管理

在天竺葵的花芽分化后,应增加施入磷、钾肥。土壤需要经常保持湿润偏干状态,但不能浇水过多。土壤过湿会使植株徒长,影响花芽分化,开花量少,甚至导致植株根部腐烂死亡。在夏季气温较高时,植株进入休眠状态,此时应控制浇水,并停止施肥。

整形修剪

为了使天竺葵植株冠形丰满紧凑,需从幼苗时开始整形修剪。当苗高为10厘米时进行摘心,能促发新枝,待新枝长出后还要摘心,直到形成满意的株形。但因为天竺葵生长迅速,故每次开花后都要及时摘花修剪,促发新枝不断、开花不绝。

病虫害防治

病害

天竺葵的主要病害是叶斑病、灰霉病、锈病、菌核病等,引起植株发病的病菌会在温湿环境大量滋生,并侵染天竺葵,在发病初期需要从控制环境开始,并喷施代森锰锌或百菌清等药剂防治。

虫害

天竺葵常遭受蛾类、蚜虫、蓟马、红蜘蛛、粉虱等多种害虫的侵扰,主要危害天竺葵植株的叶片和花,可用氧化乐果乳油、敌百虫或烟参碱喷杀进行防治。

生态

天竺葵不属于铅超富积植物。但对铅具有较高耐受性,在遭受铅污染的土地上种植该植物,既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又可避免铅通过食物链传递到食品中,影响食品质量和人的身体健康,同时还能有效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并起到对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作用。此外,天竺葵还可以作为大气二氧化硫污染的监测植物。

用途

天竺葵具有观赏期长或换花频率低的优势,在园林中主要用于盆栽观赏,可以作室内盆栽,也可以盆栽后用于花坛和庭院等的布置,其在干花制作以及插花中也是特别好的材料。在美国、北欧等地天竺葵是花坛和盆栽植物的主要材料之一,但在中国只有大型活动时,天竺葵才作为花坛植物进行应用。此外,天竺葵可释放特殊香气,其味道与玫瑰相近,长久以来,成为了玫瑰的替代品,其精油因能深层洁肤,常用于制作香水、香粉、驱蚊剂等工业日化用品。

常见品种

天竺葵的园艺品种很多,如花叶,单瓣,重瓣,半重瓣,四倍体等,常见的品种有:

品种名

区别

真爱(Ture Love)

花单瓣,红色

幻想曲(Fantasia)

大花型,花半重瓣,红色

口香糖(Bubble Gum)

双色种,花深红色,花心粉红

紫球2·佩巴尔(Purpurball2 Penbal)

花半重瓣,紫红色

探戈紫(Tango Violet)

大花种,花纯紫色

美洛多(Meloda)

大花种,花半重瓣,鲜红色

贾纳(Jana)

大花、双色种,花深粉红,花心洋红

萨姆巴(Samba)

大花种,花深红色

阿拉瓦(Arava)

花半重瓣,淡橙红色

葡萄设计师(Designer Grape)

花半重瓣,紫红色,具白眼

迷途白(Maverick White)

花纯白色

植物文化

天竺葵是匈牙利的国花,其花语是偶然的相遇,幸福就在你身边;粉红色天竺葵的花语是很高兴能陪在你身边;而红色天竺葵的花语是你在我脑海挥之不去。

相关研究

种子萌发特性

有学者对天竺葵种子的萌发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经过PEG-6000、赤霉素和温度处理过后能显著提高天竺葵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始发芽粒数。此外,研究还得到了23~28℃为天竺葵的最佳播种温度的结论,在该温度条件下,天竺葵种子的萌发率、萌发指数最高。

红色素稳定性

天竺葵红色素的有一定的耐热性,其稳定性与不同的作用时间及温度有关。而光照是导致天竺葵红色素降解的一个很重要原因,用紫外灯照射对天竺葵红色素有一定的保色作用。同时,钙离子、铝离子和铅离子均对天竺葵红色素有保色作用,且整体来看铝离子保色效果最好。另外,天竺葵红色素对pH值酸碱性的变化较敏感,在不同的温度、不同时间以及不同值条件下,降解速度均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