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学校始建于1935年的安徽私立内思工业职业学校,先后历经了芜湖电力学校、芜湖电机制造学校、芜湖电机制造专科学校等;1972年,更名为安徽省芜湖机械学校;1978年,改建为安徽机电学院(为安徽工程大学);2003年,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安徽省芜湖机械学校独立升格为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是直属安徽省教育厅归口管理的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
截至2023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12个教学单位,开设招生专业45个;学校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达2.06万元;有专任教师610人,各类在校学生12000余人。
历史沿革
1935年,安徽私立内思工业职业学校,先后历经了芜湖电力学校、芜湖电机制造学校、芜湖电机制造专科学校等,并划归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领导。9月,安徽私立内思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成立)天主教会学校,简称内思高工)。
1951年春,芜湖市立高级职业学校工科并入私立内思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成立皖南区芜湖工业学校,隶属于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
1955年10月,芜湖工业学校更名芜湖电力学校,由省工业厅领导学北门。
1958年,机械制造专业迁往合肥,组建安徽工学院,组成合肥工业大学。
1959年,芜湖电力学校改名芜湖电机制造学校。
1962年,更名为一机部芜湖电机制造学校(简称芜湖电校),属第一机械工业部领导。
1972年,改属安徽省机械厅领导,改名为安徽省芜湖机械学校。9月,更名为芜湖机械学校。改属安徽省机械厅领导。
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在安徽省芜湖机械学校基础上成立安徽机电学院,更名为安徽工程大学。
1986年6月,安徽机电学院迁出,安徽省人民政府决定在原址恢复安徽省芜湖机械学校,归属省机械厅领导。
2003年,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安徽省芜湖机械学校独立升格为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2005年位于芜湖市高教园区纬七路,占地520余亩的学院南校区落成。
2008年,在国家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荣获“优秀”,同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重点培育的高等职业院校。
2009年,学院成为首批安徽省示范高等职业院校。
2010年,被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等四部门联合授予全国机械行业骨干职业院校,全国机械行业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优秀职业院校称号。
2010年11月,通过教育部、财政部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项目验收,成为首批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
2015年,入选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立项为安徽省首批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
2018年,学校机械工程系入选安徽省第二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被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联合认定为首批“全国机械行业服务先进制造高水平骨干职业院校”。
2019年,学校获批中国高水平特色高水平专业群(A档)建设单位,被教育部评为“国家优质高等职业院校”。
2021年,学校与芜湖市繁昌区人民政府正式签约,在芜湖市繁昌区建设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繁昌校区。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3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共有机械工程系、电气工程系、信息工程系、数控工程系、汽车工程系、人文管理系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基础教学部、体育教学部、成人教学(培训)部等12个教学单位,开办45个专业。
院系 | 专业 |
机械工程系 | 机械设计与制造、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模具设计与制造、机械质量管理与检测、材料成型与控制、焊接技术及自动化、焊接质量检测 |
航空与材料学院 | 机电设备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智能焊接技术、飞机机电设备维修、增材制造技术 |
汽车与轨道学院 | 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 |
电气工程系 | 机电一体化、生产过程自动化、电子工艺与管理、电机电器、应用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 |
数控工程系 | 工业设计、数控技术、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 |
互联网与通信学院 | 物联网应用技术、云计算技术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工业互联网技术、软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 |
经贸管理系 | 会计、电子商务、连锁经营与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 |
人文系 | 文秘、涉外旅游、旅游英语、应用英语 |
艺术设计学院 | 空中乘务、工业设计、数字媒体应用技术、建筑动画与模型制作、建筑装饰工程技术 |
参考资料
教学建设
截至2023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国家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国家级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建有安徽省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9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6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有安徽省AA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芜湖市创业富民孵化基地各1个,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习基地、芜湖铁画锻制技艺职业教育基地1个;建有设备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室)166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38家。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1个、国家骨干专业8个、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7个、教育部装备制造类示范专业点1个、央财支持专业2个、全国机械行业骨干专业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2个、高水平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14个、骨干专业12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4个,有28个专业获批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
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 |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群 |
国家骨干专业 | 机械设计与制造、计算机网络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工业机器人技术、市场营销、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 |
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 | 金属3D打印生产性实训基地、新能源汽车技术与服务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企共建材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制造生产性实训基地 |
国家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 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
国家级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 校企深度合作下的“1+X”“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
教育部装备制造类示范专业点 | 工业机器人技术 |
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典型焊接接头电弧焊技术等 |
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 | 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子库--徽派技艺传承与创新、汽车电子技术专业资源库、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专业资源库 |
安徽省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 | 芜湖铁画锻制技艺职业教育基地等 |
安徽省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 | 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基地等 |
