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蔼龄(1889年7月15日—1973年10月18日),原名宋爱琳,英文名Nancy,广东文昌(今海南)人,出生于上海,中国近现代人物,“宋氏三姐妹”之一,宋庆龄、宋美龄的姐姐。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宋霭龄的:人物关系、人物生平、人物评价、人物关系、轶事典故、相关作品等介绍

原名

宋爱琳

所处时代

民国

出生日期

1889年7月15日

去世日期

1973年10月18日

民族

汉族

语言

汉语

中文名

宋蔼龄

外文名

Nancy

性别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出生地

上海

籍贯

广东文昌(今海南)

终年

85岁

信仰

基督教

父亲

宋嘉树

母亲

倪桂珍

孔祥熙

姊妹

宋庆龄、宋美龄

孔令侃(长子)、孔令杰(次子)

孔令仪(长女)、孔令俊(次女)

简介

宋蔼龄出生于传教士之家,父亲宋嘉树是传教士、实业家和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母亲出生于基督教世家,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1894年,5岁的宋蔼龄进入女塾学习,成为特教生。1904年,宋蔼龄赴美国梅肯市卫斯理安女子学院留学。1905年冬,宋蔼龄与姨夫温秉忠一同出席美国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白宫举行的宴会,1910年毕业回国,成为其父的助手,后又成为孙中山的英文秘书。1915年,宋蔼龄与孔祥熙在日本横滨结婚,婚后辞去孙中山秘书职位,随丈夫回山西太谷居住,“九一八”事变后,她开始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1932年,宋蔼龄在上海亲自筹款创建了二所拥有400张和1000张床位的医院,用以专门收容抗战伤员。同年访问美国、意大利、德国等国家,次年回国,开始插手控制空军军火生意。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不久,上海沦陷。宋蔼龄退居香港。1939年,宋蔼龄在香港被选为伤兵之家协会的主席,次年同宋庆龄、宋美龄一起离开香港飞往重庆,她在重庆担任多个救济团体的主席,和丈夫孔祥熙在重庆创办了全国儿童福利会。1943年,参与“鲸吞美金公债”的投机活动。1944年6月,宋蔼龄陪同妹妹宋美龄秘密飞往巴西,转移资金,次年孔祥熙被迫出国。1946年,孔宋夫妇回国。宋蔼龄赴美,举家定居于纽约。1973年10月18日,宋蔼龄在纽约哥伦比亚长老医院病逝,终年85岁。

在宋氏家族中,作为大姐的宋蔼龄有着较高的地位。不仅促成蒋宋联盟,随着蒋介石掌权,宋蔼龄使宋家沾足了光,丈夫孔祥熙更是成为了中国首富。中华民国陆军中将沈醉更是评价道:“如果宋霭龄是男性的话,会不得了的。”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889年7月15日,宋蔼龄在上海虹口出生,父亲宋嘉树留洋美国回来后,靠印刷《圣经》发了财,然后涉足经商,成了上海较早的买办商人。母亲倪桂珍,是明代大教育家徐光启的后人,名门闺秀。宋蔼龄5岁就到上海八仙桥附近的“三一堂”西式女校读书,这是一所专为外国和中国上层社会子女设立的教会学校。宋蔼龄10岁生日那天,父亲送给她一辆从美国订购的自行车,这是当时上海出现的第一辆自行车。

1903年,父亲宋嘉树决定送宋蔼龄前往美国留学。宋蔼龄从“三一堂”女校回来,在家里学习中学课程,称作“家庭留美预备学校”。1904年5月,宋蔼龄随着步惠廉夫妇一起赴美。途中出现意外,宋蔼龄只好一人前往,到达美国旧金山后,又因护照问题被扣押,经过19天的时间,她才被保释出来。8月2日午夜,宋蔼龄终于到达梅肯市卫斯理安女子学院。

留学生涯

宋蔼龄在卫斯理安女子学院,开始预科班学习,她的学习成绩很好,尤其是数学成绩。1905年冬,宋蔼龄的姨父温秉忠受清政府学部派遣,率领一批海关官员赴美考察。宋蔼龄随姨父一起到华盛顿,还一同出席美国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白宫举行的宴会。宋蔼龄是在宋氏家族中会见美国总统的第一人。这次会见和谈话,拉开了20世纪宋氏家族与美国政坛建立政冶关系的序幕。

