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川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洛阳市下辖县,位于河南省西部,县境东临登封县,南接嵩县,西与宜阳县接壤,北和洛阳市及偃师县毗邻,东南接汝州市和汝阳县。全县跨东经112°12'至112°46',北纬34°31'至34°33'之间,总面积1059平方千米,下辖12镇1乡2个街道,2022年末常住人口76.80万人,人民政府驻伊川县人民中路269号。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伊川县的:名称由来、历史沿革、地理环境、行政区划、政治、人口、经济、社会事业、交通、文化、风景名胜、代表人物、获得荣誉等介绍

中文名

伊川县

英文名

Yichuan County

面积

1059平方千米

气候类型

暖温带大陆性气候

地理位置

河南省西部

地理坐标

东经112°12'至112°46'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所属省级行政区

河南省

所属市

洛阳市

行政类别

下辖地区

12镇1乡2个街道(数据更新时间为2023年10月)

行政区划代码

410329

人口

76.80万人(2022年常住人口)

方言

中原官话(洛嵩片)

民族

汉族、回族,藏族,苗族等

GDP

449.4亿元(2022年)

人均GDP

57751元(2022年)

人均可支配收入

27374.1元(2022年)

著名景点

龙凤山古镇、二程文化园、二程墓等

车牌代码

豫C

邮政编码

471300

政府驻地

伊川县人民中路269号

电话区号

0379

建立时间

1932年

火车站

伊川站

政府官方网站

http://www.yichuan.gov.cn/html/1//2/4/index.html外链

简介

伊川县地处豫西浅山丘陵区,县境四周环山,中部为丘陵裹绕的伊河,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季风气候明显。相传神农时,伊川县地域即有伊国之称,唐尧时称伊侯国,虞舜时称伊川。隋开皇初,废洛阳郡,析置伊川县。明朝,伊川县南部属嵩县,清沿明制。民国21年,平等、自由两县合并,成立伊川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伊川县属洛阳地区管辖。

2022年全年伊川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9.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7.1:43.4:49.6。伊川县围绕新材料、富硒功能农业、现代物流、近郊生态文旅为四大主导产业,新兴产业有钢铁、电解铝产业、半导体、康养产业等。伊川小米、伊川平菇被授予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伊川县城北距古都洛阳29千米,东距省会郑州148千米,焦枝铁路贯穿全境,有洛界、洛卢、郑卢等省级干线公路。

伊川素有“酒祖故里、圣贤之乡、理学名区”美誉。现存各类文物史迹728处,其中,拥有二程墓、范仲淹墓、土门仰韶文化遗址等3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杜康酒酿造工艺、青铜器仿古制作工艺等5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伊川书院、净土寺、范园等旅游景点;拥有国家AAAA级景区龙凤山古镇。

名称由来

因位置得名。据清代《水经注疏·郦道元·卷十五·伊水篇》,商相伊尹之母居住于伊河上游(今嵩县境内),并于此生下伊尹,故称伊河。伊河流贯全县,且境内有宋代理学家程伊川之墓,故名伊川。

历史沿革

先秦至南北朝

夏代,伊川县西南大部地域称豫州伊阙地,周襄王时名伊川,战国时称伊阙,后改新城。秦昭襄王十三年(公元前294年),秦将白起率部击韩之新城。十四年(公元前293年)攻韩、魏于伊阙,斩首24万。

汉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置新城县,属三川郡。北魏孝文帝时期(471年—499年),拓跋氏开凿吕寨石窟。东魏时期(534年—550年)改新城县为伊川郡。

隋唐至宋元

隋开皇初,伊川郡废,改置伊州,又废洛阳郡,析置伊川县。大业二年(606年)隋炀帝从江都北还,历伊阙县(今伊川西南)入东京(今洛阳)。

唐乾封元年(666年)四月,高宗游嵩山,过嵩阳,爱其山川秀丽,顾谓臣日:“江左风景不过如是。”伊川县江左村因是得名。

天宝三年(744年),李白居汴,写有《鸣皋歌送岑征君》《奉饯从翁君归五崖山居》等诗篇。天宝十五年(756年),李德裕之祖置平泉山庄搜集天下珍木奇石,列于庭际,后李德裕在此写了《望伊》《近于伊川卜山居》《伊川晚眺》等诗篇。

唐会昌二年(842年),自居易居伊阙,游伊川,写下了《醉游平泉》《秋游》等歌颂伊川诗多首。同光二年(924年)十一月,后唐庄宗李存勖打猎于伊阙,命随从官员拜谒后梁太祖墓(墓在伊川县白沙乡常岭)。

宋天圣九年(1031年),欧阳修任西京留守推官。其间与梅尧臣、谢绛等宴游写下了《伊川泛舟》《伊川独游》等诗。绍兴九年(1139),改伊阳县为顺州,后改顺州为嵩州。

金兴定元年(1217)颍阳县西部(今伊川县江左、白沙等镇)归洛阳县。

明清

明朝,伊川县南部属嵩县,清沿明制。明崇祯九年(1636年),明副总兵汤九州以三千人马战李自成于九皋山下。汤全军覆没。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伊川书院”改为鸣皋高初两等小学堂,蒋峨任堂长。宣统三年(1911年)十月,王天纵率部起义,先后占领鸣皋、白沙、彭婆等地,准备进攻洛阳。

