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二世是英格兰国王查理一世和王后亨利埃塔·玛丽亚之子,出生于1630年5月的圣詹姆斯宫,1660年5月复辟成功,登上王位成为英国历史上斯图亚特王朝第三任国王。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查理二世的:人物关系、人物生平、施政举措、宗教信仰、影响与评价、人物关系、轶事典故、纪念、影视形象、研究书目等介绍

登基时间

1660年5月

前任

查理一世

继任

詹姆斯二世

出生日期

1630年5月29日

去世日期

1685年2月6日

去世地点

伦敦

陵墓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中文名

查理二世

本国语言名

Charles II

别名

快乐王,快活王,欢乐君主,查理·斯图亚特

所处时代

斯图亚特王朝

出生地

圣詹姆斯宫

主要成就

复辟斯图亚特王朝、颁布《信教自由令》、抵抗荷兰入侵等

在位时长

25年

父亲

查理一世

母亲

亨利埃塔·玛丽亚

原配

凯瑟琳(葡萄牙公主)

兄弟

詹姆斯

简介

查理二世的登基标志着英格兰共和统治的结束,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当时英国的局势。为缓和国内矛盾,他实行开明的统治,平衡议会关系并与议会共享权利,在其统治期间逐渐形成了英国两党制,为后来的君主立宪制打下了基础。他通过联姻与葡萄牙建立了长久的外交关系,在位期间的两次英荷战争使英国取得了海上霸权。在殖民地方面,他实行宽松的殖民政策,在印度洋、非洲沿海打下了一系列坚实的基础,从荷兰手中夺取了纽约,将地平线扩展到了北美洲。作为新教徒的查理二世晚年致力于缓和国内宗教分歧问题,并在去世前皈依天主教。

1685年2月,查理二世去世,享年五十四岁,安葬于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后世称他为“欢乐王”或“快活王”。查理二世死后,他的弟弟詹姆斯二世继承了他的王位。

人物生平

父母联姻

查理二世的父亲查理一世最先想要迎娶的是西班牙公主,西班牙国王腓力四世的女儿玛丽亚·安娜,但没有成功。

1623年2月22日,还是威尔士亲王的22岁查理一世在法国宫廷第一次见到了只有13岁的法兰西国王路易十三的妹妹亨利埃塔·玛丽亚。为了和法兰西结盟,1625年4月,查理一世一登上王位,就推进了其与亨利塔·玛丽亚的联姻。查理一世因为要主持父亲詹姆斯一世的葬礼,他派谢夫勒公爵前去巴黎代替自己与新娘完婚。婚礼上,亨利埃塔·玛丽亚穿着金百合花婚纱,罩着银色薄纱,戴着嵌满钻石的皇冠。晚上,谢夫勒躺在新娘的身边,用一条腿轻触了一下新娘,以此象征完婚。

幼年时期

1630年,在伦敦的圣詹姆斯宫,已经成婚四年的王后亨利埃塔·玛丽亚终于生下一个儿子,也就是后来的查理二世,获封康沃尔公爵、罗撒西公爵、切斯特伯爵、卡里克伯爵与伦弗鲁男爵等爵位。英格兰议会为了将小王子培养成一个新教徒,便将小王子和信奉天主教的王后强行隔离开来,所以幼年的查理二世是被乳母抚养长大的。

查理二世

流亡岁月

1642年英格兰内战爆发,作为查理一世的长子,查理二世跟随父亲一起参与了埃奇希尔和牛津的战役。查理二世于1646年逃往法国与母亲汇合,他们在法国受到了他的堂弟路易十四的保护。

1649年查理一世被处决,苏格兰人宣布查理一世的儿子为国王,并邀请查理二世到苏格兰。查理二世正式继承了王位,成了英格兰和苏格兰的新国王。虽然他已获得了英格兰保皇党以及所有欧洲国家的承认,但还是处在流亡之中,没有人愿意为他夺取王位。

复国之战

查理一世死后,其忠诚的下属都集结在荷兰的一个座海滨城市海牙,这些下属及泽西岛的政府和人民也都支持查理二世。1650年5月,查理二世前往海牙组建了自己的军队,同时竭力促成那些留在英格兰且忠于他的人们合作。

查理二世拥有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三个王国的王位继承权,来自其曾祖母伊丽莎白女王和祖父詹姆斯一世。苏格兰共和情绪高涨,但还没有发展到那么极端,一方面,苏格兰人和英格兰人一起反抗查理一世,另一方面,又不想完全推翻封建王权。查理一世死后不久,苏格兰人便与查理二世协商,表示他们愿意承认查理二世为国王。查理二世虽然不愿意被人谈条件,但他发现要想收复英格兰,就必须要获取到苏格兰人的支持,于是他表示愿意接受了苏格兰人的条件。可谈判一开始就陷入了僵局,查理二世更是失去了耐心,逃入了山林,准备组建军队打过去。苏格兰人也不想将查理二世逼入绝境,便又将查理二世请了回来。双方经过反复商谈,1650年6月24日,查理二世在苏格兰长老会的要求下签署了《国民契约》,1651年1月,苏格兰人在爱丁堡为查理二世加冕。

