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雅,别名肖雅,原名朱剑玫,1964年3月20日出生于江苏宝应,中国越剧表演艺术家,歌手,第二十一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国家一级演员,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越剧”代表性传承人,越剧表演流派“尹派”继承人,师从“尹派”创始人尹桂芳。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萧雅的:人物经历、师徒关系、主要作品、艺术特色、个人荣誉、人物轶事、人物关系等介绍

中文名

萧雅

原名

朱剑玫

别名

肖雅、夏慧芷

性别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964年3月20日

出生地

江苏宝应

毕业院校

上海市戏曲学校

职业

越剧表演艺术家、歌手

经纪公司

上海肖雅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代表作品

《状元未了情》《何文秀传奇》《秋海棠》《盘妻索妻》等

所获奖项

第2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越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

简介

萧雅1980年考入上海市戏曲学校,1982年加入上海虹口区越剧团,拜尹桂芳为师,相继主演《沙漠王子》《流浪王子》《盘妻索妻》等剧目,获得了一定知名度。此后她又发展了唱歌事业,演唱的《月亮走,我也走》具有较高的传唱度,成为中国最早的歌戏两栖明星之一。2002年,萧雅创建了上海第一个经济自负盈亏的民间越剧团体“上海萧雅艺术工作室”,后建立“上海肖雅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经营良好,接连创排《状元未了情》《何文秀传奇》等剧目。截止2023年7月,萧雅仍活跃在越剧舞台上。

其越剧代表作品有《状元未了情》《何文秀传奇》《秋海棠》《盘妻索妻》等,代表歌曲有《月亮走,我也走》《十八里蝴蝶之恋》等。萧雅在戏坛和歌坛都取得了不俗成就,1986年,获第二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通俗歌曲业余组优秀奖;2004年,获第二十一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她传承并发展了尹派越剧,形成了通俗音乐和越剧结合的“萧氏尹派”表演艺术。

人物经历

年少学艺

1964年3月20日,萧雅出生在江苏宝应的一户普通家庭,留洋学医的爷爷为她取名“夏慧芷”,后随母姓改名“朱剑玫”,从艺后取“萧雅”为艺名。她拥有很好的嗓音条件,年幼时就喜欢唱歌,在酷爱音乐的母亲的艺术熏陶下,萧雅从小的愿望就是能成为歌唱家、登台表演。一家人搬到上海虹口后,母亲为萧雅找来了上海音乐学院的教师,教她声乐、钢琴、小提琴,甚至还学习了杂技和芭蕾。这为她将来的演艺事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80年,上海虹口越剧团面向社会招生。在鲁迅中学读高二的萧雅听说学习越剧也能登台演唱,毅然参加选拔,并凭借《葬花》《焚稿》两出戏顺利考上,前往上海市戏曲学校越剧班学习,专攻小生行当。由于接触戏剧的时间晚,萧雅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努力,甚至在晚上大量喝水以保证早上六点准时起床练功。在戏校学艺的两年里,萧雅的演唱能力突飞猛进。凭借优秀的家教熏陶和后天的刻苦努力,她顺利从戏校毕业,1982年正式加入上海虹口越剧团。

萧雅

歌戏双馨

彼时恰逢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尹桂芳来上海虹口越剧团考察,剧团遂定下主演尹派越剧。由于能力出众,萧雅很快在内部演出中获得了尹桂芳的青睐,得以拜她为师,成为尹桂芳老师的入室弟子。在老师的指点下,萧雅接连主演《沙漠王子》《流浪王子》《盘妻索妻》等十几台尹派代表剧目。作为小生行当,她性格沉稳,扮演的男角色感情饱满、英气十足。在《盘妻索妻》中,她将怡人的喜剧情调和人物性格完美融合,充分发挥尹派扎实的扇子、靴子、水袖、眼神等程式功底,塑造了一个温柔深情、善良正直的贵族公子梁玉书,在揭开新娘盖头前的一声“娘子啊”起调更是深得尹桂芳老师的真传,受到大量越剧迷的喜爱。1984年,她参加江浙沪青年越剧电视大奖赛,获得三等奖,两年后又获得第二届江浙沪青年越剧电视大奖赛二等奖,拥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萧雅

