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英文名称为Zhejiang Electrica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ZIME),简称浙江机电学院。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由浙江省机电集团有限公司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是浙江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是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入选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历史沿革、办学条件、学术研究、学校排名、校园文化、现任领导、校区情况、校友情况、所获荣誉等介绍

中文名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英文名

Zhejiang Electrica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别名

浙江机电学院

所属地区

杭州市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3300004700387327

地址

滨江校区:浙江省杭州市滨江高教园滨文路528号

办学性质

公立大学

主管部门

浙江省教育厅

占地面积

918亩

前身

浙江省杭州工人技术学校

现任领导

汤兆武—党委书记;

校庆日

10月25日

校训

求实、求精、求新

校歌

《机电脊梁》

主要院系

智能制造学院、自动化学院、现代信息技术学院等11个院系

院校代码

12861

主要专业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智能控制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云计算技术与应用等28个

专业数量

28个

建筑面积

32.7万平方米(截止至2023年5月)

邮政编码

310053

简介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是创办于1952年的杭州工人技术学校,后经过杭州工业学校、浙江机械专科学校、浙江工业学校等校名变迁,1999年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筹建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02年正式成立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截止至2023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建有杭州滨江和海宁长安两个校区,总建筑面积32.7万平方米,下设11个二级学院(部),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0991人,图书馆藏书291万册。开设28个专业,74个专业方向。

历史沿革

浙江省杭州工人技术学校

1952年3月,省人民政府决定,筹建一所新型的、多学科的工业中等技术学校,指定浙江省工业厅主管并筹建。省工业厅任命周锡铭、陆大益为学校正副主任委员。

1952年10月25日,学校定名为浙江省杭州工人技术学校,隶属于原浙江省工业局,学校正式启用校印。

1953年9月4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工业厅工人字(53)字第382号文决定,与浙江省杭州纺织工业学校合并,更名为浙江省杭州工业学校。

1955年11月1日,浙江省杭州工业学校正式更名为杭州工业学校,领导隶属关系不变。

1958年6月24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决定学校增设大学专修科,学校更名为浙江机械专科学校,有大专部、中专部、技工部三部。

1960年,学校大专部与浙江电机专科学校大专部等四校合并成立杭州工学院;中专部与浙江电机专科学校合并成立浙江机械工业学校,周锡铭任校长,分别在文三街和文一街两个校区办学。1961年8月,杭州工学院并入浙江大学。

1963年,由于浙江电机专科学校原属第四机械工业部下放,在四机部决定收回后,浙江机械工业学校停办。

浙江省机械工业学校

1964年2月25日,浙江省委(64)46号文件决定,同意恢复筹建浙江工业学校,主要任务是行业内部招生,培养企业在职职工。在原机械技校、煤校、重工业厅干训班基础上筹建,地址为原浙江机械专科学校旧址。

1973年8月30日,省机械局文件(73)机工政字第293号文向省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组和省委提出“关于要求恢复浙江工业学校的报告”,校名改为浙江省机械工业学校。

1974年4月4日,省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组文件浙革生计(74)第54号文批复同意恢复省机械工业学校,通知正式下达,学校正式开始筹建。

1979年9月,学校在文一路原校址正式招生,招收机械制造专业新生80名,学制三年。

1997年11月,浙江省机械工业学校分为浙江机电职工大学与浙江机械工业学校。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1999年12月,浙江机电职工大学与浙江机械工业学校两校合并,成立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筹)。

2001年12月13日,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摘筹”专家评估组来校检查评估。

2002年1月,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成立。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2010年3月23日,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财政厅组织专家对我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进行了省级验收,学校通过学院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省级验收。

2018年,学校被授予首批“全国机械行业服务先进制造高水平骨干职业院校”称号。

2019年,学校被列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A档前十)。

2021年,学校入围首批“省教育厅高校智慧思政大数据应用建设试点校”。

办学条件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下设11个二级学院,28个招生专业,具体专业如下表所示:

二级学院

专业

智能智造学院

数控技术(三年制)

模具制造与设计(三年制)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三年制)