英格兰共和党领袖克伦威尔得知查理二世联合苏格兰对付英格兰之后,开始带兵攻打苏格兰。查理二世于1651年夏天,冒险越过英格兰边境,号召所有臣民武装起来帮助国王。但英格兰人并不打算恢复王权,且英格兰民众对克伦威尔十分畏惧,没有人敢支持查理二世的军队。

正在攻打苏格兰的克伦威尔也反应过来,带兵追击查理二世。查理二世的目标是首都,可已经寸步难行,只好前去支持他的伍斯特。然而克伦威尔已经追了上来,双方经过多场激烈的交战,最后查理二世惨败。查理二世只带着一支骑兵逃了出去,经过一番惊险的逃亡之后,在拥护者的帮助下,乘坐运煤船逃到了法国。自从1651年在伍斯特战役败给克伦威尔之后,查理二世就正式开启了他的流亡之旅。

王朝复辟

英格兰共和党领袖克伦威尔的军队在短时间内发展壮大,议会对其失去控制权,最后克伦威尔强行解散了议会,军队提议让他出任护国公,这个职位相当于过去辅佐未成年君主的摄政王。从此,克伦威尔开始独揽大权。克伦威尔执政期间,军队与国会矛盾不断:克伦威尔曾多次解散国会,国会则反对以克伦威尔为代表的军事独裁势力。

1658年,克伦威尔去世后军队与国会的矛盾激化,其子理查德·克伦威尔接任护国公,但他无力维持军队与国会之间的平衡局面,在军队迫使下辞去了护国公职位。1660年,在蒙克的组织下新议会召开,为稳定国内局势避免新一轮内战的爆发,长老会派与保王党中的温和派主张复辟,并与查理二世进行谈判。

最终查理二世签署了《布雷达宣言》,宣布不追究那些因持不同立场而使他震怒的人,除了议会不能赦免的人外,他愿意赦免所有人。同时允许宗教自由,不改变现有的财产分配现状。查理二世的宣言令议会非常满意,议会当场通过决议,正式宣布奉查理二世为王。1660年5月29日,查理二世在舰队的护送下,在他三十岁生日当天到达了英国伦敦,如愿登上了王位。在经历了十多年的流亡生活之后,查理二世终于返回英国加冕为王,斯图亚特王朝宣告复辟。1661年5月,新一届议会召开,因其议员中骑士党占大多数,故被称为骑士议会。复辟后,在首席大臣海德的斡旋下,查理二世只处死了9名签署其父王查理一世死刑命令的圆颅党人。

政治联姻

查理二世在复辟之前,曾向多位年轻女子求婚,但都被拒绝了。直到他成功复辟,他才有了挑选妻子的权力。葡萄牙使臣前来晋见查理二世时,提出了想要联姻的想法,想把凯瑟琳公主嫁给查理二世为妻。并向查理二世许诺,这桩婚姻会给其带来政治和经济上的巨大好处,包括价值五十万英镑(相当于现在二三百万美元)的嫁妆,以及送给英国当时属于葡萄牙海外领地的印度孟买和非洲的丹吉尔港。当时英国在印度没有殖民地,所以这些条件让查理二世以及英国政客们非常满意。1661年,双方签订了联姻条约,这桩政治联姻旨在建立英格兰和葡萄牙两个王国之间的同盟。作为交换条件,英国军队将支持葡萄牙从西班牙王国中独立出来。

查理二世

西班牙得知联姻消息后,想要破坏这桩政治联姻,派人来告诉查理二世,说凯瑟琳公主长得非常丑陋,如果查理愿意放弃这门婚姻取别人,西班牙愿意赠送和葡萄牙一样多的嫁妆。但葡萄牙使者告诉查理二世,凯瑟琳是葡萄牙王位的第三顺位继承人,将来有可能继承葡萄牙的王位。这让查理二世很是动心,于是同意了这门婚事。1662年,凯瑟琳公主到达英国朴茨茅斯港时,人人都兴奋不已,而作为新郎查理二世却在和情妇卡斯尔梅恩夫人共进晚餐。直到五天后,查理二世才前去港口迎接,而就在前一天晚上,他还和情妇卡斯尔梅恩夫人在一起。第一次见到新娘子凯瑟琳公主时,查理二世对她的相貌很不满意,形容为“蝙蝠”。查理二世与凯瑟琳公主先是秘密地以天主教的传统在天主教堂举行了婚礼,然后才在大厅里举行了公开婚礼。

