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中国地势第二台阶中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呈西北向东南倾斜状,地貌有山地、丘陵、平原和台地四种。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雨水丰沛,光照充足,水面面积为5100平方千米,共有大小河流18936条。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早在80万年前就有原始人类繁衍生息,秦时分属桂林郡和象郡,唐时广西大部分属岭南西道,宋时广西大部地域属广南路,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置广西行省,为广西设省之始。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广西革命党人宣告广西独立。1949年12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全广西,设广西为省级单位,省会在南宁。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农业大省(区),糖料蔗、桑蚕等多个产业规模居中国第一,同时也是中国渔业大省(区),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唯一海陆相连的区域,也是中国进入东盟最便捷的通道。经济发展形成以粮食、蔗糖、水果、蔬菜、渔业、家畜等6个千亿元产业集群。截至2022年末,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年生产总值为26300.87亿元,中国排名第19位,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6.2:34.0:49.8。2023年,广西玉柴、漓泉啤酒、五菱汽车等9个广西品牌荣登2023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文化是由世居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海洋文化不断融合而成,如壮族的“三月三”、侗族的“花炮节”、苗族的“芦笙会”等;另外,桂林漓江和环江木论被列入“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名录。截至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1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0个,其中六堡茶制作技艺、瑶族油茶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另外,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有漓江风景名胜区、青秀山旅游风景区、两江四湖•象山景区等。
名称由来
宋朝至道三年(公元997年),广南路析为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今广西大部属广南西路,广西之名源于此。1956年10月,中共中央提出了建立广西僮族自治区的倡议,1965年10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广西僮族自治区”改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因广西壮族自治区古代是桂林郡,故简称桂。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早在80万年前就有原始人类繁衍生息。约在5万年前,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古人类进入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1万—6000年前,境内古人类逐步走出岩洞与河谷,向平原和滨海地区发展,出现原始农业、畜牧业和制陶业。先秦时期,广西为骆越国,居住着百越中的“骆越”“西瓯”“苍梧”人,骆越国是岭南壮族祖先的方国,壮族、侗族是岭南广西最古老的原住民族。商周时期,骆越与中原已有了交流,骆越使者携带地方珍品赠送给商周王朝。楚庄王元年(公元前613年),楚庄王在中原成为一代霸主,并且曾“南平百越”。随着岭南地区与中原关系日愈密切,大量中原青铜器通过湘桂走廊,传入广西地区,促进了广西青铜铸造业和青铜文化的产生。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
秦始皇统一岭南后,今广西纳入中央王朝版图,分属桂林郡和象郡。由于连接湘江和漓江的灵渠通航,当时中原先进生产技术广泛传入,推动了广西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秦末汉初,今广西属南海尉赵佗割据岭南而建立的南越国。
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定南越,在今广西范围设置苍梧、郁林、合浦3郡。其时,合浦已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灵渠—合浦成为中原至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陆路通道。东汉时期,原为监察区的交趾刺史部改设为交州(曾治广信,今梧州市区),成为统辖今广西和东至福建厦门,西到云南河口、南至海南和越南岘港、北达贵州榕江的统一的一级政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今广西范围隶属不断更替,先属吴,其后归于晋及南朝的宋、齐、梁、陈等政权。由于北方战乱不休,南方相对稳定,中原大量汉族南迁进入岭南地区。
隋唐至宋元时期
隋灭陈后,先后在今广西境内设宁越、永平、合浦、郁林、始安5郡85县。 唐初,今广西大部地域归属岭南道的桂、容、邕三管节制。咸通三年(公元862年),岭南道分东、西两道,广西大部分属岭南西道。唐代以降,统治者对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羁縻政策,以保持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稳定与发展。唐朝重视边疆地区经济和民智的开发,徙民南居,推行军屯制,兴办学校,发展教育,尊孔读经,传播中华文化,进一步推动了广西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催化了壮汉文字合璧的古壮字的产生。
宋初,今广西大部地域属广南路。端拱元年(公元988年),广南路析为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今广西大部属广南西路,广西之名源于此。其时,广西经济社会有较大发展,锡、铅产量在全国位居前列,苎麻织品质量上乘,邕州横山寨、永平寨和钦州三大博易场成为当时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集镇。宋代,聚居在今湘黔桂交界地区的一支骆越人,随着自身的发展和外来因素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一个自称为“仡伶”的侗族。元朝,广西属湖广行中书省。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置广西行省,为广西设省之始,广西政区实行省、路(府、州、司、厅)、县制,奠定了今广西政区的基础。元代在羁縻制度的基础上,正式建立土司制度。
明清时期
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设广西承宣布政使司,成为当时13个布政使司之一。明代是封建社会广西经济开发较有成效的时期,以合浦大士阁、容县真武阁为代表的建筑艺术达到较高水平,文化教育与中原地区差距渐小。明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在桂北、桂中一带爆发古田农民起义,明朝政府先后16次派兵进行大规模征剿。正德年间(公元1506年至1521年),京族因越南统治者的压迫和剥削,陆续从越南涂山等地迁到今防城港市江平镇巫头岛,后又逐渐向尾、山心、谭吉3个岛上发展。明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七月,张经奏调广西田州、归顺、南丹、那地、东兰等州俍兵前往江浙抗倭。
清初,广西兵祸连年,先有南明永历政权反清与瞿式耜、李定国抗清,后有广西将军孙延龄起兵追随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之乱。随着社会的逐步恢复稳定,广西城镇商业、农业、手工业、教育文化事业等日渐繁荣,文化艺术方面,具有地方性、民族性的桂剧、彩调剧等民间戏剧逐渐流行。到了清朝中后期,大量汉族迁入广西,加上前期壮汉杂居的桂东北、东南地区的壮族多已汉化,汉族人口开始超过原住的壮侗族。鸦片战争爆发后,广西反帝反封建斗争形成高潮。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在广西爆发,天地会的反清起义也在各地勃然兴起。其时,民众和西方教会的冲突日益加深。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法国借口广西“西林教案”悍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德宗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面对法国侵略,广西军民奋起抗击,在陆路战场取得震惊中外的镇南关(今友谊关)大捷。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广西革命党人先后组织柳州、浔州起义,并宣告广西独立。
中华民国时期
1922年夏,陈炯明命粤军主力撤出广西,马君武去职,广西陷入自治军之乱。此时,以李宗仁为首的旧桂系中下级军官借助广东革命阵营的力量,乘机形成新桂系集团。1925年,新桂系逐个击破、瓦解旧桂系势力,执掌广西大权。1929—1930年,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李明瑞、陈豪人、俞作豫等发动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八军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其后,红七军、红八军主力奉命北上,与中央红军会合。在右江地区坚持斗争的共产党人和革命武装转战滇黔桂边区,开辟和恢复游击区。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广西于1939年和1944—1945年两次被日军大规模入侵,大部地区沦陷。广西人民和广西军队、驻桂军队,在广西本土和省外、国外战场英勇抗战,并收复广西。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2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全广西,设广西为省级单位,省会在南宁。1951年至1955年,钦州、廉州(即今钦州、防城港、北海)从广东划入广西。1956年3月,改桂西僮族自治区为桂西僮族自治州。10月,中共中央提出了建立广西僮族自治区的倡议。1958年3月5日,广西改为“广西僮族自治区”,省一级的“广西僮族自治区”成立。1965年,钦州、廉州再度划入广西。同年10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广西僮族自治区”改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1978年起,自治区成立纪念日定为12月11日,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全广西、右江苏维埃和红七军成立的日子相一致。截至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区划为14个设区市,10个县级市,60个县(含12个民族自治县),41个市辖区,806个镇,312个乡(含59个民族乡),133个街道。
地理
位置境域
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南部,经纬度范围为北纬20°54′09″—26°23′19″,东经104°26′48″—112°03′24″。东邻广东省,南邻北部湾与海南省隔海相望,西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毗邻,西连云南省,西北靠贵州省,东北接湖南省,境内行政区域土地面积23.76万平方千米,管辖北部湾海域面积约7万平方千米。

气候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低纬度,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南临热带海洋,北接南岭山地,西延云贵高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雨水丰沛,光照充足。夏季日照时间长、气温高、降水多,冬季日照时间短、天气干暖。广西壮族自治区各地年平均气温在16.8—23.3℃之间,各地极端最高气温为33.7—42.5℃,极端最低气温为-8.4—2.9℃;各地年降水量为1060—2658毫米,大部分地区在1300—2000毫米之间;各地年日照时数1109—2213小时;涠洲岛是其境内大风最多的地方,平均风速4.6米/秒、平均大风日数30.9天。广西壮族自治区气候根据地区气候差异又划分为3个气候带,9个气候区。3个气候带自北向南分为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北热带,各气侯区命名为:中亚热带东北部气候区、中亚热带北部气候区、中亚热带东南部气候区、中亚热带桂中气候区、中亚热带西南部气候区、南亚热带东部气候区、南亚热带中部气候区、南亚热带西部气候区、沿海北热带气候区。
地质
地质构造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时期共发生了19次构造运动,在时间上由老到新,其活动强弱相间,以四堡、广西、东吴、印支和燕山运动最强烈,影响范围最广,其余均较微弱。境内呈断裂发育,一些区域性大断裂,多具长期活动性质,是广西构造分区的重要依据之一,主要的深大断裂,对广西壮族自治区沉积岩厚度和岩浆活动,以及地貌的发展起着控制作用。根据断裂的方向组合形式,可以分为东北向、北偏东向、西北向、东西向、南北向等5组,以前两组最为发育,规模较大。各组断裂在空间的展布,有着一定的区域性。其中东北向断裂组为广西发育最早的断裂,主要分布于桂北地区,走向北东10—30度,共有四堡、平垌岭、三江一融安、寿城和资源5条断裂;北偏东向断裂组以东南部最为发育,由东南往西北逐渐减少变弱,总体走向东北60度左右,南部的博白一岑溪、灵山一藤县断裂带地震活动比较频繁,是广西重要的控震断裂之一;西北向断裂组以桂西最为发育,其它地区局部见及,其数量自西向东北变少,强度减弱,主体走向为西北290一320度;东北向断裂组以东南部较发育,数量较多,除少数断裂外,一般规模不大,走向在东北35一50度之间。
地层
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中国华南地台西南部,组成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层的岩石有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其中以沉积岩分布面积最广,近21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区总面积的88%。出露地层自中元古界至第四系,共12个系和2个相当于系的岩群(中一上元古界之四堡群和丹州群),共120多个地层单位。其中以上古生界最为发育明显,尤以泥盆系是中国华南标准产地。地层按沉积特征可分为前泥盆纪地槽沉积、晚古生代准地台型沉积、中新生代陆缘活动带盆地型沉积三大发展阶段。其中中一上元古界主要分布于桂北九万大山至越城岭一带,为一套变质砂泥质岩,夹基性一中性火山岩和少量碳酸盐岩;震旦系层序清楚,为一套冰川一海洋环境沉积,主要分布于桂北的资源、龙胜、三江、融水、罗城和环江等县(自治县)北部。石炭系分布广泛,除九万大山至越城岭一带和大瑶山、云开大山外,其余地区均有沉积。本系以海相碳酸盐岩为主,其次是海陆交互相碎屑岩,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要的含矿地层之一。
地形地貌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中国地势第二台阶中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两广丘陵西部,南临北部湾海面,西北高、东南低,呈西北向东南倾斜状。四周多被山地、高原环绕,中部和南部多丘陵平地,呈盆地状,有“广西盆地”之称。地貌按类型分为山地、丘陵、平原和台地四种。其中山地面积占62.05%,低海拔(1000米以下)山地面积最大,主要分布在桂西、桂东、桂北和桂中等;中海拔(1000—3500米)山地主要分布在桂西和桂北;丘陵面积占14.49%,低海拔丘陵面积最大,超过80%的低海拔丘陵分布在桂东、桂南和桂西;中海拔丘陵面积最小,分布在桂西;平原面积占14.33%,低海拔平原面积最大,连片集中分布在桂东、桂南、桂西等;中海拔平原面积次之,分布在桂西;台地面积占9.13%。由低海拔台地构成,主要分布在桂东和桂南,占全区低海拔台地的79.54%,桂西地区低海拔台地不到5%。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濒临属于南海的北部湾。大陆海岸东起合浦县的洗米河口,西至中越交界的北仑河口,全长1628.59千米。海岸线曲折,类型多样,其中南流江口、钦江口为三角洲型海岸,铁山港、大风江口、茅岭江口、防城河口为溺谷型海岸,钦州、防城港两市沿海为山地型海岸,北海、合浦为台地型海岸。有海岛643个,其中涠洲岛面积最大,面积24.74平方千米;境内0—20米的浅海面积6488平方千米,其中滩涂面积1000多平方千米,软质沙滩约占滩涂面积的90%。北部湾近海海底平坦,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倾斜,倾斜度不到2度,水深多在20—50米之间。
广西壮族自治区山系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山脉多呈弧形,山脉盘绕在盆地边缘或交错在盆地内,形成盆地边缘山脉和内部山脉。盆地边缘山脉从方位上分:桂北有凤凰山、九万大山、大苗山、大南山和天平山;桂东有猫儿山、越城岭、海洋山、都庞山和萌渚岭;桂东南有云开大山;桂南有大容山、六万大山、十万大山等;桂西为岩溶山地;桂西北为云贵高原边缘山地,有金钟山、岑王老山等。内部山脉有两列,分别是东北一西南走向的架桥岭、大瑶山和西北一东南走向的都阳山、大明山,两列大山在镇龙山交会。盆地边缘山脉中的猫儿山主峰海拔2141米,为广西第一高峰,也是岭南最高峰。
水文水利
水文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面面积为5100平方千米,共有大小河流18936条,水域类型主要有河流、水渠、湖泊、水库、坑塘。河流分属珠江、长江、桂南独流入海、百都河四大水系。河流大多沿着地势呈倾斜面,从西北流向东南,形成以红水河为主干流的横贯广西中部以及支流分布于两侧的树枝状水系。境内集雨面积在5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1350条,受降雨时空分布不均的影响,径流深与径流量在地域分布上呈自桂东南向桂西北逐渐减少,河川径流量70%—80%集中在汛期(桂东北河川汛期在3—8月,桂西南河川汛期在5—10月,其余汛期在4—9月)。

珠江水系
珠江水系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主要水系,珠江由西江、北江、东江、珠江三角洲诸河组成,流域面积45.37万平方千米,其中中国境内流域面积44.21万平方千米。西江为珠江的主干流,发源于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境内的马雄山,从上游往下游分为南盘江、红水河、黔江、浔江及西江等段,在广东省珠海市的磨刀门注入南海,干流全长2214千米。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流入珠江水系的大小河流有784条,境内的集雨面积为20.76万平方千米,占广西壮族自治区总面积的85.8%,其中郁江、黔江、桂江、贺江等是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主要支流。

