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前身为1952年成立的四川省成都交通学校。1956年—1964年经历交通部成都公路工程学校、成都交通机械学校、交通部成都交通学校三次更名后,于1974年重建四川省交通学校,1983年迁至成都市淄江区麻市街108号。2001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升格为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被确定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占地面积近800亩,图书馆藏书887388册,电子图书616693册。设有12个教学部门,41个专业。有教职工近1000人,全日制在校生15000余人。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人、全国技术能手4人、全国交通技术能手3人、交通运输青年科技英才4人、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5人、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名师3人、“天府青城计划”天府工匠1人、首届“双城杯”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校长奖1人。
历史沿革
四川省成都交通学校
学校前身为四川省成都交通学校,于1952年创办,位于成都市忠烈祠坝街36号。由川西成都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土木科、川北南充技校土木科运输科会计科、川南泸州工专路工班和成都地区新生组成。
1956年学校更名为交通部成都公路工程学校并由交通部领导,1959年更名为成都交通机械学校并由四川省交通厅领导,1963年学校搬至成都市光华村,1964年更名为交通部成都交通学校并由交通部领导。1970年学校停办。
四川省交通学校
1974年学校恢复办学,重建四川省交通学校,位于眉山县白马乡集中村。1983年学校改迁至成都市淄江区麻市街108号。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2001年学校正式升格为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校也搬迁至温江区柳台大道东段208号。2004年学校以优秀级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2010年建成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等级为优秀。2013年和2015年分别获批全省首批开展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试点、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2017年立项建设四川省优质高职院校。2019年建成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并获批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A档建设单位。2020年获批四川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校、四川省文明校园、四川省产教融合示范项目建设单位。2021年获批四川省高水平高职学校A档建设单位。
学校规模
院系设置
截止2022年12月,学院由9个教学系和公共课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学院组成。设有41个专业。
院系 | 专业 |
道路与桥梁工程系 | 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地下与隧道工程技术、土木工程检测技术、铁道工程技术、土木工程检测技术(少数民族预科)、土木工程检测技术(少数民族预科一类模式)、交通工程(西华大学本科层次联合培养) |
汽车工程系 |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中外合作办学)、汽车服务工程(西华大学本科层次联合培养) |
交通运输与经济管理系 | 现代物流管理、交通运营管理、大数据与会计、旅游管理 |
航运工程系 | 轮机工程技术、航海技术 |
信息工程系 | 数字媒体技术、软件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 |
建筑工程系 | 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市政工程技术、工程造价(成都师范学院本科层次联合培养) |
机电工程系 | 智能工程机械运用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工业机器人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 |
艺术与设计系 | 环境艺术设计、产品艺术设计 |
轨道交通工程系 | 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城市轨道车辆应用技术、车辆工程(成都工业学院本科层次联合培养) |
以上数据截至2023年7月
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有教职工近100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50人,博士23人,副高级职称235人,专任教师771名。专任教师中,中高级职称527人,硕士学位及以上研究生426人。学校有中组部“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2人、交通运输青年科技英才4名、交通运输部“吴福—振华交通教育优秀教师奖”3人、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5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2人、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1人、四川省技术能手3人、天府工匠1人、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名师奖3人、温江工匠8人、温江区鱼凫守艺人7名。
类别 | 姓名 |
中组部“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 陈斌 |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 牟廷敏 |
全国青年岗位能手 | 敬博家等 |
交通运输青年科技英才 | 李胜、赵艺程、陈斌、王剑波 |
交通运输部“吴福—振华交通教育优秀教师奖 | 秦兴顺、方文等 |
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 方文等 |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 | 陈斌等 |