中华民国

民国十六年(1927年),自由县成立后,县府设白沙镇,辖白沙、彭婆、吕店、江左、临汝镇、内埠、官庄7区。平等县成立后,县府设大莘店辖马回、白元、酒后、鸣皋、白杨、晁沟、鸦岭、罗村8区。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平等、自由两县合并,成立伊川县,县政府设府店镇。伊川县成立后县府设府店镇,辖府店、马回、鸣皋、白杨、葛寨、白沙、彭婆、吕店、江左9区。伊川县成立后,原临汝县划给自由县部分,仍归临汝县;原伊阳县划给自由县部分,仍归伊阳县;此后不久,为便于对龙门山的管理,又将魏湾划归洛阳县。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2月,彭婆区的上徐马、下徐马、潘沟、北杨沟、山张几个村亦划归洛阳县。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2月,划伊河以西、洛河以东、龙门山以南、嵩县田湖以北成立伊西县,抗日战争胜利后撤销。原伊川县、宜阳县部分复归两县。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8月,中共豫西三地委决定,以伊河为界,河东原伊川县部分和伊阳县的陶营、蔡店、蟒庄等地为伊川县;伊河西部原伊川县部分与宜阳县的穆册、赵堡、城关、程屋、白杨诸乡成立宜南县,县政府设在白杨镇。民国三十七(1948年)1月1日,伊川县人民民主政府在黄兑村正式成立,6月县政府迁白沙镇。

1949年2月,撤销宜南县,伊河西原伊川县部分仍归伊川县,原伊阳县的蔡店、蟒庄、陶营和伊川县的妙黍村归伊阳县。3月,伊川县人民民主政府迁府店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1953年3月,伊阳县(今汝阳县)的邢岭、石岭划归伊川县。1956年7月,伊川县张绵乡的康扒村划归伊阳县。1958年7月,伊川县北茹店村划归伊阳县。

1960年3月,嵩县的黄庄、田湖、阎庄、城关、寺庄5个公社和桥头牧场并入伊川县,1961年9月,复归嵩县。

2008年5月,城关镇郭寨村,彭婆镇东草店村、西草店村划归洛龙区管辖。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伊川位于河南省西部,全县跨东经112°12'至112°46',北纬34°31'至34°33'之间,全县东西长50.7千米,南北宽34.5千米,面积1059平方千米。伊川县北和洛阳市及偃师县毗邻,古有“洛阳南大门”之称;南有洛卢公路通嵩栾;东临登封县,东南沿焦枝铁路达宛襄,接汝州市和汝阳县;西与宜阳县接壤。

伊川县

地质

伊川县地质构造复杂,岩石种类繁多。概括来讲,南部浅山区为沉积岩;北部浅山区为变质岩;河川区为第四纪形成的黄土地带;其余为沉积岩、红色砂质粘土岩、粉砂岩等组成的丘陵区。

地层

伊川县位于华北地台南缘,嵩箕台隆西部,渑临台坳中部。区内广布新生界第四系,第三系。在县西,西南、东、东北部分布中生界三叠系,古生界二叠系,石炭系,寒武系,中元古界蓟县系和太古界登封群等地层。

太古界登封群出露石牌河组郭家窑组;中元古界萄县系出露五佛山群兵马沟组、下汝阳群;古生界寒武系出露寒武系上统崮山阶、中统张夏阶、徐庄阶,毛庄阶及下统馒头组、朱砂硐组、辛集缉等地层;二叠系出露下统山西组、上统上石盒子组、石千锋组;三叠系上统延长群油坊、中、下统二马营;第三系地层下第三系古新统陈宅沟组、渐新统蟒川组,石台街组,上第三系中新统洛阳组;第四系上更新统和全新统。

构造

嵩阳运动使该县东北部地区太古代地层产生紧闭型线状褶皱及区域变质,吕梁运动使前震旦纪地层产生强烈褶皱断裂和变质,形成稳定基底;何森特期在伊川县范围内表现不明显,以岩层升降或断裂拖引为主,使震旦、寒武,石炭纪之间呈平行不整合;燕山期构造运动构成伊川县构造运动的主体,使境内从早震旦世岩层到三叠纪地层产生近东西向的平缓褶皱和强烈断裂;燕山晚期白垩纪以后早第三纪以前,发生北西至南东向短轴背斜,向斜褶皱,使早期褶皱受到干扰;喜马拉雅期沿伊河两侧发育巨厚新生界地层,形成不完整的向斜盆地,并形成北西西及北东东向断裂,大部沿早期断裂线构造复活。

地形地貌

伊川县周围环山,伊河纵穿南北,称为伊川盆地。最高的祖师山海拔937.3米,九皋山海拔930.6米。最低点为北部伊河平川,海拔154米。总的地势是东西高、中间低,坡岭逐渐向伊河川倾斜。海拔在154米至937.3米之间,相对高度783.3米。海拔在500米以上的浅山区占全县总面积的22.2%;250米以下的河川区,占全县总面积的13.44%;250米至500米之间的丘陵区占全县总面积的64.36%,即二山、一川、七分岭。

气候

伊川县地处暖温季风气候带内,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受季风支配,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冬季常受蒙古冷高压影响,天气寒冷干燥,雨雪稀少,多西北偏西大风。春季冷暖气流交换频繁,冬季风仍占优势,天气冷暖多变,风速加大,大风较多,降雨量较小,故有“春雨贵似油挣”之说。

2022年最热平均高温月36℃,最低平均低温月-3℃,极端高温41℃,极端低温-8℃,总降雨量661.5毫米。历年平均日照时数2251.5小时,年均气温14.7℃,年均降水量634.4毫米,年均相对湿度66%,历年平均霜期155天。

水文水利

水文

伊川有主要河流3条:伊河、甘水河、荆河,其支流33条。伊川县地下水资源总量9037万立方米,分布很不均匀。伊河川区5152万立方米,占57%;东部丘陵区2121万立方米,占23.5%;西部丘陵区1764万立方米,占19.5%。受地形支配,中部伊河川区为强富水区,东西近川两岭为富水区,东西两岭、东南部浅山区为贫水区。