长江水系
长江水系分布于广西东北部,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流域面积8283平方千米,占广西总面积3.5%。流域面积在5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30条,占全区河流总数3.0%。总径流量93.1亿立方米,占广西总径流量5.0%,径流深1124毫米。主要河流有湘江和资水(夫夷水),均流经湖南注入洞庭湖汇入长江。
红水河
红水河是西江水系的一段主要干流(不计上游南盘江),长659千米。上游为南盘江,发源于云南省东部马雄山,从云南流至广西西林县八大河乡与清水江汇合,成为滇桂之间的界河。红水河流经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乐业、天峨、南丹、东兰、大化、都安、马山、忻城、来宾等县(自治县),至象州县石龙镇三江口为止。红水河干流集雨面积52600平方千米,落差254米,平均坡降为0.38‰;红水河迁江站多年平均径流量696亿立方米,平均径流深543.1毫米,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径流低值区之一。红水河主要支流有刁江、清水河、布柳河和灵岐河等。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系发达,截至2022年,有湖泊19个,主要有南湖、榕湖、灵水湖、东湖、八仙湖等。
南湖
南湖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湖区面积达126.6万平方米,其中湖泊面积93万多平方米,蓄水量达200一300万立方米,呈东北西南走向,长约4千米,宽200多米,系一河流故道。公元1200—1300年前,邕溪水(即茅桥江)流经此地附近注入邕江,每逢邕江涨水季节,江水倒灌进入邕溪水,漫淹南宁城。唐代景云年间(公元710一711年),邕州司马吕仁,为减轻南宁洪水灾害,征集民工,在邕溪水两岸分流建坝,把邕溪水逐渐变成人工堵塞湖泊。

灵水湖
灵水湖位于武鸣县城西南一千米处的武鸣河畔,是一个天然泉水汇成的湖泊。灵水湖面约5000平方米,水深2—3米,由九股较大的清泉穿石而出,汇成湖泊,流向武鸣河,平均流量3一4立方米/秒,水源稳定,水位变化小,常年水温稳定在22—23℃。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下水平均径流模数为16.58万立方米/年▪平方千米;最大为52.3万立方米/年▪平方千米,最小5.65万立方米/年▪平方千米。地下水最大模数出现在柳江支流古宜河的三门地区,最小模数出现在右江支流乐里河的汪甸地区。桂东、桂东南、桂东北大于桂西、桂西南,桂南、桂中居于平均状态。境内地下水类型可分为喀斯特地下水和非喀斯特地下水以及近海地下水。喀斯特区地下水矿化度10—573毫克/升,多数为100—300毫克/升,为极淡水;非喀斯特区为裂隙一孔隙水,矿化度16—485毫升/升,属极软至微硬水;近海边的孔隙水中,出现以氯化物为主的地下水,形成上淡下碱。合浦、钦州咸水界线可伸入陆地5一10千米。
水利
截至2021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有灌溉任务水库4315座,其中有27座大型水库(大龙洞水库、青狮潭水库、澄碧河水库、凤亭河水库等)、178座中型水库,有效库容合计100.74亿立方米,截至同年2月下旬,有效蓄水总量33.07亿立方米。水库工程供水量1.42亿立方米,引水工程可引用流量239.86立方米/秒。
澄碧河水库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是广西最大的淡水湖泊,被誉为桂西“璀璨的明珠”。澄碧河水库是一座集城市饮用水、防洪、发电、灌溉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大型多年调节水库,总库容11.5亿立方米,水面面积39.1平方千米;库中共有鱼类39种,其中广西特有鱼类4种。分布有陆生脊椎动物160种。维管束植物约550种,湿地植物40种,其中国家Ⅱ级保护植物3种。

青狮潭水库始建于1958年,集城乡供水、漓江补水、防洪、发电、灌溉等综合功能于一体,总库容6亿立方米,集雨面积474平方千米,年均降雨量2400毫米,年均来水量8.4亿立方米,是漓江水库群五座水库中库容最大的一座水库,该水库和斧子口、小溶江、川江、思安江四座水库一起共同承担桂林市防洪与漓江补水任务外,还承担着青狮潭水库灌区35万亩农田农业灌溉供水任务。
土壤
截至2019年,广西土壤类型分布有18个土类,34个亚类,109个土属,327个土种,其中以赤红壤、石灰性土、红壤、砖红壤为主。红壤土主要分布在桂林、柳州、河池3地区,及百色、梧州两地区的北部,总面积130187.82平方千米,占广西总面积55.01%;赤红壤主要分布于南亚热带地区,即东起贺县的信都,向西经沙头、太平、金田、合山、西燕、地苏、都阳、巴马、田林、弄瓦、那比一线以南,南部与砖红壤的北界相接。主要分布于玉林、梧州、南宁、钦州、百色等地区,总面积39445平方千米,占全区土壤总面积23.98%;石灰土广泛分布于广西13个地市、79个县的石灰岩地区。主要分布在桂西南、桂西、桂中等地区,全区共有石灰土面积11154.27平方千米,占全区土壤总面积的6.78%;砖红壤主要分布于合浦县南部山口、公馆、泉水至钦州市那丽、黄屋屯和防城华石、马路一线以南,包括北海市全部,合浦、钦州、防城三县(自治县)市的南部。总面积2497.78平方千米,占广西土壤总面积1.52%。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显示,广西壮族自治区有耕地330.76万公顷,其中,水田162.79万公顷,占49.22%,水浇地0.80万公顷,占0.24%,旱地167.17万公顷,占50.54%;园地167.03万公顷,其中,果园116.33万公顷,占69.65%,茶园3.10万公顷,占1.85%,橡胶园0.05万公顷,占0.03%,其他园地47.55万公顷,占28.47%;林地1609.53万公顷,其中,乔木林地1096.53万公顷,占68.13%,竹林地38.55万公顷,占2.40%,灌木林地361.22万公顷,占22.44%,其他林地113.23万公顷,占7.03%;草地27.62万公顷,其中,天然牧草地0.38万公顷,占1.38%,人工牧草地0.04万公顷,占0.15%,其他草地27.20万公顷,占98.47%;湿地12.72万公顷,湿地是“三调”新增的一级地类,包括7个二级地类。其中,红树林地0.94万公顷,占7.39%,沼泽草地0.03万公顷,占0.24%,沿海滩涂9.57万公顷,占75.23%,内陆滩涂2.17万公顷,占17.06%,沼泽地0.01万公顷,占0.08%;城镇村及工矿用地97.99万公顷,其中,城市用地13.01万公顷,占13.27%,建制镇用地13.92万公顷,占14.21%,村庄用地64.81万公顷,占66.13%,采矿用地4.95万公顷,占5.06%,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1.30万公顷,占1.33%;交通运输用地35.23万公顷,其中,铁路用地1.88万公顷,占5.34%,轨道交通用地0.03万公顷,占0.08%,公路用地14.32万公顷,占40.65%,农村道路用地18.37万公顷,占52.14%,机场用地0.23万公顷,占0.65%,港口码头用地0.39万公顷,占1.11%,管道运输用地0.01万公顷,占0.03%;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74.9万公顷,其中,河流水面26.52万公顷,占35.40%,湖泊水面0.01万公顷,占0.01%,水库水面19.21万公顷,占25.65%,坑塘水面21.42万公顷,占28.60%,沟渠6.8万公顷,占9.08%,水工建筑用地0.94万公顷,占1.26%。
矿产资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尤以铝、锡等有色金属为最,是中国10个重点有色金属产区之一。截至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已发现矿产172种(含亚矿种),已查明资源储量矿产132种,88种矿产保有资源储量居中国前十位,稀土、锑、锰、钛、镓、铪、钪、方解石、熔剂用灰岩、化肥用灰岩、建筑用大理岩等矿产资源储量居中国前三位;膨润土、高岭土等11种非金属资源储量居中国第一。截至2021年底,已探明大型特大型矿床101处、中型矿床173处。截至2023年5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共有各类矿山企业1900多家,已开发利用82个矿种,有效期内的采矿权1595个。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氧化铝产量1133万吨,排名中国第三;电解铝产量230万吨,排名中国第七。
水资源
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年降水总量4015.5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量2207.6亿立方米,折合径流深932.8毫米;地下水资源量为436.9亿立方米,其中山丘区浅层地下水资源量为436.0亿立方米,北海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非重复计算量为0.94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2208.5亿立方米,地均水资源量为92.95万立方米/平方千米;入境总水量656.1亿立方米;出境总水量2692.5亿立方米;总供水量264.0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供水量253.6亿立方米,地下水供水量6.6亿立方米;其他水源供水量3.8亿立方米;总用水量为264.0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量190.0亿立方米,工业用水量31.6亿立方米,生活用水量36.1亿立方米,人工生态环境补水量6.3亿立方米;用水消耗总量123.9亿立方米,综合耗水率47%。
海洋资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拥有海域面积约4万平方千米,大陆海岸线长1628.59千米,规划利用沿海港口岸线219.1千米,其中深水岸线164.1千米,可开发大小港口19个,可规划万吨级泊位100多个,海岛643个,其中无居民海岛629个。沿海分布着珍珠湾、防城湾、钦州湾、廉州湾、铁山湾、英罗湾等10多个港湾,有南流江、钦江、北仑河等120条人海河流。北部湾渔场是中国四大渔场之一,栖息着鱼类500多种、类。具有捕捞价值的鱼贝类50多种,以红鱼、石斑、马鲛、鲳鱼、立鱼、金线鱼等10多种最为有名。鱼类年总资源量约140万吨,年总可捕量约70万吨。北部湾是中国沿海六大含油盆地之一,预测石油资源量16.7亿吨、天然气(伴生气)资源量1457亿立方米。北部湾海洋硬质矿产资源储量丰厚,已探明海底沉积物中的砂矿种类达28种,以石英砂矿、石青矿、钛铁矿、石灰矿、陶土矿等为主。其中石英砂量丰质优品位高,远景储量10亿吨以上;石膏矿保有储量3亿吨;钛铁矿地质储量近2500万吨;石灰石矿保有储量1.5亿吨。
森林资源
截至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森林蓄积量达到9.69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2.55%,居中国第3位,是中国重要的森林资源富集区;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工林面积1.34亿亩,居中国第一位,约占中国的1/10,年产木材3900万立方米,油茶籽超50万吨,以约占中国5%的林地,生产出全国11%的油茶籽、40%以上的木材、90%以上的八角、肉桂、松香等优质林产品。森林植被总碳储量5.3亿多吨。
生物资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中药材之乡,原生中草药超过7500种,位居中国前列。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药材已审定品种有铁皮石斛、天门冬、罗汉果等12个;已登记品种有罗汉果、天冬、千金拔、钩藤等89个;已修制定种子种苗繁育相关广西地方标准20个。实现人工种植的品种80多个,千亩以上品种74个,常规栽培的包括罗汉果、鸡血藤、两面针等。201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035平方千米;产量51.96万吨;产值57亿元;其中1千亩以上品种74个,1万亩以上品种43个;5万亩以上品种16个,10万亩以上品种10个。广西八角、肉桂、罗汉果、广豆根等特色优势品种面积、产量都位居中国第一。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畜禽品种资源丰富,是中国种质资源集中地之一。种猪方面,有中国八大地方品种之一的陆川猪、巴马香猪,以及环江香猪、东山猪、隆林猪、德保猪、桂中花猪等。家禽方面,有广西三黄鸡、霞烟鸡、靖西大麻鸭、广西小麻鸭、全州文桥鸭、右江鹅、合浦鹅等。草食动物方面,有隆林黄牛、南丹黄牛、涠洲黄牛、隆林山羊、都安山羊、德保矮马等。
生物多样性
植物
广西壮族自治区野生植物有297科、1820属、8562种,野生维管植物共计262科1793属8221种57亚种460变种1变型,其中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共有36科118属699种3亚种13变种1变型,裸子植物7科21属60种5变种,被子植物219科1654属7462种54亚种442变种。其中濒危植物共有113种;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物种332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有银杉、红豆杉、德保苏铁、望天树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有伯乐树、瑶山苣苔、报春苣苔、云南穗花杉等;其中德保苏铁、元宝山冷杉、狭叶坡垒等仅分布于广西;境内分布着兰科植物300多种,其中特别珍贵的兜兰属植物有12种,占中国50%,占全球18%。

动物
广西壮族自治区分布有兽类11目36科177种,鸟类23目81科685种,爬行类2目21科177种,两栖类3目11科105种,淡水鱼类15目37科290种,海洋硬骨鱼类21目109科424种。其中已知陆栖野生脊椎动物有1151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63种,占中国27%,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有东黑冠长臂猿、白头叶猴等25种,白头叶猴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特有珍稀濒危动物,其研究价值不亚于大熊猫,主要分布于崇左市喀斯特山区;鸟类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的有32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161种,例如青头潜鸭、勺嘴鹬、中华秋沙鸭、大杓鹬等;海洋动物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中华白海豚、中华鲟、儒艮、鼋(yuán)4种。

自然保护区
截至2021年10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已建成自然保护地223处,其中自然保护区78处、自然公园145处,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有23处,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有46处、市级自然保护区3处、县级自然保护区6处。
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录 |
保护区名称 | 行政区域 | 面积(公顷) | 主要保护对象 | 类型 |
大明山 | 武鸣县、马山县、上林 | 16994 | 常绿阔叶林、水源涵养林及珍稀野生动植 | 森林生态 |
千家洞 | 灌阳县 | 12231 | 水源涵养林及野生动植物 | 森林生态 |
花坪 | 龙胜各族自治县、临桂 | 17400 | 银杉、典型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及珍稀野 | 野生植物 |
猫儿山 | 资源县、兴安县 | 17009 | 典型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及珍稀野生动植 | 森林生态 |
合浦营盘港-英罗港儒艮 | 合浦县 | 35000 | 儒艮及海洋生态系统 | 野生动物 |
山口红树林 | 合浦县 | 8000 | 红树林生态系统 | 海洋海岸 |
北仑河口 | 防城港市防城区、东兴 | 3000 | 红树林生态系统 | 海洋海岸 |
防城金花茶 | 防城港市防城区 | 9195 | 金花茶及森林生态系统 | 野生植物 |
十万大山 | 上思县、钦州市、防城 | 58277 | 水源涵养林 | 森林生态 |
雅长兰科植物 | 乐业县 | 22062 | 兰科植物及生态系统 | 野生植物 |
岑王老山 | 田林县、凌云县 | 18994 | 季风常绿阔叶林及珍稀野生动植物 | 森林生态 |
金钟山黑颈长尾雉 | 隆林各族自治县 | 20924 | 鸟类及其生境 | 野生动物 |
九万山 |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环 | 25213 | 水源涵养林 | 森林生态 |
木论 |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环 | 8969 | 中亚热带石灰岩常绿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 | 森林生态 |
大瑶山 | 金秀瑶族自治县 | 24907 | 水源林及瑶山鳄蜥、银杉等珍稀野生动植 | 森林生态 |
弄岗 | 龙州县、宁明县 | 10080 | 亚热带石灰岩季雨林和白头叶猴、黑叶猴 | 森林生态 |
参考资料: 统计时间:2023年10月15日 |
|
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横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2002年7月被评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169.94平方千米,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69.024平方千米,有林面积为153.193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高达98.9%,被喻为“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保护区以保护多样性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特有动植物资源为主要保护对象,有维管束植物209科764属2023种,其中国家级重点保护的植物种类有萼木、格木、桫椤、福建柏、白豆杉等15种,大明山特有种30种以上,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家贸易公约的植物有38种;动物有90科208属294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有黑叶猴、金钱豹、林麝、苏门羚、黑熊、原鸡、蟒蛇等38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动物物种有穿山甲、豹猫等28种。

