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积山,全名麦积山风景名胜区,位于中国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景区规划面积21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为1600米左右,最高峰可达2800米以上。因其山形与麦垛十分相似,故得此名。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麦积山的:自然地理、名称由来、历史沿革、园区布局、主要景点、其他看点、开发与保护、相关文化、所获荣誉等介绍

中文名

麦积山风景名胜区

英文名

Maiji mountain scenic area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所属省级行政区

甘肃省

所属城市

天水市

地址

麦积区麦积镇麦积村

景区类别

自然与人文双景观

气候类型

大陆性暖温带半湿润气候

地形地貌

山地

景区级别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主要景点

麦积山、仙人崖、石门、曲溪、街亭温泉5个独立景区、共180多个风景点。

简介

麦积山风景名胜区地处南北交界地带,位于秦岭、贺兰山、岷山三大山系的交汇处,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地质地貌类型多样,以丹霞地貌为典型,动植物资源丰富,山水景观壮丽,拥有“麦积烟雨”“仙人送灯”“石门夜月”“净土松涛”等著名自然景观,被称为“陇上林泉之冠”。北朝时期,麦积山便被开凿,历经数代逐渐形成整面崖体布满石窟的奇观,1961年麦积山石窟成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麦积山景区被确立为国家首批风景名胜区之一。麦积山风景名胜区由麦积山、仙人崖、石门、曲溪、街亭温泉5个独立景区、180多个风景点组成,其中始建于公元五世纪初的麦积山石窟保存完好,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是中国唯一保存北朝造像体系最为完整的石窟,被称为“东方雕塑艺术陈列馆”,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自然观赏价值。

1961年,麦积山风景区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被评为国家级地质公园。2011年,中国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麦积山风景区为中国AAAAA级旅游景点,是中国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2014年,由中吉哈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麦积山石窟列于其中。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麦积山风景名胜区坐落于中国甘肃省天水市东南部约50千米处的麦积镇,介于北纬34°06′39″-34°28′27″、东经105°57′10″-106°9′54″1,其东、南、北三个方向分别与宝鸡、汉中、固原接壤,是陕甘宁三省联结的重要纽带。

气候

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深居西北内陆,远离海洋,在气候上属于大陆性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大陆性气候特点突出,气候整体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景区内年平均气温 7—11摄氏度,一年内有56—60天气温高于25摄氏度,有80-90天气温在10—22摄氏度之间,有150天气温低于10℃,年温差较大。景区年平均降水量范围是558.00-820.40毫米,夏季降水量较大,雨热同季。一年内无霜期有166-177天左右,年日照时间平均为长达1780.22小时,光照充足,气候宜人。由于景区位于中国南北交界地带,因而冬季无严寒,夏季无酷暑,素来有“西北江南”之称。

麦积山

地质

麦积山风景名胜区在中国大地构造上位于中国秦岭-祁连-昆仑构造带与贺兰-川滇南北构造带的交接复合部位。此处汇集了从古元古代至新生代以紫色砾岩、砂砾岩为主体的多种沉积地层;以片岩为主的变质岩地层;以花岗岩为主,多期次多类型的岩浆岩体,地质构造复杂多样。从地层岩性看,麦积山国家地质公园丹霞地貌区外围分布的地层依次为中下元古界秦岭群(Pt1Q)、震旦—奥陶纪丹凤群(Pz1d)、 泥盆系大草滩群(D1d)、 新近系(N)、第四系(Q) 和华力西期(γ) 花岗岩。秦岭群(Pt1Q)岩性以片麻岩为主,夹斜长角闪岩及石墨白云石大理岩;丹凤群(Pz1d)以基性、中基性火山岩为主夹中酸性火山岩及正常沉积岩组合;大草滩群(D1d)岩性主要为石英砂岩、粉砂岩、含砾砂岩、千枚岩互夹;新近系(N)以泥岩、砂质泥岩为主;第四系(Q)主要是风积黄土,疏松多孔,无层理、柱状节理发育。

