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县,古称道州,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南省永州市下辖区,位于湖南南部,潇水中游,南岭北麓,县域总面积2442平方千米。道县下辖7个街道、12个镇、3个乡,县政府驻地为道县工业大道1号(道县政务服务中心)五楼。截至2022年末,道县常住人口58.12万人。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道县的:名称、历史沿革、地理、行政区划、政治、人口、经济、社会事业、交通、人文、风景名胜、著名人物、荣誉等介绍

中文名

道县

英文名

Dao County

别名

道州

面积

2442平方千米

气候类型

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地理位置

湖南南部,潇水中游,南岭北麓

地理坐标

北纬25°09'~25°50',东经111°17'~111°56'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所属省级行政区

湖南省

所属市

永州市

行政类别

下辖地区

7个街道、12个镇、3个乡

行政区划代码

431124

人口

58.12万(2022年常住人口)

方言

道县话、土话、瑶语

民族

汉族、瑶族等22个民族

GDP

2584823万元(2022年)

人均GDP

44299元(2022年)

人均可支配收入

21845元(2022年)

著名景点

何宝珍故里、葫芦岩红军渡口、湘源温泉等

邮政编码

425300

政府驻地

道县工业大道1号(道县政务服务中心)五楼

电话区号

0746

火车站

道州站

政府官方网站

http://www.dx.gov.cn/dx/index.shtml外链

简介

道县地处全国地形由西向东倾斜的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交接地带,南岭山地向洞庭湖平原过渡的初始地段,为盆状地形,四面环山,中部岗丘起伏,平川交错,整个地势呈中山--低山--丘陵--岗地--平原的趋势。道县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寒短暂,夏热漫长;春季多变,寒潮频繁;雨季明显,夏秋多旱;霜雪少见,生长期长。道县水系发达,河流分布均匀,属湘江水系。道县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县境内已有人类活动。秦时置营浦县,隶长沙郡,汉时置零陵郡,营浦县属之。唐以零陵郡之营道、永阳二县置营州。贞观八年(633)改名道州。民国二年(1913),改道州为道县。1995年11月,撤销零陵地区,设立永州市,道县属之。

道县地处湘桂两大旅游圈的结合部,旅游资源具有大容量、多样性、垄断性的总体特征。道县具有较大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80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国家森林公园1处,省级文化名村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0处。道县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个,省级项目2个,市级项目7个。道县境内拥有国家A级以上旅游景区两处,即永州道县濂溪故里旅游区和永州道县陈树湘红色文化园,属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同时拥有何宝珍故里、葫芦岩红军渡口、湘源温泉等多个旅游景点。

道县形成了以电子信息、轻纺制鞋、先进制造、生物科技为主导的四大支柱产业,重点行业有矿业、房地产、文旅和物流仓储等,重点企业有湖南美莱珀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紫金矿业、锐恩电子等。先后获得“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湖南省2020年产油大县”“湖南省第二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等荣誉称号。截止到2022年末,道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84823万元,比上年增长5.1%,三次产业结构占比为19.5:28.7:51.8。2022年道县地区生产总值在永州市排名第五位。

名称

道县古称道州,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营浦县,隶长沙郡,为道县建县之始,因县治位于营水之滨而得名。

唐贞观八年(634)改道州,含"汉制县有蛮夷日道"之意。清道光《永州府志》:"道州,以营道山得名"。1913年改称道县。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道县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县境内已有人类活动。

舜王时期,舜封弟象于有庫(也作有鼻,原道县江村一带,1965年划归满水林区管理局。唐以前,于此地建象祠,后废)。在禹属三苗,夏商周因之。在春秋则为楚,战国则为楚越之交。

秦汉至南北朝

秦赢政二十六年(前221),王翁平定江南,修都庞之戍,请设营浦县,隶长沙郡,获诏准。城址设潇水、潇溪河汇合处东北岸东门村旁。汉初属长沙国。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置零陵郡,营浦县属之。三国吴宝鼎元年(266),分零陵郡置营阳郡,营浦为郡治。

晋太康元年(280),废营阳郡,其辖地入零陵郡,营浦属之。东晋永和年间(345~356),分零陵郡,复置营阳郡,营浦为营阳郡治。南朝梁天监十四年(515),改营阳郡为永阳郡,营浦仍为郡治。

隋唐至宋元

隋开皇九年(589),改零陵郡为永州总管府,废永阳郡,并营浦、谢沐二县为永阳县,属永州总管府。大业三年(607),永州总管府复称零陵郡,永阳县属之。唐武德四年(621),以零陵郡之营道、永阳二县置营州,设州治于营山下之小坪(今道县清塘乡小坪村)。改永阳县为营道县(原营道县改为唐兴县),迁县治于小坪。次年,改州为南营州。贞观八年(633)改名道州(得名于营道山--今紫金山)。贞观十七年,废州入水州,营道属永州。上元二年(675)州复置,统五县,营道属之。天宝元年(742),改州为道州江华郡,改县为宏道,迁州、县治于今县治地。乾元元年(758),废郡名,复称道州。

五代十国时期,道州仍辖五县,宏道属之。宋太祖建隆三年(962),改宏道县为营道县,改道州为道州江华郡,营道县属之。两宋时期,道州江华郡辖四县:营道、江华、永明、宁远。元至元十三年(1276),道州置安抚司。十四年改为湖南道州路,置总管府。营道县属湖广行省湖南道道州路。

明清

明洪武元年(1368),改道州路为道州府,营道为府治。九年,降为州,仍名道州,以州治营道具省入,辖三县(宁远、江华、永明)。洪武十年(1377)改千户所为宁远卫。洪武二十二年(1389)湖广布政使议定永州、衡阳、宝庆三府士民仍食准盐。明景泰七年(1456),代宗诏封周敦颐后裔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知州王会主修《道州志》12卷。明隆庆年间(1567~1572)道州在州北设医学。崇祯十二年(1639),析宁远县新田堡置新田县,并隶道州。清康熙三年(1664),道州为县级散州。

中华民国

民国2年9月,改道州为道县,属永州府。民国2年(1913)农历十月十九日,撤销邮政代办局,成立道县邮局。二十七日改为二等汇兑支局。同年,英籍人孙维黎来县传播基督教,带来手摇缝纫机一部,为县境有缝纫机之始。民国3年,道县属衡阳道,6月,县人何晏因反袁(袁世凯)事泄,就义于永州,10月,南乡起事首领邓子云遭官府杀害于王婆岭,同年,划县境为13区,区设团总、团佐。民国27年,道县属湖南省第七行政督察区。民国36年2月,全县22个乡镇调整为13个乡镇。民国38年(1949)6月,宣布成立中共道县委员会,隶属中共永州地委。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1月15日,道县和平解放,属水州专区。1950年5月,属零陵专区。1952年11月,属湘南行政公署。1954年7月,属衡阳专署。1962年10月,属零陵专员公署。1968年9月,零陵专区改为零陵地区。1978年,理家坪人民公社、车头人民公社的双峰大队划归双牌县。1995年11月,撤销零陵地区,设立永州市,道县属之。2000年,属永州市,道县辖9个镇、10个乡、4个民族乡。2001年末,道县辖9镇、14乡,587村(居)委会。  2004年,道县辖9个镇、10个乡、4个民族乡。 2010年,撤销道县道江镇,设立濂溪、西洲2个街道办事处,撤销柑子园乡,成立柑子园镇。  2013年,道县撤销桥头乡,设立桥头镇;撤销东门乡,设立东门街道;撤销营江乡,设立营江街道。9月,万家庄和富塘撤乡设街道。 2015年11月,道县撤销井塘瑶族乡,成建制合并到审章塘瑶族乡;撤销新车镇,将该镇新车片17个村成建制合并到祥霖铺镇,午田片9个村、2个村分别成建制合并到营江街道、万家庄街道。至此,道县辖7个街道办、11个镇、1个乡、3个民族乡。

地理

位置境域

道县位于湖南南部,潇水中游,南岭北麓。东接宁远县,南邻江华、江永县,西靠广西全州、灌阳县,北连双牌县。地理坐标区间为北纬25°09'~25°50',东经111°17'~111°56',最南端离北回归线1°42'。道县区域总面积2442平方千米。

道县

气候

道县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因境内四面环山向中部倾斜的盆状地形结构,气候温暖湿润。冬寒短暂,夏热漫长;春季多变,寒潮频繁;雨季明显,夏秋多旱;霜雪少见,生长期长。

