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喜,男,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研究员,深圳大学中国地方政府研究中心副主任。2007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理论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2010年入选第六批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人才校级培养对象。主讲《比较政党政治》、《西方政治学经典著作选读》、《地方政府》、《西方行政学说史》等课程;研究方向涵盖当代中国政治与比较政治,侧重于政党政治、地方政府与社区治理问题研究。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陈家喜的:人物经历、主要成就、获得荣誉等介绍

中文名

陈家喜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性别

毕业院校

复旦大学

职称

教授

研究领域

政党政治 干部制度 基层治理 互联网政治

主要成就

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政治学会理事

代表作品

改革时期中国民营企业家的政治影响

人物经历

200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获政治学博士学位;

陈家喜

2007年,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讲师;

2009年,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副教授;

2013年,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副所长,教授;

2017年至今,深圳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教授。

主要成就

学术成就

专注于政党政治、干部制度、基层治理、互联网政治的问题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教育部、民政部、国务院港澳办、中央网信办等科研项目1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多部,在《政治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等专业重要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得广东省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中组部重点调研课题成果奖等多项。

科研项目

1.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财富积聚与政治成长:中国私营企业主群体的政治分析(2006)

2.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政治安排与民营企业家的政治影响研究(2007)

3.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基地重大项目: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研究(2008)

4.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公推直选与党内选举改革研究(2010)

5.民政部“中国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部级课题”:新社会组织党建的现状、困境与对策研究(2011)

6.中组部年度重点调研课题:在社会阶层变化中提高执政党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研究(2011)

7.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公推直选模式优化与党内选举制度创新研究(2011)

8.教育部人文社科专项委托项目:香港工商阶层的利益表达与政治参与研究(2013)

9.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领导干部竞争性选拔方法研究(2013)

1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地方官员政绩激励的生成机制与政策引导研究(2016)

1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完善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机制研究(2020)

著作出版

1.《改革时期中国民营企业家的政治影响》(专著),重庆出版社2008年;

2.《深圳经济特区的政治发展:1980-2008》(主编),人民出版社2009年;

3.《制度建设与政党发展:政党体制的比较分析》(副主编),社科文献出版社2012年;

4.《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报告(第9-16辑)》(副主编),社科文献出版社2009年-2017年;

5.《新加坡研究(2013-2016年卷)》,社科文献出版社2013-2016年。

6.著作(第二):《中国乡镇选举改革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

7.编著(第二):《新加坡研究(第一辑)》,重庆出版社2009年

学术论文

[1]陈家喜,刘美琳.众声喧哗,政治如常:社交媒体驱动下的西方民主幻象[J].江汉论坛,2021(1):49-55.DOI:10.3969/j.issn.1003-854X.2021.01.007.

[2]陈家喜,郭少青.西方国家政商关系的建构路径与约束机制[J].新视野,2020(4):122-128.DOI:10.3969/j.issn.1006-0138.2020.04.018.

[3]聂伟,陈家喜.基层干部协商民主实践对政府满意度影响机制的实证分析[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37(1):110-119.DOI:10.3969/j.issn.1000-260X.2020.01.013.

[4]陈家喜,滕俊飞.比较视域中的马来西亚政党体制转型:执政惰性的理论视角[J].河南社会科学,2020,28(1):32-42.DOI:10.3969/j.issn.1007-905X.2020.01.008.

[5]陈家喜,徐艺芳.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基础、定位与路径[J].理论视野,2020(10):61-66.DOI:10.19632/j.cnki.11-3953/a.2020.10.010.

[6]陈家喜,林清新.新时代执政党干部选任制度的新变化[J].理论探讨,2019(2):140-144.

[7]陈硕,陈家喜,聂伟.能力、关系与晋升速度:基于522名县委书记的实证研究[J].公共行政评论,2019(6):110-124.DOI:10.3969/j.issn.1674-2486.2019.06.006.

[8]林清新,陈家喜.提升组织力:城市社区党建的战略着力点——基于深圳市宝安区的个案研究[J].理论视野,2019(2):67-72.DOI:10.19632/j.cnki.11-3953/a.2019.02.011.

[9]陈家喜.政党制度化与一党主导制下的政党建设[J].江汉论坛,2019(10):20-25.DOI:10.3969/j.issn.1003-854X.2019.10.003.

[10]聂伟,陈家喜,谷志军.城市社区党委书记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基于S市637个社区的实证研究[J].中州学刊,2018(3):18-23.DOI:10.3969/j.issn.1003-0751.2018.03.004.