九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苗岭山脉南缘部分,跨柳州、河池两市,南北长34.0千米,东西宽19.5千米,总面积252.128平方千米。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以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其垂直带谱为主的森林生态系统和以伯乐树、南方红豆杉、合柱金莲木等珍稀濒危植物以及鼋、蟒蛇、熊猴、金钱豹、林麝等珍稀濒危动物;保护全球性珍稀濒危鸟类白眉山鹧鸪及其栖息地和中亚大陆中部候鸟迁徙通道。九万山自然保护区有维管束植物229科968属2735种,保护区有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22种,其中一级保护的有南方红豆杉、伯乐树、合柱金莲木3种,二级保护有粗齿桫椤、华南五针松、褔建柏、马尾树等19种,另外还有海南粗榧、短萼黄連、八角莲、观光木及兰科等珍稀濒危植物98种。脊椎动物有5纲35目96科256属401种,保护区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49种,广西重点保护动物96种。鼋、蟒蛇、熊猴、金钱豹、林麝等5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以及猕猴、藏酋猴、穿山甲等44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007年8月1日,九万山被列为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金花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防城区。地处十万大山南麓蓝山支脉,属于桂西南山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也是世界金花茶植物的分布中心,保护区总面积为90.986平方千米,其中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面积14.791平方千米。保护区内分布有国家一级金花茶3个种和1个变种,共35万多株,内共有维管束植物182科662属1387种,其中蕨类植物26科50属83种,裸子植物6科6属11种,被子植物150科606属1293种,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有128科473属1069种,单子叶植物22科133属224种。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9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2种:十万大山苏铁、狭叶坡垒;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7种:金毛狗脊、黑桫椤、樟、格木、花榈木、半枫荷、紫荆木。保护区共有陆生脊椎动物230种,分别隶属于4纲23目81科,其中,两栖类11种,爬行类28种,鸟类154种,兽类37种。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7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1种:蟒蛇;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26种,有虎纹蛙、黑翅鸢、黑鸢、黑冠鹃隼等。1994年,金花茶自然保护区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自然灾害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中国受气象灾害影响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灾害类型包含暴雨、台风、干旱、高温、低温、大风、冰雹、雷电等8个灾种;其中广西壮族自治区主要的自然灾害为水旱灾害,受地理条件等因素影响,降雨时空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夏季主汛期的6—9月份,洪涝灾害频发;山地丘陵多,受地势和喀斯特地貌等原因影响,很多河流夏涝冬旱。2023年9月10日至11日,受台风“海葵”残涡和季风影响,广西壮族自治区多地出现特大暴雨,其中玉林市福绵区、陆川县、博白县发生多起山体滑坡事件,造成7人死亡、3人失联,截至9月12日,强降雨致超5.5万人受灾,倒塌房屋15间,受损公路21.3千米,直接经济损失2852.94万元,相关政府工作人员对此展开防汛救灾相关工作。
行政区划
政区
截至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区划为14个设区市,10个县级市,60个县(含12个民族自治县),41个市辖区,806个镇,312个乡(含59个民族乡),133个街道。首府为南宁市。

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划概况 |
地名 | 政府驻地 | 面积(平方千米) | 行政区划代码 | 区号 | 邮编 | 市辖区 | 县(县级市) |
南宁市 | 青秀区 | 22099 | 450100 | 0771 | 530000 | 7 | 5 |
柳州市 | 柳北区 | 18596 | 450200 | 0772 | 545000 | 5 | 5 |
桂林市 | 临桂区 | 27845 | 450300 | 0773 | 541000 | 6 | 11 |
梧州市 | 长洲区 | 12572 | 450400 | 0774 | 543000 | 3 | 4 |
北海市 | 海城区 | 3989 | 450500 | 0779 | 536000 | 3 | 1 |
防城港市 | 港口区 | 6239 | 450600 | 0770 | 538000 | 1 | 3 |
钦州市 | 钦南区 | 10884 | 450700 | 0777 | 535099 | 2 | 2 |
贵港市 | 港北区 | 10470 | 450800 | 0775 | 537000 | 3 | 2 |
玉林市 | 玉州区 | 12881 | 450900 | 0775 | 537000 | 2 | 5 |
百色市 | 右江区 | 36206 | 451000 | 0776 | 533000 | 2 | 10 |
贺州市 | 八步区 | 11754 | 451100 | 0774 | 542800 | 2 | 3 |
河池市 | 宜州区 | 33527 | 451200 | 0778 | 547000 | 2 | 9 |
来宾市 | 兴宾区 | 13411 | 451300 | 0772 | 546100 | 1 | 5 |
崇左市 | 江州区 | 17331 | 451400 | 0771 | 532200 | 1 | 6 |
参考资料: 统计时间:2023年10月15日 |
|
主要城市
南宁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湾经济区、珠江—西江经济带和北部湾城市群核心城市,境内总面积22102平方千米。南宁市自东晋建晋兴郡,今南宁所在地,南宁建制从此开始。唐朝贞观六年(公元632年),更名邕州,设邕州都督府,南宁的简称“邕”由此而来。元代改名为南宁路,取南疆安宁之意。1949年12月4日,南宁解放,1958年3月,南宁市成为自治区首府。南宁市本地居民为壮族,秦汉后有汉族人民迁入,回族为元朝以后迁入,瑶族和苗族大多为清代以后迁入,其他民族多为解放后及改革开放后迁入。南宁市抢花炮习俗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被当地人誉为“东方橄榄球”。邕剧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大地方剧种之一,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柳州市,又称龙城,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下辖地级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北部,总面积1.86万平方千米,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最大的工业城市。今柳州市境域古属百越之地;汉时设置潭中县;隋时潭中县改名桂林县;宋时属柳州;明清时属柳州府;1950年3月,柳州市改为省辖市,属柳州专区管辖;1957年,柳州市隶属于广西僮族自治区(1965年10月改称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2100多年建置史,是中国南方古人类发源地之一,辖区有白莲洞遗址、柳江人遗址等史前文化;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和侗族的楼,堪称柳州“民族风情四绝”。柳州市美食螺蛳粉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五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

政治
广西壮族自治区现任领导班子 |
部门/机构 | 职位 | 姓名 |
中国共产党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 | 书记 | 刘宁 |
副书记 | 蓝天立 |
党委常委 | 何文浩、房灵敏、陈奕君、何仁学、王维平、蔡丽新、王心富、农生文、许永锞、周异决 |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主任 | 刘宁 |
副主任 | 方春明、张晓钦、黄伟京、卢献匾、杨静华、刘有明、周家斌 |
秘书长 | 李东兴 |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 主席 | 蓝天立 |
常务副主席 | 蔡丽新 |
副主席 | 许永锞、许显辉、苗庆旺、廖品琥、李常官、眭国华、杨维林 |
党组成员 | 许永锞、秦如培、许显辉、苗庆旺、廖品琥、李常官、杨维林 |
秘书长 | 钟得志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 | 主席 | 孙大伟 |
副主席 | 徐绍川、费志荣、黄俊华、钱学明、王乃学、何辛幸、巫家世、刘咏梅、彭健铭 |
秘书长 | 卢能干 |
统计时间:2023年10月15日 |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2年末,广西壮族自治区常住人口为504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809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5.65%;全年出生人口42.9万人,出生率为8.51‰;死亡人口35.7万人,死亡率为7.08‰;自然增长率为1.43‰;其中男性人口2612万人,占比51.75%,女性人口2435万人,占比48.25%;其中0—15岁(含不满16周岁)、1—59岁(含不满60周岁)、60周岁及以上人口分别为1196万、2970万、881万人,比重分别是23.70%、58.85%、17.46%。
民族构成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截至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和44个其他民族。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广西壮族自治区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3131.88万人,占62.48%;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880.80万人,占37.52%,其中壮族人口为1572.20万人,占31.36%,主要分布在南宁、柳州、崇左、百色、河池、来宾6市。2020年末,广西壮族自治区瑶族人口有213.1万,约占广西壮族自治区总人口的3.7%,主要居住在金秀、都安、巴马、大化、富川、恭城6个瑶族自治县;苗族人口有65.2万,约占广西壮族自治区总人口的1.1%,主要分布在融水苗族自治县和隆林、龙胜、三江、南丹、环江、资源等县。
语言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12个世居民族,除回族转用汉语外,其他民族均有自己的语言并都在使用,分别是汉语、壮语、瑶语、苗语、侗语、仫佬语、毛南语、京语、彝语、水语、仡佬语。其中,汉语、壮语、瑶语、苗语、彝语等还各有自己的方言土语。广西壮族自治区各种语言(包括方言)分布与民族分布基本一致,成片分布。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汉语族,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汉语集中分布在自治区境内的东部、南部、东南部和中部,西部地区有零星的带状和点状分布,有粤语、西南官话、平话、客家话、湘语、闽语等6种方言,其中西南官话在桂北及桂西北地区广泛使用。西南官话的主要特点是入声调合为一类,入声韵不带塞音韵尾,去声调不分阴阳。
壮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分南部和北部两大方言区,两大方言区大致以郁江、右江、邕江为界,江南地区属南部方言区,有邕南、左江、德靖、砚广(在云南省)、文麻(在云南省)等5个土语区;江北地区属北部方言区,有桂北、柳江、红水河、邕北、右江、桂边、丘北(在云南省)等7个土语区。南、北两大方言基本可以通话,使用北部方言的人口约占壮族总人口的2/3。壮语在语音方面,壮语绝大多数地区没有韵母ə,由于借用汉语词“革命”“道德”“德育”等,使壮语增加了ə音位。其中北部方言绝大多数地方没有送气音,有些地方由于借入汉语送气音的词而增加了送气音;南部方言有送气的塞音和塞擦音声母ph、th、kh、tsh等,北部没有送气声母。从方言材料看,壮语的浊音声母和复辅音声母呈消失趋势。带先喉塞音的浊声母变为次浊音声母m、n或清声母p、浊边音声母l;复辅音的演变过程为pl→pj→p。
广西壮族自治区瑶族有勉、布努、拉珈、平地瑶4种。瑶语是瑶族使用的勉语、布努语、拉珈语、平地瑶4种语言的统称,其中“勉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布努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拉珈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平地瑶讲汉语方言。瑶语属汉藏语系,瑶语与汉藏语系语言的共同特点是:元音分长短,声母有清浊对立,部分语言仍然保留-m、-n、-p、-p、-t、-k韵尾,有声调,即每个音节都有固定的音高。语法上虚词和语序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基本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这是瑶语归属汉藏语系的标志之一。
宗教
广西壮族自治区宗教信仰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五大宗教。截至2020年,广西有正式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716处,宗教团体123个,教职人员1009人。其中,佛教活动场所239处,宗教团体35个,教职人员373人;道教活动场所10处,宗教团体6个,教职人员43人;伊斯兰教活动场所21处,宗教团体6个,教职人员28人;天主教活动场所107处,宗教团体22个,教职人员97人;基督教活动场所339处,宗教团体54个,教职人员468人。有自治区爱国宗教团体8个,分别为:广西佛教协会、广西道教协会、广西伊斯兰教协会、广西天主教爱国会、广西天主教教务委员会、天主教广西教区、广西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和广西基督教协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佛教是在汉代末年经由海上传入合浦,再由合浦沿交广通道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内地传播的。佛教传入广西壮族自治区后,在壮族原始宗教的影响下迅速世俗化、实用化。唐代时期,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桂林成为五岭以南的佛教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共建有佛教寺院45座,其中唐初时的西庆林寺是当时桂林最著名的寺庙,被称为中国南方五大禅林之一。中唐以后,佛教中之小乘宗开始传入桂林地区。宋、元、明、清时期,佛教的影响从桂东北扩大到桂中、桂南、桂西南地区。从宋、元开始,桂东南、桂西地区才出现了一些零星的寺院,但其规模不及桂北地区,住持僧人一般是一二个人,有些寺庵内甚至没有常住僧尼。这一时期主要寺庙有:梧州大雄寺、贵港南山寺、合浦东山寺、横县应天寺、桂平洗石庵和龙华寺等,其中宋代时期共建有佛教寺院131座。明清至民国时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佛教进入衰落时期,抗战时期到新中国成立之前,广西壮族自治区佛教人士极少。1978年后佛教再次得到发展,桂平西山华龙寺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近现代佛教活动重地,1993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佛教协会成立。截至2023年10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佛教场所有观音禅寺、龙岩寺、西来寺等。

道教于东汉传入广西壮族自治区,当时就有一些道士来到都桥山修道。东晋时期,传说著名道士葛洪到北流勾漏洞修炼。唐朝时期,道教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兴盛起来,阳朔、全州、平乐、灵川、恭城、贵县等地均建有道观。从道观的分布来看,唐代广西壮族自治区道教主要在桂东北、桂东南和桂东地区传播,尤以桂东北最为兴旺。唐代广西壮族自治区一共建立了14座道观,其中4座位于今桂林市境内。五代十国时期,由于社会动荡,广西壮族自治区道教的发展也受到影响,道教宫观建设几乎处于停滞状态。两宋时期,由于皇帝的倡导,广西壮族自治区道教在此期间得到较大发展,由今桂东北、桂东和桂东南向桂南、桂中、桂北传播,陆续修建道观约38座,从道观的分布地区看,道教已经逐渐由桂东南、桂东北进一步向少数民族聚居的桂西、桂西南地区传播。明清时期,广西壮族自治区道教则仍处于继续发展时期,境内半数州县在此时期建立了道观。其中桂东北、桂东南地区仍然是广西道教最为发达的地区,灵川一县即新建了8座道观,同时道教文化进一步向少数民族聚居的左右江流域、红水河流域传播。2013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道教协会在南宁市成立,截至2023年10月,广西壮族自治区道教场所有桂林市白云观、六峰山北帝庙、白石山三清观等。