查理二世在与凯瑟琳的婚姻中并没有生育子嗣,但他有许多情妇,已知的有17个,共生育了13个私生子,其中一些成了公爵或伯爵。

执政时期

查理二世复辟后,很少管理国家大事,他把政事交给臣下和参议会,自己却把大把的时间浪费在闲散无聊的消遣上。王政复辟后,在共和国时期被清教徒克伦威尔封杀的娱乐场所又重新开业,戏院、妓院、酒馆和赛马场恢复了往日的喧嚣。

在查理的执政时期,英国经历了大火、瘟疫,荷兰入侵,以及因为人为诬陷引起的国家动荡和其它不幸事件,但这些都没有能够耽误他享乐。

查理二世

伦敦瘟疫

1665年发生在伦敦的瘟疫是英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瘟疫,当时感染瘟疫的人身上长出肉瘤状的黑色肿块,非常难受。市政厅因为对疫情没有清楚的认知,胡乱地将爆发瘟疫的场所关闭,反而导致健康的人被感染。被感染的人因为病痛会变失去自控力,自杀者比比皆是,甚至有母亲杀死自己的孩子,有些人仅仅是死于一种激情的哀恸,还有的人根本没有染病,只是死于惊慌失措。伦敦的有钱人都逃到乡下避难,连查理二世和王室成员都逃到了牛津。留在城中的百姓只能听天由命,牛车每天都到街上收尸,甚至将活人误当成死人拉走。即使是在乡下,人们也不能相互接触,交换物品时也是远远的进行。据统计,这场瘟疫至少死亡100000余人。

伦敦大火

伦敦大火发生在1666年,也就是伦敦瘟疫后一年,大火烧毁了整整大半个伦敦,数万人流离失所,损失不可估量。当时伦敦城区的建筑大多建造于中世纪,大部分为木制房屋,且拥挤不堪。大火是一家位于布丁港的面包店不小心引的,大火迅速向面包店周围的建筑物扩散,火势很快就无法控制了,整整燃烧了四天四夜,许多中世纪重要的建筑如市政厅和圣保罗大教堂都在这次火灾中倒塌。

查理二世

灾后,查理二世想将整个伦敦城内的房屋重新建成以石头为主要建筑材料的房子,但因为经费不足未能达成,这反而为伦敦城留下了大量的古建筑。这场大火最大的益处就是烧死了在躲在城中的老鼠,阻止了瘟疫的扩散蔓延;大火也促进了新型的消防措施和火灾保险制度的产生,使得市政厅对伦敦的安全事务投以更多的关注。

两次英荷战争

查理二世在复辟后继续执行保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政策 。1662年至1664年间,英国国会通过了《 航海法》和《例举商品法》,对荷兰海上运输贸易进行直接限制。1665年3月4日,英国正式对荷兰宣战,战争持续到1667年,称为第二次英荷战争。1667年7月31日英荷签订《布雷达和约》,英国收回了被法国占领的殖民地,许诺在一年内不参与反法同盟的任何军事行动,并放宽对荷兰的航海限制,允许荷兰的商品进入英国。

1670年,查理二世与路易十四签订《多佛秘密条约》,查理二世承诺皈依天主教并支持法国对抗荷兰,而他将得到法国的资金补贴作为回报。1672年在欧洲大陆国际局势变化与《多佛密约》的影响下,英国卷入了欧洲大陆对荷兰的反对战争中,开始了第三次英荷战争。直到1674年2月9日,英国与荷兰签订《威斯敏斯特条约》,荷兰用赔款换取了英国在欧洲大陆战争中的中立,至此第三次英荷战争结束,而英国也取代荷兰成为了海上霸主。

最后的日子

1685年2月,查理二世感觉身体不太舒服,但这并没有阻止他继续放纵,他如约参加了一场盛大的聚会。宴会结束后查理二世回到房间却一夜未眠,第二天早上,他起身准备穿衣服时,突然中风倒地。医生们用当时的治疗方法,给他放血,用烙铁烫他的脑袋,两个小时后,他才醒来。尽管经过救治查理二世仍然卧床不起,不能动弹。在病榻上,他嘱咐他的继承者,即他的弟弟詹姆斯,希望在他死后能善待他的情妇们。

为了能够得到救赎,作为新教徒的查尔斯二世在最后的日子里,皈依了天主教。在詹姆斯的帮助下,赫德尔斯顿神父悄悄进了宫,为查理二世施行圣礼,查理二世也按规定对他一生的罪孽做了忏悔。所有仪式结束后,奄奄一息的查理二世完成了赎罪,所有罪行都得到了宽恕。查理二世精神上得到了解脱,但肉体上的疼痛却越来越严重,很快他就无法开口说话,无力地的躺在那里,几乎失去了知觉。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正午,他停止了呼吸。查理二世逝世后被安葬于英国皇家墓地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查理二世死前已经为其弟弟詹姆斯继承王位做了准备,他死后,詹姆斯在托利党的支持下继承了王位,史称“詹姆斯二世”。