麦积山

地形

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所在的天水麦积区处于中国地形分级第二阶梯带上,地形差异明显,整体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以秦岭为分界线,秦岭以南地势为北高南低,向西南方向倾斜,秦岭以北地势为西高东低,向东倾斜。区域内最高峰海拔3120米,最低峰海拔748.5米,地形起伏坡度大,相对高差大,所以景区生物多样性在垂直方向上有较大差异。从地质构造看,麦积山风景区内构造以单斜构造为主,出露地层为罗卡山向斜之北翼单斜地层,总体走向126°-138°,倾向南西,倾角 65°-74°。本区在加里东运动前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致使岩层在局部有一定的扭曲。但大理岩层比较完整连续。仅在韩家沟一带见有一条北东向横向小断层切割大理岩矿层及岩层,致使矿层东部向北错位约 170 m 左右。

麦积山

地貌

麦积山风景名胜区内复杂多样的地质造成了其地形复杂,沟谷纵横密布的独特地貌特征。西部的土桥子-麦积山-仙人崖-滩子头线,由晚白垩纪砂砾岩层和丹霞地貌群组成,呈近东北方向伸展,东北长约20千米,西北走向范围最广,面积约为13平方千米,构成了较壮观的丹霞地貌群。石门山属中山地貌,曲溪属河谷地貌等,形成了包括温泉、瀑布、赤壁丹霞、幽谷曲溪、洞穴险峰等自然地貌景观。

麦积山

水文

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流域面积2180平方千米,占全区总面积的 62.6%。以西秦岭为分界,西秦岭以北为渭河水系,在境内长181千米,较大支流有藉河、葫芦河、牛头河、东柯河、东岔河、毛峪河等;西秦岭以南为嘉陵江水系,流域面积1300平方千米,其在境内主要支流有红崖河、花庙河和白家河,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所在区域主要水系有渭河、东柯河、颖川河,主要支流有吴家河。水源主要由黄土层潜水、盆地潜水、中低山潜水和第三系承压水4种类型组成。黄土层潜水是主要供水来源,是降雨供给,经由地表径流及下渗至地下径流形成,主要分布于黄土丘陵地地带,同时分布在山梁、沟谷中。景区所在地天水地区的黄土层主要存在于葫芦河及散渡河系,水量一般较小,水质较差。盆地潜水主要分布于天水地区主要河系河谷中,埋藏于第一、第二级阶地及河滩漫滩中,水量丰富,是工业农业主要用水来源。

麦积山

生物多样性

植物

麦积山风景名胜区位于秦岭西段小陇山地区,植物资源极为丰富。景区内共有2651种植物,分属271科,1013属。其中高等植物2190种,分属201科,867属。低等植物中真菌植物有238种,地衣植物87种。其真菌植物中还包含着许多可食用和药用的珍稀真菌,如虫草、羊肚菌、粗柄羊肚菌、银耳、猴头、灵芝、猪苓、双孢蘑菇等共60多种。

麦积山景区的各类植物中,包含着多种园林珍品,如黄花杠柳、 苍松、翠柏、云杉、冷杉、水杉、白皮松、红豆杉、玉兰和野生紫竹、野生百合、金背杜鹃、甘肃琼花等。根据国家相继颁布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景区还拥有28种受国家保护的共有受国家明文保护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其中共有4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如银杏、水杉、红豆杉、南方红豆杉;13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如秦岭冷杉、水青树、胡桃等;11种国家三级保护植物,如紫斑牡丹、羽叶丁香、天麻等。

云杉

麦积山

麦积山

麦积山

麦积山

展开

名称由来

麦积山又称“麦积崖”,其名称来源最早见于《高僧传·玄高传》,记载关中石羊寺高僧玄高因时局动荡而“杖策西秦,隐居麦积山。”《魏书·李焕传》载,北魏正始三年(506年)秦州主簿吕苟儿反,梁州刺史李焕“令石长乐等由麦积崖赴援”。至于“麦积”之名,五代文学家王仁裕在《玉堂闲话·麦积山》中描述:麦积山北跨渭河,南到两当河,连绵五百里山岗,一半都是麦积山;山上有一块巨石凸出,有百万寻那么高;看起来是团状,就像农家堆积麦子一样,故而叫麦积山。

