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镇镇,又称圉镇,位于河南省开封市杞县,是县南部区域性经济、文化、交通重镇。该镇建立于1958年,原为圉镇公社,1984年改为乡。全镇总面积74.34平方千米,辖32个行政村,63个自然村,耕地面积80393亩,总人口59862人(2017年)。于镇镇是东汉才女蔡文姬的故乡,有三贤祠、孔子行宫、汉蔡文姬住地遗址(蔡文姬大理石雕像)等古迹。该镇是全省小城镇建设重点乡镇,农业主产小麦、棉花、玉米。S213省道贯穿全境,距离杞县县城30公里。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于镇镇的:历史沿革、行政区划、人口民族、代表人物等介绍

中文名

于镇镇

别名

圉镇

著名景点

三贤祠、孔子行宫、汉蔡文姬住地遗址

面积

74.34平方千米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地理位置

豫东

所属地区

河南省开封市杞县

行政类别

人口

59862人(2017)

方言

中原官话-郑开片

邮政区码

475204

电话区号

0371

车牌代码

豫B

外文名

Yuzhen Town

机场

郑州新郑国际机场

火车站

开封站兰考南站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

汉族

特色产业

旅游业

著名人物

王莽

历史相关

翟义与王莽发生大战

历史沿革

古文献中常出现的地名,现确切地址为河南省开封市杞县圉镇镇(于镇镇)。

陈留、和圉现在都是开封地区的两个古镇。而在以往的很多时期,陈留为郡,圉为县,所以只要是陈留圉就一定指的现在的圉镇。很多错误的文献将地方指的是五花八门,乱七八糟,不可为信。

陈留圉在今杞县圉镇镇一带已成铁证,在此不再赘述。据史料记载,圉县于汉高祖十年始置,属淮阳国。淮阳国领陈、苦、阳夏、宁平、圉、扶沟、固始、新平、柘9县,其辖境大致相当于今河南省淮阳县、太康县、鹿邑县、西华县、柘城县一带。汉武帝六年,圉县改属陈留郡。陈留郡领陈留、浚仪、尉氏、雍丘、襄邑、外黄、小黄、东昏、济阳、平丘、封丘、酸枣、长垣、已吾、考城、圉、扶沟17县,辖境大致相当于今河南省扶沟县、尉氏县、开封县、封丘县、兰考县和山东省东明县一带。从淮阳国和陈留郡的辖境来看,淮阳国属今河南省东南部一带,陈留郡属今河南省东北部一带。将淮阳国和陈留郡所辖区域进行集合,它们的交集之处就是陈留圉。按照汉代一县的面积为50平方公里、下辖4个乡的规制,陈留圉的辖境大致为以今杞县圉镇镇为中心的竹林、官庄、湖岗、沙沃、高阳、邢口、宗店、板木等乡镇的区域,甚至包括太康县高贤乡、通许县四所楼镇部分村庄。

从陈留圉的位置及所辖区域可以看出,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早在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境内史前文化遗址很多,竹林乡有仰韶文化遗址,高阳镇有段岗、牛角岗、务岗等龙山时期的文化遗址,为杞氏部落的属地。

高阳镇有黄帝之孙颛顼的封地,板木乡、圉镇镇有夏商文化遗址,说明这里曾是早期先民的活动区域。圉从周初开始构筑城邑,周初为陈圉邑;春秋时入郑,为郑国的东南鄙;战国时先后入韩、入魏、称圉邑;东汉初置圉县。从东汉初置县至唐贞观元年,圉为县级政区达823年,目前,圉城旧址仍清晰可辨,见证了当年圉城曾经的繁华。这里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从圉镇镇至竹林乡的十里长岗曾是战国时期的古战场。高阳曾是刘邦出兵汉中的必经之地。这里地理条件优越,古涡河故道穿境而过。其境内岗陵起伏、土地肥沃,是先民理想居住之地。

古文记载

孺子婴居摄二年(7年)九月至十二月,东郡(郡治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太守翟义起兵,与王莽军在陈留(郡

治陈留,今河南开封市东南)地区展开的一场大规模作战。汉平帝元始五年(5年),王莽鸩杀平帝,立两岁孺子婴为帝,自称“摄(假)皇帝”,使统治阶级内部演化为维护汉室与拥戴王莽两个派别,互相争夺政权。居摄二年九月,力主维护汉室的东郡太守翟义(成帝朝丞相翟方进之子)联合东郡都尉刘宇、严乡侯刘信、刘信之弟武平侯刘璜、刘信之子东平王刘匡等,聚众10余万人,拥立刘信为天子,翟义自称大司马兼柱天大将军,移檄郡国,声讨王莽鸩杀平帝、矫摄尊号。

王莽忙命其亲信党羽孙建、王邑、王骏、王况、刘宏、王昌及窦况七将军,率兵进击翟义;再命武让、逮并、刘秀三将军,分别驻守函谷关(今河南灵宝老城东南北寨村之北,因在山谷中,险如函,故名)、武关(今陕西丹凤东南),宛(今河南南阳市)等要地,以防翟义军入关。孙建、王邑等率军兵至陈留郡甾县(今河南民权东北)与翟义军展开决战。莽军阵斩刘璜,再以精兵围攻翟义于圉城(今河南杞县南)。十二月。莽军攻破城池。刘信弃军逃至固始(今河南太康南),翟义被捕处斩,刘信逃亡。

行政区划

辖32个村委会.