施政举措

政治

查理二世复辟成功之时,国内矛盾十分尖锐,他没有像父亲查理一世一样偏执,而是竭尽全力的去缝合社会的裂缝,缓和君臣、臣权与民权之间的矛盾。政治上,他尽力去影响那些颇具政治影响力人士的行为。他采取开明统治,不主张重典治国,主张宽容治国。

在平衡和议会的关系上,他承认议会在他复辟前所作出的决定,而且国王不可立法,但可以否决议会提出的法案,议会控制着财权,国王负责行政,指导政府的日常动作;议会虽然可以弹劾大臣,国王也有权任免官员,并统率军队和民兵;议会可以通过拨款控制国王的权力,但无法强迫国王其旨意行事;国王可以自行指定或解散议会,而议会则没有这方面的权力。查理二世在位期间,议会逐渐形成两个党派,因为查理二世没有嫡子,所以他的弟弟詹姆斯有继承王们的权利,但詹姆斯是天主教徒,这和英国国教相悖,在詹姆斯的继承权问题上,议员们争论不休,分成了两个党派,一个是坚决反对天主教徒登基的“辉格党”,一个是竖守王位继承人正统原则的“托利党”,这两个党派就是现在英国自由党和保守党的前身。

经济

查理二世生活奢靡,贪图享乐,挥霍无度,至少有四分之一的时间里,都面临财政问题,而下议会又牢牢把握着财政大权,所以查理二世和议会的关系一直比较紧张。但查理二世仍然通过其他渠道获得大笔资金,迎娶葡萄牙公主凯瑟琳使他得到了一大笔钱,1660至1661年间他得到了每年120万英镑的巨款,这笔钱主要来自于间接征税。1667年,英法签订《多佛条约》,英国获得了法国200万利佛尔的军费赔偿,以及法国每年向英王室提供16.6万英镑的赞助。1674年,荷兰向英国支付80万克伦的战争赔款。他还将克伦威尔从西班牙人那里夺得的敦刻尔克以20万英镑的低价卖给了法国。查理二世还成立了一家皇家探险者非洲贸易公司,派商人前去非洲带回黄金和奴隶,打算将伦敦打造成为欧洲首屈一指的奴隶贸易城市。在查理二世生命的最后五年里,由伦敦商船运出非洲的奴隶数量增长到了37854人,是前五年的两倍。

宗教

复辟之时查理二世在荷兰颁布《布雷达宣言》,承诺信教自由。重新掌权的保王党人想要恢复主教制度和《公祷书》,查理二世也愿意妥协,并提出让大家接受天主教。1664年,议会颁布了处罚严厉的《集会法》,规定臣民参与非英格兰教会的宗教仪式,将会被流放至别国,根据参与次数,最高可以流放七年,查理二曾要求议会准许他以国王的名义宽恕个人,但遭到了议会的拒绝。1665年,议会又通过了《五英里法》,禁止所有被驱逐的牧师返回之前所属教区五公里范围内,除非国王发誓永远不会尝试改变国家或是教会的统治。1672年,查理二世颁布《大赦谕告》(又叫《信教自由令》),规定臣民有信教自由,但因为民众的抵制而撤回。随后议会又通过了《宣誓法案》,旨在将不宣誓信奉国教的文武官员革职,查理二世的弟弟詹姆斯也因此丢掉了海军大臣的职务。

查理二世也曾提出类似于综合教会的和解方案。他试图恢复英格兰国教,为此他向一些温和派提供了主教职位,并且发布了临时解决办法(《伍斯特众议院宣言》),该宣言削弱了主教的权力和自主权,并且使《公祷书》中具有争议的仪式和措辞成为可供自由选择的内容。他还希望给极少数的清教徒和天主教徒提供宗教集会自由。但他这一温和的解决方案在奋斗18个月后,以失败告终。

外交

查理二世迎娶葡萄牙公主凯瑟琳,与葡萄牙联姻。同时他将对外扩张的重心从克伦威尔时代的欧洲大陆转向了辽阔的海外殖民地。1664年8月,英国在北美对荷兰不宣而战,于1665年6月13日在洛斯托夫特海战中重创荷兰海军。随后,查理二世命令英国舰队冲入中立国的港口攻击荷兰商船,此举引起了丹麦与法国的敌对。法国也趁势向英国发难。至1666年1月,英荷战争已经演变成了三大西欧强国对英国的围攻。虽然英国还处于进攻态势,但此时国内接连发生瘟疫和大火,令查理二世不得不与荷兰展开和谈。但是在和谈期间,荷兰海军趁涨潮时突然闯入泰晤士河,差点攻入首都伦敦。查理二世决心一举摧毁荷兰,他先是以共同防御法国为名,组建了英国、荷兰和瑞典三方同盟。法国对这个联盟心生忌惮,于是暗中和英国讲和,双方签订了《多佛秘密条约》,补偿200万利佛尔的军费给英国海军,同时每年向英国王室提供16.6万英镑的赞助,查理二世承诺恢复罗马天主教信仰。