1909年春,宋蔼龄完成了卫斯理安女子学院的全部学业,以优良的成绩毕业。次年,宋蔼龄从美国学成回到上海。宋蔼龄还在美国读书时,父亲宋嘉树就向她许诺,等她学成归国,可以当他的助手。但她回国后,父亲却只字不提。于是她向父亲请求,介绍她加入同盟会。但父亲对宋蔼龄回国后还用英语说话不悦,表示你先学会做一个中国人,才有资格加入同盟会,还表示不需要一个“美国小姐”成为助手。之后宋蔼龄听受教诲,成为父亲的秘书,协助父亲处理同盟会驻上海秘密联络部的工作,帮助父亲募集工资,并把增长迅速的会党名册和财产及资金登记造册,绘制成图表等等。她的工作做得很出色。

协助孙中山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11月5日,上海光复。12月25日,孙中山回到上海,住进宋嘉树家中,开始积极筹备赴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工作。不久,宋蔼龄经父亲宋嘉树推荐,成为孙中山的秘书。孙中山1912年4月1日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就任全国铁路督办。次年,宋蔼龄随孙中山赴日本考察铁路。7月,她又随孙中山回国,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8月,二次革命失败,宋蔼龄又跟随孙中山亡命日本。在此期间,宋蔼龄协助孙中山处理机要密电、来往信件,整理资料、文件,负责迎来送往,照料孙中山的饮食起居等等,成为孙中山的得力助手。 1913年8月9日,宋蔼龄以英文秘书身份随孙中山抵达日本神户。不久,宋蔼龄全家逃到日本,居住在日本东京。孔祥熙因秘密参与二次革命逃往日本,宋嘉树邀请他前来共进晚餐。宋蔼龄与曾在美国纽约一同留学,有过一面之缘的孔祥熙开始接触。

1914年3月27日,宋蔼龄与宋庆龄一同来到孙中山的住所,对腹痛的孙中山进行护理。这时,宋蔼龄正式向孙中山推荐宋庆龄接替她的秘书工作,因她很快将与孔祥熙结婚。孙中山表示同意。5月24日,宋蔼龄将全部工作向庆龄交代完毕,开始专心准备结婚事宜,而宋庆龄则正式担任孙中山的秘书工作。同年,宋蔼龄和孔祥熙的婚礼在横滨市举行。婚礼完全按照基督教的仪式,先在教堂里举行,接着出席宋家举办的结婚宴席,然后新婚夫妇乘车去镰仓度蜜月。1915年秋天,孔宋夫妇作为中华革命党特派员,肩负着孙中山托付的秘密使命,回到上海。他们回国的公开理由是回山西太谷老家省亲,增设学校大学预科,出发前还在东京为学校采购了一大批图书资料、教学仪器。但回到上海后,孔宋夫妇并没有立即启程去太谷办学,而是秘密策动驻沪的海、陆军举行反袁起义。北洋军阀政府很快注意到两人行踪,准备拘留他们。上海都督陈其美得知消息,暗中告知,孔宋夫妇离开上海,脱离险境,出发前往山西太谷。

大学任教

1915年,宋霭龄随丈夫孔祥熙回山西太谷省亲,在山西经营家业,协助孔祥熙主持铭贤学校事务,孔祥熙担任铭贤学校校长。即将开学前,原先应聘的一位美籍教师拒绝来中国任教,后来经人建议,聘请校长夫人宋蔼龄前来任教。于是宋蔼龄开始授课,主讲英语,同时指导卫生和环境卫生课。同年9月19日,宋蔼龄生下长女孔令仪,便结束了这一段大学教师的经历。次年12月10日,宋蔼龄又生下一个儿子,取名叫孔令侃。宋蔼龄作为校长夫人十分赞成丈夫注重平时与学生们的交往。在此期间,宋霭龄曾几度任铭贤学校的代理校长。孔宋夫妇不仅扩充铭贤学校,还遵从孙中山的意愿,结交地方军政要员,开始涉足政界。1918年,宋嘉树因病逝于上海。次年9月,宋蔼龄次女孔令俊出生。1921年5月,宋蔼龄次子孔令杰出生。

