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53年,2003年与沈阳市联合职工大学、沈阳职工大学、沈阳市机电工业学校三校合并。2022年加入“鲁班工坊建设联盟成员单位”,2023年被中国金钥匙评为“中国服务示范院校”。
截至2023年1月,学院总占地面积40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660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6.1万平方米;学院下设11个学院,63个专业;学院共有专任教师707人,教授44人,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98人。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沈阳市职工大学
沈阳市职工大学是沈阳市总工会举办的一所地区性综合大学。其前身是“沈阳市工人业余大学”,创建于1979年12月,招生对象为本市在职职工,学制3年,属大专层次。
1984年12月,沈阳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沈阳市职工大学筹备处。
1985年3月,沈阳职工大学被正式批准成立,并在国家教委备案。新批准的职工大学包括沈阳市冶金局职工大学、沈阳市纺织局职工大学、沈阳市农机公司职工大学3个分校。原沈阳市职工大学为总校,4个学校联合以后,人、财、物不动。
沈阳市联合职工大学
1979年,沈阳市联合职工大学的前身东北制药总厂职工大学成立,并于1982年被批准为职工高等学校,设有化学制药工艺、化工机械两个专业,学制为三年,面向辽宁省医药行业招生。
1986年,东北制药总厂职工大学与沈阳市内十家职工高校联合,成立了沈阳市联合职工大学。
沈阳市机电工业学校
沈阳市机电工业学校创建于1953年,前身是辽宁省机械工业学校,是市属机电类工科重点中等专业学校。
1956年1月,正式将厂办技工培训班改为沈阳矿山机器厂工人技术学校。1962年,在全省精简技工学校计划中被保留,同年12月,辽宁机械工业厅决定将沈阳矿山机器厂技工学校收归省机械工业厅主管,并改校名为辽宁省机械工业厅技工学校,从而结束了厂办学校的历史。
1964年,中央推行两种劳动制度和两种教育制度后,辽宁省机械厅,将辽宁省机械工业厅技工学校改名为“辽宁机械工业学校”,属半工半读的中等技术学校性质,直属省机械工业厅领导。
1972年3月,辽宁机械工业学校与沈阳市第二机电工业学校合并,改名为“沈阳市机电工业学校”。1977年4月,学校参加了全市统一招生。1980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中等专业学校。
合并重组
2003年9月,升格为沈阳职业技术学院,与沈阳市联合职工大学、沈阳职工大学、沈阳市机电工业学三校合并,以沈阳装备制造业服务为主。
2007年,被教育部和财政部批准为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
2019年7月,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3年1月,沈阳职业技术学院下设机械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旅游艺术学院、外国语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中德学院、软件学院、汽车分院和科技学院共11个学院,63个专业。
院系 | 专业名称 |
机械工程学院 | 机械设计与制造、智能装备制造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智能焊接技术、飞行器数字化制造技术 |
电气工程学院 | 电气自动化技术、供用电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通信技术、汽车电子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 |
信息工程学院 | 物联网应用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物联网智能项目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软件技术 |
工商管理学院 | 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管理、市场营销、连锁经营与管理、大数据与会计、会展策划与管理、金融服务与管理、财富管理 |
旅游艺术学院 | 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休闲服务与管理、摄影与摄像艺术、广告设计与制作、文秘(速记与速录)、文秘(档案管理信息化) |
外国语学院 | 商务英语、旅游英语、应用英语、应用日语 |
建筑工程学院 | 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建筑设计、建筑装饰材料及检测 |
中德学院 | 机电一体化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汽车电子技术 |
软件学院 | 软件技术(互联网技术与应用教学方向)、数字媒体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学前教育(师范类)、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大数据与会计(电算化)、现代物流管理、 |
汽车分院 | 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新能源汽车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3D打印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 |
注:以上信息来源于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官网
教学建设
截至2023年1月,学校已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教材5本(其中4本于2020年入选“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省级精品课程31门、省级劳动教育精品课1门、辽宁省职业院校课程思政教学典型案例课2门、省级精品教材4本;建有中国特色高水平建设专业群(立项建设)1个、教育部“现代学徒制”项目1个、全国职业院校装备制造类示范专业点2个、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2个、辽宁省双高建设专业群(立项建设待验收)4个、省教育厅高职质量提升建设计划项目3个;拥有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电子商务专业群建设《智能控制技术》《BIM》和《电子商务》3个校级专业资源库;校外实习实训基地892个,其中重点实习实训基地349个。
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 | 电子技术 |
国家级精品课程 | 数控车床操作与加工实训、旅行社经营与管理、PLC 技术及应用、会展实务 |
省级精品课程 | 电子技术、幸福密码、建筑信息模型BIM、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基础、会展平面设计、IT思维与职业素养、实用英语、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UG、基础会计、机械图样绘制与识读 |
省级高等职业教育兴辽卓越专业群 |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群、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群、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群、旅游管理专业群、电子商务专业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 |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 | 模具设计与制造、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连锁经营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旅游管理、软件技术 |
中国特色高水平建设专业 | 机械设计与制造 |
国家骨干专业、省双高龙头专业 | 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 |
省级职业教育专业升级与数字化改造示范专业 | 智能制造装备技术 |
省级高等职业教育五星级专业 | 机械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商务、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 |
国家级精品教材 | 《新航标职业英语》《现代饭店管理基础》《主题宴会设计与管理实务》《会展旅游实务》《C语言实用教程》 |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1月,学院共有教职工962人,其中专任教师707人,教授44人,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98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385人,占教师总数的54.46%。学院拥有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8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9个、省级专业带头人14人、省级教学名师10人、省级骨干教师14人、沈阳市骨干教师7人、沈阳市名教师14人,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57项。建立教师企业实训站3个,认定技能大师工作室17个。
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 云计算技术应用团队 |
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 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电气自动化、连锁经营管理、模具设计与制造、供用电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旅游与酒店管理、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通信技术 |
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团队 | 宁慧英、王久成、邢雨、郭宏岩、华莹、王旭辉、 曹江、侯伯民 |
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 | 宁慧英、王久成、邢雨、郭宏岩、华莹、王旭辉、 曹江、侯伯民 |
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 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电气自动化专业、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供用电技术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通信技术专业 |
省级专业带头人 | 王强、李超、高宇、马力、胡启亮、王振武、关颖、赵世友、肖纯凌、谷冰、栾锐、李菲、赵楠、张诗淋、祝溪明 |
省级教学名师 | 李超、王素艳、王秋明、刘丽、关颖、肖纯凌、孙占伟、张诗淋、符蕾、俞晓妮、刘艳 |
省级骨干教师 | 李超、胡育辉、高宇、刘丽、胡启亮、刘鸽、马力、陈昊、孙占伟、杜立红、杜卉、李学森、田从、王海礁 |
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1月,沈阳职业技术学院推进政企校多方合作,与爱尔兰都柏林商学校、英国爱丁堡大学、苏格兰拉维克郡新学校、美国玛赫西大学、马来西亚莱佛士大学等国际院校进行合作交流,在机电一体化、电子商务、物联网与信息技术、机械制造等26个专业进行调研和协商工作;学校与华晨宝马集团、德国博世集团等200余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与米其林、鞍钢、沈鼓等40家企业深度合作,培养学徒制、订单制等类型学生。
学术研究
科研资源
图书馆
截至2022年9月,学院图书馆藏书81.2万册,数字图书馆拥有中国知网、中科考试学习数据库、读秀搜索数据库三种资源,及歌德自助借阅机和博看触屏借阅机两个设备的更新服务。并与辽宁省双高数字资源建设项目中环球英语多媒体资源库、中科JobLib就业与创业创新知识总库、笔杆论文写作辅导数据库、博看朗读数据库(朗读亭)建立合作。