在越剧事业蒸蒸日上的同时,幼年热爱唱歌的萧雅在一个偶然机会下,演唱了作曲家何占豪根据同名越剧创作的歌曲《莫愁女》,获得了何占豪和上海电影厂乐团的高度评价,并被推荐给中央电视台和中国唱片社。这在当时的戏曲界引起了争议。1985年,《上海戏剧》杂志社就她唱歌的问题召开座谈会,文汇报以《肖雅该不该唱歌》为题发表文章,引起剧坛和全国观众的讨论。在老师的鼎力支持下,萧雅开始向最早的歌、戏两栖演员发展。1986年,她参加第二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俗称“青歌赛”),杀入通俗歌曲业余组决赛,凭借《月亮走,我也走》获得优秀奖,成为中央电视台特邀演员,这首歌也因此广为传唱。次年,又以《故乡情》获得海峡两岸歌唱比赛一等奖,此后又多次在通俗歌曲比赛中获奖。1988年,上海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上海电视台和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等单位联合举办“萧雅演唱艺术专场”演出,萧雅的表演既有越剧也有流行歌曲,获得了上海观众的欢迎。随后举办的“萧雅艺术研讨会”也得到专家们的高度评价。短短数年,萧雅就成长为了歌戏双馨的表演明星。

此外,萧雅还短暂涉猎过其他艺术形式。她曾受上海歌剧院的邀请主演歌剧《请与我同行》,还主演了中央电视台拍摄的音乐风光片《呼伦贝尔情》,该剧获得全国民族音乐风光片特等奖。1987年,萧雅主演的越剧电视剧《绿林奇缘》由上海唱片公司发行,次年又主演了越剧电视剧《汉文皇后》在上海电视台播映。1994年和1995年,上海电视台又接连播映了由她主演的越剧电视剧《血缘恩仇》和《玉蜻蜓》,后者还获得了第十五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三等奖。

萧雅

事业丰收的萧雅1988年在香港演出时与美籍华人陈怀忠相恋,两年后结婚。婚后,萧雅跟随丈夫定居美国。直到1998年年底,她为了继续越剧表演选择和丈夫友好离异,重新回到了上海。

创立公司

回国后,萧雅立刻录制了一张越剧折子戏VCD,并在次年的上海国际艺术节亮相。2000年,恩师尹桂芳先生去世后,萧雅听从老师生前之命,拜昆曲名家岳美缇为师。她回归越剧舞台,以传承尹派越剧为己任。次年4月,上海东方电视台、解放日报和上海记者协会共同为她举办了《东方雅韵——萧雅尹派演唱专场》演出。同年,萧雅受上海越剧院邀请,在根据柔石烈士的遗作改编而成的现代越剧《早春二月》中饰演主角萧涧秋。她通过眉目间生动的神态表现和频频回首等动作细节表演,微妙而又大方,成功塑造了一个敏感多情、投身革命的青年知识分子形象。对从未演过现代戏的萧雅来说,这个角色不仅得到了许多戏剧评论家和观众的称赞,更是自己演艺生涯的一大突破。

2002年6月,萧雅决定跳出剧团体制,在上海虹口区多伦路文化名人街成立“上海萧雅艺术工作室”,不久又成立“上海萧(肖)雅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这是上海地区第一个在艺术上独立自主、在经济上自负盈亏的民间越剧团体。萧雅的工作室群英荟萃,聚集了一大批优秀的演员和文艺工作者,其中包括傅派越剧创始人傅全香、越剧音乐家贺孝忠、戏曲导演石玉昆、越剧剧作家和评论家李惠康等人。萧雅以“一年一大戏”的经营理念,以戏剧质量为核心,一台戏一个团队,取得了不俗成绩。与此同时,萧雅还向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捐赠了三十万元,用于资助家境贫困的越剧学生。

在成立的这一年,萧雅的工作室就制作了原创越剧《状元未了情》,由岳美缇老师任艺术指导,石玉昆任导演,尹派越剧小生萧雅和戚派越剧花旦金静分别饰演男女主角。该剧讲述了在封建皇权迫害下杨雪筠和唐梅芬的爱情悲剧,剧情包容着老戏所没有的人文内涵和悲剧意蕴,萧雅将杨雪筠塑造成一个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深情书生,感人至深。该剧在第四届上海国际艺术节首演成功后,次年参演第一届北京国际戏剧演出节,反响热烈。2003年12月,《状元未了情》在第七届“映山红”民间艺术节一举拿下剧目金奖和编剧一等奖在内的十二个奖项,萧雅获演员一等奖。次年,萧雅又凭该剧荣获第二十一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取得了巨大成功。

萧雅

此后,萧雅和她的工作室不断推出新的作品。她采用了老戏新演的策略,将《何文秀传奇》《巡按斩父》《绿林传奇》等传统剧目进行复排、改编,创作出《新何文秀传奇》《新巡按斩父》、舞台改编版《绿林传奇》等优秀作品。其中,2012年12月在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演出的反腐倡廉题材古装剧《新巡按斩父》是受文化部邀请,向党的十八大献礼而创作的系列剧目。剧中,萧雅塑造了公正清廉、大义灭亲的清官徐青形象,将他在情与法之间挣扎的心理活动刻画得淋漓尽致。她的表演多次博得观众的掌声和叫好声,轰动一时,开创了越剧表演艺术的新模式,杭州日报、光明日报、解放日报等各大报刊皆有报道。