伊河

伊河是县境内最大的河流,发源于栾川陶湾乡三合村的闷顿岭。《山海经》载:“蔓渠之山伊水出焉”(蔓渠山即今闷顿岭的别名)。由嵩县田湖镇入伊川境,流经酒后、鸣皋、葛寨、白元、平等、城关、水寨、彭婆等8个乡镇的66个行政村,至城关镇的郭寨村入洛龙区龙门镇境,干流全长265千米,流域面积6029平方千米。

伊川县

甘水河

《山海经》载:“鹿蹄之山,甘水出焉。”甘水河源于宜阳县樊村乡铁炉村,流经宜阳县的铁炉、后杨村,伊川县的高西村、高东村、李窑、张坡、卢村、常沟、牛沟,至宜阳县辛店注入洛河。甘水河干流全长27千米,流域面积116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0.2立方米/秒。中上游修有樊店中型水库及其它四座小型水库。甘水河在伊川境内长15千米,有9条支流汇入。流域面积68.7平方千米。

荆河

荆河是淮河流域北汝河支流,源子半坡乡马铃山,流经伊川、临汝两县,至临汝县许寨注入北汝河。干流全长24千米,流域面积115平方千米。

水利

全县共有中小型水库23座,其中中型水库2座、小1型水库11座、小Ⅱ型水库10座。灌溉渠道11条,分别是西干渠、永昌渠、幸福渠、解放渠、永安渠、顺阳渠、先锋渠、摩天渠、丁恵渠、雷沟渠、范店渠。於地坝40座,其中骨干坝9座,中型坝31座。拥有鹤鸣水库、黄龙庙水库,控制流域面积57平方千米,总库容255万方。

土壤

伊川全县土壤分为3个土类,7个亚类、18个属和57个土种:

褐类分为始成褐土,碳酸盐褐土,潮褐土,褐土4个亚类。其中,始成褐士亚类又分为酸性岩始成褐土,基性岩始成褐土、紫色岩始成褐土、石灰质岩始成褐土、泥质岩始成褐土,石英质岩始成褐土,砂砾始成褐土、红粘土,黄粘土、钙结层始成褐土,共11个土属。主要分布在县境四周边缘地带的浅山区,葛寨、酒后两乡丘陵区,元乡以北丘陵区和高山、常川、鸦岭三乡全部及平等,城关、鸣皋三乡(镇)西部丘陵区;

潮土类分为黄潮土,湿潮土2个亚类,其中黄潮土亚类又分淤土、洪积潮土2个土属;水稻土类有一个潜育型水稻土亚类、潮土性潜育型水稻土一个土属。湿潮土、潜育型水稻土相间分布在河流一级阶地防洪堤内。黄潮土分布在洪积扇中,下部。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据2022年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伊川县主要地类如下:

耕地52090.64公顷(781359.60亩)、园地3180.91公顷(47713.65亩)。林地16719.00公顷(250785.00亩)、草地4147.74公顷(62216.10亩),湿地130.89公顷(1963.35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7490.39公顷(262355.85亩)、交通运输用地3056.44公顷(45846.60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842.96公顷(42644.40亩)。

矿产资源

截止2020年底,全县已发现各类矿产40余种,其中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5种;载入河南省矿产资源储量简表的矿产地11个,其中大型2个、中型1个、小型8个;开采矿区2个、未利用8个、停采1个。其中优质原煤4.3亿吨,铝钒土2亿吨,石英石750万吨,石灰石储量1.9亿吨,丰富的矿产资源为伊川县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基础,全县已形成了煤电铝、磨料磨具、酿酒、耐火材料、铸造等优势产业,是河南省重点铝工业基地之一。

煤炭,伊川县具有重要地位的矿产资源,查明上表矿区6个,其中大型2个、小型4个。累计查明煤炭资源量41052.6万吨,保有资源量34950.1万吨。主要分布于伊川县东南部和西北部,以优质动力煤为主;铝土矿,查明上表矿区1个,累计查明铝土矿资源量473.3万吨,保有资源量428.9万吨。主要分布于伊川县东南部半坡镇。其中共生耐火粘土矿累计查明资源量133.3万吨,保有资源量132.9万吨,伴生镓矿累计查明资源量(镓金属量)124.4吨,保有资源量(镓金属量)124.4吨;磷矿,查明上表矿区1个,累计查明磷块岩资源量933.5万吨,保有资源量900.5万吨。

水资源

2000年,水资源总量为5.465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4.562亿立方米,地下水9037万立方米。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为2.8588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52.3%,其中开发利用地下水4549万立方米,占地下水资源的50.3%;开发利用地表水2.4038亿立方米,占地表水资源的52.7%。

森林资源

2019年伊川县林业用地面积为26万余亩,林木绿化面积达到40余万亩,森林覆盖率为10.28%,绿化覆盖率达到近30%。2019年,伊川县发展经济林2.3万亩,打造5万亩特色林果园和苗木基地,在鸦岭镇发展花椒1.8万亩,高山镇发展构树3000亩,江左镇发展西梅1500亩,吕店镇发展树莓、红不软桃500亩。建设了荆山省级森林公园、伊河国家湿地公园、万安山山顶公园、建业绿色产业基地和数十个乡(镇)级森林公园,总面积达2万余亩。

生物多样性

动物

伊川县拥有野生动物120科222种,主要有大鲵、蟾蜍、鳖、野兔、喜鹊、赤狐、鹌鹑、蝎、土元等,其中昆虫57科114种,植物害虫的天敌20科37种,主要有蝙蝠、小燕、啄木鸟、猫头鹰、青蛙、瓢虫、草青蛉、食蚜蝇和各种蜂等。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池鹭,二级保护动物猕猴,娃娃鱼、猫头鹰、果子狸、苍鹰、白鹭,三级保护动物夜鹭等。

