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文理学院是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由西安市政府主办、省市共建、面向全国招生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先后由西安大学、西安师范专科学校、西安教育学院、西安幼儿师范学校和西安师范学校合并而成,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3年设立的陕西师范学堂。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西安文理学院的:历史沿革、办学条件、学术研究、校园文化、校园环境、行政管理、知名校友、荣誉、附属医院等介绍

中文名

西安文理学院

别名

西文理

外文名

Xi′an University,英文缩写:Xi′an -U

成立日期

1903年

所属地区

陕西省西安市

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科技六路1号

办学性质

公办

主管部门

教育部

占地面积

50万平方米

学生人数

全日制本科生13000余人(截止2022年5月)

教师人数

866人(截止2022年12月)

前身

陕西师范学堂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王育选;党委副书记、校长:陈刚

创办者

西安市政府主办、省市共建

校庆日

4月16日

校训

校歌为《西安文理学院校歌》

院校代码

11080

专业数量

50个本科专业

学制

四年制本科

机构类型

非营利事业组织

简介

2016年成为西安市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试点高校,2017年成为省新增硕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2018年获批为“省级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单位。连续九年荣获西安市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

学校有高新、太白和关中书院三个校区,校舍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纸质图书资料160万余册,电子图书资料163万余册,固定资产总值11亿余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1亿余元。

截止至2023年5月,学校有教职工1100余人,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专任教师400余人,硕士及以上学位占比90%以上;外聘两院院士3人;柔性引进各类人才52人,其中学科首席专家12人;有国家、省、市级各类专家19人。具有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一流课程6门。

历史沿革

西安文理学院是200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由西安联合大学与西安教育学院合并组建而成。2006年11月,西安幼儿师范学校并入西安文理学院。2009年7月,西安师范学校并入西安文理学院。

西安师范学校 

西安师范学校是西安市政府举办的一所培养大专程度小学教师的专门学校。创办于1903年(清光绪29年)名为“两级师范学堂”,其前身是创建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的 “关中书院”,创始人是关学大师冯从吾。2009年7月并入西安文理学院。

西安师范专科学校 

西安师范专科学校是西安市政府举办的专科层次为主的普通师范院校。创建于1958年,首任党委书记刘钧、校长余达夫。专业由初建时的中文、数学、理化、政教4个专业发展到1990年本专科专业13个,共为国家培养优秀师范教育人才5015人。

西安大学 

西安大学是西安市政府举办的全日制地方性综合大学。创建于1980年9月,首任临时党总支书记雷行。专业由初建时的18个专业发展到1990年本专科专业26个,1980-1990年共为国家培养高等职业教育人才2141人。

西安联合大学 

西安联合大学是西安市政府举办的综合性普通高校。创建于1990年1月,由西安师范专科学校和西安大学合并而成。同年12月22日挂牌成立,分为师范学院和职业技术学院两院,首任临时党委书记兼副校长刘仲宁、副校长兼师院院长胥超、副校长兼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宋怀德。学院于2000年7月整体搬迁至太白南路168号,有本专科专业29个,毕业生11981人。

西安教育学院

西安教育学院是西安市政府举办的成人高等学校。筹建于1952年,1953年5月15日定名为“西安市中小学进修学校”,首任副校长高崇朴。专业由初建时的中文、数学2个专业发展到2003年本专科专业33个。1991至2003年共培养毕业生6420人。

西安文理学院 

西安文理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2003年4月16日由西安联合大学与西安教育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同年11月1日举行挂牌仪式,首任党委书记王学民,校长张道宏。

西安幼儿师范学校 

西安幼儿师范学校是西安市政府举办的中等专业学校。创建于1955年,首任党委书记段秀慧(1962年)。学校设置有学前教育、医学营养(儿童营养与保健)等专业,是陕西省唯一的培养专业幼儿园教师的学校,也是陕西省幼儿教师、园长培训中心。1955年至合校前共培养了优秀毕业生3373人,培训幼儿教师和幼教管理干部近万人次。该校于2006年11月并入西安文理学院。

办学条件

本科生教育

截止至2023年5月,学校设有14个二级学院,1个继续教育学院、1个关中书院。49个本科专业,涉及文学、理学、工学、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逐步形成师范教育、智能制造、文化创意、电子信息、生物化工、商贸物流、社会治理、康养服务8个专业群。