道县县城年平均气温18.6℃,7月最热,平均气温大部地区大于28.5°C,1月最冷,平均气温大于6°C。年平均日照1514.6小时,全年以7月最多,平均251.2小时,占全年日照数16%;2月最少,平均5.2小时,占全年3%。

道县县城年平均降雨量1523.2毫米。降水年际变化大,全年分配不均,4~9月降雨量占全年雨量66~76%,而7~9月降雨量只占全年雨量21%,5月最多,平均247.9毫米,12月最少,为48.3毫米。由于地形及季风影响,造成县内降水量的地理分布差异和季节变化。当冬季风占优势时,4~5月雨量南部多于北部;当夏季风占优势时,7~9月雨量北部多于南部。

境内无霜期长,年平均无霜期302天。年平均蒸发量1586.8毫米,由东南往西北递减,但东南降雨多于西北。干旱指数由东南向西北递增,东南角为0.50,西北角为0.76,全县平均干旱指数为0.67。道县冬季多偏东风,夏季多偏南风,春秋两季为冬夏季风交替期,风向不如冬夏稳定,但以北风频率高。

地质

地层

道县境内地层,除志留系、二选系中上统、侏罗系下统及第三系等缺失外,其余地层从古生界寒武系到新生界第四系,都有出露。

寒武系、奥陶系出露在道县东北部武家滩、将军岭一带;北部中村坊至腊树坪一带;西部空树岩、韭菜岭、月岩林场一带;东部马荃瑶、桐禾田、麻子山、东关岭一带。环绕县境四周分布,组成地形险峻、连绵不断的中山区。寒武系厚度大于2262米,奥陶系厚度大于3371米,二者呈整合合接触。

泥盆系下统主要出露在县境东南部四马桥,北部中村坊、上坝,西部中坪、月岩林场一带。为陆相至滨海相紫红色碎屑沉积物,厚120米。分别与加里东期花岗岩沉接触,与前泥盆系已浅变质地层呈角度不整合。中统主要分布在道县内四周中山区,中部地区亦偶有出露,厚493~1141米。与下泥盆统成假整合或渐变整合接触,与上泥盆统成整合接触。上统主要分布在道江镇周围丘陵、平岗区。但西部会潭、清塘及东南部香花树、杨家乡一带也有分布。

道县境内石炭系发育完全,露头良好,由浅海相碳酸盐类岩层夹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组成,多构成大小不等的次级向斜。二迭系下统栖霞组,分布在南部黑头山、田广洞一带。为含硅质碳酸盐相及硅质盐相沉积。厚98米。下部为灰黑色隐晶质灰岩夹炭质页岩;上部为灰黑色含泥质白云质灰岩,夹透镜状硅质条带。下与壶天群地层呈整合接触。侏罗系中上统主要分布在县城东白马渡和城东南两文洞、鹿家村一带,是一套厚400~500米的内陆湖相含煤碎屑沉积。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白垩系主要分布在县城北面桥头及东面白芒铺、柑子园、广文铺、油湘、五里洞一带,厚652~1288米,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第四系主要分布在道江镇周围及清塘、大坪铺一带,另在河谷阶地及丘陵区小山丘上广泛分布。厚0~36米。成因类型有冲积、残积、坡积、洞穴堆积等。第四系与白垩系上统呈不整合接触。

地质构造

根据地质力学理论及构造体系、成生时期不同,道县境内地质构造形迹划分为纬向、经向、华夏系、新华夏系、旋卷、弧形等构造体系。

纬向构造,仙子脚一带。褶皱:有清水关向斜、雷口关向斜;断裂:仙子脚附近有东西向压性断裂出现。宜山至青口一带。褶皱:有宜山背斜和青口以东的经向构造隆起起的边褶;断裂:主要有马蹄断裂、武家滩压性断裂。白马渡至柑子园一带。由泥盆、石炭系组成的褶皱及迭加于其上的侏罗系含煤盆地、下白垩统红色盆地,都由北东向改为近东西向,伴随出现的断裂也作同弧度弯曲,如白马渡断裂。经向构造形迹几乎遍布全道县境内,与其它构造形迹相互杂迭、干扰,情况十分复杂。双牌至道县复向斜,南北走向的褶皱及与其轴线相并行的冲断层极为发育。

华夏系构造分布于紫金山、都庞岭、道县和宁远一带。依卷入的地层、边界条件,可分两期:加里东期成生的华夏系构造和印支期、燕山早期成生的华夏系构造。新华夏系构造分布范围可与华夏系构造相比拟。构造线一般呈北北东走向,个别他段由于受其他构造体系干扰而有所偏拐。主要有紫金山至都庞岭断裂带和上龙盘~水市断裂带。

旋卷构造,道县主要有岩门前至石视坪、倪家洞、白岭至清水关、庄村至沙田、桥头至仙子脚、打鼓坪至乐福堂、林江至营江、毛梨地至油湘、茶子园至白芒铺、内岭至白芒铺、铜山岭至兴桥、晓睦塘至后江桥等压扭性断裂,为紫金山辐射状构造的一部分。都庞岭联合弧形构造位于都庞岭及其东南侧的大楼梯等地域,波及面积约1500平方千米。其西南伸出县境,东北于仙子脚一带与紫金山辐射状构造相斜接。

岩石特性

境内岩浆岩不甚发育,主要分布在月岩林场、虎子岩、祥霖铺、东江脚、插花坪、楠竹坪等地,出露面积约120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5%左右。都庞岭、力儿疑山岩体面积较大,呈中深成相基状产出:其他岩体面积甚小,多呈浅成~喷发相小岩株状产出,岩性复杂,有酸性、中性和基性岩。形成时代有加里东期、燕山早期和燕山晚期等。

地形地貌

道县地处全国地形由西向东倾斜的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交接地带,南岭山地向洞庭湖平原过渡的初始地段,为盆状地形,四面环山,中部岗丘起伏,平川交错,整个地势呈中山--低山--丘陵--岗地--平原的的趋势。

道县有山城之称,把截大岭绵亘于东,九嶷山屏障于东南,铜山岭耸峙于南,紫金山巍立于北,都庞岭逶迤于西,与邻县山脉连成整体。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150多个,且多与邻近山脉连成整体,境内最高峰韭菜岭海拔2009.3米,为湖南第二高峰,最低处九车洞,海拔170米。山地占总面积的44.7%,丘陵占11.49%,岗地占24.6%,平原占14.9%。

水文水利

水文

道县水系发达,河流分布均匀,属湘江水系,水面面积109.6253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4.49%,长度在5千米以上的河流有63条,总长1019千米,主要河流有六条,分别是潇水、洑水(宜水)、淹水(永明河)、泡水(蚣坝河)、泠水(宁远河)、濂溪河。

潇水

潇水发源于蓝山县野狗山南端。全长354千米,流域面积12099.09平方千米。道县境内流长64.7千米,流域面积2441.75平方千米。水量50.51亿立方米。由南到北贯穿全县,将道县分为大致均称的西北和东南两部分。

洑水(宜水)

在道县内流长72千米,是县境内最长的河流。流域面积935.02平方千米。以发源于上洑山得名。

淹水(永明河)

系湘江二级支流。道县境内长16千米,流域平均宽度19.6米,最大宽44米,流域面积472.50平方千米。

泡水(蚣坝河)

系湘江二级支流。,发源于湘源锡矿向家坪,全长50千米(大河长60千米),流向自南向北,流域面积509.18平方千米。

泠水(宁远河)

系湘江二级支流。,主流发源于宁远县九嶷山。道县县内长20.2千米,流域面积62.16平方千米。

濂溪河

河流长41千米,流域面积200.84平方千米,水量1.80亿立方米。属长年河,水量小、河道浅,不能通航。以发源于营山得名。

水利

道县有中型水库3座,小一型水库15座,小二型水库82座,山塘4400口。全县水力发电总蕴藏量为36万千瓦,可供开发的25万千瓦。道县内以湖南潇湘水利电力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已开发水电站66处,装机157台,装机容量85145千瓦,占可供开发的34.06%。

双牌水库

位于双牌周冲口的湘江主支流潇水上,距永州市35km,始建于1958年,1962年完工,1967年正式蓄水。工程由大坝、溢洪道、引水系统、电站厂房、通航建筑等组成。大坝为混凝土双支墩大头坝,坝顶高程176.5m,最大坝高58.8m,坝顶长311m,宽6m。水库总容量6.9亿m3,水库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灌溉、航运、养殖等多种效益。

