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安溪县第一中学创办于1924年,为福建省第一批命名的省重点中学,2000年通过省一级达标学校验收。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安溪县第一中学的:学校性质、校歌校标、师资力量、成长历史、历届精英、历史荣誉、发展前景、社会关心、学校社团等介绍

所属地区

福建省安溪县

地址

福建省安溪县凤城镇毓秀路128号

占地面积

141亩

学生人数

2760人

建筑面积

57992.64平方米

校庆日

2月20日

教职工

222人(截至2014年)

创立时间

1924年2月

校训

勤、实、严、毅

奖项

福建省普通中学一级达标学校、省级文明学校 全国“零犯罪学校”

知名校友

陈志坚、陈福接、林如鹏

办学宗旨

筑成长支点、成美丽人生

类别

省重点中学

教风

文雅润品、日新致远

现任校长

黄耀卿

外文名

The NO.1 middle school of Ann Kway

校风

勤奋笃实、严谨刚毅

办学目标

打造福建基础教育品牌、创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

学校精神

同心超越、乐善担当

学风

涵养致知、质疑求新

办学理念

笃实、日新

教学班

52个

办学策略

品质立校、广纳资源、文化引领、多元发展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主管单位

安溪县教育局

知名教师

颜古城、赵艺阳

校歌

《福建省安溪第一中学校歌》

简称

安溪一中

主要奖项

福建省普通中学一级达标学校、省级文明学校

简介

截至2014年,学校占地面积85060平方米,建筑面积57882平方米,布局错落有致,环境优美壮观。学校现有高中49个班、学生2460人,初中24个班、学生1212人,教职工298人。

学校性质

办学理念:“笃实,日新”

安溪县第一中学

学校精神:“同心超越,乐善担当”

办学策略:“品质立校,广纳资源;文化引领,多元发展”

办学目标:“打造福建基础教育品牌,创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

教风:“源头活水,居敬化育”

学风:“涵养致知,质疑求新”

校风:“勤、实、严、毅”

校训:“文雅润品、日新致远”

学校培养目标:全面发展、个性飞扬的儒雅学子

学校愿景:师生家园、海西名校

办学宗旨:筑成长支点,成美丽人生。

学校宣言:

安溪文庙,考亭书院。凤冠山下,蓝溪水畔。腾蛟凤起,文脉绵延。

岁月不居,时光荏苒。兴教育才,薪火相传。滋品养慧,桃李满园。

追忆往昔,沧桑维艰。剑锋磨砺,梅自苦寒。勤实严毅,成风蔚然。

喜看今朝,宏业大观。春风化雨,绿意盎然。蟾宫折桂,捷报频传。

展望未来,任重道远。笃实日新,更进百竿。同心超越,高峰再攀。

学校传播语:

勤实严毅,承历史文脉;

日新致远,铸一中品牌。

校歌校标

校歌简介:

福建省安溪第一中学校歌,创作于1940年春,由李增扬作词、曾雨音作曲。

2004年以来,校歌作为安溪一中每年艺术节歌咏比赛活动中师生必唱曲目!

校标

校标寓意:

安溪县第一中学

安溪一中校标结合地域文化和学校历史文化传统进行整体创意,形成风翔天下的艺术形象,蕴含着学校信守“笃实·日新”的文化深意,富有壮志凌云,鹏程万里、智慧通达等寓意。

其中,学校背依凤冠,形成凤舞九天的意象,呈现出德、义、仁、智、信“五色备举”的深意,引导师生追求至德、至慧、至情的和谐统一。蓝溪作带,山水情怀,以水的灵动启迪智慧的生成,潜藏着“知源获智”的真谛。

师资力量

截至2014年,学校有52个高中教学班,学生2760人,教职员工222人。其中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69人,一级教师95人。

安溪县第一中学

她坐落于凤冠之阳,龙湖之畔。笔架为屏,蓝溪为带,山色叠翠,水光潋滟。

历九秩沧桑教泽远布,育四海英才桃李芬芳。学校先后培育了六万余名初、高中毕业生,名贤辈出。

成长历史

学校自1924年创办以来,几经风雨,几度迁徙,走过四个不寻常的发展阶段:

安溪县第一中学

1924~1949解放前的25年,学校在战乱困顿中缓慢前行;

1949~1966"文革"前的17年,学校与年轻的共和国同步成长;

1966~1976年的"文革"中的10年,学校在政治风雨中动荡飘摇;

粉碎“四人帮”后,安溪一中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迎来了教育的春天。

在曲折的发展进程中,学校几易其名:

创办初始,先后以“安溪公立中学”、“矿务学校”、“简易师范”为名;

1949年安溪解放以后,人民政府接管学校,并更名为“安溪县立人民中学”,开始招收高中学生,成为一所完全中学;

1953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正式命名为“福建省安溪第一中学”,“文革”期间一度停办;

1969年秋季复办,又先后以“城厢中学”、“城关中学”为名,

1978年经省教育厅批准,复名“福建省安溪第一中学”。

历届精英

杰出校友陈志坚,纽约州立大学生物化学博士,从1997年起,陈志坚在美国拥有5位诺贝尔奖得主的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先后担任分子生物学系助理教授、副教授、终身教授。后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许金钩、谢世健、洪海燕、吴秀水、黄沧浪、林金树、等校友荣获“国家突出贡献科技人员”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汪金通校友到美国深造,获博士学位,现任美国南方大学终身教授,电子材料研究室主任;

陈旭俊、周颖刚、蔡光华、赵由才、林夏水、周勇胜等校友在科研部门和高等院校潜心科研,成为相关领域的教授、研究员;