伊川县

伊川县

伊川县

植物

伊川拥有野生植物76科252种。天然树木主要有刺槐、臭椿、楝树、麻栎、油松、泡桐、榆树、皂角、柿、核桃等;灌木有荆条、酸枣等;草本植物有黄背草、白草、羊胡子草、竹叶草、茅草、蒿类、桔梗、麦冬、猫耳朵等。野生中药材73科201种,主要有茵陈、酸枣、地黄、血参、柴胡、菘蓝、防风、桔梗等。拥有伊川书院千年古柏。

伊川县

伊川县

伊川县

生态功能区

伊河国家湿地公园,北起草店伊河大桥,南至酒后镇,平均宽幅300米。规划区内湿地面积1319.22公顷,湿地率达95%,主要由河流湿地、沼泽湿地等湿地类型组成。湿地公园内有维管束植物74科216属344种,脊椎动物30目69科245种,其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9种,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1种。

伊川县

自然灾害

伊川县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大风、冰雹、虫灾等。 其中危害最大的是干旱和洪涝。

干旱对农业危害最大。根据县气象站1949至1988年统计,全县几乎每年发生一次早灾。伏旱最多,基本上两年一遇,秋早最少,三年一遇。初夏早较为严重,其次是春早和伏旱,秋旱最轻。

水涝在自然灾害中占第二位,它主要对伊河及其支流两岸有影响。2021年7月20日上午,据洛阳伊川酒后乡吕寨村村民在当地拍摄的视频,因前夜持续性降水,引发该村庄洪灾。视频显示,洪水来势汹汹,冲破村庄道路,低洼处出现大量积水,村民房屋不同程度被淹没。截止上午11点,洪水还在持续上涨。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伊川县下辖12镇1乡2个街道,367个行政村(社区)和1个省级先进制造业开发区,人民政府驻伊川县人民中路269号。

伊川县行政区划

区划名称

行政区划代码

区号

邮政编码

下辖地区

名称

伊川县

410328

0379

471700

街道

城关街道、河滨街道

鸣皋镇、水寨镇、彭婆镇、白沙镇、江左镇、高山镇、吕店镇、半坡镇、酒后镇、白元镇、鸦岭镇、葛寨镇

平等乡

参考资料:

政治

主要领导

职位

姓名

中国共产党伊川县委员会 书记

仝宇鹏

伊川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主任

白力

伊川县人民政府 县长

王智朋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伊川县委员会 主席

魏淼

数据更新至2023年9月

人口

人口数量

2022年末伊川县总人口93.5万人,常住人口76.80万人,其中,男性38.8万人,女性38.0万人,男女性别比101:100。城镇人口39.20万人,乡村人口37.60万人,城镇化率51.0%。出生人口5804人,出生率7.5‰;死亡人口5619人,死亡率7.2‰;人口自然增长率0.2‰。在第七次人口普查全县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占26.49%;15—59岁人口占57.58%;60岁及以上人口占15.93%,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11.57%。

民族

伊川县以汉族为主,有蒙古族、维吾尔族、回族、藏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俄罗斯族、土家族、土族、哈尼族、白族共16个少数民族。其中回族606人,其余少数民族人口不足百人,民族人口与汉族人口杂居,没有少数民族集居区。

语言

伊川方言属于中原官话中的洛嵩片,在河南省内属豫西方言。其特点有:伊川方言共有23个声母(含零声母),比普通话多出一个浊擦音[v];伊川方言没有普通话中的韵母[ai],而比普通话多出[ʯ]、[ɯ]、[yo]三个韵母,共计41个韵母。

宗教

伊川县主要宗教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截至2023年10月,可查询的宗教开放场所有16处,道教有姜公庙、龙王庙、南岳庙6处、佛教钟灵寺、净土寺、龙泉寺10处。

基督教

基督教也称东正教、耶稣教。民国初期,美国传教士在伊河东创基督教信义会。瑞典传教士在伊河西建基督教信义公会,有鸣皋、中溪、马庄、平等、草场,常川、石桥、府店、白杨等支会,葛寨、古城、坡头寨、黄村、樊店等10个礼拜所。

天主教

1945年,洛阳天主教总堂派意大利传教士恩曼德来伊创办天主教会。该教在城关镇周村设分堂,在鸣皋乡杨圪哒,城关镇马营、吕店乡吕店、江左乡江左等村。设4个小分堂,分堂和小分堂负责人叫会长。

伊斯兰教

清朝末期,随着回族群众的迁入而传入伊川。民国时期,全县有白沙、江左、龙王屯三个清真寺,三个阿訇,70名教徒,多是些老年男子。1958年,清真寺房子被占用,该教停止活动。1983年,开放了白沙清真寺。江左、龙王屯也都恢复了宗教活动。

佛教

明清两代,伊川各地兴建寺院,广聚僧尼。全县较有名的寺庙有白元的金山寺、清凉告、洒后的普照寺,吕店的府君寺和丁流的西寺等。民国时,破除封建迷信,捣毁部分神像,寺庙年久失修,颓败冷落。1949年后,寺院庙宇有的被拆除,有的被学校占用,仅有的个别和尚也离开了寺院。

道教

明清两朝,伊川道教盛行。民国后,道教已较冷落,信徒寥寥。1949年后,随着人民群众信仰马列主义,反对封建迷信,道教已经泯灭。

经济

综述

伊川县经济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农业产业突出富硒特色,围绕富硒红薯、富硒小米和肉牛、肉鸡为代表的特色产业,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工业部门主要有食品加工、电子元器件、半导体基础材料、钢铁、电解铝等产业,产业集聚区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全省首批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为铝电及铝深加工产业、新材料和装备制造;十三五时期,伊川县实现三次产业结构由“二三一”到 “三二一”的转变。