廊洞水库

廊洞水库集雨面积36平方千米。坝高45.39米,坝型为粘土心墙堆石坝。总库容为1050万立方米,正常库容91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1666公顷。坝后设电站1处,装机2台共320千瓦,渠道电站装机1台125千瓦。

土壤

道县土壤资源丰富,共有9个土类、17个亚类、63个土属、180个土种。

红壤是县内最主要的地带性土壤,面积为174.42万亩,占全县总面积54.29%,主要分布于海拔700米以下的中低山、低山、丘陵和岗地。原生植被均已破坏,被次生林和人工林所代替。黄壤面积34万亩,占全县总面积10.58%。主要分布于海拔700~1000米的中山、中低山地区。黄棕壤面积18.08万亩,占全县总面积5.63%。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中山地区。黑色石灰土为石灰岩母质发育的岩成土壤,面积28.53万亩,占全县总面积8.899%。主要分布在石灰岩裸露地区。土壤中除含有大量碳酸钙外,还含有相当数量的铝硅酸盐士。土层石多土少,厚薄不同。水稻土是由各种自然土壤经开垦而成的水稻专用土壤,面积44.34万亩,占总面积13.8%。主要分布在海拔600米以下的中低山、低山、丘陵、岗地、平原等地势低平、水源较丰富的地段。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道县全县耕地面积44319.57公顷,园地面积22503.94公顷,林地面积145504.28公顷,草地面积3294.88公顷,湿地面积790.27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12676.92公顷,交通运输用地面积3400.06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9678.29公顷。

矿产资源

道县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锡、钨、锰、铜、铅、重晶石、石英石、高岭土等,是湖南省有色金属之乡。已探明可开采的主要矿藏有38种,其中锡、钨矿的储量和品位均居全省第二位,金属锂、铷矿为湖南省独有,是全国第四大锰矿区,石灰石遍布城乡、储量巨大。蚣坝镇后江桥和祥霖铺镇的大型金属矿床在全国榜上有名。据勘探,道县锡钨矿的保有储量达160万吨、铅锌矿220万吨、锰矿3400万吨、铁矿1500万吨、锂矿40万吨、铷矿16万吨、高岭土2000万吨。

水资源

道县地表水资源总量是89.50亿立方米,其中客水67.09亿立方米。年平均径流深917.9毫米,径流总量为22.41亿立方米。年产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东南部最多的地区每平方千米年产水量104.5万立方米,中部丘平区每平方千米年产水量90万立方米,西北部最少,为78万立方米。地表水总量达89.50亿立方米,其中客水67.09亿立方米。

道县地下水有四种类型,分别是: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碳酸盐岩(石灰岩)夹碎屑岩裂隙溶洞水、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县内地下水年排泄量约5亿立方米,主要补给来源是大气降水。有地下河19条,较大泉井340口。这两部分地下水最枯天然排泄量为5755万立方米/年。

生物资源

道县共有中草药253科、520属、1031种。其中藻类植物3种,真菌植物9种,地衣植物3种,苔藓植物4种,蕨类植物55种,种子植物813种,药用动物类128种,药用矿物类9种,其他7种。这些药材,按资源性质和栽培特点可分为稀有名贵动植物药材、引种栽培或驯养药材、家种野生兼有药材、大宗地道药材、动物药材和矿物药材6类。中草药品种蕴藏量十分丰富,据专家普查测算,全县中草药蕴藏总量约1.3万吨以上。其中植物药材约1.1万吨,动物类药材5吨,矿物类药材1500吨。

名贵药材很多,包括零陵香、喜马拉雅青荚叶、三尖杉、茅膏菜、厚朴、紫草、穿山甲、山溪鲵、猕猴和水獭等。有第三纪残遗或更古老的树种,如银杏、油杉、长苞铁杉、红杉和水杉等。新药资源较多,已被发现的中药品种有雪胆、绞股兰、零陵香、三尖杉等。

道县土壤种类多,适种性强,有利于发展油茶、柑橘等经济林,适合杉、松、竹等用材林和油桐、乌桕、生漆、柏木等林木的生长,适宜发展水稻、烤烟、油菜等经济农作物,还有脐橙、火龙果、草莓等水果和松茸菌、黑木耳等可食用菌。道州灰鹅是湖南优良的地方家禽品种。

森林资源

林地主要分布在桥头镇、乐福堂乡、仙子脚镇、清塘镇、四马桥镇、横岭瑶族乡、洪塘营瑶族乡、寿雁镇等。截止到2019年年底,道县现有森林面积145504.28公顷,森林活立木蓄积54433.5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1.3%,其中,乔木林地107088.25公顷,占比73.60%;竹林地2469.65公顷,占比1.70%;灌木林地18418.12公顷,占比12.66%;其他林地17528.26公顷,占比12.04%。

生物多样性

植物

道县境内有高等植物186科612属1265种以上,其中苔藓植物有12科17属19种以上,蕨类植物25科33属47种以上,种子植物149科595属1199种以上。杜英科杜英属占全省杜英总数的50%。

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8种,如水杉、苏铁、资源冷杉、南方红豆杉等。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26种,如华南五针松、福建柏、篦子三尖杉、白豆杉等。有省重点保护植物46种,如长苞铁杉、八角莲、青檀、沉水樟等。还有38种珍稀濒危植物。包括伯乐树、资源冷杉、南方红豆杉和香果树4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和银鹊树、刺楸、银钟花和白辛树等34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还有30种以上的湖南省省级保护植物。例如大果马蹄荷、木荚红豆、苍叶红豆棕等。 

道县

道县

道县

动物

道县境内,有野生脊椎动物226种,其中,陆生脊椎动物202种,分属4纲70科146目,占全省陆生脊椎动物621种的32.5%;鱼纲3目8科24种;昆虫21目163科1500余种。其中,国家保护的珍贵野生动物42种,占全国保护野生动物总数145种的29%。

属国家一类保护的珍贵野生动物有5种,即:金雕、黄腹角雉、苏门羚、林麝和白颈长尾雉。 属国家二类保护的珍贵野生动物有37种,即:凤头鹃隼、苍鹰、雀鹰、鸢、大鵟等。属省重点保护的珍贵野生动物有32种,即:环颈雉、灰胸竹鸡、董鸡、山斑鸠等。

道县

自然保护区

道县境内有两个自然保护区,分别是湖南省千家洞自然保护区和湖南永州都庞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都庞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都庞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前身为1982年建立的相邻两处省级自然保护区合并再成,2000年国务院批准将道县、江永两县山林连片升格设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地处南岭山地中部,都庞岭山脉东侧,道县、江永境内,总面积200.664km²,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内共有维管束植物214科861属1949种,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31种,福建相群落、天苍铁杉群落等有大面积分布。共有脊椎动物70科146属202种,其中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25种,省重点保护动物76种。

道县

湖南省千家洞自然保护区

千家洞自然保护区座落在道县的西北部,是两省三县交界的偏远山区。本保护区的基点在庆里源,海拔500m,最高点韭菜岭2009.3m,相对高差1509.3m。中山地貌占绝对优势,为群山密集区。保护区面积4746.1公顷,核心区2000公顷。保护区内有大面积的福建柏群落,长苞铁杉和南方铁杉群落,长柄双花木群落。拥有高等植物186科,612属,1265种。动物有22个目,54科,134种。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苏门羚、红腹角雉。保护区内新发现一株蔷薇科苹果亚科苹果属的台湾林檎,学名为Malus doumeri(BoisChev),树高18m,胸径58cm,大约150年左右(经省林科所副研究员侯柏鑫鉴定)。

道县

自然灾害

气象灾害

道县的主要气象灾害有暴雨、干旱、大风、冰雹等。

道县干旱频繁,干旱主要发生在森林植被少、岩石裸露、溶洞发育、地表水易渗漏和蓄水性能差的地区。丘平区重于山区,丘岗区的东北部重于西南部。最严重的是1989年和1990年,出现夏秋冬三季连旱。

一年中大风以7~8月最多,4~6月次之。冬春季多寒潮大风,夏季多雷雨大风。寒潮大风发生面积大;雷雨大风为局部性,但摧毁力强。2013年湖南道县遭受11级暴风袭击,致11万人受灾,城区多处高压电杆、铁塔被吹倒,城区全部停电,不少简易民房、工棚、活动板房倒塌。