[11]陈家喜,焦嘉欣.数字时代我国主流媒体的适应与转型——基于五家中央主流媒体的案例研究[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20,24(4):89-96.

[12]陈家喜,陈硕.数字时代的西方政治参与变革:社交媒体的影响及限度[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20(4):89-98.DOI:10.3969/j.issn.1003-3947.2020.04.010.

[13]陈家喜.我国干部选拔制度改革的路线图——以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为线索[J].社会科学研究,2017(5):90-95.DOI:10.3969/j.issn.1000-4769.2017.05.010.

[14]陈家喜,李宇辉.互联网+党务服务的中国实践——基于全国334个地级市党务部门网站的统计分析[J].江汉论坛,2018(6):24-29.DOI:10.3969/j.issn.1003-854X.2018.06.004.

[15]陈家喜,焦嘉欣.制度优势转为治理效能:深圳经济特区40年的发展之道[J].特区实践与理论,2020(4):109-115.DOI:10.3969/j.issn.1673-5706.2020.04.014.

[16]郭少青,陈家喜.智慧化环境治理的国内外经验与借鉴[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20(6):51-57.

[17]陈家喜.构建自主性与制度化的平衡:执政党治理改革的新议程[J].社会科学研究,2016(1):74-79.DOI:10.3969/j.issn.1000-4769.2016.01.008.

[18]陈家喜.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的中国方案——习近平网络治理思想研究[J].理论视野,2017(7):15-21.DOI:10.3969/j.issn.1008-1747.2017.07.004.

[19]陈家喜,刘王裔.我国农村空心化的生成形态与治理路径[J].中州学刊,2012(5):103-106.DOI:10.3969/j.issn.1003-0751.2012.05.023.

[20]陈家喜,刘王裔.党内公推直选的改革困境与发展路径[J].理论视野,2012(4):39-42.DOI:10.3969/j.issn.1008-1747.2012.04.016.

[21]陈家喜.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领导人作用的若干思考[J].特区实践与理论,2019(3):21-24.DOI:10.3969/j.issn.1673-5706.2019.03.005.

[22]陈家喜.从思想建党的维度认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J].特区实践与理论,2019(4):12-13.DOI:10.3969/j.issn.1673-5706.2019.04.006.

[23]陈家喜.中国情境下政党研究的话语建构[J].国外社会科学,2019(5):77-84.

[24]陈家喜.地方官员政绩激励的制度分析[J].政治学研究,2018(3):72-80.

[25]陈家喜,肖丽达.改革开放四十年深圳党的建设基本经验[J].特区实践与理论,2018(4):36-40.DOI:10.3969/j.issn.1673-5706.2018.04.016.

[26]郭少青,陈家喜.中国互联网立法发展二十年:回顾、成就与反思[J].社会科学战线,2017(6):215-223.

[27]陈家喜.从风险网络到执政网络:信息化背景下的政党适应性[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7,21(2):12-18.

[28]陈家喜,陈硕.数字时代的政党政治:变化、形态与争议[J].国外社会科学,2018(6):51-59.

[29]陈家喜,黄惠丹.论政党治理视域中的全面从严治党[J].社会主义研究,2016(3):78-83.

[30]陈家喜,汪永成.香港政局变动中的工商阶层:参政模式与转型路径[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5,19(6):41-47.

[31]陈家喜.我国新社会组织党建:模式、困境与方向[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2,16(2):36-40.

[32]桑玉成,陈家喜.政治价值观与优良政治生活的构建——桑玉成教授访谈[J].学术月刊,2012(8):155-160.

[33]陈家喜.拓展比较政治研究的主题与视野——“政治制度与政治体制比较”学术研讨会综述[J].政治学研究,2011(6):122-123.

[34]陈家喜,汪永成.被"妖魔化"的资产阶级:香港工商阶层的政治肖像[J].国外理论动态,2016(1):114-121.

[35]黄卫平,陈家喜.城市运动中的地方政府与社会——基于N区业主维权案例的分析[J].东南学术,2008(6):59-66.DOI:10.3969/j.issn.1008-1569.2008.06.007.

[36]陈家喜.私营企业主社会属性变化的政治意义[J].政治与法律,2008(3):59-63.DOI:10.3969/j.issn.1005-9512.2008.03.011.

[37]陈家喜,黄卫平.把组织嵌入社会:对深圳市南山区社区党建的考察[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6):84-89.

[38]陈硕,陈家喜,聂伟.县委书记是怎样炼成的?[J].廉政瞭望,2020(6):46-47.

[39]陈家喜,左瑞婷.强化组织渗透性:社会组织党建的发展方向[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5(10):66-68.