历史沿革

文化背景

麦积山景区的形成是自然景观与不同时代文化传统相结合的结果,体现着独特的背景。麦积山景观的形成基于三种文化传统。其一,北朝诸多西北政权依靠佛教文化主导文化生活,僧人、王室、官员等各层人群开窟塑像,并将其塑造为佛陀说法的灵鹫山。其二,崖体得到充分开凿之后,又建立舍利塔、灵芝、佛寺等,实现政治文化与佛教紧密联系。实体呈现出佛教与政治文化传统观念的双向互动。其三,唐宋以来,更多文人到此游览访胜,陆续在麦积山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对麦积山崖体进行题记、创作,促成了对麦积山文化景观的形成。

麦积山

开发历程

兴建

唐以前,孤峰突起的麦积山被称为“麦积崖”,与包含周边较广阔范围的“麦积山”相区别,早期的访客、研究者已经注意到了麦积山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并描述其“如民间麦积之状”。至少在北朝时期,开始有僧人、王室、贵族等人群对天水麦积山进行开凿。随着木栈道层层加高,形成整面崖体布满石窟的奇观;北周后期,麦积山的造像、开窟数量大增;宋代以后,麦积崖的洞窟已经开满壁面;从宋代到清代,周边僧众一直持续地对佛像进行修复、重妆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佛像、宗教空间的完整性,因此信仰礼拜的人群络绎不绝。麦积山作为宗教圣迹一直持续到20世纪40年代。

其中最为著名的麦积山石窟开始建造于公元384—417年,大兴于北魏明元帝、太武帝时期,后于公元477年有所发展。据记载,西魏文帝皇后乙弗氏死后,为埋葬乙弗氏皇后,在这里开凿麦积崖为龛。公元561—572年,秦州大都督李允信在这里建造七佛阁。公元601年隋文帝时期,在这里建造了舍利塔。后来经过唐、五代、宋、元、明、清历代的开凿扩建,就成为了中国著名的石窟群之一。

考察

1941年,冯国瑞及其朋友对麦积山进行了首次考察,对麦积山石窟进行了洞窟编号,抄录碑文,勘察地理环境等工作,并据此写成《麦积山石窟志》一书,自此沉寂许久的麦积山再次扬名于世。

修复

1946年10月,由冯国瑞主持修补东崖卧佛洞到牛儿堂的栈道围栏工程,修筑“麦积山馆”五楹,供考察研究者起居用。1947年2月,成立“天水麦积山石窟建修保管委员会”,拟订对有重要史迹洞窟修补计划,内容涉及多处洞窟,如第3、4、5、28、30等窟(雕塑、壁画等)加固、寺院建筑维修及麦积山周边景观和相关佛教遗迹的治理等。后因各种原因未能实现。直至1961年麦积山石窟成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石窟的修复和开发保护工作才提上日程。

园区布局

麦积山风景名胜区由麦积山、仙人崖、石门、曲溪、街亭温泉5个独立景区、180个风景点组成,总规划面积为215平方千米。以麦积山景区为中心,仙人崖景区和石门景区位于麦积山景区的东北方向,曲溪景区位于麦积山景区的东南方向,街亭温泉景区则处于麦积山景区的北方。麦积山景区主要景点有麦积山石窟和麦积山植物园;仙人崖景区主要景点有仙人崖和净土寺;石门山景区主要景点有石门山和放马滩等。

麦积山

麦积山

主要景点

麦积山景区

麦积山是麦积山风景名胜区的主要景点,其是秦岭山脉西段小陇山中的一座孤峰,海拔1742米,山高142米,因为山体大致呈圆锥状,与农家麦垛相似,所以得名为“麦积山”。麦积山景区拥有著名的“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麦积山石窟,此外还有严山瀑布、雕巢峪、罗汉岩、香积山、天池坪、植物园等景点,形成了奇峰险峻,林木葱郁的秀丽自然风光与石窟文化的有机融合,被誉为“秦地林泉之冠”。