萧雅

在创作和演出新剧目的同时,萧雅也不忘传承尹派艺术。2004年,她举办《越剧精品回眸——萧雅尹派折子专场》表演尹派经典唱段,又在改编新剧目时吸收了尹派擅长表演“状元戏”、故事具有传奇性的优点。此外,她还将尹桂芳老师部分失传的艺术绝唱重编重演,例如在1947年越剧“十姐妹”联合义演中尹桂芳和袁雪芬合演的名剧《山河恋》中“送信”一段,由于长久未演和剧本缺失一度失传,萧雅在尹派折子专场中再次演出,在满足老观众的同时吸引了新戏迷。萧雅也凭借出色的舞台表现成为“尹门四杰”(茅威涛、赵志刚、萧雅、王君安)之一,形成了“萧氏尹派”的唱腔特色。

萧雅在2000年至2018年、2021年至2023年二十二次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戏曲晚会,演唱了《山河恋·送信》《红楼梦·金玉良缘》《盘妻索妻·洞房》等著名剧目。她还在1994年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与吴国兰合唱越剧《十八相送》。此后,又在2000年、2008年、2009年三次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工作室成立后,萧雅每年都要在中国和世界各地演出。2007年1月,萧雅参加了“桂子飘香——纪念人民艺术家尹桂芳”系列活动,她在《山河恋·送信》中饰演申息,向尹桂芳老师致敬。2012年5月,萧雅在绍兴大剧院举办的“同唱一台戏”——越剧名家名段演唱会上演出越剧选段《盘妻索妻·洞房》在上海逸夫舞台举办“萧声雅韵人生有情”——上海萧(肖)雅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成立十周年答谢晚会,演唱了尹派越剧、京剧、淮剧、沪剧等八个戏剧流派和流行歌曲,获得了龚和德、范咏戈、阎晶明、吴兆芬、李惠康、毛时安、赓续华、徐涟、罗松、胡晓军等文艺评论家和观众的肯定。2022年12月,她作为嘉宾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角儿来了》节目。截止2023年7月,萧雅仍活跃在越剧舞台上,进行着传承和表演尹派越剧的工作。

师徒关系

人物图

关系

人物

备注

萧雅

师父

尹桂芳

中国越剧表演艺术家,“越剧十姐妹”之一,“越剧皇帝”,尹派越剧创始人

萧雅

师父

岳美缇

中国昆曲表演艺术家,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第四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

萧雅

同门

茅威涛

中国越剧表演艺术家,越剧“五朵金花”之一

萧雅

同门

赵志刚

中国越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越剧王子”

萧雅

同门

王君安

中国越剧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越剧(尹派)代表性传承人,第27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