伊斯兰教是在唐代已经传入中国,在中国被称为“回教”“清真教”“天方教”等。元代时,伊斯兰教随着穆斯林各民族的到来而进入广西壮族自治区。伊斯兰教自元传入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后,首先立足于桂林,而后传播到桂林附近的乡村,最后才循序渐进发展到了柳州、南宁等地。明清时代,伊斯兰教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得到了迅速发展,定居桂林的穆斯林人数越来越多,如桂林白姓回族就是明洪武年间定居桂林的,后来发展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回族的大姓。民国时期伊斯兰教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继续得到发展,1987年4月,“广西伊斯兰教协会”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成立。
基督教起源于公元1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16世纪,天主教、东正教、新教并称基督教的三大派别。19世纪下半叶鸦片战争之后,天主教传入广西壮族自治区并由外国传教士在其境内进行广泛的传教活动。清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天主教法国巴黎传教士马赖神甫从贵州进入西林县传教,此后陆续有巴黎的传教士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传教。新中国成立之后,教会由中国教徒自己管理,独立自主,自办教会。1958年广西基督教各宗派消除派别,实现基督教大联合;1985年6月“广西基督教协会”成立;至1992年年底,广西基督教的活动走上正常的发展道路。
经济
综述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农业大省(区),糖料蔗、桑蚕等多个产业规模居中国第一,同时也是中国渔业大省(区),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唯一海陆相连的区域。广西壮族自治区与越南、文莱、泰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海洋合作,合作内容有远洋捕钓作业、海洋养殖、渔业科研等领域。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发展形成以粮食、蔗糖、水果、蔬菜、渔业、家畜等6个千亿元产业集群,冶金、汽车、机械装备、石化化工、高端金属新材料等九大重点产业集群的发展格局。
截至2022年末,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年生产总值为26300.87亿元,中国排名第19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69.8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8938.5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3092.49亿元。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6.2:34.0:49.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8.6%、35.6%和35.8%。
第一产业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糖料蔗、水果、蚕桑、茉莉花(茶)等产业长期位居中国第一。广西壮族自治区提供了占中国总量60%以上的蔗糖、50%以上的蚕茧、40%以上的木材和12%以上的园林水果,并面向中国粤港澳大湾区和北方省区提供了一大批肉类、蔬菜、水产品等;先后打造出百色“中国芒果之乡”、钦州“中国大蚝之乡”、贵港“中国富硒小龙虾之乡”等一批区域特色优势产业。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桑园面积约2017.533平方千米,蚕茧产量达40.74万吨,形成桂西北、桂中、桂南三大优势产区,河池、南宁、来宾、柳州、百色5大主产市;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园林水果种植面积超13333.333平方千米,水果产量3080万吨,占中国总量的1/8以上,其中柑橘产量突破1800万吨,占全球柑橘产量的1/10,占中国柑橘产量的1/3;百色芒果、隆安火龙果、富川脐橙、天峨珍珠李等产品成为区域性品牌。截至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自育糖料蔗品种49个;糖料蔗种植良种覆盖率98%;建设糖料蔗良种繁育推广基地72个,建设面积10万亩,商品化供种能力达80万亩/年。
截至2022年末,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8293平方千米,甘蔗种植面积8479.5平方千米;油料种植面积2655.8平方千米。蔬菜种植面积16536.9平方千米,果园面积14053.5平方千米。茶园面积1025.1平方千米;全年粮食总产量1393.1万吨;甘蔗产量7116.54万吨;油料产量76.48万吨;蔬菜产量(含食用菌)4236.52万吨;猪牛羊禽肉产量445.98万吨;水产品产量363.77万吨;木材采伐4864.97万立方米。
第二产业
广西壮族自治聚力发展汽车、机械装备制造、绿色化工新材料、高端金属新材料、生物医药等15大重点产业。其中绿色色建材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重要的传统支柱产业,2022年非金属矿建筑材料加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807家,实现产值1801亿元;形成包括水泥及水泥制品、绿色高端玻璃、建筑卫生陶瓷、新型墙体材料等8条重点产业链。
截至2023年10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形成10个千亿元产业,其中,冶金、食品产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汽车、机械装备、石化化工、高端金属新材料等九大重点产业产值达1.9万亿元。另外,广西壮族自治区从中国长江经济带引进了桐昆、恒逸、华谊、青山、华友等一批重大企业项目以及从中国粤港澳大湾区引进瑞声、惠科、格力、比亚迪等一批龙头企业,带动了产业链的快速发展。截至2022年末,广西壮族自治区建成千亿元园区4个,500亿元园区4个,百亿元园区47个;截至2023年,广西汽车、工程机械、内燃机等行业的一批龙头企业在中国国内建立区域生产基地,其中柳工集团在上海、天津、江苏、安徽等地建立了多个生产基地。此外,金属新材料、石化、粮油、木材加工等企业在海外建立了一批原材料保供基地。
截至2022年末,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6775.89亿元,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1%,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增长8.8%,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下降1.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4.2%,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下降0.6%,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9%,专用设备制造业下降16.7%,汽车制造业增长0.2%,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33.4%,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2.9%,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3%;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2180.36亿元,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7275.76亿元,其中国有控股企业3614.10亿元。
第三产业
海洋资源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优势资源,2022年上线的往来大湾区和北部湾“两湾快航”内外贸同船进入常态化运行,实现了内外贸同船运输,满足了往来北部湾和粤港澳大湾区内外贸运输服务的需求,形成“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经济区—东盟”跨区域跨境产业链的经济格局。另外,广西壮族自治区积极推进海洋科技创新,截至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累计获批自治区级涉海科技创新平台24家,其中,自治区重点实验室8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家,新型研发机构4家以及自治区野外科学观测站、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创新合作基地各1家。其中高端船用大规格高镁5系铝合金板材制备技术、广西数字港航一体化应用、海上风电配套装备关键技术、广西北部湾鲎种群观育等项目的研发取得重大进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康养旅游等产业,创建有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9家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3家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有超过一半的县(市、区)创建了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或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同时广西壮族自治为推广各民族文化,连续六年举办“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活动,形成具有广西特点的文化旅游消费品牌。2023年“壮族三月三”文旅活动实现旅游消费619.34亿元,同比增长73.39%;其中“桂字号”商品零售额达61.2亿元;截至2023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创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2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11个,广西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26家、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97个。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累计接待游客5.89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418.33亿元。
截至2022年末,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156.28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098.29亿元,下降1.8%;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385.91亿元,增长0.5%;金融业增加值1834.66亿元,增长6.5%;房地产业增加值1899.26亿元,下降5.3%;其他服务业增加值5566.06亿元,增长4.1%。
经济功能区
截至2023年9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拥有14个高新技术开发区,其中国家级技术产业开发区4个。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新区名单 |
高新区 | 所在地市 | 认定年份 |
桂林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桂林 | 1991年 |
南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南宁 | 1992年 |
柳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柳州 | 2010年 |
北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北海 | 2015年 |
梧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梧州 | 2012年 |
钦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钦州 | 2012年 |
来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来宾 | 2015年 |
柳州河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柳州 | 2015年 |
贺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贺州 | 2016年 |
百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百色 | 2016年 |
玉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玉林 | 2017年 |
防城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防城港 | 2017年 |
贵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贵港 | 2018年 |
崇左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崇左 | 2019年 |
南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西北部,于1988年成立,1992年被批准为国家级高新区,规划面积163.41平方千米。南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生命健康、装备制造为三大主导产业,有心圩、安宁、相思湖、综保区4个片区。其中,心圩片区主要布局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生命健康等产业,落户有桂芯科技、博世科等企业;安宁片区重点建设南宁·中关村科技园,主要布局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产业,落户有浪潮科技、柯瑞机械等生产企业。截至2022年,南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有入区企业6000余家,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命健康三大产业聚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1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56家,年产值超亿元企业183家,高新技术企业179家。2022年,南宁高新区被评定为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示范园区,2023年7月,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入选中国先进制造业园区百强和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百强。

桂林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七星区骖鸾路26号,成立于1988年,1991年被批准为中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先后获得7个国家级和自治区级产业示范基地(试点园区)称号,现有七星园、象山园、雁山园等3个分园组成,总面积481平方千米。开发区拥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生态食品等4大主导产业,培育出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截至2023年,桂林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拥有工业企业10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8家,聚集有中电科34所、白云电气、金盘科技、中国中药、燕京(漓泉)等一大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企业。

北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北海市海城区北海大道东延线197号,成立于2001年8月,2021年6月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北海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电子信息)核心区和国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承接的重要平台。规划面积为37.66平方千米,北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形成以电子信息制造业、现代信息服务业“双轴驱动”,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多点发力”的产业发展格局,引进了中国电子、惠科电子、TCL通力等龙头企业入驻。

重要企业
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柳工集团”)位于广西柳州市柳太路1号,创建于1958年,是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方式组建的大型装备制造业国有企业。产品覆盖土方机械、路面施工、电动工程机械、无人驾驶工程机械、起重机械、高空作业平台、混凝土设备、预应力业务等方面。旗下核心企业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在全球拥有超过30家海外子公司和机构,4大海外制造基地,5大全球研发基地,300多家经销商,1200余名海外员工,构建了研发、制造、供应链、营销、后市场完整的全球产业价值链,为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产品和服务。柳工集团拥有行业获批的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在中国、印度、波兰、美国、英国有5个研发中心。

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5月,是以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为主体组建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属大型国有企业,总部设在广西柳州市。公司业务涵盖零部件和整车的研发、制造、销售,以及汽车服务与贸易。2022年营业收入170亿元,是中国汽车工业30强、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其中柳州广菱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是柳州首家中日合资企业,2006年由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五菱集团)和日本广岛HTC株式会社共同投资成立,其建筑面积43000多平方米。柳州广菱汽车技术有限公司先后获得ISO/ITAF16949质量体系认证、国家二级安全标准化认证、海关进出口AEO高级认证,是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广州本田等一线整车企业的长期业务合作伙伴。

社会事业
教育
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不含技工学校)24350所,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不含技工学校)1348.66万人;专任教师75.85万人。其中共有高等学校89所,其中,普通本科学校38所(含本科层次职业学校2所,独立学院4所),高等专科学校6所,高等职业学院41所,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4所;中等职业学校241所;普通高中537所;初中1746所;普通小学7948所;特殊教育学校数90所;共有幼儿园13699所。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学校共有教职工84770人,普通、职业本专科共有在校生140.75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共有教职工2.89万人,在校生65.27万人;普通高中学校共有教职工12.05万人,在校生126.05万人;初中学校共有教职工17.46万人,在校生236.20万人;小学学校共有教职工31.91万人,在校生515.86万人;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3052人,在校生1.10万人;幼儿园共有教职工22.92万人,在园幼儿217.00万人。截至2022年末,广西壮族自治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6.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2.9%。
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普通高校名单 |
学校名称 | 所在地 | 办学层次 | 简介 | 参考资料 |
广西大学 | 南宁市 | 本科 | 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唯一的国家“211工程”建设学校,“双一流”建设高校 | |
广西师范大学 | 桂林市 | 本科 | 是国家教育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广西重点建设的“国内一流大学”高校 | |
广西医科大学 | 南宁市 | 本科 | 是教育部批准具有招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英语授课)留学生资格的首批30所高校之一 | |
广西民族大学 | 南宁市 | 本科 | 学校前身是中央民族学院(今中央民族大学)广西分院,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桂林市 | 本科 | 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入选高校 | |
桂林理工大学 | 桂林市 | 本科 | 是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管理为主的高校。学校源于1956年原国家重工业部在广西组建的桂林地质学校 | |
广西中医药大学 | 南宁市 | 本科 | 是国家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高校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共建高校 | |
广西科技大学 | 柳州市 | 本科 | 是直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管理的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前身为1958年在南宁筹建的广西工学院 | |
南宁师范大学 | 南宁市 | 本科 | 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是自治区人民政府举办的本科师范院校 | |
北部湾大学 | 钦州市 | 本科 | 是一所以工学、理学、管理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一所具有国家海船船员培训资质的高校 | |
统计时间:2023年10月16日 |
广西大学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是中国教育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部区合建”高校。广西大学1928年成立于梧州,1939年成为国立广西大学,首任校长是被誉为教育界“北蔡南马”和“一代宗师”的中国教育家马君武博士,李四光、陈望道、李达、陈寅恪、梁漱溟等一大批名家大师曾在这里任教。1952年,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广西大学”校名。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学校占地面积14.267平方千米,校舍总建筑面积200余万平方米,下设26个学院。学校先后获得中国教育部等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36项,获广西壮族自治区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广西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2项,广西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1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获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5项。

卫生健康
截至2022年末,广西壮族自治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4502个,其中医院850个,乡镇卫生院126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1804个,村卫生室18938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22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26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06个。年末全区卫生技术人员41.51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3.86万人,注册护士19.28万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2.70万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34.17万张,其中医院23.70万张,乡镇卫生院8.26万张。
广西壮族自治区主要三级甲等医院 |
医院名称 | 类型 | 地址 | 参考资料 |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综合医院 | 广西南宁市双拥路6号 | |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肿瘤医院 | 广西南宁市河堤路71号 | |
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 | 综合医院 | 广西百色市中山二路18号 | |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 综合医院 | 广西南宁市桃源路6号 | |
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 | 综合医院 | 南宁市江南区淡村路13号 | |
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 | 综合医院 | 玉林市教育中路495号 | |
柳州市人民医院 | 综合医院 | 柳州市城中区文昌路8号 | |
柳州市中医医院 | 中医医院 | 柳州市三中路66号 | |
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 综合医院 | 南宁市七星路89号 | |
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 综合医院 | 广西钦州市钦南区明阳街8号 | |
统计时间:2023年10月16日 |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双拥路6号,创建于1934年,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中国—东盟医院合作联盟主席单位、中国—东盟医学人才培养合作单位。医院有国家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1个,国家级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1个,国家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卫健委委省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广西临床医学研究中心9个,广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先后获广西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广西科技进步奖、广西自然科学奖共计27项,其中特别贡献奖2项。