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石窟开凿于悬崖峭壁之上,与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陈列馆”。麦积山石窟是由崖面(包括洞窟及其造像、壁画、题刻等)、寺院、舍利塔等其他建筑及馆藏文物等组成的历史文化遗产。麦积山现存有221座洞窟,洞窟内现存造像3938件,泥塑石雕10632身,壁画面积979.54平方米。麦积山景区的石窟体现了历史与自然的融合,文化内涵丰富。其壁画和雕刻石碑大多反映了佛教的内容,是佛教文学的重要形式。石窟以精美的泥塑闻名远扬,这里的雕像,大的高达15米多,小的仅20多厘米,真实反映了各个时代不同阶段的塑像特点,系统地反映了我国泥塑造像发展与演变过程,被誉为“北朝雕塑陈列馆”,是珍贵的宗教、艺术、建筑等方面的实物资料。同时石窟内泥塑形象更多体现出对于现实生活的理解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鲜明地体现了麦积交汇南北的地域特色,其民族化、世俗化的特征也是佛教文化的真实反映。

麦积山

麦积山植物园

麦积山植物园在距离麦积山石窟1千米处,东汉初陇上割据者魄嚣的避署宫遗址就坐落于植物园的西侧。其创建于1982年,1987年正式对外开放,1993的被省林业厅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1997年12月批准其为国家级森林公园,2006年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首批使用国家级森林公园专用标识牌单位。麦积山植物园占地面积约为3.6平方千米,园内有大面积的落叶、阔叶和针叶混交林,共有1800多种146个科目的种子植物。由于其多样的植物种群,麦积山植物园成为我国北方地区面积最大、收藏植物种类最多的植物园之一,并被誉为“西北植物基因库”。加上生态林业工程、人工雕塑和古典建筑的配套建造,植物园同时兼备了森林公园的格局,具有观光旅游、科研教学等多重价值。

麦积山

仙人崖景区

仙人崖景区位于麦积山石窟东北方向大约为17千米处,因有仙人点灯指路的传说,所以被称为“仙人崖”。仙人崖景区还包括仙人崖、净土寺、石莲谷、罗汉沟、瀑布崖和翠英山等景点,青山绿水相互映衬,自然风光秀丽。

仙人崖

仙人崖是仙人崖景区的主要景点,其由三崖(东崖、西崖、南崖),五峰(玉皇峰、东崖峰、西崖峰、宝盖峰、献珠峰)、六寺(木莲寺、石莲寺、铁莲寺、花莲寺、水莲寺、灵应寺)及仙人湖组成。这里有27座明清殿宇,54间房屋,还有197尊塑像,83平方米壁画,其中还包括5尊永乐年间的珍贵铜佛像,艺术价值极高。其西崖寺宇多修建于于唐宋明清时代,是仙人崖景区的核心景点,也是当地多项民俗活动、教育活动的举办场所;东崖罗汉堂修筑于明朝,石岩洞则是明朝朱炽宏、明末王了望、清朝汪士墉等人的归隐地;南崖燃灯阁在经历了旧日大火的焚毁后,仍为后人留下大量北魏晚期的雕塑作品。

麦积山

仙人湖

地处仙人崖景区燃灯峰(南崖)与映湖崖之峡谷中,水深13米,水面2万余平方米,湖边燃灯峰酷似麦积山一峰耸立,西崖凹崖下20余座寺院参差排列,湖光山影,波光粼粼,一片宁静、祥和的山水景色。

十八罗汉峰

仙人崖景区为典型的丹崖峰林地貌, 30余座小巧的山峰尽现其秀,典型的有姿态万千的十八罗汉峰,尽现原始生殖文化本原的女豪山和相公山,以及净土寺内的天然佛头等。陡峻的崖壁,溪流环绕,林木葱郁,尽显其秀。其峰,或城堡状,或麦垛型;其崖,或陡峻,或深凹。雾浓之际,峰群露出云海之上,恰似“人间仙境”。仙人崖众多峰顶,生长着大片古老孑遗植物白皮松,白皮松在麦积山和仙人崖景区呈群落式生长实属一大生态奇观。

净土寺

净土寺位于麦积山朱家后川村的山谷之中,现有大雄宝殿、文殊殿、古佛殿、天王殿、地藏殿、伽兰殿、长寿殿、罗汉堂、玉观堂、五观堂、祖师堂、禅堂、客堂、钟楼、鼓楼、牌仿楼、诞生坛、往生坛、藏经阁、放生池、山门等20处大型佛教建筑,总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是陇东地区最大佛学殿堂。寺庙周围群峰环绕,青松挺立,故有“净土松涛”的描绘。