政治活动

1922年4月,宋蔼龄携长女孔令仪到达广州,与正在忙于部署北伐战事的孙中山和宋庆龄夫妇会面,他们向宋蔼龄介绍南方的大好革命形势,并邀请参观南方军民积极北伐的各项准备工作。宋蔼龄在南方住了40多天,取得了孔祥熙来南方革命政府可任部长的承诺,还与宋庆龄就宋氏家庭未来的许多重大问题达成共识。之后宋霭龄带女儿回到上海。1924年,宋蔼龄的弟弟宋子文逐渐在政界崭露头角,掌握南方国民政府的财经大权。她当即催促丈夫孔祥熙南下,希望孙中山兑现承诺,让孔祥熙在广州任职。但孙中山并未予以任职,而是交付给孔祥熙《建国大纲》手本,令其到北方宣传,特别是向西北军阀冯玉祥进行宣传。孙中山逝去后,宋蔼龄力促孔祥熙弃职,赴美考察,以到海外侨胞中宣传孙中山的遗嘱为借口。在此期间,宋蔼龄再次前赴广州,在南方革命党中积极开展活动,以便为孔祥熙谋取一个相当的职位。

1926年,南方国民革命形势发展迅速。11月,国民党决定迁往武汉,同时决定改组留守广州的南方革命政府。事先,经过宋蔼龄的积极活动和宋庆龄、宋子文等人鼎力推荐,南方革命政府始同意由孔样熙任中央政治会议广东政治分会委员,并接替宋子文原先担任的广东财政厅长职,同时兼代宋子文已无力顾及的国民政府财政部长职务,总揽后方财政,支持北伐战争。宋蔼龄立即将这一消息通知滞留在美的孔祥熙。孔得知消息当即返程,奔赴广东上任。1927年4月18日,南京政府成立,不久,宋霭龄倾向南京国民政府,明确支持和拥护蒋介石的反共清共政策与亲帝国主义、亲大买办大资产阶级的政治立场。她向蒋介石提出交换条件,不仅要求对方娶自己的妹妹宋美龄,还要派丈夫孔祥熙担任阁揆,弟弟宋子文担任财政部长。之后宋蔼龄对宋庆龄的恐吓口信和蒋介石的“劝降”亲笔信,都未能使宋庆龄动摇。宋庆龄为大姐宋霭龄与大弟宋子文背叛孙中山的革命事业,与蒋介石为伍,深感羞愤与痛苦,表示绝不会与背叛孙中山遗训的叛徒进行合作,与宋氏家族决裂。

1928年,在蒋介石论功行赏时,宋霭龄作为蒋宋联姻的第一大功臣却无意出任公职,蒋介石只得转移到宋子文和孔祥熙等孔、宋家族身上,先后任命宋子文为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孔祥熙为工商部长,加上掌握国民党组织人事大权的陈果夫、陈立夫兄弟,由此而正式奠定了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在中国政坛的垄断性地位。1930年,随着宋子文与孔祥熙相互争宠的矛盾日益加剧,宋霭龄也难以平衡孔宋之间的关系。1931年12月15日,蒋在各方矛盾的压力下,宣布辞去国民政府主席与行政院长两职,蒋系部长亦纷纷效尤,宋子文、孔祥熙也都辞去本兼各职。一个月后,蒋、汪合作,重新上台,宋予文得以复任行政院副院长与财政部长,而孔祥熙因要照顾到汪派的陈公博,未能复任实业部长。孔祥熙很是不满,就连宋蔼龄的内心也是不悦的。于是,宋蔼龄就将此告诉宋美龄,以便通过她向蒋转达自己内心的不满和怨忿心情。最后,蒋决定派孔为“中华民国考察欧美各国实业特使”,以考察为名,向欧美各国接洽购买军火。1932年3月,宋蔼龄陪同孔祥熙并携长子和次子出访欧美,先后访问了美国、意大利、德国等国家。表面上是参加英皇乔治六世加冕典礼,实际上是为洽商贷款和购买军火。1933年3月,孔宋夫妇回国,孔祥熙向蒋介石提出一套建设空军的计划,成立航空部,由他担任部长,宋蔼龄继续插手空军军火生意,但孔宋夫妇这一揽子的空军建设计划,遭到军方的强烈反对,宋子文亦表示反对,蒋介石亦不愿孔祥熙染指空军,孔祥熙担任航空部部长的愿望落空,宋蔼龄得以继续控制空军军火生意。之后蒋介石与宋子文出现财政分歧,蒋介石想罢免宋子文职务,宋霭龄前来为丈夫孔祥熙从中周旋,孔祥熙于1933年11月1日,南京政府及行政院发布命令,就任财政部长。在宋霭龄的协助下,孔宋夫妇坚持蒋介石的财政方针,双方开始长达10余年的合作。