媒体
截至2021年10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共有新闻网站40家,有广西新闻网、南宁新闻网等。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共有广播电视台91座。有线广播电视用户848.93万户,数字电视用户848.93万户;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8.80%;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45%;共有档案馆165个,已开放各类档案42.48万卷。
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新闻网站 |
单位名称 | 公众账号 | 应用程序 |
官方微博 | 官方微信 |
广西新闻网 | 广西新闻网 | 广西新闻网 | 壮观 |
北部湾在线 | 北部湾在线 | 北部湾在线新媒体 | / |
广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 广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 / | / |
南宁新闻网 | 南宁新闻网 | 南宁新闻网 | / |
桂林生活网 | / | 桂林生活网 | / |
贵港新闻网 | / | / | / |
贺州新闻网 | 贺州新闻网 | 贺州城事 | / |
崇左新闻网 | / | / | / |
梧州零距离网站 | 梧州零距离 | 梧州零距高 | / |
北海新闻网 | 北海新闻网 | 北海日报北海晚报 | / |
玉林新闻网 | / | / | 掌中玉林 |
玉林广播电视网 | / | / | / |
百色新闻网 | / | / | / |
福州传媒网 | / | / | / |
参考资料: |
统计时间:2023年10月16日 |
广西日报是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机关报。1949年12月3日创刊,2009年12月成立广西日报传媒集团,同时保留广西日报社。截至2022年底,集团有5报2刊4网站5客户端以及系列微博微信公众号、其他第三方平台媒体号和智慧云屏等新媒体传播平台。集团设有39个部、处、室,14个驻地记者站,2个二层机构,1个印刷厂,6个国际传播联络站和系列子公司。
科技
截至2022年末,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年安排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4565项,资助经费6.37亿元。其中,重点研发计划经费1.53亿元,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经费1.55亿元,科技基地和人才专项经费2.69亿元,自然科学基金0.60亿元。取得省部级以上登记科技成果6715项,其中,应用技术成果6218项,软科学研究成果7项,基础理论成果490项。全年全区三种专利获授权44689件,比上年下降4.5%,其中发明专利5471件,比上年增长19.6%。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13899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808.85亿元,比上年下降63.1%。
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共有产品检测实验室(指全区获得省级实验室资质认定的检验检测实验室)1587个,国家级检测中心10个,自治区级检测中心40个。现有产品质量、体系认证机构19个,累计完成产品认证企业个数2164个。共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86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291.63万台(件)。累计制、修订地方标准数2687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93个。自治区主席质量奖累计获奖单位23个。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末,广西壮族自治区共有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116个,文化馆125个,博物馆155个,国有艺术表演团体78个;各类博物馆共举办陈列展览数量513个,接待观众人数近1500万人次,举办社会教育活动2736场。
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文化事业单位 |
类别 | 场馆名称 | 参考资料 |
国家一级公共博物馆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广西民族博物馆、桂林博物馆 | |
国家一级公共图书馆 |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图书馆、南宁市图书馆、南宁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柳州市图书馆、北海市图书馆、贵港市图书馆、玉林市图书馆、北流市图书馆、来宾市兴宾区图书馆 | |
国家一级公共文化馆 | 南宁市群众艺术馆、隆安县文化馆、马山县文化馆、柳州市群众艺术馆、柳城县文化馆、鹿寨县文化馆、融水苗族自治县文化馆、三江侗族自治县文化馆等 | |
统计时间:2023年10月16日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以下简称“广西博物馆”)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青秀区民族大道34号,成立于1934年,是中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博物馆馆舍建筑面积约4.2万平方米,展览面积约10000平方米,馆内有“广西古代文明陈列”“烽火南疆——广西近现代革命史陈列”等基本陈列,还有“合浦启航——广西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釉彩斑斓——馆藏瓷器陈列”与“匠心器韵——馆藏工艺珍品陈列”等专题展览。截至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拥有藏品近10万件(套),其中一级文物148件(套)、二级文物1974件(套),三级文物3865件(套)。

体育
截至2022年末,广西壮族自治区有体育场地19.6880万个,体育场地面积12003.6134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38平方米。其中田径场地4862个,场地面积2595.9517万平方米;游泳场地1454个,场地面积169.0969万平方米;足球场地4413个,场地面积1164.4807万平方米;篮球场地84377个,场地面积5097.2757万平方米;排球场地9975个,场地面积281.9884万平方米乒乓球场地51248个,场地面积222.7165万平方米;羽毛球场地11473个,场地面积211.5549万平方米;冰雪运动场地7个,场地面积15.98万平方米;全民健身路径21454个,健身房1641个;健身步道2182个,长度6298.757米。全年运动员在世界三大赛中获金银铜牌17枚,其中金牌12枚,银牌1枚,铜牌4枚。
2023年10月12日,2023年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在广西北海正式开幕。2023年世巡赛·环广西包含男子世巡赛、女子世巡赛两项赛事,其中男子赛于10月12日—17日在广西北海、钦州、南宁、柳州、桂林5个城市举行,共设6个赛段,包括平路绕圈赛段、平路赛段、丘陵绕圈赛段、终点爬坡赛段及2个丘陵赛段,路线总长度为958.8千米。女子赛于10月17日在桂林举行。本次赛事共有18支车队参赛,其中14支为世巡赛级别车队。
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免费开放公共体育场馆名单 |
市州 | 场馆名称 | 类型 |
南宁市 | 广西体育场游泳馆 | 游泳(跳水)馆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馆 | 体育馆 |
南宁市 | 南宁市体育场 | 体育场 |
南宁市 | 南宁市手球馆 | 体育场 |
柳州市 | 柳城县体育馆 | 体育馆 |
柳州市 | 鹿寨县全民健身中心 | 体育场 |
百色市 | 百色市体育中心训练馆 | 全民健身中心 |
百色市 | 百色市体育中心体育馆 | 体育馆 |
百色市 | 百色市体育中心游泳馆 | 游泳(跳水)馆 |
崇左市 | 崇左市体育中心游泳馆 | 游泳(跳水)馆 |
崇左市 | 崇左市体育中心体育馆 | 体育馆 |
崇左市 | 崇左市体育场 | 体育场 |
参考资料: 统计时间:2023年10月16日 |
|
广西体育中心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总建筑面积达50.8万平方米,是集体育比赛、文艺演出、集会展览、健康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标志性建筑综合体。广西体育中心包括体育场、体育馆、游泳跳水馆以及现代化的网球中心。体育场拥有6万个座位,体育馆拥有10000个座位,游泳跳水馆和网球中心分别设有3000个座位。网球馆位于主体育场的东面,总建筑面积10305.平方米;游泳馆位于体育中心用地东南角,总建筑面积约30692平方米。

社会保障
截至2022年末,广西壮族自治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3339.4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86.75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201.86万人,减少47.42万人。其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730.39万人,增加15.6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471.47万人,减少63.03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509.43万人,增加34.39万人。年末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7.28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601.08万人,增加49.77万人,其中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31.85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508.31万人,减少15.18万人;年末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4965.42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33.93万人。共有35.52万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38.37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5.78万人享受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医疗救助资助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99.93万人,比上年减少73.10万人;共有提供住宿的养老服务机构12695个,床位26.12万张,收养4.74万人;为儿童提供救助收养服务的机构48个,床位0.37万张,收养0.16万人。
人居环境
截至2022年末,全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98.2%,地级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7.1%;全年近岸海域海水水质总体为优,优良水质(一、二类)面积比例平均为94.5%,三类水质面积比例为1.9%,四类水质面积比例为2.5%,劣四类水质面积比例为1.1%;监测的14个设区市空气质量全部达标。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26.2微克/立方米。城市区域昼间声环境质量较好的市占64.3%,一般的占35.7%;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能力633.98万立方米/日,污水处理率98.66%。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建成区绿地率35.6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83平方米。
交通
综述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中心位置,是中国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不仅沿海,而且沿江、沿边,又面向东盟十国市场,是中国唯一与东盟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区,也是中国进入东盟最便捷的通道。“十四五”时期,广西壮族自治区通过全域交通网互联互通和加快出省出边通道建设,把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成为中国西南地区和东盟国家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支点。加快建设南宁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和区域性国际航空枢纽中心,将南宁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邮政快递枢纽,全面提升南宁作为重要门户枢纽城市的综合运输服务能力。

截至2022年末,广西壮族自治区公路总里程17.24万千米,铁路营业总里程5337千米;全年货物运输总量21.33亿吨;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5.68亿吨;全年旅客运输总量2.16亿人次。
公路
截至2021年末,广西壮族自治区公路里程为16.06万千米,高速等级公路里程0.73万千米;一级等级公路里程0.19万千米;二级等级公路里程1.56万千米;等外公路公路里程0.73万千米。截至2022年末,公路客运量14479万人次;公路旅客周转量131.82亿人千米;公路货运量163219万吨;公路货物周转量1885.63亿吨千米。其中建成的贵港至合浦、河池至百色、桂林至三江(桂黔界)高速公路,贵港航运枢纽二线船闸工程等重点项目,为北部湾经济区、珠江—西江经济带、左右江革命老区、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等重大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主要公路干线 |
类型 | 公路名称 | 参考资料 |
高速公路 | 呼和浩特一北海G59、包头—茂名G65、银川一百色G69、泉州一南宁G72、兰州一海口G75、厦门一成都G76、汕头一昆明G78、广州一昆明G80、深圳一岑溪G2518等 | |
国道 | 国道209线、国道357线、国道322线、国道324线、国道355线等 | |
省道 | 梧州至钦州S17、富川—钟山S13、资源—全州S10、东兴—凭祥S66、平乐—昭平S15等 | |
统计时间:2023年10月9日 |
铁路
广西壮族自治区形成以南宁市为中心的“米”字形干线铁路网,同时形成以桂林为中心,到南宁、贵阳、广州、长沙等城市的3小时“高铁交通圈”,和到昆明、南昌、武汉、重庆等城市的5小时“高铁交通圈”,以及到成都、郑州、北京、杭州、上海、西安等城市的7至10小时“高铁交通圈”。其中南宁市境内普通铁路线5条,分别为湘桂铁路、南昆铁路、南防铁路、黎钦铁路和黎湛铁路;高速铁路线4条,分别为柳南客专、邕北线、南广线、南昆客专。动车通达中国3个直辖市、15个省会城市及区内11个地级市。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铁路营业总里程5337千米,铁路客运量5974万人次;铁路旅客周转量245.16亿人千米;铁路货运量9805万吨;铁路货物周转量741.45亿吨千米。截至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有火车站9个,有桂林站、桂林北站、桂林西站、永福南站等;南宁市有6个,有南宁站、南宁东站、南宁西站等。
南宁东站于2012年7月25日开工建设,2014年12月竣工,总工期为29个月,2014年12月26日正式开通。位于青秀区凤岭北路北侧,长虹路66号,隶属南宁铁路局南宁车站管辖,总建筑面积26.7万平方米,其中站房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候车大厅面积达5.8万平方米。南宁东站是柳南客专线、南广铁路与邕北线、湘桂线交汇点,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最重要的铁路客运枢纽与规模最大铁路客运站。南宁东车站总规模为到发线22条(不含正线)、站台12座,其中柳南车场设到发线10条、站台5座;南广车场设到发线8条、站台4座;南钦车场设到发线4条、站台3座。

航空
截至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有8个民用机场,分别是南宁吴圩国际机场、桂林两江国际机场、北海福成机场、柳州白莲机场、梧州西江机场、百色巴马机场、玉林福绵机场、河池金城江机场,到2025年前广西壮族自治区将新建20个通用机场,有南宁武鸣通用机场、河池巴马通用机场、柳州融安通用机场等。截至2023年上半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机场旅客吞吐量累计完成1079.8万人次;货邮吞吐量累计完成9.71万吨。
南宁吴圩国际机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西南31千米的吴圩镇,机场占地 2.5973平方千米。1958年由南宁机场迁建,1962年11月投入使用,军民合用,2008年完成飞行区扩建工程,为4E级机场,机场定位由原来的干线机场上升为“面向东盟的国际门户枢纽机场”。南宁机场还是多条中国航路及多条国际航线的重要备降场,可减载起降如客机空中客车A380,全载起降空中客车A340、A330、波音747、777等大型飞机。2022年南宁吴圩国际机场共有52家航空公司参与运营航线195条,通航城市达121个。同时,引进南航、深航、川航、春秋航、天货航、圆通航、龙浩航、中州航等航空公司新驻场飞机近10架,驻场运力单日最高超50架。2022年,南宁吴圩国际机场保障航班起降6.6万架次;旅客吞吐量666万人次,中国机场排第27位。

航运
截至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有通航河流53条,主要包括西江航运干线、黔江、柳江、红水河、右江、左江等高等级航道,内河通航里程5873千米,有正常运行船闸34座,在建2座。广西壮族自治区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先后开通运营重庆、四川等17条铁海联运班列路线,开通内外贸集装箱航线达75条,与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港口实现通航。广西壮族自治区主要的港口有防城港、钦州港和北海港等。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年水运客运量201万人次,水运旅客周转量0.81亿人千米;水运货运量40307万吨;水运货物周转量2545.88亿吨千米;拥有生产性泊位283个,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泊位103个,10万吨级以上28个,20万吨级以上6个。
北部湾港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北部湾,是中国沿海主要港口之一,由防城港、钦州港和北海港三个部分组成。北部湾港北靠渝、云、贵,东邻粤、琼、港、澳,西接越南,南濒海南岛,是中国内陆腹地进入中南半岛东盟国家最便捷的出海门户。北部湾港先后开通日本、缅甸、越南、泰国等多条RCEP直航航线,其中,至东盟国家和香港航线分别达到36条和9条,实现东盟主要港口全覆盖。2022年,北部湾港货物吞吐量完成3.7亿吨,同比增长3.7%,高于中国沿海港口平均1.5%的水平,位列中国港口第10位。其中,集装箱完成702万标箱,位列中国港口第9位,增速连续5年位居排名前10的中国沿海主要港口第1位,也成为中国11个国际枢纽海港中唯一保持两位数增长的港口。

公共交通
截至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共汽电车运营线路总长度为36351千米,公共汽电车客运量76692万人次;公共汽电车运营数14322辆;出租汽车20665辆;轨道交通运营里程128千米,轨道交通配属车辆数为876辆;轨道交通客运量28876万人次。广西壮族自治区内开通轨道交通的城市为南宁市,已开通的轨道交通1、2、3、4、5号线,其中南宁轨道交通1号线是连接南宁东西方向的骨干线,全线采用地下线方式敷设,线路长约32.1千米,设车站25座,总投资约198.9亿元。线路途经大学路、衡阳西路、朝阳路、民族大道、高坡岭路等道路,连接西乡塘客运站、火车站、朝阳广场、民族广场、金湖广场、东盟商务区、埌东客运站等大型客流集散点。作为南宁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中的骨干线路,1号线覆盖南宁中心城区东西方向的主要客流,连接主要客流集散点和对外交通枢纽。
人文
综述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文化是由世居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海洋文化不断融合而成。几乎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节日,如壮族的“三月三”、侗族的“花炮节”、苗族的“芦笙会”,佬族的“坡节”等。各族人民擅长织染、刺绣、编织、雕刻。如壮锦、侗锦以及苗族的刺绣、瑶族的挑绣、毛南族的编织和雕刻等。
饮食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日常饮食主要以清淡为主,但境内南北亦有些许变化,在桂东南的玉林、梧州、贺州、南宁、北海、钦州等主要以清淡,在北部的柳州、桂林等部分地区有吃辣习惯,由于地理环境的关系,其早期的饮食已有种食稻谷和蔬菜、腌菜、饮茶、行酒礼等习惯。广西壮族自治区特色美食有螺蛳粉、浦北烘饼籺、五色糯米饭、桂林米粉等。其中侗、毛南人几乎无味不用酸,如侗家酸鱼、酸鸭,毛南三酸罗番等;壮族喜糯食,如五色饭、磁把、沙糕;苗、侗、壮、瑶人喜爱打油茶。
螺蛳粉是柳州各民族饮食文化交融互鉴的产物,它有侗族、苗族的“酸食文化”,壮族的“稻作文化”,以及“柳江人”柳州先民的“食螺文化”。 螺蛳粉以软滑爽口的干圆米粉(又名干切粉)为原料,加上酸笋、木耳、花生、油炸腐竹、青菜和辣椒油(汤)等配料及浓郁适度的酸辣味和久炖的螺蛳汤水调和而成。
农历三月初三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各族群众的传统节日,民间有蒸五色糯米饭的习俗,以此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祝福。五色糯米饭,俗称五色饭,因糯米饭呈黑、红、黄、紫、白五种颜色而得名。制作五色糯米饭比较讲究技巧,需采来枫叶、红蓝草、黄饭花、紫蕃藤,浸泡出液,分别拌着优质糯米,然后合而蒸之。
南宁传统风味食品,始创于民间厨师,已有70余年的历史。传统的制作方法是先以精面粉加入鸡蛋和面,反复搓揉,待起面筋后,用竹杠反复压打,擀成薄片切成细面条,再用热锅炒香的蒜茸、豆豉、酸笋、酸辣椒、碎牛肉、醋、骨头汤等配料与面条烹煮,用切粉加入上述配料煮成的称老友粉。
在桂林,米粉既是早餐,又是小吃,也可作主食。传说秦始皇为统一岭南,下令开挖灵渠,劳役者多为北方人,为保持劳动效率,厨师将南方的米食改制成面条状,桂林米粉由此而来。桂林米粉配菜是将卤好的猪肉、牛肉、马肉等过油稍炸,使其甘香韧脆;调料则是肉类卤后的汤加上多种中药、香料熬制所得的卤水。桂林米粉因其调料、配菜等的不同而名称各异,有汤粉、卤菜粉、牛腩粉、酸辣粉、马肉粉等。



