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国(1980.12-),男,汉族,河南灵宝人。现为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行政管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兼任院长助理。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陈建国的:人物简介、科研成果等介绍

民族

汉族

籍贯

河南灵宝

出生日期

1980年12月

学历

研究生学历

简介

学术兼职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

华北电力大学社会企业研究中心研究员

华北电力大学中外能源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

华人奥斯特罗姆学会(COS)会员

北京市海淀和谐社区发展中心(GOCO)青年工作委员会成员

人物简介

陈建国(1980.12-),男,汉族,河南灵宝人。现为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行政管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兼任院长助理。

学术兼职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

华北电力大学社会企业研究中心研究员

华北电力大学中外能源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

华人奥斯特罗姆学会(COS)会员

北京市海淀和谐社区发展中心(GOCO)青年工作委员会成员

学习经历

1999-2003 郑州大学信息管理系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士

2003-2005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行政管理专业硕士

2005-2009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行政管理专业博士

2007-2008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政治理论与政策分析研究所,联合培养博士生

2011.7 第五届公共管理与政策分析方法暑期研讨班(中国人民大学)

2011.7 Seminar on New Public Management: Lean State, Lean Government (Germany)

工作经历

2009.07-2013.01华北电力大学人文学院公共管理教研室讲师

2013年1月起华北电力大学人文学院公共管理教研室副教授(2012年3月起担任政管理专业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制度分析与能源环境政策、低碳城市与社区治理、政府创新与公共服务改革等。

科研成果

论文发表

陈建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过程管理研究-基于北京市的案例分析》,《理论探索》(CSSCI),2012(4)。

陈建国:《以兼容性激励机制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以山西省为例》,《公共管理学报》(CSSCI),2012(3)。

陈建国:《合作生产理论与公共服务治理的思维转换》,《天津行政学院学报》(CSSCI),2012(2)。

陈建国、毛寿龙:《服务对象需求、治理机制融合与税务机构改革:以内蒙古乌海市国地税联合办税为例》,《江苏行政学院学报》(CSSCI),2011(5)。

毛寿龙、陈建国:《政府效能建设与治道变革-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领导科学》(核心),2011.4月中期。

李文钊 陈建国 毛寿龙:《地方大部制改革的突破与启示——乌海市国地税联合办税机制的实践与探索》,《行政管理改革》(核心),2011.(2)。

陈建国:《低碳城市建设:国际经验与中国的政策选择》,《现代物业·新建设》,2011.2。

毛寿龙、陈建国:《乌海税务新篇:政府部门合作的制度创新》,《中国税务》(核心),2010.(9)。

陈建国、毛寿龙:《公共建设项目招投标制度创新与地方治道变革》,《华东经济管理》(CSSCI),2010.(8)。

陈建国:《社区治理的政策选择:一个规范分析框架》,《公共行政评论》,2010.(2)。

陈建国:《对政策网络研究的理论审查》,《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0.(1)。

毛寿龙、陈建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公共服务民营化研究(下)》,《兰州大学学报》(CSSCI)2009.(6)。

毛寿龙、陈建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公共服务民营化研究(上)》,《兰州大学学报》(CSSCI)2009.(5)。

毛寿龙、陈建国:《寻找社区自主治理的制度基础》,陈幽泓主编《社区治理的多元视角》,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陈建国:《金登“多源流分析框架”评析》,《理论探讨》(CSSCI),2008.(1)。

毛寿龙、陈建国:《社区治理与可持续发展》,《中国行政管理》(CSSCI),2008.(3)。

陈建国:《城市社区公共维修资金自主治理研究》,《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2008。

陈建国:《住房制度改革与社区治理结构变革》,《现代物业》,2008.(8)。

陈建国:《论和谐城管的制度基础》,《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7.(3)。

陈建国:《物业小区保安服务的制度分析》,《公安学刊》,2007.(3)。

景朝阳、陈建国、陈国营:《玉在山而草木润—记作为经济学家和教育家纪宝成教授》,《生产力研究 》(CSSCI),2007.(7)。

毛寿龙、陈国营和陈建国等:《转型时期公安服务的绩效、供给模式与警民关系》,《公安学刊》,2007.(50。

陈建国:《社区治理模式转换:从线性结构向复合式结构》,《兰州学刊》(核心期刊),2006.(11)。

陈建国:《业主代表大会论》,《住宅与房地产》, 2006.(9)。

陈建国:《物业小区保安不能沦为“麻烦制造者”》,《现代物业》, 2006.(10)。

陈建国:《社区物业维修基金现状及管理模式探讨》,《现代物业》,2004.(11)。

陈建国:《社区自治的精神理念:自由主义,社群主义》,《现代物业》,2004.(6)。

陈建国:《我国当前社区组织结构模式探析》,《现代物业》,2004.(5)。

专/译/编著

杨宏山、陈建国合译:《城市管理学:美国的视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陈建国:《民办非企业单位鼓励与扶持政策研究》,载景朝阳主编《民办非企业单位导论》,中国社会出版社,2011年。