学术期刊
《辽宁高职学报》(英语:Journal of Liaoning Higher Vocational)创刊于1999年,国内标准刊号:CN21-1411/G4;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9-7600,月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辽宁省教育厅主管,抚顺职业技术学院、沈阳职业技术学院等十二所高职院校主办的教育综合类学术期刊。

学报主要设有高职教育研究、办学模式、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教学内容体系与教学方法改革等栏目,主要刊登政治、经济、法律、哲学、历史、宗教、文学、语言、艺术,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体育、技术学科和教育等学科领域有新意、有理论深度的学术研究论文。获中国优秀期刊奖,现中国期刊网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1月,沈阳职业技术学院拥有国家高职高专高技能紧缺型人才培养基地2个,央财、省财重点支持实训基地6个,国家级技能型人力资源协同创新中心1个,与华为、南京第55所等企业共建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拥有教育部技能型人力资源协同创新中心、沈阳市专家工作站、学校技术转移中心、学校技术服务孵化中心等科技服务平台。其中,智能制造中心为国家级重点建设项目,占地面积3657.91平方米,建筑面积11926.24平方米,共5层。

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1月,沈阳职业技术学院累计获科研成果2814项;2018年至2023年获得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1项,教师获得授权知识产权项目74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38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32项。
校园文化
校徽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校徽的上半圆的文字为学院英文名称,下半圆的文字为学院中文名称。中心图案S、P、C三个大写字母的变化组合,是沈阳职业技术学院英文“Shenyang Polytechnic College”的缩写。“S”由下至上由深绿至亮红,“P”由“S”下半部与笔尖造型构成,“C”整体为红色,与下部的绿色形成冷暖色调鲜明对比。
校训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校训为自强不息,开物成务。自强不息,出自《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开物成务,语出《易·系辞上》:“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指通晓万物的道理并按这道理行事而得到成功。

校歌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校歌为《创造辉煌》。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党委书记 | 李宏印 |
院长 | 李展超 |
党委副书记 | 夏宗光 |
副院长 | 吕玉明、王浩、梁浩、徐岩 |
纪委书记 | 刘钊惠 |
注:以上信息来源于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官网
历任领导
注:以上信息来源于
校园环境
主校区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包括教学楼、宿舍、数字大厦、实训中心、图书馆、体育场馆等教学生活设施,主校区占地面积35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10800平方米;学院因原始生态园、古树翠柏、人工湖,独具风格的建筑,被誉为花园式学校。


汽车分院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分院隶属于辽宁汽车产业龙头——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汽车学院位于沈阳市沈河区文萃路124号,占地面积6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5000平方米。拥有21000平方米的教学楼和12000平方米的实习工厂以及各类实验室、仿真实训室、多媒体教室、图书馆、阅览室、活动中心、学生公寓、餐饮中心、后勤服务中心等教学和生活设施。

学校荣誉
2019年,被教育部、财政部列入第四类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C档)、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学校。
2022年,入选全国“高职院校资源建设优势学校(60强)”,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2023—2025年)。
2023年,沈阳职业技术学院被中国金钥匙评为“中国服务示范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