萧雅

同门

尹小芳

中国越剧表演艺术家,越剧一级演员,上海虹口越剧团名誉团长

主要作品

舞台剧作品

类型

作品名

饰演

越剧

三女审子

汪文焕

沉香扇

徐文秀

画龙点睛

马周

天长地久

罗立安

青云梦

曾青云

流浪王子

小兰王海伦

沙漠王子

罗兰王子

重阳山恩仇记

剑心、剑明

血缘恩仇

欧阳孝

破镜重圆

徐德言

一枝梅

何梦白

早春二月

萧涧秋

红楼梦·金玉良缘

贾宝玉

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山伯

钗头凤

陆游

状元未了情

杨雪筠

盘妻索妻

梁玉书

何文秀

何文秀

新巡按斩父

徐青

山河恋·送信

申息

秋海棠

秋海棠

玉蜻蜓

申贵升

歌剧

请与我同行

——

沪剧

铁汉娇娃 楼台会

朱丽云

碧海青天夜夜心 赠玉兔

梅海声

雷雨 盘凤

繁漪

昆曲

玉簪记

潘必正

淮剧

卖油郎

王九娘

京剧

沙家浜 智斗

胡传魁

影视剧作品

类型

作品名

饰演

音乐风光片

呼伦贝尔情

——

越剧电视连续剧

汉文皇后

窦广平

何文秀传奇

何文秀

绿林奇缘

罗家驹

血缘恩仇

欧阳孝

玉蜻蜓

申贵升

歌曲

专辑名

发行年份

出版公司

包含歌曲

是不是这样

1985年

中国唱片公司

是不是这样

小雨来的正是时候

绿色的珊瑚礁

一个小心愿

夏日的窗口

酒歌

卖花曲

青春

游湖

逝去的爱

刮风

夜晚多美好

紫竹调

雪水河

上海首届通俗歌曲大赛

1987年

中国唱片公司上海分公司

月亮走,我也走

雨晴

梅花梦

1988年

广东音像出版社

梅花梦

你可知道我爱谁

情人的眼泪

春风吻上我的脸

我有一段情

岷江夜曲

恰似你的温柔

月光小夜曲

庭院深深

你的眼神

落花流水

海上花

我家在那里

最后一夜

原乡人

2003年

广东音像出版社

原乡人

初恋的地方

云深情也深

水上人

几多愁

想你想断肠

又见炊烟

襟裳岬

我只在乎你

云河

微风细雨

一个小小心愿

单曲

1984年

——

莫愁女

单曲

2002年

——

十八里蝴蝶之恋

单曲

2018年

——

锦绣中国

单曲

2020年

——

逆行的光芒

艺术特色

表演风格

既是尹派传人,又是歌戏两栖演员的萧雅在唱腔上融合了二者的长处。她在起腔和甩腔上保留了尹派越剧的特点,在吐字和运腔上和尹桂芳老师相似但不相同,仍表现出尹派唱腔深沉隽永的阴柔之美。同时,又糅合了轻声、气声、美声等通俗歌曲唱法,在运气、润腔、发声和装饰音上做出变化,给人以耳目一新、刚柔相济的美感。典型代表就是尹派越剧《一枝梅》的“认梅”一出,经过作曲家连波为萧雅量身定制的改写,融合了通俗歌曲的长处,前八句“一枝梅”叠句用不同的节奏音调来唱,中间部分用3/4节奏,旋律别致,好似通俗歌曲的副歌,结尾则用“欢板”,将剧中人物的欢快表现在音乐中。此外,萧雅还向不同前辈请教,吸收其他戏剧的养分,她会唱京剧、黄梅戏、淮剧、昆剧、豫剧、沪剧等姊妹剧种,还将它们的优点吸收进自己的唱腔中。这充分表现出萧雅唱法多变、多元结合的艺术特点。

萧雅

创作风格

萧雅的剧情编排水平极高。她和她的工作室在创排剧目时,往往采用“老戏新演”的策略,通过调整剧情编排,既保留了尹派越剧剧目的特点,又因戏制宜,发挥不同艺术形式的特长。她继承了尹派以“状元戏”和传奇故事为主的剧情特点,保留经典的折子戏主体,在非重头戏部分进行改编。例如《盘妻索妻》中的“洞房”一出,观众熟知的是“洞房悄悄静幽幽”的唱段,萧雅则精简情节,以夫妻误会冰释作为结尾,整个故事也就相对完整了。又如《红楼梦》的“哭灵”一出是尹派名段,萧雅将其改为贾宝玉一人演唱,把紫鹃的对话放在幕后,这样,空旷的舞台愈发衬托出宝玉的悲戚之情。除此之外,在将舞台作品改编成越剧电视剧时,萧雅也进行了恰当的调整。例如《玉蜻蜓》的“读信”一出,萧雅通过近十分钟的大段哭诉表现出了元宰寻母反复受挫的心理活动,将婉转抒情的尹派唱腔发挥到了极致。这是在舞台版受限于时长无法表演的。

个人荣誉

以下信息来源:

年份

荣誉

2012年

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个人

2011年

获“上海领军人才”称号

2004年

第二十一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2003年

凭《状元未了情》获第七届“映山红”民间艺术节演员一等奖

1995年

凭《玉蜻蜓》获第十五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

1989年

华东六省一市戏曲演员通俗歌曲大奖赛特等奖

1988年

上海市第二届通俗歌曲创作演唱比赛一等奖

1987年

海峡两岸歌唱比赛一等奖

1986年

凭《月亮走,我也走》获第二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通俗歌曲业余组优秀奖

1986年

第二届江浙沪青年越剧电视大奖赛二等奖

1984年

江浙沪青年越剧电视大奖赛三等奖

——

国家一级演员、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越剧代表性传承人

人物轶事

为了适应常年演出的需要,萧雅对养生之道颇有研究。她在工作的时候嘴里总是都含着一颗润喉糖,多年下来甚至可以含着糖说话、唱戏。除此之外,萧雅平时还常常喝石斛水、红茶、红酒。在饮食方面,萧雅会每天坚持吃一个蒸苹果,常常吃蒸木瓜、蒸梨,都有降低血脂血压、保护嗓子的作用。她还会通过独特的“婴儿爬”进行运动,以锻炼腰椎和颈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