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9.4亿元,同比下降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7亿元,同比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194.9亿元,同比下降0.8%;第三产业增加值222.7亿元,同比下降0.1%。三次产业结构为7.1:43.4:49.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7751元,比上年增长1.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74.1元,比上年增长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021.1元,同比增长3.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36.5元,同比增长7.0%。

第一产业

伊川县第一产业主要以种植业、畜牧业、林业为主,依托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河南省富硒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引进京东农场、洛阳农发、省水投等龙头企业,形成了以东岭富硒小米、西岭富硒红薯为代表的特色种植业;成功申报河南省养牛大县培育县项目,以生猪、肉鸡、 肉牛等为代表的高效养殖业;以西梅、树莓、红不软桃等为代表的高档林果业。

截至2020年,建成优质农产品基地16个,培育发展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3家,建设富硒谷子、岭上硒薯、岭上硒椒、富硒西梅等产业基地10个,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粮食年产量达 4.1亿公斤。

2022年粮食种植面积69.8千公顷(夏粮39.2千公顷,秋粮30.6千公顷),粮食产量35.9万吨,其中,夏粮产量22.9万吨;秋粮产量13.0万吨。主要粮食作物中,稻谷0.1万吨;小麦产量22.9万吨;玉米产量10.7万吨;其它谷物2.2万吨。油料产量1.4万吨。蔬菜产量19.1万吨。水果产量1.4万吨。棉花产量331.2吨。生猪、家禽、肉牛、肉羊出栏分别达到32.3万头、1374万羽、1.5万头、7.6万只。

第二产业

伊川县第二产业以铝加工、新型耐火耐磨材料、无机非金属功能材料、智能装备制造为主导产业等产业,发展以建筑产业、汽车轻量化产业、数字经济产业等。

截至2022年,龙鼎铝业10万吨电池箔、安耐克40万吨高温新材料项目顺利实施,热表处理产业园加快推进,河南省高温材料产业研究院和中试基地成功获批,;盛曼特陶瓷实施,三磨所功能金刚石、湄格高纯电子气体、鸿泰半导体等项目推进;推进投资50亿元的国网(洛阳)智慧能源双创科技产业园项目、投资35亿元的伊电集团50万吨再生铝产业园和10万吨电池铝箔、投资30亿元的新强联轴承钢和锻造中心、投资12.5亿元的安耐克高温热风炉、投资12亿元的中钢洛耐二期及配套工程等重大项目。

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9.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433.6亿元;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61.2亿元;建筑业增加值9.5亿元。

第三产业

伊川第三产业围绕电商业、旅游业、物流业等产业。截至2020年,完成电子商务企业省级认证372家,建成乡镇电商服务站15个;以华晟物流园为主要支撑的洛阳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晋升国家级,美团优选、青源堂等大型网购平台顺利入驻;二程文化园、龙凤山古镇等龙头项目亮相,银基文旅综合体成功签约,烟云涧青铜小镇建设、范园文物修缮推进;截至2022年,建业绿色基地被评为河南省乡村旅游创客基地,葛寨烟涧成为河南省文化产业特色乡村,江左张瑶获得“洛阳十大乡村旅游特色村”荣誉称号。

2022年接待游客201万人/次,交易单量16.2万元,旅游总收入1.3亿元。A级旅游景区3处,其中4A级以上景区2处。年末共有星级酒店3家。

经济开发区

伊川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

伊川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位于伊川县城东部和北部,空间格局规划为“一区三园”,分别为片区1(伊川先进制造业开发区主导产业园)、片区2(伊川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片区3(伊川先进制造业开发区风口产业园),规划面积为20.2253平方千米。主导产业为先进装备制造、铝及铝精深加工、绿色耐火新材料。

伊川县产业集聚区

伊川县产业集聚区位于伊川县城东部和北部,空间格局规划为“一区两园”。2008年底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全省首批产业集聚区,2010年由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批准成立,2011年调整规划面积扩大为15.87平方千米,2020年调整规划面积扩大为20.97平方千米。主导产业为铝电及铝深加工产业、新材料和装备制造。

伊川县

社会事业

教育

截至2022年,全县公办普通高中3所、民办普通高中3所,公办中等技术学校1所、公办成人中等专业学校1所、公办特教1所、公办初中28所、民办初中18所、公办小学99所、民办小学21所、公办幼儿园30所、民办幼儿园182所。基础教育教学班5093个。其中,学前教育1425个,小学2465个,初中8845个,高中340个,特教15个。

各级各类在校生185430人。其中,学前教育35502人,小学85403人,初中406617人,高中18618人,特教223人,中等职业教育4863人。全部教职工14539人。据统计,各类本科上线3313人,其中一本上线1153人;被211院校录取215人,其中被985重点院校录取80人;部队招收飞行员录取7人,其中空军招飞5人,海军招飞2人。全县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达 100%,初 中入学率达 100%,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达到 100%。

伊川县实验高中

伊川县实验高中前身是伊川高中西校区,系省级示范性高中,2007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学校占地面积240亩,建筑面积8万余平方米,整体设计理念是以儒家思想、二程理学相结合的园林式、现代化学校。现有教职工345人,平均年龄37岁。其中,中高级教师173人,洛阳市党代表一人,县政协委员一人,县拔尖人才4人,省级骨干教师12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国家三级以上心理咨询师10人。

伊川县

医疗健康

截至2022年,伊川县有卫生技术人员共计5224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132人,注册护士2482人。全县拥有床位4512张,每千常住人口拥有医疗机构床位数为5.8张,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2.7人,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3.2人。全县各级各类医疗卫生、计生机构共526个。

其中,三级综合医院1家,二级综合医院1家,二级中医院1家,二级妇幼保健院1家,计划生育服务站、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所各1家,乡镇卫生院15家,村卫生室420个,诊所、门诊部69家,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15家,建成紧密型医疗共同体1个,医养结合服务中心1家,初步形成了功能齐全、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县注册村卫生室420个,达到标准80个,基本标准328个,未达标12个。村卫生室公有产权360个,私有产权60个,公有产权率占85.7%。