1672年3月,法国向荷兰宣战,查理二世也命令海军向荷兰发起进攻,最终逼迫荷兰海军退出了战场。1673年5月,英法联军再次对荷兰开战,并尝试将法国陆军直接运送到荷兰阿姆斯特丹附近登陆,但是荷兰海军在战场上的表现却令这一计划流产。英国海军战场的失利,加大了国内的政治分歧,无奈之下,查理二世保得于1674年与荷兰单独媾和,双方签署了《威斯敏斯特和约》,荷兰以80万克伦的战争赔款买来了英国的中立。

第三次英荷战争中查理二世与荷兰单方面讲和,让法兰西国王路易十四怒不可遏,他随即披露了《多佛条约》中关于查理承诺恢复天主教信仰的秘密条约,一时间英国国内“反天主教复辟”的声浪空前高涨。由于查理二世没有子嗣,他只能将自己的侄女玛丽下嫁给荷兰执政威廉三世,以暂时缓解民间对其弟弟詹姆斯即位的担忧。

殖民政策

查理二世推行宽松的殖民政策,其在位期间,不仅殖民地的版图扩大了,英格兰也第一次清晰的勾勒出了帝国的殖民政策。查理二世复辟之初殖民地形势相当困难,但他从没有采取过处罚措施。他统治期间,不但让每个殖民地自己选举产生对总督有很大约束力的议会,还给予这些殖民地宗教宽容,或者是强加给他们宗教宽容。查理二世统治期间,英国在印度洋、非洲沿海打下了一系列坚实的基础,将地平线扩展到了遥远的北美洲。

社会文化

查理二世败坏的道德形象起到了一个很坏的榜样,引得年轻保王党和能够接近宫廷的人竞相模仿。戏院、赛马场、妓院和酒馆等重新开张并广受欢迎。他还在教堂廊台上设置半圆形贵宾席,人们又像从前那样兴高彩烈地欢庆节日。他下令修建了皇家剧院,并经常带着那只与他齐名的猎犬在伦敦各处公园巡视,还会和民众聊聊天。

科技

查理二世资助成立了一个由科学家组成的协会——皇家学会。皇家学会由天文学家克里斯多佛·雷恩建立,早期成员包括雷恩、艾萨克·牛顿、罗伯特·胡克和罗伯特·波义耳。他还在怀特霍尔宫建立了一个实验室,并写信给皇家学会,在信中就一些民众关注的普通问题请教意见。查理二世还积极鼓励生产助航设备的实验,包括一种能确定海上经度的表。他更在自己的捐赠的土地上命人建造了一座天文台,以鼓励绘制天空的样貌。也正因为此,零度经线才在格林尼治被测量到,并形成正午平均太阳时的基础。

公共工程

查理二世在怀特霍尔宫、格林尼治、汉普顿宫和温彻斯特大肆动土,大多数工程都是在雷恩的支持下开始的。伦敦大火后,查理二世他对新城市的设想是将石块和砖块建造的房屋直接连接起来,这在当时的情况下无法实现,但也使伦敦的大部分旧貌得以保留。政府出台新规,要求街道修得更宽,并且砌可燃性没那么强的砖石外墙。并在城西建修建了占地面积颇大的科芬园和圣詹姆斯广场,庄严典雅的巴洛克风格新教堂在首都伦敦各处拔地而起,其中就有雷恩新建的圣保罗大教堂。

艺术风尚

查理二世童年在英国度过,青年时期在法国与荷兰的流亡生涯使其能够接触到大量的艺术品,在他回到英国登上王位后,追回了大量查理一世的收藏品。他复辟后荷兰赠送了一系列精美的艺术品作为外交礼物,其中包括许多意大利古典大师的作品。查理二世在位期间还大量收藏了莱昂纳多·达·芬奇的画作。在其统治时期,肖像画在英国宫廷极为流行。查理二世还对皇家住所进行了修缮,聘请安东尼奥·维里奥对温莎城堡进行彩绘装饰,主持重建了爱丁堡的荷里路德宫。

宗教信仰

当时的英格兰是一个新教流行的国度,而查理二世的母亲亨利埃塔王后是一名天主教徒,在查理很小的时候,英格兰议会为了将查理培养成一名新教徒,便将他和母亲强行隔离开,以免这位小王子受母亲的影响而成为一个天主教徒。