抗战时期

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宋霭龄正居住在上海。宋蔼龄在捐赠和募捐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早在1932年上海一二八抗战时,她曾捐赠数十万国币,建立了一所配有400张病床的培德医院。不久,又募集了一笔资金,建立了一座能收治上千名伤员的大医院,及时缓解了上海医床紧张、伤员救治困难的状况,备受前方官兵赞扬,称她为“救死扶伤的卫士”。宋霭龄对于国家民族的存亡十分看重,她开始出入西爱咸斯路的寓所,还到租界难民营、医院或学校进行视察。宋霭龄组织人们把粮食运送到濒于饥饿状态的难民营内,她自己花钱购买了3辆救护车和37辆军用卡车送给医院与红十字会,还为航空部队购买了20多辆军用卡车用于运送机械和驾驶员,并订做了500套皮衣赠予空军飞行员。

随着战争的不断深入,伤员大量增加。为此,全国成立了“伤兵之友总社”,由孔祥熙担任理事长,宋蔼龄以理事身份加入工作,实际上她才是真正的理事长。上海沦陷后,宋蔼龄迁居香港,又兼任香港“伤兵之友协会”会长。担任这种民间组织的主要负责人的职务。不久,宋蔼龄参与发起和组织征集伤兵之友活动。这项活动于1940年4月结束,至时,全国共有伤友70万人,捐款133万余元。1938年3月,宋蔼龄在汉口战时儿童保育会成立大会上,当即认领了100名难童生活费的开支。武汉失陷前,宋蔼龄去往香港,她在外汇市场上套取巨额英镑外汇。宋氏三姐妹在香港团聚。

协同活动

1939年5月,宋蔼龄当选为全国妇女咨询委员会常务委员,她主持全国儿童福利会日常工作。夏,宋蔼龄密派中信局副局长飞往美国,将孔家存款化名转移。9月,宋蔼龄挪用国家外汇,抢购美国军火和飞机厂商的股票。

1940年3月8日,宋氏三姐妹一道参加“三八”妇女节茶话会。3月28日,宋蔼龄和宋庆龄,一起参加香港各爱国团体联席会议。3月31日,应宋美龄之邀,宋蔼龄和宋庆龄,姐妹三人,一起由香港飞抵重庆,宋氏三姐妹开始抗日合作。4月1日,宋蔼龄在重庆担任多个救济团体的主席,和丈夫孔祥熙在重庆创办了全国儿童福利会。宋蔼龄与宋庆龄、宋美龄一起,于4月18日应重庆中央广播电台之邀,向美国听众发表广播演讲。那天凌晨,日机突袭重庆,电台工作人员都以为宋蔼龄一定不会来了。然而在7时半,宋蔼龄却冒着被空袭的危险,准时乘车来到中央广播电台。宋蔼龄三姐妹视察防空洞和慰问伤员、保育儿童等。

1941年10月,宋庆龄在香港写给纽约《亚细亚》杂志的论文刊登后,宋美龄、宋蔼龄于11月再次在重庆之音对美国听众发表广播讲话,响应宋庆龄的号召,呼吁美国不要轻率与刚上台的日本东条内阁签约。由于中国政府的积极外交活动,使美国终于放弃签订临时协定的打算。1943年10月15日,宋蔼龄指示孔祥熙停售美金债券,尚未售出的5000万元美金公债,全部由中央银行国库局购进。宋蔼龄拨出一小笔分给国库局职员,作为挡箭牌。之后她不出一分钱,运用从中央银行开出的空头支票,分期分批地将5000万美金全部鲸吞进肚。宋蔼龄扰乱了金融市场,造成了黑市市场上的价格由最初的20多元、30多元,一下子猛跳到100元以上,到1943年底,达到200元。宋蔼龄等人所获暴利达115亿法币之巨。孔宋夫妇创造了民国政府最大的贪污案。1944年6月,宋蔼龄陪同妹妹宋美龄秘密出国治疗,实际上是出国避难。宋美龄在巴西进行治疗,宋蔼龄接受了巴西铁腕人物热图利奥·瓦加斯的两次会见,她把国内的巨额资产转移出去,还在巴西购买石油、采矿、航运等产业的大量的股票,在圣保罗银行里存进巨额现金。1945年初,国民党召开国民参政会,孔祥熙鲸吞美金公债的事,在会上传开。之后孔祥熙被迫辞去所有职位,出国避难。一年后,孔宋夫妇回国,不久,宋蔼龄飞往美国,久居。

逝世

1973年10月18日,宋蔼龄病逝于纽约哥伦比亚长老会医院,终年85岁。

人物评价

民国人物传记作家杨者圣:“宋氏三姐妹的“统一战线”,的确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重要的反响。它对鼓舞人民的抗战热情,具有重要影响。”“她在抗战初期能够积极参加抗战活动,所做过的一些有益于祖国、有益于民族、有益于人民的工作,应当得到客观评价。”