习俗
特色节庆
农历三月三又称"三月三歌节"或"三月歌圩",是壮族的传统歌节。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为最隆重。三月三源于中国古代的“上巳节(古时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又称‘修锲节’)”,是周代华夏族民间一祓祸祈福的节日,上巳节原初的意义就是以巫术信仰为依托举行的乞婚配、求生育习俗活动,后演变成为中国古老的男女相恋的歌节。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月三”不仅是歌节,也是壮族祭祖扫墓节,当天,桂西崇左、百色等市县的壮族同胞各家各户都举行一年一度祭祖扫墓,所谓扫墓,就是各家、各家族聚集到墓地祭祀祖宗的坟墓。

花炮节又称“花炮会”,为侗族和部分壮、汉、瑶、苗、仫佬等民族的传统节日,每年或三年举行一次,具体日期因地而异,但以春季为最多,花炮节具有浓厚的宗教娱神色彩,邕宁等县花炮节是为庆贺“玄帝涎”,三江等县是庆贺“侯王、白帝圣诞”。花炮节的主要活动是抢花炮,“花炮”有两种,一种以彩线缠绕铁环、藤环、木环而成,形似手镯,分大、中、小三种,直径10至15厘米不等,靠土铁炮冲力射向高空,落地时供人们抢夺,称抢炮环。另一种是特制的鞭炮,依其大小分母炮和子炮两种。母炮大如水桶,表面糊上五颜六色的彩纸。燃放后,人们便抢夺散落的纸花、纸带,称抢炮花。

跳坡节,苗语称“欧陶”(跳坡),汉语又译为“坡会”,因节会在坡场举行而得名。跳坡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德峨、克长、长发、猪场等地苗族人民传统的娱乐盛会,在农历正月初至月中择吉日举行,节期一般为三天,也有长达十天八天的。其中,爬坡竿是跳坡节的主要活动之一,坡竿用南竹或杉木做成,高三至五丈。有的还涂上桐油或鸡油,更为光滑。坡竿竖立于坡场中央,顶端挂一面旗子和若干条彩色绸带、一壶酒、一挂腊肉、一束带叶的杉树枝,其中那一壶酒和一挂腊肉是吉祥物,谁能爬上竿顶,喝上一口酒,取下一块肉,谁就是苗家的好汉,并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顺遂平安。

盘王节,又叫“做盘王”‘‘跳盘王”“游盘王”,是瑶族人民纪念祖先的传统节日。瑶族崇奉“盘王”或“盘古王”为本民族的开山始祖。盘王节起源于对始祖的祭祀,经过长期的发展变化,盘王节演变成娱祖、娱神、娱人兼有的民间节日。盘王节的歌唱舞蹈活动,以唱盘王歌和跳长鼓舞为主。《盘王歌》是一部脍炙人口的瑶族诗歌总集,有三十四路、三十二段和三十六段三种,共达万行之数,内容涉及创世、迁徙、耕山、狩猎、爱情、婚姻等方面。盘王节间,瑶族人民盛装打扮,访亲探友,互致祝贺。除唱《盘王歌》外,青年男女还在村里村外摆“歌堂”,对唱答歌。

生产习俗
尝新节又称“吃新节”“新谷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各族农家的农事祭祀节日。无固定日期,一般在夏秋两季新禾将熟未熟之际或完全成熟时举行。壮族称是节为“[囗巾]糇慕”(吃新米)。东兰等地,每年在正式开镰割稻之前择日吃新,各家用新米、新豆、新芋头、芝麻粉等煮杂烩饭品尝,意在庆祝当年各种农作物均有好收成。田林等地吃新时,各家做糍粑互相赠送品尝,共贺收获之喜。瑶族过尝新节的日期依各地季节早晚而定,最早在农历五月,最晚至十月。节日当天各家摘新谷约半斤,捣成米和旧米同煮尝新。六巷一带,九月尝新,以新、旧米合煮供家人共尝。饭前先喂狗、猪,意在让狗、猪把人们的疾病带走。苗族尝新,多在六七月间。融水等地,节日那天,各家到田间摘取若干已灌浆的稻穗,与旧米合蒸。熟后,家人共尝新禾。

插秧节亦称“开耙节”“拜秧节”“播种节”,为壮、瑶、侗民族的农事生产节日,具体过节日期依各地插秧季节而定。大新等地壮族在农历四月初一至初八间过插秧节。插秧前,农家择吉日,举行开插仪式。节日凌晨,村老或家长在靠田埂的地方插上几蔸田边秧,天亮后,全村或家人才开始进田插秧。当今插秧节,农家杀鸡鸭、做糍粑、蒸糯饭聚餐,略表过节之意。
牛节亦称“天牛节”“敬牛节”,牛节的日期大致统一,桂西、桂东、桂北定在农历四月初八,桂西南定在六月初六,个别地区则于插完秧后的耕闲期中择日举行。牛节这一天,农家修整牛舍,清栏垫草,洗刷牛身,梳篦牛虱,给牛喂五色糯饭或鸡蛋、黄豆粥、甜酒和其它精料精草。是日,农家对牛比较爱护,一律停用牛力一天,不能对牛高声吆喝,更不许对牛施以鞭棍。

农历四月初八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隆安县壮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传统农具节,因节日地点在该县的那桐镇举行,故称之为“那桐农具节”。据记载,那桐农具节形成于明代,至今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农具节是由庙会变化发展形成的,早先,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是那桐地区壮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浴佛节庙会,赶庙会的人来自平峒、山区、丘陵各个不同的村寨。人们习惯在赶庙会时顺手带上本地使用的几件农用工具,在庙会上进行交换或买卖,以达到互相拾遗补缺的目的。后来交换、买卖的品种和数量一年比一年多,年复一年,相沿成俗,逐渐发展成为规模盛大的农具节并流传至今。
民族婚俗
广西壮族自治区各民族成婚礼仪不尽相同,龙胜三门乡壮族婚礼要闯“十门”。巴马、东兰、马山、上林等地壮族有“山歌接亲”习俗。靖西一带壮族有“半夜接亲”的习俗,婚日当天半夜,男家派一批青年男子,高举火把,一路唱歌到女家,女家村上亦有一群女歌手出来对歌。阳朔、荔浦壮族有“半夜嫁男”之俗。男人出嫁不在白天,而要在下半夜出门,故当地有“白天嫁女,半夜嫁男”之说。平果乐尧山区的壮族,婚日当天新娘步行到夫家,在夫家用过饭,又与送嫁人一道返娘家。一个月以后,新娘农忙才回夫家帮工,待生育后才落夫家。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环江驯乐长北村苗族,恋爱是在芦笙舞会和赶圩时谈的。如果双方同意,新郎可以直接把新娘带回家去,不用问媒不举行婚礼,不办酒席。融水杆洞苗族婚礼前一天晚上,新郎和伙伴三人前往新娘家接亲。待到夜半时分,吃过女方家的酒席,即抄小路把新娘接回家。龙胜苗族举行婚礼,以唱“酒歌”(亦称“大歌”)贺婚。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瑶族婚礼有“锤亲”之俗。出门这天,男方派本“破补”成员三五人到女家接亲,接亲队伍在女家受到设宴盛情款待,席间双方互相盘歌和唱送别歌。金秀有的瑶族(茶山瑶)嫁女时,由介绍人半夜点上火把,悄悄把新娘带到男家。巴马瑶族婚礼有“打亲”之俗。当婚日男方来接亲时,新娘的伴娘们则用拳头围打前来接亲的男子。接亲者抱(抢)起新娘,跑出门外一百米地方放下,就算接亲成功。
民族服饰
壮族的服装,大部分和汉族相同,但在桂西,尤其是中老年妇女,还保存着自己民族服装的特点。如广西西北部,中老年壮族妇女多穿无领、左衽、绣花滚边的衣服和滚边、宽脚的裤子,腰间束绣花围腰,下身穿褶裙和绣花鞋,喜戴银首饰;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龙州、凭祥一带的壮族妇女,至今仍穿着无领、左衽的黑色上衣,头上包成方块形状的黑帕,下身穿黑色宽脚裤子。

苗族服饰在各地各有其特点,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苗族妇女服装的基本款式为大领对襟或大领左、右衽短衣,部分衣外有附属饰件,部分着外披,大多着百褶多截中长裙,前系裙围,后垂飘带;多数地区为盘发或挽髻后,外包头巾,个别地区大量掺假发或麻后挽成大盘,不缠头巾。

瑶族服装款式多样。男子上衣有对襟及左大襟两种,一般均束腰带,裤子长短不一,有的长及脚面,有的短至膝盖,大都以蓝、黑色为主。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大瑶寨男子却穿裤脚及膝的白色灯笼裤,故被称为“白裤瑶”。这种白色灯笼裤侧面有五公分宽的红边,上绣四条交叉的黑白线,构成六条花纹,再在花纹上绣五条红色直线。广西壮族自治区田林县木柄瑶男子左衽短衣,白布带束腰,下穿长裤,裤角镶白边,外围百褶裙,小腿扎绑带。盘瑶各支系妇女上衣为对开襟,有长有短,以带系腰。布努瑶妇女基本形式上是上衣下裙,但因与汉、壮族杂居,有的地方已改穿长裤,个别地方仍穿长衫。南丹白裤瑶妇女有夏装与冬装,冬衣为右衽短衣,夏衣别致独特,胸前为一块黑白土布,背后是一块白底蜡染布,上绣回形纹、正字纹、卐字纹等几何纹饰的方形图案,胸前背后两块布不缝合,只用布带系紧。

艺术
曲艺
侗族大歌主要流传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县梅林、富禄、洋溪乡沿溶江河一带的侗寨和罗城的侗族村寨。三江大歌通常在节日里由男女歌队坐在鼓楼或围在火塘边进行对唱。按音色,三江侗族大歌可分为男声大歌、女声大歌、童声大歌和男女混声大歌几种。按体裁,则可分为鼓楼大歌(“嘎得楼”)、声音大歌(“嘎所”)等7种,主要歌腔有几百种,代表作品有《嘎高胜》《能闷高京》等。大歌曲式结构独特,每首歌均由“歌头”“歌身”和“歌尾”三部分组成,大歌的声部通常为二声部,在民间有“雄音”(高声部)、“雌音”(低声部)之称。
邕剧是广西四大地方剧种之一,发源于湖南,属皮簧声腔系统,因活动中心在古邕州一带,且用邕州(南宁的古称)官话演唱,新中国成立后将之定名为“邕剧”。邕剧在历代艺人的精心打造下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带有浓郁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的音乐唱腔及表演程式,深为南宁及周边地区各族人民所喜爱。比较优秀的剧目有《龙象塔奇缘》《拦马过关》《泗水关》《五台会兄》等。

工艺
壮族编织的“壮锦”(亦称“土锦”)以图案别致、质牢耐用而出名,明清时期,壮锦生产遍及整个壮族地区,还被列为朝廷贡品。近、现代,东兰、凤山、德保、忻城、靖西、环江、宾阳等许多地方,编织的壮锦较有名,其中又以忻城产量最多,品质最佳。其编织方法:以细棉纱为经线,彩色丝绒为纬线,反复加工而成。传统图案有花、草、果、虫、鸟、兽、水、云、回字、蛎字、双喜、星、月、丹凤朝阳、孔雀闹梅、蝴蝶花篮、双龙戏珠、青绿云雁、双狮滚球、凤穿牡丹等二十多种,而以凤凰图案最为普遍,故俗有“十件壮锦九件凤”之说。壮锦多用作被面、背带和襁褓。桂西一带壮族送嫁妆、看小孩,甚至情人交换信物,都把它当作必备的、象征美好祝愿的至礼。

广西壮族自治区藤编历史悠久。都安、东兰、防城、三江等地也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藤器产地。这些地方的壮、汉、瑶、苗、侗等族群众常常利用工余时间,到山里采集大黄藤、牛皮藤、小圆藤、芒藤等野生藤类,编织藤器出售,许多地方都办起了藤编厂,聘请民间藤编艺匠进行成批生产。他们将藤采割回来后,经过剪除杂枝、刮去表皮和水洗漂白等工序即得到优质的藤编原料,编织品有藤篮、藤箱、各种藤椅、藤茶几、藤书架、藤童车、藤凳、藤碟子、藤帽子、藤香水架、藤盘、藤钵、藤碗、藤桌、藤坐垫、藤茶托、藤凉席等几十个品种。

舞蹈
广西壮族自治区苗族的习俗舞蹈主要是芦笙舞,每年正月初六的“坡会”和秋收之后的喜庆习俗活动都跳芦笙舞。芦笙舞是一种集体舞,十几个几十个芦笙手围成圆圈而跳,称为“堂”,故芦笙舞又称踩堂舞。融水苗族的芦笙舞有“嘎任舞”“嘎坐舞”“嘎里舞”“嘎芦舞”四种。嘎任舞就是互邀时跳的,三人一横排,四人一直排,吹着芦笙左右换脚往前跳跃,顺圈成圆。嘎坐舞”是男女青年于节日时欢跳,以大芦笙群为轴心,男一圈,女一圈。轴心内有大芦笙和单音筒管芦笙合奏,男圈舞者吹奏中、小芦笙,女圈舞者手持彩巾随身摆动。“嘎里舞”是舞者围着挂有水牛角形十字叉的七米高的矗立围杆起舞。“嘎芦舞”为双人舞,一人吹笙在前,一人持棍在后,相互配合,时高时低,对着四方起舞。