伊川县人民医院

伊川县人民医院始建于1950年,是国家三级综合医院,担负着全县93万人民群众的防病、治病重任。2022年有职工1334人,其中在职职工1053人,离退休职工281人。正高级职称10人,副高级职称64人,中级职称344人,在职医学博士生1人,医学硕士18人。设置床位1000张,年门诊量40万余人次,住院病人4.6万余人次。2013年,被国家卫生计生委确定为“全国院务公开示范点”。

伊川县

科技

截至2022年,伊川县共有高新技术企业59家,市级以上创新平台37个。实施科技项目167个,其中,国内首创25个。市级“重点制造业”项目26个。荣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2家,市级提质倍增企业15家。

申请注册商标1066件、商标拥有总量6772件,专利640件(其中发明专利22件、实用新型专利581件、外观设计专利37件),目前有效专利拥有量2797件。

文化

截至2022年在新华社、学习强国、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云上河南APP、洛阳日报、洛阳电视台、无线洛阳等市级以上媒体重要位置发表作品820篇。《伊川新闻》微信公众号在2022年度全国县级媒体微信号百强榜总排名45、点赞榜第一名;荣获2022河南政务微信影响力·县市区综合类年度十强,在全市县级媒体中影响力持续排名第一;洛阳政务新媒体2022年度影响力排行榜中,“伊川新闻”位居洛阳市县区官方发布年榜榜首,全年共发布作品2.1万条。举办大型直播电视问政节目《百姓问政 公共服务大家评》7期。

截至2022年,图书馆馆藏20.4万余册,报刊50余种,新增图书约5000余册,捐赠书籍约363余册,总流通人次为50.1万人,文献外借量为31.0万册,办证710张。开展全民阅读推广活动977场,其中线上活动854场,线下活动123场,活动参与人数11.7万人。有线电视普及率90%,有线电视用户6879户。

体育

截至2022年,伊川县在发展体育事业方面投入三千多万元,建设了15个体育休闲场所和城市游园,成立老年体育协会及25个单项协会,每年举办篮球赛、羽毛球赛、健身气功等30项次活动,参与人员近20万人次。

老年体育公园

老年体育公园位于伊河大桥西北侧生态科技城内,占地面积32.5亩,总投资1000余万元。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足球场、门球场、下沉式广场、健身路径、400米健步走环道等。同时配备有膜结构遮阳棚、休闲长廊、棋牌长廊、曲艺长廊、钢玻结构亭、卫生间等辅助设施。

伊川县

环保

截至2022年,伊川县PM10平均浓度为85.2微克/立方米,在剔除沙尘天平均浓度为7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7%;PM2.5平均浓度为46微克/立方米,在剔除沙尘天平均浓度为4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0.4%;环境质量优良天数236天。断面水质检测达标率100%,城镇集中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在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受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

社会保障

截至2022年,社会保险费征缴7.7亿元。其中,企业和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征收5.0亿元、职业年金征收4847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征收4893万元、工伤保险征收1168万元、失业保险征收1881元、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征收1.4亿元。

共支付各项社保待遇8.7亿元。其中,企业及机关事业职工养老保险支付6.9亿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支付1.7亿元、工伤保险支付994万元、失业保险支付1641万元。

办理新增参保单位2904家,新增个人参保登记9982人。企业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人数分别达到30562 人、36851人、34872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469719人,较上年净增8240人。

2022年共发放特困供养资金2135万元,临时救助196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21.3万元。因疫情原因下拨乡镇临时救助资金123万元,救助113人。

交通

概况

伊川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县城北距古都洛阳29千米,东距省会郑州148千米。焦枝(焦作-枝城)铁路贯穿全境,洛界(洛阳—安徽界首)、洛卢(洛阳—卢氏)、郑卢(郑州—卢氏)三条省级干线公路,洛界高速公路、洛栾旅游快速通道及洛阳西南环高速公路、郑少洛高速公路、洛阳五县环高速公路以及纵横交错的县乡公路交汇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2022年公路运输货物周转量17.2亿吨千米;货物运输量386.7万吨,公路旅客客流量363.9万人次;客运周转量7878.6万人千米,汽车站班次6.9万次,汽车周转量343.3万人千米。

公路

截至2020年底,全县公路网总里程2111.633千米。其中高速公路总里程98.7千米,快速通道35.07千米,普通干线公路195.143千米,农村公路1782.72千米。有S323八官线伊川水寨至宜阳铁炉段、新增国道G208(Z001洛栾线)伊龙路口至嵩县毛庄段、省道240伊川平等至白元辛庄、洛阳市环城高速伊川北站、S319夏宜线伊川汝阳交界至伊川宜阳交界、S240济邓线伊川李寨至白元段等。

铁路

伊川拥有三洋铁路、呼南高铁豫西通道、洛平漯周高铁、焦柳铁路等路线,构建“两纵一横”铁路网,加速与长三角的对接融合。铁路规划预留呼南高速铁路线位,在平等乡东北部预留伊川高铁站选址。

公共交通

截至2021年,伊川县有客车274台,客运出租车320台。客运企业3家,分别是县汽车站、水寨汽车站和公交公司。全县共有公交车辆50台,农村客运车辆170辆。开通班线客车160台,公交化运营班车10台。设置安装站亭站牌共359个。

文化

概述

伊川县地处中原腹地,群山环绕,伊水中流,物产丰饶,交通便利,新石器时代留下人类活动的印迹;距十三朝古都洛阳近在咫尺,素有“京畿”之称。几千年来,伊川先人在此耕云播雨,繁衍生息,留下了许多历史烙印和历史典故。伊川县有“酒祖故里、圣贤之乡、理学名区”美誉,杜康酒、 “二程”理学、邵雍易学、范仲淹“忧乐”思想等传统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熠熠生辉。伊川境内出土了“伊川缸”“三彩马”等重要文物。

