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中学位于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是一所直属高完中,也是美中教科文组织中国重点合作学校、四川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原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是西南交通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的优秀生源基地,四川师范大学的卓越教师培养体制改革实验基地学校。四川省遂宁中学的历史可追溯至唐贞元元年(公元785年)创立的学宫,历经了遂宁县立高等小学堂(1905)、遂宁私立联合中学(1952)、遂宁高级中学(1951)、四川省遂宁中学校(1952)等历史沿革。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四川省遂宁中学校的:历史沿革、教育教学、教育成果、学校文化、知名校友等介绍

中文名

四川省遂宁中学校

别名

遂宁中学

所属地区

中国四川遂宁

地址

四川省遂宁市育才西路96号

主管部门

遂宁市教育局

占地面积

120亩(截至2015年10月)

学生人数

4700余人(截至2015年10月)

教师人数

353人(截至2015年10月)

创立时间

1905年

机构属性

四川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2003年)

校训

求实,创新,坚韧,奋进

奖项

四川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2012年)、四川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2011年)

知名校友

李仙根、刘骏达、李行健等

类别

公立完全中学

类型

初中、高中

简介

截至2015年10月,四川省遂宁中学辖校本部(位于遂宁市船山区)和介福路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20亩。学校共有初高中教学班81个,在校学生约4700人,教职工353人。四川省遂宁中学使遂宁文化得以千百年来一脉相承,不断发扬光大。著名诗人郭沫若曾亲笔题写校名“四川省遂宁中学校”。

历史沿革

学宫与书院

唐贞元初年(公元785年),时刺史乔琳建学宫于城之南。

后唐长兴三年(公元931年),孟知祥与董璋合兵攻遂宁,学宫毁于兵燹。

宋仁宗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仁宗从宋祁、欧阳修等人之议,诏令州县皆立学。太守廖询乃徙置学宫于城之东。

宋嘉泰壬戌年(公元1202年),始迁至书台山下。

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时知县郑重威和被贬家居的太史杨名于百福寺前创立“武信书院”。

清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鱼山书院(即原“武信书院”)始由文昌宫迁至城南书台山麓的学宫(文庙)右侧,正名为“书台书院”。

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蓝大顺率农民起义军进攻遂宁,围城六十余日,学宫被毁,惟尊经阁稍仍其旧。

遂宁县立男子中学校

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废科举,办新学,县令李章龙(直隶人)教谕余泰(巴县贡生)将学宫与书院合二为一,于其址建“县立高等小学堂”。

民国十三年(1924年),改为县立初级中学校。

民国十八年(1929年),改为遂宁县立男子初级中学校。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为避日本侵略者空袭,迁至永兴乡真教寺。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增设高中,改名“遂宁县立男子中学校”(简称“县男中”)。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抗战胜利后迁回城南原校址(文庙)。

遂宁县立女子中学校

民国十一年(1922年),政府在政府街节孝祠(祠今已无存,其址在今德胜路市委宿舍)建立第一女子小学(中城女子小学)并附设女子师范科。

民国十八年(1929年),政府将第一女子小学校和附设的女子师范科合并,招收初中,命名为遂宁县立女子初级中学校。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为躲避日本飞机轰炸,遂迁往永兴乡的真教寺继续上课。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学校还增设高中,更名遂宁县立女子中学校。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日本投降,抗日战争胜利,女中才由真教寺迁回城内节孝祠原址。

私立涪江女子中学

民国二年(1913年),美国传教士施太太、岳太太来遂分别捐资修建华美女学堂和华美女教堂。

民国十二年(1923年),基督教会在华美女子小学招收初中生,改名“遂宁私立涪江女子初级中学”。

民国十七年(1928年)秋增设高中,改名为遂宁县私立涪江女子中学校。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春,江西南昌沦陷,私立葆灵女子中学(作家谢冰心母校)因躲避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迁来遂宁与涪江女中合校,改名葆灵、涪江联合女子中学校(简称葆涪联中)。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江西儒励女子中学(教会学校)从战区迁来遂宁,与葆涪联中合校,再更名“遂宁县私立儒葆涪联合女子中学”。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秋,抗日战争结束,儒、葆两校分别迁回江西,于是又复名为“私立涪江女子中学”。

遂宁县私立精一中学校

民国五年(1916年),精一中学开办时即为男子初中,原校址在北辰街福音堂后院。

民国十四年(1925年),新校舍落成后迁到裕丰街西侧。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为避日本空袭,精一中学迁至永兴乡蒲氏祠。

民国三十四年秋(1945年),增设高中商业班,改名遂宁县私立精一中学校。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抗日战争结束,精一中学迁回裕丰街西侧旧址(农机校)。

遂宁县私立明耻中学校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明耻中学正式成立开始招生。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秋,学校校本部乃迁至三元宫,分部设在禹王宫,停止租用梓潼寺。