专业学院

开设专业

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秘书学、广告学、戏剧影视文学

外国语学院

英语、日语、翻译

信息工程学院(阿里大数据学院、卫星遥感服务中心)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物联网工程

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省级一流建设专业)、机器人工程(市级重点扶持专业)、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智能感知工程、物理学

化学工程学院(检验检测中心)

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食品安全与检测

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西安秦岭研究院)

生物科学、生物制药、环境生态工程、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地理空间信息工程、园艺

学前教育学院(西安文理学院实验幼儿园)

学前教育

师范学院 (西安统筹城乡发展研究中心、区域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书画艺术研修中心)

小学教育、应用心理学、书法学

经济管理学院(西安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会计学、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经济与金融、养老服务管理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长安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历史学专业、旅游管理专业、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

马克思主义学院 (西安廉政研究中心)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专业

美术与设计学院(艺术馆)

视觉传达设计、美术学、数字媒体艺术、公共艺术

音乐学院 ( 文化艺术教育中心)

音乐学(师范)、音乐表演

教学建设

截止至2022年5月,学校有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2个、重点学科4个、精品课、精品资源共享课、思政示范课、一流课程等高层次课程53门、教育教学成果奖27项、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31项;市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3个、一流重点建设学科14个。

近几年一流专业一览表

类别

专业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旅游管理专业

陕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前教育、应用化学、旅游管理、汉语言文学、小学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英语、物联网工程、会计学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生态工程专业、软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汉语言文学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一览表

类别

课程名称

线上一流课程

民间美术、现代汉语

线下一流课程

仪器分析、数学分析Ⅰ

混合式一流课程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物理化学

省级特色线上课程

课程名称

团队成员

陕西传统音乐品鉴

牛育谦、王翊、雷昊霖、黄珅、王蕾、田明、贺林林

关中地区文化与童蒙教育

蔡军、路娟、崔旭伦、乔全龙、郝珊、李继荣

长安建筑文化

王建国、刘小飞、胡祖豪

学科建设

截止至2021年6月,经省市主管部门批准,学校设立了中国古代文学、专门史、分析化学、原子与分子物理学等4个省级重点学科,学前教育学、应用数学、旅游管理、文艺学、植物学、工商管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英语语言文学、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等9个市级重点扶持学科,化学、机械工程、教育学、艺术学理论、考古学等5个市级一流学科。

师资规模

截止至2022年5月,学校有教职工1100余人,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专任教师400余人,硕士及以上学位占比80%以上;外聘两院院士3人;柔性引进各类人才52人,其中学科首席专家12人;有国家、省、市级各类专家19人;省级教学名师、优秀教师、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的15人;省级师德示范团队1个、教学科研创新团队15个。

类别

姓名

省级教学名师

向华、蔡军、 徐东升、唐健君、晏志军、杨晓慧、魏奇

优秀教师

韩权、贾俊侠、李越、杨晓慧、唐健君、陈昱、李景华、蔡军、徐玲玲、李浩、舒荣、赵精兵

合作交流

截止至2022年5月,学校与省市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社会各界合作,成立了西安市基础教育教师发展研究中心、陕西省表面工程与再制造重点实验室、陕西省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华为鲲鹏产业学院、西安秦岭研究院、西安廉政研究中心、西安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等30多个研究机构。以及中国王维研究会、陕西省纳米科技学会、西安经济数学学会、西安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学会等9个专业学会挂靠该校。学校还与地方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共建了西安市干部教育培训文理学院基地、西安市廉政教育培训基地等十余个各类基地。

学校先后与国外及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的50余所大学及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学生学历教育、短期交流、实习及留学生培养等项目;选派青年教师到国境外大学进行合作研究、交流访学、师资培训等。先后接收来自韩国、泰国、中亚、南亚等国家地区的近500名留学生来校学习,选派600余名学生赴英国、美国、日本、泰国、马来西亚、中国台湾地区和香港地区交流学习及实习。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止至2023年3月,学校拥有或获准批建的科研平台有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四主体一联合”工程技术校企联合研究中心2个,市级工程实验室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6个,校级重点实验室10个。