长大后的查理二世并没有坚定的宗教信仰或是宗教偏见,而他随和的性格也使其在宗教问题上容易达成妥协。查理二世登上王位第一年,就想表明自己在宗教问题上的立场,即推行宽容的宗教政策,但遭到了国民的抵触。查理二世常向法兰西国王路易十四寻求帮助,而路易十四总会出手相助。1670年,查理二世与路易十四签订了《多佛秘密条约》,规定查理二世须支持路易十四与荷兰作战,并承诺恢复自己的罗马天主教信仰,路易十四则向查理二世提供一笔资金,但当时的查理二世并没有遵守承诺公开皈依天主教。

查理二世还颁布了《信教自由令》,规定允许新教徒在指定的场所进行宗教崇拜活动,罗马天主教徒只要不在私人住宅以外的地方进行礼拜可免受法律惩罚。但这个法令遭到了民众的抵制,他不得不将其撤回。但查理二世骨子里还是信奉罗马天主教,他的母亲、妻子、兄弟和最喜欢的妹妹都是天主教徒。在查理二世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他冲破了层层阻碍,皈依了天主教。

影响与评价

查理二世的统治是英格兰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内阁和首相开始初步形成,君主立宪制思想得到发展。虽然首相名义上仍是对国王负责而不是对议会负责,但议会的权力还是大大增强了;而当议会表示强烈反对时,国王的政策就会被抛弃。

查理二世

查理二世30岁以前在流离度过,30岁复辟之后,开启了他的享乐人生。他为自己淫荡开脱的名言是:“朕敬畏神,朕为寻乐稍稍出轨,想来上帝不至于为难朕吧。”

美国学者雅各布·阿伯特在《查理二世》中评价说,查理二世的一生充满了堕落和罪恶,他时常会对他的同性朋友表现出友爱和善意,这种偏好与其君王的身份是不相称的,他对异性的那种不道德的关系也并非完全出于自私和肉欲,而是对她们真心的爱慕以及要使她们更加幸福的强烈愿望。他希望给周围的人带来幸福,并且公正的对待每个人。查理二世一生所犯的错误和罪行都源于他那份扭曲的爱和善意,而并非源于自私和仇恨;源于灵魂的仁慈,而并非源于灵魂的邪恶。因其凄惨的童年生活,使得重登王位的查理二世懂得及时行乐,人们称他为“欢乐王”或“快活王”。

美国学者詹姆斯·特拉斯洛·亚当斯在《缔造大英帝国》一书中评价查理二世,说他个人的淫荡让许多人感到震惊,他没有什么荣誉或说是荣誉原则。他性情温和,懒惰、喜欢玩弄阴谋诡计,常常将政务交给其他人打理。他聪明、风趣、乐观、平易近人、不喜欢迫害人、风度翩翩,这都让他很受欢迎。

英国学者肯尼思·O.摩根在《牛津英国史》中评价查理二世,说他是一个懒惰的国王,在青春期和成者早期,他一直渴望登上国王宝座,但流放归来后,他的所有雄心壮志都荡然无存了。他是斯图亚特王朝中唯一一个没有远见的君主,也没有长远的目标。当他的政策遭到强烈反对时,他很容易退缩。虽然他缺乏远见,但他并不缺乏偏见和偏好。他是一位具有强烈理想主义色彩的人,还是一个一知半解的知识份子。

人物关系

关系

姓名

祖父

英格兰詹姆士一世(1566-1625)

祖母

丹麦公主安妮(1574-1619)

外祖父

法兰西国王亨利四世

外祖母

玛丽·德·美第奇

父亲

英格兰查理一世(1600-1649)

母亲

亨利埃塔·玛丽亚(1609-1669)

大伯父

亨利

姑姑

伊丽莎白

舅舅

法兰西国王路易十三(1610-1643)

舅母

路易十三之妻,奥地利的安妮,路易十四时代的摄政王

舅舅

加斯顿,奥尔良公爵,代理国王,地位仅次于路易十四的母亲,摄政王安妮

妻子

凯瑟琳,葡萄牙公主

哥哥

查理·詹姆士(1629.5.13-1629.5.13)

弟弟

英格兰詹姆士二世(1633-1701)

弟弟

亨利(1640-1660)

妹妹

长公主玛丽(1631-1660)-妹夫威廉二世

妹妹

伊丽莎白(1635-1650)

妹妹

安妮(1636-1640)

妹妹

亨利埃塔·安妮(1644-1670)-妹夫腓力一世

表弟

法兰西国王路易十四

表姐

安妮·玛丽亚·路易莎,蒙旁西耶女公爵

情妇

内尔·格温、路易丝·德·克萨鲁阿勒、伊丽莎白·基利格鲁、凯瑟琳·佩吉、温妮弗雷德·威尔斯、简·罗伯茨夫人、奈特夫人、伊丽莎白(基尔代尔伯爵夫人)