1949年,开办高中班,更名为私立明耻中学。

遂宁市财贸技工学校

1977年,县商业局创建了“遂宁县商业职业学校“。

1984年,撤县建市后,经局报请市主管部门批准,改名“遂宁市商业干部学校”。

1989年,经市劳动局批准,正式成立以行业为特点的“遂宁市财贸技工学校”。

遂宁市第三中学校

1998年2月16日,三届市府十九次常务会议决定新建“遂宁市第三中学校”。

1999年秋季,学校招收首届初中新生6个班,共460人,9月1日正式开学。

2001年3月13日,遂宁市政府对遂宁教育资源进行重组,将船山中学整体并入遂宁市第三中学校。5月23日,遂宁市政府将遂宁市第三中学校并入遂中成为遂宁中学的分校。6月27日,遂宁市教育局将市粮油技工校整体并入遂宁市第三中学校。

1950年2月,县女中整体并入县男中,而成为遂宁中学。

1951年春,私立涪江女中、私立精一中学的初中部合并而成立遂宁私立联合中学(校址在原涪江女中内)。遂宁中学高中部与涪江、精一、明耻及潼南中学高中部合并,由文庙迁至三元宫,改名遂宁高级中学。

1952年,遂宁私立联合中学整体并入遂宁高级中学,校址设三元宫与城河北巷(原涪江女中校址)两处,恢复“遂宁中学”校名,并沿用至今。

1981年,四川省教育厅根据1980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分期分批办好重点中学的决定》文件精神,印发了《关于分期分批办好重点中小学的意见》,在307所重点中学中将遂中列为全省首批办好的42所重点中学之一。

1994年,学校顺利通过了全省首批30所重点中学达标验收。

2002年,市经济中专划归遂宁中学。

2003年6月,市领导根据学校招生、经费都面临困境的情况,决定将遂宁市财贸技工学校整体并入遂宁中学。

2004年1月,遂宁市机构编制委员会下发文件正式将遂宁遂宁市第三中学校整体并入遂宁中学,成为遂中北区。

教育教学

办学规模

截至2015年10月,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20亩,有初高中教学班81个,在校学生4700余人。

硬件设施

截至2015年12月,学校校本部有逸夫科技楼和图书馆、食堂、体育场等建筑,有理化生实验室、微机室等教学实验设施,有标准塑胶运动场等生活运动设施。介福路校区建有9500平方米的学生宿舍,一、二教学教学楼和塑胶操场楼、科技实验楼、图书馆等,每个教室装有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电子白板等。

四川省遂宁中学校

师资力量

截至2014年10月,学校有教职工324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骨干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省模范教师、省级骨干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市级骨干教师共148人,四川省中小学特级教师5人,高级教师189人。

四川省遂宁中学校

国家级骨干教师:米绍德

四川省优秀教师:甘东升、林晓凤、周方余

四川省模范教师:马千里

四川省中小学教学名师:许玉权

四川省骨干教师:刘蒲林、许玉权

四川省中小学特级教师:廖安泽、许玉权、周方余、刘隆庆、周方余

遂宁名师:王应祥、刘朝中、蒲静蓉、鞠建春、柴文斌、刘蒲林

遂宁市市直学校学科带头人:唐悦、柴文斌、米绍德、林晓凤、宋秀英、许玉权

遂宁市市级骨干教师:何立志、马千里、罗峻峰、宋秀英

教育成果

学生成绩

高考成绩

2015年,学校689人参加高考,152人上一本线,463人上本科线,上线率居遂宁市第一;在遂宁市文理科前10名,学校占2人,文理科前20名,学校共4人。

四川省遂宁中学校

学科竞赛

2014年,在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中,唐明同学荣获省一等奖;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中,彭友同学荣获全国二等奖,唐培、莫继为、唐明同学获全国三等奖;青建宏同学荣获全国三等奖;28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中,王锐佳、莫继为同学分别荣获全国二、三等奖;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中,郭奥洋同学荣获全国三等奖。

2012年,在第26届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四川赛区)中,学校共有26人获得省级以上等级奖,其中2名学生夺得全国二等奖(遂宁市共2人),15名同学夺得全省一等级;第29届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物理竞赛决赛,遂宁中学9名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奖励,其中2人荣获全国奖、2人荣获省一等奖。

素质扩展

2014年3月12日,学校代表队获遂宁市首届中国汉字听写大赛总决赛“冠军”。

2014年1月,学校在四川省中小学“中国梦·语言梦·我的梦”征文比赛有18名同学获奖,陈曦同学荣获全省初中组唯一“特等奖”。

四川省遂宁中学校

2013年4月,在四川省中学生“多威杯”田径锦标赛中,学校代表队取得团体总分全省第七名的成绩。获女子4×100米接力第一名、女子跳远第一、女子跳高第一名、女子三级跳远第一名;女子跳远第二名、女子跳高第二名;女子五项全能第三名和男子400米栏第五名。

2012年12月,在四川省青少年田径锦标赛中学校代表队荣获女子跳高第二名、跳远第三名、五项全能第六名。

2012年9月,在第七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全国总决赛中陈思佳同学荣获二等奖。