冰雹出现的最早时间为3月14日,最迟4月19日。俗谚"雹打一条线",境内出现冰雹较多的的有四条线路:一是由江华进审章塘、祥霖铺;二是沿藻溪河经清墙、久佳、普江到县城;三是沿满水经清溪至油湘;四是沿泡水经洪塘营、四马桥至蚣坝。1960~1990年31年中,有15年出现冰雹16次,成灾11次。

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主要类型有滑坡、地面塌陷、崩塌、泥石流及不稳定斜坡5种类型。其中滑坡70处,占灾害总数的50.36%,地面塌陷29处,占灾害总数的20.86%,崩塌19处,占灾害总数的13.68%,泥石流10处,占灾害总数的7.19%,不稳定斜坡11处,占灾害总数的7.91%。

滑坡、崩塌地质灾害的诱发因素以暴雨或连续降雨为主,道县境内滑坡崩塌地质灾害多发生在4~8月份,主要分布在县域北部、南部、西南部、东部、西北部侵蚀剥蚀低山地貌区以及县中部侵蚀剥蚀中低山地貌区。县境内盆地塌陷主要为土洞型岩溶为主,诱发因素基本由地下水波动引发。2019年3月14日,道县宜山岭森林公园发生山体滑坡,滑坡体形成长70米,宽40米,厚度5米的塌方体。当前正值汛期,持续降雨丰富,再次发生山体滑坡的可能性大,为防止意外情况发生,道县宜山岭森林公园封闭,杜绝游客进入游玩。2021年11月,受10天持续强降雨天气影响,道县四马桥镇塘坪村发生地面塌陷地质灾害,致房屋倒塌,房屋内分布有地下暗河,多处地面墙体形成裂缝空鼓。

行政区划

截止到2022年,道县辖7个街道、12个镇、3个乡。县政府驻地为道县工业大道1号(道县政务服务中心)五楼。

乡镇、街道名单

街道

濂溪街道、西洲街道、上关街道、营江街道、东门街道、富塘街道、万家庄街道

梅花镇、寿雁镇、仙子脚镇、清塘镇、祥霖铺镇、蚣坝镇、四马桥镇、白马渡镇、柑子园镇、白芒铺镇、桥头镇、乐福堂镇

审章塘瑶族乡、横岭瑶族乡、洪塘营瑶族乡

表格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3.10.4

政治

现任领导

中国共产党道县委员会

书记

李天明

道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主任

林志刚

道县人民政府

县长

唐超学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道县委员会

主席

刘忠华

表格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3.10.4

人口

人口数量

截止到2022年末,道县常住人口58.12万。

截至2020年,全县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333252人,占53.64%;女性人口为288023人,占46.36%。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15.70。全县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56375人,占25.17%;15-59岁人口为350834人,占56.47%;60岁及以上人口为114066人,占18.3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83810人,占13.49%)。

民族

道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县,境内共22个民族,汉族约占总人口的95%,壮族、满族、回族、瑶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约占5%。瑶族是道县的主要少数民族,占少数民族人口的93%,主要分布在洪塘营、横岭、井塘、审章塘4个瑶族乡。县内瑶族按其地域可分高山瑶和平地瑶两种,按其生活方式又可分为过山瑶、顶板瑶等。

方言

道县语言复杂,城乡存在三种语言。一种是以道江镇(城关镇)话为代表的官话(道县话),这是全县人民在交际中通用的语言;一种是土话,主要分布在梅花镇、仙子脚镇、寿雁镇、清塘镇、祥霖铺镇各乡镇及蚣坝镇的小甲、兴桥等地;一种是瑶语,是生活在县境内的瑶族人民内部使用的语言,主要分布于横岭瑶族乡和洪塘营瑶族乡。难听懂小甲的土话(称为小话)。在交际场合,人们都运用以道江镇话为代表的官话(道县话)进行交流,表达意思。

道县话具有自身的语音系统,共有18个声母,30个韵母,4个声调。道县话没有卷舌声母,只有平舌声母,无后鼻韵母,单字声调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4个,连续时有轻声。

宗教信仰

目前道县宗教主要有道教、佛教和基督教。2010年12月永州市宗教活动场所登记情况中,道县的宗教场所有9个,其中佛教3个,基督教6个。

道教

道家思想和道教在古道州传播较早,且较普遍,州民多信道教。《道州志》云:"坐化堂神姓何名士信,号陀天,进贤乡(今唐家乡,车头乡一带)人。初于圣圣穆岭修真,食芋得道。宋宝庆三年(1227)坐化飞升,乡民构堂祀之。"又"东阳观即火神庙....为元至正辛卯知道州路事忽都鲁重修,盖百年古物也。""开元观在州西二里江岸上,明洪武正统间(1368~1449),先后重修。"可见在宋、元、明代道教在道州的影响。道州城乡道观有开元观、东阳观、三元宫、坐化堂、大阳观、延寿观7处。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道县境内"师公"(道土)约800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道县道教活动逐渐停止活动,道士还俗从事农业生产或其他职业。1978年以后逐步有所恢复。

佛教

佛教于唐代传入道县。位于现县城中医院的所在地即唐建(618~907)报恩寺原址。至清嘉庆年间(1796~1820)寺庙已增至522处,城乡僻野常可听到寺钟声音。进入民国后,由于社会动荡,民生多艰,人民多祈求菩萨保佑,免祸得福,寺观庙宇有增无减。道具政协胡正耀编《道州晚清佛寺情况》介绍了本县晚清佛寺25座、庵20座。民国33年(1944),日本侵略军侵犯道县,寺庙遭到毁灭性破坏,县内已无僧尼。1953年,土地改革之后,道县佛教徒全部还俗回家。2010年12月在永州市登记宗教活动场所有3个,分别是宜山庙、罗天庙、玉皇庙。登记的教职人员4人。

基督教

道县基督教(中华圣公会道县牧区),解放前属英国圣公会湘桂教区,受外国教会差会支配。该教于1903年传入零陵,民国2年(1913)传入道县。民国5年平开始建立中华圣公会道县真道堂。后湘桂教区拨银元800元,正式成立牧区。1986年12月,成立县基督教"三自"爱国委员会,1994年有牧师1人,教徒533人(其中男35人,女18人,已受洗者28人),1989年选送了一名高中毕业生到江苏南京协和神学院深造。2010年12月永州市登记宗教活动场所有6个,包括道县基督教堂、基督教福音教堂、基督教玉岗教会点等,登记教职人员7人。

经济

综述

道县形成了以电子信息、轻纺制鞋、先进制造、生物科技为主导的四大支柱产业,重点行业有矿业、房地产、文旅和物流仓储等,重点企业有湖南美莱珀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紫金矿业、锐恩电子等。县工业园跻身全省首批工业集中区、“两化融合”试验区、新能源示范产业园区、循环经济示范产业园区和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园区。道县被列为全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粮食生产先进县、厚朴生产基地县、生猪生产调出大县、能繁母牛养殖示范县、生态文明先进县和“中国脐橙之乡”。2022年道县地区生产总值在永州市排名第五位。

截止到2022年末,道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84823万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03992万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740828万元,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1340003万元,增长4.1%。2022年常住人口58.12万人,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44299元,比上年增长8.7%。三次产业结构占比为19.5:28.7:5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856元,增长5.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45元,增长7.6%。

第一产业

道县第一产业在三大产业中占比最小,为19.5%,2022年第一产业总产值为503992万元。第一产业以现代农业为主导产业,重点项目有“稻稻油”三熟制生产、油菜产业示范片、种猪养殖、湖南(道县)柑橘早中熟优势集群等。重点企业主要有湖南老康生态发展有限公司、湖南原地正禾农场有限公司等。2022年获评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全省柑橘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示范县,蚣坝镇获评全省农业产业强镇,道州脐橙荣获“中国中部(湖南)农博会金奖”。2022年创建省级以上生猪产能调控基地15个,新增“菜篮子”出口备案基地4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个、农产品绿色食品A级认证14个、省级百企培育企业2家、省级农业产业联合体1家、省级现代农机合作社2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7家、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4家、五星级农庄2家。

道县全县粮食种植面积87.01万亩,油料种植面积15.15万亩,烟叶种植面积4.32万亩,蔬菜种植面积50.05万亩;全县粮食总产量36.71万吨,油料产量2万吨;烤烟产量4261吨;蔬菜产量102.6万吨;水果产量22.49万吨。全年生猪出栏76.98万头;牛出栏6.36万头;羊出栏18.89万只;禽蛋产量0.67万吨;水产品总产量2.61万吨。