卫斯理安学院评价她:“学习成绩出色,待人坦率友善,在音乐方面和表演方面,也很有才华。”

毕业时,卫斯理安学院的女孩子们喜爱相互预测和设计对方的前程。班上的同学为蔼龄所作的大胆预言是:“看这头版惊人的新闻!世界前所未有的中国最伟大的改革。领袖的妻子是个真正的靠山和力量,由于她的远见,中国已大步前进。”

人物关系

关系

人物

介绍

祖父

韩鸿翼

热心公益事业,被称作韩先生

祖母

王氏

1863年2月生下宋嘉树

父亲

宋嘉树

原名韩嘉树,号耀如,长大后结识孙中山,从此献身革命事业

母亲

倪桂珍

是明代大学士徐光启的后裔

二妹

宋庆龄

孙中山的妻子,第一夫人

三弟

宋子文

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长

四妹

宋美龄

蒋介石的妻子,第一夫人

五弟

宋子良

周旋于宋霭龄和宋子良之间

六弟

宋子安

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长

丈夫

孔祥熙

孔子的第75世孙

长女

孔令仪

1915年9月15日出生

长子

孔令侃

1916年12月10日出生

次女

孔令俊

1919年9月出生

次子

孔令杰

1921年5月出生

轶事典故

勇敢无畏

有一天,2岁的宋蔼龄跟父亲在家里玩耍,忽然窗户上的玻璃被外面飞来的一块砖头打碎了,显然是受人指使的暴徒在威胁父亲,但父亲还未反应过来,宋蔼龄已经把手上的娃娃扔向了窗户,父亲被宋蔼龄的反应逗笑了,十分赞赏她的斗士精神。

改名缘由

1904年春,宋蔼龄陪父亲宋嘉树去拜访《万国公报》的主笔沈毓桂,当沈毓桂得知宋蔼龄的名字是“爱琳”时,他笑着表示爱琳是洋人的名字,中国人应该有中国人的名字。于是宋嘉树便请他另外给取个名字。沈毓桂沉思片刻,说女性的名字应该文雅些,可以将“爱”改为“霭”,“琳”改为“龄”,霭和蔼两字相通。父女俩听了这有根有据,有典有故的解释,佩服不已。从此,“爱琳”改为“蔼龄”。大姐的名字一改,妹妹的名字也随之改为庆龄和美龄。

这是不可言喻的

宋蔼龄谈到成为大学教师这段经历时,她表示自己根本不配做这种工作,她相信即使在一所普遍的学校里教书,自己也不够格。而之所以能够教书,只是因为当时的特殊情况,也想为丈夫分忧。在一次英语课上,一个学生询问宋蔼龄,为什么英语复合句里,有时候不能重复使用一个名词。宋蔼龄则回答说:“噢,这是不可言喻的!”对于那些使自己和学生都感到不解的问题,宋蔼龄认为这是一个最好的回答。所以,之后,每当宋蔼龄遇到难题时,就说:“噢,这是不可言喻的!”

担任红娘

宋蔼龄为促成蒋宋联姻,做了一系列的事情,首先是说服妹妹宋美龄,用身份和地位来打动她,其次搞定蒋介石,在蒋介石需要帮助的情况下,提出必须娶妹妹宋美龄这一条件,最后,将母亲宋老太太送到日本旅游。经过宋蔼龄的周密安排,妹妹宋美龄在与蒋介石交流相处后,更是对姐姐宋蔼龄强烈表示非蒋介石不嫁。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西摩路宋氏寓所及大华饭店两处分别举行了宗教婚礼与世俗婚礼。宋美龄正式当上中国的“第一夫人”。宋蔼龄撮成了蒋宋联姻,为蒋介石建立蒋氏工期立下厂殊功。

相关作品

文学作品

1984年5月,(美)尤恩森(R.Eunson)著;赵云侠译《宋氏三姐妹 宋蔼龄,宋庆龄,宋美龄》

1994年6月,闫肃,董峻峰著《孔祥熙和宋霭龄》

1994年10月,杨者圣著《未加冕的女王宋蔼龄》

2004年1月,陈廷一著《宋霭龄全传》

影视作品

年份

电视剧/电影

饰演者

1991年

《宋庆龄和她的姊妹们》

王馥荔

1997年

《宋家王朝》

杨紫琼

2001年

《孙中山》

王馥荔

2021年

《革命者》

胡晟益

注释

[a]

《文汇读书周报》,1989年1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