于南村

于北村

后尧村

吴庄村

后城村

常庄村

王李夏村

庄王村

舒洼村

鲁庄村

前刘村

荆岗村

董那村

天池洼村

后刘村

赵集村

乔庙村

焦庄村

铁底河村

梁庄村

孙庄村

郎智岗村

孟大庄村

蔡丘屯村

白木岗村

新庄村

程庄村

袁庄村

江庄村

田堂村

后乔村

大夫李村

 

 

 

邮政编码:475204

人口民族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58133

29758

28375

家庭户户数

15020

家庭户总人口(总)

58076

家庭户男

29710

家庭户女

28366

0-14岁(总)

15775

0-14岁男

8615

0-14岁女

7160

15-64岁(总)

37358

15-64岁男

18896

15-64岁女

18462

65岁及以上(总)

5000

65岁及以上男

2247

65岁及以上女

2753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57840

代表人物

历史名人

厚重的历史文化、优越的地理环境为这里培育了大量人才。至汉晋时期,这里成了名士之乡,文人、名宦辈出。蔡氏、高氏、江氏是圉地的大族,其子弟历仕汉晋,在汉晋的政治和学术舞台上较为活跃。他们如一颗颗璀璨的星星,照亮了汉晋时期的天空。

根据《后汉书》记载,以“陈留圉”作为里籍的历史名人有:

董宣,

强项令董宣

字少平,东汉陈留郡圉县人。董宣光武年间被大司徒侯霸举荐为高第,历任北海相、江夏太守、洛阳令等职,以为政清廉、不畏权势而著称于世。董宣任洛阳令时,汉光武帝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的仆役仗势杀人,被湖阳公主包庇。董宣拦住湖阳公主的车,令奴下车并将其杀死。湖阳公主诉于刘秀后,刘秀令董宣向湖阳公主叩头谢罪,董宣拒不低头。刘秀令人强按他低头,也不能让他俯首。此后,京师豪族贵戚都非常害怕他,骄横气焰大为收敛。董宣任洛阳令5年,于光武十九年卒于任上,享年74岁。汉光武帝派人吊唁,见董宣破被覆尸,妻子在一边号哭,家中只有大麦数斛、破车一辆。汉光武帝听了汇报后十分感伤地说:“董宣如此廉洁,可惜直到他死后我才知道。”于是,他下诏赐以艾绶,葬以大夫礼,录用其子为郎中。

蔡邕,字伯喈,东汉陈留郡圉县人,生于世代官宦之家。他少时以“博学能文、精音律、善鼓琴”而闻名,成年

蔡邑

后隐居书斋,“覃思典籍,韫椟六经,安贫乐贱,与世无营”,曾拜当代大儒胡广为师,专心致志做学问。其间,他辞过陈留郡太守的聘请,拒绝过朝廷的征用,因而得免两次“党锢之祸”,为他在治学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奠定了基础。建宁三年,他步入仕途,官至议郎,受命到东观著作,参与编纂国史《后汉书》,后因祸中辍。熹平四年,他受命校定六经文字,用篆隶体书写,镌碑立于太学之侧(即后世所传《熹平石经》),学者均以此纠正当世文字流传之误。光和元年,汉灵帝下诏询问灾异及消除办法,并特旨蔡邕不许有所避讳。他“舍命忘躯,不顾后害”,揭露当朝权贵为“亡国之怪”。汉灵帝忠奸不辨,蔡邕遭诬陷流放朔方。