类 别

名  称

省级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表面工程与再制造重点实验室、陕西省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西安文理学院)

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长安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四主体一联合”工程技术校企联合研究中心

陕西省“四主体一联合”航天育种工程技术校企联合研究中心、陕西省"四主体一联合"非开挖水平定向勘察智能装备校企联合研究中心

以上资料来自

科研资源

图书馆(博物馆、教辅党总支、校史馆)

截止2020年12月,学校纸质文献总量约159万册,开架图书约108万册,订购有现刊报纸228余种,全部实行开架阅览,阅览座位3350个。 电子图书总量约为151.5万册,其中超星电子图书120万册,北京方正Apabi电子图书8.3万册(含四库全书4149种),书生电子图书15.8万册,五车电子图书6.66万册,外文电子图书7472册。另有两个硕博学位论文数据库,CNKI硕博学位论文数据库(409余万篇)和万方硕博学位论文数据库(94万余篇),以及万方会议论文数据库(91万余篇)。拥有4个期刊数据库,其中两个外文期刊库分别为Springer Link外文期刊数据库(2000余种)和 EBSCO数据库(11000余种期刊);两个中文数据库分别为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8000余种)和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15000余种)。还有随书光盘管理系统、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10000多个讲座视频等)和精品课件群(246种)、读秀知识库、起点考试网数据库、世界精品课程、艺术多媒体资源数据库等。

博物馆

西安文理学院博物馆的主要职能是负责收集藏品,对藏品科学管理、科学保护、整理研究、公开展出和提供使用;制定各类学术展项的门类及展览规划,确定并实施各类展项计划;负责展项作品资料的收集与归类整理;开展对外宣传和对外学术交流;负责博物馆的信息化和数据库建设;管理社会各类捐赠物品。

马继忠美术馆

西安文理学院

2011年9月,“马继忠·从艺五十年山水画展”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2012年底,马继忠先生将本次展览全部作品悉数无偿捐献给我校,捐赠品达数千平尺,在陕西书画界引起强烈震动。2013年初,马继忠先生夫人专程从北京工作室整理出先生文字手稿、画论、速写等120余箱运抵西安,为马继忠美术馆的筹建提供了丰富的展览资料。2013年4月,马继忠美术馆在学校创建,刘文西先生专为美术馆题写匾额。马继忠美术馆陈列了马继忠先生的部分写生手稿和巨幅系列创作38件,集中系统的展示了马继忠当代密体山水画的整体风貌和独特魅力。

喻氏陶瓷馆

喻氏陶瓷馆建于2013年4月,收藏有知名的古陶瓷鉴赏家、收藏家,西安曲江咸恒生态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艺术总监喻德江先生捐献的钧窑、越窑、临汝窑、鲁山窑、耀州窑、磁州窑、吉州窑等窑口的陶瓷器三百余件(套),包括原始青瓷、汉代绿釉陶、汉代彩绘陶俑、唐三彩、唐白瓷以及明清青花瓷等品种,以“汉歌”“唐风”“宋韵”等五大主题铺陈出中国陶瓷艺术发展的演变轨迹。

期刊

《唐都学刊》

《唐都学刊》是由西安文理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1985年创刊。该刊以繁荣社会科学文化、促进学术交流、发现与培养学术人才,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为宗旨。该刊主要栏目有“汉唐研究”“伦理学研究”“关学研究”“西部文学研究”“一带一路研究”“当代学术问题与学者访谈”等。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创刊于1998年,是由西安市教育局主管、西安文理学院主办的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刊物主要登载文学、历史学、哲学、法学、政治学、经济学、教育教学、影视文化等多种学科的学术论文。刊物现为《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执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规范》优秀期刊。该刊先后获得“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认定的“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第二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称号,并于2018年11月被评为综合性人文社科期刊(AMI)核心(扩展)期刊。刊物主要栏目有“文学艺术研究”“历史文化研究”“哲学研究”“政法论坛”“教育教学研究”“影视文化研究”等。该刊为季刊,1、4、7、10月25号出版,面向国内公开发行。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自然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现为季刊。创刊以来,秉承“繁荣科学文化,促进学术交流,发现和培养人才,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办刊宗旨,不断总结经验,竭诚为读者服务,深受读者好评。该刊先后获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陕西省高等学校优秀学报、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为《中国期刊网》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技信息所万方公司《中国科技文献数据库(CSTDB)》光盘版固定期刊、中国科学院《中国生物学文摘》固定引用期刊,2003年被选定为全国核心期刊,2007年获评“陕西省期刊规范评比优秀期刊”,2008年被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收录。该刊主要栏目有数理科学研究、机械电子与信息科学研究、化学与材料科学研究、生命科学研究、环境科学研究、体育科学研究。