麦积山

石门山景区

石门山景区有石门山、牧马滩、印月湖、莲花山、五阳观、双龙峡等景点,景区动植物资源丰富,还保存有明清时期的20多座殿宇和塑像,是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相互交融的旅游胜地。

石门山

石门山位于麦积山景区15千米处,景区奇峰险峻,峰峦叠翠,古木参天,云海缭绕,被誉为甘肃的“小黄山”。景区内南北两峰对峙,北峰由兴隆峰、麒麟峰、斗姆峰组成,南峰由皇天峰、玉灵峰组成,山上还有老君殿、赵公庙、祖师殿、圣母宫、王母官、三仙庵、桃花庵等明代建筑群。因其南北两峰间聚仙桥的石壁上有一个黑色圆圈,状若门楣,故得名石门。

麦积山

放马滩

麦积国家森林公园放马滩景区,位于天水市麦积区东40公里处,总面积7.77平方千米,因史秦载秦始皇先祖嬴非子在此为周王室牧马封侯而得名。1985年在此出土“放马滩纸”、木版地图、汉简等文物而闻名。1997年经原国家林业部审核并批准其为国家级森林公园,与麦积植物园、曲溪、净土寺组成麦积国家森林公园四大景区。景区内气候温和湿润,动植物资源丰富,有白象卷帘、龟背峰、卧虎台、南天一柱、玄武峰、钻天峰等自然景观,风光秀丽。

麦积山

映月湖

位于石门前山山脚宽阔处,湖水来自石门八仙河,每逢夜晚月到中天,湖水在月光映照下,倒映着石门山影,幽雅恬静,因此名曰“映月湖”。 

曲溪景区

曲溪景区位于秦岭西南坡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境内,地处小陇山林业实验局观音林场腹地,距麦积山石窟16千米,是麦积山风景区的四大景区之一,也是麦积国家森林公园的核心景区之一。

麦积山

曲溪景区以山称奇,以水叫绝。其林木茂密,溪水清幽,山色秀丽,还有种类各异的珍稀动植物,自然景观绝佳。行至其中,仿佛置身于山水画卷之中,因而人们称之为“小九寨沟”。景区内曲溪于冷水河在娃娃口交汇,自东北方向向西南方向蜿蜒流去,其间蜿蜒弯曲,曲曲折折,一步一景,有“曲溪十八弯”之称。景区景点众多,有琵琶湖、十里峡谷、曲溪流珠、青龙山、观景台、柳浪闻莺、曲溪秋色、五猪朝天、观音殿等三十多处景点,其中“曲溪秋色”“琵琶湖”被列入天水风景名胜。

街亭温泉景区

街亭温泉景区位于麦积城区东南23千米的街亭古镇,古镇向东4千米是温泉峡。其还包含神龙山、东柯谷等景点。温泉水温39℃左右,每日流量约3700吨,水量极为丰富,水质中含有硅、锂、钻等多种矿物质,水质优质。用该温泉水沐浴之后,可让皮肤更加光滑,且有较好的保健医疗功效。

麦积山

其他看点

遗址遗迹

麦积山风景名胜区内有大量的废弃寺庙和遗址遗迹,如街亭古镇、东柯杜甫草堂。街亭古镇位于天水东南小陇山丛林附近,处于神龙山下,三面环水。街亭古镇有1300多年的历史,曾经会馆、驿店林立,商贾云集,是陕、甘、川商贸交汇地,被誉为“”汉之襟喉”。镇上许多民居建筑还保留着古代秦州风貌,古色古香。

东柯杜甫草堂坐落于天水市麦积区甘泉镇柳家河村,是北宋年间,人们为了纪念杜甫在东柯谷度过的短暂而平静的时光而修建的。2018年9月东柯杜甫草堂完成重修,简洁大气、古朴庄重。