尽管如此,他忠心不改,仍将花费多年心血所著《十意》奏献朝廷。汉灵帝嘉其才高,逢当年大赦,将其赦还原郡。途经五原郡时,五原郡太守王智为其饯行,失礼于蔡邕,蔡邕拂袖而去。王智因此怀恨在心,诬奏他“怨于囚放,谤讪朝廷”。他自思不免灾祸,“乃亡命江海,浪迹吴会(吴郡、会稽郡)”,开始了长达12年的流亡生活。在衣食无着、穷困潦倒的艰苦环境中,他仍坚持撰写《上汉书十字疏》及许多赋、铭、诗、赞,这些作品较集中地反映了他的文人气质和艺术家情操。中平六年,汉灵帝驾崩后,董卓自任相国,强令蔡邕入朝,三日历职三台,拜其为侍中。初平元年,他又拜蔡邕中郎将,封其为高阳乡侯,食邑500户。初平三年,董卓被诛,蔡邕受其连累为阶下囚,“下狱论死”。临难前,他请求“黥首刖足,续成汉史”。王允不准,蔡邕遂死狱中,终年60岁。蔡邕一生著作颇丰,有《蔡中郎文集》、《独断》等流传后世,所书《熹平石经》被后代奉为书法瑰宝,所创“飞白”书体为后代书法界所推崇,抒情小赋在文学史上占据一定地位。

蔡琰,字文姬,幼时受其父蔡邕家教,博学多识,精通音律,擅长书法,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音乐

蔡文姬

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杰出的女诗人。她幼年时因父受诬获罪,全家充军,在外流浪12年。兴平二年,她嫁给河东卫仲道。夫亡后,无子女的她寡居娘家。初平三年,天下大乱,蔡琰被匈奴骑兵掳至南匈奴,改嫁给匈奴左贤王,滞留胡地12年,生二子。建安十二年,曹操统一北方,怜蔡邕无后,便派人出使南匈奴,以黄金千两、白璧一双和锦绢百匹赎回蔡琰。蔡琰归汉后,再嫁陈留郡屯田都尉董祀。之后,蔡琰遵曹操之命,忆写旧日所藏之书400余部,“文无遗误”。蔡琰一生坎坷,感时乱离,追怀悲愤,作《悲愤诗》108句,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五言长诗。其所著《胡笳十八拍》收入宋人朱熹所编《楚辞后语》,为后世广为流传。

夏馥,字子治,东汉陈留郡圉县人,年少为书生时,言行质朴耿直。当时同县高氏家族、蔡氏家族都是大户人家,乡里人因害怕他们而不得不听从他们,夏馥不与他们交往,为这些富豪所仇视。东汉桓帝时,官宦乱政,夏馥支持司隶校尉李膺、太尉陈蕃改革朝政、罢斥宦官,被宦官诬陷。为不连累别人,夏馥剪掉胡须长发,进入林虑山,隐居在今林州石板岩乡南部悬崖绝壁的王相岩里,给冶铁人家当雇工,伐木烧炭,形貌瘦弱如疾。两三年后,他抱冤而死。

高干,字元才,陈留圉县人,出身于陈留高氏,祖父和父亲都在后汉任官。高干是袁绍的外甥,通晓文事武略,在当时的河北地区声望颇高。高干奉命治理并州有7年之久,业绩卓越。“官渡之战”后,在溃败的袁绍军团中,高干的军队保持得最完整,精锐部队有5万人,作战力强。袁绍辞世后,高干曾应郭援和南匈奴单于呼厨泉等袁氏势力集团反击曹操,但在郭援战败被杀和袁谭、袁尚兄弟反目的形势下,被迫向曹操投降,曹操让他继续留任并州刺史。高干表面上归顺朝廷,乘建安十年曹操征伐逃到乌桓的袁熙和袁尚之际在并州叛变,劫持了上党太守,据守壶关,与李典和乐进率领的曹军相持数月。第二年,曹操亲自率军征伐高干,壶关被攻破。高干向匈奴单于求援,但没有成功。于是,他南下投奔刘表,在半路被可隶校尉王琰杀害,他的首级被王琰献给了曹操。

高柔,字文惠。三国时期陈留圉人,以善于治法闻名。他从小吏任起,20年后官至九卿。他任廷尉23年后,升任太常。他72岁时出任司空,随后仕途高升。在“高平陵之变”时,他支持司马懿,占据曹爽大营,以假节行大将军事。数年后,他荣升太尉,晋爵安国侯。他于景元四年卒,享年90岁,谥元侯。

蔡豹,字士宣,陈留圉城人。他为东汉卫尉蔡质的玄孙,晋朝将领,历任河南丞,长乐太守和清河太守。晋元帝时,他为振武将军、临淮太守,官至徐州刺史。太兴二年,蔡豹与泰山太守徐龛及彭城内史刘遐一同讨伐反叛的彭城内史周抚,周抚败走并被徐龛部将于乐斩杀。然而,徐龛不满朝廷论功时落后于刘遐,于是怒而叛变,并侵扰青州各郡。朝廷下诏命征虏将军羊鉴率鲜卑段文鸯、蔡豹、刘遐出兵讨伐。大兴三年,羊鉴屯兵下邳不前,蔡豹在檀丘击败徐龛并请求进军,但遭羊鉴阻止。后来,蔡豹兵败,他打算向朝廷请罪,但时任北中郎将的王舒却以外族军队将至、蔡豹应先留守保卫百姓之由,建议他待军队退后再去请罪。蔡豹听从王舒所言没有走,但晋元帝却以兵败之名收押他。使者到后,王舒就连夜出兵围困蔡豹,蔡豹不知发生了什么事,率领部下攻击围困军队,知道是朝廷收捕他的军队后才停止攻击。蔡豹被王舒收押送至建康,朝廷以畏懦的罪名将他处死,时仅52岁。蔡豹在徐州,对内抚恤将士,对外怀柔众人,深得人心,众人知道他被处死后都感哀伤惋惜。