第二产业

道县第二产业在三大产业中占比28.7%,2022年第二产业总产值为740828万元。第二产业的主导产业是工业,四大支柱产业是电子信息、轻纺制鞋、先进制造、生物科技。重点项目有电子元件制造、智能基础制造装备制造生产线、智能家居(小家电)生产等。重点企业有湖南美莱珀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紫金矿业、锐恩电子等。2022年道县新建标准厂房40万平方米,投资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新签约26个、新开工21个、新竣工16家,新增规模工业企业入统17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湖南美莱珀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增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知识产权标杆企业1家,和普新能源、齐力电机入库省上市后备企业。新建专家工作站1个,引进人才团队3个。

2022年末全县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262.11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590536万元,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2067819万元,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53.28亿元。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30家。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50292万元,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完成产值464978万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51.1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02.89万平方米。

第三产业

道县第三产业在三大产业中占比最大,为51.8%,2022年第三产业总产值为1340003万元。第三产业重点行业有房地产、旅游业、物流仓储等,重点项目有智慧冷链云仓、濂溪文化产业园项目、月岩玫瑰风情园项目等。重点企业有道县步步高超市等。月岩国家森林公园获评全省优秀国家级森林公园。祥霖铺镇八家村、达头山村和梅花镇石下渡村获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2022年道县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25336万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73658万元;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8269万元;金融业增加值95552万元;房地产业增加值202405万元;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35089万元;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61524万元。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8611万元。2022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447645万元,实现国内旅游总收入35亿元,全县实现房地产业增加值202405万元,比上年增长 4.8%。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00147万元。2022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762018万元。

经济功能区

湖南道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湖南道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永州市道县,园区代码S439102,园区级别为省级工业园区。湖南道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始建于2002年,2012年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工业集中区,2020年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批湖南省园区产业高质量发展园区、湖南省"双创"示范基地。

道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面积9.3968km²,包含县城片区、仙子脚片区。以电子信息、轻纺制鞋、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为主导产业,以印刷包装、轻工食品、物流等为辅导产业。重点企业有道县鑫航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湖南周氏满堂红酒业有限公司、东圣电子、华鑫冶炼、中道公司等。

社会事业

教育

截止到2022年末,道县共有中等职业中学2所,在校学生8937人,毕业生1719 人,教职工503人;普通中学40所,在校学生51387人,毕业生16223人,教职工4036人;普通小学45所,在校学生56580人,毕业生11540人,教职工3587人;幼儿园183所,在校学生22456人,毕业生10987人,教职工1831人;特殊学校1所,在校学生841人,教职工11人。新增城乡学位5万余个。高考本科上线人数再创历史新高,中考全市前十名道县占2席。

道县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初中巩固率分别达到100%和98.85%,6-14周岁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100%,城乡义务教育综合差异系数小学、初中分别为0.437、0.434,均衡发展公众满意度为86.66%,2017年获评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2019年提前一年顺利实现消除大班额清零目标,成为湖南省消除大班额效果最好的县区之一。2021年,完成公办幼儿园5所,662个学位,芙蓉学校1所,1080个学位。

道县第一中学

湖南省道县第一中学始建于1913年,初名湖南永郡联立濂溪中学,址设长沙。1946年,学校迁回濂溪先生故里——道县城关。1953年,易名为湖南省道县第一中学。1981年,学校被省教育厅列为首批省重点中学,2004年定为湖南省示范性高中。学校为“省级园林式单位”,占地200余亩,现有建筑面积11多万平方米。学校师资力量较为雄厚,304名在职教师中,研究生学历25人,本科学历260人,特级教师1人(地理组,副校长柏先前),高级教师87人,一级教师86人,国家级骨干教师2人,市级、省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共26人。强调德育立校,坚持育人必育心的教育模式,特长生培养卓有成效。2020年入选第三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名单。

道县

卫生健康

截止到2022年末,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含诊所)478个。其中:医院13所,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4所,妇幼保健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共3个;拥有床位总数3996张,比上年增加175张;卫生技术人员3872人,比上年增加177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601人,注册护士1740人,全科医师205人;全年总诊疗人次数450万人次,出院人次数15.39万人次。

道县部分医疗机构

医疗机构名称

医院等级

道县中医院

三级

道县人民医院

三级

道县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二级

道州新区医院

二级

道县两江微创专科医院

二级

道县精神病专科医院

二级

道州疼痛专科医院

二级

道县华康眼耳鼻喉专科医院

二级

道县华锐微创专科医院

二级

表格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3.10.4

科技

2022年道县共完成研发经费备案企业14家;其中11家企业申报了研发经费奖补,121家企业进行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登记;创新创业大赛参赛企业10家,其中6家入围省赛半决赛,2家获得省优秀企业称号,20家企业通过高企认定。2022年底,道县拥有发明专利企业28家,申报成功发明专利37个;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4家。湖南美莱珀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增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知识产权标杆企业1家,新建专家工作站1个,引进人才团队3个,引进科研团队8个,市级及以上科技创新平台4个。道县获评全国科普示范县。

文化事业

道县有档案馆1家,博物馆1家,图书馆2家,文化馆1家,图文分馆22个,机关智慧书屋4个,特色文化分馆3个,3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实现全县图书通借通还。成立书协、舞协、音协、戏协等7大协会,成立各类文化文艺民间团体266个,共3000多人。县文化馆通过举办舞蹈、古筝、钢琴、戏曲、美术、书法、摄影、调子戏、架子鼓、旗袍等各类免费培训班,累计培训人次2000余人。开展讲座16场,参加10136人次。举办各类型辅导培训17次,参加1376人次。

2022年县图书馆共接待1623659人次,图书、期刊流通861596册次,免费办理读者借阅证418个。县祁剧工作室、县文化馆联合开展送戏进农村、进校园、进景区活动55场,道县文化馆开展流动展览活动6场、送书画下乡活动25场,共服务接待1422501人次。启动2022年“文旅融合·传统戏曲进景区活动”,组织文化志愿者积极开展“四进”和“三送”文化惠民服务活动。送图书进瑶乡、进校园共50次,共服务30万余人次。开展流动服务进社区、校园、乡镇(街道),共计6次,共服务2万余人次。

2022年第七届湖南艺术节“三湘群星奖”评选结果揭晓,道县选送的2个原创舞蹈作品荣获佳绩,其中,男子群舞《忠诚》荣获最佳作品奖,少儿舞蹈《月·亮了》荣获优秀作品奖。 2023年,湖南省第十七届“三湘蒲公英”大赛永州选拔赛,道县文化馆选送的9个参赛节目,荣获3金2银4铜的好成绩,道县文化馆荣获优秀组织奖。

体育事业

道县有综合文体公园1个,人均公共文体场地面积达3㎡以上。道县文体公园总用地面积约201亩,总建筑面积40240平方。包括训练馆、体育馆、影剧院、游泳馆、展览馆和室外运动场“五馆一场”,可以承办各级赛事和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的健身环境。

截至2022年,道县22个乡镇、7个街道实现体育场地设施100%全覆盖,33个社区体育健身设施覆盖率达到100%,336个行政村拥有体育场地设施的306个,占比90.1%。2022年举办了道县第一届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共有890余名社会体育指导员通过此次培训并获得证书。

2023年6月18日至6月21日,理传千年龙腾四海”道县2023年端午节“紫金杯”国家非遗龙船赛在道县潇水河畔举行。此次龙船赛吸引了全县12个乡镇(街道)、73个村(社区)、172艘龙船、4816名民间运动员参加,规模之大、队伍之多、运动员之众为历年之最。湖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青年组国际式摔跤、跳水、街舞三项比赛中,道县运动员取得2金1银的好成绩。

环保

2022年全县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2.85,空气质量优良率89.4%,空气质量连续7年保持在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水环境质量始终保持在Ⅱ类水质,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各断面水质优良率100%。全县土壤污染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2%以上。整治8处农村千人以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整治入河排污口10个,完成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20.03公顷,全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99.2%。实行一体化垃圾收转运村313个。建成乡镇污水处理厂15座、完成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83个,新增人工造林2.59万亩,森林经营8.74万亩。

社会保障

2022年全县新增城镇就业5904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699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020人,发放创业贷款325笔6347万元,职业技能培训3186人次。全县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6.75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43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3.84万人。城乡居民医保参保67.8万人,参保率排名全市第1位。发放城乡低保资金6637万元、残疾人补贴795.8万元。改造老旧小区33个、农村危房138户,完成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71户。道县已建成养老服务中心1所、医养结合养老机构9所、农村敬老院22所、农村五保之家30所、农村幸福院58所、小型养老机构3所、社区日间照料中心7所、城乡养老服务示范点27个,全县养老床位达到4116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6张。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残疾人“两项补贴”继续提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应保尽保。有集中供养意愿的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分散全自理特困人员委托照护率、养老机构与驻地医院签约率均达100%。