重要文物

放马滩纸质地图

1986年6月,“放马滩纸”发现于5号墓地,经专家研判,这是一张西汉文帝或景帝(公元前179年—前143年)时期的纸质地图,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实物,世界上最早的纸质地图实物。它的出土也证明了早在战国时期纸就已经出现和应用,是重要的历史文物。其中绘有图线的最大残块,长5.6厘米,宽2.6厘米。出土时呈深黄色,干燥后褪变为浅灰间黄色,纸面光滑平整伴有污点,纸质薄软而有韧性,结构紧密,表面有细纤维渣。纤维排列杂乱,碎片边缘起毛,不规整。研究后知其制造过程经过切割、捣舂、制浆、沉淀过滤、挤压整平等工序。制纸原料为大麻,是早期麻纸。纸上用墨线绘有山脉、河流、断崖及道路。从笔迹看,山、水、断崖用软笔绘成,道路则用硬笔所绘。

麦积山

放马滩木板地图

放马滩还出土了7幅木板地图,是世界上所发现的最早的木板地图。其中最重要的是在地图上发现了“北方”二字,由此可以确定木板地图的方位是上南下北,这就证明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已经有了较高的地图绘制技术、制图标准和完整的方位体系。地图中有关地名、河流、山脉及森林资源方面的注记共有82条之多,现已辨识出地名28条、山名2条、溪名8条、谷名4条、关隘6条。

麦积山

放马滩竹简

天水放马滩1号秦墓出土460枚竹简,大多数保存完整,字迹清晰。经整理,内容有《日书》和纪年文书两类。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秦简所用书体流行于统一前的秦国。在文字方面,秦人形成了与殷周文字较为接近而与东方六国的所谓“古文”(大篆)差别较大的文字——秦篆、秦隶。天水秦简有甲、乙两种本:甲种本长27.5厘米、宽0.7厘米,乙种本长23厘米、宽0.6厘米。总观天水秦简,简上原有上、中、下三道编绳,上、下两端各空出1厘米为天地头,每简上的文字一般为25—40个,最多达43个。每简书写一条内容,至一章写完,如有空余,再写不同篇章,期间以圆点或竖道区分。如有转行,大都写在邻近简的空余处。从中可以看出天水秦简的章法虽有字数限制,但不受界格的束缚。

麦积山

特色美食

天水浆水和天水呱呱是具有当地特色的传统美食,在农家乐和菜馆中较为常见。

天水呱呱,用荞面熬制而成,最早出现于西汉时期,至今绵延传承2000余年,被誉为“秦州第一美食”,不仅承载着一座城市的记忆和生活方式,也用美食传承着一方文化。

天水浆水选用鲜嫩的苦苣、苜蓿、荠荠菜等野菜或芹菜、莲花菜为原料,切成细条,煮熟后加上发酵引子,盛在瓷罐内盖好,三天后即成浆水,入口味美、制作简单、经济划算。此外用浆水可以做成多种美食,如浆水面、浆水暖锅、浆水拌汤、浆水散饭、浆水搅团、浆水萝卜等,承载着天水人民的乡土情怀。

开发与保护

开发

1982年,麦积山景区被确立为国家首批风景名胜区之一。其后投入6亿多元巨资进行了石窟山体加固、栈道更换、塑像壁画保护、生态环境整治、退耕还林、造林绿化等保护工程和公路、登山步道修建改造、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游人安全等基础接待设施,使景区旅游业得到蓬勃发展,成为甘肃王牌旅游景点和天水市龙头旅游景区。

麦积山

2012年以来,加快麦积山智慧旅游建设,全覆盖无线,建设智慧广播、大数据分析平台、智慧车辆管理等系统,着力打造智慧麦积山,同时推出“5G+VR”云游窟,进一步向外推介了麦积山。

2018年6月开工建设麦积山景区游客服务中心项目,规划用地面积346亩,总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总投资19.37亿元,主要建设停车场、游客中心、综合管理调度中心、商业区、酒店服务、文化收藏品展览馆等服务设施。

经过完善和建设,麦积山景区得到整体提升,吸引了更多游客,仅2023年新春期一方面,麦积山风景区地开发新春假日期间麦积山景区共接待游客8.64万人次,成为甘肃热门景点。

保护

文物古迹

新中国成立前,国家对麦积山的保护工作已经开始。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加强了对麦积山文物和环境的保护。1953年9月,天水麦积山文物保管所正式成立,麦积山石窟的保护和管理也步入正轨。

