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时代》(英文:Modern Times)是由查理·卓别林自编自导,查理·卓别林、宝莲·高黛、亨利·伯格曼等主演的美国喜剧电影。影片主要讲述了工业时代经济萧条背景下一个小工人颠沛流离的生活,揭示了在工业时代,人失去自由,逐步沦为劳动机器的“劳动物化”主题。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摩登时代的:剧情简介、角色介绍、影片制作、所获荣誉、影片主题、影片亮点、票房及上映、影片评价等介绍

中文名

摩登时代

英文名

Modern Times

别名

The Masses / Les Temps modernes

最高票房

46万美元

语言

英语

影片片长

87分钟

导演

卡特·德黑文、查理·卓别林Charles Chaplin

主演

查理·卓别林 Charles Chaplin

编剧

查理·卓别林Charles Chaplin

制片人

查理·卓别林Charles Chaplin

摄影

查尔斯·卓别林 Charles Chaplin

剪辑

查理·卓别林Charles Chaplin

化妆

伊丽莎白·雅顿

配乐

弗兰克·马赫Frank Maher

制片公司

Charles Chaplin Productions 美国

画面色彩

黑白色

拍摄地点

长滩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发行公司

1.   联美电影公司 美国

上映国家/地区

美国

上映时间

1936-02-25(美国)

简介

影片于1936年2月25日在美国上映,截至2023年4月13日,影片获得了46万美元的全球票房。同时,影片获得了1936年美国国家评论委员会颁发的最佳影片奖,并于1989年被美国国家电影保护委员会列入美国国家电影目录。

剧情简介

工业时代,工人们每天都要排着队涌入工厂上班。电镀钢铁公司里,董事长一边悠闲地玩拼图,看报纸,一边透过监视器查看工作进度。主角查理(查理·卓别林 饰演)正好就在被监视的范围内,他和工友围在流水线前,不停地重复同一组工作,到了换班的时候,查理将扳手交给工友,自己的手却还在继续抽搐。查理在卫生间里点了根烟,还没来得及吸上几口,董事长就透过监视器发现了他,命令他回去工作。

这时候,推销员给董事长送来了当时的新发明——自动喂食机,它可以让工人在吃饭的时候也可以继续工作,提高工厂的生产力。董事长选中查理,让他来试验这款新机器。然而,机器在喂食查理时发生了故障,在这种情形下,查理仍然不放弃手中的工作。最后,董事长拒绝了推销员的产品。到了下午,查理继续工作,他像着了魔一样,看到像螺钉的东西,就想用扳手拧一下。这时的他已经有些神经错乱了,他以为自己是在认真工作,实际上他的各种行为扰乱了工厂的生产秩序。最终,查理被警察送进了精神病院。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查理康复出院,但外面已经物是人非,社会经济萧条,到处都是失业的工人。查理无意间在路上捡到了一枚无产阶级的旗帜,被赶来镇压的警察抓紧了监狱。

在座城市的另一个地方,有一户穷苦的家庭。家中的大女儿(宝莲·高黛 饰演)因为饿的厉害,只能去偷香蕉来充饥。不久以后,她的父亲在游行时被枪射中,当场毙命,家中的几个孩子都变成了孤儿。大女儿不想跟随警察去孤儿院,趁着警察不注意逃走了。

监狱里,查理和一个霸道的大块头住在一起。大块头在吃饭的时候霸占了查理的面包,查理只能耍点小机灵偷吃。餐桌的另一侧,一个囚犯将私藏的毒品装进了调料罐里。不知情的查理拿起调料罐,向食物中撒了许多。吃完之后,查理开始精神恍惚,再回牢房的路上,迷迷糊糊地走错了门。等他回过神来,发现几个囚犯正拿着枪劫狱。查理误打误撞,制服了劫匪,救出了被关押了的警察。警察们为了表扬他的优秀行径,将查理释放,并给了他一封用于找工作的推荐信。

查理对于监狱的生活十分不舍,千方百计想要回到有饭吃有地住的生活。在这期间他结识了那户贫困人家的大女儿,女生因为偷盗食物被警察追捕,居无定所,迫切想要一个稳定的生活。这时百货大楼负责守夜的员工摔断了腿,查理带着从监狱拿到的介绍信应聘了这个职位。在夜间闭店时,查理邀请女生在百货大楼里吃蛋糕、睡大床,享受物质生活。而查理因为喝醉了,在第二天被赶来百货大楼购物的客人发现睡在女性衣物区,于是警察将查理以扰乱秩序带走。

