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杰,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新生儿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广东省医学会围产学分会常委兼秘书,新生儿急救学组组长,广东省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工作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女医师协会理事,广东省妇幼保健学会儿科危重病学组组长。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杨杰的:个人简介、擅长领域、科研成果、获得荣誉等介绍

中文名

杨杰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毕业院校

同济医科大学

职位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职称

主任医师

所属行业

医疗

个人简介

1990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儿科系;1997年4月-1997年10月到香港中文大学附属威尔斯亲王医院新生儿科进修;1999-2002年在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攻读并获博士学位; 2008年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医学院附属默思妇女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监护室进修;2002年12月-至今任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

擅长领域

多年来,努力开拓,积极推广新生儿治疗新技术,本科在新生儿转运、极低出生体重儿救治、成功治疗危重新生儿及应用具有国际水平的新生儿治疗新技术方面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科研成果

在国家级医学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了多项省厅级医学科学研究工作。

主持基金项目:

(1)广东省医学科技基金,机械通气对新生儿血小板生长代谢的影响(A2003101);

(2)广东省中医药局基金,川芎嗪对高氧肺损伤新生大鼠血小板生长代谢的影响(2040043); (3)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新生儿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及意义(2007B031500009);

(4)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及耐药细菌质粒DNA分析研究,基金编号:2010B060900057。

主要参与基金项目:

(1)香港科技发展局earmark grant 研究基金,Effects of oxygen-induced lung damage on megakaryocytopoiesis and platelet homeostasis in a rat model;

(2)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PEDF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大鼠模型的预防作用研究(32432);

(3)广东省科技项目基金, 新生儿院前急救新模式(2003C34217);

(4)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建立区域性危重新生儿救治分中心的研究(06019787);

(5)中国妇幼保健中心项目:中国早产儿营养状况分析。

成果奖励:

1、《危重新生儿院前急救新模式》2006年获首届宋庆龄儿科医学奖;

2、《危重新生儿院前急救新模式》获2006年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3、《新生儿疾病防治的网络管理》2007年获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

发表论文:

1.杨杰等。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肺透明膜病21例分析,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9,14(12):737-738

2.杨杰等,高氧性肺损伤大鼠骨髓巨核细胞集落形成能力与肺组织巨核细胞数目,中华儿科杂志,1998,36(7):398-400

3.杨杰等,36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治疗失败原因分析,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2):120-121

4.杨杰等,硫酸镁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临床分析,新生儿科杂志,1998,13(3):100-102 5. Yang J, Yang M, Fok TF etal. Effects of oxygen-induced lung damage on megakaryocytopoiesis and platelet homeostasis in a rat model.Pediatr Res. 2003 Sep;54(3):344-52.

6. 杨杰,杨默;早产儿脐血中血小板生成调控因子的测定及意义,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0,1225;

7.杨杰等;转运前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对稳定新生儿气道作用的研究,中国妇幼保健, 2005(20), 12:1489;

8.杨杰等;小剂量持续滴注芬太尼在早产儿机械通气中的镇痛作用,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5(20),7:427。

9.杨杰,刘瑛,吴开封;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CPAP预防超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症;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3。

10. 杨杰,吴婕翎,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丹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广东医学,2005(26),8:1148。

11. 杨杰,陈运彬. 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临床进展,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7:1860-1862。

12. 杨杰等;新生儿院前急救新模式:早产儿转运前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临床意义探讨,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6,1:

13. Yang J etal. Lung damage may induce thrombocytopenia. Platelet. Aug 2006,17(5),347-349 。

获得荣誉

2020年8月,荣获第二届广东医师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