[40]刘学侠,江社安,田启波,等.在新时代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笔谈[J].特区实践与理论,2019(4):9-17.

[41]陈少雷,陈家喜.构建新时代中国话语体系:内涵、原则与路径[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9(2):19-26.

[42]郭少青,陈家喜.特大城市公共安全治理体系的重构[J].中国应急管理,2019(2):38-40.

[43]陈家喜,刘帮成.专栏导语:理解新时代"好干部"的工作行为、动机与选拔标准[J].公共行政评论,2019(6):1-5.

[44]陈家喜,肖嘉睿.探索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新路径-深圳东晓街道党建嵌入棚改工作的个案研究[J].社会治理,2018(7):50-55.

[45]桑玉成,陈家喜.关于政治发展进程之转型与定型问题的思考[J].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2017(0):146-157,358.

[46]陈家喜,林电锋.城市社区协商治理模式的实践探索与理论反思-深圳南山区"一核多元"社区治理创新观察[J].社会治理,2015(1):84-92.

[47]陈家喜,汪永成.政绩驱动:地方政府创新的动力分析[J].政治学研究,2013(4):50-56.

[48]陈家喜.国际干预与民主转型-基于"阿拉伯之春"的经验观察[J].国外社会科学,2013(4):30-35.

[49]陈家喜."地方政府创新与中国政治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深圳大学召开[J].探索与争鸣,2013(4):34-34.

[50]黄卫平,陈文,陈家喜.2011年新加坡大选的观察与思考,被引量:1[J].比较政治学研究,2012(1):249-261.

[51]陈家喜.组合民主制与公推直选的党内拓展[J].岭南学刊,2012(4):53-57.

[52]黄卫平,陈家喜,陈文.从新加坡大选看执政党建设的新理念[J].新华月报,2011(19):67-69.

[53]陈家喜."政治试验田":深圳特区三十年政改构想的提出与走向[J].南方论丛,2010, (3):42-49.

[54]陈家喜.选举机制开发与党内民主创新-以深圳光明新区公推直选党代表为个案[J].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报告,2010(0):241-249.

[55]陈家喜,黄卫平.嵌入、吸纳、参与:发挥党和政府在城市社区和谐建设中的主导作用[J].理论动态,2009(12):28-35,F0004.

[56]陈家喜,黄卫平.探索社区和谐的治理之道-南山模式的创新与启示[J].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报告,2009, (0):213-245.

[57]黄卫平,陈家喜.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民主选举的发展[J].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报告,2008, (0):34-76.

[58]陈家喜:《国家治理与党的执政转型》,《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2014年第4期;

[59]陈家喜:《提升回应性:从党建责任制到责任型政党》,《江汉论坛》2016年第4期;

[60]陈家喜:《党纪与国法:分化抑或协同》,《武汉大学学报》  2016年第1期;

[61]陈家喜:《反思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结构——基于合作治理的理论视角》,《武汉大学学报》2015年第1期;

[62]陈家喜、黄卫平:《一党体制衰落的制度探源——文献述评与框架建构》,《社会科学》2012年第7期。

[63]我国乡镇党委公推直选的改革态势与发展路径,《社会科学研究》2011年第2期

[64]地区研究与比较政治研究的理论革新,《教学与研究》 2007年第1期

[65]民主类型与政府绩效:李普哈特的民主分类,《二十一世纪》 2006年第4期

[66]市民社会抑或统合主义——西方学者关于中国商会研究的论争,《国外社会科学》 2008年第2期

[67]政党适应性视野下的乡镇党委选举改革,《岭南学刊》 2009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共产党》2009年第10期全文转载

[68]管治、自治、共治: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结构转型,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2 34 (3)。

咨政服务

1.深圳市委组织部:深圳社区党委书记队伍建设研究;2017年

2.深圳市委组织部:深圳市基层治理体制改革研究;2016年

3.深圳市委政研室(改革办):大数据+城中村治理模式创新研究;2019年

4.深圳市委政研室(改革办):深圳市互联网+基层治理模式创新研究;2017年

5.深圳市委政研室(改革办):深圳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提高办事效率问题研究;2015年

6.深圳市政府办公厅:深圳市政府决策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研究;2015年

7.深圳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新常态下深圳廉政体制机制建设研究;2015年

8.深圳市光明区:光明新区承接强区放权的对策研究;2017年

获得荣誉

时间

名称

奖项

2011

中组部重点调研课题

一等奖

2012

民政部农村社区建设理论研究

优秀奖

2013

广东省哲学社科

优秀成果奖

2014

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