交通

综述

道县位于湘、粤、桂三省结合部,素有“襟带两广,屏蔽三湘”之称,地处东盟经济圈、泛珠三角经济圈、中部经济圈、泛北部湾“四大经济圈”的交汇叠加之地,被称为沿海的内地、内地的前沿。207国道,S323省道、洛湛铁路、厦蓉、二广、永贺高速等穿境而过,北上长沙,南下广州,西出南宁,均可半天抵达,距桂林国际机场、永州机场均为两小时车程。

2022年末全县完成客运量72.5万人,客运周转量7613.5万人千米;完成货运量258.3万吨,货运周转量2712.5万吨千米。水路运输完成客运量28.2万人;完成客运周转量352万人千米。完成货运量75.3万吨;完成货运周转量392万吨千米。公路通车里程2893.81千米,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77.3千米。

公路

2022年公路通车里程2893.81千米,截止2022年12月底,道县完成农村公路(乡镇通三级路、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新村与撤并村间便捷连通路)提质改造56.113千米,完成建设农村公路安防设施144.13千米。全县目前有高速公路77.3公里,国道116.488公里,省道144.334公里,县道408.409公里,乡道620.42公里,专用道4.882公里,村道1450.815公里。

道县东距郴州170千米,与京广线,京珠高速公路相接;西距桂林180千米,与湘桂线,衡昆高速公路相接;北上长沙、武汉,南下深圳、珠海,西出南宁、海口。G207国道贯穿南北。途径道县的高速公路有:道贺高速公路、二广高速、厦蓉高速公路。国道有G207国道、G357国道、G538国道。省道有:S354、S351、S234、S323等。

铁路

道县境内的铁路线是洛湛铁路。全县目前有铁路46公里,火车站是道州站,道州站是洛湛铁路(洛阳至湛江)在道州城区设立的三等站。位于道县月岩西路、营江西路(新建车站路)交叉地带,道县人民医院西边约1千米处,即道县白地头村所在地,车站占地面积约2.8万平方米。道州火车站于2009年5月15日开通货运试运行,2009年10月01日正式开通客运。道州火车站衔接双牌县、江永县、江华县,北距永州站112千米,南距江华站44千米。道州车站共有T81、T581、K1561等8个车次线路经过。

道县

航运

道县境内的河道有:淹水航道、潇水航道。港口有永州港道县港区。县内有管理公益性渡口18处,渡船19艘,浮桥1座。

淹水道县六洲至新车大桥,航道里程15.0公里,航道水深0.6米,航宽10.0米,弯曲半径60.0米,最低通航保证率为80%,配布三类航标维护。潇水萍岛至道县段134公里航道定级为V级,实际可通航100-300吨;道县至江华段125公里航道定级为VII级,实际可通航为50-100吨。

公共交通

道县目前有等级客运站14个,客运企业3家,出租车企业1家,公交公司1家,客运车辆272辆,普通货运车辆1220辆,教练车261辆;出租车55辆,城市公交车70辆,公交线路4条(1路车、2路车、3路车和6号线)。客运站-交通服务站每天发班68条线路,上关车站每天发班23条线路。

2019年1月1日,道县首批40台新能源车投入使用,公交线路实现东至上关零千米,南至高速公路出口,西至道州火车站,北至湘粤水泥厂的城区公共交通全覆盖。线路总长度近100千米,年运营里程210万多千米。

人文

综述

“在秦为县,在唐为州,在宋为郡,在明为府”,道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素有“襟带两广,屏蔽三湘”之称。在长期的历史积淀和文化熏陶中,形成了以北宋理学开山鼻祖周敦颐为代表的理学文化,以晚清大书法家何绍基为代表的书画文化,以玉蟾岩为代表的稻作文化,以鬼崽岭为代表的神秘文化,以刘少奇同志早期革命伴侣何宝珍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道州龙船赛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以福岩洞为代表的现代人类起源文化等七大特色文化。

道县,历史悠久、物产丰富、地灵人杰,给湖南省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史迹,为发展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国家森林公园1处,省级文化名村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0处。道县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个,省级项目2个,市级项目7个。

文物古迹

道县现有各级文保单位71处,其中国家重点文保单位4处,省级文保单位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4处,县级文保单位40处。

道县部分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名称

类别

时代

地址

级别

玉蟾岩遗址

古遗址

新石器时代

湖南省道县

国家级

鬼崽岭遗址

古遗址

宋至清

湖南省永州市道县

国家级

湘桂古道永州段

古建筑

战国至民国

湖南省永州市道县、江华瑶族自治县、江永县

国家级

濂溪故里古建筑群

古建筑

明至清

湖南省永州市道县

国家级

道州古城墙

古建筑

湖南省永州市道县

省级

月岩

石刻及其他

道县清塘镇月岩村西

省级

何绍基故里

古建筑

晚清

道县东门乡东门村

省级

表格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3.10.4

玉蟾岩遗址

玉蟾岩,俗称蛤蟆洞、麻拐岩。位于道县县城西北16千米寿雁镇白石寨村,是史前洞穴遗址,原始稻作农业和原始制陶的发源地之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10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玉蟾岩进行首次发掘。1995年10月第二次发掘。考古发掘表明,玉蟾岩遗址文化性质比较单纯,表现为旧石器文化向新石器文化过渡性质的文化遗存。遗存文化堆积厚1.2~1.8米,出土遗物主要为打制石器和骨、角、牙、蚌制品及大量的动物化石、植物果核。最重大的发现是水稻谷壳和原始陶片。经北京大学、美国哈佛大学用科学方法测定,玉蟾岩遗址的年代距今12000余年。 

道县

鬼崽岭遗址

鬼崽岭是一处文化内涵极其丰富的古代祭祠遗址,位于距县城三十千米的祥霖铺镇田广洞村。保存有400余栋明清时期古民居,房屋近五千间。 

鬼崽岭名蛩山,又名栎山,遗址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地面散置数百个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石雕人像,大者高约1米,小者高约4~9厘米。还有大量石像埋藏地下未挖掘。石像造型有文官像、武官像和普通士兵像,采用线刻、圆雕、透雕、浮雕等多种手法。石像大致分成三类:一类为骑马的将军像,体型较大,刻画细致,身披战甲,手握利剑,表情严肃,姿态威猛;二类为文官像,头戴官帽,手持朝笏,好像正在朝堂上朗朗陈述国家大事;三类为普通士兵像,身体矮小,面部表情单一,多为伸右脚,曲左脚,呈交叉状。所有石像面部五官基本都在同一个平面上,具有汉魏时期“扁平人像”特点,嘴型很宽但嘴唇很薄,鼻梁隆起,眼睛接近“臣”字形,耳则用半月型表示。距遗址不远处还有鬼崽井、迎圣祠、万岁庙、盘古庙等。2006年7月,鬼崽岭祭祀遣址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道县

月岩

月岩位于道县清塘镇月岩村西,古道州八景之首。月岩处在山腰,自西向东穿山而过,东西两洞口鼎立相峙,中虚其顶,遂以岩形月而名“月岩”。因东、西洞门相通,又称穿岩。明代道州太守王会又称之为太极岩。 洞中横亘着一条南北走向的山麓,茂林修竹,郁郁葱葱。这里原有读书亭,为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少年求学之处。 南宋以来,历代文人骚客、贤人志士来游者络绎不绝,多有抒怀题刻。由于历代久远,自然风化以及人为破坏等原因,现仅存54方石刻。1983年,月岩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道县

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2年,道县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个,省级项目2个,市级项目7个。截至2022年,道县有市级非遗传承人8人。

道县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类别

名称

保护单位

级别

民俗

端午节(道州龙船习俗)

湖南省永州市道县

国家级

杂技与竞技

道州龙船赛

永州市道县

省级

传统戏剧

道州调子戏

永州市道县非遗保护中心

省级

传统工艺

“道州土法榨茶油技艺”