自动化学院

机电一体化技术

电气自动化技术

应用电子技术

智能控制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学院

云计算技术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

计算机应用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

大数据技术

物联网应用技术

数字商贸技术学院

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专业

跨境电子商务专业

电子商务专业

大数据与会计专业

市场营销专业

创意设计学院

工业设计

艺术设计

产品艺术设计

增材制造学院

工业机器人专业

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

理化测试与质检技术专业

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专业

智慧交通学院

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

汽车智能技术专业

国家教育学院

暂无

继续教育学院

暂无

马克思主义学院

暂无

创业学院

暂无

教学情况

专业设置

截止至2023年5月,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开设28个专业,74个专业方向。

级别

专业名单

国家示范院校建设项目建设专业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市场营销

中国特色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智能控制技术

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

数控技术、智能控制技术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行动发展计划骨干建设专业

数控技术

浙江省优势专业

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电子技术

浙江省高校“十三五”优势专业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工业设计、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等7个

浙江省特色专业

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电气自动化技术、工业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

地方财政支持示范重点专业

市场营销

课程建设

截止至2023年5月,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建有7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5门省级精品课程,《机械基础综合实训》等2门国家精品在线课程,《零件三维建模与制造》等4门省级精品在线课程,《铸钢件铸造技术》等44门省平台在线课程,《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等147门校级数字化课程。虚拟仿真软件26个,并以此为基础构建26门仿真金课。除此之外,学校立项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疫情与教育”专项课题4项,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战疫课堂”课程思政优秀案例2个,2020 年浙江省高职院校“互联网+教学”优秀案例9个,浙江省高校在线教学生动实践典型案例4个。2020年浙江省高校教育信息化优秀案例1个,全国智能化赋能职业教育论坛优秀案例13个。

国家级思政示范课程:《焊接方法与设备使用》。

教学基地建设

截止至2023年5月,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建有校内实训基地25个,2020-2021年,建成了服务型制造教学基地、大数据技术实训基地、轨道交通线网综合控制创新实训室等35个实训室,构建了智能制造、智能控制、现代交通、增材制造、信息技术、制造服务、创意设计等七大开放式、产教融合型生产性实训基地。

级别

基地

国家级示范性

数控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工程规划项目

智能制造及轨道交通实训基地

国家工程实验室

工业设计应用中心

浙江省“十三五”高职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

先进制造技术实训基地、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实训基地、智能控制技术实训基地等6个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省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轨道交通智能运维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教学成果

截止至2023年5月,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浙江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12项、二等奖5项。

师资情况

截止至2023年5月,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拥有教职工740余人,专任教师590余人,专任教师中有硕士及博士研究生510余人,正高职称50余人、副高职称140余人,双师素质比例90%以上。

级别

名单

智能制造装备技术教师团队、智能控制技术教师团队

智能制造装备技术教师团队、智能控制技术教师团队

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智能制造装备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

国家级教学团队

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领域机电一体化技术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智能制造装备技术教师团队、智能控制技术教师团队

省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智能控制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国家级教学名师

邱葭菲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

王建林

国家课程思政教学名师

邱葭菲、张伟、王瑞权、冯秋红、陈金玲、陈立虎

省部属企事业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

智能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多轴精密数控加工、 模具智能制造

交流与合作

截止至2023年5月,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与浙江科技学院联合培养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等四年制专业,与浙江科技学院、浙江水利水电学院联合开展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物联网工程等4个专业二年制本科(专升本)培养新模式;与浙江理工大学签订合作培养协议合作共建研究生培养基地。

截止至2023年5月,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建成“中英伦敦南岸数字化技术联合学院”“浙江丝路学院(泰国罗勇)”、缅甸教育培训服务中心、“南非智能制造培训中心”“一带一路”语言与职业教育培训中心(盾安教学点)等海外教学点。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华为、FESTO、西门子、FANUC 公司、凯尔达、浙江中控、杭州地铁等公司合作,构建生产实训基地。

学术研究

科研资源

  • 馆藏资源

截止至2023年5月,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滨江校区图书馆和海宁校区图书馆收藏图书约78万册,阅览座位1600余个,常用数据库及数字资源平台 20 余个。

馆献资源数据

纸质图书(万册)

专业期刊(种)

总册数

中文纸质专业期刊

外文纸质专业期刊

电子专业期刊

78.99

735

0

36520

电子图书(册)

电子期刊(册)

学位论文(册)

数据库(个)

749594

1069844

7099401

20

学术期刊

  • 《未来技术教育》

《未来技术教育》,原名为《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年更名为《未来技术教育》,由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主办,未来技术教育编辑部编辑的季刊。《未来技术教育》是学校科研工作的窗口和科研成果展示及对外交流的平台,为更好地服务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科研平台

