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领域AOS
分析风格的道德哲学(规范伦理学、元伦理学、道德心理学);
西方道德哲学史(特别是苏格兰启蒙运动哲学家和平等主义观念史);
政治哲学(自由诸理论、前后罗尔斯时期的平等主义诸理论和罗尔斯哲学)
能力领域AOC
行动哲学;心灵哲学;社会政策哲学;
应用伦理学中的全球正义问题
教育背景
北京大学哲学系(2009.9-2013.7)
伦理学哲学博士导师:徐向东
博士论文:《理解道德约束:有关人类道德的本质、功能和应用的一种理论》
美国密歇根大学哲学系(2010.9-2012.9)
伦理学联合培养博士生导师:Peter Railton
Elizabeth Anderson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2006.9-2009.7)
政治学法学硕士
硕士论文:《无支配自由:一种哲学和政治学的分析》
安徽师范大学物理系(2000.9-2004.7)
物理学理学学士
学术成果
学术论文
张曦:理解道义论:“牺牲者中心”进路与人的道德地位,《道德与文明》,2014(1),pp.41-48;
张曦:“实践理性与规范性的‘构成性论证’”,《世界哲学》,2013(6),pp.108-115;
Peter Railton、张曦:“价值、理由与后果——专访彼得·雷尔顿教授”,《世界哲学》,2013(3),pp.145-157;
张曦:“公共理由、公共推理与政治辩护:休谟主义者如何说明Public Reason”,《现代哲学》,2013(1),pp.97-103;
张曦:“伯林式焦虑症与自由的二分法”,《道德与文明》,2012(3),pp.68-74;
张曦:“后果主义、全球贫困与真实世界的道德理想”,《中国分析哲学》(2011),pp.212-229;《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2012(4),pp.48-49;
张曦:“道德假言推理与准实在论的一个困难”,《世界哲学》,2011(6),pp.5-15;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伦理学)全文转载,2012(1),pp.3-9;
Philip Pettit、张曦:“免于支配的自由与公民共和主义的理想”,学术访谈,《中国学术》,商务印书馆,第30辑(2011);
张曦:“自由、能动性的约束与生活的意义”,《哲学分析》,2011(3),pp.79-102;
张曦:“第二人称观点、规范性与道德可说明性”,《世界哲学》,2010(2),pp.124-134;《中国哲学年鉴》“热点聚焦”(2011),pp.221-22;
张曦:“最大化合理性、个人观点与道德理由”,《哲学分析》,2010(1)(创刊号),pp.32-43;
张曦:“无支配、自我与荣耀”,《外国哲学》,商务印书馆,第20辑(2009),pp.61-77
译著
《全球正义》,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33万字)
《人同此心:论心理、社会与政治》,吉林出版集团责任有限公司,2010年,(与应奇、王华平合作,总38.7万字,承担该书第三部分(政治学)共16万字)
奖励和荣誉
2013年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北京大学授予
2012年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教育部授予
2011年北京大学“创新奖”,北京大学授予
2010年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授予
第十五届(2013年)北京大学“学术精英”,北京大学授予
2010年联校教育社科医学研究论文奖金,“联校奖励计划”授予
2010-2011年北京大学光华奖学金,北京大学授予
2009-2013年北京大学一等奖学金,北京大学授予
2006-2007年北京大学三好学生,北京大学授予
演讲与报告
2013年4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作专题学术报告,题目是:“实践能力的新老故事”
2013年10月21日,在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作专题学术报告,题目是:“实践理性与规范性的康德主义构成论证”
学术会议
山东·威海,第十六届全国科学哲学年会,2013年8月(因个人日常安排冲突未成行)
韩国·首尔国立大学,第七届“BESETO”三校哲学会议,2013年1月,
口头报告论文:Deontological Reasons and Agent Relativity
北京·美国加尔文学院、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Creating Character” Conference,2012年11月
美国·加尔文学院,“Virtues and Vices”Seminar,2012年6-7月,美国坦普利顿基金会全额资助
美国·加尔文学院,“Religion and Science”Seminar,2011年6-7月,美国坦普利顿基金会全额资助
北京·清华大学,“以赛亚·伯林与当代中国”国际研讨会,2011年3月,
口头报告论文:Isaiah Berlin’s Anxiety and the Value of Freedom
韩国·首尔国立大学,第四届“BESETO”三校哲学会议,2010年1月,
口头报告论文:The Second-Personal Standpoint and Moral Accountability
香港·香港中文大学,“东西之际:华人青年哲学会议”,2009年5月,
口头报告论文:最大化合理性、个人观点与客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