教师成绩

2015年1月,学校教师柴文斌编写的《概率统计的学习与应用研究》和《剖析数学高考题源头,启迪数学教学思维》获得四川省教育学会学习学专业委员会2014年度优秀成果一等奖。

2014年12月,学校教师许玉权撰写的论文《实施自主德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被省教科所评为一等奖。

2014年1月,在四川省中小学“中国梦·语言梦·我的梦”征文比赛中,学校教师陈艳、余海蓉、唐国兵、杨子强老师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陈艳老师荣获“最佳指导教师奖”。

2013年,余莉老师荣获四川省初中化学教师实验操作技能竞赛一等奖。

学校荣誉

1953年,学校成为首批省级重点中学。

2003年,学校成功创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四川省遂宁中学校

2004年,学校成为省级“最佳文明单位”。

2005年,学校被中央文明委表彰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2006年,学校被评为“全省教育系统‘四五’普法先进集体”,被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工委、省教厅评为“四川省开展‘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先进学校”。

2007年,学校被美中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中国重点合作学校。

2009年,学校荣获“四川省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优秀成果奖”。

2010年,学校被省教厅评为第一批“四川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

2012年,学校被省人社厅教育厅评为“四川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被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评为“优秀高中”。

2013年,学校顺利通过“国家级示范高中”复检,成功创建省一级示范高中。

学校文化

校训

求实,创新,坚韧,奋进

校徽

四川省遂宁中学校校徽如右图所示:

释义:1、整体图案有“中国。四川。遂宁中学”的第一个英文(拼音)大写字母组成。

四川省遂宁中学校

2、图案外形由字母“C”构成,即表示英文拼写“中国”的第一个大写字母,又是“川”字拼音缩写,意为“中国。四川”。

3、图案内有字母“SZ”组成,“遂中”拼音缩写,从“SZ”字母组合造型看,又恰似一朵含苞待放的蓓蕾。

4、校徽的寓意为:中国。四川。遂宁中学,是培育祖国人才的摇篮,在遂中这篇沃土里,一代代新人茁壮成长。

社团活动

截至2012年,四川省遂宁中学校有以下社团,学校每年举办F.M语言艺术展示大赛、广播员及编辑选拔赛、冬季田径运动会、广播体操及跑步比赛等活动。

社团名录

晴天志愿社

音乐社

跆拳道社

舞蹈社

素风问文学社

动漫社

青藤书画社

话剧社

足球社

逐浪微机社

篮球社

播音主持社

乒乓球社

翎球社

社会经济人文社

吉他社

雪婷乐器社

新闻社

遂宁中学赋

射洪宋国祥撰

东川巨邑,成渝后院,文献之地,名校立焉。傍船山而襟涪水,背长乐而面灵泉。脉承学宫书院,名重蜀水巴山。继光楼、卓娅楼,楼楼熨帖汗青;鹏翮路,杨名路,路路直通真善。世纪洪钟,声醒酣梦之人;三秋桂子,香落高翔之雁。塑像如歌,唱响中西之文化;书声入夜,读低圆缺之婵娟。文豪沫若,欣留翰墨;圣裔敬周,惠赐华篇。文光直射牛斗,青阳长驻校园。有杏坛之气韵,无闹市之冗烦。诚龙凤腾飞之庠序,乃俊才成长之摇篮。情融春天之化雨,勇着时代之先鞭。高举九宗之大纛,力行鸣谦之至言。“明体达用”,笔贴式提出于后,“右文宏化”,大学士倡导于前。五朵金花,竞闹满川春意;四三规划,巧绘黉门新颜。“三人”理念,凝聚雄魂以照竹帛;“三化”目标,给力大鹏而击海天。

于是乎,人文蔚起,今昔同源。昔者,“擢科第而跻膴仕者为蜀之冠”;勤学业而有大成者如星之繁。若席,若吕,若黄;若旷,若杨,若张。皆凭业绩而不朽,非假金粉以包装。《蜀语》《蜀籁》,囊括两川方言之粹;治黄抚浙,闪耀“一代完人”之光。探花指当道之失,上疏金殿;陈讲端造士之规,振铎翼阳。今者,知名校长颖脱,特级教师蝉联。登省重之金榜,戴“国示”之桂冠。四烈士献身革命,三兄妹联袂科坛。论军事则有将军,论“语文”则数行健。学子之梦想,放飞万里神州;名校之甘霖,滋润各条战线。嗟夫,“济济多士”,一斑可见。

当今,国逢盛世,茂春色之清丽;校越期颐,绚桃李之鲜妍。遂宁中学,乘长风而破万里之浪,登彼岸而扬教改之帆,乃势之所趋,理之必然。故尔,恭疏大略,勒以志焉!

知名校友

刘骏达,成都十二桥遇难烈士。

蔡梦慰,重庆渣滓洞黑牢诗人。

许盛清,渣滓洞烈士。

邓昌友,中央委员、空军政委上将。

李行健,语言学家。

李知宴,陶瓷专家。

郭国霖,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贺安之,中科院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姜洪,美国贝尔实验室资深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