饮食

伊川县地处河南西部,饮食一般以豫菜为主,兼顾山西、陕西等地特色小吃。名吃有“三皮一线”、张家馄饨、白沙羊肉汤、清蒸鲂鱼、伊川平菇、沙河贡梨等。

张家馄饨

张家馄饨又称马蹄街馄饨,河南省汉族传统名吃,属于豫菜系。创始人为张须,至今已有150年的历史。1920年,张家馄饨第二代传人张坤对配料和品种加以创新和改进,以白面鸡肉、鸡血、薄鸡蛋饼、虾仁、水粉丝、榨菜等为主料;而以大油、胡椒、酱油、鸡汤、猪肉汤、陈醋等为辅料,冬天配韭黄、大葱,春天配嫩韭、香椿。

白沙羊肉汤

白沙羊肉汤,熬汤有讲究,用羊腿骨和脊椎骨从凌晨开始熬,要熬4个小时以上,羊骨里的骨髓才能被煮出来,汤汁白、香味浓郁却不油腻;最后,配上经特殊工艺加工而成的火烧馍,外焦里嫩,可存放半月之久。

伊川县

清蒸鲂鱼

相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和“九老会”的诗人们,在饮酒赋诗时,常食鲂鱼。清蒸鲂鱼的鲜美可以概括为两大要点,一是原料,二是烹调。伊河鲂鱼的做法是清蒸,因为清蒸是最能保留材料本身原味的烹调方式。洛阳伊川县清蒸鲂鱼的鲜嫩还体现在一些小细节,比如鲜鱼处理干净后,鱼身要涂抹少许盐,除了入味之外,还可以保持鱼肉紧实。

伊川县

习俗

婚礼习俗

择吉,俗称“看好”。伊川县为隔年看好,择吉日嫁娶。双方确定的婚嫁日期,任凭狂风暴雨也不能更改。70至80年代,不少青年选择“五一”“十一”等节假日举行婚礼,但多数仍沿袭旧俗。

葬礼习俗

旧俗,人断气后,即换寿衣,而后移上草铺,草铺为竖铺谷草。吕店乡俗为一岁一根,先洗身、洗脸、洗脚、后理发,接着烧纸马。用死者旧衣一件,由儿女各捞一只衣袖走在前。孝子每人抱一柱燃着的香,到大街,将衣搭在纸马背上,孝子在马后按辈分跪着。烧马后,各在原地插香,号啕痛哭回灵堂。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2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42项,其中省级项目5个,市级项目8个,共有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2名,其中省级传承人2名,市级传承人6人,县级传承人34人。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项目名称

项目类别

批次(发布时间)

杜康酿酒工艺

民间手工技艺

第一批(2007年3月)

青铜器制作技艺[烟云涧青铜器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第三批(2011年12月)

邵雍传说

民间文学

第四批(2015年9月)

十盘

传统音乐

第四批(2015年9月)

跑阵

传统舞蹈

第五批(2021年7月)

青铜器制作技艺(烟云涧青铜器制作技艺)

烟云涧青铜器制作技艺,主要是采用传统失蜡法,整个过程均为手工操作,刚出炉的青铜器只是毛坯,经过打磨、抛光、上蜡、做旧等工序,才是成品。失蜡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失蜡法铸造的器物可以玲珑剔透,有镂空的效果。2011年12月被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伊川县

十盘

“十盘”是流传于伊川一带的传统音乐。起源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十盘乐队编制主要由吹管乐器笙、管、笛和云锣等打击乐器组成。演奏形式有“坐乐”和“行乐”两种。“坐乐”演奏,除使用旋律乐器外,仅用一些小件打击乐轻打细吹。演奏风格古雅、庄重,主要演奏传统音乐曲牌,“行乐”除坐乐演奏乐器外,又增加马蹄号、传锣、鼓、镲、铙、钹等“大件”打击乐器及各种仪仗执事来渲染气氛,主要演奏热烈欢快的民歌小调。2015年9月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伊川县

文物古迹

截至2022年10月,伊川县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处、文物库房藏品3442件。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单位名称

类别

批次(发布时间)

范仲淹墓

古墓葬

第六批(2006年5月)

土门遗址

古遗址

第七批(2013年3月)

程颐、程颢墓

古墓葬

第七批(2013年3月)

徐阳墓地

古墓葬

第八批(2019年10月)

范仲淹墓

范园即范仲淹墓,位于伊川县彭婆镇许营村北,该园始建于1053年,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范仲淹及其生母子孙的墓园。园区北依万安山,南面曲河水,东临九龙山,西望龙门山,嵩山少林位其左,伊河之水出其右,山重水复,气聚风藏,前域有一间青砖青瓦铺成的山门,还有石坊、石翁仲、石羊、石马等;后域为其子孙墓园,墓园前域飨堂所悬蓝底红字匾"以道自任",为清代光绪帝所题,祠堂前有几通高大石碑,护有青砖碑楼,其中两侧范文正公神道碑的碑额为宋仁宗亲书的“褒贤之碑”四字,碑文为隶书,由宋代名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撰写,王洙书丹。于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伊川县

土门遗址

伊川县白元镇土门村的土门遗址,是新石器时期仰韶、龙山文化遗址。土门遗址位于村东的台地上,西距伊河千余米,南侧有伊河的支流永定河。1965年进行了发掘,遗址东西长约800米,南北宽约250米,总面积20万平方米。由西向东依次堆积着龙山文化和仰韶文化的遗存。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伊川县