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 | 李胜 |
四川省技术能手 | 冯彦乔、谢振、邱尚磊 |
天府青城计划”天府工匠 | 任东 |
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名师奖 | 孙莹等 |
温江工匠 | 任东、李晓东、徐晓明、冯太刚、贺希、何陶华 |
温江区鱼凫守艺人 | 李家玉等 |
教学建设
截至2022年12月,学院有9个专业群,其中国家级“双高”建设专业群1个,省级“双高”建设专业群2个。有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国家示范重点专业4个、中央财政支持的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重点专业2个,省财政支持建设的重点专业9个,全国职业院校交通运输类示范专业点2个,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骨干专业2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1个。有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省级精品课程20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4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7门(含3门省级创新创业示范课)、省级创新创业示范课3门。有省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4个。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资源3个,省级虚拟仿真资源10个。有校内实践基地168个,校外实训基地176个。
2022年新增“《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群》教学团队”等2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新增省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2022年“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思政研究中心”被四川省教育厅认定为省级级课程思政示范教学研究中心,获批1个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和1个省级教师教育实践基地。
类别/等级 | 专业群/专业 |
国家级专业群 | 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 |
省部级专业群 | 智能交通装备、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
校级专业群 | 智能建造、交通物联网、交通大数据、交通艺术与设计、智慧旅游、智慧供应链 |
中央财政支持国家示范建设专业 | 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高等级公路维护与管理、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技术、汽车运用技术 |
中央财政支持的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重点专业 | 工程机械应用与维护、计算机应用技术 |
省财政支持的国家示范重点专业建设专业 | 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技术、建筑工程技术、软件技术、物流管理、旅游管理 |
省级重点专业 |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市政工程技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航海技术 |
全国职业院校交通运输类示范专业点 | 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智能交通技术运用 |
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交通行指委) | 道路养护与管理、智能交通技术运用 |
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 | 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 |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 《汽车简单故障诊断与排除》、《汽车维护》、《道桥CAD》、《公路设计》 |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 《交通智能建造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
省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 《水路运输“驾机一体”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工程机械运用技术生产性实训基地》 |
教学成果
截止2022年12月,2021—2022学年获2021年四川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11项。
学校合作
截至2022年12月,学校与企业达成合作,共建企业工作室15个,合作企业近30家,先后合作的企业有蜀道集团、新华三集团、中设设计集团、中国电信分公司、中建鸿腾等。与蜀道集团合作共建的数字交通产业学院入选四川省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名单,与中国电信成都分公司合作建设了数字交通创新实验室。
学术研究
科研资源
图书馆
学校图书馆是包含有理工、文史、经济、管理等学科门类文献资源并以交通运输类文献资源为特色的大学专科图书馆。图书馆前身是创建于1952年的四川交通学校图书室,1984年由图书室升级为图书馆,2003年搬迁。截至2023年7月,图书馆舍总面积达7402平方米,有专用服务器6台,磁盘阵列系统2套,存储容量20T,纸质文献达108万余册,电子资源库20余种,包含了公路水路交通的各类型文献。2008年11月荣获“四川省高等学校优秀图书馆”称号。2013年6月荣获四川省高校“先进图书馆”称号。
科研平台
截止2022年12月,学校科普基地建设以“1馆+N站”的形式发展,“1馆”指1个川藏公路博物馆,“N站”分别指汽车、赛车、轨道、船舶等N个专业科普站。学校有11个院级科普基地。
级别 | 平台 |
国家级科普基地 | “鱼凫”交通运输科普园、川藏公路博物馆 |
省级科普基地 | 汽车科普站 |
院级科普基地 | 汽车科普站、“拓道者”赛车科普站、航海科普站、城市轨道交通科普站、成都传统手工艺科普站、咖啡文化科普站、建筑科普站、川藏公路博物馆、交通安全科普基地、智慧交通科普基地、运动生命科学数字科普基地 |