江统,字应元,西晋圉县人。他生于世宦之家,冷静沉着,志向远大。成年后,他继承其父江祚之爵位,被任命为山阴县令。当时,陕西、甘肃边境不断遭到氐、羌族的侵扰。为防后患,他作《徒戎论》上奏皇帝,为皇帝出谋划策,未被采用。他改任太子洗马后,深受太子信任。太子被废后,迁许昌,江统送其至伊水泣别,因此受株连被下狱洛阳,不久后获释。太子死后,他的悼念词文辞悲切,催人泪下。他任齐王参军后,曾对齐王多次劝告。继任廷尉正、成都王司马颍记室,政绩显著。母亲病故后,他去职奔丧。服丧期满后,他任左长史、东海王司马越别驾,曾推举郄鉴为贤良、阮修为直言、程牧为方正。他因荐贤举能有功,被提升为散骑常侍、黄门侍郎兼国子博士。永嘉四年,他避乱逃至成皋,不久病逝。

如今,陈留圉的文人、名宦虽然已经远去,但他们为这个曾经繁华热闹的地方注入了文化的活力,使得这方曾繁华千年并冷清了几百年的古地闻名于世。

蔡氏是圉地大族,关于陈留蔡氏圉地的由来,蔡邕在所撰《琅琊王傅蔡公碑》里有谓:“君讳朗,字仲明,盖仓颉之精胤、姬稷之末胄也。昔叔度、文王之昭,建侯于蔡,以国氏焉。迄于平襄,周祚微缺,王室遂卑,齐鲁交争,强楚侵陵,昭侯徙于州来。公侯分迁,氏家于圉。奕叶载德,常历官尹,以逮于兹。”蔡朗于元和元年征博士,迁河间中尉、琅琊王傅,终年58岁。这是蔡邕对其家世和籍贯的自述,也是研究蔡氏父女籍贯最为重要的记载。“齐鲁交争,强楚侵陵”,说明了蔡氏居家变迁的社会背景。“公侯分迁,氏家于圉”,说明了其家居住地变迁的情景。也就是说,蔡朗是圉地蔡氏的始祖。

古镇名人

陈留是开封的东汉古称,而圉就是圉镇了,而且我们家乡自古相传我们这里在三国时期曾是曹操军营的养马厂。从圉镇西关进了大西门,便是蔡白街。

该街名称来源于蔡文姬之父蔡邕蔡伯喈的谐音。因蔡府坐落在这条街上,后来古人为纪念这位东汉中郎、文学家,便把这条街叫成了蔡白街。

史料上说曾经是县城,后来与雍丘合并为杞县。古镇名人东汉时期,被刘秀称为“强项令”的董宣就是于镇人,古称“陈留圉”。 

于北小学

杞县第一高级中学

于镇镇

于镇镇

阅读提示

蔡文姬酒歌系著名作曲家高占全于1987年创作,原载于中小学音乐报,由歌唱家伍志良首唱,声频刊于高占全中国原创音乐基地,此歌在中国广泛传唱。 

《蔡文姬酒歌》

高占全词曲

1.文姬家乡文姬酒,文姬故里传九洲。

于城月夜甲天下,登上望月楼。

海市蜃楼眼底收,赏月再饮文姬酒。

赛神仙呀,赛神仙呀,赛神仙呀,赛神仙呀,保你能活九十九。

得哎哟,得哎咳,得哎哟,得哎咳,哟哟哟哟哟,能活九十九。

2.文姬家乡文姬酒,文姬故里传九洲。

传奇神秘文姬井,甘泉神仙水。

喝一口呀百病休,而今酿成文姬酒。

五大洲呀,五大洲呀,五大洲呀,五大洲呀,玉液琼浆美名留。

得哎哟,得哎咳,得哎哟,得哎咳,哟哟哟哟哟,琼浆美名留。

3.文姬家乡文姬酒,文姬故里传九洲。

于镇镇

涅槃飞出金凤凰,乡村变都市。

茅草小屋变高楼,一条十里商业街。

看今朝呀,看今朝呀,看今朝呀,看今朝呀,一代新人更风流。

得哎哟,得哎咳,得哎哟,得哎咳,哟哟哟哟哟,新人更风流。

哎,哎,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