在查理又一次被释放后,女生带着查理来到了一座破旧的木屋,虽然这里破败不堪,但他们终于有了一个居所。查理通过报纸得知了附近的工厂在招工,于是去应聘。但查理因为自己的失误以及工人大罢工,再一次失去了工作。正气愤间,查理失手误伤了一名警察,随后再次入狱。而这次出狱后,女生穿着光鲜亮丽地站在门口迎接查理。原来女生因为舞姿被餐厅的老板看中,女生随后将查理推荐给了餐厅老板。查理在老板的安排下做起了服务员,兼职唱歌。查理在演唱时因提前做的小抄被失手甩飞,只能即兴演唱,而查理的即兴演唱引得了观众的喝彩,查理也受到了老板的表扬。随后两名警察拿着通缉令前来抓捕女生,查理与女生仓皇而逃,在公路上,女生愁眉不展,而查理劝说她要开心面对生活,两人就一直沿着公路走了下去。

角色介绍

摩登时代查理查理·卓别林饰工业时代的一名普通工人,在老板的无尽压榨之下,精神错乱被迫离岗。从精神病院出院后,外界已物是人非,经济萧条,工人失业。查理因捡起了地上散落的旗帜当作无产阶级抓了起来,在监狱中查理有吃有喝,故出狱后,查理千方百计想要回到监狱。此时查理与贫苦女生结识,两人迫切想要安定的生活。在查理一次次的求职与失败后。查理与女生一起走向了远方摩登时代女生宝莲·高黛饰贫困家庭中的大女儿,母亲去世,父亲因游行示威而被枪毙。挨饿的她只能到处偷吃的。在一次偷面包时与查理结识,随后两人结伴生活,在跳舞时被餐厅老板赏识成为了舞女,但因警察的追捕,最后只能和查理逃向远方摩登时代咖啡店老板亨利·伯格曼饰一家咖啡店的老板,因女生的舞资美丽,将她雇佣为店里的舞女,在女生的推荐下,雇佣了查理做服务员,因查理的歌声引得了顾客的喝彩,故留下了查理让他正式任职

影片制作

灵感来源

在完成了1931年的经典作品《城市之光》的拍摄后,查理·卓别林开始了为期一年的世界巡回演出。在演出期间,他阅读学习了许多经济学方面的知识,并提出了一些观点,这些观点奠定了影片的主题基调。

影片的灵感来自于查尔斯·卓别林与莫罕达斯·K·甘地的一次对话,莫罕达斯·K·甘地在对话中提及“机器逐渐地使人们失去工作,且让人们产生痛苦”,查理·卓别林与其展开争辩,并最终被甘地说服。这段谈话的主题同样贯穿于整部电影。

团队组建

查理·卓别林在影片的整个拍摄过程中负责了较多部分的工作,包括导演、编剧、配乐、剪辑等。影片配乐部分最初是由联合艺术家的音乐总监阿尔弗雷德·纽曼(Alfred Newman)负责的,但在后续的录制过程中,查理·卓别林并不满意现有的配乐,随后两人不再合作,而配音工作由纽曼的助手埃迪·鲍威尔(Eddie Powell)接管。

选角

在查理·卓别林结束了为期一年的《城市之光》巡演后,他遇到了女演员宝莲·高黛。宝莲·高黛的个性启发了卓别林,他为宝莲·高黛设置了一个父亲在劳工示威中丧生的年轻女孩的角色。而查理·卓别林继续在影片中出演“小流浪汉”一角,《摩登时代》是“小流浪汉”角色的最后一次荧幕亮相。亨利·伯格曼是查理·卓别林的朋友曾在卓别林的帮助下开过熟食店。

拍摄

早在影片上映的几年前,世界已经出现了有声电影,查理·卓别林在影片正式拍摄前也为影片撰写了台词并进行了试演。但最终为了突出“小流浪汉”角色地特点,查理·卓别林最终选择无声录制。同时,影片大部分时间是以每秒18帧的速度拍摄的,而在放映时,选用每秒24帧的频率播放,这样可以加强影片“闹剧”的气氛。影片的拍摄始于1934年11月11日,止于1935年8月30日,大多数场景均取景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幕后故事

查尔斯·卓别林拍摄在百货公司轮滑的场景用了八天时间,他蒙着眼睛在四楼的边缘溜冰,从边缘滑到下面的深楼梯间只有几英寸。查尔斯·卓别林在一块玻璃上画出了这个场景,并将玻璃放置在镜头前,与现有的场景重合,营造一种很危险的感觉。查尔斯·卓别林每天用于拍摄《摩登时代》的时间大约在十六到十八个小时,他经常在累了之后睡在工作室的婴儿床上。