私生子

查尔斯·博克拉克(圣奥尔本斯公爵)、詹姆斯·博克拉克、查尔斯·伦诺克斯(里士满公爵)、查尔斯(普利茅斯伯爵)、夏洛特·杰迈玛

轶事典故

皇家橡树

查理二世在英国境内和克伦威尔大军交战失败后,一路逃亡,东躲西藏,有一天,他和下属卡莱斯上校躲到一个森林边的村庄里,敌人不停前来搜查。房子和森林是搜查的重点对象,卡莱斯上校看见离房子不远处有棵橡树孤零零的矗立在空地上,其中有棵树长得枝繁叶茂,是个藏身的好地方。上校认为即使有人前来搜查,也不会去搜查一棵孤零零的树,于是他二人夜里躲在房子里,白天则躲到那棵橡树上。上校将垫子放在他能找到的最好的树杈上,让查理二世坐上,他则坐在稍高点的地方,将腿垂下,以便国王将头靠在上面。树下前来搜查的人来来往往,果然没有人注意到他们,就这样他们在树上躲了一天。可树上虽然安全,却是太难受,第二天查理再也不愿意躲到那树上了,上校只好给他另寻地方。

后来,查理二世化装成一名仆人,骑马跟在一位贵妇后面逃到了布里斯托尔。到查茅斯后,他想雇一艘大船去法兰西,但船长拒绝了他。最后抵达当时还是个小渔村的布莱顿时,他才坐上船安全逃离了英格兰。

查理二世复辟后,所有人都知道了他的逃亡经历,纷纷前来瞻仰这棵忠诚的护主之树。每个前来的人都摘一片树叶或折一根枝条作为纪念,最后主人发现如果再不干预,整棵树就会被折光,于是他便在周围竖起了篱笆,种上了庄稼,防止橡树再被破坏。从那时起,这棵橡树便被称为皇家橡树,有人写了一首诗:“皇家橡树,就是那颗树,拯救了国王陛下。”

苦追表姐安妮·玛丽亚·路易莎

安妮·玛丽亚·路易莎是查理二世的表姐,蒙旁西耶女公爵,比查理大三岁。她行为放荡、举止轻浮,并因为继承了已故母亲的遗产而十分富有。当时的查理二世流亡在外,贫困潦倒,没有财产,也没有家园。所以查理的母亲亨利埃塔王后希望安妮·玛丽亚·路易莎能够嫁给查理二世,以此来改变查理二世的现状,查理二世自己也看上了这位表姐,于是展开了猛烈的追求。但安妮·玛丽亚·路易莎只把查理二世当成是众多追求者中的一位,并不是特别看重这位流亡在外的表弟。因为她有更大的目标,那就是嫁给神圣罗马皇帝。

查理二世并不在意这位表姐对他的冷淡,依然殷勤的讨好她,即使在他准备回国夺取王位时,也放下手中的事,前去向她求婚。一方面他是真的喜欢她,另一方面,她的财富和影响力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他复辟。此时虽然罗马皇帝已死,但安妮·玛丽亚·路易莎依然不给查理二世一个肯定的答复。查理二世多次派人去和安妮·玛丽亚·路易莎商谈,但安妮·玛丽亚·路易莎为此感到非常害怕,因为他一旦嫁给了查理二世,就意味着要变卖家产去帮助查理二世,她打小在奢华中长大,她不想过苦日子。最后,安妮·玛丽亚·路易莎给出最终答复,她可以为了查理二世放弃财富,但查理二世新教徒的身份她不能接受,如果他们结婚,查理二世必须改信天主教。这一点查理二世当然不能接受,于是双方一拍两散,查理也将心思转移到了复国战争之中。

情妇卡斯尔梅恩夫人

查理二世一生不缺宠爱的女人,她们全是宫廷中的贵妇,尽管地位很高,但还是无法成为国王的妻子,其中,他最宠爱的,便是卡斯尔梅恩夫人。卡斯尔梅恩夫人的丈夫帕默也被查理二世封为卡斯尔梅恩勋爵。

查理二世对卡斯尔梅恩夫人有多宠爱,在他新婚妻子凯瑟琳公主到达英国朴茨茅斯港时,他还在和情妇卡斯尔梅恩夫人共进晚餐。他在前去朴茨茅斯港时迎接凯瑟琳前一天晚上,他也和卡斯尔梅恩夫人在一起。

婚后,查理为了能够方便和卡斯尔梅恩夫人幽会,竟然想将她安排到王后凯瑟琳的身边当侍女,结果被凯瑟琳发现,划掉了她的名字,夫妻二人因此大吵了一架。那个时候,凯瑟琳虽然知道有卡斯尔梅恩夫人这个人,但没见过她。直到有一天,她在举行的接待一类的活动中,国王竟然将卡斯尔梅恩夫人带到了她面前,并介绍给她。她因为英语不好,当进并没有听清楚,还将手伸向了卡斯尔梅恩夫人。事后她终于得知了直相,非常震惊和愤怒,夫妻双方因此陷入了长久而可怕的争吵。