科研成果

截止至2022年5月,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共计立项省级455项,国家级161项,大学生学科竞赛获得省级以上奖项1200余项,2021年学科竞赛排名位列全国高校第303位。近五年,完成国培、省培训、市培项目128项,为西安各类师资培训累计2.2万人次;承办市委组织部、市纪委、市级各部门、各委办局、各区县开发区等干部教育培训项目327期,累计培训2.5万余人次。

校园文化

校训

重德、笃学、躬行、崇高

校训释义:

重德:重视品德修养,弘扬优良品德。语出《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东汉文中有“重德轻身”。“重德”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和“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精神相符合。    

笃学:专心好学,刻苦专研,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语出《论语·泰伯》:“笃信好学,守死善道。”“笃学”不仅是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对教师的要求。“笃学”与符合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求。

躬行:身体力行,亲身实行,强调实践应用能力。语出《论语·述而》:“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中说:“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躬行”与我校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的定位相符合。

崇高:崇尚高远,追求卓越,按照高标准来要求。语出《水经注·淇水》:“石壁崇高,昂藏隐天。”“崇高”与我校“一高一实”的工作原则和追求更高、更远的境界,培养高质量人才的目标相一致。

新校训承载着关中书院“敦本尚实,崇真践履”的文化内涵,贯穿着“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寄托着转型升级,更名升大的奋斗目标。只有“重德”“笃学”“躬行”,才能达到“崇高”的境界;也只有树立了“崇高”的理想,才能在“重德”“笃学”“躬行”方面有所成就。

校徽

校徽是学校的象征,包括徽志和徽章。徽志为圆形,分红蓝两色。上方为中文校名,下方为英文校名,中间为朱雀图案。徽章为长方形证章。教职工徽章底色为红色,校名颜色为黄色;学生徽章底色为白色,校名颜色为红色。

校徽说明:

1.“朱雀"是古城西安的象征,古西安的中轴主干道路是朱雀大街,还有朱雀门。

2.“朱雀”在中国典故里有“凤鸣岐山”的寓意,就是招揽人才,引凤来巢的含义,是西安自古至今祥瑞象征。

3. 将“朱雀"的局部纹理和西安的“安”的首字母“A”进行结合变形,朱雀是西安的象征,体现了向上,“A”又有“第一”的意思,具有攀登顶峰,越来越好等寓意。

4. 此图形又如同一个奔跑的人形,体现了学院的“人文精神”和“以人为本”的办学特色,活力四射,人才济济。

5.因为学院隶属古都西安,故将朱雀融入此标志内,体现了学院的悠久文化,又不失与时俱进的时代感。

西安文理学院

校旗

校旗为长方形,分蓝白两色。蓝色旗中间为白色校徽图案,下方为白色中英文校名。白色旗中间为红色校徽图案,下方为红色中英文校名。

校歌

校歌为《西安文理学院校歌》

校园环境

高新校区

学院校本部命名为西安文理学院高新校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太白南路168号。

专业:除学前教育专业专升本、小学教育专业专升本外的其他专业。

校门

南门

西安文理学院

南门两边的浮雕也彰显出古城的文化底蕴。雕塑的名字叫“腾飞”雕塑以一个腾飞着的人的造型,寓意学校蒸蒸日上,学生蓬勃发展。

西安文理学院

图书馆

西安文理学院图书馆由西安大学、西安师专、西安教育学院、西安幼儿师范学校和西安师范学校的图书馆合并而成,其历史可追溯至1903年设立的陕西师范学堂图书馆。目前,西安文理学院图书馆建筑面积29000平米。图书馆使用UILAS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实现了文献采访、编目、流通、期刊管理、检索等工作的自动化。