影片与勒内·克莱尔(René Clair)的《自由之夜》(À nous la liberté,1931)有许多共同的主题。《自由之夜》的制作公司托比斯电影公司(Tobis Film)在《摩登时代》(Modern Times,1936)上映后起诉查尔斯·卓别林,但并未成功。二战结束后,托比斯电影公再次尝试,这次是在庭外与卓别林和解。克莱尔是卓别林的崇拜者,他对托比斯电影公司的做法感到非常尴尬。

所获荣誉

美国国家评论委员会 · 最佳影片奖获奖1936 / 摩登时代 第28届芬兰电影胡西奖 · 最佳外国电影制片人获奖1974 / 摩登时代美国国家电影保护委员会 · 美国国家电影目录获奖1989 / 摩登时代第9届金卫星奖 · 最佳经典DVD发行获奖2004 / 摩登时代

影片主题

影片以夸张和讽刺的喜剧手法,揭示了在工业时代,人失去自由,逐步沦为劳动机器的“劳动物化”主题。在影片中,众多工人成为了工业生产每一环中的操作者,随着工厂的生产速度加快,工人也只能被迫加速。同时,工人的时间、隐私空间被工厂老板一步步压榨剥夺。影片中经典的一幕:“为了缩短工人的吃饭时间,老板发明了一款自动喂饭机器,并找到了正在吃饭的查理进行试验,无奈的查理只能遭受喂饭机的折磨”,隐喻了在工厂追逐利益的过程中,工人成为失去人性、失去自由的囚徒。在影片第一幕中由羊群转向一群人涌出地铁的镜头,暗喻了在工业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人类已经发展成为了与动物一样被机器统治与奴役的工具。

影片亮点

查理·卓别林因从小穿梭于市井之中,经历了许多磨难,因此热衷于表现小人物的苦与乐。从表面上看,《摩登时代》是一部经典的喜剧。在影片的开始,查理在长时间的流水线工作后,形成了精神错乱,以致于见到像螺母的东西就像拧紧,因此制造了很多笑料,而这些笑点之下,透露的是时代的心酸。查理·卓别林通过聚焦小人物的欢喜与忧愁,向观众揭示了时代的悲剧,这些立意使得这部喜剧经受得住时代的考验,经久不衰。影片延续了卓别林电影中对于人与社会关系的独到观察,揭示了美国工业文明起步初期底层工人艰辛的生活,同时以自己独到的见解,预测了工业爆发背景下的时代危机,对发达工业社会的文化进行了批判。

票房及上映

影片于1936年2月25日在美国上映,随后于全球多地上映,包括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等,并经历过4次重映。截至2023年4月13日,影片获得了46万美元的全球票房。

国家或地区

首次上映日期

票房

美国

1936年2月25日

16万美元

法国

1936年9月24日

19万美元

西班牙

1936年10月12日

5万美元

中国香港

1937年5月7日

2万美元

葡萄牙

2016年12月15日

1799美元

俄罗斯/独联体

2019年11月28日

1.2万美元

影片评价

专业评价

上海广播电视台的于宁评价:“《摩登时代 》主要突出了现代化过程中机器大工业的迅猛发展对于普通劳动者的冲击,这样 的经典放在不同的时代和语境当中看,都能有不同的体会。在本片中主人公追求传统价值观,追求家庭温暖,而在面对现 代化进程的种种无奈和矛盾就契合了当代人的情怀,戳中了当代社会的软肋。”

山西大同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师瑞芳评价:“《摩登时代》这部电影可以引发人的深思,电影主题中的所揭示的人类物化的本质警醒了世人。在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我们要冷静的思考现实并面对现实,在物质文明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要积极的倡导总体性的文体理念,在异化的蒙昧中觉醒。”

西安外事学院国际合作学院的郭新华评价:“《摩登时代》是反映劳动异化这一主题的先锋之作。同卓别林之前的电影故事一样,这部作品同样以小人物的视角来展开故事,来展现了小人物身上的美好品德,但同上面表现异化作品相对比,《摩登时代》却是这些作品中唯一一个敢使用如此直 白的喜剧手法来讽刺劳动异化的作品。”

大众评分

截至2023年4月18日

网站

评分

人数

来源

豆瓣

9.3/10

293879

时光网

8.6/10

1905

IMDb

8.5/10

247000

烂番茄

新鲜值 98%

爆米花值 95%

111

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