卡斯尔梅恩夫人还干预朝政,对查理施加影响,她事事都要干预,甚至对国事有较大影响,查理对她也是忍无可忍,想要反抗,但她威胁查理二世,要把查理写给她的信公之于众,查理只能屈服。卡斯尔梅恩夫人还为查理二世生了个儿子,她的丈夫受尽羞辱,最后抛弃了一切,只身去了法国。

圆滑的国王

查理二世在位期间实行开明统治,竭尽全力缝合社会的裂痕,他一直小心翼翼地维护着自己与臣民的关系,希望得到多数人民的喜爱。他不像其父亲查理一世那样偏执,能够听进去别人提出的不同意见。他喜欢花天酒地的生活,经历过流亡之苦的他不想再过忍辱负重的生活。当他与议会矛盾激化之时,也常常以“我不喜欢再来一次出国旅行”自我嘲讽,以此化解危机。

查理二世是一个新教徒,十多年的漂泊造就了查理二世圆滑老到的性格,他对自己的宗教信仰秘而不宣,以免造成群情激愤。但在临死前为了获得救赎,他皈依了天主教。

纪念

故居

查理二世在伦敦的主要居住点圣詹姆士宫,坐落在圣詹姆斯区的帕摩尔,正好位处圣詹姆士公园的北面,至今仍然是由皇室拥有的法定官邸,是英国本土最高规格的王宫。由亨利八世于14世纪30年代建立,2022年09月10日,伦敦当地时间下午17时,英国新国王查尔斯三世在圣詹姆斯宫正式登基。

查理二世1665年逃离伦敦躲避瘟疫期间,曾在剑桥居住过的一栋古建筑,拥有9个卧室、6个浴室以及会客大厅、音乐厅和图书馆,观景效果绝佳,室内装潢精美。这套宅子在1660年被一个富有家族购入,并保有了300多年,后来几经转手,直到2014年2月18日才首次公开出售,起价500万英镑。

墓地

查理二世死后,葬于英国皇家墓地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坐落在伦敦泰晤士河北岸,原是一座天主教本笃会隐修院,始建于公元960年。亨利三世为了纪念教堂的建造者爱德华,死后将他的遗体埋葬在这。此后的英国国王,包括到亨利三世、爱德华一世、爱德华三世、查理二世、亨利五世等,都安葬于此。

查理二世

纪念雕像

查理二世骑马雕像位于爱丁堡议会广场,雕像建于1685年,是对查理二世的纪念与其马术的致敬,被认为是英国最古老的铅铸马术雕像。这种雕像是在英国工作的荷兰木雕家、雕塑家格林林·吉本斯的作品,由乔西亚斯·伊巴赫铸造。雕像设计十分创新,将查理二世描绘为罗马皇帝,头戴月桂花环身穿古典盔甲,树立了君主雕像新潮流。

影视形象

片名

上映时间

导演

主要演员

海报

查理二世(电视剧)

2003年(英国)

乔·赖特

卢夫斯·塞维尔 / Rupert Graves / Christian Coulson

查理二世

伦敦大火 The Great Fire

2014-10-16

克里斯·赫尔福德

露丝·莱斯利 / 查尔斯·丹斯 / 杰克·休斯顿 / 威尔·坎普 / 安德鲁·巴肯

查理二世

处死国王

2003-05-16(英国)

麦克·巴克

蒂姆·罗斯 / 多格雷·斯科特 / 奥莉维亚·威廉姆斯 / 詹姆斯·伯拉姆 / 科林·雷德格瑞夫

查理二世

研究书目

书名

作者

译者

出版社

查理二世

[美]雅各布·阿伯特

刘彦峰

华文出版社

查理一世、查理二世与清教徒革命

[英]塞缪尔·罗森·加德纳

王晋瑞

华文出版社

注释

[a]

1600年英国在印度建立东印度公司,1757年6月爆发了印英普拉西战役,印度战败,逐步沦为英国的殖民地。1849年英国占领印度全境。

[b]

《公祷书》是基督教新教圣公会所使用的礼仪书。它于1549年由英国圣公会制订并正式采用,是圣公会的祈祷用书。是圣公会信仰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保存圣公会信仰的重要途径。

[c]

雅各布·阿伯特著有《 查理二世》一书,该书中文版由刘彦峰翻译,华文出版出版

[d]

著有《缔造大英帝国》一书,该书中文版由张茂元和黄玮翻译,于2019年1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e]

著有《牛津英国史》一书,中文版由 方光荣翻译, 2021年2月由人民日报出版社

[f]

只活了几个小时便夭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