壮族地区普遍流行师公舞,邕宁、象州、来宾、武鸣、河池等地更盛。各地师公舞表演形式不同,但一般为肩摆动、手绕摆翻托、膝屈伸颤动,腿有顿点步、吸踹步、朝阳步等。河池师公舞很多片断演化为独立的莫一舞、三界舞、抗旱舞、丰收舞、蜂鼓舞、朝阳舞等;武鸣师公舞有棍舞、绸舞、祭祀舞、法器舞、筛米舞、踩罡舞等一套程式。

竞技
抛绣球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左右江流域的壮族传统文体活动,又名“丢包”。每年春节或歌节,男女青年到旷野对歌之后举行抛绣球活动。球由女子备办,稍大于拳,呈扁圆形,内充满棉子或豆粟,球面用棉布做成,下绣花朵。四旁密缀五彩小带,上系棉绳,长约二尺,以作抛球之用。抛球时,男女双方对向,由男女两队各出一人对抛,其余退到外围观看或唱歌。先由女子手执球绳旋球多圈后抛出,由男方接球,接到为胜,输球的男子抛球还给女子时,将礼品系在球上以答谢女意。女子若钟情于该男子,把自己礼品随绣球抛还,男方会意,即默认“同年”,退出球场,让另一对进场,男子则找熟识者介绍与那女子相互认识。此后中秋年节.男子以绸巾糖饼送给女方,女以鞋子衣服送给男方,“同年”之事告成,后来抛绣球演变成为一项体育活动。人们常在草坪上竖立约五丈的高杆,杆上有一直立圆圈,男女对抛的绣球以能穿过圆圈为胜,获得奖品。

广西壮族自治区各地龙舟赛俗历史悠久,桂林龙船竞赛过去每逢戊年举行,即十年一次大赛,五年一次小赛或中赛。凡大赛之年各街、村先召开耆老会议,决定后举行“开鼓”,鸣炮后打划船鼓,敲划船锣,唱划船歌,把大划龙船的信息传送到城区和郊区各划龙船的街、村,各街、村派人前来进香、供神、祝贺。农历二月二,挑选四个未订婚的十四五岁少年,用柚树叶熬水沐浴之后,抬龙王爷下殿,为来日出游作准备。接着推举龙船“首事”,即龙船的总指挥,俗称“出山龙老翁”。凡龙船大事皆由他主持,如龙船首次出游,“首事”即站在船头执手旗指挥,游三转后再由耍头旗的青年接手。龙船下水时,敲锣鼓、鸣鞭炮以壮其行,参赛者穿一色衣服,或红、或白、或黑、或蓝,获1、2等奖者得全猪1头、锦旗1面、酒若干。

文物古迹
截至2022年4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共有不可移动文物10599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141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1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465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595处,世界文化遗产1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3项,国有可移动文物961951件(327687件套)。
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名 称 | 市州 | 类 别 | 时代 | 批次 |
金田起义地址 | 贵港市桂平市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 1851年 | 第一批 |
经略台真武阁 | 玉林市容县 | 古建筑 | 明 | 第二批 |
程阳永济桥 | 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 | 古建筑 | 民国 | 第二批 |
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八军军部旧址 | 百色市、崇左市龙州县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 1929-1930年 | 第三批 |
灵渠 | 桂林市兴安县 | 古建筑 | 秦 | 第三批 |
大士阁 | 北海市合浦县 | 古建筑 | 明 | 第三批 |
花山岩画 | 崇左市宁明县 | 其他 | 战国至东汉 | 第三批 |
合浦汉墓群 | 北海市合浦县 | 古墓葬 | 汉 | 第四批 |
莫土司衙署 | 来宾市忻城县 | 古建筑 | 明、清 | 第四批 |
靖江王府及王陵 | 桂林市 | 古建筑 | 明 | 第四批 |
李宗仁故居及官邸 | 桂林市临桂区、桂林市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 1921年、1948年 | 第四批 |
李济深故居 | 梧州市苍梧县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 民国 | 第四批 |
右江工农民主政府旧址 | 百色市田东县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 1929年 | 第四批 |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含莫路村转运站) | 桂林市、桂林市灵川县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 1938年 | 第四批 |
百谷和高岭坡遗址 | 百色市、百色市田东县 | 古遗址 | 旧石器时代 | 第五批 |
参考资料: 统计时间:2023年10月16日 |
|
右江工农民主政府旧址(右江革命纪念馆),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田东县(原恩隆县)平马镇南华路1号,旧址属于近现代重要史迹。旧址经正书院,与文庙同属一个整体,原是文庙明伦堂旧址兴建的经正书院,是当时浙江籍陈如金到恩隆县任知事期间,发动平马各界人士捐资兴办的一所书院,建于清代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辛亥革命后改为经正学堂。书院整体建筑为砖木结构、青砖小青瓦顶、前中后三座四合院式建筑,占地面积7335.26平方米,建筑面积1790.72平方米,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迄今保存较为完整的古书院。百色起义前夕的1929年,邓小平、张云逸、雷经天等右江地区革命主要领导人曾在此工作、生活。1929年百色起义当天上午,右江工农民主政府在经正书院成立,是当时广西最高红色政权的所在地。1996,右江工农民主政府旧址入选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名单。

程阳永济桥又叫程阳风雨桥、程阳回龙桥,位于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八寨。该桥建于1912年,1924年建成。程阳永济桥横跨林溪河,是典型的侗族建筑,为石墩木结构楼阁式建筑。主要由木料和石料建成,有2台3墩4孔。墩台上建有5座塔式桥亭和19间桥廊,亭廊相连。桥中亭子飞檐高翘;桥的壁柱、瓦檐、雕花刻画。程阳永济桥集廊、亭、塔三者于一身,是侗寨风雨桥的代表作,是迄今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风雨桥。1982年,程阳永济桥入选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济深故居位于梧州市龙圩区大坡镇坡头村,料神自然村,距梧州市区约30千米,距离龙圩区18千米,距离大坡镇7千米。李济深故居建于1925年,整体成庄园形式,砖木结构建筑,坐北朝南,占地34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100平方米。为三进二院结构的院落,有大小厅房53间,还增设有炮楼、瓦面走道和射击孔等防御设施,是一座既具有中国传统艺术又有西洋装饰风格的近代建筑体。1996年,李济深故居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传统村落
截至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批传统村落名录有14个,第二批传统村落名录有218个,第三批传统村落名录有231个,第四批传统村落名录有117个,第五批传统村落名录有119个,第六批传统村落名录有62个。
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传统村(镇)落名单 |
批次 | 村落(镇)名称 | 参考资料 |
第一批 | 桂林市阳朔县兴坪镇、玉林市容县容州镇、江南区江西镇扬美村、兴安县高尚镇江东村、钟山县公安镇高村、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镇秀水村、桂平市蒙圩镇古城屯、宜州区庆远镇思榄屯等 | |
第二批 | 南宁市上林县巷贤镇长联村古民庄、南宁市江南区江西镇安平村那马坡、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安太乡寨怀村新寨屯、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良寨乡大里村国里屯、桂林市临桂区宛田乡宛田村委东宅江村等 | |
第三批 | 南宁市西乡塘区石埠街道老口村那告坡、南宁市宾阳县黎塘镇新圩村委新梁村、柳州市融安县雅瑶乡大琴村坡伟屯、桂林市全州县大西江镇王家村、梧州市长洲区长洲镇泗洲村、钦州市钦北区长滩镇屯巷村等 | |
第四批 | 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党鸠村乌英屯、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镇林略村、桂林市兴安县高尚镇金山村委待漏村、桂林市兴安县溶江镇佑安村委青山湾村、桂林市灌阳县文市镇桂岩村委白竹坪屯等 | |
第五批 | 南宁市上林县巷贤镇长联村古民庄、玉林市福绵区新桥镇大楼村、玉林市容县杨村镇东华村、来宾市象州县罗秀镇军田村、崇左市江州区驮卢镇连塘村花梨屯等 | |
第六批 | 柳州市柳城县古砦仫佬族乡大户村、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老堡乡白文村、桂林市雁山区大埠乡黎家村、桂林市灵川县三街镇三街村、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三门镇大地村、钦州市灵山县檀圩镇东岸村等 | |
统计时间:2023年10月16日 |
荣地村位于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四荣乡的西北部,是一个侗族聚居的自然村落,已有数百年历史,至今还保留着浓郁的侗族人文习俗特色。荣地村有百年吊脚楼群、千年古井、千亩桃园、千亩原始耕作区、万亩杜鹃花坪等自然景观,以及火塘文化、金秋烧鱼文化、民间手工艺、侗族纺纱织布、原始耕作文化等民族历史文化。2012年12月,荣地村倍列入第一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

浩坤屯位于百色市凌云县伶站乡东北部,是一个纯壮族聚居的村寨。从民国时期开始,不断有人搬迁至此,因浩坤湖而得名。浩坤屯具有比较悠久的民族文化历史,壮族文化浓郁,流行的主要民族文化有编箩箱比赛、山歌对唱、独唱庆佳节等。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浩坤屯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通屯道路和内道路全部得到硬化,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新农村。2017年,浩坤屯被命名为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3年10月,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达到1115项,70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中有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名册)》,自治区级非遗项目914个。
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类别 | 名称 | 申报地区/单位 | 批次 | 参考资料 |
民间文学 | 刘三姐歌谣 | 河池市 | 第一批 | |
民间文学 | 布洛陀 | 百色市 | 第一批 | |
传统音乐 | 京族独弦琴艺术 | 防城港市 | 第三批 | |
传统音乐 | 侗族大歌(柳州市) | 柳州市 | 第一批 | |
传统舞蹈 | 瑶族金锣舞 | 百色市 | 第四批 | |
传统舞蹈 | 藤县狮舞 | 梧州市 | 第三批 | |
传统戏剧 | 桂南采茶戏 | 玉林市 | 第一批 | |
传统戏剧 | 邕剧 | 南宁市 | 第二批 | |
传统曲艺 | 广西文场 | 桂林市 | 第二批 | |
传统美术 | 骨角雕(合浦角雕) | 北海市 | 第五批 | |
传统技艺 | 壮族织锦技艺 | 百色市 | 第一批 | |
传统医药 | 壮医药 | 南宁市 | 第三批 | |
民俗 | 三月三 | 南宁市 | 第四批 | |
民俗 | 宾阳炮龙节 | 南宁市 | 第二批 | |
统计时间:2023年10月17日 |
|
刘三姐歌谣流传于宜州市及广西各壮族聚居地区。刘三姐被广西民间视为“歌仙”,明清以来,有关她的传说与歌谣文献记载很多,壮族民间口耳相传的故事与歌谣更为丰富。宜州市是刘三姐歌谣最有代表性的地区,被认同为刘三姐的故乡。刘三姐歌谣大体分为生活歌、生产歌、爱情歌、仪式歌、谜语歌、故事歌及创世古歌七大类,具有以歌代言的诗性特点和鲜明的民族性,传承比较完整,歌谣种类丰富多样,传播广泛。2006年5月20日,刘三姐歌谣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广西文场简称文场,又名“文玩子”“小曲”等,是流行于广西桂北官话地区的汉族清唱艺术,也是广西最有代表性和最具影响的汉族曲艺形式,在桂林、柳州等地最为盛行。广西文场融合了江苏、浙江一带的时调小曲,以桂林方言演唱,具有桂北地方特色。它以唱为主,间有说白。演唱形式为数人坐唱,有生、旦、净、丑等行当之分,根据唱本中的人物来决定演唱人数,每人承担一个角色。每个演唱者还要兼操一件伴奏乐器,主奏乐器为扬琴,另有琵琶、三弦、二胡、笛子、云板、碟子等。也有化妆、穿戏装演唱的,叫“文场挂衣”。2008年6月7日,广西文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宾阳炮龙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独有的一个传统节日,是汉族、壮族文化融合共生的综合性民间节庆,于每年农历正月十一举行。宾阳炮龙节的主要习俗表演活动有游彩架、灯会、舞炮龙等。舞炮龙由总指挥(亦称会首)发号施令,舞龙者均赤膊上阵,头戴如清朝官兵之帽(均为竹编并涂抹黑色)。炮龙以龙珠、龙牌、锣鼓、文武场开路,照明及护龙队首尾随龙而进,炮龙所到之处,各家各户夹道相迎,将事先准备好的鞭炮拿出来燃放,抛向炮龙,有“炮声不停,龙舞不止”之说,故称炮龙。炮龙定于当晚七时在庙宇或社稷之处开光,由会首(或师人)咬破公鸡之冠,以鸡冠之血点亮开光龙眼后,方可万炮齐鸣,龙亦方可腾跃而起。2008年6月7日,宾阳炮龙节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地方特产
截至2022年底,经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核准的广西地理标志达190个(件)。其中,地理标志保护产品93个,地理标志商标97件;用标经营主体740家。
广西壮族自治区主要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
地区 | 产品名称 |
南宁市 | 南宁香蕉、刘圩香芋、那楼淮山、武鸣砂糖桔、横县甜玉米、南宁火龙果 |
柳州市 | 柳城蜜桔、三江稻田鲤鱼、融水田鲤、融水灵芝、大苗山红茶、融水紫黑香糯、大新酸梅、融安金桔、柳州螺蛳、柳江莲藕 |
桂林市 | 灌阳雪梨、荔浦马蹄、资源红提、全州禾花鱼、龙胜翠鸭、龙脊辣椒、东山猪、桂林桂花茶、平乐石崖茶、荔浦芋、龙脊茶等 |
梧州市 | 梧州砂糖桔、藤县江囗荔 |
北海市 | 涠洲黄牛、香山鸡嘴荔枝、合浦文蛤、涠洲岛香蕉、北海沙虫、合浦鹅、北海象鼻螺、公馆猪 |
防城港市 | 东兴红姑娘红薯、上思香糯、防城港泥丁、防城港金鲳鱼 |
钦州市 | 官垌草鱼、钦州石金钱龟、灵山香鸡、钦州海鸭蛋、钦州黄瓜皮、浦北黑猪、钦州鲈鱼、钦州大蚝、钦州青蟹、钦州石斑鱼、钦州辣椒等 |
贵港市 | 金田淮山、桂平西山茶、桂平黄沙鳖、平南墨底鳖、麻垌荔枝、白石山铁皮石斛、平南石硖龙眼、覃塘莲藕、覃塘毛尖茶、平南余甘果、木梓阿婆茶、木格白玉蔗 |
玉林市 | 陆川猪、都峤山铁皮石斛、陆川橘红、北流荔枝、北流百香果、兴业茶 |
百色市 | 隆林山羊、靖西大香糯、百色番茄、隆林黄牛、百色芒果、凌云牛心李、西林水牛、百色红茶、隆林猪、靖西大麻鸭等 |
贺州市 | 通昭平银杉茶、信都红瓜子、富川脐橙、信都三黄鸡、芳林马蹄、贺街淮山、英家大头菜、开山白毛茶、八步三华李、八步南乡鸭 |
河池市 | 天峨大果山楂、龙滩珍珠李、天峨六画山鸡、都安山羊、大化大头鱼、天峨核桃、罗城毛葡萄、东兰墨米、南丹黄牛、南丹黄腊李、环江红心香柚等 |
来宾市 | 象州红米、武宣牛心柿、金秀红茶、武宣胭脂李、象州沙糖桔、来宾甘蔗、古琶茶 |
崇左市 | 凭祥石龟、大新龙眼、大新苦丁茶、大新腊月柑 |
资料来源: 统计时间:2023年10月17日 |
|
百色芒果,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具有核小肉厚、香气浓郁、肉质嫩滑、纤维少、口感清甜爽口等特点。2019年11月15日,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百色芒果外观靓丽、香气浓郁、味道甘甜、品质优良,果实皮色新鲜,着色良好有光泽,外观亮丽,果粉较厚;果肉呈黄至橙黄色,核小肉厚,肉质嫩滑,纤维少,口感清甜爽口。

