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季平(1908年~1987年),原名刘焕宗,江苏如东人。192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刘季平的:人物生平等介绍

中文名

刘季平

性别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籍贯

江苏如东

出生日期

1908年

去世日期

1987年

民族

汉族

毕业院校

如皋师范学校

代表作品

刘季平文集

简介

曾任教育部常务副部长。

人物生平

1928年,就学于南京晓庄师范。年底,任该校首届党支部书记。

1930年,调任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部长。因国民党当局追捕,脱险后去金陵大学,参与发动红5月全市斗争遭逮捕。在苏州狱中参加狱中斗争,被转入镇江侦缉队关押。

1931年初,与同狱难友挫断脚镣越狱。

1932年,回上海后,在党的左翼文化总同盟的领导下筹建“上海教育者联盟”,出版《教育新闻》。6月,再次被捕。

1933年,因在狱中发动犯人反对狱方残酷迫害,被押送山东烟台监狱。在狱中攻读《资本论》,《中共六大文献》等,并撰写文章,设法送至上海在《生活教育》等报刊上发表。

1937年8月,获释回沪,接上组织关系。与戴伯韬等人共同编辑《抗战教育》。10月,在武汉、桂林等地参加党的文化、教育和统战等工作。

1941年,至苏中根据地任行署文教处长兼管行政学院、二专署专员等职。

1949年,调任苏南行署副主任兼文教处长。

1950年,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

1952年,任上海市人民政府秘书长。

1953年,任副市长、市委常委。

1954年,任中共上海市委教育卫生部部长。在上海工作期间,妥善接管了徐家汇藏书楼,使大批文物、图书免于散失。筹备成立100人编制的《辞海》修订班子。主持拟定了《上海市1958~1962年教育工作纲要》。

1956年,当选为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59年3月,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处书记。

1962年春,调任中共安徽省委书记处书记。

1963年8月,调往北京任国家教育部代部长、常务副部长和党组副书记,进行中小学的教育改革工作,提出农村发展半耕半读学校、城市推行半工半读教育以及全面改造全日制学校的三步设想。

1973年4月,任北京图书馆馆长,组织全国专业力量整理和编写了《中国古籍善本总目录》。

1979年,任中国图书馆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

1984年10月,提出加强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研究工作,任中国陶行知研究会首届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