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发指乳房或胸肌之内易于腐烂坏死的化脓性感染。男女均可发病,多由胃腑湿火相凝而致。其症初起即乳房(或胸部)焮热漫肿,并有较剧烈的疼痛,伴有恶寒发热,来势凶猛,发展迅速,皮肉焦黑腐烂。妇女常乳房遍溃,囊隔损伤(多变性)。如久不收口,则易成“乳漏”。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乳发的:简介、古籍摘选、名词解释、术语在线、百科解读、参考文献等介绍

中文名

乳发

症状表现

乳房肿块乳房红肿热痛

就诊科室

中医科

显状部位

胸部

原因

产后劳伤精血,百脉空虚,湿热火毒外侵乳房皮肉;或情志内伤,气郁化火,肝胃二经湿热结滞乳房肌肤之间

相关检查

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

简介

  • 乳发

  • 英文名称:Phlegmonous Mastitis

  • 学科来源:中医药学—临床分科—外科

古籍摘选

  • 乳肿最大者曰乳发,次曰乳痈。(《外科启玄》)

名词解释

  • 以乳房红肿痛热,溃后大片皮肉腐烂坏死,甚至热毒内攻为主要表现的发。

术语在线

  • 引自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术语在线

百科解读

  • 乳发是发生在乳房且容易形成脓肿和坏死的严重的乳房急性化脓性疾病。

临床表现

  • 起病急促,乳房部皮肤焮红漫肿,疼痛较重,毛孔深陷,伴见恶寒发热、苔黄、脉数等全身症状。

  • 2~5天后皮肤湿烂,继而发黑溃腐,疼痛加重,伴见壮热口渴、舌苔黄腻、脉象弦数等全身症状。

  • 溃后腐肉渐脱,身热渐退,则疮口逐渐愈合;若正虚邪盛,毒邪内攻,可见高热神昏等症。

现代医学范畴

  • 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乳房部蜂窝织炎或乳房坏疽。多因乳管挤压受损、乳头破损,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沿淋巴管、乳管侵入乳房,继发感染较重者。

病因病机

  • 多因火毒外侵,以及肝胃两经湿热蕴结乳房而成。乳痈火毒炽盛者亦可并发本病。

辩证论治

  • 初起治宜清肝泻火、解毒利湿;成脓时佐以透托;极期火毒内攻,治宜清热解毒、凉血开窍。此外可积极配合使用多种外治法。

痈与发

  • 痈是指发生于体表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发是病变范围较痈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乳发较乳痈病变范围更大,症状更严重。

预防调护

  • 保持心情舒畅,是预防的重点,情志失调,百病丛生。

  • 饮食有节,避免辛辣之品,均衡营养,不能偏废。

  • 哺乳时要格外注意乳头的保护,每次哺乳后排空乳汁,防止淤积。

  • 新产妇人,应及时下乳,可采取按摩方式,疏通乳络。

名词沿革

  • “痈之大者名发”,乳发是乳痈病情变化之甚者。乳发与乳痈病名虽异但实同,乳痈治疗失当可致乳发。隋代《诸病源候论·妒乳候》提出“发乳”病名,记载“发乳溃后出脓血……发乳之后余热未尽……故余核不消,复遏热蕴积为脓。”明代《外科启玄》载有“乳肿最大者曰乳发,次曰乳痈”。

参考文献

  • [1]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译.WHO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

  • [2] 陈红风。中医外科学.10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