湖南省永州市道县

市级

表格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3.10.4

道州龙船

道州龙船也叫道州龙舟,是湖南省的特色传统民俗活动。道州端午划龙舟始于宋代,是为祭祀屈原。如今,道州龙舟赛依然保留着古老的传统,每艘龙舟都有固定的名称,船头雕刻也有龙、虎、凤、鹰、猫等不同标志。至2010年,这一特色民俗文化已被道州纳为打造道州龙舟文化产业的重要活动之一。2002年,道州被省人民政府授予"龙舟之乡"称号。2006年,"道州龙舟赛"被列入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1年道州龙船习俗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道县

道州调子戏

《道州调子戏》产生于明末崇祯年间,至今已有三百余年历史。其间经历了小调、对子调、地花鼓、调子戏的发展演变阶段。鼎盛时期道州全县拥有30余个调子戏班。剧目丰富,曲牌众多,剧目多达200余个,曲牌324种。民国年间她衍生出广西彩调剧,上世纪五十年代初,道州调子戏艺人又与祁阳花鼓灯艺人在零陵汇合共组剧团,形成了零陵花鼓戏地方剧种。表演上拟生活化;舞台语言采用道州方言,犀利诙谐,特色独具;音乐上,采民歌、山歌、渔歌、情歌、号子、小调、丝弦等音乐元素,道州人民对调子戏的喜爱程度,不逊于东北民众对二人转之挚爱,无论年节寿庆、婚丧嫁娶,都要请调子戏班开台唱戏。道州调子戏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道县

传统村落

截止到2023年3月,道县共有16个村被列为中国传统村落,包括道县清塘镇土墙村、仙子脚镇沙田村等,其中第三批国家级传统村落1个,第四批国家级传统村落2个,第五批国家级传统村落12个,第六批国家级传统村落1个。截至2022年,道县拥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个,省级文化名村5个,历史文化街区3个。

道县部分历史文化名村名镇

名称

级别

道县清塘镇楼田村

国家级

永州市道县清塘镇小坪村

省级

永州市道县祥霖铺镇田广洞村

省级

永州市道县梅花镇石下渡村

省级

永州市道县祥霖铺镇达头山村

省级

永州市道县祥霖铺镇八家村

省级

表格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3.10.4

永州市道县清塘镇楼田村

宋理学鼻祖、湖湘学派的奠基者周敦颐的故居——道县清塘镇楼田村。人们说过去这里地下水非常丰富,原为一片湿地,先民用木桩深深地打入湿地,然后垒成一丘丘的稻田,所以叫楼田。楼田村内的主要景观是濂溪故里。村口是村民集资重建的濂溪祠。祠堂的对面老粮站是濂溪祠旧址。走过村口这两幢仿古新建筑,才真正到达濂溪故里。村里保存许多明清时期的古建筑。村子中间一座清朝时期的祠堂。楼田村的祠堂有点像门楼,但比门楼宽大,兼有祠堂门楼的作用。祠堂正门两边八字形的照墙显示出故里人海纳百川的胸怀和纳新蕴含的理学之义。这样的祠堂全村至今保留较完整的有五座。

道县

永州市道县清塘镇小坪村

小坪村,曾是道县县衙的所在地,小坪村形成于西汉末年,村子东高西低,民居依坡而建,屋宇相连,大部分为单体建筑,以横长方形天井为核心,四面围以楼房,各屋都向天井排水,故称“四水归堂”。村子周围都建有高大厚实的寨墙和炮楼,都设有厚重的防御门和高大的封火墙,所有建筑都在村子寨墙的保护范围之内。多年的风雨侵蚀,导致大多古建筑墙面剥落,设施老化,道县住建局2019年正式启动古建筑修缮工程,让这里的一砖一瓦、一椽一木逐渐复原,古村落由此迎来了“新生”,村民的居住环境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道县

永州市道县祥霖铺镇田广洞村

田广洞村位于距县城三十公里的祥霖铺镇,民风淳朴,物产丰富,里巷相接,纵横交错,保存有400余栋明清时期古民居,房间近五千间。鬼崽岭是村内一处文化内涵极其丰富的古代祭祠遗址。2017年上榜第五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单。

道县

习俗

尝新节

农历六月初六,是瑶族传统节日尝新节,按照习俗,节日当天,瑶民采摘早熟的粮食、买肉、磨豆腐过节,并载歌载舞,以此来庆祝当年大丰收。节日这天,把成熟最早的苞谷、稻谷等,摘下来做成饭食先喂给狗吃,然后全家才能进食。这是因为相传五谷是狗带来的,据说在很久以前,瑶族先民在迁徙中,因遇风浪,船被打翻,粮食全部落入海中。正当人们为将来的生活发愁时,有人惊喜地从狗尾巴上找到了几粒谷种,于是把它种在地里,精心护理,秋后收获了许多粮食,瑶族人民渡过了难关。因此为记住狗的恩德,人们自然煮成米饭先给狗吃,以示酬谢。

道县

冬至扎肉香

冬至制作扎肉是道县乡村居民的一个传统习俗,扎肉也是道县的一道传统佳肴。扎肉制作主要有将新鲜的五花猪肉洗净、切块、晾晒、熏烤、腌制等工序,冬至这一天制作的扎肉格外清香,味道与众不同,深受百姓喜爱。

道县

敬鸟节 

“敬鸟节”,又称“禁鸟节”“忌鸟日”“赶鸟节”“招鸟节”,是道县传统的农事节日,以农历二月初一为节日。

关于敬鸟节的来历说法不一。一说:很久很久以前,道县遭受特大虫害,人们求神祭天也无济于事。正当人们开始绝望时,天空飞来了无数的神鸟,铺天盖地扑向害虫,将害虫吃尽,使庄稼获得了好收成。为报答“神鸟”,农民们便将每年农历二月初一定为敬鸟节。另一说:农民居住在深山密林之中,那里是鸟类群集之地,加之山区田地零星分散,每年辛辛苦苦种出的庄稼,都被鸟仔糟踏了,鸟仔成了山区农家的大患之一。因此,就出现了“敬鸟节”,期望通过敬鸟节来减少鸟害。 节日期间,家家户户杀鸡杀鸭做糍粑,将其分别放在门口、神台、灶台、谷仓之上,供祭鸟儿,让其饱吃一顿。有的则在长竹竿上串上粑粑,插在庭院前或田头地上,让鸟儿随意飞来啄食。这种“敬鸟”活动含义有两种说法:一说是禁鸟嘴,示意鸟儿吃饱了,不会再来糟踏五谷;一说是报鸟恩,求鸟儿无恙,无虫无害,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无论是哪种目的,在节日假间,都严禁任何伤害鸟儿的行为。个别集镇还设有专门的赶鸟场,二月初一,既是山民赶场的盛会,又是物资交流会,前来参加赶鸟节的各色人等达数万人之多。他们有的带来画眉、八哥、斑鸡、山鸡,还有家养的雄鸡,以斗鸡斗鸟作乐;青年人身着艳装,结伴对歌,寻找意中人;成年人选购称心如意的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

道县

饮食

以主食而言,一日三餐,大米为主。杂粮、瓜菜大部分子作酿酒、喂猪之用,主食全是大米,为调剂口味,间或吃面、喝粥。民间菜肴,历来以素菜为主。平日习惯制作"酸咸"(即"腌菜")。以菜晒干,掺入食盐,贮入陶制坛中即可。道州人嗜吃辣椒,农村各户广为栽种。婚嫁宴席菜肴,一般10大碗,通常为海参、肚肺、墨鱼、蛙干、全鸡全鸭、红烧猪肉、牛肉、羊杂、冰莲(冰糖煮湘莲)、炸鱼。丧事菜肴略为简单。西北乡村,有盐醋瓜菜生食的习惯。除腌制各种"酸咸"外,生姜、大蒜、辣椒、豆角、黄瓜、萝卜、花瓜、青白菜茎,以盐醋拌合即食(抹子、茄子有的用火煨后拌盐、醋碾碎)。生食蔬菜,简便易做,鲜脆可口,营养丰富,开胃消食。有吃"火锅"风俗。大厅之中,八人一席,围坐"火锅",生切什菜,依次下锅,煮熟即食,酒用罐烤热,菜热酒温,别有风味。道县传统名菜有鱼肉丸和酿豆腐,传统点心有粑粑。

特色饮食

麻圆泡

麻圆泡是永州道县最具代表性的小吃,相传很久以前,道州城里由于天灾,百姓颗粒无收,民间生活甚是清苦,时常饥不果腹,朝廷派下钦差大人巡视,知府不知该拿什么来接待钦差大人,当时后厨仅有几个红薯和些许面粉,于是知府急中生智,将红薯泥与面粉捣匀,加入糖粉变成麻团,油炸后不仅色彩光鲜,味道又香又甜,也不腻人,口感甚佳,深得钦差大人喜爱。麻圆泡也由此被慢慢推广开来,成为道州一道特色名食。