程颐、程颢墓

程颐、程颢墓位于今伊川县西约15千米处的白虎山麓。 程颢, 字佰湾,号明道。 程颐,字公叔,号伊川。兄弟俩为北宋哲学家,教育家,北宋理学奠基者,世称“二程”包括程墓和程祠二部分,前为祠庙,后为墓冢。祠由门楼、厢房及大殿等组成,另有明清时代的石碑数十方。墓冢前有墓碑、供案及石羊、石马等,四周有坟墙回护。墓、祠一带古树参天,烘托出肃穆幽静的气氛。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伊川县

特产

伊川小米

伊川县地处全国小米主产区的最南端,富硒带最北端,其谷子种植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全国春谷小米上市最早的区域,也是河南省谷物种植的优势区域,优质谷子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2018年,伊川小米品牌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同年获得“农业农村部第十九届绿色农产品博览会”金奖;2020年入选“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名录”。

伊川县

伊川平菇

平菇,又名侧耳、糙皮侧耳、蚝菇、黑牡丹菇、我国古代称天花,是担子菌门下伞菌目侧耳科一种类。平菇是现代国内外发现的2000多种食用菌中,属生长迅速,个体较大的一种质嫩味美、价值很高的大型食用菌。伊川平菇富含蛋白质和磷、钠、钾、钙和铁等14种微量元素,蛋白质中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8种必须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5%以上。

伊川县

杜康酒

杜康酒,精选杜康酿酒遗址自然地理环境下所特有的高粱、小麦为主料制曲,秉承杜康始酿秫酒并世传千年的“三蒸三酿,五齐六法”、单粮固态发酵,用叉装甑、老五甑工艺、择时取酒、手工酿制、混蒸混烧、量质摘酒等古法技艺,每个环节都严格遵循古训。

伊川县

风景名胜

概述

伊川县内文化遗址众多,素有“杜康故里、圣贤之乡、理学名区”之美誉,有二程文化园、伊川书院、范仲淹忧乐园、邵雍易学文化园、陆浑戎遗址公园等文化景点,截至2022年,伊川境内有国家A级景区3处,即4A级景区二程文化园、3A级景区鹤鸣峡和3A级建业绿色基地。

重要景点

二程文化园

位于洛阳市伊川县城鹤鸣西路荆山森林公园脚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著名名胜古迹。园区是在北宋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理学奠基人程颢程颐墓园基础上扩建的大型文化园林,投资3.2亿,总占地面积360余亩。全园分为书院文化区、程庙纪念区、程林祭拜区三部分。

伊川县

伊川书院

位于河南省伊川县鸣皋镇鸣皋村,南望九皋,东临伊水,西依衡桃,山环水抱,气聚风藏,历来是文化圣地。理学家程颐在此建立伊皋书院(元朝改名伊川书院),广为人知的“程门立雪”的故事即发生于此,伊川书院是理学的策源地之一,在中国书院史和思想文化史上,伊川书院有着特殊重要的历史地位。2008年8月伊川书院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伊川县

烟涧青铜小镇

项目位于伊川县葛寨乡烟涧村,距伊川县城17千米、汝阳县杜康古镇项目约4千米,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是闻名遐迩的“青铜器之乡”“烟叶之乡”和“粉条之乡”。 青铜小镇拟占地约7500亩,建设项目占地面积约5平方千米,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烟涧青铜工业园区及物流中心、中国青铜历史博物馆、国际青铜技艺研发展示中心、国际青铜艺术文创基地、青铜文化美食街、青铜商业文化街区及餐饮管理服务设施等。

伊川县

代表人物

主要人物

人物

事迹

程颢(1032——1085年)

生于公元1032年,程颢自幼聪颖,幼年习诵儒家经典,10岁能写诗作赋。他不但天资聪颖,并能刻苦学习,20余岁即中进士,随后做了几任地方小官。程颢程颐在政治上同司马光等共同反对王安石的新法,所以在实行变法的神宗时期,没有得到信任与重用,便以其父年老多病、需要照顾为由,要求退居闲职。他回洛阳后,便与其弟程颐一起每日以读书劝学为事。神宗去世后,哲宗年幼,由高太皇太后听政。这时,反对新法的旧党人物被起用,掌握了政权,程颢也同时被召入京,授为中正寺丞,但还未及上路,便病死在家,终年54岁。

程颐(1033——1107年)

生于公元1033年,程颐“幼有高识,非礼不动”,程颐自公元1088年起,便基本上脱离了政治生活,在洛阳从事讲学活动。公元1096年,新党再度执政,他仍被定为反对新党的“奸党”成员,贬到四川,公元1100年才被赦免而回到洛阳。公元1103年,又有人参他著书诽谤朝政,皇帝命人审查他的著作,驱散他的学生。在此境遇下,古稀之年的程颐只好从洛阳回到程村居住,并于公元1107年病死家中。

王天纵(1879——1920年)

1879年到1920年,又名天同,字旭九,号光复。河南省伊川县人。武昌起义爆发后,河南革命党人准备在洛阳举事响应,派人与天纵联系,天纵率精兵千余人攻打洛阳,因叛徒告密,失去内应,清兵加强防备,遂率部入陕加入了张钫的秦陕豫复汉东征军,被张钫委任为先锋官。王天纵突破天险函谷关,攻取灵宝、渑池等地。后率轻骑南下占领南阳。民国7年(1918年)1月,王天纵在豫西招集万余人,组成河南靖国军。后转至鄂西,与北洋军阀作战。民国8年(1919年),到重庆参加了唐继尧召开的川、滇、黔、豫、鄂五省靖国军事会议。会后准备北上援陕。民国9年(1920年)病死夔州(今四川省夔县),时年42岁。

获得荣誉

2020年6月,伊川县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7月29日,伊川县入选2019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名单。

2020年12月1日,伊川县位居2020年全国综合竞争力十强县(市)第171名。

2021年9月8日,伊川县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