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女,山东烟台人,1974年10月生,北京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教师。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王静的:人物经历、主要成就等介绍

中文名

王静

出生日期

1974年10月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性别

出生地

山东烟台

籍贯

中国山东省烟台市

祖籍

烟台市

民族

汉族

毕业院校

北京大学

最高学位

博士后

专业

教育

专业方向

隋唐五代史,中国古代都市社会史方面的研究

职业

教师

职务

中国人民大学教师

任职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

主要成就

《唐代长安新昌坊的变迁—长安社会史研究之一》《唐研究》第七卷,北大出版社,2001年12月,229—248页。

学术代表作

书评《杨鸿年〈隋唐两京坊里谱〉》,《唐研究》第六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501—506页。

简介

主要从事隋唐五代史、中国古代都市社会史方面的研究。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时间

院校

专业

学位

1998年

杭州商学院

企业管理

学士

1998年

北京大学

历史

硕士

2004年

北京大学

历史

博士

工作经历

2004年—2006年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史论系,与教授合作,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

2006年6月至今在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工作。

主要成就

研究领域

隋唐五代史、中国古代都市社会史方面的研究。

学术论文

(1)、《唐代长安新昌坊的变迁——长安社会史研究之一》,荣新江主编《唐研究》第七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229—248页。

(2)、《唐大明宫的构造形式与中央决策部门职能的变迁》《文史》2002年第4辑,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101—119页。

(3)、《唐大明宫内侍省及内使诸司的位置与宦官专权》,《燕京学报》新16期,2004年5月,89—116页。

(4)、《终南山与唐代长安社会》,荣新江主编《唐研究》第九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29—168页。

(5)、荣新江、王静《隋唐长安研究文献目录稿》《中国唐代学会会刊》第22辑,2003年,57—86页。

(6)、荣新江、王静《韦述及其〈两京新记〉》《文献》2004年第2期,31—48页。

(7)、《唐代进奏院》,收入邓小南主编《政绩考察与信息渠道:以宋代为中心》,“唐宋中央考察地方的信息渠道问题”,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8)、《靖恭杨家——长安城官僚家族之个案研究》,荣新江主编《唐研究》第11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389—422页。

(9)、《昭陵六骏与十四国君长像》《文史》2005年第4期,187—198页。

(10)、《唐长安城中的节度使宅第——中晚唐中央与方镇关系的一个侧面》《人文杂志》,2006年第2期,125—133页。

(12)、《一个神话的嫁接——东魏邺城布局研究》,《北京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第3期,86—90页。

(13)、《节愍太子墓《升仙太子图》考——兼论薛稷画鹤的时代背景》《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110—118页。

(14)、《唐墓石室规制及相关丧葬制度研究——复原《丧葬令》第25令文释证》《唐研究》第14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439—464年。

(15)、《唐代进奏院》,邓小南主编《政绩考察与信息渠道:以宋代为中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235—274页。

(16)、《唐代长安的空间与社会流动》《光明日报》2009年4月21日第12版。

(17)、《长安——丝绸之路上的绚丽之都》《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5月19日第7版。

(18)、《试论平城郭城建制的来源》《国学学刊》2009年第2期,77—83页。

(19)、《城门与都市——以唐长安通化门为主》《唐研究》第15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23—50页。

(20)、《“洛出龟”的传说与东魏邺南城的营建》《光明日报》2010年7月6日第10版。

(21)、《唐代长安的空间与社会流动》,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索引《魏晋南北朝隋唐史》2009年第4期,2009年7月,73—75页。

(22)、《唐章怀太子的两京宅邸》《唐研究》第17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271—286页。

(23)、《唐墓埋葬告身的等级问题》《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35—41页。

(24)、《德宗朝皇室塔葬的争议问题》《神圣空间——中古宗教中的空间因素》,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

(25)、《中晚唐蜀地藩镇使府与绘画》《艺术史研究》2014年第16辑。

(26)、《岁时与秩序——唐代的时间政治》《唐研究》第21卷,2015年。

(27)、《唐李寿墓寺观壁画再考察》,张达志主编《中国中古史集刊》(第二辑),2016年,商务印书馆。

读书评价

(1)、评《杨鸿年〈隋唐两京坊里谱〉》,《唐研究》第六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501—506页。

(2)、评《Victor Cunrui Xiong, Sui-Tang Chang’an. A Study in Ubran History of Medieval China; Heng Chye Kiang, Cities of Aristocrats and Bureaucrats. The Development of Cityscapes in Medieval China》,《唐研究》第七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pp.555-563。

(3)、评《妹尾达彦〈長安の都市計画〉,東京講談社,2001年》,《唐研究》第九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588—595页。

(4)、评王卫明《大圣慈寺画史丛考——唐、五代、宋时期西蜀佛教美术发展探源》,《唐研究》第十二卷,2006年12月。

著作出版

《中古都城建城传说与政治文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

《资治通鉴》二十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参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