安徽省示范实验实训中心 | 检测实训中心、汽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 |
安徽省精品课程 |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工艺装备三维设计与制造、电机维修技术实训、焊接质量控制与检验、模具制造技术、机械设计与应用 |
安徽省骨干专业 | 汽车电子技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营销与服务、旅游管理、电子商务、机电一体化、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 |
安徽省特色专业 | 现代物流管理、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产品检测检验技术、焊接技术与自动化等 |
安徽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 旅游管理、软件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焊接技术与自动化、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 |
参考资料
师资规模
截至2023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专任教师610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比30.49%,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比74.09%,双师素质专任教师占比82.52%。学校聘请企业兼职教师346人,立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1人,全国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个人典型案例1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省级专业带头人11人,省级教学团队24个,省级高校教学名师14人,省级优秀教师4人,省级教坛新秀20人,省级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1人,省级科教文卫系统师德先进个人2人,省级技术能手3人,江淮工匠2名。学校教师在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获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
项目 | 专业/名字 |
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 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 |
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 | 朱文武等 |
全国“双师”个人成长典型案例 | 王爱国等 |
安徽省教学团队 | 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教学团队 |
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 刘飞等 |
安徽省教坛新秀 | 李庆、张涛等 |
安徽省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 王爱国 |
安徽省教学名师 | 张光胜、张国政、李庆、武昌俊、王爱国、王小平 |
安徽省优秀教师 | 张光胜、方继才等 |
安徽省专业带头人 | 郑晓峰、张国政、徐春林、杨海卉、武昌俊、王爱国、王飞、笪秉宏等 |
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初级双师型”教师 | 程霞等 |
安徽省技术能手 | 谭言松、王亮、张川 |
安徽省教坛新秀 | 李庆、张涛、陈旺、朱米娜等 |
参考资料
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先后与德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等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院校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与加拿大圣劳伦斯学院开展合作办学,成立“中加班”,联合培养学生155名;累计招收(含预录取)柬埔寨、巴基斯坦等多国留学生48名;通过实施“中文+职业技能”培训,多举措服务埃夫特智能装备、奇瑞汽车等区域头部企业“走出去”;学校开展的对台交流项目入选教育部对台交流项目以及安徽省台办对台交流重点项目。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芜湖铁画文化传承创新基地1个,设有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先进制造技术应用研究院科技创新团队11个。
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 | 3D打印技术应用协同创新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多方共建ICT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先进制造技术应用研究院科技创新团队 | 工业机器人先进制造科技创新团队、高强铝合金增材制造科技创新团队、智能制造创新团队、智能控制科技创新团队、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创新团队、零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团队、智慧工厂相关应用研发团队、整车性能分析及智能化技术研究创新团队、基于5GNR技术的电动汽车智能控制研究创新团队、多轴加工中心用高精度组合夹具设计与研究团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团队 |
参考资料
科研资源
图书馆
截至2023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图书馆馆舍总面积7500平方米,阅览座位1000余座,馆藏文献58万余册,其中纸质文献30万余册,电子图书28万册,另有电子期刊供读者阅览。图书馆十分重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积极更新管理手段、管理方法和服务理念。图书馆建有自己的网页。全馆拥有各种类型计算机200余台,各种交换机、服务器十台,建成高带宽的局域网,采用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软件,依托校园网,全面实现了图书馆的计算机化、网络化管理,提升了图书采编、流通服务和读者查询一体化管理水平。
期刊等)
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先后承担国家、省(市)、院级教研、科研项目和横向课题200多项,获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34项,科研项目160余项。自2003年升格学院教师公开出版学术专著、教材300部,主编国家、省级“十一五”规划教材30门、校本特色教材40本,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00余篇。
学校荣誉
截至2023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07年、2008年、2009年连续三年荣获“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学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2009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授予“安徽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学院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数控技能大赛、电子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沙盘经营大赛和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职业规划大赛等多项国内、省内技能竞赛中屡屡摘金夺银。
2007年、2008年、2009年连续三年荣获“安徽省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芜湖市共青团工作综合考评特等奖”,并被评为2009年“安徽省共青团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2014年6月20日-22日承办全国首届机械设备装调与控制技术大赛(高职组),并获得一等奖佳绩。
校园文化
校徽

校徽以校名中“机电”二字首字母作为造型元素,图中1935是学院建校年份,外线采用富有层次的双线环绕。校徽的标准色为激情红和科技蓝,激情红基准色值:C:0M:100Y:100K:0;科技蓝基准色值:C:100M:80Y:0K:0。
校训
修德、练技、立业、报国
校园环境
截至2023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2021年,为加快创建职业本科学校,在安徽省教育厅、芜湖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与芜湖市繁昌区人民政府正式签约,在芜湖市繁昌区建设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繁昌校区,新校区占地面积1049亩,预计于2024年完成一期工程建设并投入使用。
教学楼
职务 | 姓名 |
党委书记 | 张光胜 |
党委副书记、院长 | 徐春林 |
党委副书记 | 刘艺 |
党委委员、副院长 | 姜绳、段贤勇 |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 高道友 |
参考资料
杰出校友
王德伟,芜湖点金机电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负责人,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
荣亚军,安徽三只渔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安徽渔众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安徽漫时光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
刘波,担任延庆场馆群运行团队电力副经理。
注释
[a]以上资料来源于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仅展示部分,详情请见学校官网。数据截至时间2023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