截止至2023年5月,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建有教育部“中小企业车间智能化改造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和交通运输部“国家级轨道交通行业研发中心”,打造“工业机器人研发及集成应用”“协同控制与工业网络技术”等科技创新团队。

科研成果

截止至2023年5月,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立项省“尖兵”“领雁”等研发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公益基金项目、浙江省制造业台(套)产品工程化攻关项目、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等30余项。

课题类别

项目名称

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

《高职院校思政课“虚实一体”融合式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2023年度省“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立项项目清单

主持1项“大梯度高效低温余热透平膨胀发电机组研发与示范应用”,核心参与4项

2022年度‘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拟立项项目清单

主持3项,主要参与5项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立项

“新中国成立以来浙江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历史考察与经验研究”被立项为规划重点课题,另有4项一般课题立项

2022年度浙江省制造业首台(套)产品工程化攻关项目

大型风机关键结构件高强韧低温球墨铸铁材料

省软科学研究基地库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化产业转型及创新人才培养

2021年度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立项

《智能服务机器人研发及应用-环境感知的智能服务机器人研发及应用》

学校排名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浙江省2020年高职高专院校教学工作及业绩考核结果中总分排名第一,在“金平果”2023高职专业及专业群排行榜中,自动化学院自动化类专业和智能控制技术专业排名全国第一,在2022年浙江省高职院校排名中排名第三。

校园文化

校训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校训为:求实、求精、求新。求实是基础,求精是目标,求新是灵魂,三者互为依托,相互支撑。

求实:脚踏实地、严谨务实。

求精:教育精益求精,争创精品、追求卓越。

求新:具有创新精神,善于探索、勇于创新。

校标

 学校校标以Mechanical & Electrical的开头字母“M”和“E”为原始造型构想,选用“学校蓝”(色值为:C100、M70、Y0、K40),通过螺旋上升的视觉效果和超常规的透视结构。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校徽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校徽为题有校名的长方形证章。教师校徽为红底白色字体,学生校徽为白底红色字体。

校旗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校旗由校标和校名组成。旗面为“学校蓝”,校标和校名为白色,校标位于校名上方,校标和校名位于校旗中间区域。

校庆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校庆日为每年的10月25日。

校歌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校歌为《机电脊梁》,由马树贤、金针作词,唐大琳、梦琪作曲。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现任领导

汤兆武

党委书记

贺星岳

院长、党委副书记

周增逵

党委副书记

王建林

党委委员、副院长

周纯江

党委委员、副院长

丁明军

党委委员、副院长

王   斌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项建斌

党委委员

邓劲莲

党委委员

参考资料:

校区情况

  • 海宁校区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海宁校区位于浙江海宁市长安镇青年路999号 ,校区占地面积600亩,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校区于2015年秋季投入使用。校区建有图书馆、可容纳800人左右的剧场;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开设多功能厅、舞蹈房等,室外建有篮球场16个、排球场10个、网球场4个和400米标准运动场。

  • 滨江校区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滨江校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滨江高教园滨文路528号,校区占地面积318亩,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校区建有图书馆、报告厅、食堂、宿舍、创客空间等基础设施。

校友情况

姓名

简历

黄海森

数控专业2013届学生,现任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维修机工、助理工程师,担任浙江宁波高速压机应用技术创新工作室负责人。被评为宁波市首席工人、先后获得省、市五一劳动奖章,入选浙江省百千万高技能人才以及宁波市高级人才

朱光耀

2014年毕业于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任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杭州供电段东高铁车间夯筑东供电工区副工长,接触网工技师,集团公司“首席技术”

杨炯

模具专业2005届学生,现任浙江台州美多模具有限公司三工厂技术部部长,曾获台州市劳动模范、浙江工匠、浙江省技术能手、长三角高技能人才(劳模)创新工作室领衔人等荣誉

楼启明

浙江省三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监事会主席

杨冉峰

宜昌山城水都冬虫夏草有限公司法人、副董事长

陈小琴

浙江东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副总经理

所获荣誉

荣誉

获奖时间

首届浙江省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

2016年

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

2017年

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2017年

世界职教院校联盟(WFCP)授予“高等技术技能奖”人才培养金奖

2018年

入围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A档

2019年

省级产教融合示范基地

2020年

全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

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