融水香鸭又称土鸭、香鸭、三防香鸭、糯米香鸭等,是融水苗族自治县人民经过长期自然驯化和人工选择,形成的地方家禽品种,具有体型外貌独特、生产性能突出、品种特性明显、适应性强的特性。融水香鸭肉质含有特有的香鲜味、少有腥膻味、口感特别好等特点。2009年10月15日,融水香鸭被认定为国家级地方家禽品种(国家级禽遗传资源)。2012年2月21日通过注册,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权。

南宁市的香蕉于明代已普遍种植。南宁香蕉果实香甜,口感润滑,富含钾、硒等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品种有大蕉(又名牛角蕉)、西贡蕉、鸡蕉、普通矮把香蕉、大种矮把香蕉、高把香蕉等。20世纪90年代以前,南宁市香蕉以邕宁县那龙乡矮把香蕉为主。那龙香蕉有100多年种植历史,村民房前屋后均有种植香蕉的习惯。之后,南宁市逐步引进种植果实大、外观好、耐贮藏、品质好的威廉斯、巴西蕉、台湾8号、广东1号等国内外优良香蕉品种,并选育出了桂蕉1号、6号,金粉1号等适合当地种植的优新品种。朝着集约化生产、企业化经营的方向发展,面积与产量持续增长,打造出“绿水江”“金纳纳”“洛洛香”等系列香蕉产品品牌。

风景名胜
综述
截至2023年10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有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9个,国家AAAA旅游景区310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334个,国家AA级旅游景区10个。2023年上半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累计接待游客4.23亿人次,旅游收入4218.57亿元。
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旅游景区名录 |
市州 |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 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
南宁市 | 南宁青秀山旅游风景区 | 广西龙门水都文化生态旅游景区、南宁昆仑关旅游风景区、广西民族博物馆旅游景区、广西科技馆、广西药用植物园景区等 | 上林农耕文化园景区、南宁市华南城景区、南宁金湖地王云顶观光旅游景区、三甲攀岩小镇、灵阳寺旅游景区等 |
柳州市 | / | 中国三江大侗寨景区、都乐岩风景区、立鱼峰风景区、柳州大龙潭景区、祥荷乡韵景区等 | 广西柳州古砦民俗风情旅游区、柳州花果山生态园景区、柳城县红马山景区、拉沟五家景区等 |
桂林市 | 漓江景区、乐满地度假世界景区、桂林市秀峰区独秀峰王城景区、两江四湖象山景区 | 桂林市兴安县灵渠景区、漓水人家景区、桂林红溪景区、桂林市芦笛景区、南溪山景区等 | 桂林市荔蒲县柘村景区、多耶蛇王李景区、侗情水庄景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龙虎关景区等 |
梧州市 | / | 蒙山县天书侠谷景区、梧州市骑楼城—龙母庙景区、梧州市玫瑰湖公园、白云山景区等 | 蒙山县夏宜醉美瑶乡景区、梧州市珠山景区、梧州市藤县黎寨蝴蝶谷景区、蒙山县西炮台公园景区等 |
北海市 | 鳄鱼山景区 | 北海金海湾红树林生态旅游区、北海海洋之窗景区、北海海底世界景区、北海老城历史文化旅游区等 | 大江埠民俗风情村旅游区、合浦县观音山生态旅游区、北海南珠博物馆景区等 |
崇左市 | 德天跨国瀑布景区 | 白头叶猴生态旅游区、左江斜塔景区、龙州县发现弄岗景区、大新县大阳幽谷景区等 | 狮子头森林公园景区、扶绥县炎鑫景区、大新县小灵珑景区、龙州县业秀园景区等 |
来宾市 | / | 合山国家矿山公园景区、圣堂湖景区、象州县古象旅游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武宣县百崖大峡谷景区 来宾市武宣县东乡红色旅游区等 | 武宣县百崖大峡谷景区、忻城县盘鹤岭森林公园、武宣县桂中第一支部旧址景区等 |
贺州市 | 贺州市昭平县黄姚古镇景区 | 广平桂管理区玉石林景区、钟山县百里水墨画廊景区、贺州姑婆山旅游区、南山茶海景区等 | 故乡茶博园景区、广西贺州紫云仙境景区、石龙乡贤文化旅游景区、富川瑶族自治县罗丰景等 |
玉林市 | / | 容州民国小镇旅游区、玉州区云天文化城景区、容州古城景区、玉林市大容山森林公园景区等 | 容县都峤山森林公园景区、兰花生态园景区、容心谷生态旅游度假区、宴石山风景等 |
百色市 | 百色起义纪念园景区 | 田东县湿地公园景区、百色市右江区大王岭景区、田州古城景区、靖西通灵大峡谷景区等 | 田东县十里莲塘景区、敢壮山布洛陀遗址景区、乐业县红七红八军纪念馆、田东县右江工农民主政府旧址景区等 |
河池市 | / | 会仙山景区、广西凤山国家地质公园、拉浪生态休闲度假区、刘三姐故里景区等 | 里湖白裤瑶生态博物馆景区、广西河池小三峡旅游景区、古龙河漂流景区等 |
钦州市 | / | 钦州市林湖森林公园景区、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浦北县越州天湖景区、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浦北县五皇山景区等 | 钦州龙门群岛海上生态公园景区、钦州湾辣椒槌滨海旅游度假区、钦州市坭兴陶艺术馆等 |
防城港市 | / | 东兴市京岛风景名胜区、东兴市金滩景区、十万大山布透温泉景区等 | 防城港市东兴市陈公馆景区、东兴市意景园水世界旅游景区、百业东兴红木社区旅游购物景区等 |
贵港市 | / | 九凌湖旅游风景区、贵港市荷美覃塘景区、贵港平南雄森动物大世界景区等 | 贵港市桂平市大藤峡景区、贵港市达开湖景区河净片区、贵港市马草江生态公园等 |
参考资料: 统计时间:2023年10月17日 |
|
世界遗产
截至2022年10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漓江和环江木论列入“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名录,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环江木论喀斯特生态旅游景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县川山镇木论社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距县城45千米,保护区总面积108.297平方千米。景区属中亚热带石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森林覆盖率达95.4%,是世界通纬度喀斯特地貌区森林和动植物基因库。木论喀斯特生态旅游区除了能观赏到连片最大的原始喀斯特风光外,还能体验穿越保护区内汉代黔桂古道。2014年6月23日,环江木论喀斯特作为“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期的一部分“申遗”成功,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宁明县、龙州县、江州区及扶绥县境内,由岩画密集分布的、最具代表性的3个文化景观区域组成,包含38个岩画点(共107处岩画,3816个图像),岩画所在的山体和对面的台地,以及约105千米左江、明江河段,面积总计6112公顷。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展示出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后2世纪期间,当地古骆越人在左江沿岸一带的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2016年7月15日,中国左江山岩画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重要景点
自然景观
漓江风景名胜区总体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漓江流域的西南面区域,小部分位于漓江流域北端灵渠与湘江交界区域,因漓江自北向南穿越风景名胜区而得其名。2007年5月,漓江风景名胜区被评为国家AAAAA旅游景区。以漓江和漓江沿岸喀斯特地貌构成的漓江风景名胜区,规划总面积1159.4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雁山区和阳朔县区域,由核心景区、重点景区、一般景区、旅游服务区、控制协调区等5大功能区域组成。其中核心景区规划面积303.2平方千米。2014年6月,漓江风景名胜区的700平方千米喀斯特区域成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其中遗产地253.8平方千米,缓冲区446.8平方千米。

青秀山旅游风景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中心,规划保护面积13.54平方千米,核心景区面积5.86平方千米,素有“城市绿肺”“绿城翡翠、壮乡凤凰”的美誉,是南宁市美丽的城市名片之一。青秀山旅游风景区是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文化交流、科研科普为一体的风景旅游区,拥有迁地保护和园林造景完美结合的经典之园一千年苏铁园、独具热带雨林特色的生态园林景观雨林大观、中国最大的自然生态兰花专类园兰园、樱花园、叶子花园、风铃谷等13个植物专类园;具有历史文化的状元泉、董泉、明代风格的龙象塔;还拥有佛教名刹观音禅寺、水月庵以及中泰友谊园等共计50多个景点。青秀山旅游风景区1989年被评为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2014年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桂林两江四湖•象山景区位于桂林市中心城区,总面积约3.1平方千米。景区是桂林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标志景观,是世界著名现代城市山水生态园林的代表,是中国城市水系改造工程典范。景区的鹦鹉山的南宋摩崖石刻《静江府城防图》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最大的碑刻;宝积山上有3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古人类遗址—宝积岩;景区内还有大量宋代遗存,如东镇门和现存的古驿道城墙等;木龙湖景区有李济深故居、八路军办事处等历史文物古迹。景区还有特色的文艺演出节目,其中有依托桂林古代战时烽火城墙遗址,融合了地方非遗文化——刘三姐和阿牛哥传奇爱情故事的木龙湖光影秀、有传承千年的漓江渔民传统原生态鱼鹰捕鱼表演、有展现瑶族文化的荷塘梳妆等。2005年,两江四湖•象山景区被《中国国家地理》“选美中国”活动评选为中国最美的五大峰林之首的大自然奇迹;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获央视新闻频道网络评选“中国最美赏月地”称号。

人文景观
百色起义纪念园位于百色市城东面的后龙山、盘龙山、迎龙山上,是在整合百色起义纪念馆、红七军军部旧址、红七军政治部旧址、两广青年友谊园等革命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形成的主题性公园,成立于2008年5月,是中央确定的全国12个红色旅游重点景区之一“两江红旗,百色风雷”景区的核心区。属中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有红七军军部旧址、红七军政治部旧址、百色起义纪念馆三处,属全国重点文物重保护单位的有红七军军部旧址一处,此外百色起义纪念馆还分别被中央纪委监察部、中央统战部、国防部和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廉政教育基地”“中国统一战线传统教育基地”,并于2020年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黄姚古镇景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昭市平县东北部,距离贺州市区40千米(高速),距桂林200千米。发祥于宋朝年间,有着近1000年历史,兴建于明朝万历年间,鼎盛于清朝乾隆年间,民国时期衰落。自然景观有八大景二十四小景;保存有寺观庙祠20多座,亭台楼阁10多处,多为明清建筑,较有名的有宝珠观、兴宁庙、古戏台、郭家祠、带龙桥、天然亭等。古镇方圆3.6平方千米,属喀斯特地貌,现古镇里面还居住着1000多居民。2005年,黄姚古镇荣获“中国最具旅游价值古城镇”称号,成为中国最具旅游价值古城镇之一,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惟一获此殊荣的古城镇;2006年,荣获“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称号;2007年,被评为“广西最好玩的十个地方”之一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之一。2022年,黄姚古镇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三江大侗寨景区是于2012年被列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柳州市三江县城。景区主要景点有世界第一风雨桥——三江风雨桥,基尼斯之最木构建筑杰出代表——中国侗城,侗乡第一鼓楼——三江鼓楼,世界规模最大、长度最长、内容最丰富的侗族历史文化碑廊,侗族特色一条街——月亮街,“中国观赏石之乡”三江奇石荟萃之地——三江奇石城,少数民族佛教宝地——福禄寺,三江民族特色休闲庆典之所——多耶广场等景点。

对外交流
截至2023年9月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与世界5大洲的39个国家建立友好城市128对,友城数量在中国排名第四位。其中,亚洲11个国家73对(包括:日本6对,韩国7对,马尔代夫1对,东盟8个国家59对),美洲4个国家12对,欧洲17个国家33对,大洋洲3个国家6对,非洲4个国家4对。
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友好国家/城市 |
国 家 | 区(市)名称 | 缔结情况 | 结好时间 |
意大利 | 西西里大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 友好关系 | 1982-6-14 |
俄罗斯 | 沃罗涅日州—广西壮族自治区 | 友好关系 | 1997-12-16 |
美国 | 蒙大拿州-—广西壮族自治区 | 友好关系 | 1999-10-26 |
德国 | 巴伐利亚州帕绍市—柳州市 | 友好关系 | 2001-4-25 |
瑞士 | 提契诺州卢加诺市—北海市 | 友好关系 | 2004-12-18 |
希腊 | 克里特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 友好关系 | 2017-11-24 |
乌拉圭 | 派桑杜省派桑杜市—南宁市 | 友好关系 | 2020-6-1 |
参考资料: 统计时间:2023年10月17日 |
|
著名人物
人物名 | 生卒年 | 简介 |
曹邺 | 约816—约875年 | 桂州(今广西桂林阳朔)人,晚唐诗人。著有《曹祠部集》《经书题解》《艺文志》等 |
王正功 | 1133—1203年 | 最早咏出“桂林山水甲天下”的人,著有《约斋荆澧集》 |
石涛 | 1642—1707年 | 生于桂林,著有《苦瓜和尚画语录》和后人辑之《大涤子题画诗跋》等 |
韦昌辉 | 1824—1856年 | 桂平人,太平天国五军主将之一 |
李济深 | 1885—1959年 | 曾就读于梧州中西学堂。曾任粤军第一师副官长、参谋长 |
李明瑞 | 1896—1931年 | 号裕生,北流人,在护国军和桂军中任营长、团长等职,曾参加讨伐陆荣廷和沈鸿英等战斗 |
邓颖超 | 1904—1992年 | 周恩来妻子,生于广西南宁,与周恩来、马骏等共同领导天津学生爱国运动 |
韦国清 | 1913—1989年 | 广西东兰县人。中国共产党政治工作领导者,曾参加百色起义 |
李天佑 | 1914—1970年 | 广西临桂人,开国上将。曾参加百色起义,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7军排长、连长 |
注:上表仅列出部分著名人物 |
重要荣誉
获得时间 | 荣誉称号 | 授予单位 | 参考资料 |
2020年12月25日 | 无偿献血先进省(市)奖 | 国家卫生健康委 | |
2021年11月18日 | 入选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集体名单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文化和旅游部 | |
2022年7月 | 获批第二批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核准改革试点 | 国家知识产权局 | |
2022年8月 | 入选中国第一批省级水网先导区 | 水利部 | |
2023年1月5日 | 入选2022年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拟予激励支持省(区、市)名单 |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 | |
注:上表仅列举出部分国家级以上荣誉 统计时间:2023年10月1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