麻圆泡的做法也很有特色。将红薯去皮蒸熟,趁热揉进糯米面团里,油温五成热放入面团,小火慢炸,一个个面团从一片噼里啪啦的油炸声中渐渐苏醒,变得圆滚,色泽金黄丰润,炸至里面空心,再加上一层淡淡的红糖,裹上白芝麻,咬上一口皮脆香甜,嚼起来软中还带着一些韧劲,口感滋润,滑而不腻。

道县

道县鱼肉丸

道县鱼肉丸制作独特,吃法多样,。加工此菜,先将重1000克左右的活草鱼(鲤鱼、青鱼也可)剥皮开膛,除去刺,把,鱼肉和少许肥猪肉切碎,放入洗净的小石堆里,用木棍舂成肉泥,撒进适量胡椒粉和精盐,加入少许蛋清拌匀,做成一个个小丸团,或汤煮,或油炸,或作油泡豆腐和大青椒的馅心等,均肉嫩味美,清香爽口。

道县

道州鲊肉

道州鲊肉是一道汉族传统名菜,属于湘菜系。湖南道州是宋朝理学鼻祖周敦颐和清朝大臣何凌汉的故乡。道州是江南的鱼米之乡,勤劳智慧的道州人从远古就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鲊肉就是道州风味特产之一,不仅继承了道州民间近千百年来的传统特色结合现代制作工艺和科学配方,选料考究精良,经过多道工序精致而成。集色香鲜脆辣浓郁一体。口感独特,回味无穷。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乡土风味。

道县

特产

土法榨茶油

2020年,“道州土法榨茶油技艺”成为永州市第一批非遗传承基地。土法榨油有很多步骤,包括采果、堆沤、晒果、脱壳、晒籽、碾粉、过筛、烘炒、蒸枯、踩枯、榨油、过滤等工序。道县一直保留着这古老的榨油习俗。“土法榨茶油技艺”榨出的茶油,色泽金黄,口味纯正,香气浓郁,油质优良,保质期长,油而不腻,是食用油之珍品,深受市场青睐。

道县

道县脐橙

道县脐橙中富含氨基酸、维生素、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还含有钙、磷、铁、镁、钾、钠等多种人体所必需的元素。经常食用可以起到降脂瘦身,清火养颜的作用。  道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享有“天然温室”之美誉,发展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是湖南省柑桔生产的最适宜地带,种植柑桔已有1300多年历史,唐代就有“金桔出营道者,为天下冠”之说。目前,道县已发展脐橙面积4.2万亩,其中挂果1.2万亩,年产量6000吨,发展种植户2000多户,建立了2个万字号基地和7个千亩基地。今冬1万亩脐橙扩园已完成撩壕3000亩,明春全部完成定植。进入丰产期后,年可产果15万吨以上,产值过亿元,可带动全县3万余人增收致富。

道县

道县红瓜子

红瓜子在道县已有200余年的栽培历史。从80年代开始,道县种植面积均稳定在2万亩左右,主要集中在清塘、蚣坝、审章塘等地。 道县红瓜子品种以江西信丰瓜子为主,全生育期约为90天,一般4月下旬播种,7月下旬收获,常与红薯、玉米、大豆套种。道县红瓜子颜色鲜红、扁平、倒卵形,千克重120克左右。其籽仁色白嫩脆,食味芳香,营养丰富,能生津提神,久食不厌红瓜子不仅是我国南方地区逢年过节、红白喜事的必备佳品,而且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和港、澳、台同胞也常用它接待宾客。因此,道县红瓜子又是该县出口创汇商品之一。 

道县

风景名胜

综述

道县境内拥有国家A级以上旅游景区3处,其中国家4A级旅游景区2处,3A级景区1处。同时拥有何宝珍故里、葫芦岩红军渡口、湘源温泉、道州文塔等多个旅游景点。

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总人数377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总收入35亿元,国内一日游人数216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一日游总收入18亿元。

道县A级以上旅游景区名录

单位名称

国家A级景区等级

详细地址

濂溪故里旅游区

4A

道县清塘镇楼田村

陈树湘红色文化园

4A

永州道县梅花镇贵头村

葫芦岩红色文化旅游区

3A

道县审章塘乡

表格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3.10.4

重点景区

濂溪故里旅游区

在距县城西北6公里清塘镇楼田村,为宋代理学鼻祖濂溪先生周敦颐出生之地,故名。后山树木葱郁,巨石耸立,刻“道山”二字。山脚有泉水从石窦中涌出,为濂溪河源头之一,名曰“圣脉”。近年来复修濯缨亭,又新建濂溪祠和楼田惨案展览馆,特别是新开辟的道岩有“海底龙宫”“人间皇宫”“天上仙宫”三层,配有电灯照明,美景如画。又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一个融自然、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山岳型风景区。

景区内主要有周敦颐诞生故居、濂溪祠、道山、道岩、圣脉泉、圣脉矿水厂、濂溪风光、濂溪河、爱国主义教育展览馆、太极厅、观音洞、安心寨、石臼、圣人相会、一洞天、古寨门、莲花池、小月岩。道岩中有:掣天柱、龙宫洞、石象戏珠、莲花等二十四个景点。故里景区曾在古道州八大景中占两景(即道山和濂溪风光)。

道县

陈树湘红色文化园

陈树湘烈士生平事迹陈列室,位于永州道县梅花镇贵头村的道县烈士纪念园内。陈列室按照湘南民居风格设计建造,主馆外围边长为34米,代表红三十四师;内围边长为29米,寓意陈树湘烈士牺牲时年仅29岁。陈列室以“断肠明志铸忠魂”为主题,分为“坚定信仰”“听党指挥”“牢记使命”“绝对忠诚”四部分,展示了陈树湘烈士光辉的革命历程、伟大的英雄壮举和“断肠明志”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感人故事。2019年,陈树湘烈士生平事迹陈列室入选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道县

道州文塔

道州文塔坐落在道县县城以东3公里宝塔脚村雁塔山上。始建于明天启年(公元1624年)间,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重修,塔作楼阁式,八角七级,高33米,雄伟壮观。结构形式和造型风格,皆为当时南北造塔技术的融合,形成独特的建筑风格。1979年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5月公布为永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塔保护范围:以塔基为起点,分别向东、西、南、北四方向外延伸50米。文塔建设控制地带:以塔为中心,东、南、北三方以各方梯形水田上限为界;西抵宝塔脚村通往虎子岩村大路。《湖南佛教寺院志》记载,道县文塔是湖南省仅存的71座古塔之一。

道县

著名人物

道县部分著名人物

姓名

生卒年

生平

周敦颐

1017.5~1073

字茂叔,号濂溪,汉族,宋营道楼田堡(今湖南道县)人,北宋著名哲学家,是理学派开山鼻祖。创作《太极图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宋史·道学传》将周子创立理学学派提高到了极高的地位

何宝珍

1902~1934

何宝珍,湖南省永州市道县人,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永州市十大杰出党史人物之一。1918年秋,何宝珍以优异成绩考取湖南省立第三女子师范,1922年成为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并担任省立女三师团支部书记。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与刘少奇来到武汉,参加了武汉的妇女运动。1927年进入武汉中国国民党组织部做收发工作。1932年,任互济总会负责人兼营救部部长。1933年被逮捕,1934年,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

何绍基

1799~1873

湖南道州(今道县)人。清代诗人、书法家。字子贞,号东洲、晚号猿叟(一作蝯叟)。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国史馆总纂,历充广东乡试考官、提督,视学浙江,擢四川学政,后被罢官。晚年主山东泺源、长沙城南、苏州扬州诸书院,提携后进颇多,博涉群书,于六经子史,皆有论述

廖广球

1943.11-1994.7

湖南省衡南县人,1962年11月参加工作,生前为道县公安局预审股教导员。1994年7月23日,道县遭受特大洪水灾害,最高水位达176米,超过警戒水位6.1米。廖广球在洪水中为抢救他人生命财产牺牲。1995年1月14日,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评为烈士

表格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3.10.4

荣誉

道县部分荣誉

年份

所获荣誉

2020年

湖南省第二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2020年

湖南省2020年产油大县

2020年

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县城

2020年

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

2019年

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2002年

被湖南省人民政府授予“龙舟之乡”称号

表格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