李铁玖、李其祥、郭永福、高建平、黄秋斌、廖华生、林瑞良、陈昭阳、陈应辉、陈海基、赵方强、王亚君、陈泉顺、陈荣洲、谢保家、龚培毓、林文侨等校友成长为各级各部门的领导和骨干;

陈觉万校友是华侨大学第三任校长,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林如鹏校友任暨南大学党委书记;

著名运动员陈秀梅荣获"470型帆船"亚运会金牌,多次为国争光,并当选为党的“十六大”代表。

历史荣誉

1978年恢复高考后,录取到各级各类高校11542人,其中有26名学生考上清华大学,22名学生考上北京大学。据不完全统计,已有陈志坚、林彬勤、罗水源、周颖刚、蔡志强等70多名校友到国内外著名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进入新世纪后,安溪一中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努力提高学校办学品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学校认真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积极创造条件,向“国家级示范性高中”迈进。为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学校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发扬勤实严毅'校风,弘扬'爱岗敬业'正气,树立'真抓实干'精神,创建'稳定发展'环境,加强学校常规管理,不断深化教育改革,逐步完善办学条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三个面向',培养'四有'新人"为办学原则;确定了"坚持一个宗旨(以办好安溪一中为宗旨);促进两个提高(促进师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创建三个环境(创建坚定正确的政治环境,生动活泼的育人环境,与时俱进的发展环境);加强四个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常规管理建设、教学设施建设和教学科研建设);提高五个素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审美鉴赏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的工作思路。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培养和造就更多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而努力。学校始终以德为先,扎实有效地搞好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和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稳定教育秩序,为一中的发展创建优良德育环境。学校自1982年被评为“福建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以来,连续荣获省“文明单位”、“文明学校”称号。几年来,有46位教职员工获得省级以上表彰,6个班级获得省先进班集体,42位学生获得省级“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37位学生获“庄采芳奖学金”。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安溪一中在2014年学科奥赛中计有10人次获得省一等奖,第二次成为泉州市唯一一所实现各学科省级一等奖大满贯的学校。其中,物理、化学学科全国奥赛,泉州市仅有安溪一中学生入选福建省代表队。2015年,安溪一中被列为清华大学重点中学。   2016年,安溪一中确定为中南大学优秀生源基地。

发展前景

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致力教学质量的提高,自1982年高考录取突破百人大关以后,每年高考都上一个新台阶。高考上本科线人数2465人(不含体美音),叶舒凯、胡航海、苏福金等8人考上清华、北大,林伟鹏等8人总分或单科成绩居泉州市第一名,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有300多人次获市级以上奖励。随着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学校营造|“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的科研氛围,围绕“自学-实践-创新”教改总课题,加强教育科研,加大教改力度,确立了2个国家级、5个省级、2个市级和5个县级科研课题,构建学校科研网络。积极整合优质资源,按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构学校课程体系,面向全体学生,开设选修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营造科学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荣获全国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先进单位、“全国优秀校园文学报刊”称号。多年来,广大侨亲校友对母校的发展十分关心,大力支持学校发展。

社会关心

从1985年以来,老校长王瑞璧,老校友柯其香、李荣扬等先生带头捐资并发动海外校友侨亲先后筹集资金278万元人民币,兴建了校友楼、侨贤楼、教学楼,老校友刘鸿基、林锥夫妇,侨亲王雪玲,林永固、叶秀元、王泉成、张明法、林文侨等校友捐资设立奖教奖学基金,添置教学设备。

1996年以来,侨亲李陆大先生热爱家乡教育事业,先后捐赠1259.3732万元人民币,资助学校兴建景昀科学楼、吴思敏图书馆、吴伯桢电教馆、李振羽艺术馆和学生宿舍、食堂,又再支持学校兴建一幢8850平方米的综合教学楼。校友、侨亲的大力支持,使学校的办学条件大为改善,为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回首过去,豪情满怀,展望未来,前程似锦。我们深信,有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社会各界和校友、侨亲的关心支持,全体师生将更加努力,把安溪一中的教育教学工作搞得更好,早日成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

学校社团

云帆文学社

云帆文学社始创于1987年9月。创社二十年来,我社一直秉承着“培养写作新秀,活跃校园文化”的创社宗旨,坚持“青春·梦想·人文”的办刊导向,孜孜不倦地为发现、挖掘、培养有写作潜质的文学青年和活跃、丰富、传承校园文化而努力着。截至2008年12月,我社出版《云帆》、《云帆·语言文字副刊》、《云帆·校运专刊》等刊物累计150多期,先后编辑出版《雏凤声清》、《那一方透明的天空》、《蓝天鸽哨》、《红帆船》等四部诗文集,其中《蓝天鸽哨》、《红帆船》由国家级出版社出版。

在近二十年的探索发展中,我社坚守本色,抗拒浮华,不媚俗,不盲从,在校园文学这一方广袤的天地中独守清芬、绽放异彩。1994年,云帆文学社被中国语文报刊协会校园文学报刊分会吸收为首批集体会员。社刊《云帆》先后在1991年、1992年、1993年《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社主办的“全国中学文学社团、社刊、作品评优”中分别荣获二等奖、二等奖、一等奖,在1996年、1998年中国校园文学报刊协会暨全国校园文学研究中心第一、二届年会中被评为“全国优秀校园。

其他社团

我校另有其他社团:篮球社、足球社、羽毛球社、气排球社、英语社、夜雨社、魔方社、骑行社、cosplay社、音乐社、舞蹈社、易吧、表演社、志愿者协会、新媒体、魔术社、动漫社、天文社、诗社、广播站、创意社、心理社、辩论社。其中,夜雨社为演讲社、书法社,易吧相当于跳蚤市场。