西安文理学院

体育馆

西安文理学院

学院拥有2个400米标准体育场(内设足球场),多功能体育馆、体操馆、击剑馆、跆拳道馆、游泳池各1个,另有23块室外球类场地;体育保健学实验室、运动解剖学实验室、运动生理学实验室各1个及多个多媒体教室;拥有专业图书资料1万余册;签订协议的实习实训基地6家。

太白校区

西安文理学院太白校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太白南路212号。

关中书院

西安文理学院书院校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书院门63号。

专业:学前教育专业专升本、小学教育专业专升本。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职 务

姓名

党委书记

王育选

党委副书记、校长

陈刚

党委委员、副校长

韩权

党委委员、工会主席

范宏

党委委员、副校长

邬连东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任晖

党委委员、副校长

刘明利

党委委员、副校长

龚杰昌

党委委员、校务委员

郭瑞

党委委员、校务委员

曹鸿

以上资料来自

历任领导

历任党委书记信息

任职时间

时任职务

2018年12月至2022年3月

问向荣

2014年3月至2018年12月

雷英杰

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

张建国

2005年12月至2011年3月

门忠民

2003年11月至2005年12月

王学民

以上资料来自

历任校长信息

任职时间

时任职务

2011年3月至2017年12月

徐可为

2005年11月至2011年3月

张道宏

以上资料来自

知名校友

姓名

在校经历及毕业成就

刘印生

1984年毕业于西安文理学院(西安师专)化学专业,曾任铜川市政协党组书记

孙维

1988年毕业于西安文理学院教育学院(原陕西省西安师范学校),现任西安电视台总编室副主任、主任播音员、《西安零距离》节目主持人,全国第十一届青联委员、陕西省第十届政协委员、陕西省第十届青联常委、西安市第十二届、第十三届政协委员、陕西省和西安市旅游形象大使、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柏雨果

1980年原西安师范专科学校中文专业毕业,西安电影制片厂研究员、国家一级摄影师、陕西省文史馆研究馆员、陕西省高级职称(艺术类)评审委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影视评论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

窦尔翔

原西安联合大学政治教育专业1990届毕业校友,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金融信息工程管理系金融学教授

符浩

原名符忠孝,曾就读该校原西安师范学校,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毕业。曾任第六、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外交部副部长,驻日本、越南等国大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代职业外交官,担任过周恩来总理秘书

陈光明

西安师范专科学校79级中文专业毕业,历任西安市委组织部党政处科员,省委组织部宣教干部处科员、主任科员、副处长,省委组织部党政干部处副处长、办公室主任,省委组织部部务委员,宝鸡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市委党校校长(兼),市委统战部部长(兼)

陈振虎

1980年毕业于原西安师范专科学校数学专业,曾任西安市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现任西安市慈善会终身名誉会长

马继忠

字山人,笔名鲁丘,西安文理学院教授。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安文史馆馆员,中国书画篆刻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山水画研究院密体画工作室导师

骞芳莉

1986年毕业于西安文理学院(原西安大学)工商管理硕士,高级会计师,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

荣誉

截止至2022年5月,先后荣获省级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省级精神文明校园、省级平安校园、省级卫生示范单位、省级园林式单位、市级目标考核优秀单位等40余项荣誉称号。

附属医院

西安市第一医院文理医院是经西安市卫生局批准,由西安市第一医院与西安文理学院联合组建的公立性综合医院,是第一医院医疗服务功能的延伸,西安市第一医院负责对文理医院的行政与业务工作进行统一管理。

文理医院坐落于西安文理学院高新校区内,大门坐东向西位于白沙路中段。医院大楼五层,建筑面积4200多平方米。医院开设有急诊科、内科、外科、妇科、眼科、口腔科、皮肤科、耳鼻喉科、麻醉科、手术室等临床科室,配有放射、超声、心电图、检验、药剂等医技科室。开通了西安市城镇职工医保网线系统,开通银联卡刷卡系统。计划开设60张病床的综合住院病区。西安市第一医院选调知名的内科各专业、骨科、普外科、皮肤科、口腔科、中医科专家长期在文理医院坐诊。并且文理医院为疑难就诊患者提供,转诊到西安市第一医院检查及住院等快捷简便的医疗绿色通道。

地址:文理医院位于学院西北角沁德苑餐厅西侧。

以上资料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