“鱼凫”交通运输科普园
“鱼凫”交通运输科普园,截至2023年7月,占地总面积达2万余平方米,科普设施设备总价值近5000余万元。依托学校4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5个省级生产性实训基地、20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共建的4个省级以上研究平台、3个四川省高校校企联合应用技术创新基地,为科普活动的展开提供了科普设施支持。科普主要是交通文化、交通科技、交通技能、交通精神四个方向,包含了交通历史、品牌、构造、新技术、使用维护、工匠精神等交通运输各方面的科普内容。2021年9月经中国公路学会认定,“鱼凫”交通运输科普园被评为“全国公路科普教育基地(2021-2025)”。
川藏公路博物馆
川藏公路博物馆,由四川省交通运输厅主导、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四川路桥集团共同打造。截至2022年8月,占地总面积达1496平方米,室内展陈总面积达984平方米,收藏了70多年来川藏公路交通建设相关的实物、档案资料等332件。通过通过序厅、历史抉择、天路长歌、薪火相传等6个部分来介绍川藏公路。2022年,成功获批国家交通运输科普基地。
汽车科普站
汽车科普站有汽车家族、汽车发展、汽车奥秘、汽车社会等四个部分。2023年荣获“2022年度优秀省级科普基地”称号。
科研成果
截止2022年12月,2021—2022学年共立项科研项目170项,结题科研项目102项。学校共获得省部级奖项共21项,其中有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四川省第十九次社会科学优秀奖二等奖1项,2023年度四川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一等奖2项。
2021—2022学年《横断山区桥梁多灾害作用与防灾控制》项目成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支持项目,该项目与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申报。《复杂气象条件下山区高速公路运营安全系统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成功获批四川省科技厅重大科技专项立项。
校园文化
校徽

校徽由内外两个圆形组成,学校中英文名称在内外圆之间。内圆是“四川”的变体以及学校的建校时间1952,中心通过纵伸公路的形态来突出学校公路交通的属性,用“树叶”意作树人、育人、成材来表达办学理念。颜色则表达健康活力。
校训
敬德修业 拓道致通
敬德修业:出自《易传·文言》。子曰:“君子敬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敬意为尊重,德意为好的操守,修意为钻研,业为学业和学习。敬德修业是指学校师生立身社会的内在修养与实践行为的导向与追求。拓意为开辟,道意为道路,致意有“使达到”,通意为通达。拓道致通可理解为学校创新型教育和要求学子刻苦学习,指学校要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使之成为交通行业的栋梁。“敬德修业,拓道致通”意为办“敬德修业”之教育,育“敬德修业”之人才,助“拓道致通”之伟业,破千年蜀道之难题。
校歌
学院校歌为《拓道致通》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职位 | 姓名 |
党委书记 | 冯书明 |
党委副书记、院长 | 蒋永林 |
党委副书记 | 李红 |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鞠敬 |
党委委员、副院长 | 权全、刘玉荣、孙秋明、杨桦、袁杰 |
以上数据统计截至2023年7月
历任领导
姓名 | 职位 | 任职时间 |
魏庆曜 | 院长 | 1982年元月—2002年7月 |
校友情况
姓名 | 成就 |
牟廷敏 |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交通运输部科技特殊贡献奖、十佳全国公路优秀科技工作者、交通运输行业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首届四川杰出人才奖。任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
孙云 |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四川省抗震救灾模范、茅以升桥梁青年奖、交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奖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交通系统劳动模范、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 |
张联燕 |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任四川省交通科研所副所长,中国公路桥梁学会理事。1990年被选为国家有关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1年获政府特殊津贴 |
蒋青淞 | 任简阳市三星镇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监察办主任、简阳市石钟镇火烧庙村第一书记。2021年荣获党中央、国务院授予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
杨文浩 | 2017年荣获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汽车技术”项目银牌,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2018年被授予“全国青年岗位能手”,2019年被授予第二届四川工匠 |
所获荣誉
2010年,获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优秀等级。
2011年,获“全国文明单位”,2014年、2017年、2020年连续三届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单位”复评。
2015年,获批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2019年,建成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获批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A档建设单位。
2020年,获“四川省文明校园”称号。
2020年,获四川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校、四川省文明校园、四川省产教融合示范项目建设单位。
2022年,获“四川省2021—2023年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