陈建国:《低碳城市建设:国际经验与中国的政策选择》,载王伟等主编《低碳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政策研究报告》,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年。

研究报告

陈建国:《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的过程管理研究》,2012。

陈建国:《中国政府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的行动框架研究》,2011。

毛寿龙、李文钊和陈建国等:《多中心的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山西环保新政的社会生态系统分析(SES)》,2011。

毛寿龙、陈建国:《社会转型与赤峰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能力建设研究》,2010。

毛寿龙、陈建国:《理解政府效能建设:理论框架、淮安经验和政策选择》,2010。

毛寿龙、陈建国等:《中国国地税改革:历史变迁、实践案例、国际比较与改革政策选择》,2010。

毛寿龙、陈建国:《上海市应急管理能力:基于倒楼事件的案例研究》,2010。

毛寿龙、陈建国等:《公共建设项目招投标制度创新与地方治道变革:基于山东日照市的案例研究》,2008。

毛寿龙、陈建国等:《OECD国家公共服务民营化改革研究报告》(中国人民大学),2008。

毛寿龙、陈建国等:《社区治理与可持续发展》(世界银行),2007。

毛寿龙、陈国营和陈建国等:《转型时期公安服务的绩效、供给模式与警民关系-义乌市公安服务创新调查报告》(义乌市),2007。

科研项目

主持2013年华北电力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项目“分布式能源发展理论、政策与立法保障研究” (项目编号:13TD01),在研。

主持2012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北京市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2SHC017),在研。

主持2012年华北电力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项目“低碳城市的公共治理模式与机制研究” (项目编号:12MS94),在研。

主持民政部2011年“中国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理论研究部级课题“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的过程管理研究”(项目编号:2008MZACR001-1152),结项。

主持2009年华北电力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项目“老旧住宅区治理体制与政策研究:以北京市为例”(项目编号:09QR54),结项。

主持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2009年委托课题“健康城镇化及其评价体系研究”项目,结项。

主持洪范法律与经济研究所2008年小额调研项目“业主选择与小区治理”,2008年7月,结项。

参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11年招标课题“科技社团承担政府转移职能的机制与政策研究”,2011-2013年,在研。

参与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2012年课题“中国社会福利政策研究报告”,在研。

参与国家减灾委“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战略研究-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项目,2011年8月,结项。

参与北京市城乡建设和住房委员会“北京市住房制度改革-存量公房改革的政策设计”,2011年8月,结项。

参与国家能源局项目“我国与世界主要国家风能发展比较研究”,第2主研人,2011年1月,结项。

参与乌海市国税局委托项目“国地税联合办税与政府机构改革”,第3主研人,2010年5月,结项。

参与北京市社会福利事务管理中心委托项目“北京市社会福利事务管理中心“十二五”发展规划”,主研人,2011年3月,结项。

参与山西省环保厅委托项目“多中心的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第3主研人,2011年1月,结项。

参与淮安市委托项目“理解政府效能建设:理论框架、淮安经验和政策选择”,执行负责人,2010年12月,结项。

参与赤峰市委托项目“社会转型与赤峰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能力建设研究”,执行负责人,2009年11月,结项。

参与日照市委托项目“公共建设项目招投标制度创新与地方治道变革:基于山东日照市的案例研究”,执行负责人,2009年10月,结项。

参与2007年科技部项目“中国社会公共服务评价体系研究”,子课题负责人,2007年12月,结项。

获奖情况

华北电力大学2011—2012年度优秀班主任。

由陈建国老师指导,行管专业龚稳等同学提交的作品《多中心城市设计与功能布局优化在节能减排中的应用-以北京市为例》在“凯盛开能杯”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获社会实践类全国三等奖。

获华北电力大学2011年度科技工作奖。

获华北电力大学2011年人文学院考核优秀奖。

获国际领导研究院(International Academy for Leadership)2011年“新公共管理”项目奖。

获华北电力大学2011年人文学院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优秀奖。

获华北电力大学2010年度科技工作奖。

获华北电力大学2009年度科技工作奖。

获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2009年度优秀新人奖。

获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政治理论与政策分析研究所2007-2008年度“制度分析与发展”高级项目成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