进入21世纪以来,麦积山保护工作力度加强。2003年,甘肃省人大正式公布《甘肃省麦积山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条例》。

2016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麦积山石窟投入330万元对北周时期的第50窟和北魏时期的第90窟、第100窟、第128窟、第155窟、第163窟等6个洞窟进行修复。针对不同的病害有不同的修复方式,比如对于空鼓,主要采取灌浆、添泥等手段。

2020年10月31日,在“东方微笑——麦积山石窟艺术展”常州展出即将落幕之际,“常博大讲堂”举办了系列讲座之第四讲,由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保护研究室主任马千老师主讲“传统修复技术在麦积山石窟的应用”。马千老师在讲座中介绍,壁画的保护修复主要采取除尘、注射粘接剂、渗透、回压、加固等工艺,塑像的保护修复主要采取锚杆、挂麻、回位、插注浆管、注浆、补缝(裂缝和注浆孔)等工艺。

生态环境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开发程度的加深,景区内水环境压力日益严重,水体质量总体上呈持续恶化趋势,水资源也逐年短缺,污染逐年加重。同时景区内各景点的道路系统和大量建筑物等基础设施建设打破了景区内地森林植被,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针对以上情况,近年来,在麦积山大景区管委会的规划指导下,通过风景、文物、林业等部门的共同努力,使得风景区内退耕还林、生态移民、文物修缮等工作有序进行。如今,麦积山景区所在的全麦积镇4.8万亩土地,退耕还林达到2.8万亩,全镇森林覆盖率达到73%。

同时,2019年9月开始实施甘泉麦积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通过实施坡改堤,水保造林河渠沟道治理等各类水保项目有效提高了荒山荒坡的进流拦蓄能力和区域内渭河流域的水质状况,全区80%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治理,有效保护了景区的自然资源。

相关文化

综述

麦积山景区所在的天水市自古便是古丝绸之路上的文化重镇,是连接中原和西域的要道,多民族文化和宗教在此交流碰撞。因而麦积山景区从秦朝至明清时期形成了一条完整清晰的文化链,也体现了佛教、道教和儒教文化的和谐共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其中石窟文化更为绚丽夺目。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有传统手工产品与工艺品资源,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天水雕漆和丝毯,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麦积根雕,同时还有麦积木雕、麦积陶艺、麦积刺绣、麦积剪纸等文化资源。

天水雕漆

麦积山景区所在天水市的雕漆技艺源远流长,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系以当地出产的生漆涂于松木、桦木、椴木等质地的器物表面,经数次髹饰制成漆胎,打磨光滑后再雕刻填彩,然后选用精美的石头、贝壳等各种材料镶嵌于漆面之上。成品造型精致美观,色泽光润,并有耐酸碱、耐高温、耐潮湿和耐腐朽等特点。

麦积山

天水丝毯

天水丝毯是蚕丝为原料做成的地毯,其经过设计、染色、捯线、雕刻等20多道工序纯手工制作而成,成品精美华丽、柔软耐磨。天水丝毯还采用“8”字扣抽绞打结与裁绒技术编织,制作难度高、耗费时间长,因其特殊质感素有“软黄金”之称,2014年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麦积山

文学作品

麦积山很早便是陇右名山,历代著名诗人学者赞叹麦积山的名诗佳作,不胜枚举。五代天水诗人王仁裕在《登麦积山诗》写下了他的感受:古岩松健鹤频栖,天边为要留名姓。诗圣杜甫也有咏麦积山的《山寺》诗云:野寺残僧少。现存有关麦积山最早、最翔实的纪录应该是南北朝著名文学家庚信所作的《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完铭并序》:“麦积崖者乃陇抵之名山河西之灵岳。”

所获荣誉

1961年,麦积山风景区被国务院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2年,麦积山风景区被国务院确立为国家首批风景名胜区之一。

2003年,麦积山风景名胜区被评为省级地质公园。

2003年,仙人崖石窟被评为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麦积山风景区被国家地质公园评审委员会评为国家级地质公园。

2011年,麦积山风景区被中国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2014年6月22日,世界遗产委员会建议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项目“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命名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并一致同意将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麦积山石窟列于其中。

2020年,麦积山景区入选为第八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